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7140U - 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车身框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车身框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57140U CN219257140U CN202223234271.2U CN202223234271U CN219257140U CN 219257140 U CN219257140 U CN 219257140U CN 202223234271 U CN202223234271 U CN 202223234271U CN 219257140 U CN219257140 U CN 2192571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plate body
- connecting portion
- handle bracket
- ha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车身框架和车辆,所述拉手支架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车辆的顶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上边梁内板相连,所述拉手支架上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拉手支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具有支撑效果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车身框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乘用汽车都有顶棚拉手,顶棚拉手通常位于车窗上方,在汽车经过颠簸路面或者激烈驾驶的时候,为乘客提供辅助支撑。这对安装顶棚拉手的支架提出了很高的强度要求,在乘客使用拉手的时候,支架不能产生大的变形。相关技术中,顶棚拉手支架与上边梁内板相连,顶棚拉手支架呈悬臂梁结构,当拉手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易发生弯曲变形,导致支撑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支撑效果好的拉手支架,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支撑效果好的车身框架,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拉手支撑效果好的车辆。
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所述拉手支架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车辆的顶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上边梁内板相连,所述拉手支架上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拉手支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手支架为板体,在正交于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面内,所述拉手支架弯曲延伸且具有一个或多个折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手支架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之间成夹角,且夹角大于度小于度,所述折弯部为多个,多个所述折弯部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手支架还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同,所述折弯部还包括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板体相连,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具有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均沿朝向所述顶棚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手支架还包括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相同,所述折弯部还包括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三板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三板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板体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板体,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板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手支架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上具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沿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板体。
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身框架包括顶棚、上边梁内板和拉手支架,所述拉手支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顶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边梁内板包括内板本体和内板翻边,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内板本体相连,所述内板翻边与所述顶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内板翻边相连。
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框架和拉手,所述车身框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身框架,所述拉手安装在一个所述拉手支架的所述安装部上。
当拉手支架在使用过程中,拉手支架受到拉手向下的拉力时,拉手支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受力点。由于第一连接部与顶棚相连,第二连接部与上边梁内板相连,使得拉手支架可以避免形成悬臂梁结构,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拉手支架在受力时发生弯曲变形的风险,使得拉手支架支撑效果较好。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拉手支架具有支撑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的另一视角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拉手支架1;第一连接部101;第二连接部102;第一板体103;第二板体104;第一翻边1041;第三板体105;第一折弯部106;第二折弯部107;第三折弯部108;第四折弯部109;第一安装孔1010;第二安装孔1011;避让孔1012;
上边梁内板2;内板本体201;内板翻边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1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第一连接部101用于与车辆的顶棚(图中未示出)相连,第二连接部102用于与车辆的上边梁内板2相连,拉手支架1上具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拉手支架1。
第一连接部101与顶棚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第二连接部102与上边梁内板2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拉手安装在安装部上。当拉手支架1在使用过程中,拉手支架1受到拉手向下的拉力时,拉手支架1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为受力点。由于第一连接部101与顶棚相连,第二连接部102与上边梁内板2相连,使得拉手支架1可以避免形成悬臂梁结构,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拉手支架1在受力时发生弯曲变形的风险。经测试,拉手支架1在1000N的垂直作用力下,塑性应变仅为0.02%,最大位移1.17mm,从而使得拉手支架1支撑效果较好。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1具有支撑效果好等优点。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在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还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容易被理解,下面以车辆的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车辆的高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为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其中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如图3所示。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01位于第二连接部102的右上方,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间隔布置,以便于第一连接部101与顶棚直接相连,以便于第二连接部102直接与上边梁内板2相连,使得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连接方便,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1连接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手支架1为板体,在正交于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面内,拉手支架1弯曲延伸且具有一个或多个折弯部。
例如,如图3所示,拉手支架1具有多个弯折部,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弯折部,方便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布置,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1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手支架1包括第一板体103,第一板体103的延伸方向与车辆的高度方向之间成夹角,且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折弯部为多个,多个折弯部包括第一折弯部106和第二折弯部107,第一板体103的一端通过第一折弯部106与第一连接部101相连,第一板体10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折弯部107与第二连接部102相连,安装部设于第一板体103上。
如图3所示,第一板体103的上端通过第一折弯部106与第一连接部101相连,第一板体10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折弯部107与第二连接部102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1通过将安装部设于第一板体103上,并将第一板体103的延伸方向与上下方向之间成夹角,从而便于把手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手支架1还包括第二板体104,第二板体104的延伸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同,折弯部还包括第三折弯部108,第二板体104的一端通过第三折弯部108与第一板体103相连,第二板体10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折弯部107与第二连接部102相连。
如图3所示,第二板体104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板体104的右端通过第三折弯部108与第一板体103的下端相连,第二板体104的左端通过第一折弯部107与第二连接部102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过设置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板体104,有利于节省拉手支架1下方的空间,便于位于拉手支架1下方的侧气帘的安装和展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04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翻边1041和第二翻边(图中未示出),第一翻边1041和第二翻边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均沿朝向顶棚的方向延伸。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翻边1041和第二翻边向上延伸,通过在第二板体104的前后方向上设置翻边,不仅可以增加第二板体104的结构强度,还可以避免第二板体104在前后方向的两侧面产生锐边,而割伤位于第二板体104下方的侧气帘,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1实用安全性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1还包括第三板体105,第三板体105的延伸方向与车辆的高度方向相同,折弯部还包括第四折弯部109,第三板体105的一端通过第一折弯部106与第一连接部101相连,第三板体10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折弯部109与第一板体103相连。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三板体105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三板体105的下端通过第四折弯部109与第一板体103相连,第三板体105的上端通过第一折弯部106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相连。通过设置第三板体105,以便于第一连接部101在上下方向上的设置,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结构简单,设置合理。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01为板体。
例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01可以通过焊接与顶棚相连,或者第一连接部101上还可以设置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与顶棚相连。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102为板体。
例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102可以通过焊接与上边梁内板2相连,或者第二连接部102上还可以设置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与上边梁内板2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手支架1一体成型。
例如,拉手支架直接可以采用一体冲压成型或者一体压铸成型。通过将拉手支架1一体成型设置,有利于增强拉手支架1的结构强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1的支撑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上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孔1010和第二安装孔1011。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安装孔1010和第二安装孔101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拉手的两端卡接在第一安装孔1010和第二安装孔1011内。通过在安装部上设置两个安装孔用于安装拉手,使得拉手两个安装点的共面度较高,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因为两个安装点的共面度较低,而导致拉手安装后产生扭曲影响拉手的回弹速度。经测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支架1可实现顶棚拉手安装特征平面度控制在1mm以内,有效地保证了拉手的安装精度和使用后的回弹速度,有利于提高拉手的感知质量,从而有利于提高乘客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03上具有避让孔1012,避让孔1012沿第一板体103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板体103。
如图1和图2所示,避让孔1012沿左右方向贯穿第一板体103,当上边梁内板2与车辆的侧围外板进行和拼时,方便焊钳通过避让孔1012进行施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框架包括顶棚、上边梁内板2和拉手支架1,拉手支架1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拉手支架1,第一连接部101与顶棚相连,第二连接部102与上边梁内板2相连。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框架也具有支撑效果好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边梁内板2包括内板本体201和内板翻边202,第二连接部102与内板本体201相连,内板翻边202与顶棚相连,第一连接部101与内板翻边202相连。
例如,如图3所示,内板本体201沿上下方向延伸,内板翻边202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101通过内板翻边202与顶棚相连,使得车身框架的结构布置合理,连接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框架和拉手,车身框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车身框架,拉手安装在一个拉手支架1的安装部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手具有支撑效果好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支架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车辆的顶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上边梁内板相连,所述拉手支架上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拉手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支架为板体,在正交于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面内,所述拉手支架弯曲延伸且具有一个或多个折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支架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之间成夹角,且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所述折弯部为多个,多个所述折弯部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支架还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相同,所述折弯部还包括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板体相连,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具有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均沿朝向所述顶棚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支架还包括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相同,所述折弯部还包括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三板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三板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板体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板体,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板体。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支架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具有间隔布置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具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沿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板体。
11.一种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棚;
上边梁内板;和
拉手支架,所述拉手支架为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顶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上边梁内板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内板包括内板本体和内板翻边,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内板本体相连,所述内板翻边与所述顶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内板翻边相连。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框架,所述车身框架为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车身框架;和
拉手,所述拉手安装在一个所述拉手支架的所述安装部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34271.2U CN219257140U (zh) | 2022-12-01 | 2022-12-01 | 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车身框架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34271.2U CN219257140U (zh) | 2022-12-01 | 2022-12-01 | 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车身框架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57140U true CN219257140U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6865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34271.2U Active CN219257140U (zh) | 2022-12-01 | 2022-12-01 | 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车身框架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57140U (zh) |
-
2022
- 2022-12-01 CN CN202223234271.2U patent/CN2192571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257140U (zh) | 用于车辆的拉手支架、车身框架和车辆 | |
JP2022074136A (ja) | 車両用bピラー | |
CN111890923A (zh) | 一种汽车传动轴横梁 | |
CN212195641U (zh) | 变速器横梁支座和车架总成 | |
CN213413484U (zh) |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 |
CN210502903U (zh) | 一种后地板组件 | |
CN211493647U (zh) | 悬置支架 | |
CN221316401U (zh) | 仪表管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415696U (zh) | 汽车车身总成及汽车 | |
CN219487341U (zh) | 钣金支架、车身及车辆 | |
CN220374418U (zh) | 一种三坐标姿态气压传感器安装支架 | |
CN218750678U (zh) | 侧气帘安装结构和车辆 | |
CN221718268U (zh) | 悬架安装组件和车辆 | |
CN212267645U (zh) | 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 | |
CN221418430U (zh) | 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 |
CN212685115U (zh) | 后桥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9728120U (zh) | 前保险杠支架结构及车辆 | |
CN219969461U (zh) | 一种座椅安装挂钩总成及车辆 | |
CN219809348U (zh) | 吸振器以及包括该吸振器的车辆 | |
CN216994186U (zh) | 车辆降噪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9857374U (zh) | 一种仪表板横梁的安装支架及车辆 | |
CN219544463U (zh) | 窗框支撑结构、窗框结构及车辆 | |
CN211308767U (zh) | 备胎收藏器固定支架、横梁及汽车 | |
CN219115582U (zh) | 一种车体以及车辆 | |
CN221418177U (zh) | 副防撞梁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