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46073U - 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46073U
CN219746073U CN202320156913.7U CN202320156913U CN219746073U CN 219746073 U CN219746073 U CN 219746073U CN 202320156913 U CN202320156913 U CN 202320156913U CN 219746073 U CN219746073 U CN 219746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assembly
plate
upper die
pun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69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训煌
李丹
李贝
李咏华
罗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Fanzhou Fine Blan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Fanzhou Fine Blan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Fanzhou Fine Blan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Fanzhou Fine Blan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69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46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46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46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包括上模机构、下模机构、预冲组件、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下模机构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安装在上模机构的下方,待加工的工件材料在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之间水平输送;预冲组件、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沿工件材料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之间,分别用于对工件材料进行预冲孔、整修及落料处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完成驻车齿形板加工的所有动作,生产效率高;齿形区域无需采用机加工方式加工齿形,产品的质量较好,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
背景技术
驻车齿形板是应用于电动汽车减速器中的一种零件,其功能是当停车挂P档时,驻车齿形板驱动驻车操作杆,驻车操纵杆带动驻车棘爪,使驻车棘爪进入驻车棘轮两齿之间,来锁止变速器,完成驻车功能。
此类齿形类零件传统加工方法是先通过精冲模具精冲出非齿形区域的外形,齿形区域的初步外形,该外形相对于最终外形预留了加工余量,齿形区域再通过铣齿或剃齿的方法加工到成型,即分两道工序完成。这种加工方式存在如下缺点:1、需要两道工序完成零件齿形的加工,生产效率低;2、需要使用机加工方式加工齿形,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3、零件齿形区域和其它功能区域通过多次加工,存在定位误差,相互之间置精度差,无法满足质量要求。
而如果直接采用精冲方式将齿形一步加工到位,由于齿形模数小,在齿顶的尖角处会产生两个问题无法解决:1、精冲过程齿形凸模尖角处应力集中,超出零件的屈服极限,导致凸模崩刃,模具寿命无法保证;2、齿顶部分成尖锐的锐角导致该处零件精冲后形成较大的塌角,导致齿形处的有效面积降低,对产品的功能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通过模具内整修齿形的方式,一方面达到了传统铣齿或剃齿的工艺才能满足的加工质量,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传通精冲工艺在小模式齿形尖角处会产生撕裂和较大塌角的风险,模具方案兼顾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包括上模机构、下模机构、预冲组件、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所述下模机构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上模机构的下方,待加工的工件材料在所述上模机构和所述下模机构之间水平输送;所述预冲组件、所述整修组件和所述落料组件沿所述工件材料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机构和所述下模机构之间,分别用于对所述工件材料进行预冲孔、整修及落料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作业时,首先,通过预冲组件对工件材料进行预冲孔处理;然后,整修组件完整预冲孔的整修动作;最后,通过落料组件使得工件与工件材料分离,完成落料;
上述过程为一个工件加工的全部动作,实际作业时工件材料不断向前输送,因此相当于多个工件同时加工,加工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完成驻车齿形板加工的所有动作,生产效率高;齿形区域无需采用机加工方式加工齿形,产品的质量较好,成本较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上模机构包括上模垫板,所述上模垫板水平固定设置;所述下模机构包括凹模板,所述凹模板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水平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的下方;所述工件材料在所述上模垫板和所述凹模板之间水平输送,所述预冲组件、所述整修组件和所述落料组件沿所述工件材料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垫板和所述凹模板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模垫板和凹模板安装预冲组件、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进一步,所述上模机构还包括上模座和浮动组件,所述上模座水平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的上表面;所述浮动组件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和所述凹模板之间,其通过限位件与所述上模座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浮动组件上设有供所述预冲组件、所述整修组件和所述落料组件穿过的通孔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业过程中,可通过浮动组件紧压工件材料,增加工件材料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工件加工的质量。
进一步,所述上模座上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竖直安装有齿圈顶杆,所述齿圈顶杆可上下移动至其下端与所述浮动组件相抵或分离。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业过程中,齿圈顶杆与机床上的液压缸连接,通过液压缸驱动齿圈顶杆上下移动,使得齿圈顶杆抵接浮动组件使得浮动组件紧压工件材料,增加工件材料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工件加工的质量。
进一步,所述预冲组件包括预冲冲头和预冲退料块,所述预冲冲头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预冲退料块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其位于所述预冲冲头的下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模时,通过预冲冲头可对工件材料进行预冲孔动作;开模时,通过预冲退料块可将废料顶出凹模板,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实现自动退料,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落料组件包括外形凸模和推板,所述外形凸模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上设有第四凹槽,所述推板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第四凹槽内,其位于所述外形凸模的下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模时,通过外形凸模可对工件材料进行落料动作;开模时,通过推板可将废料顶出凹模板,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实现自动退料,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整修组件包括初步整修组件和最终整修组件,所述初步整形组件和所述最终整修组件沿所述工件材料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垫板和所述凹模板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业过程中,可依次通过初步整修组件和最终整修组件对预冲孔的孔体进行初步整修和最终整修,保证工件加工的质量。
进一步,所述初步整修组件包括初步整修冲头和初步整修退料块,所述初步整修冲头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初步整修退料块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其位于所述初步整修冲头的下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模时,通过初步整修冲头可对工件材料进行初步整修动作;开模时,通过初步整修退料块可将废料顶出凹模板,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实现自动退料,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最终整修组件包括最终整修冲头和最终整修退料块,所述最终整修冲头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最终整修退料块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其位于所述最终整修冲头的下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模时,通过最终整修冲头可对工件材料进行最终整修动作;开模时,通过最终整修退料块可将废料顶出凹模板,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实现自动退料,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上模机构通过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滑动件与所述下模机构上下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合模和开模的过程中可通过滑动件对下模机构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处理,保证合模和开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件在工件材料上加工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模机构;11、上模座;12、上模垫板;13、中模板;14、齿圈板;15、齿圈顶杆;2、下模机构;21、下模座;22、下模垫板;23、凹模板;3、预冲组件;31、预冲冲头;32、预冲退料块;33、预冲退料块顶杆;4、初步整修组件;41、初步整修冲头;42、初步整修退料块;43、初步整修退料块顶杆;5、最终整修组件;51、最终整修冲头;52、最终整修退料块;53、最终整修退料块顶杆;6、落料组件;61、外形凸模;62、推板;63、推板顶杆;7、工件材料;8、滑动件;81、导柱;82、导套;9、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包括上模机构1、下模机构2、预冲组件3、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6,下模机构2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安装在上模机构1的下方,待加工的工件材料7在上模机构1和下模机构2之间水平输送;预冲组件3、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6沿工件材料7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上模机构1和下模机构2之间,分别用于对工件材料7进行预冲孔、整修及落料处理。
作业时,首先,通过预冲组件3对工件材料7进行预冲孔处理;然后,整修组件完整预冲孔的整修动作;最后,通过落料组件6使得工件与工件材料7分离,完成落料,获得工件9;
上述过程为一个工件加工的全部动作,实际作业时工件材料7不断向前输送,因此相当于多个工件同时加工,加工效率高。
本实施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能够完成驻车齿形板加工的所有动作,生产效率高;齿形区域无需采用机加工方式加工齿形,产品的质量较好,成本较低。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模机构1包括上模垫板12,上模垫板12水平固定设置;下模机构2包括凹模板23,凹模板23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水平安装在上模垫板12的下方;工件材料7在上模垫板12和凹模板23之间水平输送,预冲组件3、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6沿工件材料7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上模垫板12和凹模板23之间。
该方案通过上模垫板12和凹模板23安装预冲组件3、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6,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上模垫板12和凹模板23分别采用矩形板状结构。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模机构1还包括上模座11和浮动组件,上模座11水平固定安装在上模垫板12的上表面;浮动组件安装在上模垫板12和凹模板23之间,其通过限位件与上模座11上下滑动连接;浮动组件上设有供预冲组件3、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6穿过的通孔组。
作业过程中,可通过浮动组件紧压工件材料7,增加工件材料7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工件加工的质量。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浮动组件包括中模板13和齿圈板14,中模板13水平安装在上模垫板12和凹模板23之间,其通过限位件与上模座11滑动连接;中模板13的中心处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
另外,齿圈板14水平固定安装在中模板13的下表面上,且其上表面水平固定安装有齿圈垫板,齿圈垫板位于上述通孔内。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限位件包括多个限位螺钉,多个限位螺钉均匀间隔分布在上模座11和中模板13之间,其下端分别与中模板13固定连接,上端分别与上模座11上下滑动连接;上模座11上设有多个与限位螺钉配合的滑道,每个滑道均呈上端粗、下端细的结构,且其上下两端均敞口。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中模板13、齿圈板14和齿圈垫板分别采用矩形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下模机构还包括下模座21和下模垫板22,下模座21水平设置,其与机床上的液压缸固定连接,由该液压缸驱动下模座21上下移动。
另外,下模垫板22水平固定安装在下模座21上,凹模板23水平固定安装在下模垫板22上。
而且,上述下模座21、下模垫板22和凹模板23分别采用矩形板状结构。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模座11上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竖直安装有齿圈顶杆15,齿圈顶杆15可上下移动至其下端与浮动组件相抵或分离。
作业过程中,齿圈顶杆15与机床上的液压缸连接,通过液压缸驱动齿圈顶杆15上下移动,使得齿圈顶杆15抵接浮动组件使得浮动组件紧压工件材料7,增加工件材料7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工件加工的质量。
基于上述方案,上述上模座11和上模垫板12上相对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齿圈顶杆15上下滑动的安装在上述通孔内。
实施例5
在实施例3至实施例4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预冲组件3包括预冲冲头31和预冲退料块32,预冲冲头31竖直固定安装在上模垫板12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浮动组件并与浮动组件滑动连接;凹模板23上设有第一凹槽,预冲退料块32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第一凹槽内,其位于预冲冲头31的下方。
合模时,通过预冲冲头31可对工件材料7进行预冲孔动作;开模时,通过预冲退料块32可将废料顶出凹模板23,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实现自动退料,效率高。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齿圈垫板和齿圈板14上相对设有供预冲冲头31穿过的第一通孔。
另外,下模座21和下模垫板22上可上下移动的竖直安装有预冲退料块顶杆33,预冲退料块顶杆33的上端延伸至第一凹槽内,并与预冲冲头31固定连接。
上述预冲退料块顶杆3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两个预冲退料块顶杆33并排设置。
而且,预冲退料块顶杆33的下端延伸至下模座21的下方,并与机床上对应的液压缸固定连接。
实施例6
在实施例3至实施例5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落料组件6包括外形凸模61和推板62,外形凸模61竖直固定安装在上模垫板12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浮动组件并与浮动组件滑动连接;凹模板23上设有第四凹槽,推板62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第四凹槽内,其位于外形凸模61的下方。
合模时,通过外形凸模61可对工件材料7进行落料动作;开模时,通过推板62可将废料顶出凹模板,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实现自动退料,效率高。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齿圈垫板和齿圈板14上相对设有供外形凸模61穿过的第四通孔。
另外,下模座21和下模垫板22上可上下移动的竖直安装有推板顶杆63,推板顶杆63的上端延伸至第四凹槽内,并与外形凸模61固定连接。
上述推板顶杆6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两个推板顶杆63并排设置。
而且,推板顶杆63的下端延伸至下模座21的下方,并与机床上对应的液压缸固定连接。
实施例7
在实施例3至实施例6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整修组件包括初步整修组件4和最终整修组件5,初步整修组件4和最终整修组件5沿工件材料7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上模垫板12和凹模板23之间。
作业过程中,可依次通过初步整修组件4和最终整修组件5对预冲孔的孔体进行初步整修和最终整修,保证工件加工的质量。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初步整修组件4包括初步整修冲头41和初步整修退料块42,初步整修冲头41竖直固定安装在上模垫板12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浮动组件并与浮动组件滑动连接;凹模板23上设有第二凹槽,初步整修退料块42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第二凹槽内,其位于初步整修冲头41的下方。
合模时,通过初步整修冲头41可对工件材料7进行初步整修动作;开模时,通过初步整修退料块42可将废料顶出凹模板23,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实现自动退料,效率高。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齿圈垫板和齿圈板14上相对设有初步整修冲头41穿过的第二通孔。
另外,下模座21和下模垫板22上可上下移动的竖直安装有初步整修退料块顶杆43,初步整修退料块顶杆43的上端延伸至第四凹槽内,并与初步整修退料块42固定连接。
上述初步整修退料块顶杆4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两个初步整修退料块顶杆43并排设置。
而且,初步整修退料块顶杆43的下端延伸至下模座21的下方,并与机床上对应的液压缸固定连接。
实施例9
在实施例7至实施例8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最终整修组件5包括最终整修冲头51和最终整修退料块52,最终整修冲头51竖直固定安装在上模垫板12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浮动组件并与浮动组件滑动连接;凹模板23上设有第三凹槽,最终整修退料块52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第三凹槽内,其位于最终整修冲头51的下方。
合模时,通过最终整修冲头51可对工件材料7进行最终整修动作;开模时,通过最终整修退料块52可将废料顶出凹模板23,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实现自动退料,效率高。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齿圈垫板和齿圈板14上相对设有最终整修冲头51穿过的第三通孔。
另外,下模座21和下模垫板22上可上下移动的竖直安装有最终整修退料块顶杆53,最终整修退料块顶杆53的上端延伸至第三凹槽内,并与最终整修冲头51固定连接。
上述最终整修退料块顶杆5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两个最终整修退料块顶杆53并排设置。
而且,最终整修退料块顶杆53的下端延伸至下模座21的下方,并与机床上对应的液压缸固定连接。
上述通孔组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实施例10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模机构1通过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滑动件8与下模机构2上下滑动连接。
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合模和开模的过程中上模机构1可通过滑动件8对下模机构2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处理,保证合模和开模的稳定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滑动件8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滑动件8分别分布在上模座11和下模座21的四个角处。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每个滑动件8均包括导柱81和导套82,导套82呈圆筒状结构,其竖直固定安装在下模座21上,其两端均敞口;导柱81竖直固定安装在上模座11上,其下端延伸至导套82内,并与导套82滑动连接。
另外,每个导柱81穿过中模板13上的圆孔,即中模板13与导柱81滑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作业时,工件材料7位于四个导柱81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预冲孔过程:合模过程中,机床的下部的主液压缸带动下模座21向上移动,首先凹模板23将工件材料7和齿圈板14压紧贴合,下模座21继续向上移动,推动齿圈板14和中模板13一起向上运动,机床上部的液压缸随之一起向上移动,移动过程中上液压缸的压力通过齿圈顶杆15压紧齿圈板14,始终作用在工件材料7上,增加预冲过程的稳定性。而与此同时上模座11、上模垫板12、预冲冲头31保持不动,因此预冲冲头31下端从齿圈板14第一通孔中伸出,完成工件材料7的预冲孔动作。另外,凹模板23上设有与预冲冲头31配合的凹模孔,凹模孔内设有预冲退料块32,合模过程中,预冲退料块32顶住工件材料7,随预冲切除废料向下退回到凹模孔内。开模过程中,机床下部主液压缸带动下模座21向下运动,与此同时机床上部的液压缸向下运动通过齿圈顶杆15将齿圈板14、中模板13顶回到初始位置,预冲冲头伸出部分收回到齿圈板第一通孔内。机床下部另一液压缸通过预冲退料块顶杆33推动预冲退料块32将废料顶出凹模面,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
初步整修过程:合模过程中,机床的下部的主液压缸带动下模座21向上移动,首先凹模板23将工件材料7和齿圈板14压紧贴合,下模座21继续向上移动,推动齿圈板14和中模板13一起向上运动,机床上部的液压缸随之一起向上移动,移动过程上液压缸的压力通过齿圈顶杆15压紧齿圈板14,始终作用在工件材料7上,增加整修过程的稳定性。而与此同时上模座11、上模垫板12、初步整修冲头41保持不动,因此初步整修冲头41下端将从齿圈板14第二通孔中伸出,完成对工件材料7的初步整修动作。另外凹模板23上设有与初步整修冲头41配合的凹模孔,凹模孔内设有初步整修退料块42,合模过程中,初步整修退料块42顶住工件材料7,随着初步整修切除的废料向下退回到凹模孔内。开模过程中,机床下部主液压缸带动下模座21向下运动,与此同时机床上部的液压缸向下运动通过齿圈顶杆15将齿圈板14、中模板13推回的初始位置,初步整修冲头伸出部分收回到齿圈板第二通孔内。机床下部另一液压缸通过初步整修退料块顶杆43推动初步整修退料块42将废料顶出凹模面,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
最终整修过程:合模过程中,机床的下部的主液压缸带动下模座21向上移动,首先凹模板23将工件材料7和齿圈板14压紧贴合,下模座21继续向上移动,推动齿圈板14和中模板13一起向上运动,机床上部的液压缸随之一起向上移动,移动过程上液压缸的压力通过齿圈顶杆15压紧齿圈板14,始终作用在工件材料7上,增加预冲过程的稳定性。而与此同时上模座11、上模垫板12、最终整修冲头51保持不动,因此最终整修冲头51下端从齿圈板14第三通孔中伸出,完成工件材料7的最终整修动作。另外,凹模板23上设有与最终整修冲头51配合的凹模孔,凹模孔内设有最终整修退料块52,合模过程中,最终整修退料块52顶住工件材料7,随着最终整修切除的废料向下退回到凹模孔内。开模过程中,机床下部主液压缸带动下模座21向下运动,与此同时机床上部的液压缸向下运动通过齿圈顶杆15将齿圈板14、中模板13推回的初始位置,最终整修冲头51伸出齿圈板14的部分收回到齿圈板第三通孔内。机床下部另一液压缸通过最终整修退料块顶杆53推动最终整修退料块52将废料顶出凹模面,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废料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
落料过程:合模过程中,机床的下部的液压缸带动下模座21向上移动,首先凹模板23将工件材料7和齿圈板14压紧贴合,下模座21继续向上移动,推动齿圈板14和中模板13一起向上运动,机床上部的液压缸随之一起向上移动,移动过程上液压缸的压力通过齿圈顶杆15压紧齿圈板14,始终作用在工件材料7上,增加落料过程的稳定性。而与此同时上模座11、上模垫板12、落料凸模61保持不动,因此落料凸模61下端从齿圈板14第四通孔中伸出,完成工件材料7的落料动作。另外,凹模板23上设有与落料凸模61配合的凹模孔,凹模孔内设有落料推板62,合模过程中,落料推板62顶住工件材料7,随落料切除的零件向下退回到凹模孔内。开模过程中,机床下部主液压缸带动下模座21向下运动,与此同时机床上部的液压缸向下运动通过齿圈顶杆15将齿圈板14、中模板13推回的初始位置,落料凸模61伸出的部分收回到齿圈板第四通孔内。机床下部另一液压缸通过反压顶杆63推动落料推板62将零件顶出凹模面,再由吹料装置将上述零件从模具中间转移出去。模具吹气装置的进气管与机床上的鼓风机连通,鼓风机通过气管吹气以将废料和零件同时吹出去,再由设备的零件分离装置将零件和废料进行自动分离,整个过程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通过机床的传送机构输送待加工的工件材料7,机床上的液压缸与下模机构2固定连接;加工过程中,传送带机构将工件材料7送至上模机构1和下模机构2之间,机床下部液压缸推动下模机构2向上移动;下模机构2向上移动过程中,同时完成预冲、初步整修、最终整修和落料的动作,操作简便。本实用新型能够完成驻车齿形板加工的所有动作,加工工序减少,生产效率高,产品的质量较好,成本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待加工的工件材料7为卷料,传送机构的两端分别设有放卷筒和收卷筒,放卷筒和收卷筒分别通过支架架设在传送机构的两端,放卷筒两端和收卷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的两侧转动连接,收卷筒的一端与支架上的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各个电子部件均采用现有技术,并且上述各个部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各个部件之间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机构(1)、下模机构(2)、预冲组件(3)、整修组件和落料组件(6),所述下模机构(2)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上模机构(1)的下方,待加工的工件材料(7)在所述上模机构(1)和所述下模机构(2)之间水平输送;所述预冲组件(3)、所述整修组件和所述落料组件(6)沿所述工件材料(7)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机构(1)和所述下模机构(2)之间,分别用于对所述工件材料(7)进行预冲孔、整修及落料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机构(1)包括上模垫板(12),所述上模垫板(12)水平固定设置;所述下模机构(2)包括凹模板(23),所述凹模板(23)可上下移动并定位的水平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12)的下方;所述工件材料(7)在所述上模垫板(12)和所述凹模板(23)之间水平输送,所述预冲组件(3)、所述整修组件和所述落料组件(6)沿所述工件材料(7)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垫板(12)和所述凹模板(2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机构(1)还包括上模座(11)和浮动组件,所述上模座(11)水平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12)的上表面;所述浮动组件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12)和所述凹模板(23)之间,其通过限位件与所述上模座(11)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浮动组件上设有供所述预冲组件(3)、所述整修组件和所述落料组件(6)穿过的通孔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1)上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竖直安装有齿圈顶杆(15),所述齿圈顶杆(15)可上下移动至其下端与所述浮动组件相抵或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冲组件(3)包括预冲冲头(31)和预冲退料块(32),所述预冲冲头(31)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12)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23)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预冲退料块(32)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其位于所述预冲冲头(31)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组件(6)包括外形凸模(61)和推板(62),所述外形凸模(61)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12)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23)上设有第四凹槽,所述推板(62)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第四凹槽内,其位于所述外形凸模(61)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修组件包括初步整修组件(4)和最终整修组件(5),所述初步整修组件(4)和所述最终整修组件(5)沿所述工件材料(7)输送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垫板(12)和所述凹模板(2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整修组件(4)包括初步整修冲头(41)和初步整修退料块(42),所述初步整修冲头(41)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12)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23)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初步整修退料块(42)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其位于所述初步整修冲头(41)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整修组件(5)包括最终整修冲头(51)和最终整修退料块(52),所述最终整修冲头(51)竖直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垫板(12)上,其下端可竖直向下穿过所述浮动组件并与所述浮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凹模板(23)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最终整修退料块(52)可上下滑动并定位的安装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其位于所述最终整修冲头(51)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机构(1)通过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滑动件(8)与所述下模机构(2)上下滑动连接。
CN202320156913.7U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 Active CN219746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6913.7U CN219746073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6913.7U CN219746073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46073U true CN219746073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8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6913.7U Active CN219746073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46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1716B (zh) 铰链页片套裁式带卷管级进模
CN103506492A (zh) 内凹卡口消音片连续模和内凹卡口消音片生产方法
CN201889351U (zh) 冲孔折弯工件的冲孔成型生产装置
CN219746073U (zh) 一种用于生产小模数驻车齿形板的级进精冲模具
CN101927292B (zh) 冲孔折弯工件的冲孔成型生产装置
CN212822121U (zh) 一种双工位侧冲孔模具
CN113369387A (zh) 冰箱中梁组件生产装置、生产方法以及冰箱中梁组件
KR100801113B1 (ko) 자동차 도어 웨더스트립 결합바의 펀칭 및 벤딩 동시성형기
JP2007090400A (ja) 板材加工機における追抜き加工方法および追抜き加工金型
CN213256598U (zh) 液力变矩器叶轮叶片一体化加工装置
CN112676439B (zh) 一种冲焊一体化夹持装置
CN109158484B (zh) 轿车车身横梁加工设备
CN217700954U (zh) 一种同时加工不同规格窗孔的装置
CN219683718U (zh) 一种驻车齿轮加工用冲压模具
CN205798230U (zh) 一种用于生产球笼的自动压机
CN213826691U (zh) 板材的u型折弯冲压成型模
CN217018197U (zh) 一种高精度三合一复合模具
CN218576493U (zh) 一种极限空间内同步翻孔形的冲压模具
CN220280641U (zh) 一种冲压模具及装置
CN217343130U (zh) 一种座椅零件加工用模具
CN211758010U (zh) 一种翻边固定件的快速成型模具
CN213104021U (zh) 一种新型冲裁模具
CN114558931B (zh) 一种冲压模具
CN217252064U (zh) 一种管件冲槽加工设备
CN211938666U (zh) 一种冲压连续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