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2084U - 翼子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翼子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2084U
CN218662084U CN202223342731.3U CN202223342731U CN218662084U CN 218662084 U CN218662084 U CN 218662084U CN 202223342731 U CN202223342731 U CN 202223342731U CN 218662084 U CN218662084 U CN 218662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assembly according
fender assembly
pan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27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平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27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2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2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2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翼子板总成,翼子板总成包括:翼子板外板和与翼子板外板整体外形相匹配的翼子板加强板,翼子板外板的外周缘与翼子板加强板的外周缘可拆卸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通过对翼子板加强板进行整体式设计,使得翼子板加强板能够覆盖翼子板总成的整体,能够对翼子板总成的整体进行加强,这样,翼子板总成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便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若是与行人的头部产生碰撞也能够较好的将冲击进行吸收和分散,从而能够有效减轻对行人头部的伤害,使得行人头部伤害指标的HIC值满足法规要求。

Description

翼子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翼子板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翼子板通常在翻边上做安装结构,并在局部刚度不足的部位进行表面补强,采用这样的方式虽然保证了翼子板的抗凹刚度,但是局部补强的部位会产生应力,使得在行人保护碰撞的试验中的行人头部伤害HIC(全称:Head InjuryCriterion)值超过法规要求,满足不了对行人头部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翼子板总成,其可以有效减少应力集中的发生,使得HIC值满足法规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包括:翼子板外板和与翼子板外板整体外形相匹配的翼子板加强板,翼子板外板的外周缘与翼子板加强板的外周缘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通过对翼子板加强板进行整体式设计,使得翼子板加强板能够覆盖翼子板总成的整体,能够对翼子板总成的整体进行加强,这样,翼子板总成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便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若是与行人的头部产生碰撞也能够较好的将冲击进行吸收和分散,从而能够有效减轻对行人头部的伤害,使得行人头部伤害指标的HIC(全称:Head Injury Criterion)值满足法规要求。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翼子板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外板和所述翼子板加强板之间具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用以将所述翼子板外板和所述翼子板加强板粘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为双组份聚氨酯粘结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加强板朝向所述翼子板外板的侧面设置有胶槽,所述粘结层的至少部分填充在所述胶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加强板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车身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孔,所述车身上具有第二固定孔,固定件适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以将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车身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固定件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部的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均同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外板上具有第一充电口,所述翼子板加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充电口相对应的第二充电口,所述第二充电口的外周缘设置有加强翻边,所述翼子板加强板远离所述翼子板外板的侧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加强翻边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总成还包括充电盖,所述第二充电口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充电盖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翼子板加强板由塑料材料注塑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的翼子板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的翼子板加强板的正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的翼子板加强板的背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的翼子板加强板的仰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的翼子板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的翼子板外板的正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的翼子板外板的背视图。
附图标记:
100、翼子板总成;
1、翼子板外板;11、第一充电口;
2、翼子板加强板;21、胶槽;22、固定部;23、第二充电口;24、加强筋;201、加强翻边;202、限位部;203、安装支架;
3、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100。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100,包括翼子板外板1和与翼子板外板1整体外形相匹配的翼子板加强板2,翼子板外板1的外周缘与翼子板加强板2的外周缘可拆卸连接。翼子板加强板2采用整体式设计,可以对翼子板总成100的整体进行加强;翼子板外板1与翼子板加强板2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这样,使得翼子板总成100的维修和更换更加方便。
现有技术中,对汽车翼子板的加强大多采用局部加强,局部加强的好处是能够使加强的部位的结构强度得到提高,但劣势在于加强的部位在受到冲击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这样,若是行人的头部与翼子板局部加强的部分碰撞到一起时,局部加强部分的集中应力会对行人的头部造成较大的伤害,无法对行人的头部进行有效的保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100,通过对翼子板加强板2进行整体式设计,使得翼子板加强板2能够覆盖翼子板总成100的整体,能够对翼子板总成100的整体进行加强,这样,翼子板总成100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便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若是与行人的头部产生碰撞也能够较好的将冲击进行吸收和分散,从而能够有效减轻对行人头部的伤害,使得行人头部伤害指标的HIC(全称:Head Injury Criterion)值满足法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翼子板外板1和翼子板加强板2之间具有粘结层,粘结层用以将翼子板外板1和翼子板加强板2粘结。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翼子板外板1和翼子板加强板2之间填充胶粘剂,可以使得翼子板外板1与翼子板加强板2之间的连接变为柔性连接,粘接层不仅可以使翼子板外板1和翼子板加强板2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而且可以对外部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从而减轻冲击力对翼子板总成100的损坏;另外,粘结层为双组份聚氨酯粘结层,其由双组份聚氨酯构成,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粘结效果,而且具有防水、减振和耐磨等优点,可以进一步提高翼子板总成100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翼子板加强板2朝向翼子板外板1的侧面设置有胶槽21,粘结层的至少部分填充在胶槽21内。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胶槽21的设置可以对粘接层的位置进行规划分配,胶槽21的设置还可以根据翼子板总成100实际结构的需求进行调整,以便通过改变粘接层的位置对翼子板总成100局部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翼子板加强板2上设置有固定部22,固定部22与车身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翼子板总成100与车身的连接是通过翼子板加强板2来实现的,翼子板加强板2上设置固定部22,以使翼子板总成100整体与车身进行可拆卸连接。
另外,通过在翼子板加强板2上设置固定部22与车身进行可拆卸连接,可以使固定部22的位置的选择更加灵活,不必考量车身的美观性,可以以提高装配效率为目的来选取固定部22的点位,使装配更加方便;除此之外,在翼子板加强板2上设置固定部22替代在翼子板本体上设置固定部22,避免了翼子板本体需要做翻边结构,从而带来的面品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固定部22包括第一固定孔,车身上具有第二固定孔,固定件3适于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以将固定部22与车身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固定孔的孔径大于固定件3的直径。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固定孔的孔径大于固定件3的直径,因此,固定件3与第一固定孔之间存在间隙,翼子板总成100可以利用间隙在车身前后和左右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以保证车身外观的美观性;另外,固定部22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固定部22的多个第一固定孔均同向设置,以保证翼子板总成100与车身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1所示,固定件3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可以沿车身上下方向进行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1所示,固定部22包括安装支架203,第一固定孔在安装支架203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翼子板外板1上具有第一充电口11,翼子板加强板2上设置有与第一充电口11相对应的第二充电口23,第二充电口23的外周缘设置有加强翻边201,翼子板加强板2远离翼子板外板1的侧面设置有加强筋24,加强筋24与加强翻边201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翻边201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强充电口整体的结构强度和抗凹刚度;加强筋24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翼子板加强板2整体的结构强度和抗形变能力,同时,加强筋24与加强翻边201相连,使得加强筋24也可以对充电口处进行加强,从而使得充电口处在受到冲击时,加强筋24可以承担部分的冲击,避免充电口处因冲击而产生应力集中。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翼子板总成100还可以包括充电盖,第二充电口23内设置有限位部202,限位部202用于限制充电盖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限位部202的设置是用于调整充电盖与第二充电口23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方便充电盖进行装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翼子板加强板2由塑料材料注塑而成,这样,可以使得翼子板加强板2与翼子板外板1的外形和大小更加贴合,更加便于安装配合,提高装配效率。
下面参考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100。
具体地,如图1至图8所示,翼子板总成100包括:翼子板外板1、与翼子板外板1整体外形相匹配的翼子板加强板2和充电盖,翼子板外板1的外周缘与翼子板加强板2的外周缘可拆卸连接;翼子板外板1和翼子板加强板2之间具有粘结层,粘结层用以将翼子板外板1和翼子板加强板2粘结;粘结层为双组份聚氨酯粘结层;翼子板加强板2朝向翼子板外板1的侧面设置有胶槽21,粘结层的至少部分填充在胶槽21内。
进一步地,翼子板加强板2上设置有两个固定部22,固定部22与车身可拆卸连接;固定部22包括第一固定孔,车身上具有第二固定孔,固定件3适于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以将固定部22与车身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固定孔的孔径大于固定件3的直径;两个固定部22的两个第一固定孔均同向设置。
另外,翼子板外板1上具有第一充电口11,翼子板加强板2上设置有与第一充电口11相对应的第二充电口23,第二充电口23的外周缘设置有加强翻边201,翼子板加强板2远离翼子板外板1的侧面设置有加强筋24,加强筋24与加强翻边201相连;第二充电口23内设置有限位部202,限位部202用于限制充电盖的相对位置;翼子板加强板2由塑料材料注塑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100,通过对翼子板加强板2进行整体式设计,使得翼子板加强板2能够覆盖翼子板总成100的整体,能够对翼子板总成100的整体进行加强,这样,翼子板总成100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便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若是与行人的头部产生碰撞也能够较好的将冲击进行吸收和分散,从而能够有效减轻对行人头部的伤害,使得行人头部伤害指标的HIC(全称:Head Injury Criterion)值满足法规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翼子板外板(1)和与所述翼子板外板(1)整体外形相匹配的翼子板加强板(2),所述翼子板外板(1)的外周缘与所述翼子板加强板(2)的外周缘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外板(1)和所述翼子板加强板(2)之间具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用以将所述翼子板外板(1)和所述翼子板加强板(2)粘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为双组份聚氨酯粘结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加强板(2)朝向所述翼子板外板(1)的侧面设置有胶槽(21),所述粘结层的至少部分填充在所述胶槽(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加强板(2)上设置有固定部(22),所述固定部(22)与车身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2)包括第一固定孔,所述车身上具有第二固定孔,固定件(3)适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以将所述固定部(22)与所述车身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固定件(3)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部(22)的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均同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外板(1)上具有第一充电口(11),所述翼子板加强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充电口(11)相对应的第二充电口(23),所述第二充电口(23)的外周缘设置有加强翻边(201),所述翼子板加强板(2)远离所述翼子板外板(1)的侧面设置有加强筋(24),所述加强筋(24)与所述加强翻边(201)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总成还包括充电盖,所述第二充电口(23)内设置有限位部(202),所述限位部(202)用于限制所述充电盖的相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加强板(2)由塑料材料注塑而成。
CN202223342731.3U 2022-12-12 2022-12-12 翼子板总成 Active CN218662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2731.3U CN218662084U (zh) 2022-12-12 2022-12-12 翼子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2731.3U CN218662084U (zh) 2022-12-12 2022-12-12 翼子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2084U true CN218662084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9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2731.3U Active CN218662084U (zh) 2022-12-12 2022-12-12 翼子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2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061072A (ko) 차량용 범퍼 백빔
CN113260531B (zh) 车辆行李箱盖
CN218662084U (zh) 翼子板总成
US20150108819A1 (en) Seat cushion frame for vehic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KR101615165B1 (ko) 스티프너 일체형 자동차용 범퍼빔
CN210478408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上本体总成
CN215944253U (zh) 一种新型轻量化重型汽车驾驶室顶盖总成
KR100521165B1 (ko) 자동차의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JP5630694B2 (ja) 電気自動車用フロア構造体
JP2012171533A (ja) 自動車用パネル構造体
CN210555165U (zh) 一种车身结构及其翼子板
KR101215113B1 (ko) 자동차용 범퍼 백빔
CN211642353U (zh) 一种汽车前端框架安装板
CN212828127U (zh) 一种车门护板地图袋总成及汽车
JP2014180940A (ja) 車両用アンダーカバー
CN204998629U (zh) 发动机罩的加强板及发动机罩总成
JPH0537877Y2 (zh)
CN220743175U (zh)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055008U (zh) 用于车辆的车灯固定架和车辆
CN101316753B (zh) 用于车辆的开口结构
CN210122091U (zh) 一种安装有自带支撑机构的汽车内饰件
CN217994568U (zh) 一种机织网格织物汽车立柱注塑增强件
CN217598303U (zh) 车门外板组件、车门和车辆
CN218751045U (zh) 后轮罩安装总成和车辆
CN216034676U (zh) 用于车辆的前舱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