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7444U - 顶盖中横梁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顶盖中横梁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7444U
CN219687444U CN202320701099.2U CN202320701099U CN219687444U CN 219687444 U CN219687444 U CN 219687444U CN 202320701099 U CN202320701099 U CN 202320701099U CN 219687444 U CN219687444 U CN 219687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late
panel
thickness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10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仁富
张勇
向建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ep Blue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109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7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7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7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盖中横梁组件及车辆,所述顶盖中横梁组件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内板位于所述外板的下侧,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外板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小于端部区域的厚度;其中,所述内板包括第一子板和两个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子板之间,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中间区域正对,所述第二子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端部区域正对,且所述第一子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板的厚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通过将外板和内板均构造为不等厚的结构,内板焊接于外板中部,在保证自身刚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顶盖中横梁组件的重量,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Description

顶盖中横梁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盖中横梁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结构设计中,顶盖中横梁结构是保证白车身中部扭转刚度最重要的结构之一,是支撑顶盖或天幕玻璃的重要构件,也是保证顶棚中部安装、后排触摸屏安装的重要部件。在常规的汽车结构设计中,顶盖中横梁常采用等料厚的单层冲压钢板结构,轻量化实施效果没有达到最优效果。因此,现有的汽车顶盖中横梁结构亟待改进。
CN201520574830.5公开了一种顶盖中横梁结构及汽车,解决现有顶盖中横梁结构采用等强度、等厚度的材料制成,导致汽车重量增加的问题。该申请中的顶盖中横梁结构包括:主横梁结构,主横梁结构包括:一主横梁空心板、分别设置于主横梁空心板的相对两侧的两个过渡板及分别设置于主横梁空心板的相对两侧、且与两个过渡板一一对应连接的两个主横梁实心板;分别与主横梁结构和汽车的侧围上边梁内板连接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主横梁结构的相对两侧、且与两个主横梁实心板一一对应连接的两个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分别与侧围上边梁内板连接。
CN202021691911.0公开了一种不等厚顶盖横梁。顶盖横梁由一张板料冲压成形;其截面呈“几”字型,由底部顶棚粘接面和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及法兰边组成,长度方向呈弧形。顶盖横梁从左至右分为左段、左中过渡区、中段、右中过渡区和右段。顶盖横梁的中段的底部顶棚粘接面开有个减重孔,两侧顶盖外板粘接面分别开有2个和3个减重孔。该申请通过采用一种板料厚度可连续变化的不等厚板料,在两端强度、刚度要求高的地方保持原设计厚度,在中间结构强度、刚度要求低的地方进行料厚减薄及开设减重孔,从而实现降重,并且在厚度过渡区不存在焊缝,保证了零件整体的机械性能和成形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顶盖中横梁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通过将外板和内板均构造为不等厚的结构,内板焊接于外板中部,在保证自身刚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顶盖中横梁组件的重量,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顶盖中横梁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内板位于所述外板的下侧,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外板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小于端部区域的厚度;其中,所述内板包括第一子板和两个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子板之间,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中间区域正对,所述第二子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端部区域正对,且所述第一子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板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通过将外板构造为中间区域厚度小于端部区域厚度,将内板构造为第一子板厚度小于第二子板厚度,并将内板焊接于外板中部,在满足顶盖中横梁组件的刚度需求前提下,进一步降低顶盖中横梁组件的重量,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同时减小车辆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子板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用于与后排触摸屏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翻边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翻边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盖中横梁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板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车辆的侧围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子板和所述连接板中的一个设有定位凸台且另一个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台插接于所述定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子板和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板的厚度为D1,且满足:0.7mm≤D1≤0.9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子板的厚度为D2,且满足:1.1mm≤D2≤1.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通过激光拼接并落料成型。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的顶盖中横梁组件重量更小,整车重量更低,车辆维修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与连接板搭接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与连接板搭接的结构图;
图3是图2中圈示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圈示B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与连接板的结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的内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的内板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的触摸屏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顶盖中横梁组件1;
外板11、内板12、第一子板121、第二子板122、连接翻边1221、触摸屏安装支架1222;连接板13;定位凸台141、六角法兰螺栓1411、定位孔142;安装螺孔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汽车结构设计中,顶盖中横梁结构是保证白车身中部扭转刚度最重要的结构之一,是支撑顶盖或天幕玻璃的重要构件,也是保证顶棚中部安装、后排触摸屏安装的重要部件。在常规的汽车结构设计中,顶盖中横梁常采用等料厚的单层冲压钢板结构,轻量化实施效果没有达到最优效果。因此,现有的汽车顶盖中横梁结构亟待改进。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1包括外板11和内板12,内板12位于外板11的下侧,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外板11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小于端部区域的厚度;其中,内板12包括第一子板121和两个第二子板122,第一子板121连接于两个第二子板122之间,第一子板121与中间区域正对,第二子板122的至少部分与端部区域正对,且第一子板121的厚度小于第二子板122的厚度。
如图5所示,内板12位于外板11的下侧,内板12与外板11之间通过多个焊点进行焊接,内板12和外板11焊接后共同组成顶盖中横梁组件1,内板12焊接在外板11的中部位置,内板12通过多个焊点与外板11进行焊接,提高了内板12与外板11的焊接稳定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外板11的中间区域厚度小于两端区域的厚度,有利于降低外板11的重量;内板12包括第一子板121和第二子板122,第二子板122构造为两个且分别连接于第一子板121的两端,第一子板121对应外板11中间区域,两个第二子板122分别对应端部区域,第一子板121的厚度小于第二子板122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盖中横梁组件1通过将外板11构造为中间区域厚度小于端部区域厚度,将内板12构造为第一子板121厚度小于第二子板122厚度,并将内板12焊接于外板11中部,在满足顶盖中横梁组件1的刚度需求前提下,进一步降低顶盖中横梁组件1的重量,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同时减小车辆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子板122设有连接翻边1221,连接翻边1221用于与后排触摸屏相连。
如图7所示,第二子板122上设置有连接翻边1221,连接翻边1221适于搭接触摸屏安装支架1222以安装后排触摸屏,其中,连接翻边1221与触摸屏安装支架1222可以通过螺栓螺母配合连接,并配合焊接进行固定,提高触摸屏安装支架1222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摸屏安装支架1222上设置有安装螺孔15,触摸屏与触摸屏安装支架1222之间通过螺栓螺孔固定连接,提高了触摸屏的安装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翻边1221设有多个,多个连接翻边1221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多个连接翻边1221分别与触摸屏安装支架1222连接,多个触摸屏安装支架1222共同支撑触摸屏,使得触摸屏安装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顶盖中横梁组件1还包括连接板13,连接板13的一端与第二子板122相连且另一端与车辆的侧围板相连。连接板13将顶盖中横梁组件1与侧围板相连,连接板13构造为多个,每个连接板13的一端与第二子板122连接,连接板13与第二子板122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螺母配合连接,之后配合焊点焊接,使得连接板13与第二子板122的连接更加稳定,多个连接板13与内板12形成连接结构之后与侧围板相连,使得顶盖中横梁组件1与侧围板的连接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子板122和连接板13中的一个设有定位凸台141且另一个设有定位孔142,定位凸台141插接于定位孔142。其中,第二子板122上可以设置有定位凸台141,连接板13上可以设置有定位孔142,定位凸台141与定位孔142配合连接,使得第二子板122与连接板13连接,之后可以通过焊接提高第二子板122与连接板13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凸台141可以构造为六角法兰螺栓1411和凸焊螺栓,定位孔142中可以设置有焊接螺母,定位凸台141与定位孔142配合连接,使得第二子板122与连接板13连接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子板122和连接板13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若连接板13与第二子板122构造为一体件,顶盖中横梁组件1的维修成本更高,第二子板122与连接板13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便于顶盖中横梁组件1的更换与维修,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子板121的厚度为D1,且满足:0.7mm≤D1≤0.9mm。在保持第一子板121自身刚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第一子板121厚度,有利于降低内板12重量,实现轻量化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子板122的厚度为D2,且满足:1.1mm≤D2≤1.3mm。在保持第二子板122自身刚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第二子板122厚度,有利于降低内板12重量,实现轻量化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子板121和第二子板122通过激光拼接并落料成型。第一子板121和第二子板122分别加工成不同厚度的部件后,第一子板121和第二子板122之间通过激光拼接并落料成型,保持第一子板121和第二子板122自身刚度的同时,使得第一子板121与第二子板122之间厚度不同,并且尽可能降低第一子板121和第二子板122的厚度,有利于降低顶盖中横梁组件1的重量,实现轻量化。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1,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的顶盖中横梁组件1重量更小,整车重量更低,车辆维修成本更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顶盖中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板和内板,所述内板位于所述外板的下侧,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外板的中间区域的厚度小于端部区域的厚度;
其中,所述内板包括第一子板和两个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子板之间,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中间区域正对,所述第二子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端部区域正对,且所述第一子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板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板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用于与后排触摸屏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翻边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翻边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板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车辆的侧围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板和所述连接板中的一个设有定位凸台且另一个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台插接于所述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板和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板的厚度为D1,且满足:0.7mm≤D1≤0.9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板的厚度为D2,且满足:1.1mm≤D2≤1.3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通过激光拼接并落料成型。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中横梁组件。
CN202320701099.2U 2023-03-31 2023-03-31 顶盖中横梁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9687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1099.2U CN219687444U (zh) 2023-03-31 2023-03-31 顶盖中横梁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1099.2U CN219687444U (zh) 2023-03-31 2023-03-31 顶盖中横梁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7444U true CN219687444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6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1099.2U Active CN219687444U (zh) 2023-03-31 2023-03-31 顶盖中横梁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7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3057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13660575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具有该电池模组的车辆
CN213323375U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及汽车
JP2012215067A (ja) 太陽光パネル架台
CN219687444U (zh) 顶盖中横梁组件及车辆
CN20235817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的横梁总成
CN107160987B (zh) 一种用于纯电动客车的顶盖骨架
JP3014906U (ja) 波状板を組み合わせる接続構造
CN212157575U (zh) 连接组件和空调器
JP2017025574A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の固定部材およ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16232554U (zh) 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支架和车辆
KR200186035Y1 (ko) 투명방음판 설치구조
CN218661302U (zh) 天窗加强板结构及车辆
CN211054905U (zh) 悬置支撑梁及车辆
CN214189636U (zh) 车顶结构及车厢
CN218929169U (zh) 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320023U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054556U (zh) 架构稳定轻量化全铝清水箱
CN218140929U (zh) 减震器支撑结构
CN215553582U (zh) 一种仪表板加强梁及汽车
CN214564577U (zh) 车辆悬置支撑装置及车辆
CN212473679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7598674U (zh) 元宝梁、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6886887U (zh) 用于新能源轻卡的电动转向油泵和水泵安装组合支架
CN220157086U (zh) 一种清选筛箱及收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