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68146U - 前连杆式避震机构 - Google Patents

前连杆式避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68146U
CN218368146U CN202222341925.5U CN202222341925U CN218368146U CN 218368146 U CN218368146 U CN 218368146U CN 202222341925 U CN202222341925 U CN 202222341925U CN 218368146 U CN218368146 U CN 218368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onnecting rod
hinged
rod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19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文清
严意辉
谭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Zebr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Zebr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Zebr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Zebr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19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68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68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68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配于全地形滑板车的车架之前端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包括第一铰座、第二铰座、伸缩减震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前轮架、前摆架、前弹簧及前悬挂。第一铰座和第二铰座固定于车架;伸缩减震器的前端与第一铰座铰接,伸缩减震器的后端与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第一连杆的中部与第二铰座铰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第二连杆的下端与前轮架铰接;前摆架位于前轮架的上方并与前轮架铰接,前悬挂的后端位于前摆架与第一铰座之间,前悬挂的后端与车架装配连接,前弹簧装配于前悬挂与前摆架之间;以将前轮受到冲击通过前轮架相对前摆架做收合运动而由伸缩减震器缓冲大部分的震动,小部分由前弹簧缓冲。

Description

前连杆式避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地形滑板车,尤其涉及到一种应用于全地形滑板车中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滑板车可分为电动滑板车和非电动的滑板车。无论对于电动滑板车还是非电动的滑板车来说,它都离不避震装置(例如前避震装置和避震装置等)的使用,通过避震装置的使用,有效地降低或减少滑板车行走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振动冲出,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目前,在现有的滑板车的前避震装置中,它主要是靠装配于车架与前轮架之间的弹簧去避震,这样的避震结构可以满足滑板车于平整地路面上行走的减震要求;但是,对于全地形(例如平整的公路、凹凸不平的山路等)来说,它存在避震效果差而影响舒适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好地适用于全地形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来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好地适用于全地形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装配于全地形滑板车的车架之前端处,包括第一铰座、第二铰座、伸缩减震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前轮架、前摆架、前弹簧及前悬挂。所述第一铰座和第二铰座固定于所述车架,且所述第一铰座位于所述第二铰座的正前上方;所述伸缩减震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铰座铰接,所述伸缩减震器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铰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前轮架铰接;所述前摆架位于所述前轮架的上方并与所述前轮架铰接,所述前悬挂的后端位于所述前摆架与所述第一铰座之间,所述前悬挂的后端与所述车架装配连接,所述前弹簧装配于所述前悬挂与所述前摆架之间。
较佳地,所述前悬挂包含平躺挂板及从所述平躺挂板的上方固定于所述平躺挂板之前端处的立杆座,所述平躺挂板位于所述第一铰座与所述前摆架之间,所述平躺挂板的后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立杆座的后侧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平躺挂板、立杆座及车架共同围出三角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前弹簧装配于所述平躺挂板与所述前摆架之间。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还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穿置于所述平躺挂板和前摆架两者中并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共同将所述平躺挂板和前摆架锁固在一起,所述前弹簧套于所述螺杆上。
较佳地,所述立杆座的后侧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前高后低的斜杆,所述斜杆的前端与所述立杆座的后侧铰接,所述斜杆的后端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座固定于所述斜杆上,所述第一铰座位于所述立杆座的正后方并与所述立杆座相邻。
较佳地,所述斜杆包含左斜杆、右斜杆及位于所述左斜杆和右斜杆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左斜杆和右斜杆固定的中间杆,所述左斜杆和右斜杆两者的前端与所述立杆座的后侧铰接,所述左斜杆和右斜杆两者的后端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座固定于所述中间杆,所述伸缩避震器位于所述左斜杆和右斜杆之间。
较佳地,所述车架开设有中部缺口,所述平躺挂板的后端嵌设于该中部缺口处
较佳地,所述前轮架上设有向后凸出的后凸耳,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后凸耳铰接。
较佳地,所述前轮架背对所述后凸耳的位置开设有位于所述后凸耳正前方的中部缺口,所述前摆架嵌设于所述中部缺口处。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杆包含多片呈“V”字形的杆片,所有所述杆片呈并排地固定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第一铰座、第二铰座、伸缩避震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前轮架、前摆架、前弹簧及前悬挂的配合,当前轮受到震动冲出时,由前轮传递到前轮架,使得前轮架向上相对前摆架做收合运动,在前轮架向上相对前摆架做收合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带动伸缩避震器做压缩的弹性变形,由伸缩避震器缓冲大部分的冲击震动;同时,在前轮架向上相对前摆架做收合运动的过程中,小部分的冲击震动由前摆架带动前弹簧做弹性变形所缓冲,这样就可以对前轮受到的震动冲击进行有效的缓冲化角,从而更好地适用于全地形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装配于只显示部分车架之前端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沿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观看的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中的第一连杆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中的前轮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100装配于全地形滑板车的车架200之前端处,由车架200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100提供支撑的作用及装配的场所;由于车架200不是本申请的创造之处,故在此不再对车架200的具体结构及形状进行说明的描述。
再结合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100包括第一铰座10a、第二铰座10b、伸缩减震器20、第一连杆30a、第二连杆30b、前轮架40、前摆架50、前弹簧60及前悬挂70。第一铰座10a和第二铰座10b固定于车架200,使得第一铰座10a和第二铰座10b各与车架200固定在一起,而固定在一起方式可采用焊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紧固件方式,又或者采用金属压铸方式,但不以此为限;且第一铰座10a位于第二铰座10b的正前上方,以使得第一铰座10a高于第二铰座10b,为装配提供空间。伸缩减震器20的前端与第一铰座10a铰接,伸缩减震器20的后端与第一连杆30a的上端铰接,第一连杆30a的中部与第二铰座10b铰接,这样使得伸缩减速器20呈前高后低的倾斜布置,状态见图3所示,这样设计可获得更好的减震效果;第一连杆30a的下端与第二连杆30b的上端铰接,第二连杆30b的下端与前轮架40铰接。前摆架50位于前轮架40的上方并与前轮架40铰接,以使得前摆架50与前轮架40的铰接处位于第二连杆30b与前轮架40的正前方。前悬挂70的后端位于前摆架50与第一铰座10a之间,前悬挂70的后端与车架200装配连接,前弹簧60装配于前悬挂70与前摆架50之间。具体地,在图1至图3中,前悬挂70包含平躺挂板71及从平躺挂板71的上方固定于平躺挂板71之前端处的立杆座72,使得立杆座72与平躺挂板71固定在一起,而固定在一起的方式可采用焊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紧固件方式,又或者采用金属压铸方式,但不以此为限;且平躺挂板71位于第一铰座10a与前摆架50之间,平躺挂板71的后端与车架200铰接,以便于前弹簧60的装配操作;立杆座72的后侧与车架200铰接,平躺挂板71、立杆座72及车架200共同围出三角形结构,以借助由平躺挂板71、立杆座72及车架200共同围出的三角形结构的不容易变形的特性,增加前悬挂70的强度,有效地提高避震效果。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至图3所示,前弹簧60装配于平躺挂板71与前摆架50之间,以使得前弹簧60被夹于平躺挂板71与前摆架50之间,一方面提高前弹簧60的减震效果,另一方面简化前弹簧60分别与平躺挂板71与前摆架50的装配连接关系。举例而言,在图1至图3中,前弹簧60为压缩弹簧,但不以此为限。其中,为确保前弹簧60可靠工作,故在图1至图3中,本实用新型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100还包括螺杆81和螺母82,螺杆81穿置于平躺挂板71和前摆架50两者中并与螺母82螺纹连接,由螺母82与螺杆81共同将平躺挂板71和前摆架50锁固在一起,前弹簧60套于螺杆81上,由螺杆81来稳定前弹簧60,以确保前弹簧60工作的可靠性,另,借助螺杆81和螺母82的配合,也便于前弹簧60于平躺挂板71和前摆架50之间的装配连接;较优的是,在图1至图4中,前弹簧60为四个,每个前弹簧60对应一个螺杆81和一个螺母82,以进一步地提高避震效果;当前弹簧60为四个时,此时所有前弹簧60呈矩阵排列,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呈圆形阵列,故不以图1至图3所示为限;另,将螺母82布置于螺杆81的下方,这样便于螺母82与螺杆81的螺纹连接,避免前悬挂70、第一铰座10a及伸缩减震器20对它们在装配操作时造成干涉。
如图1至图3所示,立杆座72的后侧与车架200之间设有前高后低的斜杆90,斜杆90的前端与立杆座72的后侧铰接,斜杆90的后端与车架200固定连接,第一铰座10a固定于斜杆90上,第一铰座10a位于立杆座72的正后方并与立杆座72相邻,以使得立杆座72和第一铰座10a通过斜杆90间接地装配于车架100。具体地,在图1至图3中,斜杆90包含左斜杆91、右斜杆92及位于左斜杆91和右斜杆92之间且分别与左斜杆91和右斜杆92固定的中间杆93,左斜杆91和右斜杆92两者的前端与立杆座72的后侧铰接,左斜杆91和右斜杆92两者的后端与车架200固定连接,第一铰座10a固定于中间杆93,伸缩避震器20位于左斜杆91和右斜杆92之间;以借助斜杆90包含左斜杆91、右斜杆92及中间杆93,使得第一铰座10a、立杆座72及伸缩避震器20于斜杆90上的布置更合理,所占用的空间更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100的结构更紧凑。更具体地,在图2中,车架200开设有中部缺口210,平躺挂板71的后端嵌设于该中部缺口210处,以使得平躺挂板71的后端受到车架200在左右方向的双向支撑作用,从而使得平躺挂板71的后端与车架200之间更稳定可靠。需要说明的是,左斜杆91和右斜杆92两者的后端与车架200固定方式有:采用焊接方式使左斜杆91和右斜杆92两者的后端与车架200固定在一起,也可以采用紧固件方式使左斜杆91和右斜杆92两者的后端与车架200固定在一起,又或者采用金属压铸方式使左斜杆91和右斜杆92两者的后端与车架200成型一体式结构而固定在一起,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至图3,以及图5所示,前轮架40上设有向后凸出的后凸耳41,第二连杆30b的下端与后凸耳41铰接,以使得前轮架40与第二连杆30b的下端铰接操作更可靠;同时,前轮架40背对后凸耳41的位置开设有位于后凸耳41正前方的中部缺口42,前摆架50嵌设于中部缺口42处,以使得前摆架50受前轮架40在左右方向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前摆架50与前轮架40的稳定可靠性。具体地,在图5中,后凸耳41为两个且呈一左一右的并排布置,以将第二连杆30b的下端位于两后凸耳41之间,从而提高两后凸耳41与第二连杆30b之下端铰接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第一连杆30a包含两片呈“V”字形的杆片31,所有杆片31呈并排地固定在一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增加第一连杆30a的上端与伸缩减震器30的后端铰接的可靠性,以及第一连杆30a的下端与第二连杆30a的上端铰接的可靠性,这是由于伸缩减震器20的后端置于两片的杆片31中再与两杆片31铰接,以及第二连杆30a的上端置于两片的杆片31中再与两杆片31铰接;另,借助杆片31呈“V”字形,更好地满足第一连杆30a分别与伸缩减震器20、第二铰座10b及第二连杆30b的铰接需要,更利于前轮架50将冲出震动通过第二连杆30b和第一连杆30a传递到伸缩减震器20。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杆片31的数量还可为3片或更多片,故不以图4所示为限;另,第一铰座10a和第二铰座10b各由两个片块构成的结构,以使得伸缩减震器20的前端位于两片块之间并与该两片块铰接,以提高铰接的可靠性;同理,使得第一连杆30a的中部位于两片块之间并与该两片块铰接,以提高铰接的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第一铰座10a、第二铰座10b、伸缩避震器20、第一连杆30a、第二连杆30b、前轮架40、前摆架50、前弹簧60及前悬挂70的配合,并在图3中,当前轮受到震动冲出时,由前轮传递到前轮架40,使得前轮架40向上相对前摆架50做收合运动,在前轮架40向上相对前摆架50做收合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连杆30b和第一连杆30a带动伸缩避震器20做压缩的弹性变形,即通过第二连杆30b带动第一连杆30a绕由第一连杆30a之中部与第二铰座10b所铰接的中心做逆时针摆动,而逆时针摆动的第一连杆30a带动伸缩避震器20做压缩的弹性变形,从而由伸缩避震器20缓冲大部分的冲击震动;同时,在前轮架40向上相对前摆架50做收合运动的过程中,小部分的冲击震动由前摆架50带动前弹簧60做弹性变形所缓冲,这样就可以对前轮受到的震动冲击进行有效的缓冲化角,从而更好地适用于全地形的场合。
补充说明的是,在图1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为车架200由左至右的方向;另,可理解的是,对于全地形滑板车来说,它至少包括车架200及本实用新型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100。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连杆式避震机构,装配于全地形滑板车的车架之前端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杆式避震机构包括第一铰座、第二铰座、伸缩减震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前轮架、前摆架、前弹簧及前悬挂,所述第一铰座和第二铰座固定于所述车架,且所述第一铰座位于所述第二铰座的正前上方,所述伸缩减震器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铰座铰接,所述伸缩减震器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铰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前轮架铰接,所述前摆架位于所述前轮架的上方并与所述前轮架铰接,所述前悬挂的后端位于所述前摆架与所述第一铰座之间,所述前悬挂的后端与所述车架装配连接,所述前弹簧装配于所述前悬挂与所述前摆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包含平躺挂板及从所述平躺挂板的上方固定于所述平躺挂板之前端处的立杆座,所述平躺挂板位于所述第一铰座与所述前摆架之间,所述平躺挂板的后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立杆座的后侧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平躺挂板、立杆座及车架共同围出三角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弹簧装配于所述平躺挂板与所述前摆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穿置于所述平躺挂板和前摆架两者中并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共同将所述平躺挂板和前摆架锁固在一起,所述前弹簧套于所述螺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座的后侧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前高后低的斜杆,所述斜杆的前端与所述立杆座的后侧铰接,所述斜杆的后端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座固定于所述斜杆上,所述第一铰座位于所述立杆座的正后方并与所述立杆座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杆包含左斜杆、右斜杆及位于所述左斜杆和右斜杆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左斜杆和右斜杆固定的中间杆,所述左斜杆和右斜杆两者的前端与所述立杆座的后侧铰接,所述左斜杆和右斜杆两者的后端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座固定于所述中间杆,所述伸缩减震器位于所述左斜杆和右斜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开设有中部缺口,所述平躺挂板的后端嵌设于该中部缺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上设有向后凸出的后凸耳,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后凸耳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背对所述后凸耳的位置开设有位于所述后凸耳正前方的中部缺口,所述前摆架嵌设于所述中部缺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连杆式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包含多片呈“V”字形的杆片,所有所述杆片呈并排地固定在一起。
CN202222341925.5U 2022-08-31 2022-08-31 前连杆式避震机构 Active CN218368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1925.5U CN218368146U (zh) 2022-08-31 2022-08-31 前连杆式避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1925.5U CN218368146U (zh) 2022-08-31 2022-08-31 前连杆式避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68146U true CN218368146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7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1925.5U Active CN218368146U (zh) 2022-08-31 2022-08-31 前连杆式避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68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27289B2 (en)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JP4108389B2 (ja) 揺動機構付き3輪車
CN203142936U (zh) 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装置
JPS6042071B2 (ja) 車両のパワ−ユニツト支持装置
JPS5863585A (ja)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緩衝装置
CN218368146U (zh) 前连杆式避震机构
JPS58112814A (ja) 車輌サスペンシヨン・システム
CN103158826B (zh) 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装置
US6598893B2 (en) Multi-linking, rockered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CN218085896U (zh) 全地形滑板车用后避震机构
JPS5933744Y2 (ja)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緩衝装置
JPS592946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後車輪緩衝装置
JP3148862B2 (ja) 自動二輪車用後輪緩衝装置
CN107128424B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车架
CN219857492U (zh) 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6268552U (zh) 三轮车双重承载悬架系统
CN217374791U (zh) 锂电车减震车架
CN220905257U (zh) 一种中置减震的幼童拖车
CN217893134U (zh) 一种后轮双避震结构及具有其的自行车
CN215663699U (zh) 一种车身平衡结构以及汽车
CN221075083U (zh) 一种带限位弹簧垫的减震器
CN219544994U (zh) 一种车架减震装置
CN220076595U (zh) 一种减震机构及独轮车
CN218288007U (zh) 一种摩托车单摇臂平叉结构
CN218662213U (zh) 三轮车之车架套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