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2735U - 煲体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煲体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92735U CN220192735U CN202320384845.XU CN202320384845U CN220192735U CN 220192735 U CN220192735 U CN 220192735U CN 202320384845 U CN202320384845 U CN 202320384845U CN 220192735 U CN220192735 U CN 2201927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side support
- coil
- pressing line
- inner p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101100298225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t-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298222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298 dental enam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32 lus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95 porrid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煲体及烹饪器具,煲体包括内锅、侧部支架和至少两个侧部线圈,侧部支架设置于内锅的外侧且位于内锅的侧部,侧部支架构造成环形构件;至少两个侧部线圈位于侧部支架的背向内锅的外侧,至少两个侧部线圈沿侧部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烹饪器具工作时,能够在内锅的侧部形成加热区域和非加热区域,具体是侧部线圈对应加热区域,相邻侧部线圈的间隔区域对应非加热区域,加热区域的高温和非加热区域的低温可以形成温度差,利用该温度差,可以加速内锅内的水对流。水的对流促进食材运动,使内锅内中部的食材与侧部的食材位置交替改变,受热更均匀,提高食物烹饪的整体均匀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电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煲体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已有的诸如IH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其设置有线圈以便利用电磁加热内锅。一些烹饪器具将线圈设置于内锅的底部和侧部。内锅的侧部通常设置有侧部支架,侧部线圈沿周向缠绕于侧部支架,内锅的底部通常设置线圈盘,底部线圈沿周向缠绕于线圈盘。
由于侧部线圈是周向缠绕,使得侧部线圈只能在周向上同时对内锅侧部进行加热,内锅侧部在周向上各个位置的温度相同,导致内锅中靠近其侧部的水温也基本一致,没有温差,不利于水的对流,在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从侧部位置到中心位置逐渐降低,会造成食物烹饪不均匀。
因此,需要一种煲体及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的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煲体,用于烹饪器具,其包括:
内锅;
侧部支架,所述侧部支架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内锅的侧部,所述侧部支架构造成环形构件;以及
至少两个侧部线圈,所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位于所述侧部支架的背向所述内锅的外侧,用于对所述内锅的侧部加热,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沿所述侧部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方案,在烹饪器具工作时,能够在内锅的侧部形成加热区域和非加热区域,具体是侧部线圈对应加热区域,相邻侧部线圈的间隔区域对应非加热区域,加热区域的高温和非加热区域的低温可以形成温度差,利用该温度差,可以加速内锅内的水对流。水的对流促进食材运动,使内锅内中部的食材与侧部的食材位置交替改变,受热更均匀,提高食物烹饪的整体均匀性。
可选地,所述侧部支架沿所述周向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绕线部,所述侧部线圈围绕所述绕线部螺旋缠绕。
根据本方案,绕线部不仅可以向侧部线圈提供支撑力,而且使侧部线圈以螺旋缠绕方式安装,安装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
可选地,所述侧部支架还设置有第一压线部,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绕线部的背离所述侧部支架的侧表面相连,所述第一压线部在周向上的两端均超出于所述绕线部,所述侧部线圈夹于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侧部支架之间。
根据本方案,侧部线圈的两端缠绕部分能够保持在绕线部上,不会从绕线部脱离,安装更牢固可靠,并且受限于第一压线部,侧部线圈缠绕更快捷,装配效率高。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线部沿所述周向延伸且形成具有弧形的长条筋,所述第一压线部至少超出于所述绕线部的部分与所述侧部支架平行。
根据本方案,长条筋形状的第一压线部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第一压线部与侧部支架之间形成的绕线间隙在各个位置宽度大致相同,便于牢固可靠地夹住侧部线圈。
可选地,所述侧部支架还设置有第二压线部,所述第二压线部与所述绕线部的背离所述侧部支架的侧表面相连,所述第二压线部在竖向上的两端均超出于所述绕线部,所述侧部线圈夹于所述第二压线部与所述侧部支架之间。
根据本方案,侧部线圈的中间缠绕部分能够保持在绕线部上,不会从绕线部脱离,安装更牢固可靠,并且受限于第二压线部,侧部线圈缠绕更快捷,装配效率高。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线部沿所述竖向延伸且形成长条筋,所述第二压线部至少超出于所述绕线部的部分与所述侧部支架平行。
根据本方案,长条筋形状的第二压线部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第二压线部与侧部支架之间形成的绕线间隙在各个位置宽度大致相同,便于牢固可靠地夹住侧部线圈。
可选地,煲体还包括线圈盘和底部线圈,所述底部线圈缠绕至所述线圈盘,所述侧部支架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内凹陷的抵持部,所述线圈盘的顶端设有朝向内侧的台阶部,所述抵持部限位并抵接于所述台阶部内,所述第二压线部向下延伸并延伸至所述台阶部的上侧或外侧。
根据本方案,可以将侧部支架与线圈盘彼此之间可以卡接固定,线圈盘能够向上支撑侧部支架,并且限制侧部支架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其中在第二压线部延伸至台阶部的外侧的方案中,第二压线部可以进一步限制侧部支架相对于线圈盘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可选地,煲体还包括保温圈,所述保温圈位于所述侧部支架上方且与所述侧部支架构造成分体构件,所述保温圈的下端设有开口朝下的安装槽,所述侧部支架的上端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凸筋,所述凸筋插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压线部向上延伸并延伸至所述保温圈下端的下侧或外侧。
根据本方案,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制造保温圈和侧部支架,减少材料成本,设计自由度更大;保温圈与侧部支架彼此可以插接固定,在水平方向上和在高度方向上限制保温圈与侧部支架彼此之间的相对移动,其中在第二压线部延伸至保温圈下端的外侧的方案中,第二压线部可以进一步限制两者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可选地,所述绕线部沿所述周向延伸且形成弧形结构;
根据本方案,侧部支架在竖向上的尺寸可以较小的设计,有利于产品的高度小型化,并且侧部线圈在周向上覆盖面积较大,可以形成较大的加热区域,更好地加热内锅的食材。
可选地,煲体还包括保温圈,所述保温圈位于所述侧部支架上方且与所述侧部支架构造成一体构件;
根据本方案,可以便于生产制造,部件的数量少,装配效率高。
并且/或者所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在所述周向上等间距设置。
根据本方案,形成的加热区域与非加热区域能够大致相同,进一步使内锅内的食材受热均匀。
可选地,煲体还包括电源板,所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源板且独立控制,由此,可以独立控制侧部线圈进行加热,可以以相同或不同的加热功率工作。
或者所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彼此之间串联连接至所述电源板,由此,可以通过电源板上的一个电路就能控制所有侧部线圈,各个侧部线圈可以共同控制,控制方便,可以以相同的加热功率工作。
或者所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彼此之间并联连接至所述电源板。
根据本方案,可以通过电源板上的一个电路就能控制所有侧部线圈,各个侧部线圈可以独立控制或共同控制,可以以相同的加热功率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盖体和根据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煲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以在所述盖体与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煲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煲体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煲体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侧部线圈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侧部支架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煲体 2内锅
3底座 4外壳
5中板 10底部线圈组件
11线圈盘 12底部线圈
13台阶部 20侧部线圈组件
21侧部支架 22侧部线圈
23保温圈 24安装槽
25抵持部 26绕线部
27第一压线部 28第二压线部
29卡线部 30定位部
31定位槽 40电源板组件
41电源板 42电源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1(如图1所示)和盖体。煲体1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2可以固定设置于内锅收纳部处,或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2的清洗。内锅2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1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2的加热装置,以对内锅2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盖体具有与煲体1基本上对应的形状。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1上,具体地,其通过枢转轴枢接至煲体1,并能够绕枢转轴所在的枢转轴线在相对于煲体1的盖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自由枢转,以方便对煲体1进行盖合和打开。当盖体盖合在煲体1上时,其覆盖在内锅2之上,和内锅2之间构成烹饪空间。盖体上通常还具有锅口密封圈,锅口密封圈可以由例如橡胶材料制成,其设置在盖体和内锅2之间,用于在盖体处于盖合状态时密封烹饪空间。
如图1所示,煲体1可以包括底座3、设置于底座3上方的外壳4和设置于该外壳4内侧的中板5。中板5位于外壳4的上方。外壳4位于中板5和底座3之间并可以将中板5的外周和底座3的外周连接在一起。中板5可以与底座3通过诸如螺钉等紧固件连接。具体地,中板5可以间隔地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安装柱,底座3可以间隔地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螺钉柱。安装柱与螺钉柱位置上下对应,螺钉穿过螺钉柱并旋入安装柱,以将中板5与底座3连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描述煲体1的各个部件、部分等使用的方向性术语,诸如“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朝上”、“朝下”等是相对于处于水平放置且正立状态下的煲体1而言的。如果没有其它的限定,方向术语“朝内”、“朝外”、“向内”、“向外”、“内侧”、“外侧”等中的“内”是指靠近煲体1的中心,“外”是指远离煲体1的中心。
煲体1还包括用作加热装置的底部线圈组件10和侧部线圈组件20。底部线圈组件10设置于底座3的上方并位于内锅2的底部或者说下侧,用于对内锅2的底部加热。侧部线圈组件20设置于外壳4的内侧并位于内锅2的侧部或者说外侧,用于对内锅2的侧部加热。具体而言,底部线圈组件10和侧部线圈组件20在通电后均能够利用电磁加热原理对内锅2进行加热。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又称电磁烹饪器具或IH烹饪器具。
煲体1还包括电源板组件40。电源板组件40设置于煲体1的后端,以及侧部线圈组件20的外侧。电源板组件40能够与底部线圈组件10和侧部线圈组件20均电连接,以向底部线圈组件10和侧部线圈组件20供电。具体地,电源板组件40包括电源板41和电源支架42。电源板41通过电源支架42设置于底座3。
底部线圈组件10可以包括线圈盘11和底部线圈12。线圈盘11位于内锅2的底部,底部线圈12相对于内锅2环绕地设置于线圈盘11。具体地,底部线圈12沿周向环绕地设置于线圈盘11。线圈盘11可以构造成具有凹陷结构的盘状构件,内锅2的至少底部位于线圈盘11内。底部线圈12具有两个引线端。两个引线端均能够连接至电源板41,以实现底部线圈12的电连接。
侧部线圈组件20可以包括侧部支架21和侧部线圈22。侧部支架21设置于内锅2的外侧且位于内锅2的侧部。具体地,侧部支架21可以构造成环形构件,内锅2位于侧部支架21内。侧部线圈22能够设置于侧部支架21的背离内锅2的一侧,用于对内锅2的侧部加热。侧部线圈22具有两个引线端。两个引线端均能够连接至电源板41,以实现侧部线圈22的电连接。
煲体1还包括保温圈23。保温圈23能够设置于内锅2的外侧且位于内锅2的侧部。保温圈23可以设于侧部支架21的上方或侧部支架21的朝向内锅2的内侧。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保温圈23设于侧部支架21的上方,侧部支架21的上端能够与保温圈23相连,侧部支架21的下端能够与线圈盘11相连。
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保温圈23可以设于侧部支架21的朝向内锅2的内侧。保温圈23可以通过中板5与线圈盘11的顶部上下夹紧的方式固定。侧部支架21例如通过诸如螺钉等紧固件紧固、卡扣结构卡接等方式安装至保温圈23。
在保温圈23设于侧部支架21的上方的实施方式,保温圈23与侧部支架21可以构造成一体构件或分体构件。在一体构件的方案中,可以便于生产制造,部件的数量少,装配效率高。在分体构件的方案中,如图示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制造保温圈23和侧部支架21,减少材料成本,设计自由度更大。
中板5可以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卡槽,保温圈23的上端可以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凸筋,该凸筋能够插接于该卡槽内。由此,保温圈23与中板5彼此可以插接固定,在水平方向上和在高度方向上限制保温圈23的移动。如图2至图4所示,保温圈23的下端可以设置有环形的安装槽24。安装槽24的开口朝下。侧部支架21的上端可以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凸筋,该凸筋能够插接于安装槽24内。借助于安装槽24,保温圈23与侧部支架21彼此可以插接固定,在水平方向上和在高度方向上限制保温圈23与侧部支架21彼此之间的相对移动,并且能够使保温圈23和侧部支架21两者构成一个整体,便于以整体形成安装至煲体1内,装配效率高。
侧部支架21的下端设置有设有径向向内凹陷的抵持部25。线圈盘11的顶部设置有台阶部13,台阶部13朝向内侧。抵持部25限位并抵接于台阶部13内。由此,可以将侧部支架21与线圈盘11彼此之间可以卡接固定,线圈盘11能够向上支撑侧部支架21,并且限制侧部支架21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使侧部支架21牢固可靠地设置于煲体1内。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环形的侧部支架21能够设有至少两个侧部线圈22。至少两个侧部线圈22沿侧部支架21的周向间隔设置。例如图示实施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4个侧部线圈22,4个侧部线圈22沿侧部支架21的周向间隔设置。
通过在内锅2的侧部沿周向间隔设置侧部线圈22,在烹饪器具工作时,能够在内锅2的侧部形成加热区域和非加热区域,具体是侧部线圈22对应加热区域,相邻侧部线圈22的间隔区域对应非加热区域,加热区域的高温和非加热区域的低温可以形成温度差,利用该温度差,可以加速内锅2内的水对流。水的对流促进食材运动,使内锅2内中部的食材与侧部的食材位置交替改变,受热更均匀,提高食物烹饪的整体均匀性。
可以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方向术语“周向”、“径向”、“轴向”是基于内锅2的竖向中心线,或者说竖向轴线而限定的,内锅2的竖向中心线与侧部支架21的竖向中心线共线。
可选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22可以在周向上等间距设置。如果需要和/或期望,侧部线圈22彼此之间可以设置不同的间距。形成的加热区域与非加热区域能够大致相同,进一步使内锅2内的食材受热均匀。
至少两个侧部线圈22可以同时工作或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侧部线圈22可以分别连接至电源板41且独立控制。具体是至少两个侧部线圈22通过电源板41上彼此独立的电路控制。该方案可以独立控制侧部线圈22进行加热,可以以相同或不同的加热功率工作。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侧部线圈22彼此之间可以串联连接至电源板41,由此,可以通过电源板41上的一个电路就能控制所有侧部线圈22,各个侧部线圈22可以共同控制,控制方便,可以以相同的加热功率工作。在再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侧部线圈22彼此之间可以并联连接至电源板41,由此,可以通过电源板41上的一个电路就能控制所有侧部线圈22,各个侧部线圈22可以独立控制或共同控制,可以以相同的加热功率工作。
如图5和图6所示,侧部支架21能够沿其周向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绕线部26。绕线部26与侧部线圈22一一对应。参见图3,侧部线圈22围绕绕线部26螺旋缠绕,也就是说以绕线部26为中心,一圈一圈缠绕。侧部线圈22彼此缠绕的圈数可以相同或不同,图示实施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多个侧部线圈22缠绕了相同的圈数,即四圈。绕线部26不仅可以向侧部线圈22提供支撑力,而且使侧部线圈22以螺旋缠绕方式安装,安装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
绕线部26可以沿侧部支架21的周向延伸且形成弧形结构。例如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绕线部26构造成具有弧形的长条筋,当然,绕线部26的构造可以不局限于长条筋,例如绕线部26构造成具有弧形的椭圆凸台等任意结构。绕线部26在侧部支架21的周向上的尺寸较长,侧部线圈22缠绕后形成的螺旋形状在该周向上的尺寸大于在竖向上的尺寸(参见图3),使得侧部支架21在竖向上的尺寸可以较小的设计,有利于产品的高度小型化,并且侧部线圈22在周向上覆盖面积较大,可以形成较大的加热区域,更好地加热内锅2的食材。
可选地,绕线部26在周向上的尺寸可以根据所需的相邻侧部线圈22之间的距离而设计。相邻的侧部线圈22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等于单个侧部线圈22在周向上的尺寸也可以说弧长的三分之一,单个侧部线圈22在周向上的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8cm;或者相邻的侧部线圈22之间的弧度可以小于等于单个侧部线圈22的弧度的三分之一,单个侧部线圈22的弧度可以大于或等于π/12。
参见图6,侧部支架21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压线部27,第一压线部27与绕线部26的背离侧部支架21的侧表面相连。第一压线部27在周向上的两端均能够超出于绕线部26,换句话说,第一压线部27在周向上的尺寸大于绕线部26在周向上的尺寸。在第一压线部27超出于绕线部26的部分与侧部支架21之间形成绕线间隙。侧部线圈22夹于第一压线部27与侧部支架21之间(参见图3)。侧部线圈22的两端缠绕部分能够保持在绕线部26上,不会从绕线部26脱离,安装更牢固可靠,并且受限于第一压线部27,侧部线圈22缠绕更快捷,装配效率高。
侧部线圈22的绕线方式可以为单层缠绕、双层叠绕和多层叠绕中的至少一种,以形成单层线圈、双层线圈、多层线圈或这些层线圈的组合。图示实施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单层侧部线圈22夹于第一压线部27与侧部支架21之间,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双层或多层线圈可以夹于第一压线部27与侧部支架21之间。
类似于绕线部26,第一压线部27可以沿侧部支架21的周向延伸且形成具有弧形的长条筋。第一压线部27至少超出于绕线部26的部分与侧部支架21大致平行,或者说弧形方向大致相同。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线部27整体与侧部支架21可以大致平行。长条筋形状的第一压线部27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第一压线部27与侧部支架21之间形成的绕线间隙在各个位置宽度大致相同,便于牢固可靠地夹住侧部线圈22。
侧部支架21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压线部28,第二压线部28与绕线部26的背离侧部支架21的侧表面相连。第一压线部27在竖向上的两端均能够超出于绕线部26,换句话说,第二压线部28在竖向上的尺寸大于绕线部26在竖向上的尺寸。第二压线部28不超出于侧部支架21的上端和下端,换句话说,第二压线部28在竖向上的尺寸小于侧部支架21在竖向上的尺寸。在第二压线部28超出于绕线部26的部分与侧部支架21之间形成绕线间隙。侧部线圈22夹于第二压线部28与侧部支架21之间(参见图3)。侧部线圈22的中间缠绕部分能够保持在绕线部26上,不会从绕线部26脱离,安装更牢固可靠,并且受限于第二压线部28,侧部线圈22缠绕更快捷,装配效率高。
图示实施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单层侧部线圈22夹于第二压线部28与侧部支架21之间,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双层或多层线圈可以夹于第二压线部28与侧部支架21之间。
第二压线部28可以沿竖向延伸且形成长条筋。第二压线部28至少超出于绕线部26的部分与侧部支架21大致平行。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二压线部28整体与侧部支架21可以大致平行。长条筋形状的第二压线部28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第二压线部28与侧部支架21之间形成的绕线间隙在各个位置宽度大致相同,便于牢固可靠地夹住侧部线圈22。
返回参见图2,第二压线部28可以向下延伸并延伸至台阶部13的外侧。第二压线部28从台阶部13的外侧抵接台阶部13,也就是说,台阶部13被夹于第二压线部28与抵持部25之间,以进一步限制侧部支架21相对于线圈盘11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压线部28可以向下延伸并延伸至台阶部13的上侧,进一步说,第二压线部28可以不向下延伸至台阶部13的外侧,第二压线部28的长度不超过台阶部13的上表面。在该实施方式中,侧部支架21可以单独设置挡板部,挡板部向下延伸至台阶部13的外侧,从台阶部13的外侧抵接台阶部13。
参见图2,第二压线部28可以向上延伸至保温圈23下端的外侧。第二压线部28从保温圈23的外侧抵接保温圈23的下端,也就是说,形成安装槽24的外槽壁被夹于第二压线部28与侧部支架21的上端之间,以进一步限制保温圈23与侧部支架21彼此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压线部28可以向上延伸并延伸至保温圈23下端的下侧,进一步说,第二压线部28可以不向上延伸至保温圈23下端的外侧,第二压线部28的长度不超过保温圈23下端的下表面。
侧部支架21可以整体或局部构造成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构。也就是说,侧部支架21可以全部透明或半透明,也可以局部透明或半透明。其中在侧部支架21局部透明或半透明的实施方式中,侧部支架21的一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侧部线圈22能够设置于侧部支架21。
以此实施方式,将侧部支架21构造成透明或半透明,侧部支架21能够将从内锅2向外辐射的热量朝向内锅2反射,由此可以提高对内锅2的保温效果,保证锅内侧部处的米饭口感更佳,并且还可以具有可视效果,当取出内锅2时,用户能够从侧部支架21处容易地观察到侧部线圈22,有利于用户了解产品的构造,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侧部线圈22可以包括漆包线和包裹漆包线的外包件。外包件可以是外包胶壳、外包胶带等。外包件为绝缘构件且构造成透明或半透明构件。进一步说,外包件的材料为绝缘材料且可以为透明塑胶或半透明塑胶等合适材料。将外包件设置成透明,使得外包件也具有反射热量的效果,能够将从内锅2向外辐射的热量朝向内锅2反射,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内锅2的保温效果。
漆包线可以为呈现金属光泽的构件。例如,漆包线可以呈现金色、金黄色等任何合适金属光泽。当取出内锅2时,用户能够从侧部支架21处容易地观察到漆包线呈现金属光泽,产品的视觉观感较佳,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5和图6所示,侧部支架21还可以设有卡线部29,侧部线圈22的引线能够卡在该卡线部29内。卡线部29可以形成带扣钩的卡扣形状,侧部线圈22夹于卡扣与侧部支架21的侧表面之间并被扣钩限位。侧部支架21和保温圈23中的一者可以设有凸出的定位部30,如图4所示,侧部支架21和保温圈23中的另一者可以设有与定位部30配合的定位槽31。定位部30能够位于该定位槽31内(参见图3)。由此,可以使侧部支架21与保温圈23在插接安装时位置对准,提高装配效率。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侧部支架21可以设有定位部30,定位部30的个数可以是两个,保温圈23可以设有定位槽31,定位槽31可以与定位部30一一对应。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2)
1.一种煲体,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锅;
侧部支架,所述侧部支架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内锅的侧部,所述侧部支架构造成环形构件;以及
至少两个侧部线圈,所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位于所述侧部支架的背向所述内锅的外侧,用于对所述内锅的侧部加热,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沿所述侧部支架的周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支架沿所述周向间隔地设置有至少两个绕线部,所述侧部线圈围绕所述绕线部螺旋缠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支架还设置有第一压线部,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绕线部的背离所述侧部支架的侧表面相连,所述第一压线部在周向上的两端均超出于所述绕线部,所述侧部线圈夹于所述第一压线部与所述侧部支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部沿所述周向延伸且形成具有弧形的长条筋,所述第一压线部至少超出于所述绕线部的部分与所述侧部支架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支架还设置有第二压线部,所述第二压线部与所述绕线部的背离所述侧部支架的侧表面相连,所述第二压线部在竖向上的两端均超出于所述绕线部,所述侧部线圈夹于所述第二压线部与所述侧部支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线部沿所述竖向延伸且形成长条筋,所述第二压线部至少超出于所述绕线部的部分与所述侧部支架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圈盘和底部线圈,所述底部线圈缠绕至所述线圈盘,所述侧部支架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内凹陷的抵持部,所述线圈盘的顶端设有朝向内侧的台阶部,所述抵持部限位并抵接于所述台阶部内,所述第二压线部向下延伸并延伸至所述台阶部的上侧或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圈,所述保温圈位于所述侧部支架上方且与所述侧部支架构造成分体构件,所述保温圈的下端设有开口朝下的安装槽,所述侧部支架的上端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凸筋,所述凸筋插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压线部向上延伸并延伸至所述保温圈下端的下侧或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沿所述周向延伸且形成弧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保温圈,所述保温圈位于所述侧部支架上方且与所述侧部支架构造成一体构件;并且/或者
所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在所述周向上等间距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板,所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源板且独立控制,或者所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彼此之间串联连接至所述电源板,或者所述至少两个侧部线圈彼此之间并联连接至所述电源板。
12.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煲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以在所述盖体与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84845.XU CN220192735U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煲体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384845.XU CN220192735U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煲体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92735U true CN220192735U (zh) | 2023-12-19 |
Family
ID=89143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384845.XU Active CN220192735U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煲体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92735U (zh) |
-
2023
- 2023-02-27 CN CN202320384845.XU patent/CN2201927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192735U (zh) | 煲体及烹饪器具 | |
CN220069440U (zh) |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WO2019080628A1 (zh) | 烹饪器具的盖体结构及烹饪器具 | |
CN220024742U (zh) | 煲体和烹饪器具 | |
CN114343445A (zh) | 烹饪器具 | |
CN219940309U (zh) | 煲体及烹饪器具 | |
CN220124448U (zh) | 煲体及烹饪器具 | |
CN219877976U (zh) | 煲体和烹饪器具 | |
CN220141337U (zh) | 煲体和烹饪器具 | |
CN211155093U (zh) | 电磁加热的烹饪器具 | |
CN219920815U (zh) | 一种煲体和烹饪器具 | |
CN220212620U (zh) |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9940311U (zh) | 煲体及烹饪器具 | |
CN219940310U (zh) | 煲体及烹饪器具 | |
CN220327311U (zh) | 煲体和烹饪器具 | |
CN220757162U (zh) | 煲体和烹饪器具 | |
CN220124446U (zh) |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US6768088B2 (en) | Cooking shelf for microwave oven and microwave oven having the same | |
CN219962593U (zh) | 煲体和烹饪器具 | |
CN219920818U (zh) | 煲体及烹饪器具 | |
CN219500850U (zh) | 盖体及烹饪器具 | |
CN220327312U (zh) | 煲体和烹饪器具 | |
CN220024744U (zh) |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20423753U (zh) |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9895343U (zh) | 煲体和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