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7543U - 一种轨道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7543U
CN219507543U CN202320311028.1U CN202320311028U CN219507543U CN 219507543 U CN219507543 U CN 219507543U CN 202320311028 U CN202320311028 U CN 202320311028U CN 219507543 U CN219507543 U CN 219507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lifting
linear module
hanging
direction trans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110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兴民
唐连波
魏泽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gda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ngda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gda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ngda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110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7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7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7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起重机,其包括:轨道移动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上的两组起重机构,所述起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第一方向平移机构、第二方向平移机构以及抓挂机构,所述第一方向平移机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所述第二方向平移机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方向平移机构的移动端,所述抓挂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方向平移机构的移动端。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起重机,升降机构控制抓挂机构在与轨道移动底座上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上下移动,第一方向平移机构和第二方向平移机构配合完成平行于轨道移动底座上平面的平面定位动作,降低了轨道起重机卸货时所需要的停靠位置精度,提高了卸货作业的整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起重机。
背景技术
轨道起重机是一种专用于在轨道两侧装卸货物的起重机械设备,大多数工程应用场景下,轨道起重机用于将货物从轨道侧卸载到站台边缘的特定位置。现有的轨道起重机可以基本满足在轨道两侧装卸货物的基础需求,但在卸货时常常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准确地停在轨道上的特定位置,停稳后方可向侧面固定位置卸货,其卸货作业的整体效率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起重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起重机定位停靠特定位置花费时间久,卸货作业整体效率不高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起重机,其包括:轨道移动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上的两组起重机构,两组所述起重机构相对设置,所述起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第一方向平移机构、第二方向平移机构以及抓挂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的上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平移机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所述第二方向平移机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方向平移机构的移动端,所述抓挂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方向平移机构的移动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的行进方向相平行。
其中,两组所述起重机构分别设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在行进方向上的前后两侧,两组所述起重机构之间为载货区。
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升降机架、移动升降机架、升降机组,所述固定升降机架连接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所述固定升降机架上设有直线导轨,所述移动升降机架通过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固定升降机架可移动连接,所述升降机组设置于所述固定升降机架与所述移动升降机架之间,所述升降机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升降机架的上侧,所述升降机组的升降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升降机架的下侧。
其中,所述升降机组包括:伺服电机和蜗轮蜗杆升降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的输入端,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的移动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升降机架的下侧。
其中,所述载货区设有存放架,所述存放架连接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所述存放架用于存放货物。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移机构包括:沿第一方向的一级直线模组和二级直线模组,所述一级直线模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升降机架的上侧,所述二级直线模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一级直线模组的移动端。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平移机构包括:沿第二方向的平移直线模组,所述平移直线模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二级直线模组的移动端,所述抓挂机构连接于所述平移直线模组的移动端。
其中,所述抓挂机构包括:抓挂机架和挂钩,所述抓挂机架连接于所述平移直线模组的移动端,所述挂钩连接于所述抓挂机架面向所述载货区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的上平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其中,所述轨道移动底座上设有电气控制柜,所述电气控制柜中集成有移动式动力源、控制系统以及控制面板,所述电气控制柜用于支持所述轨道起重机的动力与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起重机,升降机构控制抓挂机构在与轨道移动底座上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上下移动,第一方向平移机构和第二方向平移机构配合完成平行于轨道移动底座上平面的平面定位动作,降低了轨道起重机卸货时所需要的停靠位置精度,提高了卸货作业的整体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起重机的起重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起重机的装配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
1、轨道移动底座1;2、升降机构2;21、固定升降机架21;22、移动升降机架;23、升降机组;231、伺服电机;232、蜗轮蜗杆升降机;3、第一方向平移机构;31、一级直线模组;32、二级直线模组;4、第二方向平移机构;5、抓挂机构;51、抓挂机架;52、挂钩;6、存放架;7、电气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起重机,其包括:轨道移动底座1以及设置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1上的两组起重机构,两组所述起重机构相对设置,所述起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2、第一方向平移机构3、第二方向平移机构4以及抓挂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2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1的上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平移机构3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2的升降端,所述第二方向平移机构4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方向平移机构3的移动端,所述抓挂机构5连接于所述第二方向平移机构4的移动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1的行进方向相平行。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皆平行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1的上平面,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优选的,参阅图1给出的实施例,第一方向即为图中的X向,第二方向即为图中的Y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轨道移动底座1起着承载与轨道运输的作用,升降机构2控制抓挂机构5在与轨道移动底座1上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第一方向平移机构3和第二方向平移机构4配合控制抓挂机构5完成平行于轨道移动底座1上平面的平面定位动作,降低了轨道起重机卸货时所需要的停靠位置精度,只需要使轨道起重机停靠在一个大致的位置,在卸货时通过第二方向平移机构4补正轨道起重机的停靠位置偏差,提高了卸货作业的整体效率。
其中,两组所述起重机构分别设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1在行进方向上的前后两侧,两组所述起重机构之间为载货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两组起重机构,分别位于轨道移动底座1在行进方向上的前后两侧,可选的,两组起重机构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固定升降机架21、移动升降机架22、升降机组23,所述固定升降机架21连接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1,所述固定升降机架21上设有直线导轨,所述移动升降机架22通过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固定升降机架21可移动连接,所述升降机组23设置于所述固定升降机架21与所述移动升降机架22之间,所述升降机组23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升降机架21的上侧,所述升降机组23的升降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升降机架22的下侧。具体的,所述升降机组23包括:伺服电机231和蜗轮蜗杆升降机232,所述伺服电机231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232的输入端,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232的移动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升降机架22的下侧。当升降机构2工作时,伺服电机231驱动蜗轮蜗杆升降机232运动,蜗轮蜗杆升降机232被驱动后带动移动升降机架22做上升或下降运动。可选的,升降机构2可以为其他能够达到相同升降功能的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移机构3包括:沿第一方向的一级直线模组31和二级直线模组32,所述一级直线模组31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升降机架22的上侧,所述二级直线模组32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一级直线模组31的移动端。可选的,二级直线模组32上还可以设置三级直线模组、四级直线模组等若干直线模组,通过直线模组叠加的方式延长总的第一方向平移距离。可选的,第一方向平移机构3中的直线模组还可以为其他能够达到相同平移功能的部件。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平移机构4包括:沿第二方向的平移直线模组,所述平移直线模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二级直线模组32的移动端,所述抓挂机构5连接于所述平移直线模组的移动端。可选的,平移直线模组上可以设置二级平移直线模组、三级平移直线模组等若干平移直线模组,通过直线模组叠加的方式延长总的第二方向平移距离。可选的,第二方向平移机构4中的直线模组还可以为其他能够达到相同平移功能的部件。
其中,所述抓挂机构5包括:抓挂机架51和挂钩52,所述抓挂机架51连接于所述平移直线模组的移动端,所述挂钩52连接于所述抓挂机架51面向所述载货区的一侧。可选的,所述挂钩52还可以为其他能够达到相同抓取功能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载货区设有存放架6,所述存放架6连接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1,所述存放架6用于存放货物。其中,所述存放架6为定制的堆货架,其作用为存放货物于轨道移动底座1上,使货物于存放架6中保持一个稳定的姿态等待抓挂机构5抓取卸货,提高卸货工作的效率。
其中,所述轨道移动底座1上设有电气控制柜7,所述电气控制柜7中集成有移动式动力源、控制系统以及控制面板,所述电气控制柜7用于支持所述轨道起重机的动力与控制。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工作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轨道起重机需要对一段轨道旁的站台做一次卸货运动时,需要预先在存放架6中携带足够的货物,当轨道起重机大致停靠于目标站台的卸货位点后,两侧抓挂机构5的挂钩52挂载于第一件货物之上,电气控制柜7驱动控制升降机构2向上抬升,随后控制第一方向平移机构3向站台侧平移推进,再控制第二方向平移机构4动态微调沿轨道方向的定位位置,当货物对准卸货点上方时,控制升降机构2下落至货物摆放稳定,人员手动松开挂钩52,升降机构2、第一方向平移机构3、第二方向平移机构4收回复位,再搬动下一件货物,直到卸货完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起重机,升降机构控制抓挂机构在与轨道移动底座上平面垂直的方向上上下移动,第一方向平移机构和第二方向平移机构配合完成平行于轨道移动底座上平面的平面定位动作,降低了轨道起重机卸货时所需要的停靠位置精度,提高了卸货作业的整体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移动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上的两组起重机构,两组所述起重机构相对设置,所述起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第一方向平移机构、第二方向平移机构以及抓挂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的上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平移机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所述第二方向平移机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方向平移机构的移动端,所述抓挂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方向平移机构的移动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的行进方向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起重机,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起重机构分别设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在行进方向上的前后两侧,两组所述起重机构之间为载货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升降机架、移动升降机架、升降机组,所述固定升降机架连接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所述固定升降机架上设有直线导轨,所述移动升降机架通过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固定升降机架可移动连接,所述升降机组设置于所述固定升降机架与所述移动升降机架之间,所述升降机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升降机架的上侧,所述升降机组的升降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升降机架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组包括:伺服电机和蜗轮蜗杆升降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的输入端,所述蜗轮蜗杆升降机的移动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升降机架的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区设有存放架,所述存放架连接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所述存放架用于存放货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平移机构包括:沿第一方向的一级直线模组和二级直线模组,所述一级直线模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移动升降机架的上侧,所述二级直线模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一级直线模组的移动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平移机构包括:沿第二方向的平移直线模组,所述平移直线模组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二级直线模组的移动端,所述抓挂机构连接于所述平移直线模组的移动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轨道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挂机构包括:抓挂机架和挂钩,所述抓挂机架连接于所述平移直线模组的移动端,所述挂钩连接于所述抓挂机架面向所述载货区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的上平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轨道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移动底座上设有电气控制柜,所述电气控制柜中集成有移动式动力源、控制系统以及控制面板,所述电气控制柜用于支持所述轨道起重机的动力与控制。
CN202320311028.1U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轨道起重机 Active CN219507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1028.1U CN219507543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轨道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1028.1U CN219507543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轨道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7543U true CN219507543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49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11028.1U Active CN219507543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轨道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7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162302A (ja) 保管システムからユニットを回収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0456544U (zh) 载板缓存装置及pvd镀膜设备
JP6509150B2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及びスタッカークレーン
CN112124953A (zh) 一种上下料装置
JP2021522131A (ja) リレーモジュールを含む自動格納及び回収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ようなシステムを動作させる方法
CN111674816B (zh) 一种多层仓储系统
KR200462222Y1 (ko) 래크식 아암포크를 탑재한 스태커 크레인
EP4058384A1 (en) Rescue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trieving a malfunctioning vehicle from a rail system
CN219507543U (zh) 一种轨道起重机
CN203020888U (zh) 用于立体储运设备的多层双向存取装置
JP6870370B2 (ja) スタッカクレーン、および、自動倉庫
CN213650792U (zh) 留样二级库交换操作平台
CN114572602A (zh) 一种具有自动化堆垛功能的立体仓库
CN109809337B (zh) 仓储物流用堆垛机
CN210527528U (zh) 一种垂直升降货柜
CN114477026A (zh) 一种仓库物流搬运小车
CN210285917U (zh) 一种基于rgv自动运输电能表上下料的装置
JP6639721B1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自動倉庫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
CN107826984B (zh) 一种大规格钢板用智能化立体仓库
JPH0810568Y2 (ja) スタッカクレーン
CN216402664U (zh) 一种简化结构的大范围运送板材的仓储装置和堆垛设备
CN215046396U (zh) 一种柜体及搬运装置
JP2005314077A (ja) スタッカークレーン
JP2019081663A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CN218145711U (zh) 一种龙门式搬运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