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6995U - 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6995U
CN218706995U CN202222950806.XU CN202222950806U CN218706995U CN 218706995 U CN218706995 U CN 218706995U CN 202222950806 U CN202222950806 U CN 202222950806U CN 218706995 U CN218706995 U CN 218706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inner race
unloader
riser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508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永明
王兴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xian Xinhe Precision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xian Xinhe Precision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xian Xinhe Precision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xian Xinhe Precision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508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6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6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6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加工技术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装置本体,所述下料装置本体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前端一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竖板前端的另一侧上方设置有安装座,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周设置有呈L形设计的转动板,所述安装座上铰接设置有液压缸,所述转轴上端的外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置有连接轴,且与液压缸的输出端相铰接,远离所述轴承座的转动板一侧设置有用于夹持轴承外圈工件的升降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对轴承外圈的取放,降低劳动强度及安全隐患,提升工作进程,满足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加工技术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的工作原理是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一般是由轴承套圈(即内圈和外圈)、轴承钢球及保持架所组成的通用性很强、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很高的机械基础件。
现有技术中,轴承外圈在加工完成后,不可避免需要对其端面进行打磨处理,以提高轴承外圈的机械性能;目前,厂房生产过程中,传统的打磨方式是由操作人员手握轴承外圈,在打磨台上进行来回推拉,以实施相应的打磨作业,现有打磨方式则是利用连杆机构与电气设备相配合,带动轴承工件实现来回推拉的动作,进而完成打磨;上述过程中,由于轴承外圈具有一定的重量,且轴承外圈的规格尺寸不一,在将轴承外圈放置到待打磨工作台上时,大都是由人工进行搬放的,该工作方式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影响工作进程;此外,对于打磨完成的轴承外圈来说,会有部分碎屑残留在工作台上,在由人工进行取下工件时,碎屑容易粘附在工作人员的手上,严重的还会出现划伤工作人员手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难以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无法满足厂房的生产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代替人工完成对轴承外圈的放置及取放,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及生产成本,降低安全隐患,保障人身安全,提升工作进程,并满足厂房生产使用需求的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装置本体,所述下料装置本体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前端一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竖板前端的另一侧上方设置有安装座,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周设置有呈L形设计的转动板,所述安装座上铰接设置有液压缸,所述转轴上端的外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置有连接轴,且与液压缸的输出端相铰接,远离所述轴承座的转动板一侧设置有用于夹持轴承外圈工件的升降夹持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夹持机构包括呈凹形设计的安置台,所述安置台上端设置有气缸,所述安置台一侧设置有升降块,且与气缸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安置台一侧设置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对称排布且贯穿升降块设置,所述升降块前端设置有气动手指。
作为优选,所述气动手指下端一侧螺纹连接有抵块,所述抵块包括呈半包围状设计的连接罩,所述连接罩一侧设置有呈半圆状设计的适配块。
作为优选,靠近所述轴承座的转动板一侧设置有防护杆。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安装座下方的竖板前端设置有呈凸形状设计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前端设置有防护垫,与所述升降夹持机构相对的转动板后侧也设置有防护杆,且与防护垫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通过设置的转动板、转轴、轴承座和液压缸,实现了90°的工件下料动作,代替人工完成下料,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作进程,通过设置的升降夹持机构,利用气缸、升降块和气动手指间的配合,实现对工件的稳定夹取,避免工件发生掉落,保证取放动作的有效进行,满足生产使用需求;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代替人工完成对轴承外圈的放置及取放,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及生产成本,降低安全隐患,保障人身安全,提升工作进程,并满足厂房生产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另一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抵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抵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下料装置本体;2、工作台;3、竖板;4、轴承座;5、安装座;6、转轴;7、转动板;8、液压缸;9、连接板;10、连接轴;11、升降夹持机构;111、安置台;112、气缸;113、升降块;114、限位杆;115、气动手指;12、抵块;121、连接罩;122、适配块;13、防护杆;14、固定座;141、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装置本体1,其是与现有技术中轴承外圈打磨设备相配合使用的,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文件一种轴承套圈用端面自动打磨装置{专利号:CN202123078932.2},当然,应用于轴承外圈进行打磨的装置设备并非只有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这一种,对于其他的轴承外圈打磨设备而言,人们也完全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装配该下料装置本体1,并投入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只是对工件下料的工作方式做出相对应的改进,因此,与其相配合使用的打磨设备并未在本实施例或说明书附图中示出;具体的说,下料装置本体1包括工作台2,用于提升装置设备所放置的稳定性,工作台2上端设置有竖板3,其为各装置部件的设立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的,为了有效代替人工完成对工件的取放工作,具体的说:竖板3前端一侧设置有轴承座4,竖板3前端的另一侧上方设置有安装座5,两个轴承座4之间设置有转轴6,转轴6外周设置有呈L形设计的转动板7,安装座5上铰接设置有液压缸8,转轴6上端的外周设置有连接板9,其中,连接板9是与转轴6进行同步转动的装置部件,保证输入动力的有效传递,连接板9的前端设置有连接轴10,且与液压缸8的输出端相铰接,上述装置设备之间配合使用的具体描述为:首先,根据厂房对于轴承工件打磨的工作区域,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装配,当然,为了保障下料装置本体1能够发挥出良好的使用性能,需要保证竖板3所在的竖直平面与打磨设备相垂直,这样,待轴承外圈工件完成打磨后,人们控制液压缸8运行,推动连接板9及转轴6发生转动,进而带动着转动板7发生转动,并使转动板7处在与竖板3相垂直的位置,此时,升降夹持机构11处在待夹取工件的上方,随后,控制升降夹持机构11运行,完成对工件的夹取,随后再控制液压缸8收缩,以带动转动板7复位,此时,轴承工件远离了打磨设备,有效代替人工完成对工件的取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进程;此外,该装置设备也可以应用在轴承工件的上料过程中,代替人工完成上料动作,这样,该装置设备的实用性得到提升,能够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为了有效完成对工件的夹取,远离轴承座4的转动板7一侧设置有用于夹持轴承外圈工件的升降夹持机构11,该装置设备充分利用气缸112、升降块113和气动手指115间的配合,实现对工件的稳定夹取,避免工件发生掉落,保证取放动作的有效进行,满足生产使用需求;上述过程中:通过设置的转动板7、转轴6、轴承座4和液压缸8,实现了90°的工件下料动作,代替人工完成下料,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作进程,通过设置的升降夹持机构11,利用气缸112、升降块113和气动手指115间的配合,实现对工件的稳定夹取,避免工件发生掉落,保证取放动作的有效进行,满足生产使用需求;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代替人工完成对轴承外圈的放置及取放,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时间及生产成本,降低安全隐患,保障人身安全,提升工作进程,并满足厂房生产使用需求。
为了保障升降夹持机构11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具体的说,升降夹持机构11包括呈凹形设计的安置台111,为各部件的稳定设立提供便利条件,安置台111上端设置有气缸112,安置台111一侧设置有升降块113,且与气缸112的下端相连接,这样,人们控制气缸112运行,就会带动升降块113相对安置台111进行自由升降,为夹持动作的实现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的,安置台111一侧设置有限位杆114,两个限位杆114对称排布且贯穿升降块113设置,其限制了升降块113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方向,并提升装置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流畅性,增加使用性,为了确保夹持动作的有效实现,升降块113前端设置有气动手指115,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气缸112和升降块113间的配合使用,控制气动手指115伸入轴承外圈内,气动手指115在其自身的夹持气缸112控制下径向向外移动张开,使得气动手指115撑在轴承外圈的内表面上,从而将加工完成的轴承外圈夹起,准备下料,直至人们通过控制液压缸8,将升降夹持机构11转动至工件放置区后,气动手指115松开,等待后续的夹取工作,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气动手指115为现有成熟技术,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有效获知并理解与运用的,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不再赘述,进一步的,该操作方式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满足厂房内的生产使用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设备的实用性,气动手指115下端一侧螺纹连接有抵块12,抵块12包括呈半包围状设计的连接罩121,连接罩121一侧设置有呈半圆状设计的适配块122,具体描述为:连接罩121与气动手指115的移动部件利用螺栓进行连接,操作简单便利,适配块122与连接罩121为一体式设计,当然,人们可以根据不同规格尺寸的待取放轴承外圈,进行选取不同规格的适配块122,这样,人们在利用升降夹持机构11进行夹持工件时更加适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装置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提升工作进程,实用性强。
为了使得转动板7在转动至与竖板3相垂直位置处时,具有良好的限制及防护性能,靠近轴承座4的转动板7一侧设置有防护杆13,具体的说:防护杆13与转动板7之间可采用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当人们根据使用需求,控制转动板7转动,并使其处在与竖板3相垂直的位置处时,防护杆13的另一端抵靠在竖板3上,起到了限制转动板7所处位置的作用,防止转动板7出现转动角度过大的情况,提升装置设备的稳定性及使用性能,满足使用需求,当然,考虑到防护杆13会与竖板3会发生接触,在竖板3的相对应位置处,可以设置上一个橡胶垫,用于起缓冲及保护的作用,避免防护杆13给竖板3造成损伤,节约成本,保障装置设备的使用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对装置设备在使用该过程中的防护性,具体的说,位于安装座5下方的竖板3前端设置有呈凸形状设计的固定座14,固定座14前端设置有防护垫141,与升降夹持机构11相对的转动板7后侧也设置有防护杆13,且与防护垫141相对应,具体描述为:防护垫141优选橡胶材质,转动板7在液压缸8的带动下,转动至与竖板3相平行的位置时,防护杆13也会随着转动板7发生转动,并且抵靠在防护垫141上,这样,在防护垫141的作用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转动板7的缓冲,降低装置设备对竖板3造成损伤的可能,相对延长装置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厂房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装置本体,所述下料装置本体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端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前端一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竖板前端的另一侧上方设置有安装座,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周设置有呈L形设计的转动板,所述安装座上铰接设置有液压缸,所述转轴上端的外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置有连接轴,且与液压缸的输出端相铰接,远离所述轴承座的转动板一侧设置有用于夹持轴承外圈工件的升降夹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夹持机构包括呈凹形设计的安置台,所述安置台上端设置有气缸,所述安置台一侧设置有升降块,且与气缸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安置台一侧设置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对称排布且贯穿升降块设置,所述升降块前端设置有气动手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手指下端一侧螺纹连接有抵块,所述抵块包括呈半包围状设计的连接罩,所述连接罩一侧设置有呈半圆状设计的适配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轴承座的转动板一侧设置有防护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安装座下方的竖板前端设置有呈凸形状设计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前端设置有防护垫,与所述升降夹持机构相对的转动板后侧也设置有防护杆,且与防护垫相对应。
CN202222950806.XU 2022-11-07 2022-11-07 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Active CN218706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0806.XU CN218706995U (zh) 2022-11-07 2022-11-07 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0806.XU CN218706995U (zh) 2022-11-07 2022-11-07 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6995U true CN218706995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07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50806.XU Active CN218706995U (zh) 2022-11-07 2022-11-07 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6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61786U (zh) 一种方便夹持工件的自动化磨床设备
CN109664191A (zh) 一种机械制造用打磨抛光装置
CN210452221U (zh) 一种平面抛光装置
CN210160858U (zh) 一种弹簧加工用磨削设备
CN218706995U (zh) 轴承外圈粗磨用下料装置
CN214980146U (zh) 一种机芯摆夹板自动抛光机
CN210024719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转轴打磨装置
CN205630232U (zh) 一种新型打磨装置
CN208826259U (zh) 一种金属制品生产用打磨装置
CN214917770U (zh) 一种板材淋胶机上料装置
CN208729384U (zh) 一种用于打磨去毛刺的工业机器人
CN209411236U (zh) 一种注塑机搬运机器人
CN207629849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数控磨床
CN111438549A (zh) 一种轴承加工用的夹具
CN213004600U (zh) 一种用于轴承套圈复合超精研的套圈端面压紧装置
CN213498349U (zh) 一种水晶工艺品抛光装置
CN212217987U (zh) 一种轴承套圈加工装置
CN215748592U (zh) 一种工件自动锁定平面磨床
CN220128459U (zh) 紧固件加工抛光装置
CN208773245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珠宝加工用打磨机
CN214412990U (zh) 一种用于蓝牙耳机芯片加工的贴片装置
CN213999020U (zh) 一种精密机械零部件加工抛光装置
CN217344968U (zh) 一种产品抛光用设备
CN216731138U (zh) 一种全方位旋转臂架式手扶角磨设备
CN216151825U (zh) 一种轴承钢球生产用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