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3175U -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3175U
CN220743175U CN202322440935.9U CN202322440935U CN220743175U CN 220743175 U CN220743175 U CN 220743175U CN 202322440935 U CN202322440935 U CN 202322440935U CN 220743175 U CN220743175 U CN 220743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inge
vehicle
hood assembly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409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冰花
李博
徐立笑
张超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409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3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3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3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发动机罩组件包括:内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铰链支架;外板设置于内板上且与内板限定出安装空间;铰链加强板收容于安装空间内且与铰链支架在内板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铰链加强板的一侧边缘与内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边缘连接,铰链加强板的另一侧边缘形成有朝向外板凸出的支撑部,支撑部的自由端与外板的内表面止抵,支撑部上形成有第一弱化部。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发动机罩组件,本申请的铰链加强板集成了现有技术中的铰链加强板、抗凹支架和行人缓冲支架的功能,减小了发动机罩组件的开模数量,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罩组件的生产成本且提高了发动机罩组件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满足车辆轻量化和对行人的保护,车辆发动机罩的内板和外板均采用铝合金材质,但是铝合金材质的弹性模量小,导致内板和外板的刚度较差且抗变形能力较差,为此,在内板和外板之间设置铰链加强板以加强内板和车身铰接处的结构强度,且内板和外板支架还设置有抗凹支架以增强发动机罩的抗凹能力,同时,为增强对道路上行人的保护,内板和外板之间还设置有行人缓冲支架以缓冲行人与发动机罩碰撞时的撞击力,从而减小对行人的伤害,然而由于铰链加强板、抗凹支架和行人缓冲支架是不同的结构零件,需开设多个模具以生产,致使发动机罩的生产成本高且装配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发动机罩组件,本申请的铰链加强板集成了现有技术中的铰链加强板、抗凹支架和行人缓冲支架的功能,减小了发动机罩组件的开模数量,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罩组件的生产成本,且提高了发动机罩组件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发动机罩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组件包括:内板,所述内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铰链支架;外板,所述外板设置于所述内板上且与所述内板的至少部分间隔开以限定出安装空间;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设置于所述内板上,所述铰链加强板与所述铰链支架在所述内板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其中所述铰链加强板的一侧边缘与所述内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边缘连接,所述铰链加强板的另一侧边缘形成有朝向所述外板凸出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自由端与所述外板的内表面止抵,所述支撑部上形成有第一弱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组件,通过在内板和外板之间设置铰链加强板,且本申请的铰链加强板集成了现有技术中的铰链加强板、抗凹支架和行人缓冲支架的功能,减小了发动机罩组件的开模数量,从而降低了模具的使用成本,进而降低了发动机罩组件的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发动机罩组件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罩组件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铰链加强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内板凸出以形成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底面适于与内板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的顶面形成有朝向背离所述内板凸出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上设置有第二弱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弱化部和所述第二弱化部构造为弱化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的至少部分外周沿形成有朝向外板延伸的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内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翻边靠近所述内板外周沿的部分的高度为h1,满足9mm≤h1≤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翻边远离所述内板外周沿的部分的高度为h2,满足3mm≤h2≤7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部的端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内板连接,所述加强翻边通过结构胶与所述内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构造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构造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在所述铰链加强板的至少部分外周沿,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外板延伸,所述支撑板的端部通过结构胶与所述外板连接。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组件,因此该车辆的生产成本低且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组件与行人头部碰撞的仿真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组件的抗凹仿真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板与铰链加强板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发动机罩组件;2、行人头部;
10、内板;11、铰链支架;20、外板;
30、铰链加强板;31、本体;311、凸起部;312、第二弱化部;32、支撑板;321、第一弱化部;331、第一加强翻边;332、第二加强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为满足车辆轻量化和对行人的保护,车辆发动机罩的内板和外板均采用铝合金材质,但是铝合金材质的弹性模量小,导致内板和外板的刚度较差且抗变形能力较差,为此,在内板和外板之间设置铰链加强板以加强内板和车身铰接处的结构强度,且内板和外板支架还设置有抗凹支架以增强发动机罩的抗凹能力,同时,为增强对道路上行人的保护,内板和外板之间还设置有行人缓冲支架以缓冲行人与发动机罩碰撞时的撞击力,从而减小对行人的伤害,然而由于铰链加强板、抗凹支架和行人缓冲支架是不同的结构零件,需开设多个模具以生产,致使发动机罩的生产成本高,装配效率低。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1。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组件1包括:内板10、外板20和铰链加强板30,内板10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铰链支架11,外板20设置于内板10上且与内板10的至少部分间隔开以限定出安装空间,铰链加强板30收容于安装空间内且设置于内板10上,铰链加强板30与铰链支架11在内板1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其中铰链加强板30的一侧边缘与内板10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边缘连接,铰链加强板30的另一侧边缘形成有朝向外板20凸出的支撑部,支撑部的自由端与外板20的内表面止抵,支撑部上形成有第一弱化部3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板10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铰链支架11,两个铰链支脚分别可转动地与车身靠近挡风玻璃处的两侧连接,由此,内板10可相对车身转动,内板10相对车身转动以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发动机舱,外板20设置于内板10背离发动机舱的一侧并包覆于内板10以提高车辆的美观性和流线性,内板10和外板20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铰链加强板30构造为两个且均收容于安装空间内,两个铰链加强板30间隔分布在内板1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靠近铰链支架11处,同时铰链加强板30与铰链支架11在内板1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由此,铰链加强板30可以提高内板10的结构强度,避免内板10相对车身转动时变形,延长了内板10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了发动机罩组件1的使用寿命,进而减小了车辆的维修成本。
在内板10的宽度方向上,铰链加强板30靠近内板10边缘的一侧与内板10连接,铰链加强板30远离内板10边缘的一侧形成有朝向外板20凸出的支撑部,支撑部的自由端与外板20朝向内板10的表面止抵,由此,铰链加强板30通过支撑部对外板20进行支撑,提高了外板20的抗凹性能,支撑部上形成有第一弱化部321,第一弱化部321适于降低支撑部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支撑部的可形变能力,可以理解的是,为提高车辆的流线性,发动机罩组件1与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小,当行进的车辆与道路上的行人碰撞时,在惯性作用下,行人头部2会与发动机罩组件1靠近挡风玻璃的一端发生碰撞,此时,行人头部2撞击外板20,外板20受到撞击力朝向内板10移动并使得支撑部发生形变,避免外板20直接移动至与内板10接触并带动内板10朝向发动机舱移动至与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接触,从而避免行人头部2与发动机舱内的零部件间接接触,进而避免行人头部2发生二次碰撞,减小了对行人头部2的伤害,同时,支撑部适于在外板20朝向内板10移动时进行缓冲,以令支撑部可以吸收行人头部2与外板20撞击时的撞击力,进一步减小了对行人头部2的伤害。
本申请的铰链加强板30加强了内板10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外板20的抗凹能力且提高了对行人的保护,由此,本申请的铰链加强板30集成了现有技术中的铰链加强板、抗凹支架和行人缓冲支架的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铰链加强板30的功能更丰富,同时可以减小发动机罩组件1的模具数量,从而降低了模具的使用成本,进而降低了发动机罩组件1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发动机罩组件1,通过在内板10和外板20之间设置铰链加强板30,且本申请的铰链加强板30集成了现有技术中的铰链加强板、抗凹支架和行人缓冲支架的功能,减小了发动机罩组件1的开模数量,从而降低了模具的使用成本,进而降低了发动机罩组件1的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发动机罩组件1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罩组件1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铰链加强板30包括本体31,本体31的至少部分朝向内板10凸出以形成凸起部311,凸起部311的底面适于与内板10止抵。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加强板30由冲压工艺制成,铰链加强板30包括本体31,本体31的至少部分在厚度方向上朝向内板10凸出以形成凸起部311,凸起部311的端面与内板10朝向外板20的表面止抵,凸起部311可以提高本体31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本体31的顶面形成有朝向背离内板10凸出的加强部,加强部上设置有第二弱化部312。
在一些实施例中,铰链加强板30由冲压工艺制成,本体31的底面的至少部分朝向内板10凸出以形成凸起部311,由此,本体31在凸起部311的端面与本体31的顶面之间的部分可以构造为加强部,加强部适于增加本体3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提高了本体31的结构强度,加强部上设置有第二弱化部312,第二弱化部312适于弱化加强部的结构强度,提高加强部的可形变能力,由此,加强部可以在行人头部2与外板20撞击并使得外板20朝向内板10移动时对外板20进行缓冲,从而使得加强部可以吸收行人头部2与外板20撞击时的撞击力,进一步减小了对行人头部2的伤害,提高了对行人的保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第一弱化部321和第二弱化部312构造为弱化孔。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部上开设有在自身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弱化孔,加强部上开设有在自身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弱化孔,弱化孔可以降低支撑部和加强部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支撑部和加强部的可形变能力,进而使得支撑部和加强部可以在外板20朝向内板10移动时对外板20进行缓冲,提高了对行人头部2的保护,同时,弱化孔可以减小铰链加强板30的重量,从而减小了发动机罩组件1的重量,实现了车辆轻量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体31的至少部分外周沿形成有朝向外板20延伸的加强翻边,加强翻边的至少部分与内板1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加强翻边增加了本体3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提高了本体31的抗变形能力,从而提高了本体31的结构强度,加强翻边的至少部分与内板10连接,增大了本体31与内板1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供了本体31与内板10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加强翻边靠近内板10外周沿的部分的高度为h1,满足9mm≤h1≤15mm。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翻边靠近内板10外周沿的部分构造为第一加强翻边331,第一加强翻边331与内板10连接,内板10外周沿为车身的边缘,当车辆与行人碰撞时,行人头部2几乎不会撞至发动机罩组件1的外边缘,由此,第一加强翻边331的高度较高,满足9mm≤h1≤15mm,以进一步提高本体3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而提高本体31的抗变形能力,进而提高了本体31的结构强度,此处优选h1=1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加强翻边远离内板10外周沿的部分的高度为h2,满足3mm≤h2≤7mm。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离内板10外周沿的加强翻边构造为第二加强翻边332,第二加强翻边332的自由端连接有支撑部,可以理解的是,铰链加强板30收容在安装空间内,安装空间的高度固定,且满足安装空间的高度等于支撑部的高度加上第二加强翻边332的高度,由此,减小第二加强翻边332的高度占比可以增大支撑部的高度占比,且由于支撑部适于在外板20朝向内板10移动时对外板20进行缓冲以提高对行人头部2的保护,因此,提高支撑部的高度占比可以提高对行人的保护,由此,第二加强翻边332的高度较低,满足3mm≤h2≤7mm,此处优选h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凸起部311的端部通过紧固件与内板10连接以提高铰链加强板30与内板10的连接稳定性,加强翻边通过结构胶与内板10连接以进一步提高铰链加强板30与内板10的连接稳定性,紧固件可以是铆钉或螺栓等,此处不作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支撑部构造为支撑板32,支撑板32构造为多个且多个支撑板32间隔设置在铰链加强板30的至少部分外周沿,以此可以减小铰链加强板30的重量,同时可以提高多个支撑板32的可形变能力,以提高对行人头部2的保护,支撑板32朝向外板20延伸,支撑板32的端部通过结构胶与外板2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外板20采用铝合金材质制造而成,支撑板32的端部通过结构胶与外板20连接可以避免外板20处存在与支撑板32的连接痕迹,从而提高外板20的美观度,进而提高车辆的美观度。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组件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组件1,因此该车辆的生产成本低且生产效率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板,所述内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铰链支架;
外板,所述外板设置于所述内板上且与所述内板的至少部分间隔开以限定出安装空间;
铰链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设置于所述内板上,所述铰链加强板与所述铰链支架在所述内板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其中
所述铰链加强板的一侧边缘与所述内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边缘连接,所述铰链加强板的另一侧边缘形成有朝向所述外板凸出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自由端与所述外板的内表面止抵,所述支撑部上形成有第一弱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内板凸出以形成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底面适于与内板止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顶面形成有朝向背离所述内板凸出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上设置有第二弱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弱化部和所述第二弱化部构造为弱化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至少部分外周沿形成有朝向外板延伸的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内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翻边靠近所述内板外周沿的部分的高度为h1,满足9mm≤h1≤1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翻边远离所述内板外周沿的部分的高度为h2,满足3mm≤h2≤7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端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内板连接,所述加强翻边通过结构胶与所述内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构造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构造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在所述铰链加强板的至少部分外周沿,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外板延伸,所述支撑板的端部通过结构胶与所述外板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
CN202322440935.9U 2023-09-07 2023-09-07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20743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40935.9U CN220743175U (zh) 2023-09-07 2023-09-07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40935.9U CN220743175U (zh) 2023-09-07 2023-09-07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3175U true CN220743175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70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40935.9U Active CN220743175U (zh) 2023-09-07 2023-09-07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3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97018B1 (ko) 측면 충돌 성능을 강화시킨 자동차용 도어
CN212500675U (zh) 一种发动机舱盖
CN201390292Y (zh) 轿车前翼子板总成
JP4632159B2 (ja) 車両のフードヒンジ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前部構造
KR100535759B1 (ko)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캐리어의 보강구조
CN220743175U (zh)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US11780391B2 (en) Under-protector fasten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11717293A (zh) 一种发动机盖外板侧边支撑板结构
CN111516626A (zh) 前保险杠底部护板结构
CN214493105U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盖及车辆
CN215944253U (zh) 一种新型轻量化重型汽车驾驶室顶盖总成
JP3788237B2 (ja) 車両前部の構造
CN210555165U (zh) 一种车身结构及其翼子板
CN211710946U (zh) 车辆的发动机罩
CN210793364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横梁
CN212195653U (zh) 汽车前围上部总成、车身框架及汽车
JP4106935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961764B2 (ja)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フード構造
KR101406565B1 (ko) 리어 플로어 사이드 멤버 마운팅 장치
CN217672467U (zh) 通风饰板总成及车辆
CN21921515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体底板安装总成
CN213035906U (zh) 一种发动机盖外板侧边支撑板结构
CN110001789B (zh) 机舱盖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8892622U (zh) 车身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955174U (zh) 一种铰链安装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