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18430U - 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 Google Patents
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18430U CN221418430U CN202323163871.9U CN202323163871U CN221418430U CN 221418430 U CN221418430 U CN 221418430U CN 202323163871 U CN202323163871 U CN 202323163871U CN 221418430 U CN221418430 U CN 2214184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are tire
- cross beam
- mounting
- tire mounting
- reinfor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备胎安装支架包括备胎安装横梁和加强件,备胎安装横梁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备胎安装横梁具有向上或向下凸出的安装部,所述备胎安装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纵梁,备胎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加强件设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与其中一个纵梁的连接处,所述加强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和纵梁,并连接于相邻的纵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旨在解决现有备胎安装横梁厚度和尺寸较大,导致备胎安装横梁重量较大,不利于实现整车轻量化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一般均会备有一个备用轮胎,其规格与汽车使用轮胎规格相同。备胎的放置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备胎放在后备箱内;二是将备胎悬挂在汽车背门上;三是将备胎悬挂在地板下方。对于第三种将备胎悬挂在地板下方的安装方式,现有车型的备胎安装点设计在后车架纵梁处,备胎安装横梁分别与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形成H形的承力结构,备胎等安装附件装配在备胎安装横梁下部。为了保证备胎安装横梁的强度,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颠簸造成备胎安装横梁变形,通常会增加备胎安装横梁的厚度和尺寸,以确保备胎安装横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但是此种方案不利于实现整车的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旨在解决现有备胎安装横梁厚度和尺寸较大,导致备胎安装横梁重量较大,不利于实现整车轻量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备胎安装支架,包括:
备胎安装横梁,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备胎安装横梁具有向上或向下凸出的安装部,所述备胎安装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纵梁,备胎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以及
加强件,设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与其中一个纵梁的连接处,所述加强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和纵梁,并连接于相邻的纵梁。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加强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相邻的纵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加强部围合形成三角状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件为一体构件,所述加强件具有向背离所述备胎安装横梁的一侧凸出的强化区,所述强化区形成所述加强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备胎安装横梁包括主体和沿前后方向分别位于所述主体两侧的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向所述主体的上方或下方弯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件具有与所述加强翻边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加强翻边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备胎安装横梁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安装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安装件呈夹角设置,所述安装件形成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连接于两个纵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备胎安装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备胎安装支架在备胎安装横梁上设置凸出的安装部,从而增加了备胎安装横梁的强度,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颠簸或外力后发生变形。加强件分别与备胎安装横梁和相邻的纵梁连接,增加备胎安装横梁与纵梁的连接牢固性,同时可以对备胎安装横梁提供支撑力。本实用新型在无需增加备胎安装横梁的厚度和尺寸的情况下保证了备胎安装横梁的强度,有利于实现整车的轻量化。同时,设置加强件分别与备胎安装横梁和纵梁连接,保证了备胎安装横梁的连接紧固性,避免备胎安装横梁与纵梁分离导致连接失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提供一种备胎安装总成,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备胎安装支架,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备胎安装支架连接两端的纵梁。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备胎安装总成还包括连接所述纵梁和车箱横梁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呈夹角设置,所述备胎安装横梁、所述连接机构和车箱横梁顺次连接后形成封闭的环状承力结构。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于车箱横梁底部的安装板和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加固件,所述加固件还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加固件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呈夹角设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板包括与车箱横梁连接的板体和连接于所述板体侧边的连接翻边,所述板体为多边形结构,所述板体的每个侧边均具有的所述连接翻边,多个所述连接翻边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备胎安装总成采用了上述的备胎安装支架,与上述的备胎安装支架具有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备胎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备胎安装支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备胎安装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备胎安装总成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备胎安装总成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备胎安装总成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备胎安装总成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备胎安装横梁;101、第一连接件;102、安装件;103、第二连接件;104、主体;105、加强翻边;2、加强件;201、第一支撑部;202、加强部;203、第二支撑部;3、连接机构;301、加固件;302、安装板;3021、板体;3022、连接翻边;4、纵梁;5、车箱横梁;6、备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中的方位术语“上”、“下”与车身的上下方向相同,术语“左”、“右”与车身左右方向相同,术语“前”、“后”与车身前后方向相同,术语“内侧”为在车身左右方向上临近乘员舱的一侧,反之则为“外侧”。除非另有说明,其余方位词,例如“垂直”、“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进行说明。备胎安装支架,包括备胎安装横梁1和加强件2,备胎安装横梁1沿左右方向延伸,备胎安装横梁1具有向上或向下凸出的安装部,备胎安装横梁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纵梁4,备胎6安装于安装部;加强件2设于备胎安装横梁1与其中一个纵梁4的连接处,加强件2分别连接于备胎安装横梁1和纵梁4,并连接于相邻的纵梁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备胎安装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备胎安装支架在备胎安装横梁1上设置凸出的安装部,从而增加了备胎安装横梁1的强度,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颠簸或外力后发生变形。加强件2分别与备胎安装横梁1和相邻的纵梁4连接,增加备胎安装横梁1与纵梁4的连接牢固性,同时可以对备胎安装横梁1提供支撑力。本实用新型在无需增加备胎安装横梁1的厚度和尺寸的情况下保证了备胎安装横梁1的强度,有利于实现整车的轻量化。同时,设置加强件2分别与备胎安装横梁1和纵梁4连接,保证了备胎安装横梁1的连接紧固性,避免备胎安装横梁1与纵梁4分离导致连接失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加强件2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3,还包括连接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3的加强部202,第一支撑部201连接于备胎安装横梁1,第二支撑部203与相邻的纵梁4连接,第一支撑部201、第二支撑部203和加强部202围合形成三角状结构。
第一支撑部201连接于备胎安装横梁1,第二支撑部203连接于纵梁4,从而实现加强件2分别与备胎安装横梁1和纵梁4连接,增加了备胎安装横梁1和纵梁4的连接牢固性。另外,加强部202分别与第一支撑部201个第二支撑部203连接,使第一支撑部201、第二支撑部203和加强部202围合形成三角状结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增加了加强件2的整体强度,避免加强件2发生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部201连接于备胎安装横梁1的端部(备胎安装横梁1的端面连接于纵梁4,第一支撑部201连接于靠近端面的外侧壁),第二支撑部203与靠近该端部的纵梁4连接。
可选的,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3呈夹角设置,加强部2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3连接,从而形成三角状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加强件2为一体构件,加强件2具有向背离备胎安装横梁1的一侧凸出的强化区,强化区形成加强部202。
在本实施例中的,可以先将加强件2折弯形成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3,然后通过冲压成型的方式在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3的连接处形成凸出的强化区。一体化的结构使得加强件2的强度更有保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备胎安装横梁1包括主体104和沿前后方向分别位于主体104两侧的加强翻边105,加强翻边105向主体104的上方或下方弯折。
备胎6安装于主体104,在主体104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加强翻边105,增加了备胎安装横梁1的强度,降低主体104与备胎6连接后发生变形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3,加强件2具有与加强翻边105相适配的连接槽,加强翻边105插设于连接槽内。
加强件2插设于连接槽内,增加了加强件2与备胎安装横梁1的接触面积,不仅可以避免加强件2与备胎安装横梁1发生相对位移,而且可以提高备胎安装横梁1和加强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加强件2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连接槽,增加了加强件2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备胎安装横梁1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01、安装件102和第二连接件103,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3分别与安装件102呈夹角设置,安装件102形成安装部,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3分别连接于两个纵梁4。
在本实施例中备胎安装横梁1由第一连接件101、安装件102和第二连接件103形成拱形结构,从而增加了备胎安装横梁1的强度。同时,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3分别与纵梁4呈夹角设置,依托两个纵梁4主传力通道的高强度承力结构优势,进行支撑式承力,实现强度高和高支撑能力的结构特点。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备胎安装总成。请参阅图4至图7,备胎安装总成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备胎安装支架,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备胎安装支架连接两端的纵梁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备胎安装总成,采用了上述的备胎安装支架,本实用新型备胎安装支架在备胎安装横梁1上设置凸出的安装部,从而增加了备胎安装横梁1的强度,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颠簸或外力后发生变形。加强件2分别与备胎安装横梁1和相邻的纵梁4连接,增加备胎安装横梁1与纵梁4的连接牢固性,同时可以对备胎安装横梁1提供支撑力。本实用新型在无需增加备胎安装横梁1的厚度和尺寸的情况下保证了备胎安装横梁1的强度,有利于实现整车的轻量化。同时,设置加强件2分别与备胎安装横梁1和纵梁4连接,保证了备胎安装横梁1的连接紧固性,避免备胎安装横梁1与纵梁4分离导致连接失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7,备胎安装总成还包括连接纵梁4和车箱横梁5的连接机构3,连接机构3与备胎安装横梁1呈夹角设置,备胎安装横梁1、连接机构3和车箱横梁5顺次连接后形成封闭的环状承力结构。
在备胎安装横梁1受到外力作用后,将力分别传递给加强件2和连接机构3,避免应力集中,连接机构3将力进一步传递至车箱横梁5,实现力的分散。另外,由于车箱横梁5和备胎安装横梁1在上下方向形成缓冲空间,闭环承力结构还可以缓解因车辆颠簸产生的振动,确保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7,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于车箱横梁5底部的安装板302和连接于安装板302的加固件301,加固件301还与纵梁4连接,加固件301与备胎安装横梁1呈夹角设置。
加固件301和备胎安装横梁1分别连接于纵梁4,纵梁4分别对加固件301和备胎安装横梁1提供支撑力,同时加固件301还与车箱横梁5连接,车箱横梁5通过连接架对纵梁4提供拉拽力,进而保证备胎安装横梁1的稳定性。而加固件301通过安装板302实现与车箱横梁5的连接,增加与车箱横梁5的接触面积,确保连接牢固。
可选的,加固件301为管状构件,中间具有传力通道,加固件301也可以为H形结构,相较于板状构件强度更高。
可选的,安装板302与车箱横梁5螺接,也可以与车箱横梁5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7,安装板302包括与车箱横梁5连接的板体3021和连接于板体侧边的连接翻边3022,板体3021为多边形结构,板体3021的每个侧边均具有的连接翻边3022,多个连接翻边3022分别连接于连接件301。
连接翻边3022与加固件301的侧壁接触,增加了与加固件301的接触面积,提高安装板302与加固件301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连接翻边3022与加固件301焊接或螺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备胎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备胎安装横梁(1),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备胎安装横梁(1)具有向上或向下凸出的安装部,所述备胎安装横梁(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纵梁(4),备胎(6)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以及
加强件(2),设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1)与其中一个纵梁(4)的连接处,所述加强件(2)分别连接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1)和纵梁(4),并连接于相邻的纵梁(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胎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3),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20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03)的加强部(202),所述第一支撑部(201)连接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1),所述第二支撑部(203)与相邻的纵梁(4)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201)、所述第二支撑部(203)和所述加强部(202)围合形成三角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胎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为一体构件,所述加强件(2)具有向背离所述备胎安装横梁(1)的一侧凸出的强化区,所述强化区形成所述加强部(2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胎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1)包括主体(104)和沿前后方向分别位于所述主体(104)两侧的加强翻边(105),所述加强翻边(105)向所述主体(104)的上方或下方弯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备胎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具有与所述加强翻边(105)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加强翻边(105)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胎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1)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01)、安装件(102)和第二连接件(103),所述第一连接件(10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03)分别与所述安装件(102)呈夹角设置,所述安装件(102)形成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件(10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03)分别连接于两个纵梁(4)。
7.备胎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备胎安装支架,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备胎安装支架连接两端的纵梁(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备胎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安装总成还包括连接所述纵梁(4)和车箱横梁(5)的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1)呈夹角设置,所述备胎安装横梁(1)、所述连接机构(3)和车箱横梁(5)顺次连接后形成封闭的环状承力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备胎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于车箱横梁(5)底部的安装板(302)和连接于所述安装板(302)的加固件(301),所述加固件(301)还与所述纵梁(4)连接,所述加固件(301)与所述备胎安装横梁(1)呈夹角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备胎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02)包括与车箱横梁(5)连接的板体(3021)和连接于所述板体(3021)侧边的连接翻边(3022),所述板体(3021)为多边形结构,所述板体(3021)的每个侧边均具有的所述连接翻边(3022),多个所述连接翻边(3022)分别连接于所述加固件(30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163871.9U CN221418430U (zh) | 2023-11-23 | 2023-11-23 | 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163871.9U CN221418430U (zh) | 2023-11-23 | 2023-11-23 | 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18430U true CN221418430U (zh) | 2024-07-26 |
Family
ID=92013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163871.9U Active CN221418430U (zh) | 2023-11-23 | 2023-11-23 | 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18430U (zh) |
-
2023
- 2023-11-23 CN CN202323163871.9U patent/CN2214184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93673B2 (en) |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20020167200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8020925B2 (en) | Front structure of cab-over type vehicle | |
US11807306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10442467B2 (en) | Central part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CN218505982U (zh) |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 |
CN116101384A (zh) | 车辆地板系统 | |
CN115107493A (zh) | 车架组件及车辆 | |
CN221418430U (zh) | 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 |
CN212605472U (zh) | 一种中通道总成、前地板总成以及汽车 | |
US20240208587A1 (en) | Vehicle rear component | |
CN219728349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 |
CN213413484U (zh) |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 |
CN216994496U (zh) |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9058823A (zh) | 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 |
CN210707669U (zh) | 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装置和具有它的车辆 | |
CN217835804U (zh) | 车辆的中通道总成以及车辆 | |
CN222388254U (zh) | 后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 |
CN114802481B (zh) | 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20430285U (zh) | 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9115560U (zh) | 车架总成和车辆 | |
CN222793629U (zh) | 车辆增程器的悬置系统以及车辆 | |
CN220391349U (zh) | 悬置安装结构和车辆 | |
CN221293795U (zh) | 车身悬置横梁、车身悬置横梁总成和车辆 | |
CN221162361U (zh) | 前排座椅后横梁总成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