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50583U -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50583U
CN216450583U CN202122616081.6U CN202122616081U CN216450583U CN 216450583 U CN216450583 U CN 216450583U CN 202122616081 U CN202122616081 U CN 202122616081U CN 216450583 U CN216450583 U CN 216450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extinguishing
arc
contact
shel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160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安建
李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to CN2021226160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50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50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50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及断路器,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有:壳体,其内部中空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具有两个用来容置灭弧组件的灭弧室;静触头,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至少局部位于所述空腔内;动触头,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位于所述静触头之下,并被布置成能向上运动而与所述静触头的触点相接触,或者向下运动而与所述静触头的触点相分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产气件,用来在断路器短路后产生气体冷却电弧,位于所述动触头的周侧,且至少局部位于两个灭弧室之间,所述产气件在对应各个灭弧室的一侧均具有与对应侧灭弧室相连通的开口。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及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主要作用是切断和接通负荷电路,以及切断故障电路,防止事故扩大,保证安全运行。对于断路器中常见的塑壳断路器,所有的零件都密封于塑料外壳中,能够在电流超过额定值后自动切断电源。
现有塑壳断路器的灭弧装置主要包括灭弧室和触头系统,当电器发生短路的情况,断路器进行分断作业,在分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动、静触头之间的绝缘,否则很容易造成动、静触头断口短路。目前的断路器装置,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断路器装置》,其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0484970.3(申请公布号为CN113161211A)公开了一种断路器装置,包括设置于壳体的触头结构、操作结构、电磁脱扣机构,所述电磁脱扣机构和触头结构沿第一方向布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电磁脱扣机构具有被触发时驱动所述操作结构处于脱扣运动状态的驱动结构,以及移动设置在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动触头部件之间的推杆,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动触头部件两侧的两个灭弧室,以及套设在两个灭弧室之间的引弧套结构,和成型在引弧套结构与两灭弧室之间的灭弧通道,所述动触头部件与静触头在所述灭弧通道内接触或分离。上述断路器在电器短路时,实现了分断,但是,存在以下缺陷:
1、灭弧后的气体容易游离乱跑而降低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2、在分闸的过程中,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电弧,并迅速升温,弧柱压降降低,降低了熄弧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限制电弧数量并提高熄弧能力的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方便安装灭弧装置的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有:
壳体,其内部中空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具有两个用来容置灭弧组件的灭弧室;
静触头,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至少局部位于所述空腔内;
动触头,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位于所述静触头之下,并被布置成能向上运动而与所述静触头的触点相接触,或者向下运动而与所述静触头的触点相分离;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产气件,用来在断路器短路后产生气体冷却电弧,位于所述动触头的周侧,且至少局部位于两个灭弧室之间,所述产气件在对应各个灭弧室的一侧均具有与对应侧灭弧室相连通的开口。
灭弧室可以前后布置,也可以左右布置,但是优选地,两个所述灭弧室左右间隔布置,所述产气件包括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动触头的前后两侧的产气罩,两个所述产气罩的左右两侧均留有间隔而形成有所述的开口。
为了将灭弧后的气体排出之外部,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具有与对应侧的灭弧室相连通的出气口。
优选地,所述灭弧室内设置有灭弧组件,所述灭弧组件包括有多个上下间隔布置且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灭弧片,相邻两个灭弧片之间形成有连通对应侧出气口和开口的流通通道。灭弧片被进入灭弧室内的电弧电流磁化,灭弧片将电弧不断吸引入灭弧室,分割电弧并冷却,进一步提高了熄弧能力。另外,灭弧后的气体经开口、流通通道和出气口排出,即固定了排气方向,避免游离气体乱跑造成断路器毁坏。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所述流通通道对应有一个所述的出气口。
为了将电弧引导至灭弧室内,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来将电弧向所述灭弧室内引导的引弧片,所述引弧片位于所述动触头之下,在所述动触头向下运动至与所述静触头的触点处于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动触头与所述引弧片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引弧片沿着两个所述灭弧室的布置方向延伸,且该引弧片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灭弧室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有前后布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合连接,且两者之间围合形成有所述的空腔。
为了实现动触头的上下运动,还包括有活动件、导向杆以及弹性件,所述导向杆竖向布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下部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动触头相对固定在所述活动件上,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空腔内,且安装在所述导向杆上,并沿着所述导向杆上下运动,所述弹性件作用在所述活动件上,且在蓄能状态下始终使所述活动件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所述的灭弧装置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置所述灭弧装置的容置槽,每个所述容置槽对应有至少一个用来容置灭弧组件的容腔,所述容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邻近所述灭弧装置的灭弧室布置,且该容腔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中在动触头的周侧布置产气件,产气件会因受热而产生低于周围温度的气体而使电弧受到冷却,一方面,电弧的弧根部位(近阴、阳极区)受到限制,即限制了产生电弧的电子数量,另一方面,使动触头四周的空气压力上升,且电弧的弧根处的压力也进一步上升,电弧产生的蒸气的喷射方向就受到这两个上升的压力限制而产生把电弧挤进两侧的灭弧室的力,使电弧更可靠的进入灭弧室内进行灭弧处理,提高了断路器的熄弧能力,可有效减缓动、静触头之触点的损坏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灭弧装置中动触头和静触头处于接触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动触头和静触头处于分离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为图1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灭弧装置01包括有壳体1、静触头2、动触头3、产气件4、灭弧组件5、活动件6、导向杆7以及弹性件。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壳体1包括有前后布置的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1b,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1b对合连接,且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1b之间围合形成有空腔10。空腔10内具有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灭弧室101。壳体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具有与对应侧的灭弧室101相连通的出气口102,本实施例中的出气口102有5个,此外还可以设置2个以上。两个灭弧室101内均设置有灭弧组件5。两组灭弧组件5的结构相同,以下以其中一组灭弧组件为例进行说明。灭弧组件5包括有多个上下间隔布置且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灭弧片51,多个灭弧片51的外侧通过连接板54相连接。相邻两个灭弧片51之间形成有与对应侧的出气口102相连通的流通通道52。本实施例中,每个流通通道52对应有一个出气口102。
如图2所示,静触头2安装在壳体1上,且局部位于空腔10内。本实施例中的静触头2有两个,且左右间隔布置,两个静触头2局部位于对应侧的灭弧室101内。如图3和图4所示,导向杆7竖向布置,且相对固定在壳体1上,并且位于两个静触头2之间。前述的导向杆7之下部位于空腔10内。为了提高更好地导向能力,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杆7有两个,且前后间隔布置,两个导向杆7的上端通过连接片71相连接。活动件6位于空腔10内,且安装在导向杆7上,并沿着导向杆7上下运动。前述的动触头3相对固定在活动件6上,且位于静触头2之下,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且左右两端分别位于对应侧的灭弧室101内。如此,动触头3随活动件6上下运动。在出现短路时,驱动件机构带动活动件6向下运动而使动触头3与静触头2的触点相分离而实现分闸,前述的驱动机构可以采用背景技术中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结构,只要在短路时,能带动活动件6向下运动即可,本实施例中将不再详细赘述。上述的弹性件作用在活动件6上,且在蓄能状态下始终使活动件6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拉簧8,拉簧8位于两个静触头2之间。拉簧8的伸缩方向沿着上下方向,且拉簧8的上端与连接片71相连接,拉簧8的下端与动触头3邻近中间的位置相连接。在电路正常时,动触头3在拉簧8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至与静触头2的触点相接触而处于合闸状态。如此,上述动触头3能向上运动而与静触头2的触点相接触,或者向下运动而与静触头2的触点相分离。
如图2和图5所示,产气件4用来在断路器短路后产生气体冷却电弧,前述的产气件4位于动触头3的周侧,且位于两个灭弧室101之间。本实施例中的产气件4包括有两个分别位于动触头3的前后两侧的产气罩41,本实施例中的产气罩可采用VJC绝缘产气罩。两个产气罩41的左右两侧均留有间隔而形成有与对应侧的灭弧室101相连通的开口42,开口42与对应侧的连通通道52及出气口102相连通,从而使三者形成横向布置的出气通道,出气通道固定了排气方向,避免游离气体乱跑造成断路器毁坏。另外,上述的灭弧组件5在朝向产气件4的一侧具有供对应侧的产气件4局部位于其中的避让口53。
如图3和图4所示,空腔10内设置有用来将电弧向灭弧室101内引导的引弧片12,引弧片12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且该引弧片1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灭弧室101内。前述的引弧片12位于动触头3之下,在动触头3向下运动至与静触头2处于分离的状态下,动触头3与引弧片12相接触,当电弧产生时,尽快的将电弧引入引弧片12,引弧片12将电弧引入灭弧室101。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断路器包括有底座9和上述的灭弧装置01,在底座9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置槽91和至少一个用来容置灭弧组件5的容腔92,具体地,容置槽91有三个,且沿着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各个容置槽91用来容置上述灭弧装置,且每个容置槽91的左右两侧均对应有一个容腔92,容腔92与各自对应的灭弧装置的灭弧室101相邻布置,且该容腔92在与出气口102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921,排气口921与对应侧的出气口102流体连通。上述容腔92的存在,可向容腔92内放置灭弧组件,从而实现二次灭弧,以达到零飞弧效果,增大其分断灭弧能力。
上述实施例的方位具体参见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
上述断路器降低底座的复杂性,而且生产不同极数的同类型产品时,只需要增加或减少底座容腔数,相应的增加或减少灭弧装置即可,通用性好,也更有利于自动化装配,而且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有:
壳体(1),其内部中空形成有空腔(10),所述空腔(10)内具有两个用来容置灭弧组件(5)的灭弧室(101);
静触头(2),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且至少局部位于所述空腔(10)内;
动触头(3),设置在所述空腔(10)内,且位于所述静触头(2)之下,并至少局部位于两个所述灭弧室(101)之间,且被布置成能向上运动而与所述静触头(2)的触点相接触,或者向下运动而与所述静触头(2)的触点相分离;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产气件(4),用来在断路器短路后产生气体冷却电弧,位于所述动触头(3)的周侧,且至少局部位于两个灭弧室(101)之间,所述产气件(4)在对应各个灭弧室(101)的一侧均具有与对应侧灭弧室(101)相连通的开口(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灭弧室(101)左右间隔布置,所述产气件(4)包括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动触头(3)的前后两侧的产气罩(41),两个所述产气罩(41)的左右两侧均留有间隔而形成有所述的开口(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具有与对应侧的灭弧室(101)相连通的出气口(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101)内设置有灭弧组件(5),所述灭弧组件(5)包括有多个上下间隔布置且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灭弧片(51),相邻两个灭弧片(51)之间形成有连通对应侧出气口(102)和开口(42)的流通通道(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流通通道(52)对应有一个所述的出气口(1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0)内设置有用来将电弧向所述灭弧室(101)内引导的引弧片(12),所述引弧片(12)位于所述动触头(3)之下,在所述动触头(3)向下运动至与所述静触头(2)的触点处于分离的状态下,所述动触头(3)与所述引弧片(12)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片(12)沿着两个所述灭弧室(101)的布置方向延伸,且该引弧片(1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灭弧室(101)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有前后布置的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1b),所述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1b)对合连接,且两者之间围合形成有所述的空腔(1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活动件(6)、导向杆(7)以及弹性件,所述导向杆(7)竖向布置在所述壳体(1)上,且下部位于所述空腔(10)内,所述动触头(3)相对固定在所述活动件(6)上,所述活动件(6)位于所述空腔(10)内,且安装在所述导向杆(7)上,并沿着所述导向杆(7)上下运动,所述弹性件作用在所述活动件(6)上,且在蓄能状态下始终使所述活动件(6)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10.一种断路器,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9),在所述底座(9)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置所述灭弧装置(01)的容置槽(91),每个所述容置槽(91)对应有至少一个用来容置灭弧组件的容腔(92),所述容腔(92)设置在所述底座(9)上,且邻近所述灭弧装置(01)的灭弧室(101)布置,且该容腔(92)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921)。
CN202122616081.6U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及断路器 Active CN216450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6081.6U CN216450583U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及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6081.6U CN216450583U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及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50583U true CN216450583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0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16081.6U Active CN216450583U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及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50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63738B1 (ko) 회로 차단기
CN206401213U (zh) 断路器触头引弧装置
KR200393296Y1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소호장치
CN104810222B (zh) 一种快速灭弧的灭弧室及应用该灭弧室的小型化断路器
CN216450583U (zh)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及断路器
CN219180461U (zh) 微型断路器
US10510497B2 (en) Removable electric current switching element and electrical switchgear for switching an electric current comprising such a removable switching element
CN216084776U (zh)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114724900A (zh) 一种双重灭弧结构直流断路器
CN212874402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112908799A (zh) 一种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JP4153791B2 (ja) 消弧システムを備えた低電圧電力遮断器
CN219958819U (zh) 一种继电器
CN111834162A (zh) 一种断路器
CN219267588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219203078U (zh) 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零飞弧罩
CN112992614B (zh) 一种断路器
CN219958821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9832547U (zh) 灭弧室和断路器
CN212342566U (zh) 一种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CN219017565U (zh) 一种断路器
CN220065538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装置结构
CN219958822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1350550U (zh) 一种用于单断点塑壳断路器的封闭式灭弧室及断路器
CN219738793U (zh) 一种触头灭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