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2858U - 车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2858U
CN219312858U CN202320114357.7U CN202320114357U CN219312858U CN 219312858 U CN219312858 U CN 219312858U CN 202320114357 U CN202320114357 U CN 202320114357U CN 219312858 U CN219312858 U CN 219312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ox
mounting groove
mounting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43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龙星
丁瑞
陈煜�
王彦彬
梁依山
施泉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Jiang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43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2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2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2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架和车辆,其中车架包括:第一梁、第二梁和加强件,第二梁具有供车头安装的悬置安装段,第一梁连接于悬置安装段,第一梁和第二梁中的一者配置为第一纵梁,另一者配置为第一横梁,加强件设于悬置安装段,且连接第一梁和第二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旨在减少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处疲劳开裂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车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包括车架,车架包括第一梁和第二梁,第二梁具有供车头安装的悬置安装段,第一梁连接于悬置安装段,悬置安装段需要承载较大的力,使得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处容易疲劳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旨在减少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处疲劳开裂的情况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架包括:
第一梁;
第二梁,具有供车头安装的悬置安装段,所述第一梁连接于所述悬置安装段,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中的一者配置为第一纵梁,另一者配置为第一横梁;以及
加强件,设于所述悬置安装段,且连接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
可选地,所述第二梁配置为所述第一纵梁,所述悬置安装段具有槽底壁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安装槽,所述加强件配置为加强盒,所述加强盒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加强盒的外周面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壁面,且连接所述第一横梁。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具有第一槽侧壁、与所述第一侧槽壁相对的第二槽侧壁、及连接所述第一槽侧壁和所述第二槽侧壁的所述槽底壁,所述加强盒的外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槽侧壁抵接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槽侧壁抵接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槽底壁抵接的第三侧面、及与所述第一横梁抵接的第四侧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槽侧壁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槽侧壁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槽底壁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一横梁焊接。
可选地,在所述加强盒的周向上,所述加强盒的外周面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槽侧壁、及所述槽底壁围设出第一过液通道,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过液通道与所述第一槽口连通。
可选地,在所述加强盒的周向上,所述加强盒的外周面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槽侧壁、及所述槽底壁围设出第二过液通道,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二过液通道与所述第一槽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槽底壁开设有供所述车头安装的悬置安装孔,所述第三侧面设有与所述悬置安装孔相对的定位孔。
可选地,所述加强盒还具有与所述盒口相对的盒底,所述盒底设有过液孔,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槽口,所述过液孔与所述第一槽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盒底设有靠近所述盒口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槽口,所述盒口的周缘设有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伸出所述第一槽口,且在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遮挡所述第一槽口的周缘。
可选地,所述加强盒配置为拉延成型构件。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具有与所述槽底壁相对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在所述安装槽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边缘均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连接所述第一横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
车辆主体;以及
前述的车架,设于所述车辆主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该车架包括第一梁、第二梁、及加强件,其中,第一梁和第二梁中的一者配置为第一纵梁,另一者配置为第一横梁。第二梁具有供车头安装的悬置安装段,第一梁连接于悬置安装段。加强件设于悬置安装段,且连接第一梁和第二梁。如此,加强件不仅提高了悬置安装段的结构强度,还分担第一梁和第二梁在连接处的力,避免第一梁和第二梁在连接处的力较为集中,从而减少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处疲劳开裂的情况发生。需要指出的是,悬置安装段既可以配置为用以与车头的前部安装的悬置安装段,也可以配置为用以与车头的后部安装的悬置安装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架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车架的一剖视图;
图4为图1中车架的另一剖视图;
图5为图1中车架沿安装槽长度方向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车架 410 第一侧面
210 第一梁 420 第二侧面
220 第二梁 430 第三侧面
300 悬置安装段 440 第四侧面
310 安装槽 450 第一导流面
311 第一槽侧壁 460 第二导流面
312 第二槽侧壁 470 第一过液通道
313 槽底壁 480 第二过液通道
314 连接翻边 491 定位孔
315 第一槽口 492 斜面
316 第二槽口 493 加强翻边
317 悬置安装孔 494 过液孔
400 加强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抵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车辆包括车架,车架包括第一梁和第二梁,第二梁具有供车头安装的悬置安装段,第一梁连接于悬置安装段,悬置安装段需要承载较大的力,使得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处容易疲劳开裂。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架,旨在减少第一梁和第二梁的连接处疲劳开裂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1和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车架100包括第一梁210、第二梁220、及加强件400,其中,第一梁210和第二梁220中的一者配置为第一纵梁,另一者配置为第一横梁。第二梁220具有供车头安装的悬置安装段300,第一梁210连接于悬置安装段300。加强件400设于悬置安装段300,且连接第一梁210和第二梁220。如此,加强件400不仅提高了悬置安装段300的结构强度,还分担第一梁210和第二梁220在连接处的力,避免第一梁210和第二梁220在连接处的力较为集中,从而减少第一梁210和第二梁220的连接处疲劳开裂的情况发生。需要指出的是,悬置安装段300既可以配置为用以与车头的前部安装的悬置安装段300,也可以配置为用以与车头的后部安装的悬置安装段300。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梁220为第一纵梁,悬置安装段300具有槽底壁313朝向第一横梁的安装槽310,加强件400配置为加强盒,加强盒设于安装槽310。可以理解,加强件400呈盒状,加强件400的实体部分较少,重量较轻,有利于使得车架100的重量较小。加强盒的外周面连接安装槽310的壁面,且连接第一横梁。如此,加强盒的外周面在加强盒的周向方向上形成闭环结构,加强盒不仅提高了悬置安装段300的结构强度,又分担第一纵梁和第一横梁连接处的力,避免第一纵梁和第一横梁在连接处的应力较为集中,减少第一纵梁和第一横梁的连接处疲劳开裂的情况发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件还可以呈块状,以进一步地提高悬置安装段的结构强度,且避免第一纵梁和第一横梁在连接处的应力较为集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梁配置为第一横梁,悬置安装段具有槽底壁朝向第一纵梁的安装槽,加强件配置为加强盒,加强盒设于安装槽,加强盒的外周面连接安装槽的壁面,且连接第一纵梁。加强件呈盒状使得加强件的实体部分较少,重量较轻,有利于使得车架的重量较小。加强盒的外周面在加强盒的周向方向上形成闭环结构,加强盒不仅提高了悬置安装段的结构强度,又分担第一纵梁和第一横梁连接处的力,避免第一纵梁和第一横梁在连接处的应力较为集中,减少第一纵梁和第一横梁的连接处疲劳开裂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310具有第一槽侧壁311、与第一侧槽壁相对的第二槽侧壁312、及连接第一槽侧壁311和第二槽侧壁312的槽底壁313,加强盒的外周面具有与第一槽侧壁311抵接的第一侧面410、与第二槽侧壁312抵接的第二侧面420、与槽底壁313抵接的第三侧面430、及与第一横梁抵接的第四侧面440。如此,加强盒与安装槽310有多个连接处,进一步提高安装槽310的结构强度,也即进一步提高安装段的结构强度。
为进一步地提高悬置安装段300的结构强度,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面410与第一槽侧壁311焊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面可与第一槽侧壁铆接。
为进一步地提高悬置安装段300的结构强度,可选地,第二侧面420与第二槽侧壁312焊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侧面可与第二槽侧壁铆接。
为进一步地提高悬置安装段300的结构强度,可选地,第三侧面430与槽底壁313焊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侧面可与槽底壁铆接。
为进一步地提高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的连接强度,可选地,第四侧面440与第一横梁焊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侧面可与第一横梁铆接。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加强盒的周向上,加强盒的外周面还具有连接第一侧面410和第三侧面430的第一导流面450,第一导流面450、第一槽侧壁311、及槽底壁313围设出第一过液通道470,安装槽310在安装槽31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槽口315,第一过液通道470与第一槽口315连通。如此,避免将加强盒设于安装槽310后堵塞安装槽310,便于车架100在涂装工艺过程中使得电泳液流出,避免电泳液积累于安装槽310内。具体而言,使得安装槽310内的电泳液可通过第一过液通道470从第一槽口315流出。再者,当加强盒成型的工艺为拉延成型时,第一侧面410、第一导流面450、及第三侧面430过渡较为顺滑,使得盒口较为接近圆形,便于加强盒拉延成型。此外,第一导流面450由于没有贴合安装槽310的壁面,也减少加强盒装配于安装槽310的问题,避免加强盒与安装槽310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干涉。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加强盒的周向上,加强盒的外周面还具有连接第二侧面420和第三侧面430的第二导流面460,第二导流面460、第二槽侧壁312、及槽底壁313围设出第二过液通道480,安装槽310在安装槽31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槽口315,第二过液通道480与第一槽口315连通。如此,避免将加强盒设于安装槽310后堵塞安装槽310,便于车架100在涂装工艺过程中使得电泳液流出,避免电泳液积累于安装槽310内。具体而言,使得安装槽310内的电泳液可通过第二过液通道480从第一槽口315流出。再者,当加强盒成型的工艺为拉延成型时,第二侧面420、第二导流面460、及第三侧面430过渡较为顺滑,使得盒口较为接近圆形,便于加强盒拉延成型。此外,第二导流面460由于没有贴合安装槽310的壁面,也减少加强盒装配于安装槽310的问题,避免加强盒与安装槽310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干涉。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槽底壁313开设有供车头安装的悬置安装孔317,第三侧面430设有与悬置安装孔317相对的定位孔491。如此,加强盒利用悬置安装孔317进行定位,避免在安装槽310的壁面再额外开设与定位孔491相对的孔,使得悬置安装段30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加强盒还具有与盒口相对的盒底,盒底设有过液孔494,安装槽310在安装槽31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槽口315,过液孔494与第一槽口315连通。如此,避免将加强盒设于安装槽310后堵塞安装槽310,便于车架100在电泳工艺过程中使得电泳液流出,避免电泳液积累于安装槽310内。具体而言,使得安装槽310内的电泳液可通过过液孔494从第一槽口315流出。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盒底设有靠近盒口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492。当加强盒成型的工艺为拉延成型时,斜面492有利于减小加强盒内的整体深度,便于加强盒拉延成型,提高生产加强盒的效率。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310在安装槽31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槽口315,盒口的周缘设有加强翻边493,加强翻边493伸出第一槽口315,且在安装槽310的长度方向上遮挡第一槽口315的周缘。如此,加强翻使得加强盒的结构强度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强悬置安装段300。此外,加强翻边493也遮挡了在安装槽310的长度方向上看到第一槽口315的周缘的视线,加强翻边493起到了遮丑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实施例中,加强盒为拉延成型构件,使得加强盒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得加强翻边493不易开裂。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加强盒配置为拉延成型构件,拉延成型构件的制作过程快速,且拉延成型构件为一个整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悬置安装段300。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盒还可以为其他成型构件,只要能使加强盒为一个整体即可。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310具有与槽底壁313相对的第二槽口316,第二槽口316在安装槽310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边缘均设有连接翻边314,连接翻边314连接第一横梁。设置连接翻边314有利于提高第一横梁和第一纵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第一横梁和第一纵梁的连接稳定性。此外,连接翻边314也有利于提高安装槽310的结构强度,提高悬置安装段300的结构强度。值得一提的是,连接翻边314可但不限于与第一横梁焊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和车架100,该车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车架100设于车辆主体。值得一提的是,车辆可但不限于配置为小卡和微卡中的一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梁;
第二梁,具有供车头安装的悬置安装段,所述第一梁连接于所述悬置安装段,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中的一者配置为第一纵梁,另一者配置为第一横梁;以及
加强件,设于所述悬置安装段,且连接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配置为所述第一纵梁,所述悬置安装段具有槽底壁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安装槽,所述加强件配置为加强盒,所述加强盒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加强盒的外周面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壁面,且连接所述第一横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具有第一槽侧壁、与所述第一槽侧壁相对的第二槽侧壁、及连接所述第一槽侧壁和所述第二槽侧壁的所述槽底壁,所述加强盒的外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槽侧壁抵接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槽侧壁抵接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槽底壁抵接的第三侧面、及与所述第一横梁抵接的第四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槽侧壁焊接;
和/或,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槽侧壁焊接;
和/或,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槽底壁焊接;
和/或,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一横梁焊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盒的周向上,所述加强盒的外周面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槽侧壁、及所述槽底壁围设出第一过液通道,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过液通道与所述第一槽口连通;
和/或,在所述加强盒的周向上,所述加强盒的外周面还具有连接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槽侧壁、及所述槽底壁围设出第二过液通道,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二过液通道与所述第一槽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壁开设有供所述车头安装的悬置安装孔,所述第三侧面设有与所述悬置安装孔相对的定位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盒具有与所述加强盒的盒口相对的盒底,所述盒底设有过液孔,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槽口,所述过液孔与所述第一槽口连通;
和/或,所述盒底设有靠近所述加强盒的盒口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槽口,所述加强盒的盒口的周缘设有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伸出所述第一槽口,且在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上遮挡所述第一槽口的周缘;
和/或,所述加强盒配置为拉延成型构件。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具有与所述槽底壁相对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在所述安装槽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边缘均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连接所述第一横梁。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主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架,设于所述车辆主体。
CN202320114357.7U 2023-01-16 2023-01-16 车架和车辆 Active CN219312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4357.7U CN219312858U (zh) 2023-01-16 2023-01-16 车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4357.7U CN219312858U (zh) 2023-01-16 2023-01-16 车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2858U true CN219312858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6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4357.7U Active CN219312858U (zh) 2023-01-16 2023-01-16 车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2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41171U (zh)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CN219312858U (zh) 车架和车辆
CN109204474A (zh)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CN215284981U (zh)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918826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及前轮罩总成
CN111661155A (zh) 一种电动车后副车架定位及安装结构
CN207360426U (zh) 一种加强的前轮罩装置
CN216232576U (zh) 车身顶盖和车辆
CN212637074U (zh)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CN110854332B (zh) 电动汽车电池托架
CN211918837U (zh) 后轮罩内加强板总成
CN208198608U (zh) 后纵梁后段加强板组件
CN206704305U (zh) 工程车钢管横梁总成
CN220701203U (zh) 车辆及其下弯梁总成
CN213862425U (zh) 车身后部减震器结构及汽车
CN220904899U (zh) 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N219115556U (zh) 后副车架和汽车
CN21751524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围横梁
CN21600228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座椅安装横梁总成
CN212195035U (zh) 车辆后背门锁加强板和车辆
CN220391349U (zh) 悬置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6508578U (zh)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CN211995056U (zh) 一种汽车后悬架安装结构
CN212220397U (zh) 一种氢能汽车的门槛梁和前围下横梁连接结构
CN213566146U (zh) 一种新型汽车翼子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