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4445U - 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4445U
CN219674445U CN202320622769.1U CN202320622769U CN219674445U CN 219674445 U CN219674445 U CN 219674445U CN 202320622769 U CN202320622769 U CN 202320622769U CN 219674445 U CN219674445 U CN 219674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ll
air outlet
air duct
guide v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27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宗权
唐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enb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b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b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b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27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4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4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44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离心风道结构包括进风结构、风道壁以及出风结构,出风结构包括多个沿出风方向依次排列的导叶,导叶的一端连接于风道壁的面向出风口一侧,导叶的另一端朝向出风方向延伸,与出风口处的风道壁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导叶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在风道壁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多个沿出风方向依次排列的导叶,叶朝向离心风道内部的方向倾斜,出风口处的横截面积减小,对出风口处的风压具有一定增强作用。通过多个导叶的配合作用,可以使导叶的倾斜角度、长度尺寸等不用受到风道结构本身的限制,导叶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化。

Description

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适用于办公区域、居家区域等室内环境,空气净化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尘埃等,因而能够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为了使空气快速通过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内一般设置有促进空气流动的风机、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结构以及对空气进行导向的风道结构等。离心风道结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风道结构,离心风道结构简单,模具成本和材料成本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器中。但是,目前的离心风道出风口处的压力较小,影响离心风道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出风口处的压力较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离心风道结构,包括进风结构、围成离心风道的风道壁以及出风结构,所述离心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结构和所述出风结构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多个沿出风方向依次排列的导叶,所述导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风道壁的面向所述出风口一侧,所述导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出风方向延伸,与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壁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导叶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
可选地,与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壁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导叶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导叶倾角,在出风方向上,各个所述导叶对应的所述导叶倾角的角度逐渐增大。
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导叶的导叶倾角的角度差值大于0°,且小于等于10°。
可选地,所述导叶在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壁上的投影为导叶投影,两个相邻的所述导叶投影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涡舌,所述涡舌和所述导叶分别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相对两侧,与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壁平行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涡舌面向出风方向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沿出风方向的最末端的所述导叶对应的所述导叶倾角与所述第一夹角之和大于90°,且小于120°。
可选地,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涡舌,所述涡舌和所述导叶分别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相对两侧,与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壁平行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涡舌面向出风方向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经过所述涡舌中心的所述风道壁的风道内壁切线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之间的角度差值为5°至10°。
可选地,所述风道壁的风道外壁包括相互连接的渐开曲面壁和平面壁,所述平面壁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且所述导叶连接于所述平面壁,与所述平面壁平行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平面壁与所述渐开曲面壁的连接处相对所述渐开曲面壁的中心更靠近所述出风口,且所述平面壁与所述渐开曲面壁的连接处与所述渐开曲面壁的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差为0至20mm。
可选地,所述进风结构包括第一格栅板和第二格栅板,所述第一格栅板和所述第二格栅板沿周向方向交替设置,在进风方向上,所述第一格栅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格栅板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进风结构朝向远离所述风道壁的方向凸起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化器,包括上述的离心风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离心风道结构,在风道壁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多个沿出风方向依次排列的导叶,导叶的一端连接于风道壁的面向所述出风口一侧,导叶的另一端朝向出风方向延伸,使导叶与垂直于风道壁的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从而使导叶朝向离心风道内部的方向倾斜,出风口处的横截面积减小,对出风口处的风压具有一定增强作用。而且,导叶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多个导叶的配合作用,可以使导叶的倾斜角度、长度尺寸等不用受到风道结构本身的限制,导叶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道结构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道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道结构在出风口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道结构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5为图4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进风结构;11-第一格栅板;12-第二格栅板;13-环形格栅板;14-格栅口;2-风道壁;20-离心风道;201-进风口;202-出风口;21-风道外壁;211-渐开曲面壁;212-平面壁;22-风道内壁;3-出风结构;31-涡舌;32-导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道结构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离心风道结构包括进风结构1、风道壁2以及出风结构3,风道壁2能够围成离心风道20,离心风道20具有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空气从进风口201进入至离心风道20,经过离心风道20的导向后,空气从出风口202排出。进风结构1设置在进风口201处,进风结构1可以辅助空气进入离心风道20,出风结构3设置在出风口202处,出风结构3可以增强出风口202处的气压。
出风结构3包括多个导叶32,多个导叶32沿出风方向依次排列。导叶32的其中一端连接于风道壁2的面向出风口202一侧,导叶32的另一端自风道壁2朝出风方向延伸。同时,导叶32的延伸方向与出风口202处的风道壁2呈锐角设置。同时,与出风口202处的风道壁2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导叶32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也呈锐角设置。如此,可以减小出风口202在该处的横截面积,增加出风口202处的气压。在出风口202的长度、宽度等尺寸一定时,通过设置多个数量的导叶32,可以使导叶32自身的倾斜角度和自身的尺寸等不受限制,设计也更加多样化。
上述实施例中的离心风道结构,在风道壁2的出风口202处设置有多个沿出风方向依次排列的导叶32,导叶32的一端连接于风道壁2的面向所述出风口202一侧,导叶32的另一端朝向出风方向延伸,使导叶32与垂直于风道壁2的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从而使导叶32朝向离心风道20内部的方向倾斜,出风口202处的横截面积减小,对出风口202处的风压具有一定增强作用。而且,导叶32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多个导叶32的配合作用,可以使导叶32的倾斜角度、长度尺寸等不用受到风道结构本身的限制,导叶32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化。
可选地,风道壁2包括风道内壁22和风道外壁21,风道外壁21设置在风道内壁22的外侧,风道外壁21和风道内壁22之间围成上述的离心风道20,导叶32连接于风道外壁21的面向离心风道20一侧。进风结构1可设置于风道内壁22和风道外壁21之间。风道内壁22可呈圆形,且风道内壁22上开设有进风口201,使气流经过进风结构1后通过进风口201进入至离心风道20内,风道内壁22至少部分呈渐开曲面状,使离心风道20从进风口201至出风口202的至少部分风道横截面逐渐增大。
请参阅图3,与出风口202处的风道壁2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与出风口202处的风道壁2平行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出风口202的风道壁2为位于出风口处202的风道外壁21,具体可为下述的平面壁2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导叶32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导叶倾角。需要说明的是,导叶32至少在远离风道外壁21的一端呈片状,导叶32呈片状的该端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导叶倾角。在出风方向上,各个导叶倾角的角度逐渐增大,结合图3,自下至上排布的各个导叶32所对应的导叶倾角逐渐增大。在相邻的两个导叶32中,若上方导叶32的导叶倾角A1小于下方导叶32的导叶倾角A2,会造成空气阻力增大,出口处的增压过大,因此,将上方导叶32的导叶倾角A1设置为大于下方导叶32的导叶倾角A2。
可选地,相邻两个导叶32的导叶倾角的角度差值(A1和A2的角度差值)大于0°,且小于等于10°,如3°、5°、7°等。当相邻两个导叶32的导叶倾角的角度差值大于10°时,上方导叶32的加压作用会明显下降,无法保证出风口202处的气压,因此,将相邻两个导叶32的导叶倾角的角度差值设置为0至10°。
其中,导叶32的数量此处不作限定,可为两个、三个等,导叶32的数量可根据出风口202的长度、宽度等参数选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导叶32在出风口202处的风道壁2上的投影为导叶投影,两个相邻的导叶投影相互连接,从而可以保证各个导叶32在出风方向上对出风口202进行逐渐加压。具体而言,相邻两个导叶投影之间间隔设置时,部分气流会回到出风口202处的风道壁2(相邻两个导叶32之间的风道壁2),无法利用下方导叶32的加压;相邻两个导叶32投影之间重叠设置时,下方导叶32在上述的重叠区域则失去加压作用,无法形成更好的加压效果。
在两个相邻设置的导叶32中,由于相邻导叶32的导叶倾角接近(差值小于10°),且两个相邻的导叶投影相互连接,可以使两个相邻的导叶32投影的长度(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相等或者接近相等,便于加工设计。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相邻的导叶投影的长度也可不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出风结构3还包括涡舌31,涡舌31和导叶32分别设置在出风口202的相对两侧。涡舌31可设置于风道外壁21的其中一端,导叶32可设置在风道外壁21的另外一端。涡舌31面向出风方向的侧壁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B1,经过涡舌31中心的风道壁2的风道内壁22切线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B2。
可选地,请参阅图3,沿出风方向的最末端的导叶32对应的导叶倾角为A1,A1与第一夹角B1之和大于90°,且小于120°,如A1和B1之和为100°、110°、113°、115°等。当A1和B1之和小于或者等于90度时,出风口202的结构则不是扩大的结构形式,会容易产生啸叫的噪音;当A1和B1之和过大时,导叶32的加压作用则会下降。因此,将A1和B1之和设置为大于90°,且小于120°。
可选地,请参阅图3,第一夹角B1和第二夹角B2的角度差值为5°至10°,如6°、7°、8°等。第一夹角B1大于第二夹角B2。第一夹角B1和第二夹角B2的角度差值过大时会影响会缩小风道外的空间,也会降低出风口202的压强,不利于提升风道的性能。第一夹角B1和第二夹角B2的角度差值过小时,无法改善风道的性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角B1和第二夹角B2也可设置为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风道外壁21包括相互连接的渐开曲面壁211和平面壁212,平面壁212靠近出风口202设置。风道内壁22上开设有进风口201,进风口201与渐开曲面壁211远离平面壁212的一端相正对。在离心风道20在渐开曲面壁211对应的区域内,离心风道20的横截面逐渐增大。渐开曲面壁211的设置使得风道外壁21面向离心风道20的一侧平滑设置,没有突变,可以避免能量损失。渐开曲面壁211和平面壁212的连接处也平滑设置,避免能量损失。离心风道20的内壁的主要作用是对气体形成加大压力的作用和变换方向的作用,但出风口202处汇集的风量较大,出风口202的空间如果太小,同样会对气体有较大的阻力,所以在保证外观形状的时候,对临近出口的风道壁2尽量保持竖直,即,使平面壁212尽量保持竖直设置(结合图2所示的方向)。结合图2,平面壁212竖直设置,第二方向则为竖直方向,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导叶32的一端连接于平面壁212,第二方向与平面壁212相互平行。
可选地,在第二方向上,平面壁212与渐开曲面壁211的连接处相对渐开曲面壁211的中心更靠近出风口202。其中,渐开曲面壁211的中心与风轮的旋转中心(图2中的点P)、电机的轴心相互重合。在以下描述中,渐开曲面壁211的中心简称为旋转中心。结合图2,也就是说,平面壁212的底端位于旋转中心的上方。平面壁212的底端和旋转中心的高度差为0至20mm。平面壁212在设计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多改变原渐开曲面壁211的渐开的宽度。当平面壁212的底端和旋转中心的高度差为0至20mm时,出风口202的风道宽度对应的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小于0.3mm,对风量的影响几乎不计。当平面壁212的底端过高或者过低,对出风口202的风道宽度影响会很大,从而影响出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最上端的导叶32延伸至出风口202的最顶端,对出风口202的整段区域均具有导风作用。最下端的导叶32的高度可与涡舌31中心的高度相等或者接近,这样可以避免缩短平面壁212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进风结构1朝向远离风道壁2的方向凸起设置,在风机工作时,气流从进风结构1进入,进风结构1朝向远离风道壁2的方向凸起设置时,使得进风结构1与风机之间形成更大的空间,达到降低气体转向的阻力作用,即,气体通过进风结构1后,避免了因急转向形成的阻力。
可选地,风道壁2设置进风结构1的其中一侧,进风结构1的另一侧设置有滤网,进风结构1朝向远离风道壁2的方向凸起设置,使得进风结构1和滤网之间的距离减小。进风结构1和滤网之间的距离可在2mm至5mm之间,如2.3mm、3mm、4mm等。若进风结构1和滤网之间的距离过小,在风机工作时,滤网可能与进风结构1接触,导致进风结构1部分被滤网遮挡,影响进风率;若进风结构1和滤网之间的距离过大,会使进风结构1和风道壁2之间的距离减小,则无法达到降低气体转向的阻力作用。因此,将进风结构1和滤网之间的距离设置在2mm至5mm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5,进风结构1包括第一格栅板11和第二格栅板12,第一格栅板11和第二格栅板12沿周向方向交替设置,其中,第一格栅板11和第二格栅板12周向分布的中心可为上述的旋转中心。第一格栅板11和第二格栅板12周向分布可理解为,在周向方向上,既设置有第一格栅板11,又设置有第二格栅板12,两个第一格栅板11可相邻设置,两个第一格栅板11之间也可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格栅板12,具体排布形式此处不作限定。
在进风方向上,第一格栅板11的尺寸大于第二格栅板12的尺寸,这样,第一格栅板11的设置可以增强进风结构1的整体强度,起支撑作用,第二格栅板12的设置可以使进风结构1上的格栅口14的尺寸较小,防止手指伸入,起到防护作用。第一格栅板11的数量可小于第二格栅板12的数量。在进风方向上,第一格栅板11的尺寸在7.5mm至9mm之间,第二格栅板12的尺寸在4mm至5mm之间。
可选地,进风结构1包括环形格栅板13,环形格栅板13连接第一格栅板11和第二格栅板12,使进风结构1形成多个环形阵列排布的格栅口14。环形格栅板13的数量可为多个,自内向外依次设置,一是可以减小格栅口14的大小,二是可以增强进风结构1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化器,净化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离心风道结构。净化器可为空气净化器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器,采用了上述的离心风道结构,在风道壁2的出风口202处设置有多个沿出风方向依次排列的导叶32,导叶32的一端连接于风道壁2的面向所述出风口202一侧,导叶32的另一端朝向出风方向延伸,使导叶32与垂直于风道壁2的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从而使导叶32朝向离心风道20内部的方向倾斜,出风口202处的横截面积减小,对出风口202处的风压具有一定增强作用。而且,导叶32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多个导叶32的配合作用,可以使导叶32的倾斜角度、长度尺寸等不用受到风道结构本身的限制,导叶32的结构设计更加灵活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净化器还包括风机等结构,风机的旋转中心线可与离心风道20的中心线重合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结构、围成离心风道的风道壁以及出风结构,所述离心风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结构和所述出风结构分别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结构包括多个沿出风方向依次排列的导叶,所述导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风道壁的面向所述出风口一侧,所述导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出风方向延伸,与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壁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导叶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导叶倾角,在出风方向上,各个所述导叶对应的所述导叶倾角的角度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导叶的导叶倾角的角度差值大于0°,且小于等于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在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壁上的投影为导叶投影,两个相邻的所述导叶投影相互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涡舌,所述涡舌和所述导叶分别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相对两侧,与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壁平行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涡舌面向出风方向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沿出风方向的最末端的所述导叶对应的所述导叶倾角与所述第一夹角之和大于90°,且小于1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还包括涡舌,所述涡舌和所述导叶分别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相对两侧,与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壁平行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涡舌面向出风方向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经过所述涡舌中心的所述风道壁的风道内壁切线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之间的角度差值为5°至10°。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壁的风道外壁包括相互连接的渐开曲面壁和平面壁,所述平面壁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且所述导叶连接于所述平面壁,与所述平面壁平行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平面壁与所述渐开曲面壁的连接处相对所述渐开曲面壁的中心更靠近所述出风口,且所述平面壁与所述渐开曲面壁的连接处与所述渐开曲面壁的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差为0至20mm。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包括第一格栅板和第二格栅板,所述第一格栅板和所述第二格栅板沿周向方向交替设置,在进风方向上,所述第一格栅板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格栅板的尺寸。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朝向远离所述风道壁的方向凸起设置。
10.一种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道结构。
CN202320622769.1U 2023-03-21 2023-03-21 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 Active CN219674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2769.1U CN219674445U (zh) 2023-03-21 2023-03-21 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2769.1U CN219674445U (zh) 2023-03-21 2023-03-21 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4445U true CN219674445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4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2769.1U Active CN219674445U (zh) 2023-03-21 2023-03-21 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44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10006484A (ko) 송풍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9674445U (zh) 离心风道结构及净化器
CN21537269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944584U (zh) 进风格栅以及空调室外机
WO2023010958A1 (zh) 离心风叶、风机及空调系统
CN216111340U (zh) 一种蜗壳结构、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12339587U (zh) 风道组件及空气净化器
CN211398037U (zh) 离心叶轮、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CN211144907U (zh) 一种新型的离心风机蜗壳
CN219913397U (zh) 出风格栅、出风组件及空气净化器
CN219139470U (zh) 风机蜗壳及离心风机
CN112833048A (zh) 一种蜗壳、风机以及烟机
CN218480656U (zh) 吸油烟机
CN221074735U (zh) 蜗壳及离心风机
CN211202417U (zh) 一种新型弧形结构风机蜗壳
CN214118567U (zh) 蜗壳及风机
CN213744053U (zh) 蜗壳及离心风机
CN217900021U (zh) 空调器
CN219037029U (zh) 导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18721746U (zh) 一种分流集流一体式进气结构和吸油烟机
CN220168220U (zh) 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CN211822614U (zh) 风机蜗壳、风机及吸油烟机
CN114483652B (zh) 一种蜗壳、风机及烟机
CN215719672U (zh) 离心风机蜗壳、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12252854U (zh) 进风格栅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