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69683U -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69683U
CN217969683U CN202222312916.3U CN202222312916U CN217969683U CN 217969683 U CN217969683 U CN 217969683U CN 202222312916 U CN202222312916 U CN 202222312916U CN 217969683 U CN217969683 U CN 217969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bracket
front suspension
commercial vehicle
support frame
vehicle c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129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红
袁愿
马晓波
何贝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yan Hongkang Auto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yan Hongkang Auto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yan Hongkang Auto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yan Hongkang Auto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129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69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69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69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的半浮式悬置方式在受到垂直方向的冲击时,隔振效果较差,驾乘的舒适度不佳,而且驾驶室上托架与减震器支撑结构的运动幅度较大,会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包括:上托架,所述上托架为两处呈左右对称方式分布,且上托架下方设有支撑架;所述上托架后部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设有驾驶室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驾驶室固定板和上托架与支撑架进行支撑,其采用多点减震和吸收振动组件,将商用车的驾驶室悬置由原来的半浮悬改进为四点全浮悬,其隔振效果好,提升了商用车行驶振动性能,改善了驾乘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背景技术
驾驶室悬置是指利用弹簧阻尼元件构成悬置系统,将驾驶室悬置在车架上;目前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按结构形式分主要包括全浮式驾驶室以及半浮式驾驶室两种;全浮式驾驶室即驾驶室由前后左右四组弹性元件构成悬置系统将驾驶室悬置于车架之上,半浮式驾驶室相对于全浮式驾驶室而言,其驾驶室前部两个支撑点采用铰接方式与车架相连。
现有的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在使用时,通常半浮式悬置方式在受到垂直方向的冲击时,隔振效果较差,致使振动性能降低,驾乘的舒适度不佳,而且驾驶室上托架与减震器支撑结构的运动幅度较大,使驾驶室的缓冲可靠性降低,同时会占用较大空间。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以解决现有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的半浮式悬置方式在受到垂直方向的冲击时,隔振效果较差,驾乘的舒适度不佳,而且驾驶室上托架与减震器支撑结构的运动幅度较大,会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包括:上托架,所述上托架为两处呈左右对称方式分布,且上托架下方设有支撑架;所述上托架后部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设有驾驶室固定板,且驾驶室固定板位于上托架上方;所述连接架后部设有减震器;两处所述支撑架相对外侧设有安装底座,且安装底座和支撑架安装于稳定连接杆上;所述安装底座顶部设有调节板,且调节板与上托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托架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双耳,上托架后端设有定位柱,且定位柱呈竖直方式分布,且定位柱底端设有挡块,上托架上固定贯穿有限位销杆。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前端设有第一连接套,且第一连接套位于第一连接双耳内,并通过固定销控制,支撑架上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柱滑动贯穿定位槽,并且挡块位于支撑架下方,支撑架后部设有固定套,且固定套套装于稳定连接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顶部设有第二连接双耳,且减震器的伸缩杆顶端位于第二连接双耳内,并通过固定销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底座顶部设有第二连接套,且第二连接套套装于稳定连接杆上,第二连接套顶端设有连接块。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通过销轴与连接块转动连接,调节板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为腰圆形通槽结构,并且限位销杆通过限位槽与调节板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稳定连接杆左右两端设有限位套,且限位套与减震器位置相对应,稳定连接杆上设有安装抱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设有定位柱和减震器,通过将驾驶室固定板和上托架与支撑架进行支撑,其采用多点减震和吸收振动组件,将商用车的驾驶室悬置由原来的半浮悬改进为四点全浮悬,其隔振效果好,提升了商用车行驶振动性能,改善了驾乘舒适度。
2、本装置中安装底座通过调节板与上托架铰接,且减震器竖立设置于稳定连接杆和连接架之间,这种设计使上托架的支撑结构更加稳定,保证驾驶室的平顺性和可靠性,且结构简单、紧凑,利于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上托架;101、第一连接双耳;102、定位柱;103、挡块;104、限位销杆;2、支撑架;201、第一连接套;202、定位槽;203、固定套;3、连接架;301、第二连接双耳;4、驾驶室固定板;5、减震器;6、安装底座;601、第二连接套;602、连接块;7、调节板;701、限位槽;8、稳定连接杆;801、限位套;802、安装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包括:上托架1,上托架1为两处呈左右对称方式分布,且上托架1下方设有支撑架2;上托架1后部设有连接架3;连接架3上设有驾驶室固定板4,且驾驶室固定板4位于上托架1上方;连接架3后部设有减震器5;两处支撑架2相对外侧设有安装底座6,且安装底座6和支撑架2安装于稳定连接杆8上;安装底座6顶部设有调节板7,且调节板7与上托架1相连接。
其中,上托架1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双耳101,上托架1后端设有定位柱102,且定位柱102呈竖直方式分布,且定位柱102底端设有挡块103,上托架1上固定贯穿有限位销杆104;
支撑架2前端设有第一连接套201,且第一连接套201位于第一连接双耳101内,并通过固定销控制,支撑架2上设有定位槽202,且定位柱102滑动贯穿定位槽202,并且挡块103位于支撑架2下方,支撑架2后部设有固定套203,且固定套203套装于稳定连接杆8上;
连接架3顶部设有第二连接双耳301,且减震器5的伸缩杆顶端位于第二连接双耳301内,并通过固定销控制,本装置设有定位柱102和减震器5,通过将驾驶室固定板4和上托架1与支撑架2进行支撑,其采用多点减震和吸收振动组件,将商用车的驾驶室悬置由原来的半浮悬改进为四点全浮悬,其隔振效果好,提升了商用车行驶振动性能,改善了驾乘舒适度。
其中,安装底座6顶部设有第二连接套601,且第二连接套601套装于稳定连接杆8上,第二连接套601顶端设有连接块602;
调节板7通过销轴与连接块602转动连接,调节板7开设有限位槽701,且限位槽701为腰圆形通槽结构,并且限位销杆104通过限位槽701与调节板7滑动连接;
稳定连接杆8左右两端设有限位套801,且限位套801与减震器5位置相对应,稳定连接杆8上设有安装抱箍802,本装置中安装底座6通过调节板7与上托架1铰接,且减震器5竖立设置于稳定连接杆8和连接架3之间,这种设计使上托架1的支撑结构更加稳定,保证驾驶室的平顺性和可靠性,且结构简单、紧凑,利于节省空间。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将驾驶室固定板4和上托架1与支撑架2进行支撑,其采用多点减震和吸收振动组件,将商用车的驾驶室悬置由原来的半浮悬改进为四点全浮悬,其隔振效果好,提升了商用车行驶振动性能,改善了驾乘舒适度;其中安装底座6通过调节板7与上托架1铰接,且减震器5竖立设置于稳定连接杆8和连接架3之间,这种设计使上托架1的支撑结构更加稳定,保证驾驶室的平顺性和可靠性,且结构简单、紧凑,利于节省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托架(1),所述上托架(1)为两处呈左右对称方式分布,且上托架(1)下方设有支撑架(2);所述上托架(1)后部设有连接架(3);所述连接架(3)上设有驾驶室固定板(4),且驾驶室固定板(4)位于上托架(1)上方;所述连接架(3)后部设有减震器(5);两处所述支撑架(2)相对外侧设有安装底座(6),且安装底座(6)和支撑架(2)安装于稳定连接杆(8)上;所述安装底座(6)顶部设有调节板(7),且调节板(7)与上托架(1)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架(1)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双耳(101),上托架(1)后端设有定位柱(102),且定位柱(102)呈竖直方式分布,且定位柱(102)底端设有挡块(103),上托架(1)上固定贯穿有限位销杆(10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前端设有第一连接套(201),且第一连接套(201)位于第一连接双耳(101)内,并通过固定销控制,支撑架(2)上设有定位槽(202),且定位柱(102)滑动贯穿定位槽(202),并且挡块(103)位于支撑架(2)下方,支撑架(2)后部设有固定套(203),且固定套(203)套装于稳定连接杆(8)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顶部设有第二连接双耳(301),且减震器(5)的伸缩杆顶端位于第二连接双耳(301)内,并通过固定销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6)顶部设有第二连接套(601),且第二连接套(601)套装于稳定连接杆(8)上,第二连接套(601)顶端设有连接块(60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7)通过销轴与连接块(602)转动连接,调节板(7)开设有限位槽(701),且限位槽(701)为腰圆形通槽结构,并且限位销杆(104)通过限位槽(701)与调节板(7)滑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连接杆(8)左右两端设有限位套(801),且限位套(801)与减震器(5)位置相对应,稳定连接杆(8)上设有安装抱箍(802)。
CN202222312916.3U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Active CN217969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2916.3U CN217969683U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2916.3U CN217969683U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69683U true CN217969683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1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12916.3U Active CN217969683U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69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93672B1 (ko) 자동차의현가장치
CN210191656U (zh) 一种商用卡车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及车辆
CN110884312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多连杆后悬架
CN209634206U (zh) 一体式空气悬架及货车
CN103158770A (zh) 车辆副架的结构
CN205395690U (zh) 一种纯电动轻型卡车空气悬架系统
CN217969683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CN210760131U (zh) 空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CN110143107B (zh) 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CN109305003B (zh) 乘用车及独立悬架系统
CN115076287B (zh) 一种机动车驾驶室悬置减震器
CN214606969U (zh) 一种汽车后驱动托臂式独立悬架结构及后驱动悬架总成
CN210554003U (zh) 一种集成多连杆和横置板簧的后悬结构
CN107963122B (zh) 一种汽车车轮转向机构
CN112455174A (zh) 空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20332494U (zh) 一种抗震充电桩
CN2855797Y (zh) 驱动桥双曲囊式四气簧复合空气悬架
JPH0623864U (ja) 鉄道車両用軸箱支持装置
CN210821721U (zh) 一种滑柱总成、悬架系统以及商务用车
CN217099589U (zh) 一种机器人车体悬挂系统
CN217073968U (zh) 一种下摆臂安装结构、悬架及车辆
CN211918307U (zh) 一种车用减震前臂
CN219467488U (zh) 一种具有新型导向杆系的前空气悬架
CN211764783U (zh) 一种气囊悬挂系统
CN220221010U (zh) 一种驾乘舒适减震效果好的发动机支承式摩托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