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7903U - 一种搁脚 - Google Patents

一种搁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7903U
CN219467903U CN202320385967.0U CN202320385967U CN219467903U CN 219467903 U CN219467903 U CN 219467903U CN 202320385967 U CN202320385967 U CN 202320385967U CN 219467903 U CN219467903 U CN 219467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plate
leg rest
rest body
mounting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859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呈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hanggao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hanggao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hanggao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hanggao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859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7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7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7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搁脚,属于电动车配件的领域,其包括搁脚本体以及用于将所述搁脚本体安装于车架的安装件,所述搁脚本体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搁脚本体周向转动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使所述搁脚本体仅沿所述搁脚本体预设转动方向转动。本申请具有给乘车人员在乘车过程中提供稳定的脚部支撑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搁脚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车配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搁脚。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
在电动车使用过程中,为了增加乘车人员的舒适度,往往需要在电动车的车架两侧安装搁脚,以便乘车人员在行驶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踩踏,从而增加乘车人员的舒适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搁脚采用的是通过安装部与搁脚转动连接的方式,通过安装部与电动车的车架进行连接,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搁脚难以限位,导致搁脚并不能为乘车人员提供稳定的脚部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给乘车人员在乘车过程中提供稳定的脚部支撑,本申请提供一种搁脚。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搁脚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搁脚,包括搁脚本体以及用于将所述搁脚本体安装于车架的安装件,所述搁脚本体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搁脚本体周向转动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使所述搁脚本体仅沿所述搁脚本体预设转动方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需要搁脚本体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搁脚本体的折叠和打开,当搁脚本体打开时,由于限位部的存在可以使得搁脚本体能够更加稳定的对乘车人员的脚部进行支撑,从而减少由于搁脚本体晃动导致乘车人员乘车体验较差现象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板以及依次设在所述安装板两侧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搁脚本体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之间,且所述搁脚本体上转动穿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的转轴,所述第一翼板上设有第一抵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抵接部圆弧过渡的第二抵接部,当所述搁脚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于所述限位部;当所述搁脚本体处于收起状态时,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于所述限位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搁脚本体打开时,搁脚相对于安装件做周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翼板的第一抵接部与搁脚本体一侧的限位部抵接,从而实现当搁脚本体打开时对乘车人员脚部的稳定支撑,减少由于搁脚本体在打开时,当乘车人员的脚部向更大的开合角度对搁脚本体施加压力时,搁脚本体不稳定造成乘车人员乘车不舒适现象的发生,而当搁脚本体折叠时,第一翼板的第二抵接部与搁脚本体上方的限位部抵接,从而实现对搁脚本体折叠时位置的限制,从而减少搁脚本体继续转动影响电动车正常行驶现象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翼板的一侧为圆弧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生产和安装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倾斜设置的限位部,可以使得在生产的过程中保持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与限位部之间稳定贴合的同时,不需要严格按照较小的公差进行生产,同时在安装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能够实现以较快速度进行搁脚的安装,因此加快了搁脚的生产和安装时的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搁脚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翼板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远离所述第二翼板一侧的槽壁设为弧状斜面,所述第二翼板上设有第三抵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三抵接部圆弧过渡的第四抵接部,当所述搁脚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三抵接部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抵接;当所述搁脚本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四抵接部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搁脚本体打开时,搁脚本体的安装槽的槽壁与第二翼板一侧的第三抵接部抵接,从而实现对搁脚本体的进一步限位,从而搁脚本体的打开状态进行进一步的限位,而当搁脚本体折叠时,搁脚本体一侧的安装槽的槽壁与第二翼板一侧的第四抵接部抵接,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搁脚本体折叠时搁脚本体位置的不确定导致搁脚本体对电动车正常行驶造成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搁脚本体之间设有供所述搁脚本体转动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需要通过螺栓将安装板与电动车的车架进行连接,因此当搁脚本体相对于安装板转动时,由于安装板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可以减少搁脚本体在转动过程中与安装板一侧的螺栓摩擦造成搁脚本体磨损现象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二翼板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二翼板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搁脚本体转动的过程中,由于限位组件的存在,可以使得搁脚本体的打开和折叠状态更加的稳定,从而方便了乘车人员折叠和打开搁脚本体时的操作过程。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二翼板之间的滚珠,所述滚珠和所述搁脚本体之间设有压力弹簧,所述第二翼板上开设有对所述滚珠限位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当所述搁脚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滚珠卡接于第一限位孔;当所述搁脚本体处于收起状态时,所述滚珠卡接于第二限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搁脚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滚珠位于第一限位孔内且与第一限位孔的内壁卡接,从而进一步降低搁脚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搁脚本体位置不稳定从而降低乘车人员舒适度现象的发生,而当搁脚本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滚珠位于第二限位孔内并与第二限位孔的内壁卡接,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搁脚本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搁脚本体的位置不稳定从而影响电动车正常行驶现象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搁脚本体和所述滚珠之间注有助所述滚珠移动的润滑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润滑油的存在,可以使得滚珠在与第二翼板的摩擦过程中具有更小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在搁脚本体转动时,滚珠所产生的磨损。
可选的,所述搁脚本体上设有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搁脚本体上方的防滑垫可以进一步增加当乘车人员的脚部放置在搁脚本体上时,搁脚本体对乘车人员的脚部支撑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乘车人员乘车时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限位部与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的配合,可以使得搁脚本体在打开状态时难以继续朝着更大的开合角度转动,从而使得搁脚本体对乘车人员的脚部支撑更加稳定,并且使得搁脚本体在折叠状态时,难以继续向靠近车架的一侧转动,从而减少了搁脚本体对电动车行驶过程产生的影响;
2.通过安装槽的槽壁与第二翼板一侧的第三抵接部和第四抵接部的配合可以进一步加强搁脚本体在打开状态时,对乘车人员脚部的稳定支撑,并且当搁脚本体闭合时,可以进一步减少当搁脚本体向靠近车架一侧移动时,对电动车行驶产生的影响;
3.通过限位组件的存在,可以使得搁脚本体在开合状态和折叠状态能够更加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搁脚本体打开状态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搁脚本体折叠状态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搁脚本体打开状态反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搁脚本体折叠状态反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限位组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搁脚本体;11、限位部;12、安装槽;13、防滑垫;2、安装件;21、安装板;211、安装孔;22、第一翼板;221、第一抵接部;222、第二抵接部;23、第二翼板;231、第三抵接部;232、第四抵接部;233、第一限位孔;234、第二限位孔;3、转轴;31、第一限位板;32、第二限位板;4、限位组件;41、滚珠;42、压力弹簧;43、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搁脚,参照图1和图2,包括搁脚本体1,搁脚本体1的一侧设有安装件2,搁脚本体1通过安装件2与电动车的车架连接,且搁脚本体1上设有限位部11,限位部11位于搁脚本体1的上表面靠近安装件2的一侧,且限位部11与搁脚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在安装搁脚时,通过安装件2将搁脚本体1与电动车的车架连接,之后在使用过程中,搁脚本体1相对于安装件2转动时,限位部11限制搁脚本体1的转动,使得搁脚本体1仅可以从折叠状态转动至完全打开状态,难以在完全打开状态时继续扩大搁脚本体1与安装件2之间的夹角。
通过限位部11对搁脚本体1进行限位,可以使得乘车人员在乘车过程中将脚部放置在搁脚本体1上方时,搁脚本体1能够对乘车人员的脚部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支撑,从而减少乘车人员在乘车过程中由于脚部没有稳定支撑,从而导致降低乘车人员舒适度的现象。
参照图1和图3,安装件2包括位于搁脚本体1前端的安装板21,设置安装板21与搁脚本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安装件2还包括与安装板21固定连接的第一翼板22和第二翼板23,第一翼板22和第二翼板23位于安装板21的两侧与安装板21的垂直设置,第一翼板22和第二翼板23靠近安装板21的一侧与安装板21固定连接,且第一翼板22与第二翼板23分别位于搁脚本体1靠近安装板21一端的两端设置。
搁脚本体1靠近安装件2的一侧设有贯穿搁脚本体1且与搁脚本体1一端转动连接的转轴3,转轴3的两端分别贯穿位于搁脚本体1两侧的第一翼板22和第二翼板23,且转轴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翼板22和第二翼板23转动连接,转轴3贯穿第一翼板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对第一翼板22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板31,转轴3远离第一限位板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32,第二限位板32靠近第二翼板23的一侧与第二限位板32抵接。
第一翼板22靠近搁脚本体1限位部11的一侧设有第一抵接部221,且第一翼板22上还设有与第一抵接部221垂直设置的第二抵接部222,第一抵接部221与第二抵接部222之间圆滑过渡。
参照图1和图2,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打开搁脚供乘车人员踩踏时,向远离安装板21的一侧沿周向转动搁脚本体1,使得第一抵接部221与搁脚本体1上侧的限位部11靠近第一翼板22的一侧抵接,当需要折叠搁脚本体1从而节省空间时,向靠近安装板21的一侧沿周向转动搁脚本体1,从而使得第二抵接部222与限位部11抵接,通过第一抵接部221和第二抵接部222与限位部11的抵接,可以使得搁脚本体1在处于打开和折叠状态时能够更加的稳定。
限位部11靠近第一翼板22的一侧设置为弧状斜面,且斜面沿靠近第一翼板22的一侧向远离第一翼板22的一侧逐渐向远离搁脚本体1的一侧倾斜。
由于限位部11靠近第一翼板22的一侧为斜面,因此可以使得搁脚本体1在生产时能够更加快速的进行生产,不需要为了使第一翼板22与限位部11进行紧密抵接而执行较为严格的尺寸标准,并且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能够使得第一翼板22上的第一抵接部221和第二抵接部222与限位部11抵接的更加紧密。
参照图3和图4,搁脚本体1靠近第二翼板23的一侧还开设有安装槽12,第二翼板23靠近搁脚本体1的一侧位于安装槽12内,且与安装槽12的槽壁抵接,安装槽12远离第二翼板23一侧的槽壁设置为圆弧斜面,斜面沿靠近第二翼板23的一侧向远离第二翼板23的一侧逐渐向远离第一翼板22的一侧倾斜。
第二翼板23上设有第三抵接部231,以及与第三抵接部231垂直设置的第四抵接部232,第三抵接部231与第四抵接部232之间圆滑过渡。
在使用过程中,当搁脚本体1根据实际需要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抵接部231与安装槽12的倾斜槽壁抵接,从而实现在打开状态时对搁脚本体1的进一步的限位,而当搁脚本体1根据实际需要处于折叠状态时,第四抵接部232与安装槽12的倾斜槽壁抵接,从而实现在关闭状态时,对搁脚本体1的进一步的限位。
安装板21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211,两个安装孔211内均设有与电动车的车架进行连接的螺栓,且螺栓在图中未示出,两个安装孔211位于安装板21的两侧相对设置,安装板21在实际安装时与搁脚本体1位于第一翼板22和第二翼板23内部的一端间隔设置。
在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板21与电动车的车架时,由于在实际安装时,螺栓的螺帽位于安装板21靠近搁脚本体1的一侧,因此安装板21与搁脚本体1之间存在间隔,可以使得搁脚本体1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与螺栓的螺帽碰撞发生干涉,从而使得搁脚本体1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稳定。
搁脚本体1一侧与第二翼板23靠近第一翼板22一侧抵接的安装槽12的槽壁与第二翼板23之间设有限位组件4。
通过限位组件4的存在能够进一步加强搁脚本体1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4和图5,限位组件4包括位于安装槽12的槽壁与第二翼板23之间的滚珠41,安装槽12的槽壁处开设有供滚珠41放置的孔洞,滚珠41靠近安装槽12的一侧位于孔洞内部,安装槽12的槽壁上开设的孔洞处设有安装座43,安装座43的外侧壁与安装槽12的槽壁固定连接,安装座43的内侧壁与滚珠41抵接。滚珠41位于安装槽12内部的一侧连接有压力弹簧42,压力弹簧42远离滚珠41的一端与搁脚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第二翼板23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限位孔233和第二限位孔234,且第一限位孔233与第二限位孔234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开设。
当搁脚处于折叠状态时,滚珠41远离压力弹簧42的一侧位于第二限位孔234内,并与第二限位孔234的内壁卡接,在搁脚本体1转动的过程中第二翼板23向靠近第一翼板22的一侧压动滚珠41,滚珠41压动压力弹簧42,而当搁脚本体1处于打开状态时,滚珠41远离压力弹簧42的一侧位于第一限位孔233内,并与第一限位孔233的内壁抵接。
在实际安装时,需要在滚珠41上涂抹润滑油,润滑油的存在可以使得当第二翼板23与滚珠41接触时,滚珠41滚动的更加平稳,同时也能够减少滚珠41在与第二翼板23接触时,由于滚珠41与第二翼板23或安装座43之间的摩擦力过大造成的磨损。
参照图1和图2,搁脚本体1上还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3,防滑垫13位于搁脚本体1的上表面上,且防滑垫13靠近搁脚本体1的一侧与搁脚本体1固定连接。
当乘车人员的脚部踩踏搁脚本体1时,由于搁脚本体1上方防滑垫13的存在,可以使得乘车人员对搁脚踩踏的更为稳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搁脚实施原理为:在安装时,将螺栓穿过安装板21上方开设的安装孔211与电动车的车架连接,从而将安装件2和搁脚本体1与电动车的车架连接。
之后当搁脚本体1打开时,搁脚本体1向远离车架的一侧做周向转动,当转动到完全打开的状态时,第一翼板22一侧的第一抵接部221与限位部11的侧壁抵接,第二翼板23的第三抵接部231与安装槽12的槽壁抵接,同时滚珠41位于第一限位孔233内与第一限位孔233的内侧壁卡接,从而使得搁脚本体1在完全打开时能够更加的稳固。
当需要折叠搁脚本体1时,将搁脚本体1向靠近车架的一侧做周向转动,第一翼板22的第二抵接部222与限位部11抵接,第二翼板23一侧的第四抵接部232与安装槽12的槽壁抵接,同时滚珠41位于第二翼板23一侧的第二限位孔234内,且滚珠41与第二限位孔234的内壁卡接,从而实现在搁脚本体1折叠时能够更加稳定。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搁脚,其特征在于:包括搁脚本体(1)以及用于将所述搁脚本体(1)安装于车架的安装件(2),所述搁脚本体(1)上设有用于对所述搁脚本体(1)周向转动限位的限位部(11),所述限位部(11)使所述搁脚本体(1)仅沿所述搁脚本体(1)预设转动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2)包括安装板(21)以及依次设在所述安装板(21)两侧的第一翼板(22)和第二翼板(23),所述搁脚本体(1)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翼板(22)和所述第二翼板(23)之间,且所述搁脚本体(1)上转动穿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翼板(22)和所述第二翼板(23)的转轴(3),所述第一翼板(22)上设有第一抵接部(221)以及与所述第一抵接部(221)圆弧过渡的第二抵接部(222),当所述搁脚本体(1)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抵接部(221)抵接于所述限位部(11);当所述搁脚本体(1)处于收起状态时,所述第二抵接部(222)抵接于所述限位部(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1)靠近所述第一翼板(22)的一侧为圆弧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本体(1)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翼板(23)的安装槽(12),所述安装槽(12)远离所述第二翼板(23)一侧的槽壁设为弧状斜面,所述第二翼板(23)上设有第三抵接部(231)以及与所述第三抵接部(231)圆弧过渡的第四抵接部(232),当所述搁脚本体(1)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三抵接部(231)与所述安装槽(12)的槽壁抵接;当所述搁脚本体(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四抵接部(232)与所述安装槽(12)的槽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搁脚本体(1)之间设有供所述搁脚本体(1)转动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2)的槽壁与所述第二翼板(23)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二翼板(23)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2)的槽壁与所述第二翼板(23)之间的滚珠(41),所述滚珠(41)和所述搁脚本体(1)之间设有压力弹簧(42),所述第二翼板(23)上开设有对所述滚珠(41)限位的第一限位孔(233)和第二限位孔(234),当所述搁脚本体(1)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滚珠(41)卡接于第一限位孔(233);当所述搁脚本体(1)处于收起状态时,所述滚珠(41)卡接于第二限位孔(2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本体(1)和所述滚珠(41)之间注有助所述滚珠(41)移动的润滑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本体(1)上设有防滑垫(13)。
CN202320385967.0U 2023-03-04 2023-03-04 一种搁脚 Active CN219467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5967.0U CN219467903U (zh) 2023-03-04 2023-03-04 一种搁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5967.0U CN219467903U (zh) 2023-03-04 2023-03-04 一种搁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7903U true CN219467903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8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85967.0U Active CN219467903U (zh) 2023-03-04 2023-03-04 一种搁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7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25661A (zh) 倒立摆车
JP4679196B2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219467903U (zh) 一种搁脚
CN101746337A (zh) 包括安装有可反转盆骨垫的座椅的车辆座位系统
CN205344620U (zh) 一种汽车的可调式歇脚板
CN113135129B (zh) 一种可手动电动调节的旋转座椅和汽车
CN10326463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的安装结构
CN217074201U (zh) 车辆的坡道系统
CN106585433A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座椅转向控制方法
CN208602491U (zh) 一种行走机构
CN216761627U (zh) 一种车辆踏板
KR100705691B1 (ko) 차량용 시트 슬라이드 장치의 기어박스
CN114407785A (zh) 一种车辆踏板
KR100375844B1 (ko) 차체의 일부가 회전하는 사이드 스텝 구조
CN219007671U (zh) 一种汽车座椅腿拖调节机构
CN106494266B (zh) 转弯时可转动的汽车座椅
CN214324941U (zh) 汽车座椅快速折叠调节机构
CN213035686U (zh) 用于换电平台的辊轮组件、换电仓以及换电平台
CN220483182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车用后视镜座
CN205468840U (zh)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接机构
CN216424602U (zh) 一种自调隙式轻卡驾驶室翻转机构
CN217198325U (zh) 一种电动调节式电动助力转向管柱
CN212708892U (zh) 一种全景天窗的机械组及汽车
US12005815B2 (en) Vehicle seat
CN220053612U (zh) 腿托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