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05797U - 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05797U
CN218505797U CN202222726121.7U CN202222726121U CN218505797U CN 218505797 U CN218505797 U CN 218505797U CN 202222726121 U CN202222726121 U CN 202222726121U CN 218505797 U CN218505797 U CN 218505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fore
plate
groove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261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青亮
吴曰满
杨峰明
茆玲
顾青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Chunqi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Chunqi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Chunqi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Chunqiu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261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05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05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05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包括前支架本体、防撞板、螺栓、连接板和卡块,所述前支架本体与防撞板滑动连接,所述前支架本体的上端与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螺栓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与卡块的下端连接,所述卡块上端内部设有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包括空腔、第一套筒、第一转轴、第二套筒和卡板,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一转轴均转动设于空腔内,所述第二套筒与卡板均固定设于第一转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套筒上设有蜗杆槽,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涡轮槽,所述蜗杆槽与涡轮槽啮合连接,所述卡块上端设有开口。本实用新型方便了对前支架本体的拆装工作,进而当前支架本体经常长期使用发生磨损后可对其进行拆装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使用已经得到不断普及,使用者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对汽车的生产过程中会比不可少的在汽车中组装入悬挂系统,以增加汽车的使用性能。
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稳地行驶,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汽车关键的部件,典型的悬挂系统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弹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而现代轿车悬挂系统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悬挂系统前支架高度与车辆底盘的高度大致相同,由于支架不具备防剐蹭的功能,从而会使得汽车底部在出现剐蹭时对于汽车悬挂前支架造成损坏,且行走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前支架会碰撞到异物,使前支架位置发生偏移,影响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包括前支架本体、防撞板、螺栓、连接板和卡块,所述前支架本体与防撞板滑动连接,所述前支架本体的上端与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螺栓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与卡块的下端连接,所述卡块上端内部设有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包括空腔、第一套筒、第一转轴、第二套筒和卡板,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一转轴均转动设于空腔内,所述第二套筒与卡板均固定设于第一转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壁上设有蜗杆槽,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壁上设有涡轮槽,所述蜗杆槽与涡轮槽啮合连接,所述卡块上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前支架本体与防撞板之间设有缓冲机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与防撞板上端固定连接的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块、两组对称分布的连接杆、两组对称分布的滑块、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阻尼弹簧和两个对称分布的滑槽,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一端滑动设于滑槽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固定设有第一阻尼弹簧,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设有第二阻尼弹簧,所述防撞板的上端与前支架本体之间设有阻尼减振器,通过第一阻尼弹簧、第二阻尼弹簧和阻尼减振器的设置,进一步的增加了防撞板的缓冲效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槽、限位块和第二转轴,所述限位槽设于第一套筒内,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设于第二转轴的外壁上,通过限位机构的设置,方便了带动第一套筒的转动工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一套筒的一端转动设于卡块外,且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一套筒的一端固定设有把手,通过把手的设置,方便了对第二转轴的转动工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板下端活动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防撞板的壁体上均设有紧固螺槽,所述紧固螺槽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通过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槽的设置,方便了对缓冲板的拆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前支架本体、防撞板、螺栓、连接板、卡块、空腔、第一套筒、第一转轴、第二套筒、卡板、蜗杆槽、涡轮槽和开口的设置,方便了对前支架本体的拆装工作,进而当前支架本体经常长期使用发生磨损后可对其进行拆装维护,增加了前支架的使用寿命,又通过限位槽、限位块和第二转轴的设置,方便了带动第一套筒的转动工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块、连接杆、滑块、第一阻尼弹簧和滑槽的设置,可在汽车行驶至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时,在前支架本体碰撞到异物时既不会发生便宜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又通过紧固螺栓的设置,方便了对缓冲板的拆装工作,方便了定期对缓冲板的更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块内部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支架本体;2、防撞板;3、螺栓;4、连接板;5、卡块;6、空腔;7、第一套筒;8、第一转轴;9、第二套筒;10、卡板;11、蜗杆槽;12、涡轮槽;13、开口;14、连接块;15、连接杆;16、滑块;17、第一阻尼弹簧;18、滑槽;19、限位槽;20、限位块;21、第二转轴;22、缓冲板;23、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包括前支架本体1、防撞板2、螺栓3、连接板4和卡块5,所述前支架本体1与防撞板2滑动连接,所述前支架本体1的上端与螺栓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与螺栓3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4与卡块5的下端连接,所述卡块5上端内部设有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包括空腔6、第一套筒7、第一转轴8、第二套筒9和卡板10,所述第一套筒7和第一转轴8均转动设于空腔6内,所述第二套筒9与卡板10均固定设于第一转轴8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套筒7的外壁上设有蜗杆槽11,所述第二套筒9的外壁上设有涡轮槽12,所述蜗杆槽11与涡轮槽12啮合连接,所述卡块5上端设有开口13,所述第一套筒7内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前支架本体1与防撞板2之间设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与防撞板2上端固定连接的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块14、两组对称分布的连接杆15、两组对称分布的滑块16、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阻尼弹簧17和两个对称分布的滑槽18,所述连接杆15的下端与连接块14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5的上端与滑块16转动连接,所述滑块16的一端滑动设于滑槽18内,两个所述连接杆15之间固定设有第一阻尼弹簧17,两个所述滑块16之间设有第二阻尼弹簧,所述防撞板2的上端与前支架本体1之间设有阻尼减振器,通过第一阻尼弹簧17、第二阻尼弹簧和阻尼减振器的设置,进一步的增加了防撞板2的缓冲效果,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槽19、限位块20和第二转轴21,所述限位槽19设于第一套筒7内,所述限位槽19内设有限位块20,所述限位块20固定设于第二转轴21的外壁上,通过限位机构的设置,方便了带动第一套筒7的转动工作,所述第二转轴21远离第一套筒7的一端转动设于卡块5外,且所述第二转轴21远离第一套筒7的一端固定设有把手,通过把手的设置,方便了对第二转轴21的转动工作,所述防撞板2下端活动设有缓冲板22,所述缓冲板22与防撞板2的壁体上均设有紧固螺槽,所述紧固螺槽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23,通过紧固螺栓23和紧固螺槽的设置,方便了对缓冲板22的拆装。
具体实施方式为:安装时,将车底设有的固定柱卡入多个开口13内,然后正向转动把手,带动第二转轴21开始转动,第二转轴21转动通过限位块20与限位槽19带动第一套筒7转动,第一套筒7转动通过蜗杆槽11和涡轮槽12开始带动第二套筒9正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8正向转动,从而带动卡板10向下转动配合着开口13对固定柱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完成对前支架本体1的安装,与上同理当需要对前支架本体1进行拆卸时,只需反向转动第二转轴21即可使得卡板10向上转动,进而即可完成对前支架本体1的拆卸工作,同时转动两个螺栓3时,即可使得前支架本体1上下移动,可对前支架本体1的高度进行调节,之后使用时,随着汽车的行驶当行驶至不平整路面时,路面凸起的撞击使得缓冲板22带动防撞板2向上,进而带动连接块14向上,从而在两个连接杆15的作用下使得两个滑块16相对移动,进而使得第一阻尼弹簧17与第二阻尼弹簧发生形变同时在阻尼减振器的配合下,增加了对汽车的缓冲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包括前支架本体(1)、防撞板(2)、螺栓(3)、连接板(4)、卡块(5)、设于所述卡块(5)内的卡紧组件和设于所述前支架本体(1)与防撞板(2)之间的缓冲机构,所述前支架本体(1)与防撞板(2)滑动连接,所述前支架本体(1)的上端与螺栓(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与螺栓(3)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4)与卡块(5)的下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包括空腔(6)、第一套筒(7)、第一转轴(8)、第二套筒(9)、卡板(10)和设于所述第一套筒(7)内的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套筒(7)和第一转轴(8)均转动设于空腔(6)内,所述第二套筒(9)与卡板(10)均固定设于第一转轴(8)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套筒(7)的外壁上设有蜗杆槽(11),所述第二套筒(9)的外壁上设有涡轮槽(12),所述蜗杆槽(11)与涡轮槽(12)啮合连接,所述卡块(5)上端设有开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与防撞板(2)上端固定连接的两个对称分布的连接块(14)、两组对称分布的连接杆(15)、两组对称分布的滑块(16)、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阻尼弹簧(17)和两个对称分布的滑槽(18),所述连接杆(15)的下端与连接块(14)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5)的上端与滑块(16)转动连接,所述滑块(16)的一端滑动设于滑槽(18)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杆(15)之间固定设有第一阻尼弹簧(17),两个所述滑块(16)之间设有第二阻尼弹簧,所述防撞板(2)的上端与前支架本体(1)之间设有阻尼减振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槽(19)、限位块(20)和第二转轴(21),所述限位槽(19)设于第一套筒(7)内,所述限位槽(19)内设有限位块(20),所述限位块(20)固定设于第二转轴(21)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21)远离第一套筒(7)的一端转动设于卡块(5)外,且所述第二转轴(21)远离第一套筒(7)的一端固定设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板(2)下端活动设有缓冲板(22),所述缓冲板(22)与防撞板(2)的壁体上均设有紧固螺槽,所述紧固螺槽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23)。
CN202222726121.7U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 Active CN218505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6121.7U CN218505797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6121.7U CN218505797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05797U true CN218505797U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5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26121.7U Active CN218505797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05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60341U (zh) 一种高强度翻边减震器衬套用压装机
CN218505797U (zh) 一种汽车悬挂前支架
CN111823803A (zh) 一种减震车桥总成
CN217207474U (zh) 一种汽车前减震器
CN110836238A (zh) 一种液压式减震装置
CN111038203B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桥
CN211844004U (zh) 一种减震型汽车底盘总成
CN212250954U (zh) 一种倾斜式悬梁总成机构
CN209852129U (zh) 座椅减震机构弹簧伸缩组件安装结构
CN113978198A (zh) 一种汽车独立悬架用导向装置
CN113291211B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220850527U (zh) 一种电动车用液压减振器
CN217124939U (zh) 一种汽车前立柱上部加强件的缓冲机构
CN216683985U (zh) 一种汽车用避震器弹簧的调整机构
CN220332416U (zh) 新型缓冲抗震悬挂
CN219866059U (zh) 一种汽车顶盖玻璃动力吸振器
CN213117276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
CN212708810U (zh) 一种欧式空气悬挂
CN211288565U (zh) 一种电动车减震器总成
CN220816377U (zh) 一种内外弹簧减震器
CN220076076U (zh) 一种汽车悬挂支架
CN216659484U (zh) 一种新型空气悬挂导向臂
CN214606971U (zh) 一种汽车悬架底盘总成结构
CN218966614U (zh) 一种汽车前悬挂架结构
CN213954241U (zh) 一种改进型汽车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