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8118U - 一种车尾门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尾门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58118U
CN218858118U CN202320046287.6U CN202320046287U CN218858118U CN 218858118 U CN218858118 U CN 218858118U CN 202320046287 U CN202320046287 U CN 202320046287U CN 218858118 U CN218858118 U CN 218858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late
reinforcing
mounting
spare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62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帅
杨迎新
李本利
陈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Group ORV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Group OR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62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58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58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58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尾门结构,所述尾门结构包括内板、铰链加强板、上铰链安装总成、下铰链安装总成和备胎加强总成;内板包括中心区域和第一侧区域,中心区域和所述第一侧区域相邻;第一侧区域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铰链安装总成设置在第一端,下铰链安装总成设置在第二端;内板、铰链加强板和上铰链安装总成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内板、铰链加强板和下铰链安装总成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备胎加强总成设置在中心区域,内板、备胎加强总成和上铰链安装总成的另一端依次层叠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升了尾门的下沉刚度,并提高了强度,大幅提升了窗框刚度,有效改善了尾门在不平整路面尾门出现摆动而产生的敲击门框现象,避免了尾门焊点开裂。

Description

一种车尾门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尾门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众多驾驶者将目光转到了城市越野车,而具有外挂式备用轮胎的城市越野车,从其造型角度,深受众多用户的喜爱,其硬派越野的风格成了车辆的一个特殊卖点,同时可便于用户拆装备用轮胎,外挂式备用轮胎通常悬挂在侧开式尾门上,这样,对尾门自身的强度、刚度性能要求更为严格。
目前,在售款悬挂备用轮胎的尾门内部加强结构刚度、强度较低,无法满足驾驶者长时间在严苛路面上行驶,易出现钣金结构开裂;尤其是在搓板路行驶时,出现窗框摆动震颤现象,其敲击门框声严重影响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尾门结构及车辆,以解决尾门内部加强结构刚度、强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尾门结构,所述车尾门结构包括内板、铰链加强板、上铰链安装总成、下铰链安装总成和备胎加强总成;所述内板包括中心区域和第一侧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第一侧区域相邻;
所述铰链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区域;所述第一侧区域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所述内板、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内板、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备胎加强总成设置在所述中心区域,所述内板、所述备胎加强总成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的另一端依次层叠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尾门结构还包括备胎加强连接板,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所述内板、所述备胎加强总成和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内板、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的另一端和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依次层叠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尾门结构还包括中央加强板;所述内板、所述中央加强板的一端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内板、所述中央加强板的中部和所述备胎加强总成依次层叠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尾门结构还包括门锁加强总成;所述内板包括第二侧区域,所述第二侧区域与所述第一侧区域相对设置,所述中心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区域和所述第二侧区域之间;所述门锁加强总成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区域;所述内板、所述门锁加强总成和所述中央加强板的另一端依次层叠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包括上铰链安装板和用于安装上铰链的第一安装螺母总成,所述上铰链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螺母总成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包括下铰链安装板和用于安装下铰链的第二安装螺母总成,所述下铰链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螺母总成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备胎加强总成包括备胎加强板和用于安装备胎支架的第三安装螺母总成,所述备胎加强板与所述第三安装螺母总成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尾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车尾门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铰链加强板设置在第一侧区域,上铰链安装总成设置在第一侧区域的第一端,下铰链安装总成设置在第一侧区域的第二端,从而提升了尾门的下沉刚度和强度;同时,将内板、铰链加强板和上铰链安装总成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内板、铰链加强板和下铰链安装总成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从而避免了尾门焊点开裂,进而减少了尾门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费用;所述备胎加强总成设置在所述中心区域,所述内板、所述备胎加强总成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的另一端依次层叠连接,从而消除了备胎加强总成与内板连接的焊点出现失效的现象。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车尾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车尾门结构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铰链安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下铰链安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备胎加强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板;2、铰链加强板;3、上铰链安装总成;31、上铰链安装板;32、第一安装螺母总成;4、下铰链安装总成;41、下铰链安装板;42、第二安装螺母总成;5、备胎加强总成;51、备胎加强板;52、第三安装螺母总成;6、备胎加强连接板;7、中央加强板;8、门锁加强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尾门结构,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车尾门结构包括内板1、铰链加强板2、上铰链安装总成3、下铰链安装总成4和备胎加强总成5;所述内板1包括中心区域和第一侧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第一侧区域相邻;所述第一侧区域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4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所述内板1、所述铰链加强板2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内板1、所述铰链加强板2和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4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设置在所述中心区域,所述内板1、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的另一端依次层叠连接。
具体地,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的上铰链安装结构端与所述内板1和所述铰链加强板2三层焊连接,同时,所述内板1、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的另一端三层焊连接,从而不仅为尾门上铰链提供了安装结构,同时可以提升尾门的下沉刚度。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4的安装结构端与所述内板1和所述铰链加强板2三层焊连接,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4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板1和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三层焊连接,从而不仅为尾门下铰链提供了安装结构,同时可以提升尾门的下沉刚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关系为焊接,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加强板2和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均设有与所述内板1的局部贴合面,所述局部贴合面与所述内板1焊点连接,从而能够对所述内板1的受力进行分散,进而保持尾门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车尾门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铰链加强板2设置在第一侧区域,上铰链安装总成3设置在第一侧区域的第一端,下铰链安装总成4设置在第一侧区域的第二端,从而提升了尾门的下沉刚度和强度;同时,将内板1、铰链加强板2和上铰链安装总成3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内板1、铰链加强板2和下铰链安装总成4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从而避免了尾门焊点开裂,进而减少了尾门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费用;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设置在所述中心区域,所述内板1、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的另一端依次层叠连接,从而消除了备胎加强总成5与内板1连接的焊点出现失效的现象。
在某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车尾门结构还包括备胎加强连接板6,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所述内板1、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和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内板1、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的另一端和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4依次层叠连接。
具体地,所述内板1、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和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的一端依次三层焊连接,所述内板1、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的另一端和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4依次三层焊连接;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靠近所述第一侧区域的一端与所述内板1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连接,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远离所述第一侧区域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板1和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连接,备胎加强连接板6将所述下铰链安总成4与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连接,从而为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4和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提供有效的连接,进而可将备胎支架安装板所承受的力进行分散,避免了备胎支架安装板的应力集中现象,消除了备胎支架安装板与所述内板1连接的焊点出现失效的现象。
在某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车尾门结构还包括中央加强板7;所述内板1、所述中央加强板7的一端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内板1、所述中央加强板7的中部和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依次层叠连接。所述车尾门结构还包括门锁加强总成8;所述内板1包括第二侧区域,所述第二侧区域与所述第一侧区域相对设置,所述中心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区域和所述第二侧区域之间;所述门锁加强总成8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区域;所述内板1、所述门锁加强总成8和所述中央加强板7的中部依次层叠连接。
具体地,所述中央加强板7靠近所述第一侧区域的一端与所述内板1和所述铰链加强板2连接,所述中央加强板7的上端与所述内板1和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连接,焊点均布。所述中央加强板7远离所述第一侧区域的另一端与
所述内板1和所述门锁加强总成8连接,所述中央加强板7可有效连接所述铰5链加强板2与所述门锁安装加强板,可为尾门系统的力的分散提供有效路径。
所述门锁加强总成8靠近门锁端与所述内板1焊接连接,从而为门锁提供安装结构,并起到加强门锁端结构强度作用。所述门锁加强板与所述内板1的组合件为门锁的安装提供了安装点及相应的配合平面,所述门锁加强板与所述内板1通过焊接连接。
0在某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包括上铰链安装板31和用于安装上铰链的第一安装螺母总成32,所述上铰链安装板31与所述第一安装螺母总成32连接。
具体地,所述上铰链安装板31与所述第一安装螺母总成32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为所述上铰链安装板31提供上铰链的安装紧固点。
5在某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4包括下铰链安装板41和用于安装下铰链的第二安装螺母总成42,所述下铰链安装板41与所述第二安装螺母总成42连接。
具体地,所述下铰链安装板41与所述第二安装螺母总成42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为所述下铰链安装板41提供下铰链的安装紧固点。
0在某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包括备胎加强板51和用于安装备胎支架(图中未示出)的第三安装螺母总成52,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与所述第三安装螺母总成52连接。
具体地,所述备胎加强板51与所述第三安装螺母总成52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为备胎支架的安装提供紧固点。
5所述车尾门结构的焊接工艺为: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和所述中央加强板7焊接为1个总成,将所述铰链加强板2、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与所述中央加强板7的组合件、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及所述门锁加强总成8与所述内板1进行焊接,再将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4与焊接完成的组件焊接到一起,在焊点布置时,因所述内板1、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和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连接点有重合位置,在所述内板1与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焊接连接时,先不焊接与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连接重合区域,连接为所述内板1与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的共同焊点后,将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安放在组件上,再焊接重合区域因所述内板1、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和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4连接点有重合位置,在所述内板1与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焊接连接时,先不焊接与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4连接重合区域,连接为所述内板1与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6的共同焊点后,将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4放在组件上,再焊接重合区域;因所述内板1、所述中央加强板7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连接点有重合位置,在所述内板1与所述中央加强板7焊接连接时,先不焊接与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连接重合区域,连接为所述内板1与所述中央加强板7的共同焊点后,将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安放在组件上,再焊接重合区域。
在焊接时,需要同时考虑焊接工具与各零件的距离,应避因焊接工具与零件干涉导致的焊接焊点无法操作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图中未示出),所述车辆包括车尾门结构。
具体地,所述尾门结构安装在所述车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车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铰链加强板2设置在第一侧区域,上铰链安装总成3设置在第一侧区域的第一端,下铰链安装总成4设置在第一侧区域的第二端,从而提升了尾门的下沉刚度和强度;同时,将内板1、铰链加强板2和上铰链安装总成3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内板1、铰链加强板2和下铰链安装总成4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从而避免了尾门焊点开裂,进而减少了尾门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费用;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设置在所述中心区域,所述内板1、所述备胎加强总成5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3的另一端依次层叠连接,从而消除了备胎加强总成5与内板1连接的焊点出现失效的现象。同时,本实用新型为尾门备胎安装提供了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可承载车辆正常使用的全尺寸轮胎。该加强结构各零件均可实现制造,并满足焊接工艺要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车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门结构包括内板、铰链加强板、上铰链安装总成、下铰链安装总成和备胎加强总成;所述内板包括中心区域和第一侧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第一侧区域相邻;
所述第一侧区域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所述内板、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内板、所述铰链加强板和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备胎加强总成设置在所述中心区域,所述内板、所述备胎加强总成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的另一端依次层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门结构还包括备胎加强连接板,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端;所述内板、所述备胎加强总成和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的一端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内板、所述备胎加强连接板的另一端和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依次层叠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门结构还包括中央加强板;所述内板、所述中央加强板的一端和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依次层叠连接;所述内板、所述中央加强板的中部和所述备胎加强总成依次层叠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尾门结构还包括门锁加强总成;所述内板包括第二侧区域,所述第二侧区域与所述第一侧区域相对设置,所述中心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区域和所述第二侧区域之间;所述门锁加强总成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区域;所述内板、所述门锁加强总成和所述中央加强板的另一端依次层叠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链安装总成包括上铰链安装板和用于安装上铰链的第一安装螺母总成,所述上铰链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螺母总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铰链安装总成包括下铰链安装板和用于安装下铰链的第二安装螺母总成,所述下铰链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螺母总成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尾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加强总成包括备胎加强板和用于安装备胎支架的第三安装螺母总成,所述备胎加强板与所述第三安装螺母总成连接。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尾门结构。
CN202320046287.6U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车尾门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8858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6287.6U CN218858118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车尾门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6287.6U CN218858118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车尾门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58118U true CN218858118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0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6287.6U Active CN218858118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车尾门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58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81217U (zh) 一种车辆、承载式车身及其侧围顶盖总成连接结构
CN214450199U (zh) 一种汽车尾门门框
CN218858118U (zh) 一种车尾门结构及车辆
CN218505982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107161217A (zh) 一种提升后悬置安装点刚度的前副车架加强支架结构
CN104340272A (zh) 前副车架总成和汽车及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安装方法
CN207644470U (zh) 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
CN214396958U (zh)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车身和汽车
CN210027607U (zh) 一种d柱接头组件
CN108859690A (zh) 汽车外后视镜的安装支架及安装结构
CN205971505U (zh) 汽车后门锁销安装部位结构
CN215398115U (zh) 一种背门加强板及车辆
CN201824956U (zh) 一种汽车衣帽架框架结构
CN210554624U (zh) 一种加强型蓄电池安装结构
CN209921435U (zh) D柱上接头结构
CN207092755U (zh) 一种汽车后门锁环用安装支架和汽车
CN111038594B (zh) 一种d柱加强结构
CN219584284U (zh) 一种副车架和汽车
CN212073630U (zh) 尾门铰链加强板及汽车
CN221049791U (zh) 一种连接板组件及车辆
CN218558519U (zh) 一种后背门内板总成及汽车
CN214396963U (zh) 支撑结构及汽车车身
CN215826828U (zh) 用于汽车的顶盖侧围连接结构和汽车
CN214295517U (zh) 一种汽车尾门锁加强结构
CN219904020U (zh) 一种备胎反装的尾门加强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