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49306U - 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49306U
CN213649306U CN202022807739.7U CN202022807739U CN213649306U CN 213649306 U CN213649306 U CN 213649306U CN 202022807739 U CN202022807739 U CN 202022807739U CN 213649306 U CN213649306 U CN 213649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slide rail
support rod
support
connec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077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泽军
史庆山
胡文杰
雷家文
冷正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uming Zhongcheng M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uming Zhongcheng M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uming Zhongcheng M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uming Zhongcheng M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077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49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49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49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座、第一支撑板、滑轨和第二支撑板。其中第一支撑板用于与汽车车门的金属结构门体固定连接,连接座内部限定有容纳腔,连接座上具有支撑面,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支撑板位于支撑面上,第一支撑板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槽中,第一支撑板上具有连接部。滑轨位于容纳腔中且与连接部连接,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平行且与滑轨滑动连接。该内扶手组件能够对汽车车门内扶手在长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同时进行尺寸调整,在车辆内部空间紧张的情况下,车门内扶手的宽度能够调节缩小,而使用时车门内扶手的宽度能够调节增大,在满足乘客休息使用的同时,减小对车内空间的占用,提高汽车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的车门通常包括具有外金属结构门体、装在金属结构门体的外金属板层与内金属板层之间的门锁等五金组件,以及方便车内的乘员和驾驶员打开和关闭车门的车门内扶手。在上时间驾驶或者乘坐汽车后,车门内扶手可以为驾驶员和乘员的手臂提供支撑和休息的作用。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汽车车门内扶手和其他汽车内饰的整体美观,汽车车门内扶手往往直接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车门的金属结构门体上。
身材不同的驾驶员和乘员在架势或者乘坐车辆时,其手臂在放置或者支撑在汽车车门内扶手上的位置也各不相同,对于一些手臂较短的驾驶员和乘客,往往需要设置尺寸较大的汽车车门内扶手才能实现对手臂的放置和支撑,此时汽车车门内扶手所占用的汽车内部空间也会增大,导致汽车的驾驶和乘坐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能够对汽车车门内扶手在长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同时进行尺寸调整,在车辆内部空间紧张的情况下,车门内扶手的宽度能够调节缩小,而使用时车门内扶手的宽度能够调节增大,在满足乘客休息使用的同时,减小对车内空间的占用,提高汽车的驾驶和乘坐体验。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该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包括:
连接座,用于与汽车车门的金属结构门体固定连接,连接座内部限定有容纳腔,连接座上具有支撑面,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沿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位于支撑面上,第一支撑板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槽中,第一支撑板上具有连接部,连接部位于容纳腔内;
滑轨,滑轨位于容纳腔中且与连接部连接,滑轨沿第二方向布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平行且与滑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被配置为能够滑动到滑轨的一端,以具有位于容纳腔内部的第一位置;或者,能够滑动到滑轨的另一端,以具有位于容纳腔外部的第二位置。
可选地,滑轨与连接部滑动连接,滑轨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支撑板滑动。
可选地,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包括两个滑轨,两个滑轨相互平行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支撑板位于两个滑轨之间。
可选地,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还包括举升装置,举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上,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滑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上,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滑轨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的中部铰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铰接轴线沿第一方向布置。
可选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铰接,第二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板的铰接轴线沿第一方向布置。
可选地,第一支撑板上具有第一卡接结构,第二支撑板上具有与第一卡接机构相对应的第二卡接结构,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被配置为能够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配合连接,以使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可选地,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还包括盖板,盖板铰接在连接座上,盖板与连接座的铰接轴线沿第一方向布置,盖板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连接座转动,以覆盖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支撑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连接座和汽车车门的金属结构门体固定连接,连接座的外表面上具有支撑面,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一滑槽,而内部具有容纳腔。驾驶员和乘客在将手臂放置和支撑在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板上,并可以沿第一方向调整第一支撑板与连接座的相对位置,以满足驾驶员和乘客不同的放置和支撑需求。而通过设置滑轨和滑动连接在滑轨上的第二支撑板,滑轨与第一支撑板伸入容纳腔内的连接部连接,且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布置,而当驾驶员和乘客觉得在第一支撑板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不足以舒适的放置和支撑手臂时,可以通过在第二方向上拉动调整第二支撑板,使第二支撑板由位于容纳腔内部的第一位置滑动到位于容纳腔外部的第二位置,此时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可以在第二方向上一同为手臂提供放置和支撑。而在不使用时则可以重新推回容纳腔中,实现对汽车车门内扶手在长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同时进行尺寸调整,在车辆内部空间紧张的情况下,车门内扶手的宽度能够调节缩小,而使用时车门内扶手的宽度能够调节增大,在满足乘客休息使用的同时,减小对车内空间的占用,提高汽车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的第二支撑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的第二支撑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的第二支撑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的第二支撑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汽车车门内扶手和其他汽车内饰的整体美观,汽车车门内扶手往往直接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车门的金属结构门体上。
身材不同的驾驶员和乘员在架势或者乘坐车辆时,其手臂在放置或者支撑在汽车车门内扶手上的位置也各不相同,对于一些手臂较短的驾驶员和乘客,往往需要设置尺寸较大的汽车车门内扶手才能实现对手臂的放置和支撑,此时汽车车门内扶手所占用的汽车内部空间也会增大,导致汽车的驾驶和乘坐体验差。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的第二支撑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的第二支撑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的第二支撑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的第二支撑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通过实践,本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包括连接座100、第一支撑板200、滑轨300、第二支撑板400。
其中,连接座100用于与汽车车门的金属结构门体固定连接,连接座100内部限定有容纳腔100a。连接座100上具有支撑面110,支撑面110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11,第一滑槽111沿第一方向布置。第一支撑板200位于支撑面110上,第一支撑板200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槽111中,第一支撑板200上具有连接部210,连接部210位于容纳腔100a内。滑轨300位于容纳腔100a中且与连接部210连接,滑轨300沿第二方向布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二支撑板400和第一支撑板200平行且与滑轨300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400被配置为能够滑动到滑轨300的一端,以具有位于容纳腔100a内部的第一位置;或者,能够滑动到滑轨300的另一端,以具有位于容纳腔100a外部的第二位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通过连接座100和汽车车门的金属结构门体固定连接,该连接座100的内部具有中空的容纳腔100a,而连接座100的外表面上具有支撑面110。第一支撑板200可滑动地安装在位于支撑面110上的第一滑槽111中,而第一支撑板200上的连接部210则穿过第一滑槽111伸入到容纳腔100a内。驾驶员和乘客在需要放置和支撑手臂上,可以通过在第一方向上调整第一支撑板200的位置,以满足驾驶员和乘客不同的放置和支撑需求。而通过在容纳腔100a中设置滑轨300和第二支撑板400,滑轨300与连接部210连接且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布置,滑轨300可以跟随第一支撑板200一同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支撑板400与滑轨300滑动连接。当驾驶员和乘客觉得在第一支撑板20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不足以舒适的放置和支撑手臂时,可以通过在第二方向上拉动调整第二支撑板400,使第二支撑板400由位于容纳腔100a内部的第一位置滑动到位于容纳腔100a外部的第二位置,此时第二支撑板400和第一支撑板20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一同为手臂提供放置和支撑。而在不需要在第二方向上提供额外的宽度为手臂进行放置和支撑时,则可以沿第二方向将第二支撑板400推回容纳腔100a中,避免占用汽车的内部空间。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通过连接座100和汽车车门的金属结构门体固定连接,连接座100的外表面上具有支撑面110,支撑面110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11,而内部具有容纳腔100a。驾驶员和乘客在将手臂放置和支撑在与第一滑槽111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板200上,并可以沿第一方向调整第一支撑板200与连接座100的相对位置,以满足驾驶员和乘客不同的放置和支撑需求。而通过设置滑轨300和滑动连接在滑轨300上的第二支撑板400,滑轨300与第一支撑板200伸入容纳腔100a内的连接部210连接,且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布置,而当驾驶员和乘客觉得在第一支撑板200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不足以舒适的放置和支撑手臂时,可以通过在第二方向上拉动调整第二支撑板400,使第二支撑板400由位于容纳腔100a内部的第一位置滑动到位于容纳腔100a外部的第二位置,此时第二支撑板400和第一支撑板20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一同为手臂提供放置和支撑。而在不使用时则可以重新推回容纳腔100a中,实现对汽车车门内扶手在长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同时进行尺寸调整,在车辆内部空间紧张的情况下,车门内扶手的宽度能够调节缩小,而使用时车门内扶手的宽度能够调节增大,在满足乘客休息使用的同时,减小对车内空间的占用,提高汽车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可选地,滑轨300与连接部210滑动连接,滑轨300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支撑板200滑动。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滑轨300设置为与连接部210滑动连接,当第二支撑板400在滑动到第二位置后,再在第二方向上调整滑轨300,是滑轨300也向容纳腔100a的外部移动,使第二支撑板400在第二方向上的调整距离增加,满足驾驶员和乘客不同的放置和支撑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可选地,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包括两个滑轨300,两个滑轨300相互平行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支撑板400位于两个滑轨300之间。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两个滑轨300,第二支撑板400在两个滑轨300的导向和支撑下在第二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通过设置两个滑轨300同时对第二支撑板400进行支撑和导向,使滑轨300以及与滑轨300连接的连接部210所受到的应力更加平均,防止在长时间使用后,第二支撑板400在滑轨300上进行滑动调整时连接部210与滑轨300的连接处因受到的应力过大而产生损坏或者断裂,提高了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还包括举升装置500,举升装置500包括第一支撑杆510和第二支撑杆520,第一支撑杆510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300上,第一支撑杆510的一端与滑轨30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510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400连接。第二支撑杆520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300上,第二支撑杆520的一端与滑轨300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520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510的中部铰接,第一支撑杆510和第二支撑杆520的铰接轴线沿第一方向布置。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支撑杆510和第二支撑杆520在滑轨300上同步进行滑动,可以带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杆510另一端的第二支撑板400在第二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而通过将第一支撑杆510和第二支撑杆520的一端与滑轨300转动连接,先将第一支撑杆510绕沿第一方向的设置的转轴转动,当第一支撑杆510相对于滑轨300旋转到第一定的角度时,与第一支撑杆510的中部铰接的第二支撑杆520会在第一支撑杆510的带动下相对于滑轨300发生转动,并同时在第二方向上滑动一定的距离,实现对第一支撑杆510和第二支撑板400的支撑,通过设置由第一支撑杆510和第二支撑杆520组成的举升装置500,使第二支撑板400在第二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时,还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高度调节,便于驾驶员或者乘客将第二支撑板400调整到舒适的放置和支撑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可选地,第二支撑杆520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400铰接,第二支撑杆520与第二支撑板400的铰接轴线沿第一方向布置。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支撑杆520的另一端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板400铰接,使第二支撑板400可以绕沿第一方向布置的铰接轴线进行转动,驾驶员或者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舒适程度调整第二支撑板400相对于第一支撑板200或者相对于支撑面110的角度,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可选地,第一支撑板200上具有第一卡接结构220,第二支撑板400上具有与第一卡接机构相对应的第二卡接结构410,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被配置为能够通过第一卡接结构220与第二卡接结构410配合连接,以使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支撑板400与第一支撑板200固定连接。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将第二支撑板400滑动到位于容纳腔100a外部的第二位置后,通过将第一支撑板200上的第一卡接结构220与第二支撑板400上的第二卡接结构410配合连接,实现第一支撑板200和第二支撑板400的固定连接,使驾驶员和乘客在将手柄放置或者支撑在第一支撑板200和第二支撑板400上时更加稳固,不会发生晃动或者松脱,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示例性地,在本公开是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220为卡槽,第二卡接结构420为与卡槽配合的卡钩。
可选地,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支撑板400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板200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卡接结构220与第二支撑板400上的第二卡接结构410配合连接,实现第一支撑板200和第二支撑板400的固定连接后,第一支撑板200和第二支撑板400的上表面组成一个共面的完整平面,方便驾驶员和乘客进行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可选地,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还包括盖板600,盖板600铰接在连接座100上,盖板600与连接座100的铰接轴线沿第一方向布置,盖板600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连接座100转动,以覆盖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二支撑板400。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需要将第二支撑板400由位于容纳腔100a内部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位于容纳腔100a外部的第二位置时,将盖板600绕沿第一方向布置布置的铰接轴线沿第一旋转方向转动,使容纳腔100a与外界连通,之后再在第二方向上调整第二支撑板400的位置。而当驾驶员或者乘客不再需要使用第二支撑板400时,在将第二支撑板400推回第一位置后,再次将盖板600将盖板600绕沿第一方向布置布置的铰接轴线沿第二旋转方向转动,第二旋转方向与第一旋转方向反向,盖板600与连接座100盖合,实现容纳腔100a的封闭以及对第二支撑板400的覆盖。保证在第二支撑板400不使用时连接座100的外观完整,同时反正第二支撑板400与车内其他物品发生碰撞造成损坏,进一步提高了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的使用寿命。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安装于汽车前车门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座,用于与汽车车门的金属结构门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内部限定有容纳腔,所述连接座上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滑轨,所述滑轨位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滑轨沿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且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被配置为能够滑动到所述滑轨的一端,以具有位于所述容纳腔内部的第一位置;或者,能够滑动到所述滑轨的另一端,以具有位于所述容纳腔外部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与所述连接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被配置为能够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包括两个所述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相互平行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两个所述滑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还包括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铰接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铰接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具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机构相对应的第二卡接结构,所述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配合连接,以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铰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盖板与所述连接座的铰接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所述盖板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座转动,以覆盖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二支撑板。
CN202022807739.7U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 Active CN213649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7739.7U CN213649306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07739.7U CN213649306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49306U true CN213649306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89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07739.7U Active CN213649306U (zh) 2020-11-27 2020-11-27 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49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7012B2 (en) Pivoting and reclining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7229118B2 (en) Slouch rear seat system
EP3041708B1 (en) Adjustable vehicle armrest assembly having a tambour door
US7980617B2 (en) Vehicle seat with back-support and shoulder-support wings
US8398356B2 (en) Automotive wheelchair mobility system
CN110843616A (zh) 用于倾斜和旋转车辆座椅的装置
CN109466391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具有人机界面的扶手模块
CN101674952A (zh) 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US10232747B2 (en) Mobile office seatback module
US20190184877A1 (en) Retractable seat control interface assembly and vehicle seat with retractable seat control interface
US6893095B2 (en) Horizontally pivoting headrest for motor vehicle
US4889379A (en) Arrangement for supporting and adjusting seats in vehicles
CN211032283U (zh) 车辆
US20080111364A1 (en) Vehicular seat for handicapped and elderly passengers
CN201530335U (zh) 折叠座椅
CN213649306U (zh) 一种汽车车门内扶手组件
KR101619910B1 (ko) 시트용 길이 방향 조정 기구, 시트 부분의 경사 조정 기구 및 차량 시트
CN212447212U (zh) 一种紧凑型汽车的平躺式座椅装置
KR102153216B1 (ko) 자동차용 멀티 포지션 시트
CN218316387U (zh) 一种汽车座椅辅助头枕
CN205344574U (zh) 用于调整汽车座椅的装置
CN216467469U (zh) 一种汽车用中央扶手及具有其的汽车
US20240140289A1 (en) Electric wing-out headrest
CN220243123U (zh) 用于车载显示屏的平移翻转机构及车载显示屏系统
CN215513334U (zh) 一种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