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3006U - 热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3006U
CN219843006U CN202320733802.8U CN202320733802U CN219843006U CN 219843006 U CN219843006 U CN 219843006U CN 202320733802 U CN202320733802 U CN 202320733802U CN 219843006 U CN219843006 U CN 219843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press
hot
plate
pole cor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338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仁文
傅继贤
沙启豪
李骁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338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3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3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3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压装置,所述热压装置包括热压机构,所述热压机构包括:安装架;压板,所述压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且可沿竖向方向运动,并适于与所述极芯压抵配合;热压部,所述热压部包括第一热压部和第二热压部,所述第一热压部和所述第二热压部分别设在所述压板的两侧,并分别用于与所述极芯的两端热压配合。由此,通过将热压机构构造为分段式结构,通过压板与极芯压抵配合,并通过第一热压部和第二热压部分别对极芯的两端进行热压,以便于热压机构适应不同厚度的极芯,提升热压机构对极芯的热压效果,并保证热压质量。

Description

热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锂电池的极芯的两端存在减薄区,现有的热压装置通常在两端通过设置垫片的方式适应减薄区与极芯中间部分的厚度差异问题,但是可能会导致极芯两端存在压裂或者无法充分压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热压装置,所述热压装置的热压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装置包括:热压机构,所述热压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在所述极芯的输送路径上;压板,所述压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且可沿竖向方向运动,并适于与所述极芯压抵配合;热压部,所述热压部包括第一热压部和第二热压部,所述第一热压部和所述第二热压部分别设在所述压板的两侧,并分别用于与所述极芯的两端热压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装置,通过将热压机构构造为分段式结构,通过压板与极芯压抵配合,并通过第一热压部和第二热压部分别对极芯的两端进行热压,以便于热压机构适应不同厚度的极芯,提升热压机构对极芯的热压效果,并保证热压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压部包括上热压板和下热压板,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下热压板相对且间隔设置,且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下热压板可对位于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下热压板之间的所述极芯进行热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下热压板中的至少一个可竖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架,并相对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下热压板中的另一个靠近或远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压机构还包括热压驱动组件,所述热压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且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下热压板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热压驱动组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压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下热压板相连,并适于驱动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下热压板相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压驱动组件构造为气缸驱动机构和电机驱动机构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压机构还包括压板驱动组件,所述压板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压板驱动组件与所述压板相连并将所述压板吊设于所述安装架,且所述压板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压板沿竖向方向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压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并与所述压板相连,所述导向组件用于对所述压板进行导向定位,并保持所述压板的压抵面水平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热压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承载台和驱动部,所述承载台用于布置极芯,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台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承载台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极芯并将所述极芯固定于所述承载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承载台相连,且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台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热压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热压装置的右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热压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热压装置100、极芯200、
输送机构10、承载台11、导轨12、
热压机构20、安装架21、压板22、上热压板231、下热压板232、第一热压部233、第二热压部234、热压驱动组件24、压板驱动组件25、导向组件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装置100包括热压机构20。
如图1所示,热压机构20包括:安装架21、压板22和热压部。
其中,安装架21设置在极芯200的输送路径上,压板22安装在安装架21上,并且压板22可以沿竖向方向运动,压板22用于与输送路径上的极芯200压抵配合,以对极芯200的位置进行固定,热压部也安装在安装架21上,热压部用于对极芯200热压配合。
压板22与极芯200的中部对应设置,并适于与极芯200压抵配合,以将输送路径上极芯200的进行固定。其中,压板22可以仅对极芯200进行加压,以对极芯200进行定位,压板22还可以对极芯200加压的同时进行加热,以对极芯200的中部区域进行热压。
如图1所示,热压部包括第一热压部233和第二热压部234,第一热压部233和第二热压部234分别设置在压板22的两侧,并且第一热压部233和第二热压部234分别用于与极芯200的两端热压配合。
其中,通常需要对极芯200的两端进行热压处理,通过在热压机构20上设置两个热压部(即第一热压部233和第二热压部234)可以同时对位于极芯200两端的待热压区域进行热压处理。
参照图1,第一热压部233和第二热压部234分别设置在压板22的两侧,也是在输送路径上的两侧。当承载台11于压板22相对设置时,第一热压部233和第二热压部234分别与极芯200的两端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极芯(如:锂电池的极芯)的两端存在减薄区,现有的热压装置通常在两端通过设置垫片的方式适应减薄区与极芯中间部分的厚度差异问题,但是将会导致极芯两端存在压裂或者无法充分压实的问题。
在本申请中,通过将热压机构20构造为三段式结构,即压板22以及位于压板22两侧的第一热压部233和第二热压部234,压板22与极芯200的中间部分对应设置,第一热压部233和第二热压部234分别与极芯的200的两端对应设置,即与极芯200的减薄区对应设置。由此,可以通过第一热压部233和第二热压部234分别对极芯200的两端进行热压,可以适应形成在极芯200两端的减薄区的厚度,无需进一步设置垫片等调节结构,保证极芯200两端的热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装置100,通过将热压机构20构造为分段式结构,通过压板22与极芯200压抵配合,并通过第一热压部223和第二热压部224分别对极芯200的两端进行热压,以便于热压机构20适应不同厚度的极芯200,提升热压机构200对极芯200的热压效果,并保证热压质量,防止极芯200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压装置100还包括输送机构10,输送机构10包括承载台11和驱动部,承载台11用于布置极芯200,驱动部用于驱动承载台11移动,以将承载台11以及极芯200输送至适于与热压机构20配合的位置。
参照图1,承载台11用于承载极芯200,驱动部可以驱动承载台11运动,以调节承载台11在输送机构10中的位置。在需要对承载台11承载的极芯200进行热压处理时,驱动部可以将承载台11驱动至可以与热压机构20配合的位置,并且在热压机构20对极芯200热压后,驱动部可以进一步驱动承载台11运动,以将承载台11从热压机构20处向下一工位输送。其中,位于热压机构20在输送路径下游的工位可以为冷却工位、取放工位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极芯200布置在承载台11的上表面,当承载台11运动至与热压机构20对应的位置时,承载台11与压板22在竖向方向上相对设置,而且压板22可以通过向下(即向极芯200一侧)运动,以对极芯200施加压力,保证极芯200稳定的同时还可以排出极芯200内部空气,压实极芯200。
同时,参照图1,在承载台11与压板22处于对应配合的位置时,布置在承载台11上的极芯200位于与热压部对应的位置,热压部可以产生热量,以提供极芯200所需的热能。
其中,在热压过程中,热压部可以对极芯200施加的压紧力,以达到最大稳定推力(即适于进行热压动作的压力),从而对极芯200进行热压处理。
在本申请中,通过输送机构10承载并输送极芯200,以将极芯200输送至与热压机构20对应的区域,通过热压机构20可以对极芯200进行热压处理,无需单独设置搬运设备,并且极芯200的热压过程在输送路径上设有热压机构20的区域进行,从而可以节省热压装置100的占地面积。
同时,极芯200的热压过程是在承载台11上完成的,无需对极芯200进行搬运,节省极芯200在热压过程中需要的操作步骤,缩短热压时长,提高对极芯200的热压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装置100,通过输送机构10承载和输送极芯200,并且可以热压机构20可以对承载台11上的极芯200进行热压处理,并且在完成热压处理后可以通过输送机构10进一步对极芯200进行输送,无需单独设置搬运设备,在提高极芯200热压效率的同时节省热压装置100的占地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热压装置100还包括固定台(图中未示出),固定台的位置相对安装架21固定,并且固定台设置在压板22的下方并与压板22相对设置,固定台用于布置待热压处理的极芯200,待热压处理的极芯200可以通过机器人或搬运机构搬运至固定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压部包括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在竖向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而且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可对位于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之间的极芯200进行热压。
其中,在对极芯200热压的过程中,需要上热压板231与下热压板232将热量传递至极芯200,以使得极芯200的待热压区域充分受热,从而保证热压部对极芯200的热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中的至少一个可竖向移动地安装于安装架21,并且上热压板231和下热板中的一个可以相对另一个靠近或远离。
可以理解的是,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在竖向方向上相对设置,通过驱动上热压板231或下热压板232沿竖向方向移动即可调节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之间的相对距离,以便于将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调节至适于对极芯200进行热压的位置。
参照图1,上热压板231可竖向移动地安装在安装架21上,下热压板232固定在安装架21上,通过驱动上热压板231沿竖向方向移动,可以调节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之间的距离。当然,还可以将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同时构造为可以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21上,当需要将热压部对极芯200热压处理时,可以分别驱动上热压板231向下运动、下热压板232向上运动,即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可通过对中夹持(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同时运动并相互靠近)的方式夹紧极芯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压驱动组件24分别与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相连,并且热压驱动组件24用于驱动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相向运动(即上述的“对中夹持”),以通过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对位于二者之间的极芯200进行热压。
需要说明的是,热压驱动组件24可以构造为分别与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相连,并通过热压驱动组件24分别驱动上热压板231或下热压板232沿竖向方向运动,也就是说,热压驱动组件24包括两个驱动部,两个驱动部分别与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相连,并分别驱动对应的热压板(上热压板231或下热压板232)运动,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的调节过程相对独立。
其中,两个驱动部驱动两个热压板(上热压板231或下热压板232)对极芯200施加的作用力(压力)相等且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极芯200受力均匀,提升热压装置100对极芯200的热压效果。
结合图1和图2,需要说明的是,热压部包括第一热压部233和第二热压部234,第一热压部233和第二热压部234均构造为包括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的热压结构,第一热压部233包括一组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第二热压部233也包括一组上热压板和231和下热压板23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中分别设置有加热件、保温板、缓冲垫等部件,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给极芯200,以提供极芯200热压过程所需的热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压机构20还包括热压驱动组件24,热压驱动组件24安装在安装架21上,而且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中的至少一个与热压驱动组件24相连,热压驱动组件24用于驱动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靠近或远离。
其中,热压驱动组件24用于对热压部施加驱动力,以控制热压部夹紧或松开极芯200。
热压驱动组件24可以同时与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相连,并分别驱动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运动。当然,热压驱动组件24还可以同时驱动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运动,热压驱动组件24的具体驱动方式以及布置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热压驱动装置适于布置在对输送机构10、极芯200等装置或部件进行避让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压驱动组件24构造为气缸驱动机构和电机驱动机构中的一种,从而可以提升热压驱动组件24的驱动稳定性、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热压驱动组件24构造为电机驱动机构时,可以更好地控制其对热压板22(上热压板231、下热压板232)施加的推力大小,从而提升热压装置100在极芯200热压过程中的可靠性、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压机构20还包括压板驱动组件25,压板驱动组件25安装在安装架21上,压板驱动组件25与压板22相连并将压板22吊设于安装架21,而且压板驱动组件25用于驱动压板22沿竖向方向升降。
其中,在通过输送机构10输送极芯200的过程中,承载台11将从压板22的下方途径热压机构20处,承载台11用于对极芯200进行支撑,通过压板驱动组件25驱动压板22沿竖向方向运动,以调节压板22对极芯200施加的压力,保证极芯200稳定并排出极芯200内部空气,压实极芯200。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压机构20还包括导向组件26,导向组件26安装在安装架21上,并且导向组件26与压板22相连,导向组件26用于对压板22进行定位,以保持压板22的压抵面水平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压板22的作用在于与极芯200压抵配合,以将极芯200固定在承载台11上,并且通过压板22对极芯200施加的压力排出极芯200内部空气、压实极芯200,提升极芯200的热压效果。
其中,承载台11的作用在于承载极芯200,当承载台11的上表面(即承载极芯200的表面)保持水平设置时,承载台11对极芯200的承载稳定性好。由此,将压板22的压抵面(即压板22与极芯200压抵配合的表面)布置为水平设置,从而便于将通过压板22和承载台11夹持固定。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向组件26构造为轴承组件,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和连接轴,轴承固定在安装架21上,连接轴的一端与压板22相连并穿设在轴承上,连接轴可以随压板22沿竖向方向移动,轴承可以提升连接轴运动的稳定性。
其中,轴承组件设有两组,两组轴承组件分别设置在压板驱动组件25的两侧,以进一步提升导向组件26对压板22的导向定位效果,提升压板22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台11设有夹持机构(图中未示出),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极芯200并将极芯200固定于承载台11,从而保证承载台11对极芯200的输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承载台11用于承载极芯200,并通过驱动部施加驱动力以输送极芯200。本申请的夹持机构可以在输送过程中对极芯200进行夹持固定,以防止极芯200从承载台11上脱落,保证对极芯200的输送可靠性。当承载台11与压板22对应设置时,夹持机构可以解除对极芯200的夹持状态,并对压板22、热压部等机构进行避让,以便于通过热压机构20对极芯200进行热压。
其中,夹持机构可以构造为卡爪等结构,即具有夹持固定功能的机械机构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机构10还包括导轨12,导轨12与承载台11相连,而且驱动部用于驱动承载台11沿导轨12的延伸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导轨12对承载台11的输送方向具有导向作用,并且承载台11在驱动部的作用下,可以沿导轨12的延伸方向输送极芯200。需要说明的是,导轨12的延伸方向并不限于直线,还可以是曲线、折线等,以满足在生产过程中将极芯200输送至不同工位的需求。
其中,驱动部具体可以构造为驱动电机等具有输出驱动力的装置。
根据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压机构20对极芯200进行热压的过程:
通过输送机构10将极芯200输送至与热压机构20对应的位置,此时承载台11以及布置在承载台11上的极芯200与压板22相对设置。
热压驱动组件24驱动上热压板231向下运动至预压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对极芯200具有初步压紧力,以保证极芯200不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夹持机构解除对极芯200的夹持动作。
压板驱动组件25驱动压板22逐渐向下运动并压紧极芯200,以达到最大压紧力。
热压驱动组件24进一步驱动上热压板231向下运动,以达到最大稳定推力。
当热压机构20对极芯200的热压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压板驱动组件25驱动压板22向上运动复位,并且夹持机构再次夹持极芯200,热压驱动组件24再驱动上热压板231复位,进一步通过输送机构10对热压完成后的极芯200进一步输送。
由此,实现对极芯200的热压处理。
本申请中的热压装置100,可以在极芯200的输送路径设有热压机构20的位置对其进行热压处理,并在热压完成后可以进一步通过输送机构10将极芯200输送至下一个作业工位,无需设置搬运设备,缩短极芯200热压处理时间的同时节省搬运成本。
下面的内容根据需要融合在撰写的过程中去写,以便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压机构(20),所述热压机构(20)包括:
安装架(21);
压板(22),所述压板(22)安装于所述安装架(21)且可沿竖向方向运动,并适于与极芯(200)压抵配合;
热压部,所述热压部包括第一热压部(233)和第二热压部(234),所述第一热压部(233)和所述第二热压部(234)分别设在所述压板(22)的两侧,并分别用于与所述极芯(200)的两端热压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部包括上热压板(231)和下热压板(232),所述上热压板(231)和所述下热压板(232)相对且间隔设置,且所述上热压板(231)和所述下热压板(232)可对位于所述上热压板(231)和所述下热压板(232)之间的所述极芯(200)进行热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热压板(231)和所述下热压板(232)中的至少一个可竖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架(21),并相对所述上热压板(231)和所述下热压板(232)中的另一个靠近或远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机构(20)还包括热压驱动组件(24),所述热压驱动组件(24)安装于所述安装架(21),且所述上热压板(231)和所述下热压板(232)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热压驱动组件(2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驱动组件(24)分别与所述上热压板(231)和所述下热压板(232)相连,并适于驱动所述上热压板(231)和所述下热压板(232)相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驱动组件(24)构造为气缸驱动机构和电机驱动机构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机构(20)还包括压板驱动组件(25),所述压板驱动组件(25)安装于所述安装架(21),所述压板驱动组件(25)与所述压板(22)相连并将所述压板(22)吊设于所述安装架(21),且所述压板驱动组件(25)用于驱动所述压板(22)沿竖向方向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机构(20)还包括导向组件(26),所述导向组件(26)安装于所述安装架(21)并与所述压板(22)相连,所述导向组件(26)用于对所述压板(22)进行导向定位,并保持所述压板(22)的压抵面水平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机构(10),所述输送机构(10)包括:
承载台(11),所述承载台(11)用于布置极芯(200);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台(11)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11)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极芯(200)并将所述极芯(200)固定于所述承载台(1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0)还包括导轨(12),所述导轨(12)与所述承载台(11)相连,且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台(11)沿所述导轨(12)的延伸方向运动。
CN202320733802.8U 2023-03-30 2023-03-30 热压装置 Active CN219843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3802.8U CN219843006U (zh) 2023-03-30 2023-03-30 热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3802.8U CN219843006U (zh) 2023-03-30 2023-03-30 热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3006U true CN219843006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5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33802.8U Active CN219843006U (zh) 2023-03-30 2023-03-30 热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3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843006U (zh) 热压装置
CN212532745U (zh) 一种曲面屏玻璃热弯设备
CN215418204U (zh) 电池制造设备
CN214226983U (zh) 热压设备
CN212977046U (zh) 晶片自动焊接机
KR200467376Y1 (ko) 2차 전지 모듈자동화조립장치
CN219421214U (zh) 压板装置及具有其的pcb成型系统
KR20180131510A (ko) 동일 경로를 반복하여 이동하는 다수 하부금형과 고정된 위치의 승강식 상부 금형을 이용한 스마트폰 글라스 성형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976750B (zh) 一种铝箔布线加热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8728926U (zh) 一种汽车电动座椅调节开关自动焊接组装机
CN214693875U (zh) 一种玻璃热弯机结构
CN217280817U (zh) 一种焊带压接装置及串焊机
CN113400570B (zh) 自动调心机构及自动调心装置
CN220457245U (zh) 定子入机壳设备
CN221066644U (zh) 一种门板组装压合装置
CN111822811B (zh) 晶片自动焊接机及晶片焊接方法
CN212737032U (zh) 一种塑胶盖板热压成型设备
CN220873447U (zh) 一种电子设备按键组装设备
CN219811484U (zh) 供料弹夹夹紧机构
KR20180131363A (ko) 동일 경로를 반복하여 이동하는 다수 하부금형과 고정된 위치의 승강식 상부 금형을 이용한 전도 가열방식의 스마트폰 글라스 성형 시스템
CN117382161B (zh) 一种显示屏用膜材自动化贴合设备
CN220189714U (zh) 叠片治具及电池制备设备
CN212043110U (zh) 压针及焊接装置
CN220307465U (zh) 一种压膜机组件
CN218857717U (zh) 一种腹板合模工装用粘接下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