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1997U - 冲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冲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1997U
CN220111997U CN202320664220.9U CN202320664220U CN220111997U CN 220111997 U CN220111997 U CN 220111997U CN 202320664220 U CN202320664220 U CN 202320664220U CN 220111997 U CN220111997 U CN 220111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groove
gear
supporting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642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勇
翟性超
杨丹
赵风茂
张旭明
郭永刚
宋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642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1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1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1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下模、设有冲头的上模、间隔设于下模的两组固定座、设于两组固定座之间的承载组件及折弯组件。两组固定座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齿条,承载组件用于承载工件并相对两组固定座可上下移动,折弯组件包括两组齿轮模组、两个折弯件及两个抵持件,两组齿轮模组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承载组件转动连接,两组齿轮模组分别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两个抵持件设于对应的齿轮模组并滚动抵接承载组件,每个折弯件的部分穿设于对应的一个齿轮模组并设于两个抵持件之间,冲头朝向下模的端部的宽度小于两个折弯件之间的间距。冲压模具中的两个抵持件在两个折弯件折弯工件时分别抵持工件的两端,能抑制工件的伸长,提高工件折弯后的品质。

Description

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对工件的折弯成型,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冲头直接冲压工件至成型槽中,形成成型工件,属于刚性折弯,另一种是采用齿轮驱动,带动滚轴沿产品折弯角轮廓转动,实现产品折弯成型。然而,采用上述方式折弯工件时,工件的两端因受力会伸长,使得工件的折弯拐角处易出现裂纹,后续加工时内侧易出现缺料,降低了工件被折弯后的成型工件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冲压模具,以提高工件被折弯后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冲头,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
两组固定座,间隔设于所述下模,且两组所述固定座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齿条;
承载组件,设于两组所述固定座之间,用于承载工件,所述承载组件相对两组所述固定座可上下移动;
折弯组件,包括两组齿轮模组、两个折弯件及两个抵持件,两组所述齿轮模组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所述承载组件转动连接,且两组所述齿轮模组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齿条相啮合,两个所述抵持件分别滑动连接对应的所述齿轮模组,所述抵持件的一端滚动抵接所述承载组件,另一端用于抵持工件,每个所述折弯件的部分穿设于对应的一个所述齿轮模组,且两个所述折弯件设于两个所述抵持件之间,所述冲头朝向所述下模的端部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折弯件之间的间距;其中,
所述冲头在合模时下压所述工件以带动所述承载组件移动,以使所述齿轮模组带动对应的所述折弯件及所述抵持件转动,从而使两个所述抵持件分别抵持所述工件的相对两端,并配合两个所述折弯件折弯所述工件。
上述冲压模具作业时,可先将工件放置在承载组件上,也可放置在两个折弯件上,然后,通过上模带动冲头抵压工件以使工件所在的承载组件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折弯组件随承载组件向下转动,以使得两个抵持件分别抵持工件的相对两端,并配合两个折弯件折弯工件。
故此,上述冲压模具中的两个折弯件形成对工件两端的折弯作业,两个抵持件则在工件的两端被折弯过程中分别抵持工件的两端,因抵持件与对应的折弯件之间的间距不变,因此,能够抑制工件在折弯时的伸长,避免工件因折弯伸长所导致的开裂、断裂及区域变形,从而提高了工件折弯后的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包括:
活动板;
承载模组,设于所述活动板,且所述承载模组的一端与两组所述齿轮模组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模组的另一端与两组所述齿轮模组滚动配合;
弹性件,与所述承载模组分别位于所述活动板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模,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活动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模组包括:
支撑件,设于所述活动板并开设有支撑凹槽及弧形槽,所述支撑凹槽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座向另一个所述固定座的方向贯穿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侧面,所述弧形槽贯穿所述支撑凹槽的其中一侧壁,并与两组所述齿轮模组滚动配合,所述支撑凹槽的另一侧壁与两组所述齿轮模组转动连接;
两个导向件,均连接所述支撑件并对称设于所述支撑凹槽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导向件开设有连通所述支撑凹槽的导向槽,所述抵持件在所述齿轮模组的带动下转动时,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并滚动抵持所述导向槽的底壁;
承载件,设于所述支撑凹槽内并位于两个所述折弯件之间,用于承载所述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持件包括:
本体;
滑块,连接所述本体朝向所述齿轮模组的一侧,并滑动卡持于所述齿轮模组;
滚动体,与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滚动体用于在所述齿轮模组带动所述本体转动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滚动抵持所述导向槽的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的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滚动体的一端凸出所述本体,用于在所述齿轮模组带动所述本体转动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插设于所述卡槽,以导引所述滚动体滚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凹槽的底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承载件的部分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弧形槽相对的所述支撑凹槽的侧壁所在的支撑件的厚度自所述上模至所述下模的方向逐渐增大,每组所述齿轮模组包括:
齿轮,设于所述支撑凹槽并与对应的所述齿条啮合;
滚动件,与所述齿轮间隔设置,所述滚动件滚动设于所述弧形槽的槽壁;
联动件,设于所述齿轮和所述滚动件之间并连接所述滚动件,且所述联动件与对应的所述抵持件滑动连接;
转动轴,穿设于所述支撑件及所述齿轮;
串杆,依次穿设于所述齿轮、所述联动件及所述滚动件,且所述串杆的两端分别用于抵持所述齿轮背离所述联动件的一侧及所述滚动件背离所述联动件的一侧;其中,
每个所述折弯件的部分穿设于对应的所述齿轮及所述滚动件,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自所述上模至所述下模的方向转动时,在所述支撑凹槽的侧壁的抵持下靠近所述滚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模组还包括:
复位件,套设于所述串杆,且所述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持所述齿轮及所述联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模组还包括:
两个凸台,均设于所述支撑凹槽内且分别位于承载件和对应的所述固定座之间,两个所述凸台相对的两面均设有弧形面,所述联动件滚动抵持对应的所述弧形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
两个定位件,每个所述定位件连接于一个所述导向件并部分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支撑凹槽内,两个所述定位件相对设置并形成一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导引所述冲头冲压位于所述支撑凹槽内的工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工件及图1所示冲压模具沿Ⅱ-Ⅱ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冲压模具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工件及冲压模具另一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冲压模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冲压模具中的支撑件及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冲压模具中的抵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冲压模具中的齿轮模具及折弯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冲压模具 10
上模 11
冲头 11a
下模 12
固定座 13
齿条 13a
承载组件 14
活动板 141
承载模组 142
支撑件 1421
支撑凹槽 1421a
弧形槽 1421b
限位槽 1421c
承载件 1422
导向件 1423
导向槽 1423a
卡槽 1423b
凸台 1424
弧形面 1424a
弹性件 143
折弯组件 15
齿轮模组 151
齿轮 1511
滚动件 1512
联动件 1513
转动轴 1514
串杆 1515
复位件 1516
折弯件 152
抵持件 153
本体 1531
滑块 1532
滚动体 1533
定位件 16
定位槽 16a
工件 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案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压模具10,包括上模11和下模12,上模11设有冲头11a,冲压模具10还包括两组固定座13、承载组件14及折弯组件15,用于折弯工件20。其中,工件2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
请一并参见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组固定座13间隔设于下模12,且两组固定座13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齿条13a。承载组件14设于两组固定座13之间,用于承载工件20,承载组件14相对两组固定座13可上下移动。折弯组件15包括两组齿轮模组151、两个折弯件152及两个抵持件153,两组齿轮模组151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承载组件14转动连接,且两组齿轮模组151分别与对应的齿条13a相啮合,两个抵持件153分别滑动连接对应的齿轮模组151,每个抵持件153的一端滚动抵接承载组件14,另一端用于抵持工件20的一端,每个折弯件152的部分穿设于对应的一个齿轮模组151,且两个折弯件152设于两个抵持件153之间。冲头11a朝向下模12的端部的宽度小于两个折弯件152之间的间距,冲头11a在合模时下压工件以带动承载组件14移动,以使齿轮模组151带动对应的折弯件152及抵持件153转动,从而使两个抵持件153分别抵持工件的相对两端,并配合两个折弯件152折弯工件。
上述冲压模具10作业时,因冲压模具10在初始状态下,承载组件14相对下模12所在的高度与可两个折弯件152相对下模12所在的高度相等或不等,故可先将工件20放置在承载组件14上,或放置在两个折弯件152上,本实施例中,工件20放置在两个折弯件152上,形成如图2所示的状态,然后,通过上模11带动冲头11a抵压工件20以使工件20所在的承载组件14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折弯组件15随承载组件14向下移动并转动,以使得两个抵持件153分别抵持工件20的相对两端,并配合两个折弯件152折弯工件20,形成如图4所示的状态。
故此,上述冲压模具10中的两个折弯件152形成对工件20两端的折弯作业,两个抵持件153在工件20的两端被折弯过程中分别抵持工件20的两端,因抵持件153与对应的折弯件152之间的间距不变,因此,能够抑制工件20在折弯时的伸长,避免工件20因折弯伸长所导致的开裂、断裂及区域变形,从而提高了工件20折弯后的品质。
优选地,冲头11a朝向下模12的端部的宽度与两个折弯件152间距的差值为工件20厚度的两倍,使得在折弯工件20的过程中,折弯件152仅对工件20施力进行折弯,而不会挤压工件20,从而使折弯后的工件表面的流畅度较好。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依据所需要的成型后工件20的形状,设置冲头11a朝向下模12的端部的具体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头11a、承载组件14及折弯组件15的数量均为多个,能够同时实现对多个工件20的折弯加工。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冲头11a、承载组件14及折弯组件15的数量均为两组,能够同时实现对两个工件20的折弯加工。具体地,两组冲头11a对称设置于上模11,两组承载组件14对称设于下模12,每组折弯组件15设于对应的一组承载组件14。
请一并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14包括活动板141、承载模组142及弹性件143。承载模组142设于活动板141,且承载模组142的一端与两组齿轮模组151转动连接,承载模组142的另一端与两组齿轮模组151滚动配合,弹性件143与承载模组142分别位于活动板141的相对两侧,且弹性件143的一端连接下模12,弹性件143的另一端抵接活动板141。示例性地,弹性件143可以为弹簧或液压气缸,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43设置为液压气缸。
作业时,活动板141在受到承载模组142向下的压力时,活动板141向下运动,并压缩弹性件143,承载模组142向下运动时,带动齿轮模组151和折弯件152向下运动并转动,以使折弯件152折弯工件,并使得抵持件153在齿轮模组151的带动下转动以抵持工件的端部。冲压成型后,冲头11a复位,弹性件143被压缩的弹力释放,以带动活动板141向上复位,使得承载模组142和折弯组件15也跟随复位,并露出折弯后的工件,以方便取料。
请一并参见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模组142包括支撑件1421、承载件1422及两个导向件1423。支撑件1421设于活动板141并开设有支撑凹槽1421a及弧形槽1421b,支撑凹槽1421a从其中一个固定座13向另一个固定座13的方向贯穿支撑件1421的相对两侧面,弧形槽1421b贯穿支撑凹槽1421a的其中一侧壁,并与两组齿轮模组151滚动配合,支撑凹槽1421a的另一侧壁与两组齿轮模组151转动连接。两个导向件1423均连接支撑件1421并对称设于支撑凹槽1421a的相对两侧,每个导向件1423开设有连通支撑凹槽1421a的导向槽1423a,抵持件153在齿轮模组151的带动下转动时,收容于对应的导向槽1423a并滚动抵持导向槽1423a的底壁。承载件1422设于支撑凹槽1421a内并位于两个折弯件152之间,用于承载工件20。
冲头11a向下冲压工件20时,承载模组14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折弯组件15中的齿轮模组151和折弯件152在支撑凹槽1421a内移动,在此过程中,齿轮模组151在对应的齿条13a及弧形槽1421b的导引下转动,随着齿轮模组151的转动,抵持件153的一端相对齿轮模组151滑动并抵持至位于折弯件152上的工件20的一端,抵持件153的另一端滚动抵持导向槽1423a的底壁。
故此,支撑凹槽1421a和弧形槽1421b能够对齿轮模组151起到收容和导向作用,导向槽1423a能够对抵持件153起到收容和导向作用,从而提高折弯组件15运动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持件153包括本体1531、滑块1532及滚动体1533。滑块1532连接本体1531朝向齿轮模组151的一侧,并滑动卡持于齿轮模组151,滚动体1533与本体1531的一端连接,滚动体1533用于在齿轮模组151带动本体1531转动至导向槽1423a内时,滚动抵持导向槽1423a的底壁。
故此,通过滚动体1533能够提高抵持件153滚动抵持导向槽1423a的底壁的平滑度,设于本体1531一侧的滑块1532与齿轮模组151形成滑动配合的卡槽结构,结构简单,能够确保抵持件153相对齿轮模组151滑动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见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槽1423a的侧壁开设有卡槽1423b,滚动体1533的一端凸出本体1531,滚动体1533用于在齿轮模组151带动本体1531转动至导向槽1423a内时插设于卡槽1423b,以导引滚动体1533滚动,能够提高抵持件153沿滚动抵持导向槽1423a的底壁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凹槽1421a的底壁开设有限位槽1421c,承载件1422的部分收容于限位槽1421c内,能够防止承载件1422在水平方向上的晃动,提高在冲压工件过程中,承载件1422承载工件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见图6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弧形槽1421b相对的支撑凹槽1421a的侧壁所在的支撑件1421的厚度自上模11至下模12的方向逐渐增大,每组齿轮模组151包括齿轮1511、滚动件1512、联动件1513、转动轴1514及串杆1515。齿轮1511设于支撑凹槽1421a内并与对应的齿条13a啮合,滚动件1512与齿轮1511间隔设置,滚动件1512滚动设于弧形槽1421b的槽壁,每个折弯件152的部分穿设于对应的齿轮1511及滚动件1512,联动件1513设于齿轮1511和滚动件1512之间并连接滚动件1512,且联动件1513与对应的抵持件153滑动连接,转动轴1514穿设于支撑件1421和齿轮1511,串杆1515依次穿设于齿轮1511、联动件1513及滚动件1512,且串杆1515的两端分别用于抵持齿轮1511背离联动件1513的一侧及滚动件1512背离联动件151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串杆1515的直径中间小两端大,以使得在串杆1515的轴向上,串杆1515的两端分别形成对滚动件1512和齿轮1511的限位。
作业时,上模11的冲头11a冲压位于两个折弯件152上的工件20,两个折弯件152在受到工件20向下的抵持力后,能够同时带动齿轮1511沿对应的齿条13a向下转动、滚动件1512沿弧形槽1421b的底壁滚动、抵持件153相对联动件1513滑动并滚动抵持导向槽1423a的底壁。因抵持齿轮1511的支撑凹槽1421a所在的支撑件1421的厚度自上至下逐渐增大,齿轮1511在向下移动过程中沿串杆1515逐渐向滚动件1512靠近,使得齿轮1511逐步抵持工件20至滚动件1512,能够降低工件20在折弯过程中在其宽度方向上的变化量,提高工件20折弯后的品质。冲压完成后,弹性件143带动活动板141向上复位,使得承载模组142和折弯组件15也跟随复位,齿轮1511沿对应的齿条13a向上转动。
请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模组151还包括复位件1516。复位件1516套设于串杆1515,且复位件1516的两端分别抵持齿轮1511及联动件1513。示例性地,复位件1516可以为弹簧。
齿轮1511沿对应的齿条13a在向下转动过程中沿串杆1515逐渐向滚动件1512靠近,复位件1516被压缩,齿轮1511沿对应的齿条13a向上转动时,复位件1516被压缩的弹力释放,进而弹性推动齿轮1511远离滚动件1512,以实现复位。
请一并参见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模组142还包括两个凸台1424。两个凸台1424均设于支撑凹槽1421a内且分别位于承载件1422和对应的固定座13之间,两个凸台1424相对的两面均设有弧形面1424a,联动件1513滚动抵持对应的弧形面1424a。故此,两个弧形面1424a能够导引两个联动件1513滚动,提高齿轮模组151运动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见图3,未折弯工件20时,滚动体1533所在的本体1531的一端设于凸台1424上,折弯工件20时,齿轮模组151带动本体1531向下移动,使得滚动体1533所在的本体1531的一端向上脱离所在的凸台1424后进入导向槽1423a内。
请一并参见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压模具10还包括两个定位件16。每个定位件16连接于一个导向件1423并部分延伸至对应的支撑凹槽1421a内,两个定位件16相对设置并形成一定位槽16a,定位槽16a用于导引冲头11a冲压位于支撑凹槽1421a内的工件,以提高冲头11a冲压工件的效率。
上述的冲压模具10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放置工件在承载组件14的承载件1422或折弯组件15的两个折弯件152上;
其次,通过上模11带动冲头11a抵压工件,工件在受到冲头11a的抵压力后带动所在的承载件1422或折弯组件15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承载模组142向下压持活动板141,以使得活动板141向下挤压弹性件143;
在承载模组142向下移动时,折弯组件15中的齿轮1511沿对应的齿条13a转动、滚动件1512沿弧形槽1421b的底壁滚动、联动件1513沿对应凸台1424的弧形面1424a滚动、抵持件153相对联动件1513滑动并滚动抵持导向槽1423a的底壁,在此过程中,两个折弯件152分别配合冲头11a折弯工件的两端,两个抵持件153分别抵持工件的两端;
冲压完成后,冲头11a复位,弹性件143被压缩的弹力释放,以带动活动板141向上复位,使得承载模组142和折弯组件15也跟随复位,并露出折弯后的工件,以方便取料。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
两组固定座,间隔设于所述下模,且两组所述固定座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齿条;
承载组件,设于两组所述固定座之间,用于承载工件,所述承载组件相对两组所述固定座可上下移动;
折弯组件,包括两组齿轮模组、两个折弯件及两个抵持件,两组所述齿轮模组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所述承载组件转动连接,且两组所述齿轮模组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齿条相啮合,两个所述抵持件分别滑动连接对应的所述齿轮模组,所述抵持件的一端滚动抵接所述承载组件,另一端用于抵持工件,每个所述折弯件的部分穿设于对应的一个所述齿轮模组,且两个所述折弯件设于两个所述抵持件之间,所述冲头朝向所述下模的端部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折弯件之间的间距;其中,
所述冲头在合模时下压所述工件以带动所述承载组件移动,以使所述齿轮模组带动对应的所述折弯件及所述抵持件转动,从而使两个所述抵持件分别抵持所述工件的相对两端,并配合两个所述折弯件折弯所述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包括:
活动板;
承载模组,设于所述活动板,且所述承载模组的一端与两组所述齿轮模组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模组的另一端与两组所述齿轮模组滚动配合;
弹性件,与所述承载模组分别位于所述活动板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模,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活动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组包括:
支撑件,设于所述活动板并开设有支撑凹槽及弧形槽,所述支撑凹槽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座向另一个所述固定座的方向贯穿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侧面,所述弧形槽贯穿所述支撑凹槽的其中一侧壁,并与两组所述齿轮模组滚动配合,所述支撑凹槽的另一侧壁与两组所述齿轮模组转动连接;
两个导向件,均连接所述支撑件并对称设于所述支撑凹槽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导向件开设有连通所述支撑凹槽的导向槽,所述抵持件在所述齿轮模组的带动下转动时,收容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并滚动抵持所述导向槽的底壁;
承载件,设于所述支撑凹槽内并位于两个所述折弯件之间,用于承载所述工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件包括:
本体;
滑块,连接所述本体朝向所述齿轮模组的一侧,并滑动卡持于所述齿轮模组;
滚动体,与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滚动体用于在所述齿轮模组带动所述本体转动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滚动抵持所述导向槽的底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槽的侧壁开设有卡槽;
所述滚动体的一端凸出所述本体,用于在所述齿轮模组带动所述本体转动至所述导向槽内时插设于所述卡槽,以导引所述滚动体滚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凹槽的底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承载件的部分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弧形槽相对的所述支撑凹槽的侧壁所在的支撑件的厚度自所述上模至所述下模的方向逐渐增大,每组所述齿轮模组包括:
齿轮,设于所述支撑凹槽并与对应的所述齿条啮合;
滚动件,与所述齿轮间隔设置,所述滚动件滚动设于所述弧形槽的槽壁;
联动件,设于所述齿轮和所述滚动件之间并连接所述滚动件,且所述联动件与对应的所述抵持件滑动连接;
转动轴,穿设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齿轮;
串杆,依次穿设于所述齿轮、所述联动件及所述滚动件,且所述串杆的两端分别用于抵持所述齿轮背离所述联动件的一侧及所述滚动件背离所述联动件的一侧;其中,
每个所述折弯件的部分穿设于对应的所述齿轮及所述滚动件,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自所述上模至所述下模的方向转动时,在所述支撑凹槽的侧壁的抵持下靠近所述滚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模组还包括:
复位件,套设于所述串杆,且所述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持所述齿轮及所述联动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组还包括:
两个凸台,均设于所述支撑凹槽内且分别位于承载件和对应的所述固定座之间,两个所述凸台相对的两面均设有弧形面,所述联动件滚动抵持对应的所述弧形面。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
两个定位件,每个所述定位件连接于一个所述导向件并部分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支撑凹槽内,两个所述定位件相对设置并形成一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导引所述冲头冲压位于所述支撑凹槽内的工件。
CN202320664220.9U 2023-03-29 2023-03-29 冲压模具 Active CN220111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4220.9U CN220111997U (zh) 2023-03-29 2023-03-29 冲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4220.9U CN220111997U (zh) 2023-03-29 2023-03-29 冲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1997U true CN220111997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6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64220.9U Active CN220111997U (zh) 2023-03-29 2023-03-29 冲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1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84916A (en) Thin sheet forming die assembly including a lower die having plural parallel rotating cylindrical members
CN111069418B (zh) 一种冲压弯折打孔模具
CN111408663B (zh) 一种钣金件冲压模具
CN220111997U (zh) 冲压模具
CN110523823B (zh) 一种用于z字型结构金属板材折弯加工设备
CN215845070U (zh) 一种杆体折弯装置
CN213968638U (zh) 一种多功能钣金冲压模具
CN114632881A (zh) 一种冲压模具用入料翻转机构
CN219169280U (zh) 冲压模具
CN220177985U (zh) 一种冲模侧向折弯机构
CN217528811U (zh) 一种新结构的u型双锐角折弯模具
CN215902569U (zh) 折负角一次成型冲压模具
CN219851617U (zh) 一种垫片冲压机构
CN220717300U (zh) 一种带有限位机构的折弯模具
CN213591558U (zh) 一种高效的冲压成型模具
CN116422744B (zh) 一种异型钢管成型模具
CN215236964U (zh) 板材折弯成型模具
CN219112568U (zh) 一种折弯成型冲压模具
CN219520129U (zh) 一种板材冲压装置
CN114247786B (zh) 一种压弯模具
CN219233644U (zh) 一种孔的向外翻边模具
CN214133494U (zh) 快速调整板材位置的冲压结构
CN220825383U (zh) 一种单工序多道折弯的模具
CN220177990U (zh) 一种冲模上具有整形功能的折弯机构
CN220805169U (zh) 斜楔式侧向冲孔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