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3107B - 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43107B CN110143107B CN201910451119.3A CN201910451119A CN110143107B CN 110143107 B CN110143107 B CN 110143107B CN 201910451119 A CN201910451119 A CN 201910451119A CN 110143107 B CN110143107 B CN 1101431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spension
- passive
- active
- plate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5/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 B60G15/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其包括设置于车架和车桥之间的被动悬架,被动悬架的下端与车桥连接,被动悬架的上端与车架连接;车架上设置有主动悬架,主动悬架的上端与悬架板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主动悬架能耗较高且结构复杂的问题,结构可靠、可调节性强、乘坐舒适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悬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衡量一辆汽车的品质,不仅要看其动力性,乘驾舒适性也是必不可少的。车辆悬架是汽车上重要总成系统之一,它把车架和车桥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对汽车的乘驾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桥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并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
现代悬架系统多为主动悬架,通过消耗电能对悬架的刚度等进行实时主动调节。但其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且造价昂贵,主动改变悬架刚度耗能高。一般乘用车车架较重,加上乘员和行李重量会再增加。如果这么重的车架都采用主动悬架支撑来改善车辆驾乘的舒适度,则主动悬架工作过程中需要消耗过多的电能用来实现主动悬架的控制,这对乘用车经济性难以承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主动悬架能耗较高且结构复杂的问题的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其包括设置于车架和车桥之间的被动悬架,被动悬架的下端与车桥连接,被动悬架的上端与车架连接;车架上设置有主动悬架,主动悬架的上端与悬架板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被动悬架包括与每个车轮相邻位置处的车桥连接的被动弹性元件和被动减振器,被动弹性元件和被动减振器间相互并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主动悬架包括邻近被动弹性元件位置处的主动弹性元件和主动减振器,主动弹性元件和主动减振器间相互并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车架呈内凹形,车架包括与被动悬架连接的承接板,承接板与车架中部的内底板连接,所述主动悬架设置于内底板上,承接板的高度高于内底板的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悬架板呈内凹形,悬架板包括与主动悬架连接的内连接板,内连接板与悬架板中部的悬架底板连接,内连接板的高度高于悬架底板的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被动悬架包括与被动弹性元件并联的导向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主动弹性元件和被动弹性元件均为螺旋弹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主动悬架呈倾斜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车架相连的主动弹性元件的上端间的距离小于与悬架板相连的主动弹性元件的下端间的距离。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将车内结构如座椅固定安装在悬架板上,并在车架和悬架板之间安装二级子悬架,即主动悬架,可以使安装在车桥上的一级子悬架,即被动悬架,吸收较大部分的冲击和振动能量,而二级子悬架因为只支撑乘员和座椅的重量,重量较轻,调整时耗能更低。且二级悬架系统各部件结构简单,通过各部件的组合,即能实现更好的减振和调节刚度的效果,提高乘坐舒适性。
通过消耗较少的能量就可以达到应对冲击和振动的要求,达到需要的舒适性。当车辆在一定坡度路面或转向行驶时,发生仰俯或侧倾,可以通过两侧主动悬架的作用来保持乘员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改善乘驾舒适性。
通过将车架和悬架板均设置为内凹形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内底板与车桥之间的高度;通过在被动悬架的基础上设置主动悬架,能够根据汽车行驶条件动态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特性,使悬架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减振状态,可以控制车身高度,提高乘驾人员舒适性,并兼顾提高车辆通过性、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等。
通过将主动悬架设置为倾斜布置,可以有效克服纵向横向的冲击和振动;通过设置弹性元件与减振器并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和振动,以提高乘驾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二级悬架系统的正视图。
其中,1、车架,11、内底板,12、承接板,2、车桥,3、车轮,4、主动悬架,41、悬架板,411、内连接板,412、悬架底板,42、主动弹性元件,43、主动减振器,5、被动悬架,51、被动弹性元件,52、被动减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为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包括设置于车架1和车桥2之间的被动悬架5,被动悬架5的下端与车桥2连接,被动悬架5的上端与车架1连接;车架1上设置有主动悬架4,主动悬架4的上端与悬架板41连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被动悬架5包括与每个车轮3相邻位置处的车桥2连接的被动弹性元件51和被动减振器52,被动弹性元件51和被动减振器52间相互并联。其中,被动悬架5包括与被动弹性元件51并联的导向机构。
主动悬架4包括车架1上邻近被动弹性元件51位置处的主动弹性元件42和主动减振器43,主动弹性元件42和主动减振器43间相互并联。
优选的,主动弹性元件42和被动弹性元件51均为螺旋弹簧;主动减振器43和被动减振器52
主动悬架4呈倾斜布置。具体的,与车架1相连的主动弹性元件42的下端间的距离小于与悬架板41相连的主动弹性元件42的上端间的距离。此时,当车辆在转弯或发生倾斜等,通过主动悬架4将车架1受力分解在水平方向和竖向,由于主动悬架4呈倾斜布置,能有效克服纵向横向的冲击和振动。
车架1呈内凹形,车架1包括与被动悬架5连接的承接板12,承接板12与车架1中部的内底板11连接,主动悬架5设置于内底板11上,承接板12的高度高于内底板11的高度。
悬架板41呈内凹形,悬架板41包括与主动悬架4连接的内连接板411,内连接板411与悬架板41中部的悬架底板412连接,内连接板411的高度高于悬架底板412的高度。车辆内部的座椅的结构设置于悬架底板412上。
通过将车架1和悬架板41均设置为内凹形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内底板412与车桥2之间的高度。
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Claims (3)
1.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车架和车桥之间的被动悬架,所述被动悬架的下端与车桥连接,被动悬架的上端与车架连接;
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主动悬架,主动悬架的上端与悬架板连接;被动悬架包括与每个车轮相邻位置处的车桥连接的被动弹性元件和被动减振器,所述被动弹性元件和被动减振器间相互并联;主动悬架包括邻近被动弹性元件位置处的主动弹性元件和主动减振器,所述主动弹性元件和主动减振器间相互并联;
车架呈内凹形,所述车架包括与被动悬架连接的承接板,承接板与车架中部的内底板连接,所述主动悬架设置于内底板上,承接板的高度高于内底板的高度;悬架板呈内凹形,所述悬架板包括与主动悬架连接的内连接板,内连接板与悬架板中部的悬架底板连接,内连接板的高度高于悬架底板的高度;被动悬架包括与被动弹性元件并联的导向机构;
主动悬架呈倾斜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弹性元件和被动弹性元件均为螺旋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与每个车轮相邻位置处的车架相连的主动弹性元件的上端间的距离小于与悬架板相连的主动弹性元件的下端间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51119.3A CN110143107B (zh) | 2019-05-28 | 2019-05-28 | 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51119.3A CN110143107B (zh) | 2019-05-28 | 2019-05-28 | 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43107A CN110143107A (zh) | 2019-08-20 |
CN110143107B true CN110143107B (zh) | 2021-04-13 |
Family
ID=67593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51119.3A Active CN110143107B (zh) | 2019-05-28 | 2019-05-28 | 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431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49120B (zh) * | 2019-12-31 | 2024-04-19 | 杭州极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非独立悬架的差速驱动装置 |
CN110978926B (zh) * | 2019-12-31 | 2024-02-23 | 杭州极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非独立悬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8131A (zh) * | 2011-08-19 | 2012-02-22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用于拖拉机的半主动悬架 |
CN103273817A (zh) * | 2013-05-10 | 2013-09-04 | 江苏大学 | 一种左右贯通式蓄能悬架 |
MX2017000817A (es) * | 2014-07-18 | 2017-05-01 | Piaggio & C Spa | Vehiculo con tres o mas ruedas proporcionadas con un dispositivo estabilizador antibalanceo y metodo de control antibalanceo de un vehiculo que tiene por lo menos tres ruedas. |
EP3303025B1 (en) * | 2015-06-03 | 2021-04-21 | Clearmotion,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body motion and occupant experience |
CN108237859B (zh) * | 2016-12-23 | 2023-12-15 |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悬架系统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
-
2019
- 2019-05-28 CN CN201910451119.3A patent/CN11014310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43107A (zh) | 2019-08-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72404U (zh) | 轨道车辆一系悬挂结构 | |
CN103693117B (zh) |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111055872A (zh) | 一种单轴胶轮转向架 | |
CN110143107B (zh) | 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 |
CN2837127Y (zh) | 一种客车底盘用后复合空气悬架总成 | |
CN204749784U (zh) | 一种车用空气弹簧后悬架系统 | |
CN112356866B (zh) |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的一系悬挂装置 | |
CN211308172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底盘悬架装置 | |
AU2003273830B2 (en) | Running gear comprising an inclining system for rail vehicles | |
CN202294136U (zh) | 汽车的非独立悬架系统和汽车 | |
CN201172426Y (zh) | 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 | |
CN109305003B (zh) | 乘用车及独立悬架系统 | |
CN201931955U (zh) | 变截面板簧作为导向臂的复合式空气悬架系统 | |
CN201559498U (zh) | 汽车的非独立悬架系统以及汽车 | |
CN214189839U (zh) | 一种车辆的驾驶室前悬置总成及车辆 | |
US20040195901A1 (en) | Suspension | |
CN212353513U (zh) | 前悬架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855797Y (zh) | 驱动桥双曲囊式四气簧复合空气悬架 | |
WO2020224326A1 (zh) | 一种独立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 |
CN103486174B (zh) | 一种减震弹簧 | |
CN102407743B (zh) | 一种重型卡车车身前悬置结构 | |
CN221023159U (zh) | 一种四轮独立悬挂机构 | |
CN202294128U (zh) | 悬架限位缓冲块布置结构以及汽车悬架系统 | |
CN211764783U (zh) | 一种气囊悬挂系统 | |
CN201105770Y (zh) | 翻转驾驶室前悬置支撑减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