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2467U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72467U CN218072467U CN202220232595.3U CN202220232595U CN218072467U CN 218072467 U CN218072467 U CN 218072467U CN 202220232595 U CN202220232595 U CN 202220232595U CN 218072467 U CN218072467 U CN 2180724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extending
- main body
- protection frame
- combine harves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抑制外部的障碍物与燃料箱接触而使燃料箱破损。在俯视观察下,在机体框架(1)的脱谷装置(4)与谷粒箱(7)之间设置有燃料箱(15),该燃料箱(15)储存向发动机(E)供给的燃料,在俯视观察下,在机体框架(1)的位于比脱谷装置(4)靠右侧的后端部的后表面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的第一保护框架(20),在后视观察下,在机体框架(1)的位于比脱谷装置(4)靠右侧的后端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的第二保护框架(3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有效地利用机体框架上的空间而使供油作业变得容易,提出了在机体框架中的脱谷装置与谷粒箱之间的后部设置有用于储存向发动机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的联合收割机。(专利文献1)
另外,为了防止机体框架的破损,提出了在机体框架的后端部设置有从机体框架向后方延伸的引导框架的联合收割机。(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395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0-13743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2的技术中,在联合收割机后退时等,外部的障碍物有可能与设置于机体框架的后部的燃料箱接触而使燃料箱破损。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出一种抑制外部的障碍物与燃料箱接触而使燃料箱破损的联合收割机。
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如下所述。
即,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是一种联合收割机,所述联合收割机在搭载发动机(E)的机体框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进行谷杆的脱谷筛选的脱谷装置(4),在该脱谷装置(4)的右侧设置有储存已筛选出的谷粒的谷粒箱(7),在该谷粒箱(7)的后侧设置有排出谷粒的排出绞龙(8),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观察下,在所述机体框架(1)的脱谷装置(4)与谷粒箱(7)之间设置有燃料箱(15),该燃料箱(15)储存向所述发动机(E)供给的燃料,在俯视观察下,在所述机体框架(1)的位于比脱谷装置(4)靠右侧的后端部的后表面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的第一保护框架(20),在后视观察下,在所述机体框架(1)的位于比脱谷装置(4)靠右侧的后端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的第二保护框架(30)。
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框架(20)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21)、从该第一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向前侧延伸的第一左连结部(22)、以及从所述第一主体部(21)的右端部起向前侧延伸的第一右连结部(23)形成,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一保护框架(20)的所述第一主体部(21)形成为从所述第一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向右前方侧延伸。
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框架(20)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21)、从该第一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向前侧延伸的第一左连结部(22)、以及从所述第一主体部(21)的右端部起向前侧延伸的第一右连结部(23)形成,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一保护框架(20)的所述第一主体部(21)形成为从所述第一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向右侧延伸之后向右前方侧延伸。
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是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所述第二保护框架(30)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主体部(31)、从该第二主体部(31)的左端部起向下侧延伸的第二左连结部(32)、从所述第二主体部(31)的右端部起向下侧延伸的第二右连结部(33)形成,将所述第二左连结部(32)的下部固定于第一左连结部(22),将所述第二右连结部(33)的下部固定于第一右连结部(23)。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在俯视观察下,在机体框架(1)中的脱谷装置(4)与谷粒箱(7)之间设置有储存向发动机(E)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15),在俯视观察下,在机体框架(1)中的位于比脱谷装置(4)靠右侧的后端部的后表面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的第一保护框架(20),在后视观察下,在机体框架(1)中的位于比脱谷装置(4)靠右侧的后端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的第二保护框架(30),因此,在联合收割机后退时,能够抑制机体框架(1)、燃料箱(15)与障碍物接触而变形。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第一保护框架(20)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21)、从第一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向前侧延伸的第一左连结部(22)、以及从第一主体部(21)的右端部起向前侧延伸的第一右连结部(23)形成,在俯视观察下,从第一主体部(21)的左端部向右前方侧延伸,因此在割取田地的外周部等时能够抑制第一保护框架(20)的第一主体部(21)与田埂等接触而提高联合收割机的转弯特性。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第一保护框架(20)由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21)、从第一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向前侧延伸的第一左连结部(22)、以及从第一主体部(21)的右端部起向前侧延伸的第一右连结部(23)形成,在俯视观察下,从第一主体部(21)的左端部向右侧延伸之后向右前方侧延伸,因此在割取田地的外周部等时能够抑制第一保护框架(20)的第一主体部(21)与田埂等接触而提高联合收割机的转弯特性。另外,第一保护框架(20)的刚性提高,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保护框架(20)的变形。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第二保护框架(30)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主体部(31)、从第二主体部(31)的左端部起向下侧延伸的第二左连结部(32)、从第二主体部(31)的右端部起向下侧延伸的第二右连结部(33)形成,将第二左连结部(32)的下部固定于第一左连结部(22),将第二右连结部(33)的下部固定于第一右连结部(23),因此,能够将燃料箱(15)接近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地设置,从而能够容易地向燃料箱(15)供给燃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主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的说明图。
图5是该保护框架的后视图。
图6是其他的该保护框架的后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的说明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的说明图。
图9是该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方式的说明图。
图10是该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方式的说明图。
图11是该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方式的说明图。
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机体框架;4:脱谷装置;7:谷粒箱;8:排出绞龙;8A:扬谷部;10:支承框架;11:横框架;12:纵框架;15:燃料箱;20:保护框架(第一保护框架);21:主体部(第一主体部);22:左连结部(第一左连结部);23:右连结部(第一右连结部);30:保护框架(第二保护框架);31:主体部(第二主体部);32:左连结部(第二左连结部);33:右连结部(第二右连结部);40:左保护框架(第一左保护框架);40A:左连结部(第三左连结部);40B:左连结部(第四左连结部);41:右保护框架(第一右保护框架);41A:右连结部(第三右连结部);41B:右连结部(第四右连结部);50:左保护框架(第二左保护框架);50A:左连结部(第五左连结部);50B:左连结部(第六左连结部);51:右保护框架(第二左保护框架);51A:右连结部(第五右连结部);51B:右连结部(第六右连结部);52:连结横框架(第一连结横框架);53:连结横框架(第二连结横框架);E: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通用联合收割机在机体框架1的下侧设置有在土壤面行驶的由左右一对履带构成的行驶装置2,在机体框架1的前侧设置有收获田地的谷秆的收割前处理装置3,在收割前处理装置3的左后方侧设置有对已收割的谷秆进行脱谷、筛选处理的脱谷装置4,在收割前处理装置3的右后方侧设置有供操作者搭乘的操作部5。
在操作部5的下侧设置有内置有发动机E的发动机室6,在操作部5的后侧设置有用于储存脱谷、筛选处理后的谷粒的谷粒箱7,在谷粒箱7的后侧设置有将谷粒向外部排出的排出绞龙8。另外,排出绞龙8由设置于谷粒箱7的后侧的扬谷部8A和设置于谷粒箱7的上侧的排出部8B形成。
收割前处理装置3由输送装置3A、割刀装置3B、绞龙装置3C以及供料室3D构成,该输送装置3A一边使田地的谷秆立起一边将谷秆向后侧输送,该割刀装置3B将输送至输送装置3A的后侧下部的谷秆的根部切断,该绞龙装置3C将输送至输送装置3A的后侧的谷秆向左侧聚集,该供料室3将聚集的谷秆向脱谷装置4输送。
<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
如图4所示,扬谷部8A的中间部被支承框架10支承。支承框架10由横框架11和纵框架12形成,横框架11从脱谷装置4的右壁朝向右侧延伸,纵框架12从横框架11的右端部朝向下侧延伸并到达机体框架1的上表面。另外,扬谷部8A和横框架11经由内周部形成为圆形状的连结部件13连结。由此,能够通过支承框架10牢固地支承扬谷部8A。另外,扬谷部8A旋转自如地固定于连结部件13。另外,优选在纵框架12的上部的右表面设置将圆钢弯折成大致J字形状而形成的钩(省略图示)。由此,能够将谷粒的回收用袋等悬吊于钩来进行输送。
在机体框架1的扬谷部8A与谷粒箱7之间的后部设置有储存向发动机E供给的燃料(轻油)的燃料箱15。燃料箱15使燃料箱15的长度方向沿着前后方向地设置,在燃料箱15的后部的比扬谷部8A靠后侧的部位形成有向燃料箱15供给燃料的供油口16。由此,能够容易地向燃料箱15供给燃料。
在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的比脱谷装置4的送尘罩4A靠右侧的位置设置有从后端部的后表面朝向后侧延伸的保护框架(技术方案的“第一保护框架”)20。保护框架20将圆钢弯折成大致コ字形状而形成,由与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平行地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主体部(技术方案的“第一主体部”)21、从主体部21的左端部朝向前侧延伸而与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连结的左连结部(技术方案的“第一左连结部”)22、从主体部21的右端部朝向前侧延伸而与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连结的右连结部(技术方案的“第一右连结部”)23形成。由此,在联合收割机后退时,能够抑制机体框架1与障碍物接触而机体框架1变形。另外,优选为,在俯视观察下,主体部21位于比送尘罩4A靠后侧的位置。另外,保护框架20形成为比机体框架1细,能够比机体框架1更容易地变形。
在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的比脱谷装置4的送尘罩4A靠右侧的位置设置有从后端部的上表面向上侧延伸的保护框架(技术方案的“第二保护框架”)30。保护框架30将圆钢弯折成大致コ字形状而形成,由与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平行地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主体部(技术方案的“第二主体部”)31、从主体部31的左端部朝向下侧延伸而与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连结的左连结部(技术方案的“第二左连结部”)32、从主体部31的右端部朝向下侧延伸而与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连结的右连结部(技术方案的“第二右连结部”)33形成。由此,在联合收割机后退时,能够防止燃料箱15与障碍物接触而使燃料箱15变形。另外,保护框架30形成为比机体框架1细,能够比机体框架1更容易地变形。
如图5所示,保护框架30的主体部31设置于比燃料箱15的供油口16靠下侧。由此,能够将供油箱载置于主体部31地向燃料箱15供油,因此能够减轻供油作业的负担。另外,保护框架30的左连结部32设置于比燃料箱15靠左侧,保护框架30的右连结部33设置于比燃料箱15靠右侧。
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保护框架30的主体部31设置于比燃料箱15的供油口16靠上侧。由此,在更换燃料箱15的情况下,能够在不拆下保护框架30的情况下使燃料箱15插入保护框架30的内侧而进行更换。
<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
在图7中图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保护框架30的左连结部32的下部装卸自如地固定于保护框架20的左连结部22的前部的上表面,保护框架30的右连结部33的下部装卸自如地固定于保护框架20的右连结部23的前部的上表面。由此,能够使燃料箱15接近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地设置,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向燃料箱15的供油作业。
<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
在图8中图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保护框架30由将圆钢弯折成大致L字形状而形成的左保护框架(技术方案的“第一左保护框架”)40和将圆钢弯折成大致L字形状而形成的右保护框架41构成。
左保护框架40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连结部(技术方案的“第三左连结部”)40A和从左连结部40A的上端部向左侧延伸的左连结部(技术方案的“第四左连结部”)40B形成。左连结部40A的下端部装卸自如地固定于保护框架20的左连结部22的前部的上表面,左连结部40B的右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后述的右保护框架41的右连结部41A的上部的左表面。
右保护框架(技术方案的“第一右保护框架”)41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右连结部(技术方案的“第三右连结部”)41A和从右连结部41A的上端部向前方上侧延伸的右连结部(技术方案的“第四右连结部”)41B形成。右连结部41A的下端部装卸自如地固定于保护框架20的右连结部23的前部的上表面,右连结部41B的前端部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支承框架10的纵框架12的上部的后表面。
由此,保护框架20和保护框架30的刚性进一步提高,在联合收割机后退时,能够抑制保护框架20和保护框架30与障碍物接触而使保护框架20和保护框架30变形。另外,在除去在脱谷装置4的后部堵塞的谷秆等的除去作业时,作业者也能够将保护框架30的左连结部40A和支承框架10的横框架11用作升降台。而且,右保护框架41的右连结部41B设置于使扬谷部8A转动的驱动用马达用罩的右侧,因此也能够防止驱动用马达与障碍物接触而破损。
(第一变形方式)
在图9中图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的第一变形方式。另外,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第一变形方式的保护框架20的主体部21形成为从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向右前方侧延伸。由此,能够在割取田地的外周部时等抑制保护框架20的主体部21与田埂等接触而提高联合收割机的转弯特性。另外,第一变形方式的保护框架20也能够应用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
(第二变形方式)
在图10中图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的第二变形方式。另外,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0所示,第二变形方式的保护框架20的主体部21形成为从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与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平行地向左右方向延伸之后朝向右前方侧延伸。由此,能够在割取田地的外周部时等抑制保护框架20的主体部21与田埂等接触而提高联合收割机的转弯特性。
优选形成为,在后视观察下,到主体部21的与燃料箱15的右壁对应的中间部为止,与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平行地向左右方向延伸,从中间部起朝向右前方侧延伸。由此,能够在割取田地的外周部时等抑制保护框架20的主体部21与田埂等接触而提高联合收割机的转弯特性,并且保护框架20的刚性提高,在联合收割机后退时,能够抑制保护框架20与障碍物接触而使保护框架20变形。另外,第一变形方式的保护框架20也能够应用于第一、二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
(第三变形方式)
在图11中图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的第三变形方式。另外,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1所示,第三变形方式的保护框架20的主体部21形成为从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与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平行地向左右方向延伸之后朝向右前方侧延伸。由此,能够在割取田地的外周部时等抑制保护框架20的主体部21与田埂等接触而提高联合收割机的转弯特性。
在左保护框架40的主体部31设置有踏板42。由此,在除去在脱谷装置4的后部堵塞的谷秆等的除去作业时,作业者能够将踏板42用作升降台,因此能够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另外,第三变形方式的踏板42也能够应用于第一、二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
<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
在图12中图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框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2所示,保护框架20的主体部21形成为从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与机体框架1的后端部平行地向左右方向延伸之后朝向右前方侧延伸。由此,能够在割取田地的外周部时等抑制保护框架20的主体部21与田埂等接触而提高联合收割机的转弯特性。
保护框架30由将圆钢弯折成大致L字形状而形成的左保护框架(技术方案的“第二左保护框架”)50、将圆钢弯折成大致L字形状而形成的右保护框架51、将左保护框架50与右保护框架51连结的连结横框架52及连结横框架53形成。
左保护框架50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连结部(技术方案的“第五左连结部”)50A和从左连结部50A的上端部向前方上侧延伸的左连结部(技术方案的“第六左连结部”)50B形成。左连结部50A的下端部装卸自如地固定于保护框架20的左连结部22的前部的上表面,左连结部50B的前端部装卸自如地固定于脱谷装置4的右壁。
右保护框架(技术方案的“第二右保护框架”)51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右连结部(技术方案的“第五右连结部”)51A、从右连结部51A的上端部朝向前方上侧延伸的右连结部(技术方案的“第六右连结部”)51B形成。右连结部51A的下端部装卸自如地固定于保护框架20的右连结部23的前部的上表面,右连结部51B的前端部装卸自如地固定于支承框架10的纵框架12的上部的后表面。
左保护框架50的左连结部50A的上部与右保护框架51的右连结部51A的上部通过连结横框架(技术方案的“第一连结横框架”)52连结,左保护框架50的左连结部50B的中间部和右保护框架51的右连结部51B的中间部通过连结横框架(技术方案的“第二连结横框架”)53连结。
另外,在后视观察下,连结横框架53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体部53A、从主体部53A的左端部起朝向下侧延伸的左连结部53B、从主体部53A的右端部起朝向下侧延伸的右连结部53C形成。
由此,保护框架20和保护框架30的刚性进一步提高,在联合收割机后退时,能够抑制保护框架20和保护框架30与障碍物接触而使保护框架20和保护框架30变形。另外,在除去在脱谷装置4的后部堵塞的谷秆等的除去作业时,作业者也能够将保护框架30的连结横框架52、连结横框架53以及支承框架10的横框架11用作为升降台,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Claims (4)
1.一种联合收割机,所述联合收割机在搭载发动机(E)的机体框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进行谷秆的脱谷筛选的脱谷装置(4),在该脱谷装置(4)的右侧设置有储存已筛选出的谷粒的谷粒箱(7),在该谷粒箱(7)的后侧设置有排出谷粒的排出绞龙(8),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观察下,在所述机体框架(1)的脱谷装置(4)与谷粒箱(7)之间设置有燃料箱(15),该燃料箱(15)储存向所述发动机(E)供给的燃料,
在俯视观察下,在所述机体框架(1)的比脱谷装置(4)靠右侧的后端部的后表面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形成为コ字形状的第一保护框架(20),
在后视观察下,在所述机体框架(1)的比脱谷装置(4)靠右侧的后端部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形成为コ字形状的第二保护框架(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护框架(20)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21)、从该第一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向前侧延伸的第一左连结部(22)、以及从所述第一主体部(21)的右端部起向前侧延伸的第一右连结部(23)形成,
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一保护框架(20)的所述第一主体部(21)形成为从所述第一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向右前方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护框架(20)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21)、从该第一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向前侧延伸的第一左连结部(22)、以及从所述第一主体部(21)的右端部起向前侧延伸的第一右连结部(23)形成,
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一保护框架(20)的所述第一主体部(21)形成为从所述第一主体部(21)的左端部起向右侧延伸之后向右前方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保护框架(30)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主体部(31)、从该第二主体部(31)的左端部起向下侧延伸的第二左连结部(32)、以及从所述第二主体部(31)的右端部起向下侧延伸的第二右连结部(33)形成,
所述第二左连结部(32)的下部固定于第一左连结部(22),
所述第二右连结部(33)的下部固定于第一右连结部(2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53012A JP7121934B1 (ja) | 2021-03-26 | 2021-03-26 | コンバイン |
JP2021-053012 | 2021-03-2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72467U true CN218072467U (zh) | 2022-12-20 |
Family
ID=82929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32595.3U Active CN218072467U (zh) | 2021-03-26 | 2022-01-27 | 联合收割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121934B1 (zh) |
CN (1) | CN218072467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4044712A (ja) | 2022-09-21 | 2024-04-02 | 株式会社ジーシー | ガラス組成物及び歯科用組成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58824A (ja) | 2002-07-29 | 2004-02-26 | Iseki & Co Ltd | 作業車両の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
JP6104009B2 (ja) | 2013-03-25 | 2017-03-29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コンバイン |
JP6396724B2 (ja) | 2013-12-03 | 2018-09-26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コンバイン |
JP6611463B2 (ja) | 2015-05-01 | 2019-11-27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作業機 |
JP6520569B2 (ja) | 2015-08-25 | 2019-05-2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骨格構造 |
JP2020162480A (ja) | 2019-03-29 | 2020-10-08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コンバイン |
-
2021
- 2021-03-26 JP JP2021053012A patent/JP7121934B1/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1-27 CN CN202220232595.3U patent/CN218072467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150421A (ja) | 2022-10-07 |
JP7121934B1 (ja) | 2022-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132976A1 (en) | Draper belt construction to control translation | |
JP6877259B2 (ja) | 収穫機 | |
CN218072467U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2014209881A (ja) | トウモロコシ収穫機 | |
JP6436884B2 (ja) | 収穫機 | |
CN105706626B (zh) | 玉米收获机 | |
JP2011206024A (ja) | コンバイン | |
CN109923996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11343858B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5503135B2 (ja) | コンバインの車体構造 | |
JP5572302B2 (ja) | コンバインの刈り取り搬送構造 | |
CN105706627B (zh) | 玉米收获机 | |
JP6246170B2 (ja) | コンバインの刈り取り搬送構造 | |
CN217428712U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17428710U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2020039294A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7442434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707620B1 (ja) | 収穫機 | |
JP5341475B2 (ja) | コンバインの刈り取り搬送構造 | |
JP6751523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04229521A (ja) | コンバイン | |
CN118252030A (zh) | 收割机 | |
CN114651600A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5813182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5341476B2 (ja) | コンバインの刈り取り搬送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