CN220895376U - 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95376U CN220895376U CN202322705612.8U CN202322705612U CN220895376U CN 220895376 U CN220895376 U CN 220895376U CN 202322705612 U CN202322705612 U CN 202322705612U CN 220895376 U CN220895376 U CN 2208953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c
- arc extinguishing
- hole
- cavity
- exha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19098 Parthenociss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固定有动触盘;排气通道,包括第一通孔以及排气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排气孔为上下错位设置;消弧腔,所述消弧腔一侧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消弧腔另一侧与外界连通。电弧或者灭弧后产生的气体通过第一通孔进入至排气通道内,再经过排气通道、排气孔进入至消弧腔内,最后通过消弧腔排出至外界大气中,形成了有效的引导,多处折弯,更好的实现灭弧、消弧的效果,防止电弧直接喷射至开关设备之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隔离开关行业中,为了消除静触头与动触头分离产生的电弧,需要通过灭弧罩进行灭弧处理。灭弧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防止隔离开关内部的温升问题,会在壳体上开设一个排气孔,实现灭弧罩与外部的交互效果,上述灭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热量会通过排气孔向外排出。
但是实际过程中,由于灭弧罩无法完全将电弧熄灭,导致电弧通过排气孔喷出,电弧在消弧过程中突然喷射出开关设备之外,造成周围设备和人员的损害。这种现象可能导致以下危害:
安全风险:电弧喷出可能引发火灾或引起其他安全事故,威胁到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喷出的电弧可能接触到易燃材料或引发爆炸,造成重大伤害和财产损失。
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弧喷出可能引起电路中断,造成电力系统的不稳定和停电。这可能对供电系统、工业生产和民生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电弧喷出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包括:
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固定有动触盘;
排气通道,包括第一通孔以及排气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排气孔为上下错位设置;
消弧腔,所述消弧腔一侧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消弧腔另一侧与外界连通。
所述消弧腔内设有消弧筋,相邻两个所述消弧筋之间形成消弧通道。
还包括至少两个本体,所述容纳腔、所述排气通道、所述消弧腔均位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本体底面上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延伸至相邻所述本体的所述消弧腔内。
所述本体底面上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延伸至相邻所述本体的所述排气通道内。
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本体的短侧壁平行。
所述本体上设有与静触头配合的接线腔,相邻两个所述本体的所述接线腔为上下错位设置。
所述接线腔与所述消弧腔位于同一侧壁上,所述接线腔与所述消弧腔之间设有若干个爬电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爬电凹槽之间设有爬电筋。
所述爬电凹槽为竖直向下设置。
所述本体上设有螺孔,螺栓穿过所述螺孔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动触盘转动的过程中,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产生的电弧位于容纳腔内,电弧或者灭弧后产生的气体通过第一通孔进入至排气通道内,再经过排气通道、排气孔进入至消弧腔内,最后通过消弧腔排出至外界大气中,形成了有效的引导,多处折弯,更好的实现灭弧、消弧的效果,防止电弧直接喷射至开关设备之外。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消弧通道的设置,形成了分割的效果,即使有电弧通过排气通道、排气孔进入至消弧腔内,消弧筋将电弧进行分割,降低电弧的强度,从而实现防止电弧喷出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第一挡板与消弧腔配合,形成上遮挡的结构,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第二挡板与排气通道配合,形成封闭排气通道的作用,同时,第二挡板与排气通道还形成定位固定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排气通道与短侧壁平行,有效的利用本体内的空间结构,更好的形成各个部件的位置分布,提高灭弧、消弧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接线腔用于实现外部导电件与静触头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上下两个本体的接线腔为上下错位设置,防止相邻两个接线腔发生爬电现象,提高防护等级。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爬电凹槽的设置,增加了爬电距离,防止上下两个本体之间的接线腔发生爬电现象。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螺栓锁紧,实现相邻两个本体之间的连接固定效果,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容纳腔;12、动触盘;13、动触头;14、静触头;15、排气通道;16、消弧腔;17、本体;19、灭弧罩;151、第一通孔;152、排气孔;161、消弧筋;162、消弧通道;171、第一挡板;172、第二挡板;173、长侧壁;174、短侧壁;175、接线腔;176、螺孔;181、爬电凹槽;182、爬电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如附图1-5所述,包括:
容纳腔11,容纳腔11内固定有动触盘12,动触盘12相对容纳腔11径向转动,动触盘12上设有动触头13。静触头14还延伸至容纳腔11内,静触头14与动触头13配合,形成分合闸效果,此为现有技术,故本实施例中不展开描述。
排气通道15,为一条等宽的通道。排气通道15包括第一通孔151以及排气孔152,第一通孔151与容纳腔11连通,容纳腔11内产生的电弧或者气体通过第一通孔151进入至排气通道15内。排气孔152用于连通排气通道15与消弧腔16。此处第一通孔151与排气孔152为上下错位设置,具体来说,第一通孔151与排气孔152的高度位置不同,两者并非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故而会形成错位。
消弧腔16,排气通道15位于容纳腔11与消弧腔16之间,消弧腔16位于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上,通过排气通道15实现两者的连通效果。消弧腔16一侧与排气孔152连通,消弧腔16另一侧与外界连通。此处外界具体是指外界大气,更具体的为开关所安装的外部环境。
动触盘12转动的过程中,动触头13与静触头14分离产生的电弧位于容纳腔11内,电弧或者灭弧后产生的气体通过第一通孔151进入至排气通道15内,再经过排气通道15、排气孔152进入至消弧腔16内,最后通过消弧腔16排出至外界大气中,形成了有效的引导,电弧或者灭弧后产生的气体的运动轨迹为类似Z字型,形成了多处折弯,更好的实现灭弧、消弧的效果,防止电弧直接喷射至开关设备之外。
具体地,消弧腔16内设有消弧筋161,相邻两个消弧筋161之间形成消弧通道。此处消弧筋16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对应形成不同数量的消弧通道162。本实施例中,消弧筋161为等间距排布,消弧筋161均为从靠近排气通道15一侧水平朝向外界延伸。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消弧筋161与排气孔152之间设有一定的间距,形成一个空间,然后游离出来的电弧被消弧筋161分割。此处消弧筋161也可以为斜向错位结构,形成若干个斜向的消弧通道162。除本实施例外,消弧腔16内还可以设置消弧片,消弧片上设有若干个孔,通过消弧片形成消弧效果。消弧通道162的设置,形成了分割的效果,即使有电弧通过排气通道15、排气孔152进入至消弧腔16内,消弧筋161将电弧进行分割,降低电弧的强度,从而实现防止电弧喷出的现象。
具体地,静触头14与动触头13为双触点配合时,此时排气通道15、消弧腔1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应两个触点之间的消弧效果。此处为了提高排气通道15的整体密封效果,故两个排气通道15也可以为连通设置,形成一个环形的排气通道15。当静触头14与动触头13为单触点配合时,此时排气通道15、消弧腔16的数量为一个。
具体地,对应一个触点产生的电弧,排气通道15上第一通孔15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仅需保证第一通孔151与排气孔152为错位结构。第一通孔151的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具体地,还包括至少两个本体17,容纳腔11、排气通道15、消弧腔16均位于本体17内,即一个本体17上设有一个动触盘12,上下两个动触盘12为联动设置,此为现有技术,故本实施例中与部展开描述。上下两个本体17为拼接固定,此处固定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还可以为卡扣连接,还可以为超声波熔接焊。本体17底面上设有第一挡板171,位于上方本体17的第一挡板171延伸至位于下方本体17的消弧腔16内。第一挡板171与消弧腔16配合,形成上遮挡的结构,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此处第一挡板171延伸至消弧腔16的长度,以及第一挡板171延伸至消弧腔16的位置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具体地,本体17底面上设有第二挡板172,第二挡板172延伸至相邻本体17的排气通道15内。此处具体是指位于上方本体17的第二挡板172延伸至位于下方本体17的排气通道15内。第二挡板172与排气通道15配合,形成封闭排气通道15的作用,同时,第二挡板172与排气通道15还形成定位固定的效果。此处第二挡板172延伸至排气通道15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除本实施外,还可以通过本体17底面直接与位于下方本体17的排气通道15的顶面贴合,实现排气通道15的上封闭效果。
具体地,排气通道15与本体17的短侧壁平行。本体17为长方体结构,故其包括两个长侧壁173、两个短侧壁174,长侧壁173与短侧壁174的区别在于,长度不同。排气通道15与本体17的短侧壁174平行,有效的利用本体17内的空间结构,更好的形成各个部件的位置分布,提高灭弧、消弧的效果。
具体地,本体17上设有与静触头14配合的接线腔175。本实施例中,静触头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静触头14分设在本体17的两侧壁上。此处接线腔175具体为固定静触头14与外部导电件的,接线腔175内的结构可以为接线端子,还可以为插拔结构。相邻两个本体17的接线腔175为上下错位设置。简单的来说,在同一侧壁上,位于上方本体17的接线腔175位于侧壁的左侧,则位于下方本体17的接线腔175位于侧壁的右侧,故而形成了上下错位。接线腔175用于实现外部导电件与静触头14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上下两个本体17的接线腔175为上下错位设置,防止相邻两个接线腔175发生爬电现象,提高防护等级。
具体地,相邻两个本体17的接线腔175朝向相反。此处朝向具体是指螺栓驱动的方向。当接线腔175内采用接线端子结构时,在同一侧壁上,位于上方本体17的接线腔175朝向前侧,则位于下方本体17的接线腔175朝向后侧。此种结构,同样也实现了隔离效果。
具体地,接线腔175与消弧腔16位于同一侧壁上。本实施例中,仅以接线腔175与消弧腔16均位于短侧壁174上为例进行描述。接线腔175与消弧腔16之间设有若干个爬电凹槽181,相邻两个爬电凹槽181之间设有爬电筋182。此处爬电凹槽181的数量、间距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爬电凹槽181的设置,增加了爬电距离,防止上下两个本体17之间的接线腔175发生爬电现象。本实施例中,爬电凹槽181的顶面与短侧壁174共面。除本实施例外,爬电筋182可以朝向外部延伸,相邻两个爬电筋182之间形成爬电凹槽181,此时,爬电凹槽181的底面的短侧壁174共面。
具体地,爬电凹槽181为竖直向下设置。故爬电筋182也为竖直向下设置。
具体地,本体17上设有螺孔176,螺栓穿过所述螺孔176连接固定。螺栓锁紧,实现相邻两个本体17之间的连接固定效果,提高整体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具体通过两个螺栓实现相邻两个本体17之间的固定效果。
具体地,容纳腔11内还可以设置灭弧罩19,灭弧罩19位于动触盘12与排气通道15之间,动触头13与静触头14分离时产生的电弧进入至灭弧罩19内,进行灭弧。灭弧产生的气体通过第一通道进入至排气通道15内。除本实施外,也可以不设置灭弧罩19,同样也可以实现防止电弧直接喷出的现象。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内固定有动触盘(12);
排气通道(15),包括第一通孔(151)以及排气孔(152),所述第一通孔(151)与所述容纳腔(11)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51)与所述排气孔(152)为上下错位设置;
消弧腔(16),所述消弧腔(16)一侧与所述排气孔(152)连通,所述消弧腔(16)另一侧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弧腔(16)内设有消弧筋(161),相邻两个所述消弧筋(161)之间形成消弧通道(1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本体(17),所述容纳腔(11)、所述排气通道(15)、所述消弧腔(16)均位于所述本体(17)内,所述本体(17)底面上设有第一挡板(171),所述第一挡板(171)延伸至相邻所述本体(17)的所述消弧腔(1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7)底面上设有第二挡板(172),所述第二挡板(172)延伸至相邻所述本体(17)的所述排气通道(15)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15)与所述本体(17)的短侧壁(174)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7)上设有与静触头(14)配合的接线腔(175),相邻两个所述本体(17)的所述接线腔(175)为上下错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175)与所述消弧腔(16)位于同一侧壁上,所述接线腔(175)与所述消弧腔(16)之间设有若干个爬电凹槽(181),相邻两个所述爬电凹槽(181)之间设有爬电筋(18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电凹槽(181)为竖直向下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7)上设有螺孔(176),螺栓穿过所述螺孔(176)连接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05612.8U CN220895376U (zh) | 2023-10-07 | 2023-10-07 | 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05612.8U CN220895376U (zh) | 2023-10-07 | 2023-10-07 | 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95376U true CN220895376U (zh) | 2024-05-03 |
Family
ID=90868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705612.8U Active CN220895376U (zh) | 2023-10-07 | 2023-10-07 | 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95376U (zh) |
-
2023
- 2023-10-07 CN CN202322705612.8U patent/CN2208953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247285B1 (en) | Arc chamber for low-voltage circuit breakers | |
CN220895376U (zh) | 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 | |
CN213877860U (zh) | 一种瞬时开断器 | |
CN116313679A (zh) | 断路器 | |
CN112908799A (zh) | 一种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 |
CN112017882B (zh) | 一种瞬时开断器 | |
CN115172117A (zh) | 一种断路器用自动隔断式灭弧壳体 | |
CN211929420U (zh) | 一种设有狭窄细缝灭弧结构的小型漏电断路器 | |
CN218631886U (zh) | 一种断路器 | |
JP4153791B2 (ja) | 消弧システムを備えた低電圧電力遮断器 | |
CN219716789U (zh) |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绝缘端子罩 | |
CN219203078U (zh) | 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零飞弧罩 | |
CN112382520A (zh) | 一种瞬时开断器 | |
CN220208855U (zh) | 断路器的中盖及断路器 | |
CN221447076U (zh) | 一种断路器加强型消飞弧装置 | |
CN216450583U (zh) |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及断路器 | |
CN211350550U (zh) | 一种用于单断点塑壳断路器的封闭式灭弧室及断路器 | |
CN214378308U (zh) | 一种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 |
CN218351400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21747143U (zh) | 一种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 |
CN220963212U (zh) | 一种小型断路器 | |
CN217933691U (zh) | 一种量测开关的灭弧结构 | |
CN220382035U (zh) | 一种零飞弧断路器 | |
CN221596358U (zh) | 一种塑壳断路器静触头结构 | |
CN213845202U (zh) |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