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10229U -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10229U
CN220710229U CN202322373805.8U CN202322373805U CN220710229U CN 220710229 U CN220710229 U CN 220710229U CN 202322373805 U CN202322373805 U CN 202322373805U CN 220710229 U CN220710229 U CN 220710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arc extinguishing
extinguishing chamber
strik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738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森林
孙良权
孙健焜
张慧民
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738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10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10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10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灭弧系统及断路器,灭弧系统包括引弧组件,与触头组件电气连接,包括第一引弧片和第二引弧片;第一灭弧室,通过第一引弧片与触头组件电气连接,第一灭弧室设于触头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灭弧室与出气口相连通的设置;第二灭弧室,通过第二引弧片与触头组件电气连接,设于第一灭弧室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并与出气口相连通的设置;引弧通道,沿第三方向设于第一灭弧室和第二引弧片之间,通过第二引弧片与触头组件及第二灭弧室均电气连接,能够将触头组件的电弧引入第二灭弧室。本申请的灭弧系统及断路器,在断路器壳体内部有限空间内增加了灭弧室容量,保证了灭弧效果,不会增大断路器的整体体积,减少了断路器的改造成本。

Description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在分断直流电压时会产生电弧,若是不对电弧进行灭弧操作,电弧会形成脱离断路器的飞弧,飞弧的存在会对断路器产生影响,造成断路器以及断路器外部线路和设备的烧毁。为了避免损坏断路器,断路器通常会采用灭弧室来熄灭电弧,灭弧室中设置有层叠的灭弧栅片,来对经过的电弧进行分割,以实现电弧的分压和冷却。
目前,在小型塑壳断路器中,为了实现完全灭弧,则需要增加灭弧室的空间以及灭弧栅片的整体长度,以使灭弧室能够进行充分灭弧,从而使电弧完全熄灭。但灭弧室空间以及灭弧栅片整体长度的增加会造成断路器整体的长度增加,不仅会使断路器的整体体积增大,还需要对断路器的外壳形状进行整体改造,增加了整体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灭弧系统及断路器,在断路器壳体内部的有限空间内增加了灭弧室容量,保证了灭弧效果,同时不会增大断路器的整体体积,减少了断路器的改造成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灭弧系统,其中,设于断路器的触头组件和出气口之间,灭弧系统包括:引弧组件,与触头组件电气连接,引弧组件包括第一引弧片和第二引弧片;第一灭弧室,通过第一引弧片与触头组件电气连接,第一灭弧室设于触头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灭弧室与出气口相连通的设置;第二灭弧室,通过第二引弧片与触头组件电气连接,第二灭弧室设于第一灭弧室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第二灭弧室与出气口相连通的设置;引弧通道,沿第三方向设于第一灭弧室和第二引弧片之间,通过第二引弧片,引弧通道与触头组件及第二灭弧室均电气连接,引弧通道能够将触头组件的电弧引入第二灭弧室。
如上的灭弧系统,其中,第一灭弧室沿第三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灭弧室沿第三方向的长度,在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平面上,第一灭弧室和引弧通道的投影均落在第二灭弧室的投影范围内。
如上的灭弧系统,其中,还包括:绝缘隔离板,第一灭弧室和引弧通道设于绝缘隔离板沿第二方向的一侧,第二灭弧室设于绝缘隔离板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第二引弧片沿第二方向跨越绝缘隔离板设置。
如上的灭弧系统,其中,还包括:排气通道,设于第二灭弧室的沿第二方向远离第一灭弧室的一侧,排气通道的一端与第二灭弧室相连通的设置,另一端与出气口相连通的设置。
如上的灭弧系统,其中,第一灭弧室的入口设于灭弧系统靠近触头组件的一侧并面对触头组件设置,第一灭弧室的出口朝向出气口设置,第二灭弧室的入口设于灭弧系统远离触头组件的一侧并背对触头组件设置,第二灭弧室的出口设于灭弧系统靠近触头组件的一侧并与排气通道相连通的设置。
如上的灭弧系统,其中,引弧组件还包括第三引弧片,第三引弧片包括呈预设角度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引弧片分别设于第一灭弧室的沿第三方向的两侧,第二连接部设于第二灭弧室的远离触头组件的一侧,第三连接部与第二引弧片分别设于第二灭弧室的两侧。
如上的灭弧系统,其中,第一灭弧室包括第一栅片组件、第一防击穿件和消游离网,第一栅片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栅片及沿第一方向设于自身两侧的第一进弧口和第一排弧口,第一进弧口设于第一灭弧室的入口处,第一排弧口设于第一灭弧室的出口处,第一防击穿件和消游离网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并罩设于第一排弧口。
如上的灭弧系统,其中,第二灭弧室包括第二栅片组件和第二防击穿件,第二栅片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三方向层叠设置的栅片及沿第一方向设于自身两侧的第二进弧口和第二排弧口,第二进弧口设于第二灭弧室的入口处,第二排弧口设于第二灭弧室的出口处,第二防击穿件罩设于第二排弧口。
如上的灭弧系统,其中,还包括:产气组件,产气组件包括第一产气片和第二产气片,第一产气片和第二产气片之间设有产气通道,产气通道的第一端朝向触头组件设置,第二端与第一灭弧室的入口和引弧通道相连通。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其中,断路器包括触头组件、总出气口、壳体及上述的灭弧系统,灭弧系统、触头组件和出气口均设于壳体内部。
本申请的灭弧系统包括引弧组件、第一灭弧室、第二灭弧室和引弧通道,第一灭弧室通过引弧组件的第一引弧片与触头组件电气连接,第二灭弧室通过引弧组件的第二引弧片和引弧通道之间的配合,能够与触头组件电气连接,以实现将触头组件产生的电弧分散并进行分别灭弧,保证了灭弧效果。由于第一灭弧室与第二灭弧室是沿第二方向排布,引弧通道沿第三方向设于第一灭弧室的一侧,引弧通道和第二灭弧室并未沿第一方向设于第一灭弧室之后,因此无需增加断路器在第一方向上的整体长度和体积,合理利用了断路器内部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空间,减少了断路器的改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电弧经过第一灭弧室的电弧路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电弧经过第二灭弧室的电弧路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的第二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的内部电流路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的第三引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的第二引弧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灭弧系统;20、触头组件;30、出气口;40、壳体;50、产气组件;51、第一产气片;52、第二产气片;53、产气通道;60、引弧组件;61、第一引弧片;62、第二引弧片;63、第三引弧片;631、第一连接部;632、第二连接部;633、第三连接部;70、第一灭弧室;71、第一栅片组件;711、第一进弧口;712、第一排弧口;72、第一防击穿件;73、消游离网;80、第二灭弧室;811、第二进弧口;812、第二排弧口;81、第二栅片组件;82、第二防击穿件;90、引弧通道;100、绝缘隔离板;110、排气通道;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弧系统,其中,设于断路器的触头组件20和出气口30之间,灭弧系统10包括:引弧组件60,与触头组件20电气连接,引弧组件60包括第一引弧片61和第二引弧片62;第一灭弧室70,通过第一引弧片61与触头组件20电气连接,第一灭弧室70设于触头组件20沿第一方向X的一侧,第一灭弧室70与出气口30相连通的设置;第二灭弧室80,通过第二引弧片62与触头组件20电气连接,第二灭弧室80设于第一灭弧室70的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第二灭弧室80与出气口30相连通的设置;引弧通道90,沿第三方向Z设于第一灭弧室70和第二引弧片62之间,通过第二引弧片62,引弧通道90与触头组件20及第二灭弧室80均电气连接,引弧通道90能够将触头组件20的电弧引入第二灭弧室80。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的断路器为两极断路器,本申请实施例以其中一极的内部结构进行介绍。在图1中,竖直方向为第一方向X,水平方向为第二方向Y,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两两垂直的设置,其中第三方向Z的具体方向如图2所示。
具体实施时,本申请的灭弧系统包括引弧组件60、第一灭弧室70、第二灭弧室80和引弧通道90,第一灭弧室70通过引弧组件60的第一引弧片61与触头组件20电气连接,第二灭弧室80通过引弧组件60的第二引弧片62和引弧通道90之间的配合,能够与触头组件20电气连接,由触头组件20产生的电弧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第一引弧片61的引导下进入至第一灭弧室70内进行灭弧,第二部分在第二引弧片62的引导下,经过引弧通道90进入至第二灭弧室80内部进行灭弧,从而减小了电弧的整体长度,使电弧更易进入第一灭弧室70和第二灭弧室80内,而且进入至第一灭弧室70和第二灭弧室80的电弧量均为触头组件20所产生电弧量的一部分,保证了灭弧效果。
由于第一灭弧室70与第二灭弧室80是沿第二方向Y排布,引弧通道90沿第三方向Z设于第一灭弧室70的一侧,引弧通道90和第二灭弧室80并未沿第一方向X设于第一灭弧室70之后,因此无需增加断路器在第一方向X上的整体长度和体积,合理利用了断路器内部在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上的空间,减少了断路器的改造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其中,第一灭弧室70沿第三方向Z的长度小于第二灭弧室80沿第三方向Z的长度,在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平面上,第一灭弧室70和引弧通道90的投影均落在第二灭弧室80的投影范围内。
具体实施时,通过使第一灭弧室70的长度小于第二灭弧室80的长度,使引弧通道90和第一灭弧室70均能够设于第二灭弧室80在第二方向Y的一侧面上,且不超过第二灭弧室80侧面的范围,这样使得断路器内部无需增加用于设置引弧通道90的空间,在合理利用断路器内部空间的情况下,能够将触头组件20产生的电弧通过引弧通道引入至与第一灭弧室70沿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的第二灭弧室80内,避免了第二引弧片62在引弧过程中,电弧在断路器内部扩散的情况。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其中,还包括:绝缘隔离板100,第一灭弧室70和引弧通道90设于绝缘隔离板100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第二灭弧室80设于绝缘隔离板100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第二引弧片62沿第二方向Y跨越绝缘隔离板100设置。
具体实施时,绝缘隔离板100设于第一灭弧室70和第二灭弧室80之间,能够避免第一灭弧室70内正在灭弧的电弧沿第二方向Y进入至第二灭弧室80内,导致第一灭弧室70和第二灭弧室80之间发生短路击穿的情况。
而将引弧通道90和第二灭弧室80设于绝缘隔离板100的两侧,能够使电弧在第二引弧片62的引导下,经过引弧通道90到达第二灭弧室80的端部,避免电弧在引弧通道90通过的过程中沿第二方向Y进入至第二灭弧室80的中部,导致电弧无法完全熄灭并溢出至断路器外影响断路器安全。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其中,还包括:排气通道110,设于第二灭弧室80的沿第二方向Y远离第一灭弧室70的一侧,排气通道110的一端与第二灭弧室80相连通的设置,另一端与出气口30相连通的设置。
具体实施时,经第二灭弧室80灭弧后产生的气体能够排出至排气通道110内,由于排气通道110具有一定长度,使经过灭弧后的高温气体能够降低温度,而且气体在排气通道110内流动的过程中,能够消除气体中所带有的电粒子,避免电粒子排出断路器,对断路器造成损坏。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其中,第一灭弧室70的入口设于灭弧系统10靠近触头组件20的一侧并面对触头组件20设置,第一灭弧室70的出口朝向出气口30设置,第二灭弧室80的入口设于灭弧系统10远离触头组件20的一侧并背对触头组件20设置,第二灭弧室80的出口设于灭弧系统10靠近触头组件20的一侧并与排气通道110相连通的设置。
具体实施时,触头组件20所产生的一部分电弧在第一引弧片61的引导下,由第一灭弧室70的入口进入,沿第一方向X经过第一灭弧室70完成灭弧后,剩余的气体由第一灭弧室70的出口排至出气口30,并排出至断路器外;触头组件20所产生的另一部分电弧在第二引弧片62的引导下进入引弧通道90,并沿第一方向X在引弧通道90内移动,直至第二引弧片62将电弧引导至第二灭弧室80的入口处,电弧在第二灭弧室80内沿第一方向X向下移动完成灭弧后,剩余的气体由第二灭弧室80的出口排至排气通道110内,并最终由出气口30排出断路器。因此,第一灭弧室70和第二灭弧室80各自的入口和出口的位置设置,使两部分电弧均能够完全经过对应的灭弧室进行灭弧,保证了灭弧效果。
图3中的箭头所示出的为电弧在第二灭弧室80中进行灭弧的电弧路径,触头组件20产生电弧,电弧由第一灭弧室70的入口进入至第一灭弧室70内进行灭弧,灭弧后剩余的气体由第一灭弧室70的出口直接排出至出气口30处,最终由出气口30排出断路器。
图4中的箭头所示出的为电弧在第二灭弧室80中进行灭弧的电弧路径,触头组件20产生电弧,电弧经过引弧通道90后,由第二灭弧室80的入口进入至第二灭弧室80内进行灭弧,灭弧后剩余的气体由第二灭弧室80的出口排出至排气通道110,最终由出气口30排出断路器。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其中,引弧组件60还包括第三引弧片63,第三引弧片63包括呈预设角度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31、第二连接部632和第三连接部633,第一连接部631与第一引弧片61分别设于第一灭弧室70的沿第三方向Z的两侧,第二连接部632设于第二灭弧室80的远离触头组件20的一侧,第三连接部633与第二引弧片62分别设于第二灭弧室80的两侧。
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部631与第一引弧片61分别设于第一灭弧室70的沿第三方向Z的两侧,能够将触头组件20所产生的电弧分为相分隔的两部分,两部分电弧距离较远,能够避免两部分相互接触并重新结合形成整体电弧的情况,第一连接部631能够将一部分电弧引导至引弧通道90内并沿第一方向X进行移动;与第一连接部631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632则能够将引弧通道90内的电弧引导至第二灭弧室80的入口处,由于第三连接部633与第二引弧片62分别设于第二灭弧室80的两侧,第二灭弧室80的入口处的电弧能够被拉长并由第二灭弧室80的入口进入,经过拉长的电弧更易被第二灭弧室80所切割,因此灭弧效果得到了提升。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其中,第一灭弧室70包括第一栅片组件71、第一防击穿件72和消游离网73,第一栅片组件71包括多个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的栅片及沿第一方向X设于自身两侧的第一进弧口711和第一排弧口712,第一进弧口711设于第一灭弧室70的入口处,电弧能够由第一进弧口711进入至第一栅片组件71内部,并由相间隔设置的栅片进行切割和灭弧,第一排弧口712设于第一灭弧室70的出口处,用于排出灭弧后形成的气体,第一防击穿件72和消游离网73沿第一方向X层叠设置并罩设于第一排弧口712。
具体实施时,使气体在由第一排弧口712排出时,第一防击穿件72的设置能够避免重新击穿形成飞弧的现象发生,消游离网73则能够消除气体中的电粒子,使气体由出气口30排出断路器后,不会对断路器造成损害。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其中,第二灭弧室80包括第二栅片组件81和第二防击穿件82,第二栅片组件81包括多个沿第三方向Z层叠设置的栅片及沿第一方向X设于自身两侧的第二进弧口811和第二排弧口812,第二进弧口811设于第二灭弧室80的入口处,电弧能够由第二进弧口811进入至第二栅片组件81内部,并由相间隔设置的栅片进行切割和灭弧,第二排弧口812设于第二灭弧室80的出口处,用于排出灭弧后形成的气体,第二防击穿件82罩设于第二排弧口812。
具体实施时,使气体在由第二排弧口812排出时,第二防击穿件82的设置能够避免气体发生重新击穿,并形成飞弧的现象发生。
图7中所示出的是灭弧系统中的电流路径,电流经过第一引弧片61、第二引弧片62和第三引弧片63,并与第一栅片组件71和第二栅片组件81中的电弧与共同形成电流回路。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弧系统,其中,还包括:产气组件50,产气组件50包括第一产气片51和第二产气片52,第一产气片51和第二产气片52之间设有产气通道53,产气通道53的第一端朝向触头组件20设置,第二端与第一灭弧室70的入口和引弧通道90相连通,使电弧能够经过产气通道53进入第一灭弧室70和产气通道53,具有引导电弧的作用,避免了电弧直接进入第二灭弧室80,从而无法进行完全灭弧。
具体实施时,产气组件50的第一产气片51和第二产气片52均由产气材料制成,在电弧经过产气通道53时,第一产气片51和第二产气片52所产生的气体能够带动电弧进入至第一灭弧室70内,避免电弧滞留于触头组件20与第一灭弧室70之间,使电弧能够在第一灭弧室70内进行灭弧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其中,断路器包括触头组件20、总出气口30、壳体40及上述的灭弧系统,灭弧系统10、触头组件20和出气口30均设于壳体40内部。
具体实施时,断路器包括上述的灭弧系统10,灭弧系统包括引弧组件60、第一灭弧室70、第二灭弧室80和引弧通道90,第一灭弧室70通过引弧组件60的第一引弧片61与触头组件20电气连接,第二灭弧室80通过引弧组件60的第二引弧片62和引弧通道90之间的配合,能够与触头组件20电气连接,以实现将触头组件20产生的电弧分散并进行分别灭弧,保证了灭弧效果。由于第一灭弧室70与第二灭弧室80是沿第二方向Y排布,引弧通道90沿第三方向Z设于第一灭弧室70的一侧,引弧通道90和第二灭弧室80并未沿第一方向X设于第一灭弧室70之后,因此无需增加断路器在第一方向X上的整体长度和体积,合理利用了断路器内部在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上的空间,减少了断路器的改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于断路器的触头组件(20)和出气口(30)之间,所述灭弧系统(10)包括:
引弧组件(60),与所述触头组件(20)电气连接,所述引弧组件(60)包括第一引弧片(61)和第二引弧片(62);
第一灭弧室(70),通过所述第一引弧片(61)与所述触头组件(20)电气连接,所述第一灭弧室(70)设于所述触头组件(20)沿第一方向(X)的一侧,所述第一灭弧室(70)与所述出气口(30)相连通的设置;
第二灭弧室(80),通过所述第二引弧片(62)与所述触头组件(20)电气连接,所述第二灭弧室(80)设于所述第一灭弧室(70)的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所述第二灭弧室(80)与所述出气口(30)相连通的设置;
引弧通道(90),沿第三方向(Z)设于所述第一灭弧室(70)和所述第二引弧片(62)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引弧片(62),所述引弧通道(90)与所述触头组件(20)及所述第二灭弧室(80)均电气连接,所述引弧通道(90)能够将所述触头组件(20)的电弧引入所述第二灭弧室(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室(70)沿所述第三方向(Z)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灭弧室(80)沿所述第三方向(Z)的长度,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灭弧室(70)和所述引弧通道(90)的投影均落在所述第二灭弧室(80)的投影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隔离板(100),所述第一灭弧室(70)和所述引弧通道(90)设于所述绝缘隔离板(100)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一侧,所述第二灭弧室(80)设于所述绝缘隔离板(100)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引弧片(62)沿所述第二方向(Y)跨越所述绝缘隔离板(100)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气通道(110),设于所述第二灭弧室(80)的沿所述第二方向(Y)远离所述第一灭弧室(70)的一侧,所述排气通道(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灭弧室(80)相连通的设置,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30)相连通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室(70)的入口设于所述灭弧系统(10)靠近所述触头组件(20)的一侧并面对所述触头组件(20)设置,所述第一灭弧室(70)的出口朝向所述出气口(30)设置,所述第二灭弧室(80)的入口设于所述灭弧系统(10)远离所述触头组件(20)的一侧并背对所述触头组件(20)设置,所述第二灭弧室(80)的出口设于所述灭弧系统(10)靠近所述触头组件(20)的一侧并与所述排气通道(110)相连通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组件(60)还包括第三引弧片(63),所述第三引弧片(63)包括呈预设角度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31)、第二连接部(632)和第三连接部(633),所述第一连接部(631)与所述第一引弧片(61)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灭弧室(70)的沿所述第三方向(Z)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632)设于所述第二灭弧室(80)的远离所述触头组件(20)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633)与所述第二引弧片(62)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灭弧室(80)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室(70)包括第一栅片组件(71)、第一防击穿件(72)和消游离网(73),所述第一栅片组件(71)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的栅片及沿所述第一方向(X)设于自身两侧的第一进弧口(711)和第一排弧口(712),所述第一进弧口(711)设于所述第一灭弧室(70)的入口处,所述第一排弧口(712)设于所述第一灭弧室(70)的出口处,所述第一防击穿件(72)和所述消游离网(73)沿所述第一方向(X)层叠设置并罩设于所述第一排弧口(7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灭弧室(80)包括第二栅片组件(81)和第二防击穿件(82),所述第二栅片组件(81)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三方向(Z)层叠设置的栅片及沿所述第一方向(X)设于自身两侧的第二进弧口(811)和第二排弧口(812),所述第二进弧口(811)设于所述第二灭弧室(80)的入口处,所述第二排弧口(812)设于所述第二灭弧室(80)的出口处,所述第二防击穿件(82)罩设于所述第二排弧口(8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产气组件(50),所述产气组件(50)包括第一产气片(51)和第二产气片(52),所述第一产气片(51)和所述第二产气片(52)之间设有产气通道(53),所述产气通道(53)的第一端朝向所述触头组件(20)设置,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灭弧室(70)的入口和所述引弧通道(90)相连通。
10.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包括触头组件(20)、总出气口(30)、壳体(40)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灭弧系统,所述灭弧系统(10)、所述触头组件(20)和所述出气口(30)均设于所述壳体(40)内部。
CN202322373805.8U 2023-08-31 2023-08-31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Active CN220710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3805.8U CN220710229U (zh) 2023-08-31 2023-08-31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3805.8U CN220710229U (zh) 2023-08-31 2023-08-31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10229U true CN220710229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73805.8U Active CN220710229U (zh) 2023-08-31 2023-08-31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102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10229U (zh)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RU2652097C2 (ru) Камера гашения дуги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ы, содержащее такую камеру
CN217544514U (zh) 断路器的灭弧系统以及断路器
CN105374648B (zh) 低压断路器消游离灭弧装置
CN219180461U (zh) 微型断路器
CN220710228U (zh)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216084776U (zh)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213635881U (zh) 低压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
CN213042861U (zh) 断路器引弧装置
CN112908799A (zh) 一种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215342477U (zh)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
US20190157028A1 (en) Low-voltage multipolar circuit breaker
CN216250611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内部气体分流结构
CN221176018U (zh) 灭弧组件及接触器
US20130112657A1 (en) Arc chamber assembly for use in mou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s
CN209591941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端子罩
CN220774271U (zh) 零飞弧装置
CN216671541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回流气体排出结构
CN217544515U (zh) 断路器
CN220710227U (zh) 灭弧组件及断路器
CN220474548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断路器
CN219203078U (zh) 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零飞弧罩
CN214378279U (zh) 一种零飞弧塑壳断路器
CN215731529U (zh) 一种断路器
CN220065538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装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