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8017U - 转运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运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8017U
CN218988017U CN202223389222.6U CN202223389222U CN218988017U CN 218988017 U CN218988017 U CN 218988017U CN 202223389222 U CN202223389222 U CN 202223389222U CN 218988017 U CN218988017 U CN 218988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conveying
frame
support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892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马新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Silicon Energy Shuo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Silicon Energy Zh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Silicon Energy Zh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Silicon Energy Zh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892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8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8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8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转运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转运上料装置。转运上料装置包括转运支架、固定支撑机构、输送机构以及升降驱动机构;转运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组件;固定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水平间隔设置的固定座,固定座设置于转运支架,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槽;输送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组件和至少两个水平间隔设置的输送轮,输送轮的排布方向与固定座的排布方向相同,输送轮的轮面设置有输送限位槽,旋转驱动组件与至少一个输送轮传动连接;升降驱动机构连接输送机构,适于驱动输送机构升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上料装置,能够降低上料难度,满足不同高度的加工平台的上料需求,具有转运上料安全,省时省力的优势。

Description

转运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运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柱状物料转运上料的过程中,尤其是晶棒的转运上料过程中,转运装置虽然可以将物料转运到不同的工位,但其装载高度固定,不能适应不同高度加工平台的上料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外部吊具进行辅助上料。这不仅增加了工作时间,而且存在磕碰的风险。并且,转运装置通常未设置用于驱动物料移动的驱动结构,上料时沿轴向推动物料需要较大的力,进一步增大了上料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运上料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柱状物料转运装置不便于进行上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运上料装置,包括:
转运支架,所述转运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组件;
固定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水平间隔设置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转运支架,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槽;
输送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组件和至少两个水平间隔设置的输送轮,所述输送轮的排布方向与所述固定座的排布方向相同,所述输送轮的轮面设置有输送限位槽,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输送轮传动连接;
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输送机构,适于驱动所述输送机构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上料装置,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和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包括至少两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竖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转运支架,每对所述支撑杆之间转动设置有一个所述输送轮,所述升降驱动件的执行端与升降支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上料装置,所述升降支架还包括底架,所述底架水平设置,各所述支撑杆分别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的执行端连接所述底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上料装置,所述升降驱动件为竖向设置的伸缩驱动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上料装置,所述升降驱动件水平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升降驱动件的排布方向与所述输送轮的排布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上料装置,所述转运支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竖向支杆,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竖向间隔排布,所述竖向支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输送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侧,所述支撑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架体,所述升降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上料装置,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设置有两个以上,各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分别对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输送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上料装置,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输送轮交替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上料装置,所述固定槽和所述输送限位槽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如下结构:
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呈角度布置,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适于分别与物料的两侧接触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上料装置,所述行走组件包括多个脚轮,各所述脚轮的支架分别与所述转运支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上料装置,在进行转运时,可以将物料放置在固定座上,通过固定座进行支撑,达到稳定转运的目的;在需要进行上料时,可以通过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输送机构上移,使输送轮将物料托起,物料与固定座脱离,并达到所需的上料高度,此时可以通过旋转驱动组件驱动输送轮旋转,带动物料轴向滑出,完成上料过程。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运上料装置,能够降低上料难度,满足不同高度的加工平台的上料需求,具有转运上料安全,省时省力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上料装置的在进行物料转运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上料装置的在进行上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上料装置的在进行上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100、转运支架;110、第一架体;120、第二架体;130、竖向支杆;200、固定座;210、固定槽;300、输送机构;310、旋转驱动组件;320、输送轮;321、输送限位槽;400、脚轮;500、升降驱动机构;510、升降驱动件;520、升降支架;521、底架;522、支撑杆;600、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运上料装置,该转运上料装置可以实现例如晶棒等柱状的物料600的转运和上料,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运上料装置并不限于对图中所示的圆柱形物料进行转运和上料操作,也同样适用于对例如椭圆形柱状物料、六棱柱形状的物料等其他形状的柱状结构的物料进行转运和上料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运上料装置,包括转运支架100、固定支撑机构、输送机构300和升降驱动机构500,转运支架100的底部设置有行走组件,固定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水平间隔设置的固定座200,固定座200设置在转运支架100的上侧,固定座200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槽210,输送机构300包括旋转驱动组件310和至少两个水平间隔设置的输送轮320,输送轮320的排布方向与固定座200的排布方向相同,输送轮320的轮面设置有输送限位槽321,旋转驱动组件310与至少一个输送轮320传动连接,升降驱动机构500连接输送机构300,适于驱动输送机构300升降。
上述方案中,升降驱动机构500可以驱动输送机构300升降,从而实现对输送轮320支撑高度的调整。如图1中所示,当输送机构300中输送轮320的支撑高度低于固定座200的支撑高度时,物料600可以由各固定座200稳定地承托,此时可以移动运转上料装置,实现物料600的转运功能;如图2和图3所示,当输送机构300中输送轮320的支撑高度高于固定座200的支撑高度时,物料600可以由输送轮320承托,此时物料600与固定座200之间脱离,通过旋转驱动组件310驱动输送轮320转动时,可以带动物料600轴向移动,实现上料功能。此方案中,上料时对物料600的托起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满足不同高度的加工平台上料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输送轮320中至少一个作为驱动物料600轴向移动的主动轮,其他输送轮320可以为主动轮也可以为从动轮。当仅有一个输送轮320为主动轮时,优选地,作为主动轮的输送轮320位于其他输送轮320在物料600传送方向上的一侧,从而在物料600完全移出前始终能够为物料600提供驱动力。
可选地,固定座200与输送轮320交替布置,以图1中所示结构为例,固定座200水平间隔设置有五个,每相邻两个固定座200之间设置有一个输送轮320。由此可以将固定座200和输送轮320进行分散,通过固定座200和输送轮320承托物料600时均能够使物料600受力均衡。
值得说明的是,固定座200与转运支架100之间可以为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等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例如水平滑动或竖向滑动等方式可活动地连接于转运支架100并通过例如锁定螺栓等锁定结构进行位置锁定。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各固定座200与转运支架1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槽210和输送限位槽321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如下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呈角度布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适于分别与物料600的两侧接触配合。以图中所示结构为例,固定槽210为V型槽,输送限位槽321为断面呈V型的环槽结构,固定槽210的两侧壁及输送限位槽321的两侧壁均能够与物料600的外壁配合,对物料600形成限位,防止物料600滚动。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槽210和输送限位槽321也可以设置为例如梯形槽等其他形状的凹槽结构,此处不进行枚举。
可选地,固定座200为M型支架结构,其上侧弯折部分构成固定槽210,其两侧的竖向杆与转运支架100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运上料装置,转运支架100包括第一架体110、第二架体120和竖向支杆130,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均可以为由杆状结构组合形成的长方形框架结构,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竖向间隔排布,竖向支杆130设置有多个,竖向支杆130分别与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固定连接,具体的,竖向支杆130位于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之间,竖向支杆130的顶端与第一架体110固定连接,竖向支杆130的底端与第二架体120固定连接。固定座200和输送轮320设置于第一架体110上侧,行走组件设置于第二架体120的下侧。
可选地,行走组件包括多个脚轮400,各脚轮400的支架分别与转运支架10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脚轮400可以为活动脚轮400、固定脚轮400或活动带刹车脚轮400等任意形式的脚轮400结构,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至少部分脚轮400为活动带刹车脚轮400。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500包括升降驱动件510和升降支架520。
升降支架520包括至少两对支撑杆522,支撑杆522竖向滑动连接于转运支架100,例如第一架体110设置有竖向滑孔,支撑杆522穿设于第一架体110的竖向滑孔。每对支撑杆522之间转动设置有一个输送轮32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成对设置的支撑杆522沿垂直于上料方向间隔设置,保证输送轮320的转轴垂直于上料方向,另外,输送轮320安装于支撑杆522位于第一架体110上方的部分。
升降驱动件510设置在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之间,升降驱动件510的执行端与升降支架520固定连接。
可选地,升降支架520还包括底架521,底架521水平设置,各支撑杆522分别与底架521固定连接,升降驱动件510的执行端连接底架521,当升降驱动件510运行时可以带动底架521竖向移动,进而带动各支撑杆522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保证各输送轮320具有相同的升降高度,避免物料600倾斜。
可选地,升降驱动件510为竖向设置的伸缩驱动结构,例如,升降驱动件510为液压缸、气缸或伸缩电机等。优选地,升降驱动件510为液压缸,液压缸的缸筒与第二架体120固定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底架521固定连接。
可选地,升降驱动件510水平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各升降驱动件510的排布方向与输送轮320的排布方向相同,此种设置方式不仅能够增大驱动力,而且易于保证升降支架520升降更稳定,受力更均衡。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驱动组件310设置有两个以上,各旋转驱动组件310分别对应连接至少一个输送轮320。当旋转驱动组件310运行时可以带动相应的输送轮320旋转。本实施例中,同一个旋转驱动组件310可以仅与一个输送轮320连接,也可以同时与两个以上的输送轮320连接。各旋转驱动组件310同步控制,保证与旋转驱动组件310连接的输送轮320同步转动。
可选地,旋转驱动组件310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对应的传动结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通过传动结构与输送轮320连接,当驱动电机运行时可以驱动输送轮320转动。具体地,驱动电机采用减速电机,传动结构为齿轮传动结构、皮带传动结构或链条传动结构等,或为联轴器。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运上料装置还包括总开关、位置传感器、电磁继电器和控制器,其中位置传感器可以为接触式位置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等,位置传感器设置在转运支架100、固定座200或支撑杆522上,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物料600的位置信息,控制器分别与总开关、位置传感器和电磁继电器电连接,电磁继电器与驱动电机电连接。总开关可以控制各旋转驱动组件310的总电路的开闭,控制器可以根据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电磁继电器的开闭,进而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
当需要进行上料时,可以闭合总开关接通电源,控制器控制电磁继电器闭合使驱动电机启动运行,同时位置传感器检测物料600位置,当物料600位于转运上料装置上时,控制器控制电磁继电器始终闭合,驱动电机持续运行;当物料600移出转运上料装置时,控制器控制电磁继电器断开,电机停止运行。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位置传感器设置有一个且设置在转运支架100上位于物料600输送方向上的一端,在物料600完全移出转运上料装置前,该位置传感器均能够检测到物料600。进一步地,驱动电机设置有两个以上,各驱动电机同时与一个电磁继电器电连接。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位置传感器、电磁继电器与驱动电机对应设置有两个以上,控制器同时与各位置传感器和各电磁继电器电连接,驱动电机与对应的电磁继电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对应的电磁继电器的开闭,进而控制对应的驱动电机启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运支架,所述转运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组件;
固定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水平间隔设置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转运支架,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槽;
输送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组件和至少两个水平间隔设置的输送轮,所述输送轮的排布方向与所述固定座的排布方向相同,所述输送轮的轮面设置有输送限位槽,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与至少一个所述输送轮传动连接;
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输送机构,适于驱动所述输送机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和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包括至少两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竖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转运支架,每对所述支撑杆之间转动设置有一个所述输送轮,所述升降驱动件的执行端与升降支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还包括底架,所述底架水平设置,各所述支撑杆分别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的执行端连接所述底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件为竖向设置的伸缩驱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件水平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升降驱动件的排布方向与所述输送轮的排布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转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支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竖向支杆,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竖向间隔排布,所述竖向支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输送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上侧,所述支撑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架体,所述升降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设置有两个以上,各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分别对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输送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输送轮交替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和所述输送限位槽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如下结构:
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呈角度布置,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适于分别与物料的两侧接触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组件包括多个脚轮,各所述脚轮的支架分别与所述转运支架固定连接。
CN202223389222.6U 2022-12-16 2022-12-16 转运上料装置 Active CN218988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9222.6U CN218988017U (zh) 2022-12-16 2022-12-16 转运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9222.6U CN218988017U (zh) 2022-12-16 2022-12-16 转运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8017U true CN218988017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4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89222.6U Active CN218988017U (zh) 2022-12-16 2022-12-16 转运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8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30740B2 (en) Hand truck with electrically operated lifting platform
JP2019078099A (ja) 車両のリフト搬送台車、縦列無人走行台車、車両縦列駐車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縦列駐車方法
CN107416517B (zh) 一种翻转卸货装置
CN218988017U (zh) 转运上料装置
CN114684739A (zh) 用于提升和降低车辆或负载的升降装置和升降平台
CN106698209B (zh) 车载吊运装置
CN101137534A (zh) 剪式升降小车
CN116690070A (zh) 一种具备伸展调节平台的型钢加工设备
US8662888B2 (en) Loading system for a heat treating furnace
CN215439484U (zh) 一种电动液压升降平台车
CN210286634U (zh) 转运堆垛车及使用该转运堆垛车的转运堆垛系统
CN213706865U (zh) 一种输送伸缩皮带机及装卸车输送机
KR101121660B1 (ko) 포크리프트
JPH07267091A (ja) 荷役車両
CN111776047A (zh) 一种用于油桶移位的搬运车
CN220723474U (zh) 一种多功能升降平台操作车
JP4062590B2 (ja) 被搬送物吊下搬送用ハンガー
CN213059917U (zh) 一种旋转式物料提升装置
CN217921337U (zh) 一种基于铲车运输的翻斗装置
CN213415983U (zh) Agv的驱动模组安装辅助装置及辅助车
CN211140621U (zh) 气压釜台车推动车
CN214421643U (zh) 一种车身输送系统
CN211770049U (zh) 板材棒材输送平台
CN216190728U (zh) 一种中位剪式升降机用连接结构及中位剪式升降机
CN217205661U (zh) 自动导引车及停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7

Address after: 036899 No. 2-1, Wei'er Road, Pingl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uozhou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any Silicon Energy (Shuo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412000 Room 518-50, Building 1, Longxin International, No. 255, Tongxia Road, Tongtangwan Street, Shifeng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any Silicon Energy (Zhu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