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6727U - 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6727U
CN219466727U CN202223541744.3U CN202223541744U CN219466727U CN 219466727 U CN219466727 U CN 219466727U CN 202223541744 U CN202223541744 U CN 202223541744U CN 219466727 U CN219466727 U CN 219466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device
die
mould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17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成
刘守兴
邰烨
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yang Rubber Industrial Produc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yang Rubber Industrial Produc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yang Rubber Industrial Produc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yang Rubber Industrial Produc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17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6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6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6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安装在上模和下模上,包括:第一辅助定位装置、第二辅助定位装置;第一辅助定位装置设置在下模端面上,第一辅助定位装置将芯模导送至下模内;第二辅助定位装置设置在上模端面上,第二辅助定位装置与第一辅助定位装置配合,将上模导送至下模上。设置第一辅助定位装置,可以沿芯模的轴向和径向进行定位,将芯模导送至下模内,通过设置第二辅助定位装置,与第一辅助定位装置配合,实现沿上模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对上模进行定位。可见,采用本申请的辅助定位装置,对芯模与上模分别与下模进行定位配合,避免芯模与下模之间产生碰撞以及上模与芯模之间产生碰撞,避免模具损伤,可以有效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是一种能生产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要求的零件的一种生产工具,其制作领域极其广泛,如五金用具、工业橡胶用品、生活用品等等。
目前,模具基本的结构一般分为上模、下模、芯模,在上、下模上分别设置导向柱,导向柱一般都是设置在上模和下模的四个角处,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确保合模时不会出现误差,然而,在合模过程中,由于上模体积或者质量较大,在吊装合模过程中,上模和下模的对准变的尤为困难,在对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上模与下模碰撞,使得模具造成损伤,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一般通过增设或者改变导向柱的结构,来实现定位功能,例如,专利号为“CN21025387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定位辅助功能的模具,包括定模、定位辅助器和定位辅助器安装螺栓,所述定位辅助器位于定模中心位置,且通过内六角螺栓与定模中心设有的安装孔连接。本实用通过在定模中心位置以螺栓安装的形式设有带有导向滑槽的合模定位辅助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模具在生产中开/合模时出现偏心和错位的情况,其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从而确保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还能够大大的节省生产成本和时间,并且还拥有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有益效果。
但是,虽然该现有技术配置了导向滑槽,可以解决模具合模偏心和错位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定模与其他模具合模过程中,模具之间的定位还是很难,且在进入到导向滑槽内之前,模具还是会产生碰撞,从而无法避免模具损伤,因此,上述现有的方案模具导送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模具合模辅助装置,其导送过程中模具依旧难以避免相互碰撞,从而使得现有的辅助装置其模具导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安装在上模和下模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辅助定位装置、第二辅助定位装置;
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设置在下模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用于将芯模导送至所述下模内;
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设置在上模的端面上,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相配合,用于将所述上模导送至所述下模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两个端面上,在所述下模端面的两个第一开口处分别设置一组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以用于沿所述芯模的轴向对所述芯模进行导引,进而将所述芯模导送至所述下模内。
可选的,在两组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相对的侧壁的上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导引开口,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导引开口与所述芯模的轴肩配合,以用于沿所述芯模轴向对所述芯模进行定位,以将所述芯模导送至所述下模内。
可选的,下模一端的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包括两根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侧,两根所述定位杆相对的侧壁上端部开设有第二导引开口,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导引开口与所述芯模的圆周面配合,以用于沿所述芯模的径向对所述芯模进行定位,以将所述芯模导送至所述下模内。
可选的,在每组两根所述定位杆的外侧壁上端部设置有第三导引开口,所述第三导引开口用于与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配合,以用于沿所述上模的宽度方向对所述上模进行定位。
可选的,在所述合模过程中,两个所述第一导引开口还用于与所述上模的两个端面配合,用于沿所述上模的长度方向,对所述上模进行定位,以使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对齐并完成合模。
可选的,包括两组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两组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的两个端面第二开口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包括两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沿所述第二开口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定位块用于与两根所述定位杆配合,当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两根所述定位杆均位于两个所述定位块之间,且所述定位块的端部与所述定位杆的外侧壁贴合。
可选的,在所述定位块相对的端面上开设有第四导引开口,所述第四导引开口用于与所述第三导引开口配合,用于沿所述上模的宽度方向对所述上模进行定位。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安装在上模和下模上,包括:第一辅助定位装置、第二辅助定位装置;第一辅助定位装置设置在下模的端面上,第一辅助定位装置用于将芯模导送至下模内;第二辅助定位装置设置在上模的端面上,第二辅助定位装置与第一辅助定位装置相配合,用于将上模导送至下模上。通过设置第一辅助定位装置,可以沿芯模的轴向和径向进行定位,进而将芯模导送至下模内,通过设置第二辅助定位装置,并与第一辅助定位装置配合,实现沿上模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对上模进行定位。可见,采用本申请的辅助定位装置,对芯模与上模分别与下模进行定位配合,避免芯模与下模之间产生碰撞以及上模与芯模之间产生碰撞,避免模具损伤,可以有效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又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的端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2-下模、3-芯模、4-第一辅助定位装置、5-第一导引开口、6-定位杆、7-第一开口、8-第二导引开口、9-第三导引开口、10-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1-定位块、12-第二开口、13-第四导引开口、16-轴肩、17-圆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安装在上模1和下模2上,包括: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设置在下模2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用于将芯模3导送至所述下模2内;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设置在上模1的端面上,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与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相配合,用于将所述上模1导送至所述下模2上。
具体而言,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安装在上模1、下模2上;在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用于将所述芯模3定位导送至所述下模2上;在所述上模1上设置有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相配合,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还用于与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以用于定位所述上模1、下模2,使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完成合模。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使用过程中,将下模2定位好后,通过吊机将芯模3吊起,并逐步向下模2移动,直至位于下模2的上方,之后,控制吊机下放芯模3并实时调节吊机的位置,通过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分别对芯模3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进行定位,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在芯模3与下模2接触之前,便对芯模3的两个自由度进行了限定,此时,芯模3可以上下移动,其水平方向的自由度受限,此时,吊机将芯模3下放,便可以准确的落入到下模2内,如此可以有效的避免芯模3与下模2产生磕碰,在芯模3与下模2接触之前,便可以准确的将芯模3定位在下模2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芯模3与下模2吊装完成后,将吊机与芯模3分离,并使用吊机将上模1吊起,吊装至芯模3与下模2的上方,通过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对上模1的长度方向进行导送限制,通过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与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配合,对上模1的宽度方向进行导送限制,如此,可以在上模1与下模2以及芯模3接触之前,便将上模1定位至下模2的正上方,此时,吊机下放上模1,便可以完成上模1与下模2的合模工作。可见,本申请通过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以及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分别对芯模3、下模2、上模1与芯模3以及下模2之间进行配合定位,使得芯模3在与下模2接触之前便到达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所限制芯模3的位置,之后再将芯模3下放至下模2上,同样,在上模1与下模2接触之前,通过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以及上模1的端面之间相互配合,在上模1与下模2接触之前,上模1便到达指定位置,即下模2的正上方,此时下放上模1,便可以避免上模1与下模2的多余碰撞,从而有效的延长上模1与下模2的使用寿命。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可以沿芯模3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进行定位,进而将芯模3导送至下模2内,通过设置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可以实现沿上模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对上模1进行定位,从而将上模1与下模2进行合模,可见,采用本申请的辅助定位装置,可以对芯模3和上模1分别与下模2进行定位配合,避免芯模3与下模2之间产生碰撞以及上模1与芯模3之间产生碰撞,从而避免模具损伤,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模2的端面侧壁上,在所述下模2端面的两个第一开口7处分别设置一组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以用于沿所述芯模3的轴方向对所述芯模3进行定位,进而将所述芯模3定位导送至所述下模2内。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在下模2的两个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7,在第一开口7的两侧设置前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如此,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便可以限制芯模3沿其轴线方向的自由度,以便于沿所述芯模3的长度方向对所述芯模3进行定位,进而将所述芯模3定位导送至所述下模2上。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两组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相对的侧壁的上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导引开口5,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通过所述第一导引开口5与所述芯模3的轴肩16配合,以用于沿所述芯模3轴向对所述芯模3进行定位,以将所述芯模3导送至所述下模2内。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下模1一端的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包括两根定位杆6,所述定位杆6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7的两侧,两根所述定位杆6相对的侧壁上端部开设有第二导引开口8,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通过所述第二导引开口8与所述芯模3的圆周面17配合,以用于沿所述芯模3的径向对所述芯模3进行定位,以将所述芯模3导送至所述下模2内。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导引开口5,如图1所示,第一导引开口5为斜面,且斜面的底端位于下模2的上方,本申请中,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芯模3的长度来设定,如图2所示,在芯模3的侧壁上设置了两个限位环,在芯模3与下模2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将两个限位环卡接在下模2的两个对应的限位槽中,在限位环的端部有轴肩16,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之间的距离与芯模3上两个轴肩16之间的距离适配,例如,两个轴肩16之间的距离为a,则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之间的距离为a加公差,该公差可以是1mm,也可以是2mm,本申请不做限定,具体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在芯模3与下模2配合过程中,芯模3两边的轴肩16的外侧端面分别与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上的第一导引开口5相接处,此时,芯模3的轴肩16与两个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之间存在活动余量,作业者可以适时调节吊机的位置,避免吊绳偏移过大,之后,在适时调整下逐步将芯模3下放,轴肩16在第一导引开口5的导送下,芯模3逐步向下移动,通过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对两个轴肩16的限位,芯模3沿轴线方向的自由度逐步被限定在公差之内。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示,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通过配置两根定位杆6,在两个定位杆6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第二导引开口8,在芯模3的圆周面17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先通过两个第二导引开口8进行导向,逐步将圆周面17限制在两根定位杆6之间,两根定位杆6之间的距离与圆周面17的直径相适配,此时,两根定位杆6便可以对圆周面17的端面进行限位,从而实现两根定位杆6对芯模3的宽度方向进行限位,即此时芯模3仅可以沿两根定位杆6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如图2所示的两根定位杆6的长度方向,加上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对芯模3的轴线方向的自由度限定,便可以实现在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的限制作用下,芯模3仅可以在两根定位杆6的长度方向上上下移动,从而使得芯模3可以准确的落入下模2内。
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可以对芯模3的两个自由度进行限制,进而可以使得芯模3可以准确的落入下模2内,完成芯模3与下模2的装配。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每组两根所述定位杆6的外侧壁上端部设置有第三导引开口9,所述第三导引开口9用于与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配合,以用于沿所述上模1的宽度方向对所述上模1进行定位。
在所述合模过程中,两个所述第一导引开口5还用于与所述上模1的两个端面配合,用于沿所述上模1的长度方向,对所述上模1进行定位,以使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对齐并完成合模。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见1、图6所示,第三导引开口9开设在两个定位杆6的外侧壁上,同样,第三导引开口9为一斜面,该斜面的底部位于下模2的上方,以便于在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与第三导引开口9接触时,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在第三导引口外侧时具有活动量,以便于作业者适时调节吊机的位置,当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落入两根定位杆6上的第三导引开口9的下方时,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沿上模1的宽度方向的自由度被限定,如此,便可以实现第三导引开口9用于与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配合,以用于沿所述上模1的宽度方向对所述上模1进行定位的功能。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包括两组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两组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1的两个端面第二开口12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包括两个定位块11,所述定位块11沿所述第二开口12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定位块11用于与两根所述定位杆6配合,当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合模时,两根所述定位杆6均位于两个所述定位块11之间,且所述定位块11的端部与所述定位杆6的外侧壁贴合。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两组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分别与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配合,即一个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与一个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配合,另一个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与另一个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配合,如此,便可以实现对上模1在沿其宽度方向的自由度进行限定。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定位块11相对的端面上开设有第四导引开口13,所述第四导引开口13用于与所述第三导引开口9配合,用于沿所述上模1的宽度方向对所述上模1进行定位。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合模过程中,两个所述第一导引开口5还用于与所述上模1的端面配合,用于沿所述上模1的长度方向,对所述上模1进行导送,以使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对齐并完成合模。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图5、图6所示,本申请通过将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设置成两个定位块11,在两个定位块11上开设如图1所示的第四导引开口13,在定位块11与定位杆6接触时,通过第三导引开口9与第四导引开口13的配合,可以顺利的将两个定位块11导送至两根定位杆6的外侧,进而完成对上模1沿其宽度方向的位置限定。另外,通过开设在定位杆6上的第一导引开口5,可以与上模1的端面相接触,通过一组相对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以及第一导引开口5,便可以顺利的对上模1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以及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对上模1的限定,当定位块11的端部抵持在两个定位杆6的外侧壁上,且上模1被卡接在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之间时,上模1与下模2刚好处于合模位置,此时,上模1位于下模2的正上方,可以通过吊机下放上模1,便可以完成合模而避免上模1与下模2产生多余碰撞。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图2所示,对本申请的作业原理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预先将下模2置于平台上,之后,调整下模2位置至预定位置,例如该位置可以是硫化机平台,也可以是其他地点,本申请不做限定。之后,通过吊机将芯模3吊起,具体的,可以在吊机的吊钩上布置吊装绳,将吊装绳的一端与芯模3的一个吊环14连接,吊装绳的另一端与芯模3的另一个吊环14连接,调节芯模3位置水平,之后,操控吊机带动芯模3移动,直至移动至下模2的上方,目测芯模3位置,并适时通过调节吊机位置而调节芯模3位置,逐步将芯模3下放,调节芯模3位置,芯模3两端的轴肩16在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的第一导引开口5的导送下,使得芯模3的轴向位置确定,即两端的轴肩16位于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之间,之后,调节芯模3圆周面17的位置,通过芯模3圆周面17的位置,便可以确定芯模3沿宽度方向的位置,使得芯模3的圆周面17在两根定位杆6的第二导送开口的导送作用下,两端的圆周面17均卡接在两根定位杆6之间,此时,芯模3的两个自由度被限定,芯模3继续下放,便可以准确的落入下模2内,避免芯模3与下模2之间产生多余磕碰;之后,将吊机的吊装绳与芯模3两端的吊环14分离,利用吊装绳将上模1吊起,并移动至下模2的上方,目测上模1位置,并适时通过调节吊机位置而调节上模1位置,使得位于上模1侧边的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在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上开设的第三导送开口的导送下,两个定位块11卡在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的外侧,从而实现了对上模1沿宽度方向位置的限定,之后,调节上模1沿其长度方向的位置,使得上模1的端面在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上的第一导送开口的导送作用下,上模1的外壳位于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之间,如此,便利用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与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配合限制了上模1沿其宽度方向的位置,通过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以及上模1的外壳,便可以限制对上模1沿其长度方向的位置,此时,上模1仅可下放,且所限制的位置即为合模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于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可以在上模1与下模2处于合模状态下进行设置,以避免两个定位装置设置存在偏差而导致两个定位装置所限定位置并非合模位置。具体而言,可以预先将上模1与下模2合模,之后,在下模2上安装两组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在上模1上适配安装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参照附图1-6且参照前述描述,便可以准确的对第一、二定位装置进行位置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利用了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与上模1的端面之间的配合,来限制上模1沿其长度方向的位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安装在上模(1)和下模(2)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
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设置在下模(2)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用于将芯模(3)导送至所述下模(2)内;
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设置在上模(1)的端面上,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与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相配合,用于将所述上模(1)导送至所述下模(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模(2)的两个端面上,在所述下模(2)端面的两个第一开口(7)处分别设置一组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以用于沿所述芯模(3)的轴向对所述芯模(3)进行导引,进而将所述芯模(3)导送至所述下模(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组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相对的侧壁的上端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导引开口(5),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通过所述第一导引开口(5)与所述芯模(3)的轴肩(16)配合,以用于沿所述芯模(3)轴向对所述芯模(3)进行定位,以将所述芯模(3)导送至所述下模(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模(2)一端的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包括两根定位杆(6),所述定位杆(6)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7)的两侧,两根所述定位杆(6)相对的侧壁上端部开设有第二导引开口(8),所述第一辅助定位装置(4)通过所述第二导引开口(8)与所述芯模(3)的圆周面(17)配合,以用于沿所述芯模(3)的径向对所述芯模(3)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组两根所述定位杆(6)的外侧壁上端部设置有第三导引开口(9),所述第三导引开口(9)用于与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配合,以用于沿所述上模(1)的宽度方向对所述上模(1)进行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合模过程中,两个所述第一导引开口(5)还用于与所述上模(1)的两个端面配合,用于沿所述上模(1)的长度方向,对所述上模(1)进行定位,以使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对齐并完成合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两组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1)的两个端面第二开口(12)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辅助定位装置(10)包括两个定位块(11),所述定位块(11)沿所述第二开口(12)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定位块(11)用于与两根所述定位杆(6)配合,当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合模时,两根所述定位杆(6)均位于两个所述定位块(11)之间,且所述定位块(11)的端部与所述定位杆(6)的外侧壁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块(11)相对的端面上开设有第四导引开口(13),所述第四导引开口(13)用于与所述第三导引开口(9)配合,用于沿所述上模(1)的宽度方向对所述上模(1)进行定位。
CN202223541744.3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 Active CN219466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1744.3U CN219466727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1744.3U CN219466727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6727U true CN219466727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1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1744.3U Active CN219466727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67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59549U (zh) 一种向上折弯成型模具结构
CN219466727U (zh) 一种模具合模辅助定位装置
CN102814412B (zh) 一种冲小孔切边复合模
CN216461671U (zh) 一种可快速脱模的压铸模具
CN109676109A (zh) 一种铝合金压铸模具内钢件的固定装置
CN211915149U (zh) 一种模具的成型托芯
CN205816564U (zh) 一种模具移动装置
CN213436934U (zh)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锻压机用上料装置
CN108787977A (zh) 一种脱模效果好的锻造模具
CN210788848U (zh) 一种可更换模芯的隔离片加工模具
CN209851081U (zh) 冲孔模具
CN211464759U (zh) 用于配合气顶杆的垫板组及通用型模具
CN208527980U (zh) 一种汽车轮盘固定块锻造成型模具
CN210172235U (zh) 一种离心风轮插片成型设备
CN203635873U (zh) 组合式多工位射芯机
CN219881070U (zh) 一种锥度弧形板的压制模具
CN210523574U (zh) 一种机器人一机多工位冲压模具
CN216420806U (zh) 一种应用于压制薄件的模具
CN109366518B (zh) 轮胎硫化机抓胎器法兰式连接机构
CN209986015U (zh) 铝合金挤压模具组件
CN220332093U (zh) 一种抗氧化的新型石墨模具
CN210305659U (zh) 一种制作新能源电机轮毂的模具
CN212560367U (zh) 一种用于薄壁轴承外圈的淬火模具
CN214443896U (zh) 自动调焦标识设备的换模装置
CN216806935U (zh) 机器人自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