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19690U - 一种缓冲块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冲块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19690U CN219119690U CN202223205796.3U CN202223205796U CN219119690U CN 219119690 U CN219119690 U CN 219119690U CN 202223205796 U CN202223205796 U CN 202223205796U CN 219119690 U CN219119690 U CN 2191196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mounting
- section
- reinforcing
- cush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块以及车辆,属于车辆制造领域。该缓冲块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以及安装部;第一缓冲部设置有安装通孔;安装部沿安装通孔的径向形成于第一缓冲部外侧并连接于第一缓冲部,且第一缓冲部的一端设置为在安装通孔的轴向上突出于安装部;第二缓冲部与第一缓冲部的一端在轴向上位于安装部的同一侧,第二缓冲部连接于安装部并在轴向上突出于安装部、且不超出第一缓冲部。第一缓冲部接收碰撞能量进行收缩并降低碰撞能量,再将碰撞能量传递到第二缓冲部进行缓冲,使得传递到安装部时的碰撞能量较低,避免了与缓冲块连接的车辆零件的位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个缓冲部实现车辆零件与车辆之间的缓冲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冲块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缓冲块作为车辆缓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防止车辆的运动部件达到设计位置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产生碰撞,达到保护车辆运动部件的作用。
目前,缓冲块主要应用于车辆的散热器、冷凝器或电子风扇等零件与车身之间的安装和缓冲隔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缓冲块一般包括缓冲部以及安装部、且在缓冲部的中部开设有安装孔,通过缓冲块的这种结构实现了车辆零件(比如:散热器、电子风扇等)与车辆之间的安装与缓冲隔振。但是,由于缓冲部为板状结构,其实现车辆零件与车辆之间的缓冲效果差、且在多次挤压后容易损坏。
基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冲块以及车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采用一个缓冲部实现车辆零件与车辆之间的缓冲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缓冲块,该缓冲块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以及安装部;第一缓冲部设置有安装通孔;安装部沿安装通孔的径向形成于第一缓冲部外侧并连接于第一缓冲部,且第一缓冲部的一端设置为在安装通孔的轴向上突出于安装部;第二缓冲部与第一缓冲部的一端在轴向上位于安装部的同一侧,第二缓冲部连接于安装部并在轴向上突出于安装部、且不超出第一缓冲部。
具体的,在本申请中,缓冲块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以及安装部。其中,安装部主要起承载和安装的作用,作为第一缓冲部以及第二缓冲部的载体,是缓冲块非常重要的部分。第一缓冲部设置有安装通孔,安装部为设在第一缓冲部的外侧,且沿安装通孔径向形成,也就是说,安装部为圆形结构,第一缓冲部的一端在安装通孔的轴向上突出于安装部;第二缓冲部与第一缓冲部的一端在轴向上位于安装部的同一侧,也就是说,第二缓冲部连接于安装部且在轴向上突出于安装部,而且第二缓冲部轴向上突出的距离小于第一缓冲部在轴向上突出的距离。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在受到撞击时,首先第一缓冲部接收碰撞能量进行收缩,并降低碰撞能量,再将碰撞能量传递到第二缓冲部进行二次降低,从而使得传递到安装部时的碰撞能量较低,进而避免了与缓冲块连接的车辆零件的位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采用一个缓冲部实现车辆零件与车辆之间的缓冲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第一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段以及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在径向上突出于第一缓冲段并连接于第一缓冲段与安装部,且第一缓冲段的一端在轴向上突出于第二缓冲部。
第一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段和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第一缓冲段相连接,另一端与安装部相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段部分突出于安装部,第一缓冲段连接于第一连接段的顶端。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使得第一缓冲部稳定地连接在安装部上。
优选的,第一连接段在轴向上的第一表面形成为斜面,第一表面与第二缓冲部的内表面一起围成有第一安装槽;缓冲块还包括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均设置于第一安装槽中;第一加强部连接于第一连接段和第二缓冲部,第二加强部与第一加强部相邻且间隔设置,且第二加强部连接于第一连接段和第二缓冲部。
缓冲块包括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其中,第一连接段轴承上的第一表面为斜面,以使第一表面和第二缓冲部的内表面一起围成第一安装槽;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设置于安装槽内,以保证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的稳定性。此外,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段以及第二缓冲部相连接,且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加强部的方式,能够在受到撞击时,保证缓冲块X向和Y向的刚度。
优选的,第一加强部的延长线与第二加强部的延长线形成的角度不大于90度。
相邻的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的延长线所形成的角度不大于90度,也就是说,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靠近第一缓冲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靠近第二缓冲部之间的距离,即在第一缓冲部受力时,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一方面能够对撞击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保证Z向刚度,另一方面能够保证X向和Y向的刚度。
此外,相邻的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的延长线所形成的角度可以进行调整,进而调整缓冲块的整体模态。
需要说明的是,X向为现有技术中车辆X轴方向,也就是车头到车尾的方式,Y向为现有技术中车辆Y轴方式,也就是车辆宽度方向,Z向为现有技术中车辆高度方向。
优选的,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一起围成“八”字型结构。
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一起围成“八”字型结构,也就是说,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不进行连接,从而避免了在受到撞击的情况下,由于力的分解不均匀,进行导致车辆减振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围成“八”字型结构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缓冲块X、Y向的刚度。
优选的,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在数量上均多个,且每个第二加强部均与对应一个第一加强部相邻设置。
第一加强部、第二加强部的数量均为多个,邻近每一个加强部的均为两个第二加强部,也就是说,第二加强部均与对应一个第一加强部相邻设置。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缓冲块X向和Y向的刚度。
优选的,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二缓冲段以及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在径向上突出于第二缓冲段并连接于第二缓冲段与安装部。
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二缓冲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可以呈弧形,第二连接段在径向上突出于第二缓冲段,并与第二连接段以及安装部相连接。第二连接段突出于安装部。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缓冲块在Z向的刚度。
优选的,第一连接段在轴向上的第二表面形成为斜面,第二表面与第一缓冲段、安装部的内表面一起围成有第二安装槽。
第一连接段在轴承上靠近安装部底部的位置的第二表面为斜面,第二表面和第一缓冲段、安装部的内表面一起围成第二安装槽。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满足缓冲块更好地与车辆的零件(比如:车辆的散热器、冷凝器或电子风扇)的安装。
优选的,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段以及第二安装段,第二安装段在径向上突出于第一安装段,第一安装段连接于第一缓冲部的第一连接段,第二安装段连接于第二缓冲部的第二连接段。
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段以及第二安装段,第二安装段径向突出于第一安装段,第一安装段连接于第一缓冲部的第一连接段,第二安装段连接于第二缓冲部的第二连接段。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段以及第二安装段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便于缓冲块安装于车辆的零件(比如:车辆的散热器、冷凝器或电子风扇)上,另一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保证车辆的零件不会发生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缓冲块。
将该缓冲块安装于车辆内,并与车辆的零件进行连接,能够在受到撞击时,首先第一缓冲部接收碰撞能量进行收缩,并降低碰撞能量,再将碰撞能量传递到第二缓冲部进行二次降低,从而使得传递到安装部时的碰撞能量较低,进行避免了与缓冲块连接的车辆零件的位移。
综上,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缓冲部以及第二缓冲部的方式,能够在受到撞击时,首先第一缓冲部接收碰撞能量进行收缩,并降低碰撞能量,再将碰撞能量传递到第二缓冲部进行二次降低,从而使得传递到安装部时的碰撞能量较低,进行避免了与缓冲块连接的车辆零件的位移。
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保证缓冲块在X、Y向的刚度;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调整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延长线所形成的角度,调整缓冲块在X、Y向的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正视图;以及
图4为图3中A-A的剖面图。
以上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缓冲部;2、第二缓冲部;3、安装部;4、第一加强部;5、第二加强部;
11、第一缓冲段;12、第一连接段;13、安装通孔;14、第一安装槽;15、第二安装槽;
21、第二缓冲段;22、第二连接段;
31、第一安装段;32、第二安装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本文给出的具体实施例是出于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解释的目的,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请参考图2-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缓冲块包括:第一缓冲部1,第二缓冲部2以及安装部3。其中,安装部3主要起承载和安装的作用,作为第一缓冲部1以及第二缓冲部2的载体,是缓冲块非常重要的部分。第一缓冲部1设置有安装通孔13,安装部3为设在第一缓冲部1的外侧,且沿安装通孔13径向形成,也就是说,安装部3为圆形结构,第一缓冲部1的一端在安装通孔13的轴向上突出于安装部3;第二缓冲部2与第一缓冲部1的一端在轴向上位于安装部3的同一侧,也就是说,第二缓冲部2连接于安装部3且在轴向上突出于安装部3,而且第二缓冲部2轴向上突出的距离小于第一缓冲部1在轴向上突出的距离。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在受到撞击时,首先第一缓冲部1接收碰撞能量进行收缩,并降低碰撞能量,再将碰撞能量传递到第二缓冲部2进行二次降低,从而使得传递到安装部3时的碰撞能量较低,进而避免了与缓冲块连接的车辆零件的位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采用一个缓冲部实现车辆零件与车辆之间的缓冲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部1包括第一缓冲段11和第一连接段12,第一连接段12的一端与第一缓冲段11相连接,另一端与安装部3相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段12部分突出于安装部3,第一缓冲段11连接于第一连接段12的顶端。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使得第一缓冲部1稳定地连接在安装部3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缓冲块包括第一加强部4以及第二加强部5。其中,第一连接段12轴承上的第一表面为斜面,以使第一表面和第二缓冲部2的内表面一起围成第一安装槽14;第一加强部4以及第二加强部5设置于安装槽内,以保证第一加强部4以及第二加强部5的稳定性。此外,第一加强部4、第二加强部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段12以及第二缓冲部2相连接,且第一加强部4以及第二加强部5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加强部的方式,能够在受到撞击时,保证缓冲块X向和Y向的刚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加强部4以及第二加强部5的延长线所形成的角度不大于90度,也就是说,第一加强部4以及第二加强部5靠近第一缓冲部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加强部4以及第二加强部5靠近第二缓冲部2之间的距离,即在第一缓冲部1受力时,第一加强部4以及第二加强部5一方面能够对撞击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保证Z向刚度,另一方面能够保证X向和Y向的刚度。此外,相邻的第一加强部4以及第二加强部5的延长线所形成的角度可以进行调整,进而调整缓冲块的整体模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加强部4以及第二加强部5的延长线所形成的角度在30度-60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4与第二加强部5一起围成“八”字型结构,也就是说,第一加强部4以及第二加强部5不进行连接,从而避免了在受到撞击的情况下,由于力的分解不均匀,进行导致车辆减振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围成“八”字型结构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缓冲块X、Y向的刚度。
在一些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4、第二加强部5的数量均为多个,邻近每一个加强部的均为两个第二加强部5,也就是说,第二加强部5均与对应一个第一加强部4相邻设置。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缓冲块X向和Y向的刚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4、第二加强部5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加强部4沿安装通孔13的对称轴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加强部5沿安装通孔13的对称轴对称设置,能够保证缓冲块的各个位置上在X向、Y向的刚度受力均匀。
在一些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缓冲部2包括第二缓冲段21和第二连接段22,第二连接段22可以呈弧形,第二连接段22在径向上突出于第二缓冲段21,并与第二连接段22以及安装部3相连接。第二连接段22突出于安装部3。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缓冲块在Z向的刚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2在轴承上靠近安装部3底部的位置的第二表面为斜面,第二表面和第一缓冲段11、安装部3的内表面一起围成第二安装槽15。通过这样设置的方式,能够满足缓冲块更好地与车辆的零件(比如:车辆的散热器、冷凝器或电子风扇)的安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安装部3包括第一安装段31以及第二安装段32,第二安装段32径向突出于第一安装段31,第一安装段31连接于第一缓冲部1的第一连接段12,第二安装段32连接于第二缓冲部2的第二连接段22。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段31以及第二安装段32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便于缓冲块安装于车辆的零件(比如:车辆的散热器、冷凝器或电子风扇)上,另一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保证车辆的零件不会发生移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段31以及第二安装段32为直径不同的柱形结构,其中,第一安装段31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段32的直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将该缓冲块安装于车辆内,并与车辆的零件进行连接,能够在受到撞击时,首先第一缓冲部1接收碰撞能量进行收缩,并降低碰撞能量,再将碰撞能量传递到第二缓冲部2进行二次降低,从而使得传递到安装部3时的碰撞能量较低,进行避免了与缓冲块连接的车辆零件的位移。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以及安装部;
所述第一缓冲部设置有安装通孔;
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安装通孔的径向形成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外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缓冲部,且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一端设置为在所述安装通孔的轴向上突出于所述安装部;
所述第二缓冲部与所述第一缓冲部的所述一端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缓冲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并在所述轴向上突出于所述安装部、且不超出所述第一缓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段以及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径向上突出于所述第一缓冲段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缓冲段与所述安装部,且所述第一缓冲段的一端在所述轴向上突出于所述第二缓冲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轴向上的第一表面形成为斜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内表面一起围成有第一安装槽;
所述缓冲块还包括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所述第一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第一加强部相邻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加强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缓冲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加强部的延长线形成的角度不大于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一起围成“八”字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在数量上均多个,且每个所述第二加强部均与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加强部相邻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二缓冲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径向上突出于所述第二缓冲段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缓冲段与所述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轴向上的第二表面形成为斜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缓冲段、所述安装部的内表面一起围成有第二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段以及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二安装段在所述径向上突出于所述第一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安装段连接于所述第二缓冲部的第二连接段。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缓冲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05796.3U CN219119690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一种缓冲块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05796.3U CN219119690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一种缓冲块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19690U true CN219119690U (zh) | 2023-06-02 |
Family
ID=86528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05796.3U Active CN219119690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一种缓冲块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19690U (zh) |
-
2022
- 2022-11-29 CN CN202223205796.3U patent/CN2191196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119690U (zh) | 一种缓冲块以及车辆 | |
CN217100198U (zh) | 车身中通道结构及车辆 | |
CN219115564U (zh) | 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 | |
US11230321B2 (en) | Body of vehicle equipped with high-voltage battery | |
US20040154855A1 (en) | Structure for mounting engine | |
CN110293803B (zh) | 一种扭力梁衬套 | |
JP3675309B2 (ja) | 車両用熱交換器の取付構造 | |
JPH11166584A (ja) |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を有するリンク部材 | |
CN211107411U (zh) | 一种磁悬浮列车上裙板 | |
CN219339563U (zh) | 车身侧围组件及车辆 | |
CN219277221U (zh) | 电机悬置支架和车辆 | |
CN219056377U (zh) | 前副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JP2002120753A (ja) | 装置の固定手段を有する自動車の車体の構造集合体 | |
CN220884552U (zh) |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和全地形车 | |
CN221049464U (zh) | 悬置结构及车辆 | |
CN221041380U (zh) | 箱体侧边梁、电池包和车辆 | |
KR20210026768A (ko) | 차량용 롤로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220549001U (zh) | 用于车辆的衣帽架和具有该衣帽架的车辆 | |
CN219007766U (zh) | 车辆的防撞梁及车辆 | |
CN220549111U (zh) | 前端框架、车身及车辆 | |
CN217197893U (zh) | 一种车载厢式电站 | |
CN218431436U (zh) | 用于车辆的加强支架及车辆 | |
CN211530912U (zh) | 电机设备减震装置 | |
CN216994534U (zh) | 车身组件和车辆 | |
JP2001278107A (ja) | 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取付け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