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9334U - 一种顶部开合车厢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部开合车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49334U CN218949334U CN202123372545.XU CN202123372545U CN218949334U CN 218949334 U CN218949334 U CN 218949334U CN 202123372545 U CN202123372545 U CN 202123372545U CN 218949334 U CN218949334 U CN 2189493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age
- guide rail
- rotating shaft
- symmetrically arranged
- ch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部开合车厢,该包括厢体、驱动机构和导轨组件;厢体:其右侧面设有减速电机,厢体的右侧面设置通过对称设置的支撑座转动连接有转轴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前端和转轴一的外弧面均设有链轮一,两个链轮一通过链条一传动连接,减速电机的输入端与外部车载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导轨组件:对称设置于厢体的前后两侧面上端,导轨组件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有顶盖,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导轨、滑座和滚轮,所述导轨对称设置于厢体的前后两侧面上端;驱动机构:对称设置于厢体的前后两端,顶盖均与驱动机构固定连接,该顶部开合车厢,操作简单方便,便于从上方对粮食等散装物料进行装车,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车车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顶部开合车厢。
背景技术
车厢是货车的重要组件,用于装货物,以便于货车对货物的运输;其中集装箱是车厢的一种,集装箱用于装货物,能够很好的保护货物,但是,集装箱的货门一般在尾部,从而限定了所装货物体积,并且装卸也只能够从而尾部进出,货物装卸不是很方便,不适合粮食等散装物料的装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顶部开合车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顶部开合车厢,结构设计合理牢固,操作简单方便,便于从上方对粮食等散装物料进行装车,实用性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部开合车厢,包括厢体、驱动机构和导轨组件;
厢体:其右侧面设有减速电机,厢体的右侧面设置通过对称设置的支撑座转动连接有转轴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前端和转轴一的外弧面均设有链轮一,两个链轮一通过链条一传动连接,减速电机的输入端与外部车载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导轨组件:对称设置于厢体的前后两侧面上端,导轨组件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有顶盖;
驱动机构:对称设置于厢体的前后两端,顶盖均与驱动机构固定连接,结构设计合理牢固,操作简单方便,便于从上方对粮食等散装物料进行装车,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导轨、滑座和滚轮,所述导轨对称设置于厢体的前后两侧面上端,导轨的竖直板体内部均阵列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滑座分别对称滑动连接于导轨的上端左右两侧,滑座的下表面分别与竖向对应的滚轮外弧面滑动连接,顶盖分别与竖向对应的两个滑座上表面固定连接,对顶盖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轴二、链轮二、链条二、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所述转轴二分别与厢体的前后两侧板左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和转轴二的外弧面端头均对称设有链轮二,横向对应的两个链轮二之间通过链条二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一对称设置于左侧的顶盖右端前后两侧,所述连接板一的下端分别与竖向对应的链条二下端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二对称设置于右侧的顶盖左端前后两侧,连接板二的下端分别与竖向对应的链条二上端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驱动两个顶盖同步反向移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对称设置于厢体的前后两侧面右端,接近传感器分别与同侧的连接板二配合设置,接近传感器的输出端均电连接外部车载控制器的输入端,检测顶盖的位置,避免顶盖打开程度过大。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内壁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A型架,对顶盖进行支撑,提高顶盖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厢体的前后内壁之间阵列设有拉杆,对厢体的前后侧壁进行拉紧,避免厢体的侧壁由于内部压力过大而变形。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板和爬梯,所述支撑板设置于厢体的右侧面上端,支撑板分别与两个导轨的相对内侧面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爬梯设置于支撑板的下表面,爬梯的下端与厢体的右侧面下端固定连接,便于人员上车顶进行维护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顶部开合车厢,具有以下好处:
通过外部车载控制器启动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下方的链轮一转动,下方的链轮一通过链条一带动上方的链轮一转动,进而通过转轴一带动右侧的两个链轮二转动,右侧的链轮二带动链条二顺时针转动,此时链条二的上端向带动连接板二向右侧移动,链条二的下端带动连接板一向左侧移动,连接板一带动左侧的顶盖移动,连接板二带动右侧的顶盖移动,顶盖通过滑座在滚轮的外弧面上端滑动,从而实现两个顶盖的同步反向移动,将厢体的上方打开,当连接板二接近接近传感器时,接近传感器发送信号给外部的车载控制器,外部的车载控制器控制减速电机停止运转,根据上述原理反向操作,可实现顶盖对厢体上方的闭合,该顶部开合车厢,结构设计合理牢固,操作简单方便,便于从上方对粮食等散装物料进行装车,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厢体、2减速电机、3链轮一、4链条一、5转轴一、6驱动机构、61转轴二、62链轮二、63链条二、64连接板一、65连接板二、7导轨组件、71导轨、72滑座、73滚轮、8A型架、9拉杆、10支撑板、11顶盖、12爬梯、13接近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顶部开合车厢,包括厢体1、驱动机构6和导轨组件7;
厢体1:其右侧面设有减速电机2,厢体1的右侧面设置通过对称设置的支撑座转动连接有转轴一5,减速电机2的输出轴前端和转轴一5的外弧面均设有链轮一3,两个链轮一3通过链条一4传动连接,减速电机2的输入端与外部车载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外部车载控制器启动减速电机2,减速电机2的输出轴带动下方的链轮一3转动,下方的链轮一3通过链条一4带动上方的链轮一3转动,链轮一3带动转轴一5转动,厢体1的前后内壁之间阵列设有拉杆9,对厢体1的前后侧壁进行拉紧,避免厢体1的侧壁由于内部压力过大而变形;
导轨组件7:对称设置于厢体1的前后两侧面上端,导轨组件7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有顶盖11,顶盖11的内壁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A型架8,对顶盖11进行支撑,提高顶盖11的结构强度,导轨组件7包括导轨71、滑座72和滚轮73,导轨71对称设置于厢体1的前后两侧面上端,导轨71的竖直板体内部均阵列转动连接有滚轮73,滑座72分别对称滑动连接于导轨71的上端左右两侧,滑座72的下表面分别与竖向对应的滚轮73外弧面滑动连接,顶盖11分别与竖向对应的两个滑座72上表面固定连接,顶盖11通过滑座72在滚轮73的外弧面上端滑动,对顶盖11进行支撑,减小顶盖11开合过程中的摩擦力。
驱动机构6:对称设置于厢体1的前后两端,顶盖11均与驱动机构6固定连接,驱动机构6包括转轴二61、链轮二62、链条二63、连接板一64和连接板二65,转轴二61分别与厢体1的前后两侧板左端转动连接,转轴一5和转轴二61的外弧面端头均对称设有链轮二62,横向对应的两个链轮二62之间通过链条二63传动连接,连接板一64对称设置于左侧的顶盖11右端前后两侧,连接板一64的下端分别与竖向对应的链条二63下端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连接板二65对称设置于右侧的顶盖11左端前后两侧,连接板二65的下端分别与竖向对应的链条二63上端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转轴一5带动右侧的两个链轮二62转动,右侧的链轮二62带动链条二63顺时针转动,此时链条二63的上端向带动连接板二65向右侧移动,链条二63的下端带动连接板一64向左侧移动,连接板一64带动左侧的顶盖11移动,连接板二65带动右侧的顶盖11移动,驱动两个顶盖11同步反向移动。
其中:还包括接近传感器13,接近传感器13对称设置于厢体1的前后两侧面右端,接近传感器13分别与同侧的连接板二65配合设置,接近传感器13的输出端均电连接外部车载控制器的输入端,检测顶盖11的位置,避免顶盖11打开程度过大,连接板二65接近接近传感器13时,接近传感器13发送信号给外部的车载控制器,外部的车载控制器控制减速电机2停止运转。
其中:还包括支撑板10和爬梯12,支撑板10设置于厢体1的右侧面上端,支撑板10分别与两个导轨71的相对内侧面右端固定连接,爬梯12设置于支撑板10的下表面,爬梯12的下端与厢体1的右侧面下端固定连接,便于人员上车顶进行维护作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顶部开合车厢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外部车载控制器启动减速电机2,减速电机2的输出轴带动下方的链轮一3转动,下方的链轮一3通过链条一4带动上方的链轮一3转动,进而通过转轴一5带动右侧的两个链轮二62转动,右侧的链轮二62带动链条二63顺时针转动,此时链条二63的上端向带动连接板二65向右侧移动,链条二63的下端带动连接板一64向左侧移动,连接板一64带动左侧的顶盖11移动,连接板二65带动右侧的顶盖11移动,顶盖11通过滑座72在滚轮73的外弧面上端滑动,从而实现两个顶盖11的同步反向移动,将厢体1的上方打开,当连接板二65接近接近传感器13时,接近传感器13发送信号给外部的车载控制器,外部的车载控制器控制减速电机2停止运转,根据上述原理反向操作,可实现顶盖11对厢体1上方的闭合。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减速电机2和接近传感器13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减速电机2建议选用螺旋锥齿轮减速电机,接近传感器13可选用M18激光光电开关,外部车载控制器控制减速电机2和接近传感器13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顶部开合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1)、驱动机构(6)和导轨组件(7);
厢体(1):其右侧面设有减速电机(2),厢体(1)的右侧面设置通过对称设置的支撑座转动连接有转轴一(5),减速电机(2)的输出轴前端和转轴一(5)的外弧面均设有链轮一(3),两个链轮一(3)通过链条一(4)传动连接,减速电机(2)的输入端与外部车载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导轨组件(7):对称设置于厢体(1)的前后两侧面上端,导轨组件(7)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有顶盖(11);
驱动机构(6):对称设置于厢体(1)的前后两端,顶盖(11)均与驱动机构(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开合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7)包括导轨(71)、滑座(72)和滚轮(73),所述导轨(71)对称设置于厢体(1)的前后两侧面上端,导轨(71)的竖直板体内部均阵列转动连接有滚轮(73),所述滑座(72)分别对称滑动连接于导轨(71)的上端左右两侧,滑座(72)的下表面分别与竖向对应的滚轮(73)外弧面滑动连接,顶盖(11)分别与竖向对应的两个滑座(72)上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开合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转轴二(61)、链轮二(62)、链条二(63)、连接板一(64)和连接板二(65),所述转轴二(61)分别与厢体(1)的前后两侧板左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5)和转轴二(61)的外弧面端头均对称设有链轮二(62),横向对应的两个链轮二(62)之间通过链条二(63)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一(64)对称设置于左侧的顶盖(11)右端前后两侧,所述连接板一(64)的下端分别与竖向对应的链条二(63)下端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二(65)对称设置于右侧的顶盖(11)左端前后两侧,连接板二(65)的下端分别与竖向对应的链条二(63)上端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部开合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近传感器(13),所述接近传感器(13)对称设置于厢体(1)的前后两侧面右端,接近传感器(13)分别与同侧的连接板二(65)配合设置,接近传感器(13)的输出端均电连接外部车载控制器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开合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1)的内壁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A型架(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开合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1)的前后内壁之间阵列设有拉杆(9)。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部开合车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10)和爬梯(12),所述支撑板(10)设置于厢体(1)的右侧面上端,支撑板(10)分别与两个导轨(71)的相对内侧面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爬梯(12)设置于支撑板(10)的下表面,爬梯(12)的下端与厢体(1)的右侧面下端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72545.XU CN218949334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顶部开合车厢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72545.XU CN218949334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顶部开合车厢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49334U true CN218949334U (zh) | 2023-05-02 |
Family
ID=86103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72545.XU Active CN218949334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顶部开合车厢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49334U (zh) |
-
2021
- 2021-12-29 CN CN202123372545.XU patent/CN2189493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291061U (zh) | 一种具有过桥电机轨道的升降尾板 | |
RU173631U1 (ru) | Вагон | |
CN204625093U (zh) | 一种叉车的货叉结构 | |
CN110053641B (zh) | 具有可转位车架的公铁便捷联运铁路货车及其工作方法 | |
WO2017101603A1 (zh) | 一种铁路货车用的开闭顶盖及铁路货车 | |
CN108313075B (zh) | 一种滑轨式铁路漏斗车顶盖机构及工作方法 | |
US3351220A (en) | Power elevator system | |
CN218949334U (zh) | 一种顶部开合车厢 | |
CN202413804U (zh) | 一种适用散装料的货车底门开闭机构 | |
CN208251952U (zh) | 一种无人值守立体车库的自动防护装置 | |
CN218702649U (zh) | 一种提升安全性的货箱后门开启组件 | |
CN209274594U (zh) | 一种漏斗车侧门开闭系统 | |
CN202703598U (zh) | 一种铁路货车整体翻转式车顶结构 | |
CN112249061B (zh) |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9921016U (zh) | 一种后掀背式滑门装置及具有其的厢式物流车 | |
CN108099928A (zh) | 一种运输汽车的铁路用双层货车 | |
CN210554815U (zh) | 一种对开门设备及轿厢 | |
CN209535051U (zh) | 一种轨行式双向电动平板车 | |
CN202368434U (zh) | 一种自卸车车厢后盖翻转装置 | |
CN201712526U (zh) | 可折叠伸缩的汽车雨棚框架轨道 | |
CN219691441U (zh) | 一种监区生活物资驳运车升降门 | |
CN113665603B (zh) | 一种铁路漏斗车轨道内侧卸货底门开闭机构 | |
CN115743208B (zh) | 一种顶开门装置及车厢 | |
CN206841543U (zh) | 一种电动三轮车客货两用车厢 | |
CN220033923U (zh) | 一种堆高车的防倾倒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