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5344U - 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05344U CN219505344U CN202320622953.6U CN202320622953U CN219505344U CN 219505344 U CN219505344 U CN 219505344U CN 202320622953 U CN202320622953 U CN 202320622953U CN 219505344 U CN219505344 U CN 2195053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nner
- communicated
- inclined ejector
- product
- m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用于格栅类产品的注塑,解决采用传统模具注塑后剪切料把在产品外观面上留有痕迹的技术问题。包括斜顶块、斜顶杆、斜顶滑座、主流道,斜顶块位于斜顶杆的上端,斜顶滑座上设有左高右低的斜向切削面,斜顶杆的下端坐落于斜顶滑座上的斜向切削面上,主流道设置于定模内,其进胶口与注塑机连通,斜顶块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定模与动模合模时第一流道的进胶口与主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进胶口与第一流道的出胶口连通,第二流道的出胶口与模腔连通,第二流道与模腔连通的位置位于产品的非外观面位置处,使产品脱模后剪切料把不会在外观面上留有痕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格栅类制品注塑过程中,如将格栅制品的外观面设置于动模侧,为使格栅类产品的倒扣结构顺利脱模,需设置定模滑块结构替代动模滑块结构进行脱模,上述模具设计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常规设计方式为将格栅制品的外观面设置于定模侧,非外观面设置于动模侧。
由于注塑机设置于定模一侧,动模与定模合模后热嘴的出胶口只能设置于格栅类产品的外观面与非外观面的夹角位置处,注塑后在切除料把过程中会在外观面位置处留有痕迹,影响产品美观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定模、动模、斜顶块、斜顶杆、斜顶滑座、主流道,
所述主流道设置于定模内,其进胶口与注塑机连通,所述斜顶块位于斜顶杆的上端,所述斜顶滑座上设有左高右低的斜向切削面,所述斜顶杆的下端坐落于斜顶滑座上的斜向切削面上,所述斜顶滑座设置于动模内
所述斜顶块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定模与动模合模时所述第一流道的进胶口与主流道的出胶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进胶口与第一流道的出胶口连通,第二流道的出胶口与模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模腔连通的位置位于产品的非外观面位置处。
作为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第一流道纵向设置,所述第二流道包括横向流道部、纵向流道部,所述第二流道的横向流道部横向设置,横向流道部的中部与第一流道的出胶口连通,横向流道部的左端及右端位置处均连通有一个纵向流道部,所述纵向流道部的出胶口与模腔连通。
作为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第二流道的纵向流道部的出胶口位置处设有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的出胶口均与模腔连通,且连通位置均位于产品的非外观面位置处。
作为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以第二流道的纵向流道部的长度方向为轴心对称设置。
作为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斜顶块、斜顶杆、斜顶滑座设有多组,且横向均匀排布设置于产品非外观面一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斜顶块上设置有与定模上主流道连通的流道,使在不采用定模滑块结构模具的情况下使模腔的进胶点位于产品的非外观面上,剪切料把后在产品的外观面上不留有痕迹。通过斜顶块上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的设计,实现每个斜顶块四点进胶的技术效果,提升进胶效率,替代采用设置多个主流道的设计实现提升进校效率的效果,解决由于进胶效率低在产品上产生溶接纹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斜顶块与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斜顶块、斜顶杆、斜顶滑座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模与动模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斜顶滑快与产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传统设计斜顶滑快与产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注塑后料粑与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模、2.动模、3.斜顶块、4.斜顶杆、5.斜顶滑座、6.主流道、7.第一流道、8.第二流道、9.横向流道部、10.纵向流道部、11.第一分流道、12.第二分流道、13.产品、14.料把、15.外观面、16.非外观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用于格栅类产品(以下简称“产品”)注塑,如图5所示,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注塑,模具的模腔进胶点位于产品的外观面15与非外观面16的夹角位置处,剪料粑之后产品的外观面15上留下痕迹,影响产品美观度。如图6所示,所述产品13的外观面15为产品13应用时的外侧表面。如图7所示,所述产品13的非外观面16为产品13应用时的内侧表面。
如图1至图4、图8所示,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包括动模2、定模1、斜顶块3、斜顶杆4、斜顶滑座5、主流道6。
所述主流道6设置于定模1内,其进胶口与注塑机连通,所述斜顶块3位于斜顶杆4的上端,所述斜顶滑座5上设有左高右低的斜向切削面,所述斜顶杆4的下端坐落于斜顶滑座5上的斜向切削面上,所述斜顶滑块设置于动模2内部,在注塑后动模2与定模1开模后,斜顶滑座5向左侧运动,斜顶杆4由于无斜顶滑座5的支撑使斜顶杆4向下运动,使位于斜顶杆4上端的斜顶块3随斜顶杆4一同向下运动,带动产品13进行脱模。
所述斜顶块3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流道7、第二流道8,合模时定模1固定不动,动模2向定模1方向运动,当动模2与定模1合模后,所述斜顶块3上的第一流道7的进胶口与定模1上的主流道6出胶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8的进胶口与第一流道7的出胶口连通,第二流道8的出胶口与模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8与模腔连通的位置位于产品13的非外观面16位置处。
出胶口与所述斜顶块3的第一流道7的进胶口连通,用于将注塑机内的树脂输送至斜顶块3上的第一流道7内。
在斜顶上开设流道的设计,能够实现将树脂在产品13的非外观面16位置处注入于模腔内,在注塑完成后,动模2做开模运动,使斜顶滑座5向左侧运动,带动斜顶块3脱模,斜顶块3内的第一流道7与第二流道8内残留的树脂凝固,形成料把14与产品13连接,注塑后将产品13从模具中取出,将料把14剪切下,由于料把14与产品13连接位置处位于产品13的非外观面16上,在剪切后产品13外观面15上不会留下剪切痕迹。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不需将产品13的非外观面16设置于定模1一侧,即可实现模腔的进胶点位于产品13的非外观面16的一侧,从而节省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生产的成本,保证产品13质量。所述进胶点为树脂输送流道与模腔连通的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流道7纵向设置,使主流道6输送而来的树脂顺利流入至主流道6内,所述第二流道8包括横向流道部9、纵向流道部10,所述第二流道8的横向流道部9横向设置,横向流道部9的中部与第一流道7的出胶口连通,横向流道部9的左端及右端位置处均连通有一个纵向流道部10,所述纵向流道部10的出胶口与模腔连通。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实现每个主流道6向模腔内两点进胶的效果,且第二流道8的横向流道部9与第一流道7连通位置位于横向流道部9的中部,使树脂在第二流道8的横向流道部9中部位置处向两侧分流的流量相同,保证模腔的各个进胶点处的树脂流量相同。
由于格栅类产品13普遍体积较大,模腔的进胶点数量较少容易出现进胶效率低导致在产品13上产生熔接纹的技术问题。在发明在斜顶块3上开设流道的技术方案之前,通常选用在定模1上添加主流道6的方式,实现提高进胶点的目的,但由于主流道6的流道套筒直径较大,在空间上无法同时均匀排布有多个主流道6,且每多设置一组主流道6,其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流道8的纵向流道部10的出胶口位置处设有第一分流道11、第二分流道12,所述第一分流道11、第二分流道12的出胶口均与模腔连通,且连通位置均位于产品13的非外观面16位置处。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由于第二流道8上共设有两组纵向流道部10,每组纵向流道部10的均连通有两组分流道,最终实现每个主流道6向模腔内四点进胶的效果,解决传统进胶点过少产生的熔接纹的技术问题。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流道11与第二分流道12以第二流道8的纵向流道部10的长度方向为轴心对称设置。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实现模腔在第一分流道11与第二分流道12的进胶点位置处树脂流量相同,提升注塑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斜顶块3、斜顶杆4、斜顶滑座5设有多组,且横向均匀排布设置于产品13非外观面16一侧,由于格栅类产品宽度较大,通过设置多组斜顶块3、斜顶杆4、斜顶滑座5,可大幅提高注塑效率与注塑质量,进一步减少溶接纹的产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1)、动模(2)、斜顶块(3)、斜顶杆(4)、斜顶滑座(5)、主流道(6),
所述主流道(6)设置于定模(1)内,其进胶口与注塑机连通,所述斜顶块(3)位于斜顶杆(4)的上端,所述斜顶滑座(5)上设有斜向切削面,所述斜顶杆(4)的下端坐落于斜顶滑座(5)上的斜向切削面上,所述斜顶滑座(5)设置于动模(2)内
所述斜顶块(3)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流道(7)、第二流道(8),定模(1)与动模(2)合模时所述第一流道(7)的进胶口与主流道(6)的出胶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8)的进胶口与第一流道(7)的出胶口连通,第二流道(8)的出胶口与模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8)与模腔连通的位置位于产品的非外观面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7)纵向设置,所述第二流道(8)包括横向流道部(9)、纵向流道部(10),所述第二流道(8)的横向流道部(9)横向设置,横向流道部(9)的中部与第一流道(7)的出胶口连通,横向流道部(9)的左端及右端位置处均连通有一个纵向流道部(10),所述纵向流道部(10)的出胶口与模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8)的纵向流道部(10)的出胶口位置处设有第一分流道(11)、第二分流道(12),所述第一分流道(11)、第二分流道(12)的出胶口均与模腔连通,且连通位置均位于产品的非外观面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道(11)与第二分流道(12)以第二流道(8)的纵向流道部(10)的长度方向为轴心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块(3)、斜顶杆(4)、斜顶滑座(5)设有多组,且横向均匀排布设置于产品非外观面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22953.6U CN219505344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22953.6U CN219505344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05344U true CN219505344U (zh) | 2023-08-11 |
Family
ID=87525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22953.6U Active CN219505344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05344U (zh) |
-
2023
- 2023-03-27 CN CN202320622953.6U patent/CN21950534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605724U (zh) | 一种行位进胶的注塑模具 | |
CN205522307U (zh) |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的潜伏式浇口结构 | |
CN204749141U (zh) | 一种旋转式自动断浇模具 | |
CN106626258B (zh) | 冷流道注塑模具 | |
CN219505344U (zh) | 一种斜顶进胶注塑模具结构 | |
CN215825851U (zh) | 注塑模具防气纹进胶结构 | |
CN204800954U (zh) | 一种弧形浇口进浇的模具机构 | |
CN214562578U (zh) | 一种车门内饰板注塑模具 | |
CN211941883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浇口结构 | |
CN212764418U (zh) | 一模多腔汽车线束专用扎带精密注塑成型模 | |
CN212194039U (zh) | 牛角进胶注塑模具流道结构 | |
CN210634024U (zh) | 一种汽车双开扶手骨架注塑模具 | |
CN211917593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顶流道 | |
CN202572856U (zh) | 具有无痕浇口的注塑模具 | |
CN207808341U (zh) | 一种双头热流道模具结构 | |
CN205818359U (zh) | 一种模具 | |
CN215151424U (zh) | 一种模具直顶块潜伏进胶结构 | |
CN211194757U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219988373U (zh) | 一种双胶注射模具 | |
CN214395164U (zh) | 流道结构及三板模及注塑机 | |
CN108859015B (zh) | 一种能够在产品底部进行进胶的模具 | |
CN212826630U (zh) | 一种成型塑胶模具 | |
CN213260858U (zh) | 一种搭接式进胶的模具结构 | |
CN213891066U (zh) | 大型汽车门板模具扇形浇口反进浇机构 | |
CN219028356U (zh) | 一种侧胶口自动切断料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