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7187U - 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57187U
CN219257187U CN202223126439.8U CN202223126439U CN219257187U CN 219257187 U CN219257187 U CN 219257187U CN 202223126439 U CN202223126439 U CN 202223126439U CN 219257187 U CN219257187 U CN 219257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rm
movable arm
annular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264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团斌
巢林
张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chen Vehic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chen Vehic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chen Vehic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chen Vehic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264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57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57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57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包括安装基座、后视镜体,安装基座上间隔设有上固定臂、下固定臂,上固定臂设有上固定台,下固定臂设有下固定台;上固定台设有上活动臂,下固定台设有下活动臂,上活动臂、下活动臂与后视镜体固定连接,扳动后视镜体,上活动臂以其与上固定台之间的转动处,和下活动臂以其与下固定台之间的转动处形成同步转动;以及上转动卡位结构对上活动臂的转动卡位,与下转动卡位结构对下活动臂的转动卡位形成同步。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大型客货车,通过双连臂的结构提升后视镜的抗抖动性能,且通过转动卡位结构的设置进一步增强抗抖动性能;在后视镜体较重或路面不平整的驾驶环境下,降低后视镜的抖动,增加安全驾驶性。

Description

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的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目前常见的汽车外后视镜采用单臂方式安装于车身上,即采用一个转轴将后视镜体安装,此种方式虽然后视镜安装简洁,但是在后视镜体自身重量较重或路面不平整的驾驶环境下,后视镜体会产生抖动问题,影响驾驶者观察后方的道路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驾驶过程中出现抖动现象的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
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包括固定装配于车身上的安装基座,与安装基座连接的后视镜体,
在安装基座上设置有上固定臂、下固定臂,上固定臂、下固定臂呈上下间隔方式布置在安装基座的外侧;
上固定臂固定设置有L型的上固定台,下固定臂固定设置有L型的下固定台;
在上固定台上设置有上活动臂,上活动臂的一端与上固定台转动设置,另一端向外侧延伸,该延伸端与后视镜体固定连接,上活动臂与上固定台之间设置在上活动臂转动到位后形成卡位的上转动卡位结构;从后视镜正上方或正下方的投影,上固定臂与下固定臂之间及上活动臂与下活动臂之间形成重合;
在下固定台上设置有下活动臂,下活动臂的一端与下固定台转动设置,另一端向外侧延伸,该延伸端与后视镜体固定连接,下活动臂与下固定台之间设置在下活动臂转动到位后形成卡位的下转动卡位结构;
在扳动后视镜体时,上活动臂以其与上固定台之间的转动处,和下活动臂以其与下固定台之间的转动处形成同步转动;以及上转动卡位结构对上活动臂的转动卡位,与下转动卡位结构对下活动臂的转动卡位形成同步;
上转动卡位结构对上活动臂的转动卡位位置与下转动卡位结构对下活动臂的转动卡位的位置一致。
进一步地,上固定臂与安装基座一体成型,上固定臂为L型结构,上固定臂内部为中空,上固定台置入上固定臂的内部与上固定臂形成固定连接;上固定台的水平部上固定设置有上转动轴,上活动臂的端部开设有上转动通孔,上转动轴插入上转动通孔中,上活动臂能够以上转动轴为中心形成转动;
下固定臂与安装基座一体成型,下固定臂为L型结构,下固定臂内部为中空,下固定台置入下固定臂的内部与下固定臂形成固定连接;下固定台的水平部上固定设置有下转动轴,下活动臂的端部开设有下转动通孔,下转动轴插入下转动通孔中,下活动臂能够以下转动轴为中心形成转动。
进一步地,上转动卡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上固定台水平部的上圆环形限位台,在上圆环形限位台上布置有沿着上圆环形限位台形成环形等间隔分布的三个上限位块,上限位块包括上限位平面、从上限位平面两侧朝向上圆环形限位台表面进行延伸的上限位斜面,上限位平面高出上圆环形限位台表面;
在上活动臂上设置有与上圆环形限位台相适应的上圆环形卡位台,在上圆环形卡位台上布置有沿着上圆环形卡位台形成环形等间隔分布的三个上卡位槽,上卡位槽包括上卡位平面、从上卡位平面两侧朝向上圆环形卡位台表面进行延伸的上卡位斜面,上卡位平面低于上圆环形卡位台表面;三个上限位块与三个上卡位槽形成一一对应形成配合,在上限位块置入上卡位槽中后,使上活动臂与上固定台之间的转动到位后形成卡位。
进一步地,下转动卡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固定台水平部的下圆环形限位台,在下圆环形限位台上布置有沿着下圆环形限位台形成环形等间隔分布的三个下限位块,下限位块包括下限位平面、从下限位平面两侧朝向下圆环形限位台表面进行延伸的下限位斜面,下限位平面高出下圆环形限位台表面;
在下活动臂上设置有与下圆环形限位台相适应的下圆环形卡位台,在下圆环形卡位台上布置有沿着下圆环形卡位台形成环形等间隔分布的三个下卡位槽,下卡位槽包括下卡位平面、从下卡位平面两侧朝向下圆环形卡位台表面进行延伸的下卡位斜面,下卡位平面低于下圆环形卡位台表面;三个下限位块与三个下卡位槽形成一一对应形成配合,在下限位块置入下卡位槽中后,使下活动臂与下固定台之间的转动到位后形成卡位;
在下圆环形限位台上固定设置有转动卡块,在下圆环形卡位台上开设有圆弧形段的行程卡槽,转动卡块在行程卡槽的行程内运动。
进一步地,上转动轴处设有上弹簧、上环形压盘、上限位插片,在上转动轴上端部开设有上卡入槽,上弹簧置于上转动通孔中,上转动通孔内的底部设置有与上弹簧形成抵触的上环形触台,上转动轴从上弹簧内穿过,上环形压盘卡入上卡入槽中,上弹簧受压于上环形触台上表面与上环形压盘的下表面,上限位插片卡入上卡入槽中且处于上环形压盘的上方;
下转动轴处设有下弹簧、下环形压盘、下限位插片,在下转动轴上端部开设有下卡入槽,下弹簧置于下转动通孔中,下转动通孔内的底部设置有与下弹簧形成抵触的下环形触台,下转动轴从下弹簧内穿过,下环形压盘卡入下卡入槽中,下弹簧受压于下环形触台上表面与下环形压盘的下表面,下限位插片卡入下卡入槽中且处于下环形压盘的上方。
进一步地,后视镜体包括后视镜壳体、装配于后视镜壳体上的三类镜片、二类镜片,三类镜片处于二类镜片上方,三类镜片的面积大于二类镜片的面积;
后视镜壳体包括前壳体、后壳体;
后壳体靠近安装基座的一侧中部朝向安装基座方向延伸出上安装部、下安装部,上安装部、下安装部的延伸长度相同;
上安装部、下安装部均为截面形成一侧开口的C型结构,C型开口朝向前壳体布置,
上活动臂伸入上安装部内,与上安装部形成固定连接;
下活动臂伸入下安装部内,与下安装部形成固定连接;
后壳体靠近安装基座的一侧中部朝向安装基座方向延伸出上遮盖部、下遮盖部,上遮盖部的位置与上安装部对应,且上遮盖部对上安装部的开口侧形成封盖;下遮盖部的位置与下安装部对应,且下遮盖部对下安装部的开口侧形成封盖。
进一步地,上安装部由上安装中部、上安装顶部、上安装底部围合而成;上安装中部外表面向后壳体后方形成隆起,上安装中部内表面向后壳体外侧形成凹陷,上安装顶部连接于上安装中部的上边部与后壳体的外侧面之间,上安装底部连接与上安装中部的下边部与后壳体的外侧面之间;
下安装部由下安装中部、下安装顶部、下安装底部围合而成;下安装中部外表面向后壳体后方形成隆起,下安装中部内表面向后壳体外侧形成凹陷,下安装顶部连接于下安装中部的上边部与后壳体的外侧面之间,下安装底部连接与下安装中部的下边部与后壳体的外侧面之间。
进一步地,上安装中部包括处于后壳体位置的上本体部和朝向安装基座方向延伸的上延伸部,上活动臂与上本体部、上延伸部之间分别通过上连接件形成固定连接;
下安装中部包括处于后壳体位置的下本体部和朝向安装基座方向延伸的下延伸部,下活动臂与下本体部、下延伸部之间分别通过下连接件形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上转动轴或/和下转轴内部为通孔设计,以供线缆从安装基座侧穿过通孔后进入后视镜体内。
进一步地,在前壳体与后壳体卡接到位后,上活动臂、下活动臂被隐盖于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大型客货车上的后视镜,即后视镜本体较重的情况下;本申请通过双连臂的结构提升后视镜的抗抖动性能,且通过转动卡位结构的设置进一步增强抗抖动性能;在后视镜体较重或路面不平整的驾驶环境下,降低后视镜的抖动,增加安全驾驶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除后视镜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隐除活动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固定台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活动臂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活动臂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固定台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活动臂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活动臂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线缆与固定台之间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后视镜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后视镜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安装基座,11、后视镜体,12、上固定臂,13、下固定臂,14、上固定台,15、上活动臂,16、下固定台,17、下活动臂,18、上限位插块,19、上转动轴,20、上转动通孔,21、下限位插块,22、下转动轴,23、下转动通孔,24、下缺口,25、上圆环形限位台,26、上限位块,27、上限位平面,28、上限位斜面,29、上圆环形卡位台,30、上卡位槽,31、上卡位平面,32、上卡位斜面,33、下圆环形限位台,34、下限位块,35、下限位平面,36、下限位斜面,37、下圆环形卡位台,38、下卡位槽,39、下卡位平面,40、下卡位斜面,41、转动卡块,42、行程卡槽,43、上弹簧,44、上环形压盘,45、上限位插片,46、上卡入槽,47、上环形触台,48、下弹簧,49、下环形压盘,50、下限位插片,51、下卡入槽,52、下环形触台,53、三类镜片,54、二类镜片,55、前壳体,56、后壳体,57、上安装部,58、下安装部,59、上遮盖部,60、下遮盖部,61、上安装中部,62、上安装顶部,63、上安装底部,64、上本体部,65、上延伸部,66、下安装中部,67、下安装顶部,68、下安装底部,69、下本体部,70、下延伸部,71、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14所示,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安装于车辆前方外侧,用于车辆行驶时,驾驶人员通过后视镜观察车辆后方的道路情况,其包括固定装配于车身上的安装基座10,与安装基座连接的后视镜体11,在安装基座上设置有上固定臂12、下固定臂13,上固定臂12、下固定臂13呈上下间隔方式布置在安装基座的外侧;在上固定臂12与下固定臂13之间形成空档,上固定臂12与下固定臂13相互不干扰。上固定臂12、下固定臂13与安装基座一体注塑成型,增加连接强度。
上固定臂12固定设置有L型的上固定台14,上固定台14与安装基座固定连接;在上固定台14上设置有上活动臂15,上活动臂15的一端与上固定台14转动设置,另一端向外侧延伸,该延伸端与后视镜体11固定连接,上活动臂15与上固定台14之间设置在上活动臂15转动到位后形成卡位的上转动卡位结构;从而后视镜体11能够围绕上活动臂15与上固定台14之间的转动处形成转动;转动到位后,通过上转动卡位结构使后视镜体11保持在相应位置。
下固定臂13固定设置有L型的下固定台16;在下固定台16上设置有下活动臂17,下活动臂17的一端与下固定台16转动设置,另一端向外侧延伸,该延伸端与后视镜体11固定连接,下活动臂17与下固定台16之间设置在下活动臂17转动到位后形成卡位的下转动卡位结构;从而后视镜体11能够围绕下活动臂17与下固定台16之间的转动处形成转动;转动到位后,通过下转动卡位结构使后视镜体11保持在相应位置。
从后视镜正上方或正下方的投影,上固定臂12与下固定臂13之间及上活动臂15与下活动臂17之间形成重合,以保证后期转动的同步性;在扳动后视镜体11时,上活动臂15以其与上固定台14之间的转动处,和下活动臂17以其与下固定台16之间的转动处形成同步转动,从而能够保证后视镜体11转动的稳定性,以及上转动卡位结构对上活动臂15的转动卡位,与下转动卡位结构对下活动臂17的转动卡位形成同步,以保证调整到位后的后视镜体11处于稳固的卡位当中。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好的卡位效果,上转动卡位结构对上活动臂15的转动卡位位置与下转动卡位结构对下活动臂17的转动卡位的位置采用一致布置,即上转动卡位结构与下转动卡位结构采用相同结构和相同的布置方式来进行。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固定臂12与安装基座一体成型,上固定臂12为L型结构,上固定臂12内部为L型的中空,上固定臂12内的中空结构大小于上固定台14相适应,上固定台14置入上固定臂12的内部与上固定臂12形成固定连接;上固定台14的竖向部置于上固定臂12内部与安装基座之间通过螺钉形成固定连接,上固定台14的水平部置于上固定臂12内部且在该端固定设置有上限位插块18,上固定臂12内部壁上具有供上限位插块18插入的插槽,从而使上固定台14固定到上固定臂12内部;在上固定台14置入上固定臂12内部后,上固定台14的水平部表面略高或相等高度于上固定臂12的水平部表面,上固定台14的水平部表面上一体方式固定设置有上转动轴19,上活动臂15的端部开设有上转动通孔20,上转动轴19插入上转动通孔20中,上活动臂15能够以上转动轴19为中心形成转动,从而后视镜体11能够围绕上转动轴19进行转动。上转动通孔20的上端部低于上活动臂15的上表面,在上转动通孔20的上方形成上缺口,以便于后期安装相关部件。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下固定臂13与安装基座一体成型,下固定臂13为L型结构,下固定臂13内部为L型的中空,下固定臂13内的中空结构大小于下固定台16相适应,下固定台16置入下固定臂13的内部与下固定臂13形成固定连接;下固定台16的竖向部置于下固定臂13内部与安装基座之间通过螺钉形成固定连接,下固定台16的水平部置于下固定臂13内部且在该端固定设置有下限位插块21,下固定臂13内部壁上具有供下限位插块21插入的插槽,从而使下固定台16固定到下固定臂13内部;在下固定台16置入下固定臂13内部后,下固定台16的水平部表面略高或相等高度于下固定臂13的水平部表面,下固定台16的水平部表面一体方式固定设置有下转动轴22,下活动臂17的端部开设有下转动通孔23,下转动轴22插入下转动通孔23中,下活动臂17能够以下转动轴22为中心形成转动,从而后视镜体11能够围绕上转动轴19进行转动。下转动通孔23的上端部低于下活动臂17的上表面,在下转动通孔23的上方形成下缺口24,以便于后期安装相关部件。整体来说上固定台14与上固定臂12之间结构和下固定台16与下固定臂13之间,以及上活动臂15与上固定台14之间和下活动臂17与下固定台16之间采用相同结构设计,以更好的保证上活动臂15、下活动臂17转动的同步性及后视镜体11转动的平稳、顺畅性。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转动卡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上固定台14水平部的上圆环形限位台25,上圆环形限位台25形成于上转动轴19的根部外周,在上圆环形限位台25上布置有沿着上圆环形限位台25形成环形等间隔分布的三个上限位块26,上限位块26包括上限位平面27、从上限位平面27两侧朝向上圆环形限位台25表面进行延伸的上限位斜面28,上限位平面27高出上圆环形限位台25表面;三个上限位块26的上限位平面27处于同一高度上,相邻的上限位块26之间形成相等的间隔距离;在上活动臂15处于上转动通孔20的下部边缘处设置有与上圆环形限位台25相适应的上圆环形卡位台29,在上圆环形卡位台29上布置有沿着上圆环形卡位台29形成环形等间隔分布的三个上卡位槽30,上卡位槽30包括上卡位平面31、从上卡位平面31两侧朝向上圆环形卡位台29表面进行延伸的上卡位斜面32,上卡位平面31低于上圆环形卡位台29表面;上卡位斜面32倾斜角度与上限位斜面28的倾斜角度相同,且上限位平面27高出上圆环形限位台25表面的高度等于上卡位平面31低于上圆环形卡位台29表面的高度相同,三个上限位块26与三个上卡位槽30形成一一对应形成配合,在上限位块26置入上卡位槽30中后,使上活动臂15与上固定台14之间的转动到位后形成卡位,以此保证上限位块26与上卡位槽30之间之间的配合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上转动卡位结构对上活动臂15的转动卡位稳定性,增强抗抖动能力。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下转动卡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上固定台14水平部的下圆环形限位台33,下圆环形限位台33形成于下转动轴22的根部外周,在下圆环形限位台33上布置有沿着上圆环形限位台25形成环形等间隔分布的三个下限位块34,下限位块34包括下限位平面35、从下限位平面35两侧朝向下圆环形限位台33表面进行延伸的下限位斜面36,下限位平面35高出下圆环形限位台33表面;三个下限位块34的下限位平面35处于同一高度上,相邻的下限位块34之间形成相等的间隔距离;在下活动臂17处于下转动通孔23的下部边缘处设置有与下圆环形限位台33相适应的下圆环形卡位台37,在下圆环形卡位台37上布置有沿着下圆环形卡位台37形成环形等间隔分布的三个下卡位槽38,下卡位槽38包括下卡位平面39、从下卡位平面39两侧朝向下圆环形卡位台37表面进行延伸的下卡位斜面40,下卡位平面39低于下圆环形卡位台37表面;下卡位斜面40倾斜角度与下限位斜面36的倾斜角度相同,且下限位平面35高出下圆环形限位台33表面的高度等于下卡位平面39低于下圆环形卡位台37表面的高度相同,三个下限位块34与三个下卡位槽38形成一一对应形成配合,在下限位块34置入下卡位槽38中后,使下活动臂17与下固定台16之间的转动到位后形成卡位,以此保证下限位块34与下卡位槽38之间之间的配合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下转动卡位结构对下活动臂17的转动卡位稳定性。通过将下转动卡位结构与上转动卡位结构的相同结构设置,能够保证两个转动卡位结构的同步性,以使产生对后视镜体11产生稳定的转动卡位;其中,在下转动卡位结构中还设置了如下结构:即在下圆环形限位台33上固定设置有转动卡块41,在下圆环形卡位台37上开设有圆弧形段的行程卡槽42,转动卡块41在行程卡槽42的行程内运动,以此来约束后视镜体11调整在行程卡槽42内的行程内进行转动。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转动轴19处设有上弹簧43、上环形压盘44、上限位插片45,在上转动轴19上端部开设有上卡入槽46,上弹簧43置于上转动通孔20中,上转动通孔20内的底部设置有与上弹簧43形成抵触的上环形触台47,上转动轴19从上弹簧43内穿过,上环形压盘44卡入上卡入槽46中,上弹簧43受压于上环形触台47上表面与上环形压盘44的下表面,上限位插片45卡入上卡入槽46中且处于上环形压盘44的上方,上环形压盘44为圆形盘,其上表面具有圆环形槽,上限位插片45卡在圆环形槽内壁,从而通过上限位插片45将上环形压盘44限定在上转动轴19的上卡入槽46中;上环形压盘44的外径大于上转动通孔20,从而通过上环形压盘44及上环形触台47将上弹簧43进行压缩,同时也能够将上活动臂15限位于上转动轴19上,通过此结构能够减少后视镜体11的震动,同时即便在出现震动时,也可以通过上弹簧43将震动进行吸收,保证后视镜体11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下转动轴22处设有下弹簧48、下环形压盘49、下限位插片50,在下转动轴22上端部开设有下卡入槽51,下弹簧48置于下转动通孔23中,下转动通孔23内的底部设置有与下弹簧48形成抵触的下环形触台52,下转动轴22从下弹簧48内穿过,下环形压盘49卡入下卡入槽51中,下弹簧48受压于下环形触台52上表面与下环形压盘49的下表面,下限位插片50卡入下卡入槽51中且处于下环形压盘49的上方,下环形压盘49为圆形盘,其上表面具有圆环形槽,下限位插片50卡在圆环形槽内壁,从而通过下限位插片50将下环形压盘49限定在下转动轴22的下卡入槽51中;下环形压盘49的外径大于下转动通孔23,从而通过下环形压盘49及下环形触台52将下弹簧48进行压缩,同时也能够将下活动臂17限位于下转动轴22上,通过此结构能够减少后视镜体11的震动,同时即便在出现震动时,也可以通过下弹簧48将震动进行吸收,保证后视镜体11的稳定性。通过上转动轴19、下转动处的弹性连接设计,进一步地提升后视镜体11整体的平稳性。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后视镜体11包括后视镜壳体、装配于后视镜壳体上的三类镜片53、二类镜片54,三类镜片53处于二类镜片54上方,三类镜片53的面积大于二类镜片54的面积。通过三类镜片53可以观察车辆后方的道路情况,二类镜片54可以增加驾驶者观察车辆顶部的视野。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后视镜壳体包括前壳体55、后壳体56;后壳体56靠近安装基座的一侧中部朝向安装基座方向延伸出上安装部57、下安装部58,上安装部57、下安装部58的延伸长度相同。上安装部57、下安装部58均为截面形成一侧开口的C型结构,C型开口朝向前壳体55布置,上活动臂15伸入上安装部57内,与上安装部57形成固定连接;下活动臂17伸入下安装部58内,与下安装部58形成固定连接;从而使上活动臂15、下活动臂17与后壳体56之间分布形成固定连接。且通过安装部也能够对活动臂后端部形成封盖。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后壳体56靠近安装基座的一侧中部朝向安装基座方向延伸出上遮盖部59、下遮盖部60,上遮盖部59的位置与上安装部57对应,且上遮盖部59对上安装部57的开口侧形成封盖;下遮盖部60的位置与下安装部58对应,且下遮盖部60对下安装部58的开口侧形成封盖。通过遮盖部对活动臂的前端部形成封盖,以此实现对活动臂形成封闭式防护。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安装部57由上安装中部61、上安装顶部62、上安装底部63围合而成;上安装中部61外表面向后壳体56后方形成隆起,上安装中部61内表面向后壳体56外侧形成凹陷,以供上活动臂15的伸入,上安装顶部62连接于上安装中部61的上边部与后壳体56的外侧面之间,上安装底部63连接与上安装中部61的下边部与后壳体56的外侧面之间;上安装中部61包括处于后壳体56位置的上本体部64和朝向安装基座方向延伸的上延伸部65,上活动臂15与上本体部64、上延伸部65之间分别通过螺钉连接件形成固定连接,以保证上活动臂15与后壳体5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下安装部58由下安装中部66、下安装顶部67、下安装底部68围合而成;下安装中部66外表面向后壳体56后方形成隆起,下安装中部66内表面向后壳体56外侧形成凹陷,以供下活动臂17伸入,下安装顶部67连接于下安装中部66的上边部与后壳体56的外侧面之间,下安装底部68连接与下安装中部66的下边部与后壳体56的外侧面之间。下安装中部66包括处于后壳体56位置的下本体部69和朝向安装基座方向延伸的下延伸部70,下活动臂17与下本体部69、下延伸部70之间分别通过螺钉连接件形成固定连接,以保证上活动臂15与后壳体5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上转动轴19或/和下转轴内部为通孔设计,以供线缆71从安装基座侧穿过通孔后进入后视镜体11内。线缆71从安装基座穿过,进入固定台内,从转动轴的下方伸入转动轴内,并从转动轴上方进入后视镜体11内。
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前壳体55与后壳体56卡接到位后,上活动臂15、下活动臂17被隐盖于前壳体55与后壳体56之间,以产生有效的防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包括固定装配于车身上的安装基座,与安装基座连接的后视镜体,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基座上设置有上固定臂、下固定臂,上固定臂、下固定臂呈上下间隔方式布置在安装基座的外侧;
上固定臂固定设置有L型的上固定台,下固定臂固定设置有L型的下固定台;
在上固定台上设置有上活动臂,上活动臂的一端与上固定台转动设置,另一端向外侧延伸,该延伸端与后视镜体固定连接,上活动臂与上固定台之间设置在上活动臂转动到位后形成卡位的上转动卡位结构;从后视镜正上方或正下方的投影,上固定臂与下固定臂之间及上活动臂与下活动臂之间形成重合;
在下固定台上设置有下活动臂,下活动臂的一端与下固定台转动设置,另一端向外侧延伸,该延伸端与后视镜体固定连接,下活动臂与下固定台之间设置在下活动臂转动到位后形成卡位的下转动卡位结构;
在扳动后视镜体时,上活动臂以其与上固定台之间的转动处,和下活动臂以其与下固定台之间的转动处形成同步转动;以及上转动卡位结构对上活动臂的转动卡位,与下转动卡位结构对下活动臂的转动卡位形成同步;
上转动卡位结构对上活动臂的转动卡位位置与下转动卡位结构对下活动臂的转动卡位的位置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上固定臂与安装基座一体成型,上固定臂为L型结构,上固定臂内部为中空,上固定台置入上固定臂的内部与上固定臂形成固定连接;上固定台的水平部上固定设置有上转动轴,上活动臂的端部开设有上转动通孔,上转动轴插入上转动通孔中,上活动臂能够以上转动轴为中心形成转动;
下固定臂与安装基座一体成型,下固定臂为L型结构,下固定臂内部为中空,下固定台置入下固定臂的内部与下固定臂形成固定连接;下固定台的水平部上固定设置有下转动轴,下活动臂的端部开设有下转动通孔,下转动轴插入下转动通孔中,下活动臂能够以下转动轴为中心形成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上转动卡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上固定台水平部的上圆环形限位台,在上圆环形限位台上布置有沿着上圆环形限位台形成环形等间隔分布的三个上限位块,上限位块包括上限位平面、从上限位平面两侧朝向上圆环形限位台表面进行延伸的上限位斜面,上限位平面高出上圆环形限位台表面;
在上活动臂上设置有与上圆环形限位台相适应的上圆环形卡位台,在上圆环形卡位台上布置有沿着上圆环形卡位台形成环形等间隔分布的三个上卡位槽,上卡位槽包括上卡位平面、从上卡位平面两侧朝向上圆环形卡位台表面进行延伸的上卡位斜面,上卡位平面低于上圆环形卡位台表面;三个上限位块与三个上卡位槽形成一一对应形成配合,在上限位块置入上卡位槽中后,使上活动臂与上固定台之间的转动到位后形成卡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下转动卡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固定台水平部的下圆环形限位台,在下圆环形限位台上布置有沿着下圆环形限位台形成环形等间隔分布的三个下限位块,下限位块包括下限位平面、从下限位平面两侧朝向下圆环形限位台表面进行延伸的下限位斜面,下限位平面高出下圆环形限位台表面;
在下活动臂上设置有与下圆环形限位台相适应的下圆环形卡位台,在下圆环形卡位台上布置有沿着下圆环形卡位台形成环形等间隔分布的三个下卡位槽,下卡位槽包括下卡位平面、从下卡位平面两侧朝向下圆环形卡位台表面进行延伸的下卡位斜面,下卡位平面低于下圆环形卡位台表面;三个下限位块与三个下卡位槽形成一一对应形成配合,在下限位块置入下卡位槽中后,使下活动臂与下固定台之间的转动到位后形成卡位;
在下圆环形限位台上固定设置有转动卡块,在下圆环形卡位台上开设有圆弧形段的行程卡槽,转动卡块在行程卡槽的行程内运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上转动轴处设有上弹簧、上环形压盘、上限位插片,在上转动轴上端部开设有上卡入槽,上弹簧置于上转动通孔中,上转动通孔内的底部设置有与上弹簧形成抵触的上环形触台,上转动轴从上弹簧内穿过,上环形压盘卡入上卡入槽中,上弹簧受压于上环形触台上表面与上环形压盘的下表面,上限位插片卡入上卡入槽中且处于上环形压盘的上方;
下转动轴处设有下弹簧、下环形压盘、下限位插片,在下转动轴上端部开设有下卡入槽,下弹簧置于下转动通孔中,下转动通孔内的底部设置有与下弹簧形成抵触的下环形触台,下转动轴从下弹簧内穿过,下环形压盘卡入下卡入槽中,下弹簧受压于下环形触台上表面与下环形压盘的下表面,下限位插片卡入下卡入槽中且处于下环形压盘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后视镜体包括后视镜壳体、装配于后视镜壳体上的三类镜片、二类镜片,三类镜片处于二类镜片上方,三类镜片的面积大于二类镜片的面积;
后视镜壳体包括前壳体、后壳体;
后壳体靠近安装基座的一侧中部朝向安装基座方向延伸出上安装部、下安装部,上安装部、下安装部的延伸长度相同;
上安装部、下安装部均为截面形成一侧开口的C型结构,C型开口朝向前壳体布置,
上活动臂伸入上安装部内,与上安装部形成固定连接;
下活动臂伸入下安装部内,与下安装部形成固定连接;
后壳体靠近安装基座的一侧中部朝向安装基座方向延伸出上遮盖部、下遮盖部,上遮盖部的位置与上安装部对应,且上遮盖部对上安装部的开口侧形成封盖;下遮盖部的位置与下安装部对应,且下遮盖部对下安装部的开口侧形成封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上安装部由上安装中部、上安装顶部、上安装底部围合而成;上安装中部外表面向后壳体后方形成隆起,上安装中部内表面向后壳体外侧形成凹陷,上安装顶部连接于上安装中部的上边部与后壳体的外侧面之间,上安装底部连接与上安装中部的下边部与后壳体的外侧面之间;
下安装部由下安装中部、下安装顶部、下安装底部围合而成;下安装中部外表面向后壳体后方形成隆起,下安装中部内表面向后壳体外侧形成凹陷,下安装顶部连接于下安装中部的上边部与后壳体的外侧面之间,下安装底部连接与下安装中部的下边部与后壳体的外侧面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上安装中部包括处于后壳体位置的上本体部和朝向安装基座方向延伸的上延伸部,上活动臂与上本体部、上延伸部之间分别通过上连接件形成固定连接;
下安装中部包括处于后壳体位置的下本体部和朝向安装基座方向延伸的下延伸部,下活动臂与下本体部、下延伸部之间分别通过下连接件形成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上转动轴或/和下转轴内部为通孔设计,以供线缆从安装基座侧穿过通孔后进入后视镜体内。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在前壳体与后壳体卡接到位后,上活动臂、下活动臂被隐盖于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
CN202223126439.8U 2022-11-24 2022-11-24 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 Active CN219257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6439.8U CN219257187U (zh) 2022-11-24 2022-11-24 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26439.8U CN219257187U (zh) 2022-11-24 2022-11-24 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57187U true CN219257187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7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26439.8U Active CN219257187U (zh) 2022-11-24 2022-11-24 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57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24134B2 (ja) 補器の車体取付用ブラケット
US9555741B2 (en) Pivot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external rear view mirror assembly
CN111284420B (zh) 相机安装结构
CN219257187U (zh) 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
US4322132A (en) Composite vent window and rear-view mirror
CN108001355B (zh)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
CN115723673A (zh) 稳定型双连臂汽车外后视镜
CN215752202U (zh) 显示器组件、车辆座椅装置以及车辆
CN209743221U (zh) 一种俯仰轴固定机构及风扇
CN213502090U (zh) 一种车用设备支架
JPH0671859B2 (ja) ランプ付バニティミラー
CN214164857U (zh) 一种内后视镜及车辆
CN215322270U (zh) 一种汽车外置后视镜
KR101946823B1 (ko) 이륜차용 휴대전화 거치대
CN217730168U (zh) 一种车头结构及无人车
CN218519592U (zh) 一种卡车用外后视镜
CN219948061U (zh) 屏幕组件可翻转的显示屏总成、显示屏总成安装结构、车辆
CN213619622U (zh) 一种安装牢固的汽车顶棚结构
CN209987830U (zh) 内后视镜行车记录仪
WO2016157810A1 (ja) インナーミラー
CN209454685U (zh) 一种抗震型汽车连接器
CN217706102U (zh) 摩托车
CN213511750U (zh) 一种外接支架的汽车轴承总成
JP2002301988A (ja)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
CN218258001U (zh) 摄像头安装支架及无人驾驶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