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8937U - 羽毛球自动装套机 - Google Patents

羽毛球自动装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8937U
CN218338937U CN202222656282.3U CN202222656282U CN218338937U CN 218338937 U CN218338937 U CN 218338937U CN 202222656282 U CN202222656282 U CN 202222656282U CN 218338937 U CN218338937 U CN 218338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hell
sleeve
rotary tabl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62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佳
李锦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6562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8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8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8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属于羽毛球加工设备的领域,其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同轴分布且相固定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第一转位于第二转盘下方,第一转盘上开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卡口,卡口用于与外壳相卡接,第二转盘上设有与卡口一一对应的卡套,工作台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将内壳从外壳中顶升至卡套内的顶料机构,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将卡套中内壳压入羽毛球内的压合机构。本申请具有实现对羽毛球的自动合套、提高羽毛球合套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羽毛球自动装套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羽毛球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羽毛球自动装套机。
背景技术
羽毛球生产中,羽毛球箍线后需要送入上胶机给两条环绕线圈进行上胶,为了对保障羽毛质量,在上胶前需要利用内、外壳将羽毛套住,将羽毛隔离、定位、保护。
如图1所示,内壳9插接在外壳8中,羽毛球的羽毛夹在内壳9和外壳8之间。
常规的羽毛球装套流程是利用上套设备将羽毛球放入外壳中,再将带有羽毛球的外壳传送至合套工位,由人工手动安装内壳,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羽毛球合套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羽毛球自动装套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羽毛球自动装套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同轴分布且相固定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位于第二转盘下方,所述第一转盘上开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卡口,所述卡口用于与外壳相卡接,所述第二转盘上设有与卡口一一对应的卡套,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将内壳从外壳中顶升至卡套内的顶料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将卡套中内壳压入羽毛球内的压合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壳插接在外壳内,以组合的形式传送至卡口内,驱动组件驱使第一转盘转动,使得外壳移动至顶料机构位置,顶料机构将外壳中的内壳向上顶入卡套内;第一转盘继续转动,带动外壳与顶料机构分离,随后羽毛球落入到外壳内;第一转盘转动与压合机构对应,压合机构将卡套中的内壳向下压入羽毛球内并与外壳配合,从而将羽毛球的羽毛套住;通过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将外壳和内壳的拆分、合并在一道工序中完成,实现了对羽毛球的自动合套,节省了外壳、内壳和羽毛球流转所需的时间以及设备,提高了羽毛球合套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顶料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推块,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工作台内并与卡口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上穿出工作台外并与推块相连,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支座,所述支座远离工作台的一端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位于第一转盘上方并与第一气缸同轴分布,所述套筒用于供外壳抵住并使内壳从套筒内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上移动,带动推块从外壳底部穿进并推动内壳移动进入套筒内,内壳经套筒移出后插接至卡套内,方便快捷。
可选的,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同轴连接有加长杆,所述推块连接在加长杆远离第一气缸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长杆延长了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长度,降低了对第一缸体可移动行程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加长杆间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上设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上设有与第一气缸平行的导套,所述导套内穿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与第一支板相连,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供第一支板移动的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柱与导套的配合起到了对加长杆移动的导向作用,提高了加长杆运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支座侧壁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位于第一转盘下方,所述定位环与外壳相卡接使得外壳与套筒同轴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驱使定位环向上移动,定位环卡住外壳并带动外壳与套筒相抵,实现了对外壳的定心和固定,提高了内壳与套筒间的位置精度。
可选的,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压合气缸和压块,所述压合气缸安装在工作台上并与第二转盘轴线平行,所述压合气缸的活塞杆上平行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下端与压块相连,所述压块位于第二转盘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合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压杆向下移动,使得压块穿进卡套内将内壳向下压入羽毛球中与外壳卡合,压合气缸运动快速,便于第二转盘快速切换卡套,提高装套机的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压杆与压合气缸的活塞杆间连接有滑座,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供滑座移动的滑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座沿滑轨移动增加了压杆运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卡套内设有与内壳相抵的定位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面限制了内壳在卡套中的相对位置,使得各个卡套中的内壳位置保持一致,一方面提高压块下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减小了内壳被顶出卡套外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卡套侧壁开设有与卡套内部连通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插接有限位球,所述限位球部分伸入卡套内,所述卡套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槽连通的环槽,所述卡套在环槽内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位于限位球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球在弹性部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与卡套相抵,减小了内壳从卡套中掉落的可能。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沿第一转盘分布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定位筒和导筒,所述定位筒位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并与压块相对应,羽毛球沿所述导筒滑落至外壳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起到对外壳的围挡作用,使得外壳在第一转盘转动过程中保持位于卡口内;定位筒使得内壳可沿其内部移动,保证内壳下落的位置精度;导筒起到了对羽毛球的导向作用,使得羽毛球可沿导筒直接下落至外壳中,方便了羽毛球和外壳的配套。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将外壳和内壳的拆分、合并在一道工序中完成,节省了外壳、内壳和羽毛球流转所需的时间以及设备,提高了羽毛球合套的效率;
2.第二气缸驱使定位环向上移动,定位环卡住外壳并带动外壳与套筒相抵,实现了对外壳的定心和固定,提高了内壳与套筒间的位置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外壳和内壳组合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导轨和导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11、第一转盘;111、卡口;112、连杆;12、第二转盘;13、卡套;131、定位面;14、导轨;2、驱动组件;21、伺服电机;22、主动齿轮;23、从动齿轮;24、转轴;3、顶料机构;30、通槽;31、第一气缸;32、推块;33、支座;34、套筒;35、加长杆;36、第一支板;37、第二支板;371、导套;38、导柱;39、第二气缸;391、定位环;4、上料机构;41、基座;42、料筒;421、锥套;43、导料板;44、进料口;45、台座;451、气动手指;46、上料气缸;47、导筒;5、压合机构;51、压合气缸;52、滑座;53、压杆;54、压块;55、滑轨;56、定位筒;6、限位槽;61、限位球;62、环槽;63、弹性部件;7、输送机;8、外壳;9、内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如图1和图2,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包括工作台1和输送机7,工作台1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11,第一转盘11上开设有若干沿自身轴线周向等距分布的卡口111,各个卡口111均沿第一转盘11径向延伸出第一转盘11外,且卡口111与外壳8的外轮廓相适配,卡口111轴线与第一转盘11轴线平行。
如图3和图4,第一转盘11上垂直设有若干周向排列的连杆112,各个连杆112远离第一转盘11的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二转盘12,第二转盘12与第一转盘11同轴分布且两者位置相固定,第二转盘12上垂直设有与卡口111一一对应的卡套13,卡套13与第二转盘12轴线平行,卡套13内壁设有定位面131,卡套13在定位面131下部分的内径大于内壳9最大外径,卡套13在定位面131上部分的内径小于内壳9最大外径。
如图5,工作台1上设有沿第一转盘11周边分布的导轨14,导轨14呈弧形且导轨14内径大于第一转盘11外径,导轨14上设有倾斜的导筒47,导筒47倾斜向下的一端位于第一转盘11上方并与各个卡口111的转动轨迹相对应。
工作台1上设有驱动组件2、顶料机构3、上料机构4和压合机构5,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第一转盘11转动;输送机7的输出端靠近导轨14的一端分布,外壳8摆放在输送机7的输送带上,内壳9插接在外壳8中,外壳8和内壳9以组合的形式进行输送,且外壳8上端内径与内壳9上端外径相同;导筒47位于顶料机构3和压合机构5之间,顶料机构3位于输送机7输出端的一侧。
上料时,输送机7的输入端布置机械手,机械手将组合好的外壳8逐个摆放到输送机7的输送带上,输送机7将组合好的外壳8向第一转盘11输送,驱动组件2驱使转轴24带动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同步转动,第一转盘11的卡口111刚好与传送过来的外壳8正对,外壳8移动并卡接至卡口111内并支撑在第一转盘11上。
驱动组件2驱使第一转盘11转动,第一转盘11带动外壳8移动至顶料机构3位置,同时下一个卡口111移动与输送机7对应,顶料机构3将外壳8中的内壳9向上顶升至卡套13内,内壳9与定位面131相抵,内壳9外周壁与卡套13内壁抵接,使得内壳9卡接在卡套13内。
驱动组件2继续驱使第一转盘11转动,第一转盘11带动分离后的外壳8移动至导筒47处,羽毛球经上料机构4输送至导筒47内,然后沿导筒47滑落至分离出内壳9的外壳8中。
第一转盘11转动,带有羽毛球的外壳8移动至压合机构5位置,压合机构5将该羽毛球上方的卡套13中的内壳9向下压入羽毛球中并使其与外壳8相插接,完成羽毛球的装套作业,随后装套好的羽毛球在第一转盘11的带动下移出导轨14外侧,工作台1上设有机械手,机械手将装套好的羽毛球卸下。
如图6,工作台1上转动连接有转轴24,转轴24垂直于工作台1且转轴24上端与第一转盘11同轴固定,驱动组件2包括安装在工作台1内的伺服电机21,伺服电机21的电机轴上设有主动齿轮22,转轴24下端位于工作台1内并同轴连接有从动齿轮23,从动齿轮23的齿顶圆直径大于主动齿轮22的齿顶圆直径且两者相互啮合。伺服电机21驱动主动齿轮22转动,主动齿轮22带动从动齿轮23转动,从动齿轮23带动转轴24转动,转轴24带动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同步转动。
如图7,顶料机构3包括套筒34和第一气缸31,工作台1上垂直设有支座33,支座33远离工作台1的一端与套筒34固定,套筒34位于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之间且套筒34与卡口111轴线平行,套筒34下端与第一转盘11间存在间距,该间距可供外壳8位于第一转盘11上部分通过,第一气缸31安装工作台1内并与套筒34同轴分布,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向上穿出工作台1外并垂直固定有第一支板36,工作台1上开设有供第一支板36穿过的通槽30;第一支板36上垂直设有加长杆35,加长杆35远离第一支板36的一端连接有推块32,推块32与套筒34同轴分布并可沿套筒34内部移动。
第一气缸31的缸体上设有与第一支板36平行的第二支板37,第二支板37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气缸31平行的导套371,两个导套371内均穿设有导柱38,导柱38远离第二导套371的一端与第一支板36连接。
如图8和图9,支座33侧壁设有第二气缸39,第二气缸39的轴线与第一气缸31平行,第二气缸39的活塞杆朝上并连接有定位环391,定位环391内径大于外壳8的最小外径并小于外壳8的最大外径,定位环391位于第一转盘11下方并与套筒34正对。
当第一转盘11带动组合好的外壳8移动至套筒34正下方时,第二气缸39启动,驱使定位环391向上套住外壳8并带动外壳8与套筒34底面抵接,定位环391起到了对外壳8的定心作用,使得外壳8与套筒34同轴;随后第一气缸31启动,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带动加长杆35上移,推块32从外壳8底部穿进并推动内壳9向上移动,内壳9在推块32的推动下移动进入套筒34中,再从套筒34中移出插入卡套13内,完成内壳9与外壳8的分离动作,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9依次复位。
如图5、图8和图10,上料机构4包括垂直固定在工作台1上的基座41,基座41上设有料筒42,料筒42位于导筒47上方,料筒42侧壁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料板43,导料板43沿远离料筒42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羽毛球摆放并排列在导料板43上,料筒42上开设有与导料板43倾斜向下端对应的进料口44;料筒42下端设有锥套421,锥套421远离料筒42一端内径小于锥套421另一端内径。
基座41侧壁滑动连接有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台座45,台座45位于锥套421下方并安装有气动手指451,气动手指451与锥套421相对分布,基座41侧壁安装有与其平行的上料气缸46,上料气缸46的活塞杆朝上并与台座45底面相连。
羽毛球沿导料板43滑动,经进料口44落入料筒42内,然后沿料筒42下落至锥套421中,此时羽毛球的球头以及部分毛梗伸出锥套421外,且羽毛球伸出部分落在气动手指451的两个夹爪之间,气动手指451气动并夹住羽毛球,上料气缸46带动台座45向下移动,使得气动手指451拉动羽毛球从锥套421中分离,待羽毛球靠近导筒47倾斜向上一端时,气动手指451松开羽毛球,羽毛球下落至导筒47内,再沿导筒47滑落至外壳8中。双层导料板43增加了羽毛球存储量,利于保证上料作业的持续进行。
如图6,压合机构5包括压合气缸51,压合气缸51安装在工作台1上并与第二转盘12轴线平行,压合气缸51的活塞杆朝上且活塞杆端部连接有滑座52,滑座52远离压合气缸51活塞杆的一端设有与压合气缸51平行的压杆53,压杆53下端固定有压块54,压块54位于第二转盘12上方,工作台1上垂直设有滑轨55,滑座52滑动连接在滑轨55并沿滑轨55上下移动。
导轨14上设有定位筒56,定位筒56位于第二转盘12和第一转盘11之间并与压块54正对,定位筒56上端与卡套13之间以及定位筒56下端与第一转盘11之间均留有间距,以供卡套13和外壳8分别通过。
如图4,卡套13侧壁开设有若干沿其径向延伸的限位槽6,各个限位槽6均与卡套13内部连通,限位槽6内插接有限位球61,限位槽6靠近卡套13轴线的一端内径小于限位球61直径;卡套13侧壁开设有同轴分布的环槽62,环槽62与各个限位槽6连通,卡套13在环槽62内设有弹性部件63,弹性部件63为弹簧、弹片或弹性绳,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63选用弹簧,弹簧呈圈状并套在环槽62内,各个限位球61均与弹簧连接,各个限位球61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部分伸入卡套13内。当内壳9插入卡套13内并与定位面131相抵时,各个限位球61与内壳9外壁抵接,起到了对内壳9的夹紧作用,减小了内壳9与卡套13脱落的可能。
当第二转盘12带动内壳9移动至压块54正下方时,压合气缸51的活塞杆驱动滑座52向下移动,滑座52带动压杆53同步下移,压杆53带动压块54插入卡套13内,将内壳9向下推入定位筒56中,再沿定位筒56下推至羽毛球内,使得内壳9与外壳8相插接,羽毛球的毛叶部分夹在内壳9与外壳8之间,实现了对羽毛球的装套作业。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原理为:输送机7将组合好的外壳8向第一转盘11输送,使得外壳8卡入第一转盘11上的卡口111内;伺服电机21驱使转轴24转动,使得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转动切换工位,带动组合好的外壳8移动至套筒34下方,第二气缸39启动并推动定位环391向上移动,定位环391套住外壳8并将外壳8向上抵在套筒34下端;第一气缸31驱动加长杆35向上移动,加长杆35带动推块32从外壳8底端插入,将内壳9向上经套筒34推送、插入卡套13中,直至内壳9与定位面131相抵,第一气缸31驱动加长杆35复位,第二气缸39驱动定位环391复位,外壳8下降并支撑在第一转盘11上。
第一转盘11转动,分离后的外壳8移动至导筒47位置,气动手指451夹住羽毛球,上料气缸46驱动台座45向下移动,待羽毛球靠近导筒47后,气动手指451松开夹爪,使得羽毛球下落至导筒47内,羽毛球沿导筒47下落至外壳8中。
第一转盘11转动,带有羽毛球的外壳8移动至定位筒56下方,压合气缸51启动并带动滑座52下移,使得压杆53带动压块54插入卡套13内,将卡套13内的内壳9下压至羽毛球中,随后压合气缸51带动滑座52上移复位,压块54与内壳9分离,实现了对羽毛球的自动装套。
通过设置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在一道工序流程中完成了对外壳8和内壳9的分离以及羽毛球的装套,相较于先装外壳8再流转人工装配内壳9的方式,节省了外壳8、内壳9和羽毛球流转所需的时间以及设备,实现了内壳9和外壳8的自动合套,使得羽毛球合套的效率提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转动连接有同轴分布且相固定的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所述第一转盘(11)位于第二转盘(12)下方,所述第一转盘(11)上开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卡口(111),所述卡口(111)用于与外壳(8)相卡接,所述第二转盘(12)上设有与卡口(111)一一对应的卡套(13),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转盘(11)转动的驱动组件(2);
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将内壳(9)从外壳(8)中顶升至卡套(13)内的顶料机构(3),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将卡套(13)中内壳(9)压入羽毛球内的压合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机构(3)包括第一气缸(31)和推块(32),所述第一气缸(31)安装在工作台(1)内并与卡口(111)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向上穿出工作台(1)外并与推块(32)相连,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支座(33),所述支座(33)远离工作台(1)的一端连接有套筒(34),所述套筒(34)位于第一转盘(11)上方并与第一气缸(31)同轴分布,所述套筒(34)用于供外壳(8)抵住并使内壳(9)从套筒(34)内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端部同轴连接有加长杆(35),所述推块(32)连接在加长杆(35)远离第一气缸(3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端部与加长杆(35)间连接有第一支板(36),所述第一气缸(31)的缸体上设有第二支板(37),所述第二支板(37)上设有与第一气缸(31)平行的导套(371),所述导套(371)内穿设有导柱(38),所述导柱(38)与第一支板(36)相连,所述工作台(1)上开设有供第一支板(36)移动的通槽(30)。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3)侧壁设有第二气缸(39),所述第二气缸(39)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定位环(391),所述定位环(391)位于第一转盘(11)下方,所述定位环(391)与外壳(8)相卡接使得外壳(8)与套筒(34)同轴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5)包括压合气缸(51)和压块(54),所述压合气缸(51)安装在工作台(1)上并与第二转盘(12)轴线平行,所述压合气缸(51)的活塞杆上平行连接有压杆(53),所述压杆(53)下端与压块(54)相连,所述压块(54)位于第二转盘(12)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53)与压合气缸(51)的活塞杆间连接有滑座(52),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供滑座(52)移动的滑轨(5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13)内设有与内壳(9)相抵的定位面(1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13)侧壁开设有与卡套(13)内部连通的限位槽(6),所述限位槽(6)内插接有限位球(61),所述限位球(61)部分伸入卡套(13)内,所述卡套(13)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槽(6)连通的环槽(62),所述卡套(13)在环槽(62)内设有弹性部件(63),所述弹性部件(63)位于限位球(6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毛球自动装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沿第一转盘(11)分布的导轨(14),所述导轨(14)上设有定位筒(56)和导筒(47),所述定位筒(56)位于第一转盘(11)和第二转盘(12)之间并与压块(54)相对应,羽毛球沿所述导筒(47)滑落至外壳(8)内。
CN202222656282.3U 2022-10-09 2022-10-09 羽毛球自动装套机 Active CN218338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6282.3U CN218338937U (zh) 2022-10-09 2022-10-09 羽毛球自动装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6282.3U CN218338937U (zh) 2022-10-09 2022-10-09 羽毛球自动装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8937U true CN218338937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4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6282.3U Active CN218338937U (zh) 2022-10-09 2022-10-09 羽毛球自动装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8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05800U (zh) 乳液泵自动组装机
CN106141681B (zh) 铁夹组装机
CN109434966B (zh) 钢琴联动杆自动加工设备
CN103817931B (zh) 铜排插入塑壳流水线
CN201823938U (zh) 全自动换向器外圆车床
CN112338111A (zh) 一种用于二极管折弯的成型设备
CN218338937U (zh) 羽毛球自动装套机
CN208193550U (zh) 一种乒乓球的胶球机
CN206084362U (zh) 铁夹组装机
CN205868697U (zh) 一种dip元件的点胶镶盖组装一体机
CN117428373A (zh) 一种自动组装智能焊接生产装置
CN111993042A (zh) 一种全自动笔芯组装机
CN217114161U (zh) 一种机械键盘键帽自动组装生产线
CN212858460U (zh) 一种手动工具的一体加工设备
CN216576207U (zh) 基体和刀头取放装置
CN213080666U (zh) 一种全自动笔芯组装机
CN110355914B (zh) 全自动套膜机
CN209647417U (zh) 全自动电机支架铆合机
CN217452936U (zh) 全自动包边切口及二维码关联、除尘一体机
CN112276512A (zh) 卡簧自动装配机构
CN113601166B (zh) 一种细纱机摇架分总成装配装置
CN111975478A (zh) 一种用于轴承外圈自动上下料及内外表面自动磨削设备
CN218926845U (zh) 一种定位轴的上料机压接设备
CN219967567U (zh) 一种陶瓷梳齿圆锥角磨削的上下料装置及磨床
CN216914876U (zh) 一种自动口红管下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