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2560U - 门锁装置以及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门锁装置以及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2560U
CN218092560U CN202090000941.4U CN202090000941U CN218092560U CN 218092560 U CN218092560 U CN 218092560U CN 202090000941 U CN202090000941 U CN 202090000941U CN 218092560 U CN218092560 U CN 218092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lever
lock
rotating body
rot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900009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村俊辅
山本直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2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2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bolt detents, e.g. for unlatching the bol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42C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锁装置以及致动器。为了抑制大型化,门锁装置(10)具备:凸轮轮子(76),相对于壳体(20)旋转驱动;捏手杆(78)和打开操作杆(84),配设成能够相对于壳体(20)旋转,通过设置于凸轮轮子(76)的凸轮部(110)而动作;锁定机构(46),在捏手杆(78)旋转的情况下进行解锁动作;以及闩锁机构(44),在打开操作杆(84)旋转的情况下进行解除动作,其中,凸轮部(110)仅设置于凸轮轮子(76)的一方的端面(76b),独立地设置有使捏手杆(78)动作的第1凸轮(111)以及使打开操作杆(84)动作的第2凸轮(112)。

Description

门锁装置以及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装置以及致动器。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车辆的门锁装置通常设置有闩锁机构以及锁定机构。闩锁机构例如通过与设置于车辆主体的撞针啮合,从而维持相对于车辆主体关闭车门的状态。锁定机构是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机构,所述解锁状态是在通过车门把手进行了打开车门的操作的情况下将闩锁机构的啮合状态解除的状态,所述锁定状态是使车门把手的操作无效化而维持闩锁机构的啮合状态的状态。作为这种门锁装置,已经提供了以下装置,其构成为:通过单一的致动器的驱动进行解除闩锁机构的啮合状态的动作和将锁定状态切换成解锁状态的动作。更具体而言,利用马达使在一方的端面设置有用于使闩锁机构动作的突出部、且在外周面设置有用于使锁定机构动作的突出部的旋转体旋转,使各个突起部作用于闩锁机构以及锁定机构,从而依次执行闩锁机构的啮合解除动作以及锁定机构的解锁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213927号公报
根据上述的门锁装置,能够利用单一的马达进行闩锁机构的解除动作以及锁定机构的解锁动作,因此具有能够削减部件数量等的优点。但是,需要在与旋转体的端面对置的区域以及与旋转体的外周面对置的区域配设分别与突出部卡合而动作的操作杆等部件,有可能导致装置的大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大型化的门锁装置以及致动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旋转体,相对于壳体旋转驱动;第1操作杆和第2操作杆,配设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通过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凸轮部而动作;锁定机构,在所述第1操作杆旋转的情况下进行解锁动作;以及闩锁机构,在所述第2 操作杆旋转的情况下进行解除动作,所述凸轮部仅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一方的端面,独立地设置有使所述第1操作杆动作的第1凸轮以及使所述第2操作杆动作的第2凸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门锁装置中,所述第1凸轮以及所述第2凸轮分别在外周具有凸轮面,所述第1凸轮的凸轮面与所述第2凸轮的凸轮面在所述旋转体的轴向上相互排列设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门锁装置中,所述第1凸轮的凸轮面以及所述第2凸轮的凸轮面构成为一部分相互一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的门锁装置中,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旋转体的另一方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将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维持在中立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体,相对于壳体旋转驱动;以及第1操作杆和第2操作杆,配设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通过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凸轮部而动作,所述凸轮部仅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一方的端面,独立地设置有使所述第1操作杆动作的第1 凸轮以及使所述第2操作杆动作的第2凸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仅在旋转体的一方的端面设置凸轮部,因此只要将第1操作杆以及第2操作杆都仅配设于与旋转体的一方的端面对置的区域即可,这些操作杆不设置于与旋转体的外周面对置的区域。因此,能够抑制装置大型化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外侧的斜后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车辆外侧的斜前方观察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门锁装置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4是闩锁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从斜内侧后方观察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外侧前方观察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凸轮轮子的图,(a)是剖面图,(b)是立体图。
图8是从车辆内侧表示凸轮轮子正转时的锁定机构的动作的图,(a) 是表示凸轮轮子位于基准位置的基准状态的图,(b)是表示凸轮轮子从基准位置正转大致100°的状态的图。
图9是从车辆外侧表示凸轮轮子反转以及正转时的锁定机构的动作的图,(a)是表示凸轮轮子位于基准位置的基准状态的图,(b)是表示凸轮轮子从基准位置反转了大致40°的状态的图,(c)是凸轮轮子从 (b)的状态正转了大致40°的状态的图,(d)是凸轮轮子从(c)的状态正转了大致40°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虽然图中并未明示,但是,此处例示的门锁装置搭载于在四轮汽车的右侧配置的侧门,通过根据基于车门把手的开闭操作、基于钥匙的上锁解锁操作,改变与设置于车辆主体的撞针的卡合状态,从而进行侧门的开闭控制。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门锁装置10,在撞针进入槽14的深处设置有对撞针进行闩锁的闩锁部件12。闩锁部件12是后述的闩锁机构44 的一部分。撞针进入槽14形成为盖板16的一部分。在盖板16的周围设置有主体18。闩锁机构44的车辆内侧以及车辆后侧被盖板16以及主体 18覆盖。
门锁装置10除了被盖板16以及主体18覆盖之外还被壳体20、第1 盖22以及第2盖24覆盖。壳体20主要覆盖车辆外侧,第1盖22主要覆盖车辆内侧,第2盖24还覆盖壳体20中的车辆内侧的前方上部。盖板16、主体18、壳体20、第1盖22以及第2盖24形成门锁装置10的框体。
门锁装置10还具备覆盖上部的防水盖26、车辆内侧下方的线缆盖 28、设置于车辆内侧上部的耦合器30以及设置于车辆外侧上部的锁芯连结部32。防水盖26覆盖壳体20与第1盖22的边界部,防止水的浸入。线缆盖28覆盖与线缆35的连接部分。线缆35是将门锁装置10与未图示的内侧把手之间连接的部件。耦合器30与未图示的线束连接器连接。锁芯连结部32是供钥匙插入而被操作的部分。在位于门锁装置10的车辆外侧的部分,以向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与未图示的外侧把手连接的外侧操作杆34的端部。
如图3所示,在门锁装置10的车辆内侧形成有收纳空间36。收纳空间36是车辆外侧被壳体20覆盖、车辆内侧主要被第1盖22覆盖的区域。收纳空间36的车辆内侧除了被第1盖22覆盖以外还被盖板16、主体18以及线缆盖28覆盖。
收纳空间36概略地具有配置机械机构38的机构区域40以及配置电气部件的电气部件区域42。电气部件区域42占据车辆前侧上方部,机构区域40占据除电气部件区域42之外的剩余部分。在机械机构38收纳有通过闩锁部件12对撞针进行闩锁以及解锁的闩锁机构44以及切换成锁定状态以及解锁状态的锁定机构46。闩锁机构44在收纳空间36中配置于车辆后侧,被盖板16以及主体18覆盖。
另外,在机械机构38收纳有能够通过马达94的动力解除闩锁机构 44对撞针的闩锁状态的电动释放单元以及能够通过手动操作解除闩锁机构44对撞针的闩锁状态的手动释放单元。电动释放单元具有后述的马达 94以及凸轮轮子(旋转体)76等,使撞针解锁。手动释放单元经由与人手的操作机械地联动的外侧操作杆34以及后述的内侧操作杆59使撞针解锁。
如图4所示,闩锁机构44除了具有上述的闩锁部件12以及外侧操作杆34之外,还具有基座托架50、棘轮52、棘轮支架54、棘轮操作杆 56、应急操作杆58以及内侧操作杆59。闩锁机构44的各要素支承于基座托架50。
闩锁部件12经由闩锁轴60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体,具有撞针卡合槽12a以及棘轮卡合部12b。如果撞针伴随着从开门状态起的关门操作而进入撞针卡合槽12a,则闩锁部件12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力而旋转,棘轮52与棘轮卡合部12b卡合,从而将撞针在完全锁止位置闩锁。
棘轮52具有经由棘轮轴62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体的基座操作杆64 以及经由根底轴部66a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基座操作杆64的转杆操作杆 (pole Lever)66。基座操作杆64被基座弹簧65弹性施力。转杆操作杆 66相对于基座操作杆64以规定的角度范围折弯。棘轮52通过被棘轮支架54从侧方支承而被保持为大致直线状的姿势,转杆操作杆66的前端与棘轮卡合部12b卡合,将闩锁部件12保持在完全锁止位置。
棘轮支架54经由轴部68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体,通过被支架弹簧 70弹性施力而支承基座操作杆64的侧方。如果棘轮操作杆56旋转,则棘轮支架54克服支架弹簧70的弹力而旋转,从基座操作杆64离开。如果棘轮支架54从基座操作杆64离开,则棘轮52的基座操作杆64和转杆操作杆66以根底轴部66a为中心成为中折状态,转杆操作杆66从棘轮卡合部12b脱离而释放闩锁部件12。其结果是,闩锁部件12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力而旋转,使撞针解锁。在经由棘轮支架54对棘轮52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与直接对棘轮52进行操作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轻的力进行操作。
棘轮操作杆56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基座托架50,具有比旋转轴向车辆内侧突出的从动部56a以及比旋转轴向车辆外侧突出的旋转作用部 56b。棘轮操作杆56构成为:通过从动部56a向上方移动,从而旋转作用部56b使棘轮支架54旋转。
外侧操作杆34经由轴部72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体,具有比轴部72 向车辆外侧突出的把手操作部34a、比轴部72向车辆内侧突出的作用部 34b以及操作杆从动片34c。把手操作部34a是被外侧把手操作的部分。作用部34b插入到应急操作杆58的孔58a以及后述的打开连杆80的异形孔80b中。操作杆从动片34c配置在比作用部34b靠下方的位置,被内侧操作杆59操作。外侧操作杆34通过把手操作部34a或者操作杆从动片34c的动作而旋转,上推应急操作杆58。
内侧操作杆59经由轴部74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体,通过线缆35的操作而旋转,操作片59a上推操作杆从动片34c。
应急操作杆58具有供作用部34b插入的孔58a以及在上方折弯的作用片58b。应急操作杆58在后述的打开连杆80位于解锁位置时,通过外侧操作杆34旋转而被作用部34b上推,作用片58b上推棘轮操作杆56 的从动部56a。由此,棘轮支架54以及棘轮52进行解锁动作。应急操作杆58由于是应急机构而成为与打开连杆80分体的结构。
如图5以及图6所示,锁定机构46具备:凸轮轮子(cam wheel) 76,经由轴部76a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体;捏手杆(第1操作杆)78,经由轴部78a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体,被凸轮轮子76驱动;打开连杆80,被捏手杆78驱动;副锁定操作杆82,与打开连杆80联动;以及打开操作杆(第2操作杆)84,经由轴部84a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体,被凸轮轮子76驱动。锁定机构46还具备与副锁定操作杆82联动的锁定操作杆 86和辅助操作杆88、以及与钥匙操作联动而对副锁定操作杆82进行驱动的钥匙杆90以及副钥匙杆92。在各图中,为了容易识别部件,用细的点表示锁定操作杆86,用粗的点表示打开连杆80。
凸轮轮子76呈在外周面具有未图示的齿的圆盘状,经由外周面的齿与设置于马达94的驱动轴的蜗杆94a啮合,在马达94驱动的情况下能够旋转。以下,为了方便,将凸轮轮子76向图5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设为正转,将凸轮轮子76向图5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设为反转进行说明。
在凸轮轮子76设置有凸轮部110。凸轮部110仅设置在凸轮轮子76 的位于车辆内侧的端面76b(以下简称为内端面76b),朝向车辆内侧突出。在该凸轮部110设置有第1凸轮111以及第2凸轮112。第1凸轮 111以及第2凸轮112分别在外周设置有形状相互不同的凸轮面111a、 112a。各个凸轮面111a、112a形成为:在凸轮轮子7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距凸轮轮子76的中心的距离增大。
更具体地说明,如图5以及图7所示,在凸轮部110中,位于接近凸轮轮子76的内端面76b的一侧的第1凸轮111的凸轮面111a形成为:接近凸轮轮子76的中心部的最小外径部分成为始端111a1,在图7中沿着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延伸。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从始端111a1 起大致270°的范围内设置有第1凸轮111的凸轮面111a。从图7可知,第1凸轮111的凸轮面111a构成为如下的圆弧,即:在从始端111a1起大致100°的范围内距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在100°以后具有恒定的外径。第1凸轮111的凸轮面111a的最大外径被设定为如下距离:后述的打开操作杆84向图5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最大,能够经由棘轮操作杆56 对棘轮支架54以及棘轮52进行解锁动作的距离。
与此相对,在凸轮部110中,位于与凸轮轮子76的内端面76b分离的一侧的第2凸轮112的凸轮面112a形成为:相对于第1凸轮111的始端111a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大致120°的位置成为始端112a1,沿着向图 7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延伸。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第2凸轮112 的凸轮面112a构成为如下的圆弧,即:在从始端112a1起大致100°的范围内距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在100°以后具有与第1凸轮111的凸轮面111a相同且恒定的外径。第2凸轮112的凸轮面112a的最大外径设定为如下距离:后述的捏手杆78向图5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最大,打开连杆80成为直立的姿势。
第2凸轮112的凸轮面112a的始端112a1设置在比第1凸轮111的凸轮面111a的始端111a1靠外周侧的位置,第2凸轮112的凸轮面112a 的外径增大的比例比第1凸轮111的凸轮面111a的外径增大的比例小。
如图6所示,凸轮轮子76在位于车辆外侧的端面76c(以下简称为外端面76c)具备辅助部件77。辅助部件77以被阻止了相对旋转的状态安装于凸轮轮子76而与凸轮轮子76一体化。在辅助部件77所形成的圆筒部77a的内部设置有扭转螺旋弹簧(弹性部件)75。扭转螺旋弹簧75 构成为通过卷绕金属细线而具有圆筒状的螺旋部,一方的弹簧端部与凸轮轮子76卡合,且另一方的弹簧端部与壳体20卡合。该扭转螺旋弹簧 75以如下方式施力,即:在凸轮轮子76被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允许凸轮轮子76相对于壳体20正转以及反转,而在外力被去除的情况下使凸轮轮子76维持中立的基准位置。
辅助部件77具备在外周附近部向车辆内侧突出的限制突起77b以及相对于限制突起77b设置在大致相反侧的第1倾斜壁77c。当凸轮轮子 76反转时,限制突起77b与设置于壳体20的旋转止动部96的弹性件96a 抵接,限制凸轮轮子76的旋转。第1倾斜壁77c以从圆筒部77a的外周面朝向外周侧在图6中逐渐位于顺时针方向侧的方式倾斜。第1倾斜壁 77c设置成在与凸轮轮子76的外端面76c之间确保间隙。
凸轮轮子76还具备第2倾斜壁76d以及保持壁76e。第2倾斜壁76d 以从辅助部件77中的圆筒部77a的外周面朝向外周侧在图6中逐渐位于逆时针方向侧的方式倾斜。第1倾斜壁77c以及第2倾斜壁76d以从接近圆筒部77a的位置朝向外周侧逐渐分离的方式延伸。辅助部件77的第 1倾斜壁77c配置在比第2倾斜壁76d靠车辆外侧的位置。保持壁76e 是从位于第2倾斜壁76d的外周侧的部分起在图6中朝向逆时针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壁。如图6所示,保持壁76e构成为:顺时针方向侧的端部在构成第2倾斜壁76d的部分闭合,另一方面,逆时针方向侧的端部与在凸轮轮子76的外周面开放的切口76f邻接。
如图5所示,在捏手杆78设置有与凸轮部110中的第2凸轮112的凸轮面112a抵接的从动面78d。如果凸轮轮子76正转,则从动面78d 被第2凸轮112驱动,以克服操作杆弹簧78b而使捏手杆78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发挥作用。在捏手杆78的前端部设置有旋钮78c。旋钮78c 与设置于打开连杆80的侧面导向槽80a卡合。旋钮78c以如下方式发挥作用:如果捏手杆78向图5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沿着侧面导向槽80a 向上方移动,使倾斜的打开连杆80直立,另一方面,如果向图5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则沿着侧面导向槽80a向下方移动,使直立的打开连杆80 朝向车辆前侧倾斜。
打开连杆80在下端部具有异形孔80b,通过以下端部为中心旋转,切换成如上述那样直立的姿势(解锁位置)和倾斜的姿势(锁定位置)。在打开连杆80配置于图5所示的锁定位置的情况下,锁定机构46成为锁定状态,在配置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锁定机构46成为解锁状态。即,在打开连杆80位于锁定位置时,应急操作杆58与打开连杆80一起倾斜,因此,即便在被外侧操作杆34抬起的情况下也不与棘轮操作杆56抵接。因而,棘轮操作杆56不动作,车门成为维持关门的锁定状态。另一方面,在打开连杆80位于解锁位置时,应急操作杆58也与打开连杆80一起直立,因此,如果被外侧操作杆34抬起,则与棘轮操作杆56抵接而将其上推。因此,棘轮操作杆56动作,车门成为能够开门的解锁状态。
另外,外侧操作杆34的作用部34b插入于打开连杆80的异形孔80b。在外侧操作杆34动作的情况下,打开连杆80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在打开连杆80的下端部组装应急操作杆58。应急操作杆58能够与打开连杆 80一体地移动。
副锁定操作杆82经由轴部82a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体,经由锁定操作杆86的外旋钮86c与锁定操作杆86卡合,且经由内旋钮86i相对于配置于锁定位置的打开连杆80卡合。即,副锁定操作杆82如果通过钥匙杆90以及副钥匙杆92的旋转而向图5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锁定操作杆86经由外旋钮86c向图5中顺时针方向旋转,进一步被内旋钮86i推出,打开连杆80成为解锁位置。在副锁定操作杆8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恢复到原来位置的情况下,利用通过操作杆弹簧78b的弹力向图5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捏手杆78,打开连杆80恢复到锁定位置。
打开操作杆84是电动释放单元的构成要素。即,打开操作杆84在通过驾驶者的开关操作等使马达94驱动的情况下为了使车门打开而动作,具有从轴部84a向车辆前侧延伸的凸轮从动部84b、以及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棘轮操作部84c。在打开操作杆84,在与框体之间设置有打开弹簧84d。打开弹簧84d向图5中顺时针方向施力,以使得凸轮从动部84b与凸轮轮子76的凸轮部110中的第1凸轮111的凸轮面111a抵接。在凸轮轮子76在图5中正转的情况下,第1凸轮111下压凸轮从动部84b,打开操作杆84克服打开弹簧84d而以轴部84a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棘轮操作部84c上升。如果棘轮操作部84c上升,则棘轮操作杆56的从动部56a被上推,闩锁机构44解锁而将车门打开。如果凸轮轮子76返回到中立的基准位置,则打开操作杆84也被打开弹簧84d恢复到原来的姿势。
打开操作杆84能够相对于打开连杆80独立地对棘轮操作杆56进行操作。因此,在具备打开操作杆84的门锁装置10中,即便锁定机构46 位于锁定状态(也就是说,打开连杆80位于锁定位置),也能够通过电动释放单元打开车门。
如图6所示,锁定操作杆86经由轴部86a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框体,具有向上方延伸的臂86b、从臂86b的前端向车辆外侧突出的外旋钮86c、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延伸部86d、从下方延伸部86d向车辆前侧突出的第1 突起86e、从臂86b中轴部86a的附近向车辆前侧突出的第2突起86f、从下方延伸部86d向车辆外侧突出的弹簧承接部86g、以及从下方延伸部 86d中成为车辆内侧的面向车辆内侧突出的两个推出部86h。外旋钮86c 通过嵌入形成于副锁定操作杆82的下端的导向孔82b而与副锁定操作杆 82卡合。锁定操作杆86通过副锁定操作杆82旋转而经由外旋钮86c旋转,能够在将打开连杆80从锁定位置切换成解锁位置的作用位置与不对打开连杆80作用的非作用位置之间位移。
弹簧承接部86g与锁定弹簧100的弯曲部100a抵接。锁定弹簧100 经由弹簧承接部86g规定副锁定操作杆82的姿势。
第1突起86e在凸轮轮子76向图6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与第1倾斜壁77c抵接。在第1倾斜壁77c与第1突起86e抵接的状态下,如果凸轮轮子76继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锁定操作杆86向图6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第2突起86f在凸轮轮子76向图6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与第2倾斜壁76d抵接。在第2倾斜壁76d与第2突起86f抵接的状态下,如果凸轮轮子76继续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锁定操作杆86向图6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第2突起86f设置在比第1倾斜壁77c靠车辆内侧的位置,进入第1倾斜壁77c与凸轮轮子76的外端面76c之间的间隙,不与第1倾斜壁77c抵接。两个推出部86h在锁定操作杆86向图5 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与辅助操作杆88抵接。
如图5所示,辅助操作杆88能够旋转地支承于锁定操作杆86的轴部86a,具备从轴部86a向车辆前侧突出的臂88a以及设置于臂88a的前端上方部的圆弧突起88b。在圆弧突起88b向图6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与凸轮轮子76的保持壁76e抵接。在辅助操作杆88与锁定操作杆 86之间夹设有辅助操作杆弹簧88c,该辅助操作杆弹簧88c对锁定操作杆86向使辅助操作杆88向图5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施力。通过辅助操作杆弹簧88c的弹力,辅助操作杆88维持下表面与推出部86h抵接的状态。
图8的(a)以及图8的(b)是从车辆内侧表示凸轮轮子76正转(向图8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的锁定机构46的动作的图。以下,适当结合这些图对锁定机构46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8的(a)所示,在凸轮轮子76位于基准位置的基准状态下,第2凸轮112的凸轮面112a处于相对于捏手杆78的从动面78d分离的状态,并且在打开操作杆84最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位置,凸轮从动部84b 成为从第1凸轮111的凸轮面111a分离的状态。此时,打开连杆80配置于锁定位置,捏手杆78的旋钮78c位于侧面导向槽80a的下侧。
如果从该基准状态起凸轮轮子76通过马达94的驱动而开始正转,则第2凸轮112的凸轮面112a中接近始端112a1的部分与捏手杆78的从动面78d抵接,捏手杆78开始向图8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大致与此同时,第1凸轮111的凸轮面111a中接近始端111a1的部分与打开操作杆 84的凸轮从动部84b抵接,打开操作杆84开始向图8中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上所述,第1凸轮111的凸轮面111a与第2凸轮112的凸轮面 112a相比,外径增大的比例大。因而,在凸轮轮子76正转的情况下,如图8的(b)所示,尽早通过打开操作杆84充分上推棘轮操作杆56的从动部56a,闩锁机构44对撞针进行解锁,车门打开。另一方面,在捏手杆78中,也通过第2凸轮112的凸轮面成为最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通过旋钮78c沿着侧面导向槽80a向上方移动,从而打开连杆80逐渐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之后成为解锁位置。另外,副锁定操作杆82、锁定操作杆86以及辅助操作杆88在此期间不动作,维持图8的(a)的基准状态。
在上述动作的期间,夹设于壳体20与凸轮轮子76之间的扭转螺旋弹簧75逐渐成为挠曲的状态。因而,之后,如果停止对马达94供电,则凸轮轮子76通过扭转螺旋弹簧75的弹力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成为基准位置,锁定机构46恢复到图8的(a)所示的基准状态。
在这样的电动释放时,如图8的(a)以及图8的(b)所示,通过马达94的驱动,打开操作杆84旋转而作用于闩锁机构44,从而能够对撞针进行解锁。另外,此时,打开连杆80也在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之间往返。打开连杆80对其他部件不起任何作用,而与电动释放时同步地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动作,能够避免润滑脂的经年劣化引起的固化、使用钢材的弹簧及操作杆等生锈,始终保证锁定机构46的顺畅的动作。
另外,在电动释放时同步动作的仅是打开连杆80,锁定操作杆86 不动作。因而,锁定操作杆86的弹簧承接部86g不会越过弯曲部100a,也不会产生声音,因此不会给用户带来不适感。
图9的(a)~图9的(d)是从车辆外侧表示凸轮轮子76反转(向图9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及正转(向图9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的锁定机构46的动作的图。以下,适当参照这些图进一步对锁定机构46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9的(a)所示,在凸轮轮子76配置于基准位置的基准状态下,锁定操作杆86位于最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位置,第1突起86e以及第2 突起86f相对于凸轮轮子76成为非抵接状态。
从该基准状态起凸轮轮子76通过马达94的驱动而开始反转,如图 9的(b)所示,如果凸轮轮子76的旋转进行到大致40°,则凸轮轮子 76的第2倾斜壁76d与第2突起86f抵接。由此,锁定操作杆8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弹簧承接部86g位移直至越过锁定弹簧100的弯曲部100a。
如果锁定操作杆86旋转,则副锁定操作杆82经由外旋钮86c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且打开连杆80经由内旋钮86i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辅助操作杆88通过推出部86h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副锁定操作杆82 以及打开连杆80成为解锁位置,辅助操作杆88的圆弧突起88b成为经由切口76f位移至接近圆筒部77a的位置的状态。
如果弹簧承接部86g越过锁定弹簧100的弯曲部100a,则凸轮轮子 76通过马达94的驱动而开始正转。如图9的(c)所示,如果凸轮轮子 76的正转从图9的(b)的状态起进行到大致40°,则凸轮轮子76返回到图9的(a)所示的基准位置。但是,由于弹簧承接部86g被弯曲部100a 保持,因此,锁定操作杆86、副锁定操作杆82以及打开连杆80保持图 9的(b)所示的姿势不变。由此,锁定机构46成为解锁状态。另外,此时,通过凸轮轮子76的正转,保持壁76e配置于圆弧突起88b的外周侧,圆弧突起88b成为与保持壁76e的内周面卡合的状态。
如果从图9的(c)所示的状态起凸轮轮子76的正转进一步进行大致40°,则凸轮轮子76的第1倾斜壁77c与第1突起86e抵接。由此,锁定操作杆86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9的(d)所示,弹簧承接部86g 越过锁定弹簧100的弯曲部100a而恢复到图9的(a)所示的基准状态。
如果锁定操作杆86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副锁定操作杆82经由外旋钮86c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利用通过操作杆弹簧78b的弹力而旋转的捏手杆78使打开连杆8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副锁定操作杆82以及打开连杆80分别恢复到图9的(a)所示的基准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圆弧突起88b与凸轮轮子76的保持壁76e卡合,因此辅助操作杆88维持克服辅助操作杆弹簧88c的弹力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如果从该状态起凸轮轮子76的正转进一步进行,则最终限制突起77b经由弹性件96a与壳体20的旋转止动部96抵接,凸轮轮子76 的旋转停止。由此,能够避免凸轮轮子76的过度旋转。
在限制突起77b与旋转止动部96抵接而凸轮轮子76的旋转停止之后,凸轮轮子76通过马达94的驱动而开始反转。如果凸轮轮子76的反转进行到图9的(a)所示的位置,则圆弧突起88b与保持壁76e的卡合被解除。由此,辅助操作杆88通过辅助操作杆弹簧88c的弹力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恢复到图9的(a)所示的位置。这样,锁定机构46整体恢复到图9的(a)所示的基准状态。
这样,根据上述的门锁装置10,能够通过单一的马达94进行闩锁机构44的解锁动作、锁定机构46向锁定状态以及解锁状态的切换。而且,由于构成为仅在凸轮轮子76的一方的内端面76b设置凸轮部110,因此,只要将捏手杆78以及打开操作杆84都仅配设于与凸轮轮子76的内端面76b对置的区域即可,这些操作杆78、84不设置于与凸轮轮子76 的外周面对置的区域。因此,能够抑制门锁装置10大型化的情况。
另外,由于构成为使各个凸轮面111a、112a与捏手杆78以及打开操作杆84抵接,因此,通过适当改变凸轮面111a、112a的轮廓,从而能够使上述的操作杆78、84不影响彼此的动作而在所期望的任意的时刻动作,能够应用符合用户需求的门锁装置10。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凸轮部的外周面设置第1凸轮以及第2凸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凸轮部的内周面形成任一方的凸轮面或者双方的凸轮面。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应用于门锁装置的致动器,但是也可以作为其他装置的致动器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10 门锁装置
20 壳体
44 闩锁机构
46 锁定机构
75 扭转螺旋弹簧
76 凸轮轮子
76b 内端面
78 捏手杆
84 打开操作杆
110 凸轮部
111 第1凸轮
111a 凸轮面
112 第2凸轮
112a 凸轮面。

Claims (5)

1.一种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体,相对于壳体旋转驱动;
第1操作杆和第2操作杆,配设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通过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凸轮部而动作;
锁定机构,在所述第1操作杆旋转的情况下进行解锁动作而将打开连杆配置于解锁位置;以及
闩锁机构,在所述第2操作杆旋转的情况下进行解除动作,
所述凸轮部仅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一方的端面,独立地设置有使所述第1操作杆动作的第1凸轮以及使所述第2操作杆动作的第2凸轮,
所述锁定机构具备锁定操作杆,该锁定操作杆伴随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动作,由此使所述打开连杆旋转,
在所述旋转体设置有两个倾斜壁,两个所述倾斜壁在所述旋转体在所述打开连杆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从基准位置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经由所述锁定操作杆使所述打开连杆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并且,在所述旋转体从所述打开连杆配置于所述解锁位置的状态起向另一个方向旋转而恢复到所述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打开连杆维持在所述解锁位置,在所述旋转体进一步从所述基准位置向另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使所述打开连杆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轮以及所述第2凸轮分别在外周具有凸轮面,所述第1凸轮的凸轮面与所述第2凸轮的凸轮面在所述旋转体的轴向上相互排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轮的凸轮面以及所述第2凸轮的凸轮面构成为一部分相互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旋转体的另一方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将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维持在中立位置。
5.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体,相对于壳体旋转驱动;以及
第1操作杆和第2操作杆,配设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通过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凸轮部而动作,
所述凸轮部仅设置于所述旋转体的一方的端面,独立地设置有使所述第1操作杆动作的第1凸轮以及使所述第2操作杆动作的第2凸轮,
所述第2凸轮中的凸轮面的始端设置在比所述第1凸轮中的凸轮面的始端靠外周侧的位置,并且,所述第2凸轮中凸轮面的外径增大的比例被设定为比所述第1凸轮中凸轮面的外径增大的比例小。
CN202090000941.4U 2019-11-12 2020-01-27 门锁装置以及致动器 Active CN2180925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4785A JP7385435B2 (ja) 2019-11-12 2019-11-12 ドアラッチ装置
JP2019-204785 2019-11-12
PCT/JP2020/002710 WO2021095275A1 (ja) 2019-11-12 2020-01-27 ドアラッチ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2560U true CN218092560U (zh) 2022-12-20

Family

ID=75898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90000941.4U Active CN218092560U (zh) 2019-11-12 2020-01-27 门锁装置以及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51886A1 (zh)
JP (2) JP7385435B2 (zh)
CN (1) CN218092560U (zh)
WO (1) WO20210952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09734A1 (de) * 2020-05-18 2021-11-18 Magna Closures Inc. Verschlussverriegelungsanordnung mit kraftentriegelungsmechanismus mit optimierter öffnungsfunktionalität und reduziertem rückstellgeräus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40091A1 (de) 1992-11-28 1994-06-01 Teves Gmbh Alfred Schaltelement
JP4324571B2 (ja) 2005-02-15 2009-09-02 株式会社ミツバ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DE102012003743A1 (de) * 2012-02-28 2013-08-29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JP6507407B2 (ja) * 2015-01-08 2019-05-0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トランクリッド用ラッチ装置
US10844639B2 (en) * 2016-05-31 2020-11-24 Hyundai America Technical Center, Inc E-latch with mechanical backup and electronic override cancel feature
DE102017124517A1 (de) * 2017-10-20 2019-04-25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schließsystem mit elektrischer Öffnungseinrichtung
JP7290098B2 (ja) * 2019-10-02 2023-06-13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7327124B2 (ja) * 2019-11-29 2023-08-16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DE102021126521A1 (de) * 2020-10-21 2022-04-21 Magna Closures Inc.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MIT ZWEI FUNKTIONEN UND EINZIEHBARER SCHLIEßER UND/ODER EINZIEHBARE RATSCHENVORRICHTUNG FÜR EIN SÄULENLOSES TÜRSYSTEM MIT ZWEI TÜREN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US20220381072A1 (en) * 2021-05-26 2022-12-01 Magna Closures Inc. Closure latch assembly equipped with a power cinch mechanism having a cinch paw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84761A (ja) 2023-12-28
JP7385435B2 (ja) 2023-11-22
WO2021095275A1 (ja) 2021-05-20
US20220251886A1 (en) 2022-08-11
JP2021075941A (ja)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45256B2 (en) Automotive door latch device
JP5801741B2 (ja) ロック装置
CN108999500B (zh) 具闩锁机构和带重置装置的外侧释放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JP5035470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20130047687A1 (en) Power supply plug locking device
JP2011094436A (ja) ドアハンドルストローク切替構造
JP6447417B2 (ja) 車両用の蓋体開閉装置
JP6777679B2 (ja)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JPH1130065A (ja) 車両トランクのロック装置
EP2703581A1 (en) Door locking device
US20020050156A1 (en) Automotive door lock assembly
JP3348169B2 (ja) 自動車用扉のロック装置
JP2022508879A (ja) 自動車用ロック
CN218092560U (zh) 门锁装置以及致动器
JP4618493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7100267B2 (ja) 車両用の蓋体開閉装置
JP2017043893A (ja) 車両用の蓋体開閉装置
US7063360B2 (en) Door lock device
WO2011125535A1 (ja)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車両用リッドロック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WO2019098180A1 (ja) 錠駆動装置及び自転車錠装置
JP5421083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US20160215534A1 (en) Vehicle door latch for preventing locking
CN109930926B (zh) 盖开闭装置
JP2014095267A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7293555B2 (ja) 回転体の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