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0461U - 微型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微型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0461U
CN219180461U CN202223398034.XU CN202223398034U CN219180461U CN 219180461 U CN219180461 U CN 219180461U CN 202223398034 U CN202223398034 U CN 202223398034U CN 219180461 U CN219180461 U CN 219180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miniature circuit
grid
extinguish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80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后文
郑杰
李宽
李强
李志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980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0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0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0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微型断路器,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该微型断路器包括灭弧室和触头机构,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和与动触头对应的一静触头;动触头受驱运动能够与静触头接触以使微型断路器合闸或者与静触头分离以使微型断路器分闸;其中,在微型断路器合闸时,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点位于灭弧室的中间位置。该微型断路器能够提高微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Description

微型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微型断路器(MCB,Micro Circuit Breaker)又称小型断路器,其作为配电系统中重要的控制与保护设备,能在配电系统发生过载、短路等故障时迅速开断故障电流,保护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微型断路器通常具有动触头和静触头,正常状态下动、静触头相互接触,电路导通,与该微型断路器相连的线路及电器设备正常工作;当线路及电器设备过载或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产生大电流,致使动触头和静触头分开,从而分断电路,保证用电安全。其中,故障电流的开断能力是微型断路器最重要的性能评价指标之一。
当动、静触头因过载或发生短路等原因而分开时,动、静触头之间会产生电弧,若电弧不能及时熄灭,则电路仍为导通状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目前,通常会在微型断路器内部设置灭弧室来熄灭电弧。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直流高电压产品主要是通过双断点双灭弧室布置实现的,受灭弧室空间的限制,实际产品温升及分断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断路器,其能够实现均匀引弧,且能够提高微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微型断路器,该微型断路器包括灭弧室和触头机构,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和与动触头对应的一静触头;动触头受驱运动能够与静触头接触以使微型断路器合闸或者与静触头分离以使微型断路器分闸;其中,在微型断路器合闸时,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点位于灭弧室的中间位置。该微型断路器能够提高微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可选地,微型断路器还包括设于触头机构上方的产气件,在微型断路器合闸时,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点靠近产气件。
可选地,产气件上设有朝向触头机构凸设的凸台,凸台靠近触头机构的银点,且凸台靠近灭弧室的一端至灭弧室的距离大于银点远离灭弧室的一端至灭弧室的距离。
可选地,灭弧室包括固定架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栅片,固定架具有收容腔,多个栅片并排置于收容腔内且分别与固定架连接;固定架的底部设有多个贯通的出气孔,多个出气孔用于将灭弧室内的气体引出。
可选地,栅片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同侧的两栅脚,本体靠近触头机构的一侧设有开口,两栅脚位于本体靠近触头机构的一侧,多个栅片的开口和多个栅片的栅脚共同形成容置腔,触头机构至少部分位于容置腔内。
可选地,本体上还设有朝向微型断路器的底部延伸的引导槽,引导槽位于开口的底部且与开口连通,引导槽的延伸方向和本体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多个栅片的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相邻两栅片的引导槽在第一方向上的正投影呈对称设置。
可选地,多个栅片包括第一栅片和第二栅片,第一栅片包括至少三个,第一栅片的栅脚的长度大于第二栅片的栅脚的长度;在微型断路器合闸时,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点与第一栅片对应。
可选地,微型断路器还包括分流隔板,分流隔板用于将多个出气孔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微型断路器的出气口连通以使灭弧室内的气体被排出至微型断路器之外,另一部分被排出至灭弧室之外后引流至灭弧室的入口。
可选地,微型断路器还包括动引弧板、双金属片和接线端子,动引弧板通过软连接线与动触头连接,动触头通过软连接线与双金属片连接;动触头通过软连接线与接线端子连接;双金属片与接线端子连接。
可选地,微型断路器还包括增磁件,增磁件设于灭弧室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微型断路器包括灭弧室和触头机构,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和与动触头对应的一静触头;动触头受驱运动能够与静触头接触以使微型断路器合闸或者与静触头分离以使微型断路器分闸;其中,在微型断路器合闸时,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点位于灭弧室的中间位置。本申请通过将触头机构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灭弧室内,且在微型断路器合闸时,使得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点位于灭弧室的中间位置,这样,在微型断路器分闸产生电弧时,灭弧室能够对产生的电弧实现均匀的引弧且能够实现快速灭弧;还有,本申请的微型断路器采用的是单断点式,即采用单个动触头和单个静触头,这样,相对现有技术中微型断路器采用双断点式而言,本申请省去了一个静触头,可以使得微型断路器的壳体内的空间变大,因此,能够布局的灭弧室的空间变大,这样,设置于壳体内的灭弧室的尺寸及灭弧室的单个栅片的尺寸均可以适当增大,如此,能够增大栅片的热容量,进而能够提高微型断路器的分断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型断路器在合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型断路器在分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标:10-灭弧室;11-固定架;111-收容腔;112-出气孔;12-栅片;121-本体;1211-开口;1212-引导槽;122-栅脚;123-第一栅片;124-第二栅片;125-第三栅片;20-触头机构;21-动触头;22-静触头;30-产气件;31-凸台;a-第一方向;θ-夹角;40-分流隔板;50-接线端子;60-软连接线;70-动引弧板;80-双金属片;90-壳体;92-静增磁块;93-卡接槽;94-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断路器,该微型断路器包括灭弧室10和触头机构20,触头机构20包括动触头21和与动触头21对应的一静触头22;动触头21受驱运动能够与静触头22接触以使微型断路器合闸或者与静触头22分离以使微型断路器分闸;其中,在微型断路器合闸时,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的接触点位于灭弧室10的中间位置。该微型断路器能够提高微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本申请提供的微型断路器包括灭弧室10和触头机构20,其中,触头机构20的至少部分位于该灭弧室10内。触头机构20的至少部分位于灭弧室10内,这样,能够便于在微型断路器分闸时通过灭弧室10对触头机构20的动触头21和静触头22之间产生的电弧进行灭弧。
需要说明的是,当触头机构20的静触头22和动触头21之间产生电弧时,电弧会快速进入灭弧室10(在本实施例中,触头机构20部分位于灭弧室10内,因此能够使得电弧快速进入灭弧室10),从而加快电弧的熄灭速度,灭弧室10的出气孔112与壳体90的出口94连通,因此,灭弧室10产生高温气体最终会被排出至微型断路器的外部。
还有,本申请提供的微型断路器采用的是单断点式,即上述触头机构20包括一个动触头21和一个静触头22,这样,该微型断路器仅需布局一个灭弧室10即可,如此,相对于采用双断点的微型断路器而言,本申请能够布局的灭弧室10的尺寸更大,且灭弧室10的单个的栅片12的尺寸相对现有技术而言也可以做的更大,这样,每个栅片12的热容量更大,因此,可以提高微型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
上述动触头21受驱运动能够与静触头22接触以实现微型断路器的合闸,或者与静触头22分离以实现微型断路器的分闸。其中,本申请对动触头21的运动方式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根据需要设置。
为了能够实现均匀引弧,在本实施例中,在微型断路器合闸时,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的接触点位于灭弧室10的中间位置,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灭弧室10的多个栅片12的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a,上述灭弧室10的中间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指代的是灭弧室10沿第一方向a的中间位置,这样,微型断路器在分闸时产生的电弧能够从灭弧室10的两侧够实现均匀的引弧。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微型断路器包括灭弧室10和至少部分位于灭弧室10内的触头机构20,触头机构20包括动触头21和与动触头21对应的一静触头22;动触头21受驱运动能够与静触头22接触以使微型断路器合闸或者与静触头22分离以使微型断路器分闸;其中,在微型断路器合闸时,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的接触点位于灭弧室10的中间位置。本申请通过将触头机构2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灭弧室10内,且在微型断路器合闸时,使得动触头21和静触头22的接触点位于灭弧室10的中间位置,这样,在微型断路器分闸产生电弧时,灭弧室10能够对产生的电弧实现均匀的引弧且能够实现快速灭弧;还有,本申请的微型断路器采用的是单断点式,即采用单个动触头21和单个静触头22,这样,相对现有技术中微型断路器采用双断点式而言,本申请省去了一个静触头22,可以使得微型断路器的壳体90内的空间变大,因此,能够布局的灭弧室10的空间变大,这样,设置于壳体90内的灭弧室10的尺寸及灭弧室10的单个栅片12的尺寸均可以适当增大,如此,能够增大栅片12的热容量,进而能够提高微型断路器的分断速度。
请参照图2和图3,可选地,微型断路器还包括设于触头机构20上方的产气件30,在微型断路器合闸时,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的接触点靠近产气件30。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产气件30上设有朝向触头机构20凸设的凸台31,凸台31靠近触头机构20的银点,且凸台31靠近灭弧室10的一端至灭弧室10的距离大于银点远离灭弧室10的一端至灭弧室10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产气件30采用产气材料制成,产气材料在高温的情况下会产生气体,能够加速电弧的流动,增加电弧进入灭弧室10的几率,从而可以提高灭弧效果。其中,上述产气件30采用产气材料制成,具体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可以是聚酰胺、聚甲醛和三聚氰胺中的任意一种。
另外,产气件30上设有朝向触头机构20凸设的凸台31,其中,凸台31设置于产气件30靠近触头机构20的银点的位置(示例性地,凸台31可以设于设置于靠近静触头22的银点的位置),这样能够防止小电流电弧停滞,更有利于灭弧。需要说明的是,触头机构20的银点是为了提高动触头21和静触头22的导电性,而在动触头21和/或静触头22相互接触的一面设置的材质为银的导电面,该银点位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本申请不做赘述。
请再结合参照图4至图6,可选地,灭弧室10包括固定架1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栅片12,固定架11具有收容腔111,多个栅片12并排置于收容腔111内且分别与固定架11连接;固定架11的底部设有多个贯通的出气孔112,多个出气孔112用于将灭弧室10内的气体引出。
其中,灭弧室10包括固定架1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栅片12,其中,固定架11具有收容腔111,这样,多个栅片12能够设置于该收容腔111内然后与固定架11相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栅片12和固定架11过盈配合,以避免栅片12在固定架11内松动,影响灭弧。其中,本申请对栅片12和固定架11的具体固定方式不做限制,可以为卡扣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
多个间隔设置的栅片12能够使得电弧在相邻的两个栅片12之间的间隔处发生衰减,直至完全熄灭。具体地,栅片12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制。
本申请在固定架1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贯通的出气孔112,这样,进入灭弧室10的电弧在被多个栅片12切割成短弧后能够快速熄灭,且灭弧室10内的高温气体能够通过该出气孔112被引出。
其中,上述出气孔112包括多个,且多个出气孔112呈交错设置,如图5和图6所示。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可选地,栅片12包括本体121和设于本体121同侧的两栅脚122,本体121靠近触头机构20的一侧设有开口1211,两栅脚122位于本体121靠近触头机构20的一侧,多个栅片12的开口1211和多个栅片12的栅脚122共同形成容置腔,触头机构20至少部分位于容置腔内。
其中,两栅脚122位于本体121靠近触头机构20的一侧。且本体121靠近触头机构20的一侧设有开口1211,这样,每个栅片12的两栅脚122和开口1211能够共同形成用于容置触头机构20的容置腔,如图4所示。
如图4和图5所示,可选地,本体121上还设有朝向微型断路器的底部延伸的引导槽1212,引导槽1212位于开口1211的底部且与开口1211连通,引导槽1212的延伸方向和本体121的中心轴线呈夹角θ设置。
即上述引导槽1212自开口1211的底部向朝向微型断路器的底部延伸,且引导槽1212的延伸方向和本体121的中心轴线呈夹角θ设置,如图5所示,上述夹角θ在本实施例中为锐角。
进一步地,多个栅片12的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a,相邻两栅片12的引导槽1212在第一方向a上的正投影呈对称设置。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以多个栅片12中的第一个栅片12和第二个栅片12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上述相邻的两栅片12的引导槽1212在第一方向a上的正投影呈对称设置,即,若是第一个栅片12的引导槽1212的延伸方向为朝向本体121的左下角方向进行延伸,则第二个栅片12的引导槽1212的延伸方向则为朝向本体121的右下角的方向进行延伸。即相邻的两个栅片12的引导槽1212沿第一方向a上的正投影相对本体121的中心轴线呈左右对称。本申请将相邻的两栅片12的引导槽1212进行如上布局,能够更有利于电弧进入灭弧室10。
请参照图4,可选地,多个栅片12包括第一栅片123和第二栅片124,第一栅片123包括至少三个,第一栅片123的栅脚122的长度大于第二栅片124的栅脚122的长度;在微型断路器合闸时,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的接触点与第一栅片123对应。
本申请将第一栅片123的栅脚122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栅片124的栅脚122的长度,这样,一方面,能够根据壳体90的结构布局更多的栅片12;另一方面,本申请可以通过第一栅片123将动触头21和静触头22至少部分包裹在第一栅片123的栅脚122中间,能够在微型断路器分闸时增强电弧进入灭弧室10的磁吹力。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栅片12可以包括两种规格,即包括多个第一栅片123和多个第二栅片124,其中,多个第一栅片123设置于多个第二栅片124的中间;或者,多个栅片12也可以包括三种规格,即多个第一栅片123、多个第二栅片124和多个第三栅片125,其中,第二栅片124和第三栅片125的栅脚122长度均小于第一栅片123的栅脚122的长度,且多个第一栅片123设于第二栅片124和第三栅片125之间,如图4和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栅片124和第三栅片125的栅脚122的长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壳体90的内部结构进行适应性设置,本申请不做限制。
请参照图7和图8,可选地,微型断路器还包括分流隔板40,分流隔板40用于将多个出气孔112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微型断路器的出气口连通以使灭弧室10内的气体被排出至微型断路器之外,另一部分被排出至灭弧室10之外后引流至灭弧室10的入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流隔板40可以是连接于壳体90内的单独的部件,也可以是壳体90的一部分(即为壳体90内的凸筋),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只要该分流隔板40能够将多个出气孔112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即可。
灭弧室10中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栅片12,电弧能够在多个栅片12的间隔处发生衰减,直至完全熄灭。然而,在动触头21和静触头22之间产生电弧的同时,还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通常该气流是直接排出至微型断路器的外部的,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为此,本申请设置了分流隔板40,这样,当触头机构20的静触头22和动触头21之间产生电弧和高温气体时,电弧会在灭弧室10的多个栅片12的作用下被切割进而快速熄灭,一部分气流会在灭弧室10内流动最终通过分流隔板40一侧的出气口后从壳体90的出口94排出至微型断路器的外部;另一部分气流会在分流隔板40的另一侧的出气口(位于分流隔板40这一侧的出气口即为循环排气口)流出,然后在灭弧室10的外部回流至灭弧室10的入口(当然,也可以在灭弧室10的外部对应设置用于引流的引流通道以使这部分气流顺利回流至灭弧室10的入口),循环回来的气流能够用于推动电弧快速进入灭弧室10,使电弧持续向灭弧室10方向加速移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型断路器通过设置分流隔板40使得部分气流能够在微型断路器的内部形成循环,从而具有持续的吹弧能力,进而能够提高灭弧效率,进一步提高微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是以分流隔板40包括一个,通过该分流隔板40将多个出气孔112分隔成两部分为例进行示例的。但这并不代表分流隔板40的数量只能为一个,在本申请其他的实施例中,上述分流隔板40也可以包括多个,多个分流隔板40可以将多个出气孔112分隔成多个部分,其中,一些部分和壳体90的出口94连通,以用于气流排出;另一部分可以用于循环,具体分配比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确定,本申请不做限制。
还有,可选地,微型断路器还包括动引弧板70、双金属片80和接线端子50,动引弧板70通过软连接线60与动触头21连接,动触头21通过软连接线60与双金属片80连接;动触头21通过软连接线60与接线端子50连接;双金属片80与接线端子5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微型断路器一般都是将动引弧板70直接与双金属片80连接的,然后再将双金属片80和接线端子50连接。而本申请是将动引弧板70通过软连接线60与动触头21连接,动触头21通过软连接线60与双金属片80连接,动触头21通过软连接线60与接线端子50连接,双金属片80与接线端子50连接,这样,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可以增强动引弧板70区域的磁场强度,从而加速电弧的移动速度。
另外,请参照图1和图8,本申请还包括静增磁块92,在本实施例中,静增磁块92的一端和静触头22连接,另一端卡设于壳体90的卡接槽93内。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卡接槽93可以由壳体90内部的凸筋形成,本申请对其形成的方式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选择。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微型断路器还包括增磁件(图未示),增磁件设于灭弧室(10)的开口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增磁件与栅片12的栅脚122处对应(比如对应第一栅片123的栅脚122处)。这样,增磁件也能够起到引弧的作用,从而加速电弧的移动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1)

1.一种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灭弧室(10)和触头机构(20),所述触头机构(20)包括动触头(21)和与所述动触头(21)对应的一静触头(22);所述动触头(21)受驱运动能够与所述静触头(22)接触以使微型断路器合闸或者与所述静触头(22)分离以使微型断路器分闸;
其中,在所述微型断路器合闸时,所述动触头(21)与所述静触头(22)的接触点位于所述灭弧室(10)的中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断路器还包括设于所述触头机构(20)上方的产气件(30),在所述微型断路器合闸时,所述动触头(21)与所述静触头(22)的接触点靠近所述产气件(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气件(30)上设有朝向所述触头机构(20)凸设的凸台(31),所述凸台(31)靠近所述触头机构(20)的银点,且所述凸台(31)靠近所述灭弧室(10)的一端至所述灭弧室(10)的距离大于所述银点远离所述灭弧室(10)的一端至所述灭弧室(10)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10)包括固定架(1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栅片(12),所述固定架(11)具有收容腔(111),多个所述栅片(12)并排置于所述收容腔(111)内且分别与所述固定架(11)连接;所述固定架(11)的底部设有多个贯通的出气孔(112),多个所述出气孔(112)用于将所述灭弧室(10)内的气体引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片(12)包括本体(121)和设于所述本体(121)同侧的两栅脚(122),所述本体(121)靠近所述触头机构(20)的一侧设有开口(1211),两所述栅脚(122)位于所述本体(121)靠近所述触头机构(20)的一侧,多个所述栅片(12)的开口(1211)和多个所述栅片(12)的栅脚(122)共同形成容置腔,所述触头机构(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21)上还设有朝向所述微型断路器的底部延伸的引导槽(1212),所述引导槽(1212)位于所述开口(1211)的底部且与所述开口(1211)连通,所述引导槽(1212)的延伸方向和所述本体(121)的中心轴线呈夹角(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栅片(12)的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a),相邻两所述栅片(12)的引导槽(1212)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正投影呈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栅片(12)包括第一栅片(123)和第二栅片(124),所述第一栅片(123)包括至少三个,所述第一栅片(123)的栅脚(1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栅片(124)的栅脚(122)的长度;在所述微型断路器合闸时,所述动触头(21)与所述静触头(22)的接触点与所述第一栅片(123)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断路器还包括分流隔板(40),所述分流隔板(40)用于将多个所述出气孔(112)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与所述微型断路器的出气口连通以使所述灭弧室(10)内的气体被排出至所述微型断路器之外,另一部分被排出至所述灭弧室(10)之外后引流至所述灭弧室(10)的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断路器还包括动引弧板(70)、双金属片(80)和接线端子(50);所述动引弧板(70)通过软连接线(60)与所述动触头(21)连接,所述动触头(21)通过所述软连接线(60)与所述双金属片(80)连接;所述动触头(21)通过所述软连接线(60)与所述接线端子(50)连接;所述双金属片(80)与所述接线端子(50)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断路器还包括增磁件,所述增磁件设于所述灭弧室(10)的开口处。
CN202223398034.XU 2022-12-16 2022-12-16 微型断路器 Active CN219180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8034.XU CN219180461U (zh) 2022-12-16 2022-12-16 微型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8034.XU CN219180461U (zh) 2022-12-16 2022-12-16 微型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0461U true CN219180461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2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8034.XU Active CN219180461U (zh) 2022-12-16 2022-12-16 微型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04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4546A (zh) * 2023-10-24 2023-12-05 河北宝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触头灭弧系统的断路器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4546A (zh) * 2023-10-24 2023-12-05 河北宝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触头灭弧系统的断路器及方法
CN117174546B (zh) * 2023-10-24 2024-05-03 河北宝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触头灭弧系统的断路器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60035194A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소호장치
KR200460487Y1 (ko) 소호부를 갖는 배선용 차단기
KR200393296Y1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소호장치
CN213583681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9180461U (zh) 微型断路器
CN213184182U (zh) 开关电器
CN216213228U (zh) 一种限流快速灭弧的小型断路器
CN214898303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6084776U (zh)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212874402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113936977A (zh) 一种双断点塑壳断路器的分断单元
CN219203078U (zh) 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零飞弧罩
CN114649153A (zh) 一种开关
CN218274296U (zh) 一种静触头及电的开关
CN219716789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绝缘端子罩
CN214012879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214123823U (zh) 塑壳断路器
CN212461576U (zh) 一种双断点塑壳断路器的分断单元
CN112992614B (zh) 一种断路器
CN213184178U (zh) 触头机构和开关电器
CN219017565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6671541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回流气体排出结构
CN216250611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内部气体分流结构
CN220172054U (zh)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CN216957944U (zh) 小型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