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6627B - 玉米收获机 - Google Patents

玉米收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6627B
CN105706627B CN201510953932.2A CN201510953932A CN105706627B CN 105706627 B CN105706627 B CN 105706627B CN 201510953932 A CN201510953932 A CN 201510953932A CN 105706627 B CN105706627 B CN 1057066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orn harvester
supported
hydraulic cylinder
machin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39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6627A (zh
Inventor
南照男
寺坂贤一
上北千春
吉田有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06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6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6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66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5/00Harvesting of standing crops
    • A01D45/02Harvesting of standing crops of maize, i.e. kernel harves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34/00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 A01D34/835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A01D34/8355Mowers; Mowing apparatus of harve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cutting up or crushing remaining standing stalks, e.g. stubbl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Specific Crops (AREA)
  • Outside Dividers And 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该玉米收获机具备:收获部,其伴随着机体行驶而进行收获处理;残秆处理装置(9),其被以能够相对于机体升降的方式支承,并且对在收获处理之后残留于田地中的残秆进行切碎处理;液压缸(91),其对残秆处理装置(9)进行升降操作;液压缸(91)具备缸筒(91A)和相对于缸筒(91A)进出的缸杆(91B),缸筒(91A)以相对于缸杆(91B)位于上方的状态支承于机体,缸杆(91B)以从缸筒(91A)向下方突出的状态连结于残秆处理装置(9)。根据该玉米收获机,能够使用于设置升降残秆处理装置的液压缸的设置空间紧凑。

Description

玉米收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伴随着机体行驶而收获玉米的玉米收获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玉米收获机中,在行驶机体的前部设置有收获部,该收获部伴随着机体行驶而从植立于田地中的玉米作物体上对玉米苞状体进行收获处理,玉米苞状体在苞叶(皮)的内部具备大量种子,在行驶机体的下部以利用一个液压缸自如地升降操作的方式设置有残秆处理装置,该残秆处理装置对在收获处理之后残留于田地中的残秆进行切碎处理。
并且,液压缸被以缸筒的一端相对于机体框架位于下侧、另一端相对于机体框架位于上侧的状态以立起姿势支承,且以缸杆从缸筒的上侧的另一端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设置。并且,设置有将残秆处理装置悬吊支承的悬吊链,该悬吊链的一端连结于机体框架,另一端连结于残秆处理装置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中央位置,通过利用支承于液压缸的缸杆的上端部的辊子上推悬吊链的途中部,对残秆处理装置进行升降操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85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结构中,液压缸以缸杆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设置,在对残秆处理装置进行上升操作时,使缸杆向上方伸出而上推辊子。换句话说,在行驶机体中,在液压缸的上方侧,需要设置用于供缸杆、辊子、悬吊链等向上方侧移动的在上下方向上较大的空间。其结果,在现有结构中,在液压缸的上方侧部位,需要用于设置液压缸的较大的设置空间,不能配备其他装置,因此,存在各种装置在行驶机体上的配置结构受到限制这一不利面。
因此,期望使用于设置升降残秆处理装置的液压缸的设置空间紧凑。
本发明的玉米收获机的特征结构在于,该玉米收获机具备:收获部,其伴随着机体行驶而进行收获处理;后处理部,其对收获到的收获物进行后处理;残秆处理装置,其被以能够相对于机体升降的方式支承,并且对在收获处理之后残留于田地中的残秆进行切碎处理;液压缸,其对所述残秆处理装置进行升降操作;所述液压缸具备缸筒和相对于所述缸筒进出的缸杆,所述缸筒以相对于所述缸杆位于上方的状态支承于机体,所述缸杆以从所述缸筒向下方突出的状态连结于所述残秆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对残秆处理装置进行升降操作的液压缸以使缸杆从相对于缸杆位于上方且支承于机体的缸筒向下方突出的状态延伸、进而连结于残秆处理装置,因此无需在缸筒的上方侧设置工作用的空间。
其结果,能够使用于设置升降残秆处理装置的液压缸的设置空间紧凑,容易避免各种装置在行驶机体上的配置结构受到限制这一不利面。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缸筒以向机体前后方向自如地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机体。
在将残秆处理装置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于机体时,大多的结构是支承为可通过绕机体横向轴芯摆动而被实施升降操作。即使是这种结构,根据本结构,也能够通过使缸筒向机体前后方向摆动,来吸收圆弧状的前后移动成分,在不引发扭转的前提下顺畅地进行升降操作。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液压缸设置于所述残秆处理装置的上方,所述缸杆与所述残秆处理装置经由索状体连结,所述缸筒被向离开所述残秆处理装置的方向摆动施力。
根据本结构,液压缸能够以经由索状体悬吊残秆处理装置的状态进行升降操作。另外,在作业过程中,在残秆处理装置驶上地面的凸部而急剧上升的情况下,索状体松弛,从而能够允许残秆处理装置的上方移动,而且,若通过索状体松弛而解除对液压缸的向下方的拉动力,则在摆动作用力的作用下,液压缸向离开残秆处理装置的方向摆动。
其结果,即使残秆处理装置驶上地面的凸部而急剧上升,残秆处理装置抵接于液压缸而出现损伤等的隐患也较少。
虽然为了避免残秆处理装置与液压缸抵接也可考虑加长索状体,但若如此,则存在液压缸在上下方向上的必要设置空间变大这一不利情况。
与之相对,在本结构中,通过采用缸筒被向离开残秆处理装置的方向摆 动施力的结构,即使尽可能缩短索状体,残秆处理装置与液压缸抵接的隐患也较少,易于避免液压缸的损伤。
因此,能够使用于设置液压缸的设置空间紧凑,并且能够减少液压缸损伤的隐患。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后处理部具备:剥皮处理部,其将利用所述收获部收获的带皮的收获物的皮去除;分选部,其位于该剥皮处理部的下方,将进行剥皮处理而排出的去除物分选成种子粒和除此以外的去除物;所述液压缸设置于所述分选部的前部的下方侧。
根据本结构,利用剥皮处理部可将带皮的收获物的皮去除,进行剥皮处理之后的收获物被可储存。在进行剥皮处理时排出的去除物中,有时包含脱落的的种子粒。因此,在分选部中,进行将从剥皮处理部排出的去除物分选成种子粒和除此以外的去除物的分选处理,分选出的种子粒被回收,除此以外的去除物被向外部排出。
分选部在其下方侧需要设置用于回收分选出的种子粒的装置的空间,因此分选部设置于较高的位置。另外,在分选部的后方侧需要用于储存剥皮处理后的收获物的设备,因此难以在分选部的下方侧、后方侧获取多余的空间。因此,利用分选部的前部的下方侧的空间配备液压缸。其结果,不会给后处理部的配置结构带来限制,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紧凑地配置液压缸。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分选部的机体前端部设置有引导体,该引导体对分选出的种子粒以外的去除物向所述残秆处理装置的机体前方侧部位进行流下引导,所述液压缸设置于所述引导体的机体后方侧。
根据本结构,利用分选部分选出的种子粒以外的去除物一边被引导体从分选部的机体前端部引导而流下,一边被引导到残秆处理装置的机体前方侧部位而排出。所述去除物在被排出到地面之后,被利用残秆处理装置进行切碎处理,能够避免以长秆的状态残留于田地中。
并且,液压缸由于设置于引导体的机体后方侧,因此不会阻碍引导体对去除物的引导处理,能够利用引导体与分选部的下方侧的回收用的区域之间的间隙紧凑地进行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分选部的下方,设置有对分选出的种子粒进行回收的回收部,所述液压缸设置于所述回收部的机体前方侧。
根据本结构,能够使利用分选部分选出的种子粒向下方落下,并利用回 收部将该种子粒原样回收,能够简化分选部的结构。另外,在取出回收到回收部的种子粒时,是从机体横向侧方取出,因此在回收部的机体前方侧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因此成为空余空间。
因此,通过将液压缸设置于回收部的机体前方侧,能够利用回收部的机体前方侧的空间紧凑地配置液压缸,不会妨碍从回收部取出种子粒的作业。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回收部的下方设置有燃料箱,所述液压缸设置于所述燃料箱的机体前方侧。
根据本结构,在回收部的下方的较低位置设置有燃料箱。燃料箱虽然为了储存大量的燃料而导致外型较大且重量较大,但通过设置于机体的较低位置,能够降低机体整体的重心。另外,由于在燃料箱的机体前方侧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因此成为空余空间。
因此,通过将液压缸设置于燃料箱的机体前方侧,能够利用燃料箱的机体前方侧的空间紧凑地配置液压缸,不会妨碍其他部件。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液压缸支承于对所述后处理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框体。
根据本结构,支承框体为了对作为大型设备的后处理部进行支承而具备较大的支承强度。并且,利用这种支承框体,能够将对重量较大的残秆处理装置进行升降操作的液压缸稳固地支承起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承框体具备左右一对支柱和横跨左右的该支柱而连结的横向框架体,所述缸筒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横向框架体。
根据本结构,横框架体横跨左右的支柱而连结,从而被稳定且稳固地支承。并且,缸筒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该横框架体。
因此,能够稳固且稳定地支承液压缸中的缸筒,能够良好地进行残秆处理装置的升降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玉米收获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玉米收获机的俯视图。
图3是玉米收获机的右侧视图。
图4是玉米收获机的后视图。
图5是燃料箱配设部的侧视图。
图6是燃料箱配设部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后车轮支承构造的后视图。
图8是燃料箱支承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燃料箱配设部的后视图。
图10是燃料箱配设部的后视图。
图11是剥皮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接收台的侧视图。
图13是升降缸配设部的侧视图。
图14是升降缸支承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15是升降缸支承部的横剖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玉米收获机的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玉米收获机在具备左右一对的前车轮1及左右一对的后车轮2的行驶机体3的前部设置有作为收获部的收获装置4,该收获装置4伴随着机体行驶从植立着的玉米植物体上收获在作为皮的苞叶的内部具备大量种子的玉米苞状体(带皮的收获物)。并且,行驶机体3具备中间输送装置6、剥皮装置7、对象物储存箱(以下,简称为储存箱)8和残秆处理装置9,中间输送装置6将由收获装置4收获的玉米苞状体向机体后方上方输送,并从形成于输送终止端部的排出口5排出,剥皮装置7剥取从排出口5排出的玉米苞状体的苞叶(皮),对象物储存箱8储存剥取苞叶后的玉米(收获对象物的一例),残秆处理装置9在行驶机体3的下部,且位于前车轮1与后车轮2之间的前后中间部。利用剥皮装置7与储存箱8构成对利用收获装置4收获的收获物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部10。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定义机体的左右方向以及机体的前后方向时,在朝向收获作业状态下的机体行进方向观察的状态下对左右进行定义,将收获装置4所在的一侧(图2的附图下侧)设为机体前部侧,将储存箱8所在的一侧(图2的附图上侧)设为机体后部侧。即,在图2中利用附图标记(F)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前侧,在图2中利用附图标记(B)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后侧,在图2中利用附图标记(L)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左侧,在图2中利用附 图标记(R)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右侧。
行驶机体3具备支承机体整体的机体框架11。如图8所示,机体框架11具备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和多个横向框架体13,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在机体横向上隔开间隔而向前后伸长,多个横向框架体13横跨该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而连结。并且,在机体前部以由该机体框架11支承的状态且以上方被驾驶室14覆盖的状态设置有驾驶部15,在该驾驶部15的后方设置有原动部16。在原动部16中具备发动机17及与其相关联的各种装置、即发动机冷却用的散热器18、冷却风扇19、对燃烧用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器20、清洁外部空气并将其向空气滤清器20供给的预滤器21等。
如图1所示,在驾驶部15的左侧,设置有用于供驾驶员上下车的升降梯22。如图2所示,在行驶机体3中的驾驶部15的左后方侧,设置有辅助作业人员能够搭乘的作业人员搭乘平台23。该作业人员搭乘平台23能够供作业人员从升降梯22的后部转乘,并且以横跨中间输送装置6的横向左侧部位及剥皮装置7的横向左侧部位沿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状态设置。
行驶机体3的右侧的大致整体被多个右侧罩24覆盖,行驶机体3的左侧的作业人员搭乘平台23的下方侧被左侧罩25覆盖。
左右一对的前车轮1构成为左右朝向固定且能够进行旋转驱动,左右一对的后车轮2构成为自由旋转状态且能够进行转向操作。在行驶机体3的机体前部侧的下部设置有变速器26,发动机17的动力在利用变速器26变速后传递到左右一对的前车轮1,驱动前车轮1从而进行行驶。另外,后车轮2被转向操作用的液压缸(以下,称作转向缸)27(参照图6)自如地转向操作,通过对后车轮2进行转向操作,能够使机体转弯行驶。
在收获作业时,一边使行驶机体3行驶,一边使利用收获装置4收获的玉米苞状体被中间输送装置6向机体后方上方输送,并利用剥皮装置7从玉米苞状体上剥取苞叶,之后将玉米储存于储存箱8。
进一步说明,植立在田地中的玉米植物体在收获时期在植立的茎秆上结出内包大量种子(果实)的苞状部。该苞状部在苞叶的内部包含大量种子,该种子以整齐排列在棒状芯的外表面上的方式形成。本发明的玉米收获机伴随着机体行驶从植立作物上收获在苞叶的内部具备大量种子的玉米苞状体,并将剥取该玉米苞状体的苞叶后的玉米作为收获对象物收。
储存箱8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并且为上部敞开的形状,储存 箱8从其敞开的区域接收收获对象物(玉米)。利用残秆处理装置9对在收获时残留于田地中的茎秆进行切碎处理。
〔收获装置〕
对收获装置4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收获装置4形成有在横向上并列的三列导入路径28,在隔着各个导入路径28的位置,具备左右一对的收获辊29以及位于其上部的左右一对的环形输送链30。收获辊29被支承为,能够以与导入路径28平行的姿势的旋转轴芯为中心自如地旋转。收获辊29在前端位置具备前端变细的搅龙部,在更靠后方侧的外周具备多个收获用突条部,由于均为公知的结构,故省略详细叙述。环形输送链30形成有多个突起30A,并且卷绕于前部位置的前部链轮31与后部位置的后部链轮32。
若茎秆被导入导入路径28,则收获辊29的收获用突条部持续作用向下方拉动茎秆的力,在引导板(未图示)的上表面接住在茎秆上形成为苞状的玉米,并将该玉米苞状体以从茎秆掰下的方式从茎秆上分离。
在多个收获辊29与多个环形输送链30的后方位置,设置有将收获物向横向的中央位置移送的搅龙33。搅龙33收容于搅龙壳体,在外周形成有搅龙叶片体33A,在三列导入路径28中,搅龙33分别通过搅龙叶片体33A的输送作用,将从植立茎秆分离的收获物向横向的中央位置移送。然后,利用设置在横向中央部的送出叶片33B,将移送到中央位置的收获物供给到中间输送装置6的输送起始端部。
该收获装置4以能够绕横轴芯P1自如地摆动升降的方式支承于机体框架11,并构成为能够通过收获用液压缸34的操作改变升降位置。
〔中间输送装置〕
如图1所示,中间输送装置6在方筒状的中间输送装置壳体35的内部横跨驱动链轮37与从动链轮39而卷绕有输送链40,并在该输送链40上以设定间隔设置有多个输送板(未图示),驱动链轮37固定于后端侧的驱动轴36,从动链轮39固定于前端侧的从动轴38。该中间输送装置6作为运送传送装置发挥功能,在中间输送装置壳体35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下方敞开的排出口5,从该排出口5排出玉米苞状体。排出口5是通过去除中间输送装置壳体35的下壁而以向后下侧敞开的方式形成的。
从排出口5排出的玉米苞状体被设置在排出口5的下方的前高后低姿势 的滑槽41向剥皮装置7的入口部引导。如图2所示,剥皮装置7的横向宽度被设为比中间输送装置6的横向宽度宽,滑槽41形成为宽度较宽,具有与剥皮装置7的横向宽度大致相等的横向宽度。
如图1所示,在中间输送装置壳体35的下侧设置有分选风扇42。该分选风扇42供给分选风,该分选风用于将与玉米苞状体一起放出的一部分叶子和一部分秆体等夹杂物(非收获物)向机体外侧吹飞而使之分离。在滑槽41上,为了使来自分选风扇42的分选风通过而供给到玉米苞状体,沿横向宽度方向以隔开间隔而排列的状态形成有多个狭缝。
在中间输送装置壳体35的与排出口5相比更位于后方的后部,形成有与输送链40的输送路径相连的排出用空间,在该排出用空间的内部,在输送链40的输送方向的延长线上设置有排出装置43,该排出装置43排出相对较大的叶子和秆体等处理物。
排出装置43配置在中间输送装置6的输送方向的延长线上,虽未图示,但具备输送辊,该输送辊被以上下排列的状态配置的横向姿势的一对输送轴支承,排出装置43具有如下功能:使一对输送辊相互反向旋转,利用该一对输送辊夹住一部分茎和一部分叶子并将其以向后方抛掷的方式排出。
如图2所示,后部侧的引导筒部35C形成与中间输送装置壳体35上的排出口5相比更靠后部侧的排出用空间,该引导筒部35C以前端部位于机体的横向一侧部位的方式设置成俯视时弯曲成L字状的状态。并且,能够利用引导筒部35C引导通过该中间输送装置壳体35的内部并被排出装置43排出的相对较大的叶子和秆体等处理物、以及被分选风扇42排出的一部分叶子和一部分秆体(夹杂物),并将其向机体的横向外侧吹飞、放出。
如图11所示,在排出口5的机体后方侧部位且滑槽41的上方侧部位,设置有挡住玉米苞状体并将其向机体前方侧引导的接挡引导部44。该接挡引导部44挡住玉米苞状体,并将其向位于下方的滑槽41引导。
〔剥皮装置〕
对剥皮装置7进行说明。
剥皮装置7具备剥皮处理部50、分选部51和回收部52,剥皮处理部50一边向机体后方侧移送玉米苞状体一边剥取苞叶,分选部51将进行剥皮处理而排出的去除物分选成种子粒和除此以外的去除物,回收部52位于该分选部51的下方,并且回收分选出的种子粒。该剥皮装置7被立设在机体框 架11上的作为支承框体的剥皮支承框架53支承。
如图1、图3、图9、图11、图13所示,剥皮支承框架53通过将纵向框架体54、前后朝向框架体55、及多个横向框架体56中的每个连结成一体而形成为框架状构造体,纵向框架体54在左右两侧分别立设有三根,合计有六根,前后朝向框架体55将三根纵向框架体54的上端部彼此连结,多个横向框架体56将左右两侧的纵向框架体54彼此连结。
剥皮处理部50在包围周围的外壳57的内部具备多个剥皮用旋转体58,多个剥皮用旋转体58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能够绕沿着前后方向的轴芯自如地旋转。该剥皮用旋转体58以两个剥皮用旋转体58为一组来形成一个移送路径,能够一边沿该移送路径引导玉米苞状体,一边剥取玉米苞状体的苞叶。剥皮用旋转体58例如具备在外周面形成有细小的凹凸的圆筒状部件、或在外周由摩擦系数较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圆筒状部件等,驱动剥皮用旋转体58以使该剥皮用旋转体58的相互相对的部位向下旋转,从而能够通过该两个剥皮用旋转体58的配合剥取玉米苞状体的苞叶。
剥皮处理部50的多个剥皮用旋转体58以越靠机体后方侧越位于下方的前高后低的倾斜姿势设置,形成容易使玉米苞状体伴随着剥皮作业向后方移动的结构。另外,在剥皮用旋转体58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正受到剥皮作用的玉米苞状体进行作用而将其向机体后方移送的多个输送用旋转体59。
如图11所示,剥皮用旋转体58的机体后方侧端部形成为以同一截面形状持续到最后的大致圆筒形的形状,并具备用于将向后方移送的剥皮处理后的玉米(收获对象物)从剥皮处理部50向储存箱8转送的接收台60。
如图12所示,该接收台60的机体前方侧端部被进行倒角加工而形成平滑的引导面60a。这样一来,减少了收获对象物被卡住而发生损伤、或者发生掉粒的隐患。从剥皮装置7的输送终止端部送出的玉米以被接收台60接住并支承的状态引导到后方的储存箱8中。
在剥皮装置7的下方设置有分选部51,分选部51用于伴随着剥皮装置7的剥皮作业,从自玉米苞状体去除并向下方落下排出的去除物(包含剥取的苞叶、切碎的茎、从玉米上脱落的种子粒等)中分选回收种子粒。
即,若剥皮处理部50进行剥皮作业,则伴随着剥皮,长在玉米上的大量种子粒中的一部分种子粒有时会脱落。因此,利用分选部51分选苞叶及茎等(种子粒以外的处理物)和混入其中的种子粒,并回收种子粒。
如图11所示,分选部51具备摆动分选板61和偏芯凸轮式的摆动驱动机构62,分选成种子粒和除此以外的去除物(苞叶和茎等),种子粒回收到设置于下方的回收部52中,摆动分选板61接住从剥皮处理部50落下的去除物并进行筛选,摆动驱动机构62向前后摆动驱动该摆动分选板61。
如图11、图13所示,摆动分选板61具备包围在周围的、形成为矩形框状的支承框63,并在该支承框63的内部设置有输送用齿条64和多孔板65,输送用齿条64形成为锯齿形状,将处理物向机体后方移送,多孔板65形成有仅能够供种子粒通过的多个通过孔。摆动分选板61以越靠机体后方侧越位于下方的前高后低的倾斜姿势设置,利用左右一对的摆动臂66以摆动自如的方式对支承框63的机体后端侧部位进行悬吊支承,并且,设置在支承框63的机体前端侧部位的引导辊67被导轨68滑动自如地支承。另外,利用摆动驱动机构62对支承框63向前后进行摆动操作。
换句话说,摆动分选板61接住从剥皮装置7落下的去除物,并一边通过摆动驱动机构62的摆动运动将该去除物向机体前方侧摆动移送,一边通过筛选将该去除物分选成苞叶等与种子粒,使种子粒通过形成于多孔板65的通过孔而落下,回收到设置于下方的回收部52中。
如图1、图13所示,苞叶等种子粒以外的去除物被设置于摆动分选板61的机体前端部的作为引导体的引导板69向残秆处理装置9的机体前方侧部位引导而流下。引导板69宽度较宽,横跨剥皮装置7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在上下方向上以延伸至下方侧而覆盖在残秆处理装置9上方侧的状态较长地形成。另外,引导板69由具有挠性的软质合成树脂材料等构成,无论残秆处理装置9的上下移动如何,都能够一边跟随于此一边维持覆盖在残秆处理装置9上方侧的状态,能够很好地引导排出物流下。
如图1、图5所示,回收部52具备上部敞开的回收箱70以便能够储存回收落下的种子粒。回收箱70在侧视机体时形成为上部侧向上扩开的漏斗状,以便容易接收去除物,下部侧形成有矩形箱状的储存空间。
回收箱70能够将位置自如地改变为位于分选部51的下方而接收去除物的收纳位置(参照图9)和向机体横向左侧外方拉出的外拉位置(参照图10)。即,如图9所示,在回收箱70的右侧端部的下部,旋转自如地设置有转动辊71。在将剥皮支承框架53的左右两侧的纵向框架体54彼此连结的连结体72上,设置有从转动辊71的上下两侧接触而向机体左右方向转动引导的导 轨74。
如图9所示,左右的导轨74的右侧部位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状态形成,而左右的导轨74的左侧部位形成为左高右低的倾斜姿势。导轨74的右侧端部及左侧端部被盖体75封闭,阻止了转动辊71从导轨74的引导区域向外侧脱出。另外,导轨74的左侧端部为左低右高的倾斜姿势,形成为转动辊71在左侧端部能够自如地保持位置的结构。
在与处于收纳位置的回收箱70的左侧端部的前后两侧下方对应的位置,分别利用固定于机体框架11的托架76以能够绕前后朝向轴芯自如地旋转的方式设置有引导辊77。该引导辊77将回收箱70接住并支承为能够沿横向自如地移动。
回收箱70的右侧被一对转动辊71与导轨74引导并支承,左侧被一对引导辊77接住并支承。并且,回收箱70在转动辊71沿导轨74所能移动的范围内被移动自如地支承。在处于收纳位置时,回收箱70为大致水平姿势,并被插拔自如的锁定件78保持位置。如图10所示,若拉出至外拉位置,则回收箱70变为左低右高的倾斜姿势。通过变为左低右高的倾斜姿势,能够容易地进行取出回收到内部的种子粒的作业。
〔储存箱〕
储存箱8在比中间输送装置6的后端更靠后方侧的位置搭载于机体框架11的后部。如图1、图4所示,储存箱8以能够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的摆动轴心P2摆动的方式枢转支承于箱支承部80,该箱支承部80以固定于机体框架11的状态设置于储存箱8的前后两侧部。换句话说,储存箱8支承于构成机体框架11的主框架12。
储存箱8通过箱用液压缸(以下,称作箱用缸)81而工作,构成为能够通过绕所述摆动轴心P2的摆动在位于上方的排出姿势与位于下方侧的储存用姿势之间改变姿势。在图4所示的储存用姿势下,底部8a位于机体框架11上而能够储存收获物,并且,底部8a被设为,在离开机体框架11而沿大致铅垂姿势立起的排出姿势下,能够将储存于储存箱8内的收获物向行驶机体3的横向一侧的外侧排出,这一点并未图示。
即,如图4所示,经由位于箱支承部80的上端部的支轴82以能够绕该支轴82的轴芯P2自如地转动的方式支承储存箱8。后部侧的箱支承部80立设于行驶机体3的偏向横向左侧的位置。箱支承部80具备第一框架80A 和第二框架80B,第一框架80A位于左侧端部,第二框架80B的上端侧连结于该第一框架80A,并且下端侧向右侧离开。
第一框架80A及第二框架80B分别以上端侧比下端侧更向横向左侧倾斜的姿势连结于机体框架11,支轴82设于比机体框架11的左侧端部更偏向横向外侧的位置。虽未图示,但前部侧的箱支承部80也为相同结构。
使储存箱8起伏摆动的箱用缸81在前后两侧部分别枢转连结于缸体连结部84和第一框架80A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并构成为在前后同步地进行伸缩工作,缸体连结部84设置于储存箱8的上部框83。
储存箱8形成为矩形的底部8a的四边分别被外周壁包围而上方敞开的俯视时为矩形的有底箱状。并且,在储存箱8的储存用姿势下,四面的壁部中的处于收获物的排出方向的左侧壁部8b以下端侧位于机体框架11的左端部附近、上端侧与机体框架11的左端部相比更向横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为越靠上方侧越位于横向左侧的倾斜姿势。
〔残秆处理装置〕
对残秆处理装置9进行说明。
残秆处理装置9一体地设置覆盖左右两侧的侧壁部85a以及将该左右的侧壁部85a彼此连结并且覆盖上方的侧视时呈圆弧状的上壁部85b而具备刚性高的罩框架85。在罩框架85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旋转轴86和多个切断刀具87,驱动旋转轴86横跨左右的侧壁部85a,被驱动而绕沿着机体横向的横向轴芯旋转,切断刀具87安装于驱动旋转轴86的外周部。另外,在罩框架85的机体后部侧,设置有与地面接触的接地轮体88。该残秆处理装置9构成为如下公知构造的锤刀式:发动机17的动力传递到驱动旋转轴86而驱动其旋转,伴随着驱动旋转轴86的旋转将植立状态的茎秆砍断从而切碎。
残秆处理装置9在罩框架85的靠机体横向中间的左右两侧部位分别连结有两岔形状的摆动臂89。左右一对的摆动臂89的基端部以绕横向轴芯自如地摆动的方式连结于左右两侧的托架90,该左右两侧的托架90固定于机体框架11的左右两侧的前后朝向的主框架12的下部。
在残秆处理装置9的机体横向中间位置的上方设置有升降用液压缸(以下,称作升降缸)91,利用该升降缸91升降操作自如地悬吊支承残秆处理装置9。
如图1所示,升降缸91设置于剥皮装置7的分选部51的机体前部侧部 位的下方。另外,升降缸91设置于比从分选部51的摆动分选板61的机体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引导板69更靠机体后方侧的位置。另外,升降缸91设置于剥皮装置7的回收部52的机体前方侧。即,有效地利用夹在剥皮装置7的回收部52和使苞叶等流下的引导板69之间的区域设置升降缸91。
如图13所示,升降缸91具备缸筒91A和相对于缸筒91A进出的缸杆91B,缸筒91A以相对于缸杆91B位于上方的状态支承于机体,缸杆91B以从缸筒91A向下方突出的状态连结于残秆处理装置9。
具体而言,缸杆91B从缸筒91A向下方突出,其下方侧前端部经由作为索状体的一例的悬吊链92连结于残秆处理装置9的形成于罩框架85的连结部93。
缸筒91A以向机体前后方向自如地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机体。
进一步说明,如图14、图15所示,在缸筒91A的上部侧部位的途中部,以向机体横向两侧突出的状态一体地形成有支点销94。并且,以横跨剥皮支承框架53的前后中间部的左右两侧的纵向框架体54的方式,连结有作为横向框架体的缸支承框架95。在缸支承框架95的左右中间部,通过螺栓连结有左右两侧的支点托架96,该左右两侧的支点托架96转动自如地支承缸筒91A的左右两侧的支点销94。
缸支承框架95的在上下方向上宽度较宽的基板97以横跨左右两侧的方筒状的纵向框架体54的内侧面的前端部的方式连结。另外,缸支承框架95在基板97的机体前部侧连结有截面为U字形的加强部件98,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为侧视时为大致方筒状的构造体。并且,在缸支承框架95的左右中间部,在基板97的机体后部侧连结有左右一对的支点托架96。
左右的支点托架96在俯视时形成为L字形,沿着左右方向的一个板面96a通过上下两个部位的螺栓连结于基板97。另外,在左右的支点托架96的沿着前后方向的另一个板面96b上沿左右方向贯通形成有贯通孔,一对支点销94被内嵌安装在该贯通孔中。因此,设置于缸筒91A的左右一对支点销94被左右的支点托架96转动自如地支承。通过如此构成,以绕沿着机体横向的支点销94的轴芯自如地前后摆动的方式支承升降缸91。
在一个支点销94上设置有扭簧99,该扭簧99的一端以抵接作用于基板97的后部侧的状态设置,扭簧99的另一端以抵接作用于缸筒91A的与支点销94相比更靠下方侧且处于机体前部侧的外周面的状态设置。其结果,在 扭簧99的回复方向的弹性作用力的作用下,缸筒91A即升降缸91被向机体后方侧摆动施力。若升降缸91向机体后方侧摆动,则缸杆91B的前端部(下端部)向离开残秆处理装置9的方向摆动。因此,缸筒91A(升降缸91)被向离开残秆处理装置9的方向摆动施力。
如图13所示,罩框架85以沿着切断刀具87的外端轨迹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悬吊链92在与升降缸91的摆动支点的正下方位置对应的部位连结于残秆处理装置9,构成为能够以接近大致铅垂姿势的姿势高效地对升降缸91进行升降操作。
此外,在收获作业中,残秆处理装置9被设定在接近地面的较低位置、即接地轮体88接地的程度的较低位置,以便能够进行残秆的切碎处理。另外,在移动行驶但不进行收获作业等情况下,残秆处理装置9为了避免与地面接触而需要上升到较高的收纳位置。因此,通过使升降缸91进行伸缩工作,能够将残秆处理装置9升降操作至适当的位置。残秆处理装置9在位于收纳位置时,为利用连结于罩框架85与主框架12的锁定件100保持位置的结构,即使没有升降缸91的操作力,也能够保持位置。
在收获作业中,在一边使接地轮体88接地一边进行作业的情况下,有时因驶上田地的凸部等而使残秆处理装置9急剧向上方移动。此时,在上下移动量较少时,能够通过悬吊链92的柔性允许残秆处理装置9向上方移动。并且,即使上方移动量较大,升降缸91也被向机体后方侧摆动施力,因此若悬吊链92伴随着上升而松弛,则升降缸91在扭簧99的摆动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后方侧摆动。升降缸91若向后方摆动,则与圆弧状的上壁部85b后部侧的较低位置相对,因此可减少升降缸91与残秆处理装置9抵接的隐患。
支点销94设值于比缸筒91A的上端稍靠下方侧的部位,缸筒91A的比支点销94更靠上侧的区域在扭簧99的摆动作用力的作用下向机体前方侧摆动位移。并且,如图14所示,支点销94的上端部抵接于缸支承框架95的基板97而形成限制在进一步的摆动操作的结构。其结果,消除了升降缸91的比支点销94更靠下方侧的部位大幅度向后方侧摆动、抵接于回收箱70而干扰回收箱70的姿势、或者损伤其他物体等的隐患。
〔后车轮的支承构造〕
对后车轮2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6、图7所示,设置有左右一对的车轮支承部101、后车轴壳体102、 作为车轴支承部件的横向支承体103和转向用液压缸(以下,称作转向缸),左右一对的车轮支承部101将左右的后车轮2支承为能够绕其旋转轴即后车轴2a的轴芯自如地自由旋转,后车轴壳体102将该左右两侧的车轮支承部101支承为能够绕纵向轴芯自如地摆动,横向支承体103支承后车轴壳体102,转向用液压缸对左右的车轮支承部一体地进行摆动操作。
横向支承体103形成为圆筒状,在横向上横跨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较长地延伸,横向支承体103的两侧端部被左右一对的支承框104支承,左右一对的支承框104一体地连结于左右的主框架12的下部。
在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内侧,设置有倾斜姿势的左右一对的加强部件105,左右一对的加强部件105将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与左右一对的支承框104连结。
如图1、图5、图8所示,加强部件105具备前部侧的加强部105A和后部侧的加强部105B,前部侧的加强部105A在侧视机体时横跨支承框的与横向支承体103相比更靠前部侧的部位和主框架12的侧面上的靠机体前部侧的位置而设为前高后低的倾斜状,后部侧的加强部105B在侧视机体时横跨支承框104的与横向支承体103相比更靠后部侧的部位和主框架12的侧面上的靠机体后部侧的位置而设为前低后高的倾斜状。
前部侧的加强部105A及后部侧的加强部105B分别形成为方筒状,并且将其机体外侧的侧面分别连结于支承框104的机体内侧的侧面及主框架12的机体内侧的侧面。
这样,加强部件105以位于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内侧的状态设置于支承框104的前后两侧。位于主框架12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内侧,能够使用于后车轮2的转向操作的摆动角度变大。
如图7所示,后车轴壳体102具备壳体主体部102A和轴支承部102B,其中,壳体主体部102A形成为方筒状,且在机体横向上横跨左右的后车轮2较长地延伸,轴支承部102B一体地连结于壳体主体部102A的左右两侧端部,该后车轴壳体102利用左右两侧的轴支承部102B将车轮支承部101支承为能够绕纵向轴芯自如地摆动。
横向支承体103经由摆动支承部106以绕前后朝向的摆动轴芯P3自如地摆动的方式支承后车轴壳体102。即,如图7所示,在横向支承体103的左右中间部一体地设有摆动支承部106,在后车轴壳体102的左右中间部一 体地设有前后朝向的筒部107,筒部107转动自如地外嵌于设置在摆动支承部106的支点销108。后车轴壳体102被支点销108以能够绕车体前后朝向的摆动轴芯P3自如地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摆动支承部106。
对左右的后车轮2进行转向操作的转向缸27以绕摆动轴芯P3一体地进行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后车轴壳体102。该转向缸27的缸筒27A被支承部件109支承,该支承部件109从后车轴壳体102一体地延伸设置。缸杆27B从缸筒27A的左右两侧突出,该缸杆27B以相对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设置于左右两侧的车轮支承部101的操作臂101a连结。
〔燃料箱〕
接下来,对储存用于向发动机17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110进行说明。
如图4~图7所示,燃料箱110在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之间以侧视机体时与主框架12重叠的状态设置。燃料箱110在机体前后方向上设置于与后车轮2重叠的位置。
以下,对燃料箱110的具体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燃料箱配设部位架设有多个横框架体13中的横跨左右的主框架12的前后一对燃料箱用的横框架体13a、13b。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向后敞开的大致U字形,并且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在俯视时设于比后车轴壳体102稍靠机体后方侧的部位。另外,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向前敞开的大致U字形,并且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在侧视机体时设于与回收箱70的机体前部侧部位的下方对应的位置。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位于残秆处理装置9的机体后端部附近的上方。
横跨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与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设置有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带板状的支承部件113。支承部件113在机体横向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左右一对,支承部件113形成为将其带板以与燃料箱110的外形形状相匹配的方式弯曲的弯折形状。
如图8所示,支承部件113形成为如下形状:前端部一体地连结于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的后表面,后端部一体地连结于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的前表面,前后中间部凹入成与燃料箱110的外形形状相匹配的下凹状。燃料箱110以从上方嵌合的状态载置于左右一对的支承部件113,并利用左右一对的带114从上方侧进行按压来保持位置。
如图5、图8所示,在所述各支承部件113的前后中间部的底部,横跨 左右两侧的支承部件113连结有沿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延伸的截面为L字形的连结部件115。设置有横跨该连结部件115与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而延伸、封闭左右两侧的支承部件113之间的间隙的遮挡板116。遮挡板116通过螺栓连结分别安装于连结部件115及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利用遮挡板116避免从残秆处理装置9飞散的茎秆屑等抵接于燃料箱110而使其受损。通过解除螺栓连结,能够容易地装卸遮挡板116,修理更换较为容易。
如图6所示,在俯视机体时,形成为燃料箱110的前端110a延伸至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且燃料箱110的后端110b延伸至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的状态。另外,形成为燃料箱110的右端110c延伸至右侧的主框架12、且燃料箱110的左端110d延伸至左侧的主框架12的状态。
如图5所示,燃料箱110在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之间以侧视机体时与主框架12重叠的状态设置。燃料箱110在侧视机体时以燃料箱110的上表面110e延伸至比主框架12的上表面12a更靠上方的位置、且燃料箱110的下表面110f延伸至比主框架12的下表面12b更靠下方的位置的状态形成。
因此,燃料箱110横跨横向宽度方向大致整个区域有效利用左右的主框架12之间的区域,并且有效利用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12与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之间的前后方向大致整个区域,从而在俯视时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尺寸较大、且在上下方向上也尺寸较大,形成为大型且大容量的箱。
由于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在俯视时设于比后车轴壳体102稍靠机体后方侧的部位,因此燃料箱110在机体前后方向上设置于与支承后车轮2的后车轴2a重叠的位置。另外,根据图5也可知,燃料箱110设置于相对于后车轮2更靠机体前部侧的位置。即,燃料箱110的重心位置(比前后中央位置稍靠前的位置)比后车轴2a更靠机体前方侧,位于前车轮1与后车轮2的前后中间。其结果,燃料箱110的载荷分别作用于前车轮1与后车轮2,行驶驱动用的前车轮1的接地载荷相应地变大,行驶稳定性提高。
燃料箱110在左右一对的加强部件105之间以侧视机体时与加强部件105重叠的状态设置。因此,加强部件105兼用作用于保护燃料箱110的保护部件。
如图1所示,燃料箱110设置于比残秆处理装置9更靠机体后部侧的位置。因此,在燃料箱110伴随着机体行驶而通过的部位,都已经结束了残秆处理装置9对残秆的处理,因此,燃料箱110因残留于田地中的残秆而受到 损伤的隐患较少。并且,用于对残秆处理装置9进行升降操作的升降缸91设置在燃料箱110的机体前方侧。
剥皮装置7位于比主框架12更靠上方侧的位置,燃料箱110以位于比剥皮装置7更靠下方侧的位置的状态设置。如图1、图9所示,燃料箱110以进入剥皮装置7的回收部52的下方的状态设置。如此,燃料箱110以位于剥皮装置7中处于最下层的回收部52的下方的状态设置于较低位置。
如图5所示,在燃料箱110的机体后部侧的底部形成有越靠后部侧越位于上方的倾斜状的缺口117。并且,以横向支承体103进入由该缺口117形成的燃料箱110的下方空间的状态设置。如此,在燃料箱110的底部形成有用于供横向支承体103进入的缺口117,因此能够避免燃料箱110与横向支承体103干涉,并且能够将燃料箱110配备于尽可能低的位置。
燃料箱110的供油口118设于机体后部侧的左侧部。供油口118在不供油时被开闭自如的盖封闭,并经由供油用管119与燃料箱110的内部连通并连接。并且,如图5、图6所示,供油口118位于作为对剥皮装置7进行支承的纵向框架的最后端部的左侧的纵向框架体54与作为对储存箱8进行支承的纵向框架的前部侧的箱支承部80的第一框架80A之间。
换句话说,供油口118为在最后端部的左侧的纵向框架体54和前部侧的箱支承部80的第一框架80A之间通过而面向机体外侧的状态。另外,如图9所示,覆盖机体左侧的左侧罩25处于比供油口118更靠左侧外方的位置,左侧罩25的后端部为沿机体横向宽度方向敞开的状态,能够在不使左侧罩25为敞开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供油作业。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缸筒91A被向机体后部侧摆动施力的结构,但也可以取代这样的结构,采用通过向机体前部侧摆动而离开残秆处理装置9、使缸筒91A被向机体前方侧摆动施力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升降缸91设置于残秆处理装置9的机体横向的中间位置的上方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机体横向的中间位置,只要是接近残秆处理装置9的重心位置的位置即可,设置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另外,升降缸91并不限定于仅设置有一个,也可以采用以在横向上排列的状态设置多个升降缸91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利用一个扭簧对升降缸91向前后方向 摆动施力的结构,但作为施力部件,也可以是使用两个以上的扭簧,或者是利用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螺旋弹簧进行拉伸施力的结构,另外,也可以经由索状体连结重锤从而通过重量进行摆动施力。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回收部52的下方设置燃料箱110的结构,但也可以取代这样的结构,采用将燃料箱110设置于其他场所、例如储存箱8的下方的结构。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升降缸91经由悬吊链92将缸杆91B与残秆处理装置9连结,但也可以取代这样的结构,使用钢线或绳索等作为索状体来进行连结。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缸筒91A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横跨左右一对的纵向框架体(支柱)54而连结的缸支承框架体95的结构,但也可以取代这样的结构,采用利用在机体横向宽度方向中央部从机体框架11向上方延伸设置的一根支柱来支承缸筒91A的结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并不限于伴随着机体行驶而收获剥皮后的玉米的玉米收获机,还能够应用于不具备剥皮装置、原样收获带皮的玉米的玉米收获机。
附图标记说明
4 收获部
9 残秆处理装置
10 后处理部
91 液压缸
91A 缸筒
91B 缸杆
92 索状体
50 剥皮处理部
51 分选部
52 回收部
53 支承框体
54 支柱
69 引导体
95 横向框架体
110 燃料箱。

Claims (23)

1.一种玉米收获机,具备:
收获部(4),其伴随着机体行驶而进行收获处理;
后处理部(10),其对收获到的收获物进行后处理;
残秆处理装置(9),其被以能够相对于机体升降的方式支承,并且对在收获处理之后残留于田地中的残秆进行切碎处理;
液压缸(91),其对所述残秆处理装置(9)进行升降操作;
所述玉米收获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缸(91)具备缸筒(91A)和相对于所述缸筒(91A)进出的缸杆(91B),
所述缸筒(91A)以相对于所述缸杆(91B)位于上方的状态支承于机体,
所述缸杆(91B)以从所述缸筒(91A)向下方突出的状态连结于所述残秆处理装置(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缸筒(91A)以向机体前后方向自如地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机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缸(91)设置于所述残秆处理装置(9)的上方,
所述缸杆(91B)与所述残秆处理装置(9)经由索状体(92)连结,
所述缸筒(91A)被向离开所述残秆处理装置(9)的方向摆动施力。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处理部(10)具备:
剥皮处理部(50),其将利用所述收获部(4)收获的带皮的收获物的皮去除;
分选部(51),其位于该剥皮处理部(50)的下方,将进行剥皮处理而排出的去除物分选成种子粒和除此以外的去除物;
所述液压缸(91)设置于所述分选部(51)的前部的下方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选部(51)的机体前端部设置有引导体(69),该引导体(69)对分选出的种子粒以外的去除物向所述残秆处理装置(9)的机体前方侧部位进行流下引导,
所述液压缸(91)设置于所述引导体(69)的机体后方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选部(51)的下方,设置有对分选出的种子粒进行回收的回收部(52),
所述液压缸(91)设置于所述回收部(52)的机体前方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选部(51)的下方,设置有对分选出的种子粒进行回收的回收部(52),
所述液压缸(91)设置于所述回收部(52)的机体前方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回收部(52)的下方设置有燃料箱(110),
所述液压缸(91)设置于所述燃料箱(110)的机体前方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回收部(52)的下方设置有燃料箱(110),
所述液压缸(91)设置于所述燃料箱(110)的机体前方侧。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缸(91)支承于对所述后处理部(10)进行支承的支承框体(53)。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缸(91)支承于对所述后处理部(10)进行支承的支承框体(53)。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缸(91)支承于对所述后处理部(10)进行支承的支承框体(53)。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缸(91)支承于对所述后处理部(10)进行支承的支承框体(53)。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缸(91)支承于对所述后处理部(10)进行支承的支承框体(53)。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缸(91)支承于对所述后处理部(10)进行支承的支承框体(53)。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缸(91)支承于对所述后处理部(10)进行支承的支承框体(53)。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框体(53)具备左右一对支柱(54)和横跨左右的该支柱(54)而连结的横向框架体(95),
所述缸筒(91A)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横向框架体(95)。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框体(53)具备左右一对支柱(54)和横跨左右的该支柱(54)而连结的横向框架体(95),
所述缸筒(91A)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横向框架体(95)。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框体(53)具备左右一对支柱(54)和横跨左右的该支柱(54)而连结的横向框架体(95),
所述缸筒(91A)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横向框架体(95)。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框体(53)具备左右一对支柱(54)和横跨左右的该支柱(54)而连结的横向框架体(95),
所述缸筒(91A)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横向框架体(95)。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框体(53)具备左右一对支柱(54)和横跨左右的该支柱(54)而连结的横向框架体(95),
所述缸筒(91A)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横向框架体(95)。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框体(53)具备左右一对支柱(54)和横跨左右的该支柱(54)而连结的横向框架体(95),
所述缸筒(91A)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横向框架体(95)。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框体(53)具备左右一对支柱(54)和横跨左右的该支柱(54)而连结的横向框架体(95),
所述缸筒(91A)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横向框架体(95)。
CN201510953932.2A 2014-12-19 2015-12-17 玉米收获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066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8044 2014-12-19
JP2014258044A JP2016116475A (ja) 2014-12-19 2014-12-19 トウモロコシ収穫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6627A CN105706627A (zh) 2016-06-29
CN105706627B true CN105706627B (zh) 2019-12-10

Family

ID=56146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393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06627B (zh) 2014-12-19 2015-12-17 玉米收获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16475A (zh)
CN (1) CN10570662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9074A1 (ja) * 2011-12-16 2013-06-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用の収穫前処理装置
CN203353179U (zh) * 2011-12-16 2013-12-25 株式会社久保田 玉米收获机
CN203884220U (zh) * 2013-04-19 2014-10-22 株式会社久保田 玉米收获机
CN203985070U (zh) * 2013-06-14 2014-12-10 株式会社久保田 玉米收获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9074A1 (ja) * 2011-12-16 2013-06-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用の収穫前処理装置
CN203353179U (zh) * 2011-12-16 2013-12-25 株式会社久保田 玉米收获机
CN203378275U (zh) * 2011-12-16 2014-01-08 株式会社久保田 玉米收获机
CN203884220U (zh) * 2013-04-19 2014-10-22 株式会社久保田 玉米收获机
CN203985070U (zh) * 2013-06-14 2014-12-10 株式会社久保田 玉米收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16475A (ja) 2016-06-30
CN105706627A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79311B2 (ja) ひまわり収穫機
CA2981083A1 (en) Stripper-harvester; harvesting device
JP2014209881A (ja) トウモロコシ収穫機
WO2010095473A1 (ja) コンバイン
KR101686381B1 (ko) 뿌리 유지장치를 구비하는 고추 수확기
CN105706626B (zh) 玉米收获机
JP4988381B2 (ja) コンバイン
EP2114120A1 (en) Combine with flexible suspension and turning shoe header
CN105706627B (zh) 玉米收获机
JP2015181389A (ja) トウモロコシ収穫機
JP4789248B2 (ja) 収穫機
JP2009027967A (ja) 農作物収穫機
JP5066903B2 (ja) 収穫機
CN111343858B (zh) 联合收割机
JP7276764B2 (ja) 莢付き作物収穫機
JP2013220054A (ja) 収穫機
JP4730561B2 (ja) 脱穀装置
JP4789249B2 (ja) 収穫機
WO2017155062A1 (ja) コンバイン
CN112203497B (zh) 收割机器的升降机装置和收割机器
US12036908B2 (en) Sod scrap coll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16189734A (ja) 収穫機
JP2010119368A (ja) コンバインの車体構造
JP6211050B2 (ja) 収穫機用の収穫前処理装置
JP4930287B6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