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6249U - 杯托结构、座椅扶手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杯托结构、座椅扶手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6249U
CN219406249U CN202320912002.2U CN202320912002U CN219406249U CN 219406249 U CN219406249 U CN 219406249U CN 202320912002 U CN202320912002 U CN 202320912002U CN 219406249 U CN219406249 U CN 219406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limiting
cup
bottom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120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思淦
吴英振
刘建军
董秋林
于桂宗
孙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o Auto Parts Ta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o Auto Parts Ta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o Auto Parts Ta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o Auto Parts Ta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120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6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6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6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杯托结构、座椅扶手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杯托结构,包括可转动地设于座椅扶手上的底托和限位支架;底托用于承托水杯,限位支架用于限制被承托的水杯晃动,且底托和限位支架通过联动机构相连;在外力操纵下,底托和限位支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同步动作,能够使杯托结构在收纳于座椅扶手的收纳腔内的收纳状态,以及由收纳腔内转出的使用状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的杯托结构,能够实现在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的便捷切换,同时,也能够避免占用座椅扶手内部空间,使得乘员的胳膊枕用空间更大,并能够实现将座椅扶手做到更薄的目的,而可有效提升实用性。

Description

杯托结构、座椅扶手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杯托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杯托结构的座椅扶手,以及一种具有该座椅扶手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杯托作为汽车座舱内较为重要的汽车配件,在满足乘员的使用需求的同时,其使用的顺畅度及使用寿命对乘员体验感影响较为深远。现有的汽车杯托,一般设置在座椅扶手上,且为了设计时不占用座椅扶手的内部空间,以及占据手臂支撑区域,通常将杯托可折叠地设置在座椅扶手的侧部或端部,但在展开或收纳时需要双手同时参与操作,存在操作难度大及操作不便的问题,影响乘员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杯托结构,其可在不占用座椅扶手内部空间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操作便捷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杯托结构,包括可转动地设于座椅扶手上的底托和限位支架;
所述底托用于承托水杯,所述限位支架用于限制被承托的所述水杯晃动,且所述底托和所述限位支架通过联动机构相连;
在外力操纵下,所述底托和所述限位支架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带动同步动作,能够使所述杯托结构在收纳于所述座椅扶手的收纳腔内的收纳状态,以及由所述收纳腔内转出的使用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扶手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底托和所述限位支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收纳腔形成在所述安装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和所述安装座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在所述杯托结构由所述收纳状态切换至所述使用状态时,驱使所述底托从所述收纳腔内转出。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和所述限位支架之间设有锁止机构;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锁止机构将所述底托和所述限位支架锁止在所述收纳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托上的锁止部,以及设于所述限位支架上的锁止槽,且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底托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将所述锁止部限制在所述锁止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部具有卡勾和操作板;所述卡勾能够卡接在所述锁止槽内,且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卡勾位于所述收纳腔内,所述操作板与所述底托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支架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限位板,以及设于所述限位板上的限位孔;所述底托具有用于承托所述水杯的底托板,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底托板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且所述底托板与所述限位板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底托上的连接杆,以及铰接设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限位支架之间的联动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托结构,通过设置联动机构,可在底托和限位支架同步动作的基础上,实现该杯托结构在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的切换,以可提升操作便捷性,且将该杯托结构收纳在座椅扶手的收纳腔内,还可避免占用座椅扶手内部空间,使得乘员的胳膊枕用空间更大,并可实现将座椅扶手做到更薄的目的,从而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此外,通过设置安装座,可利于底托、限位支架和收纳腔在座椅扶手上的安装及布置,且第一弹簧件的设置,可使得杯托结构在第一弹性件的驱使下由收纳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而不需要人工用手持续提供外力进行操纵,以可节省人力及操作时间,提升操作便捷性。
其次,锁止部、锁止槽和第二弹性件的配合设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操作便捷。在收纳状态时,卡勾位于收纳腔内,操作板与底托平齐,可避免卡勾、锁止槽和操作板等结构暴露外侧,以提升座椅扶手的外观美感度。
另外,通过设置限位孔,能够在收纳状态时,使得底托板位于限位孔内,并使得底托板与限位板平齐,进而确保杯托结构在收纳状态下的整体外观精致感。而连接杆和联动杆的配合设置,使得联动机构结构简单,且稳定性高,利于确保在外力操纵底托或限位支架时,便可实现底托和限位支架的同步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座椅扶手,所述座椅扶手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杯托结构。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具有如上所述的座椅扶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扶手、车辆和上述的杯托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在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杯托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限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止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杯托结构在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杯托结构在半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杯托结构在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止部锁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止部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扶手;2、底托;3、限位支架;4、联动机构;5、安装座;6、第一弹性件;7、锁止部;8、锁止槽;9、第二弹性件;10、销轴;
201、底托板;202、连接板;203、第一转轴;204、限位块;205、安装架;
301、限位板;302、第二转轴;303、安装板;
401、连接杆;402、联动杆;403、连接销;
501、收纳腔;5011、避让槽;502、第一安装块;503、第二安装块;
701、卡勾;702、操作板;70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杯托结构所在的车辆为例,在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车辆的上下方向(亦称高度方向)、左右方向(亦称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亦称长度方向,或头尾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内、外”是以相应部件的轮廓为基准定义的,例如以车辆轮廓为基准定义的“内”和“外”,以车辆轮廓的靠近车辆中部的一侧为“内”,反之则为“外”。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杯托结构,其能够实现在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的便捷切换,并能够避免占用座椅扶手1内部空间,使得乘员的胳膊枕用空间更大,利于实现将座椅扶手1做到更薄的目的。
在整体结构上,如图1至图10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杯托结构包括可转动地设于座椅扶手1上的底托2和限位支架3,底托2用于承托水杯,限位支架3用于限制被承托的水杯晃动,且底托2和限位支架3通过联动机构4相连。
在外力操纵下,底托2和限位支架3通过联动机构4带动同步动作,能够使杯托结构在收纳于座椅扶手1的收纳腔501内的收纳状态,以及由收纳腔501内转出的使用状态之间切换。
基于上述的整体介绍,具体来说,仍参见图1中所示,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形式,本实施例的座椅扶手1上设有安装座5,底托2和限位支架3可转动地设于安装座5上,且收纳腔501形成在安装座5上。由此,可利于底托2、限位支架3和收纳腔501在座椅扶手1上的安装及布置。
具体设置时,本实施例的安装座5优选设置在座椅扶手1前端的侧部,这样既利于实现在收纳时不占用座椅扶手1内部空间,也利于在使用时使得乘员的胳膊枕用空间更大,确保乘员体验感。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结合图1及图2所示的,底托2和安装座5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6,第一弹性件6用于在杯托结构由收纳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时,驱使底托2从收纳腔501内转出。
此处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6,本实施例杯托结构可在第一弹性件6的驱使下由收纳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而不需要人工用手持续提供外力进行操纵,以可节省人力及操作时间,提升操作便捷性。
当然,为实现上述第一弹性件6对底托2的驱使作用,第一弹性件6可优选采用第一扭簧,在具体结构中,第一扭簧的一端连接在底托2上,另一端连接在安装座5上。
结合图1至图3所示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本实施例中,底托2和限位支架3之间设有锁止机构,且在收纳状态下,锁止机构将底托2和限位支架3锁止在收纳腔501内。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基于锁止机构操作便捷性的考虑,作为一种优选的示例性结构,锁止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底托2上的锁止部7,以及设于限位支架3上的锁止槽8,且锁止部7与底托2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9,第二弹性件9用于将锁止部7限制在锁止槽8内。
并作为一种优选的设置形式,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锁止部7具有卡勾701和操作板702。其中,卡勾701能够卡接在锁止槽8内,且在收纳状态时,卡勾701位于收纳腔501内,操作板702与底托2平齐。
由此,在杯托结构处于收纳状态时,能够避免卡勾701、锁止槽8和操作板702等结构暴露在向外的一侧(背离座椅扶手1的一侧),以提升座椅扶手1的外观美感度。
在具体设置时,为实现上述锁止部7在底托2上的转动安装,可优选在底托2上设置可转动的销轴10,且锁止部7还优选包括有用于连接卡勾701和操作板702的中间部分,中间部分上设有安装孔703,并将销轴10穿设在安装孔703内,由此实现锁止部7与底托2的安装。
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二弹性件9也可优选设置为与第一弹性件6相同的第二扭簧,且在使用时,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底托2和锁止部7上。
此外,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如图1至图4所示,限位支架3包括可转动地设于安装座5上的限位板301,以及设于限位板301上的限位孔。底托2具有用于承托水杯的底托板201,在收纳状态下,底托板201位于限位孔内,且底托板201与限位板301平齐。
通过设置限位孔,能够在收纳状态时,使得底托板201位于限位孔内,并使得底托板201与限位板301平齐,进而能够确保杯托结构在收纳状态下的整体外观精致感。
值得提及的是,本实施例在具体结构中,如图2中所示的,本实施例底托板201被优选设置为沿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此时,还需确保每个底托板201对应有一个限位孔,以便于该杯托结构可同时承托两个水杯。
当然,上述底托板201的数量也可根据座椅扶手1的宽度尺寸来进行设定与调整,例如设置为一个或间隔布置的三个,此时,只需确保各个底托板201对应有一个限位孔便可。
其次,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底托板201在安装座5上的安装,底托2还包括与底托板201相连的连接板202,连接板20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203转动地设置在安装座5上,为此,在安装座5上还设有与两个第一转轴203分别对应的第一安装块502,两个第一转轴203分别转动地设于对应的第一安装块502上。
同理,为实现限位支架3在安装座5上的安装,限位板3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302转动地设于安装座5上,此时,在安装座5上也设有与两个第二转轴302分别对应的第二安装块503,两个第二转轴302分别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的第二安装块503上。
而且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连接板202上还设有限位块204,在收纳状态时限位块204能够限制底托2转动至收纳腔501内部,由此可在联动机构4的作用下,使得底托板201和限位板301平齐地挡置在收纳腔501的敞口处,以利于提升外观精致感。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的锁止槽8形成在限位板301上,具体的,以杯托结构处于收纳状态为例来说,为便于锁止槽8与锁止部7配合,锁止槽8由限位板301的面向收纳腔501的一侧内凹形成,且锁止槽8靠近限位板301的边缘设置。
另外,继续参照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联动机构4包括设于底托2上的连接杆401,以及铰接设于连接杆401和限位支架3之间的联动杆402。
如此,可使得结构简单,且稳定性高,利于确保在外力操纵底托2或限位支架3时,便可实现底托2和限位支架3的同步翻转。
具体设置时,继续结合图1至图3中所示的,连接杆401和联动杆402之间,以及联动杆402和限位板301之间均可通过连接销403来实现铰接的连接形式,且在限位板301上设有供连接销403安装的安装板303,并在连接杆401上形成供连接销403安装的安装部。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仍需提及的是,在图7所示状态下,连接杆401和联动杆402设置底托板201和限位板301的相对侧上,也即在收纳状态下,联动机构4被底托板201和限位板301挡置在收纳腔501内,以利于提升杯托结构的外观精致感。
与此同时,在收纳腔501内还设有用于避让连接杆401和联动杆402的避让槽5011。并且具体实施时,为使杯托结构的整体布置合理,联动机构4和锁止机构优选设置在两个底托板201之间,此时,连接杆401可通过安装架205设置在连接板202上,以便于在安装架205和连接板202上设置用于避让锁止部7转动的避让孔。
而且,可以理解的是,当杯托结构处于收纳状态时,在图9所示状态下,底托2和限位支架3都处于竖直状态,锁止部7的卡勾701卡置在锁止槽8内,之所以底托2和限位支架3不会向收纳腔501外(也即向右)翻转,是因为第一弹性件6驱使底托2向右转动时联动机构4会带动限位支架3同步动作,且第二弹性件9也驱使锁止部7向右转动,此时,卡勾701的顶部与锁止槽8之间抵接并形成互锁,由此来实现将杯托结构锁止收纳状态。
再者,底托2和限位支架3之所以不会通过向收纳腔501内翻转来实现锁止结构的解锁,是因为在收纳状态时限位块204能够限制底托2转动至收纳腔501内部,并将底托板201和限位板301以竖直状态保持在收纳腔501的敞口处。
本实施例的杯托结构在使用时,如图9及图10所示的,操纵操作板702以使卡勾701绕销轴10转动,便可脱离锁止槽8,由此实现底托2与限位支架3之间的解锁,随后如图6至图8所示的,底托2在第一弹性件6的驱使下向收纳腔501外转动,并通过联动机构4带动限位板301也向收纳腔501外转动,直至底托2运动到水平角度时受到安装座5的限位作用,运动停止,整体杯托结构切换至使用状态。
当需要收纳杯托结构时,只需操纵底托2或限位支架3向收纳腔501内翻转,直至限位支架3与底托2都处于垂直状态时,卡勾701在第二弹性件9的驱使下卡置在锁止槽8内,以实现底托2和限位支架3之间的锁止,而将杯托结构切换至收纳状态。
本实施例的杯托结构,通过设置联动机构4,可在底托2和限位支架3同步动作的基础上,实现该杯托结构在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的切换,以可提升操作便捷性,且将该杯托结构收纳在座椅扶手1的收纳腔501内,还可避免占用座椅扶手1内部空间,使得乘员的胳膊枕用空间更大,并可实现将座椅扶手1做到更薄的目的,从而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座椅扶手1,该座椅扶手1上即设有实施例一中的杯托结构。同时,本实施例也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中具有上述的座椅扶手1。
本实施例的座椅扶手1和车辆中均设置有实施例一中的杯托结构,能够提升杯托结构的操作便捷性,且并能够使得乘员的胳膊枕用空间更大,以及实现将座椅扶手1做到更薄的目的,从而提升乘员体验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可转动地设于座椅扶手(1)上的底托(2)和限位支架(3);
所述底托(2)用于承托水杯,所述限位支架(3)用于限制被承托的所述水杯晃动,且所述底托(2)和所述限位支架(3)通过联动机构(4)相连;
在外力操纵下,所述底托(2)和所述限位支架(3)通过所述联动机构(4)带动同步动作,能够使所述杯托结构在收纳于所述座椅扶手(1)的收纳腔(501)内的收纳状态,以及由所述收纳腔(501)内转出的使用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扶手(1)上设有安装座(5);
所述底托(2)和所述限位支架(3)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5)上,且所述收纳腔(501)形成在所述安装座(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托(2)和所述安装座(5)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6);
所述第一弹性件(6)用于在所述杯托结构由所述收纳状态切换至所述使用状态时,驱使所述底托(2)从所述收纳腔(501)内转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托(2)和所述限位支架(3)之间设有锁止机构;
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锁止机构将所述底托(2)和所述限位支架(3)锁止在所述收纳腔(5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托(2)上的锁止部(7),以及设于所述限位支架(3)上的锁止槽(8),且所述锁止部(7)与所述底托(2)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9),所述第二弹性件(9)用于将所述锁止部(7)限制在所述锁止槽(8)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部(7)具有卡勾(701)和操作板(702);
所述卡勾(701)能够卡接在所述锁止槽(8)内,且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卡勾(701)位于所述收纳腔(501)内,所述操作板(702)与所述底托(2)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支架(3)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5)上的限位板(301),以及设于所述限位板(301)上的限位孔;
所述底托(2)具有用于承托所述水杯的底托板(201),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底托板(201)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且所述底托板(201)与所述限位板(301)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4)包括设于所述底托(2)上的连接杆(401),以及铰接设于所述连接杆(401)和所述限位支架(3)之间的联动杆(402)。
9.一种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扶手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杯托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中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扶手。
CN202320912002.2U 2023-04-21 2023-04-21 杯托结构、座椅扶手及车辆 Active CN219406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2002.2U CN219406249U (zh) 2023-04-21 2023-04-21 杯托结构、座椅扶手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12002.2U CN219406249U (zh) 2023-04-21 2023-04-21 杯托结构、座椅扶手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6249U true CN219406249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5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12002.2U Active CN219406249U (zh) 2023-04-21 2023-04-21 杯托结构、座椅扶手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6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81552B2 (ja) シート
CN219406249U (zh) 杯托结构、座椅扶手及车辆
RU2437780C1 (ru) Сиденье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 монтируемой в случае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и конструкцией стола
KR20050103630A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더블폴딩 고정을 위한 록킹기구
JP4254374B2 (ja) 車両シートのサイドサポート装置
CN110077302A (zh) 可折叠的汽车座椅头枕骨架
CN110949211B (zh) 一种汽车的座椅装置以及汽车
JP2008307388A (ja) 高さ調整可能な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
CN217515029U (zh) 汽车的扶手总成及汽车
JP4493968B2 (ja) 車両用ベンチシート
CN217243382U (zh) 一种用于座椅系统的翻转伸展扶手
CN114889505B (zh) 车辆后排座椅及车辆
CN217435621U (zh) 用于车辆的副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JP2001070089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CN216684434U (zh) 一种小火车座椅翻转机构
CN217835433U (zh) 座椅扶手、汽车座椅及汽车
JPH11237A (ja)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
CN217705580U (zh) 座椅扶手、座椅组件、交通工具
CN114572073B (zh) 座椅侧向支撑机构和车辆
CN1572581B (zh) 车装用附加座椅
CN213649306U (zh) 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
KR20240026546A (ko) 회전형 암레스트를 활용한 컵홀더
CN116605118A (zh) 一种自平衡桌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座椅
CN111152695A (zh) 一种汽车多功能座椅
JP2000177495A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