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18142U - 车身中部结构及敞篷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身中部结构及敞篷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18142U
CN217918142U CN202222251742.4U CN202222251742U CN217918142U CN 217918142 U CN217918142 U CN 217918142U CN 202222251742 U CN202222251742 U CN 202222251742U CN 217918142 U CN217918142 U CN 217918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channel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plate
cross beam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17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纪超
贺志杰
张涛
张书任
武文波
安文博
陈强
李云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517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18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18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18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中部结构及敞篷汽车,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中部结构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位于两侧门槛梁之间的中通道,以及连接在中通道与两侧门槛梁之间的前地板;中通道的前端通过连接板与前围板连接,中通道的后端与后地板前横梁连接,且中通道具有与前地板连接的中通道主体,以及连接在中通道主体顶部的中通道加强板,中通道主体和中通道加强板内均形成有腔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能够在中通道处形成双层腔体结构,有效提高中通道的结构强度,而可有效提升该车身中部结构整体的碰撞力传递及分散效果,从而提升汽车品质。

Description

车身中部结构及敞篷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中部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配置有该车身中部结构的敞篷汽车。
背景技术
车身中部结构是车身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汽车安全性能好坏的关键部分之一,其一般包括左右门槛梁、前地板及中通道等部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车身中部结构需承担将汽车前碰时传来的碰撞力向后方传递及分散,或者将汽车后碰时传来的碰撞力向前方传递及分散的功能作用,同时,其本身也必须具备较好的侧碰防护性能才行。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车身中部结构,在整体结构设计上还存在结构强度偏弱,无法很好地实现碰撞力的传递及分散,导致汽车防碰撞性能不足,而降低汽车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中部结构,其具有较好的碰撞力传递及分散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中部结构,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位于两侧所述门槛梁之间的中通道,以及连接在所述中通道与两侧所述门槛梁之间的前地板;
所述中通道的前端通过连接板与前围板连接,所述中通道的后端与后地板前横梁连接,且所述中通道具有与所述前地板连接的中通道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中通道主体顶部的中通道加强板,所述中通道主体和所述中通道加强板内均形成有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后端与所述中通道主体连接,且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连接有连接支板,所述连接支板为分设在所述连接板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中通道加强板通过所述连接支板与所述前围板连接。
进一步的,沿车身前后方向由前至后,所述中通道主体的高度逐渐减小,且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高度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后地板前横梁的顶部连接有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的两端与车身中的B柱相连,且所述中通道加强板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的横截面呈“n”型,而在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内形成有空腔。
进一步的,在车身高度方向上,所述中通道加强板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之间的连接高度L,以及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的高度H,两者之间满足L/H>2/3。
进一步的,所述中通道与两侧的所述门槛梁之间均连接有座椅安装横梁,且所述座椅安装横梁连接在所述前地板的顶部。
进一步的,两侧的所述座椅安装横梁均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前安装横梁与后安装横梁,且至少在两侧的所述前安装横梁之间设有加强横梁,所述加强横梁与两侧的所述前安装横梁共线布置,并连接在所述中通道主体内的腔体中。
进一步的,所述中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在所述前围板和所述前安装横梁之间的加强纵梁,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各所述加强纵梁均与对应侧的前机舱纵梁共轴线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通过设置中通道加强板,且中通道加强板与中通道主体配合形成双层腔体结构,可有效提高中通道的结构强度,以提升结构整体的碰撞力传递及分散效果,进而可提升汽车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敞篷汽车,所述敞篷汽车的车身中具有如上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敞篷汽车和上述的车身中部结构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中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中通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中通道与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A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加强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加强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门槛梁;2、中通道;3、前地板;4、连接板;5、前围板;6、连接支板;7、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8、B柱;9、座椅安装横梁;10、加强横梁;11、加强纵梁;
201、中通道主体;202、中通道加强板;
401、第一连接翻边;
601、第二连接翻边;
901、前安装横梁;902、后安装横梁;
L、中通道加强板和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之间的连接高度;H、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中部结构,其通过在中通道2处形成双层腔体结构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中通道2的结构强度,而可具有良好的碰撞力传递效果。
整体结构上,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身中部结构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1,位于两侧门槛梁1之间的中通道2,以及连接在中通道2与两侧门槛梁1之间的前地板3。
中通道2的前端通过连接板4与前围板5连接,中通道2的后端与后地板前横梁连接,且中通道2具有与前地板3连接的中通道主体201,以及连接在中通道主体201顶部的中通道加强板202,中通道主体201和中通道加强板202内均形成有腔体。
基于以上的整体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结合图1、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板4的后端与中通道主体201连接,且连接板4的顶部连接有连接支板6,连接支板6为分设在连接板4左右两侧的两个,中通道加强板202通过连接支板6与前围板5连接。由此,可增加中通道2与前围板5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本实施例的车身中部结构的碰撞力传递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图2及图3所示,上述的中通道主体201的横截面大致呈“几”字型,中通道加强板202的横截面大致呈倒U型,中通道主体201和中通道加强板202配合形成双层腔体结构。
上述的连接板4的横截面大致呈“几”字型,以与中通道主体201相适配,且连接板4上还设有分别用于连接前围板5的第一连接翻边401。上述连接支板6的横截面大致呈L型,以与中通道加强板202相适配,同时,连接支板6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前围板5的第二连接翻边601。
具体实施时,继续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沿车身前后方向由前至后,中通道主体201的高度逐渐减小,且中通道加强板202的高度逐渐增大,以利于引导碰撞力由中通道2的前端向后端传递,并有助于提升中通道2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同时,优选的实施形式,上述后地板前横梁的顶部连接有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且继续参照图1所示,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的两端与车身中的B柱8相连,且中通道加强板202的后端连接在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的一侧。
如此设置,可使中通道加强板202与后地板前横梁之间形成T字型传力通道,有利于汽车前碰时受到的碰撞力的传递及分散。
参照图6所示,具体设置时,上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的横截面优选设置为呈“n”型,而在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内形成有空腔,能够提升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的结构强度,以可提升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的力的传递及分散效果,进而提高本实施例的车身中部结构的力传递及分散效果。
并且作为优选的,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车身高度方向上,中通道加强板202和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之间的连接高度L,以及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的高度H,两者之间满足L/H>2/3。
由此,能够使得汽车前碰时中通道2受到的碰撞力更好地向后地板前横梁位置传递,而可利于碰撞力的传递及分散。
在具体实施时,上述L/H的比值根据中通道加强板202和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之间实际的力的传递需求进行相应的设定与调整便可,例如具体可为3/4或5/6。
此外,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中通道2与两侧的门槛梁1之间均连接有座椅安装横梁9,且座椅安装横梁9连接在前地板3的顶部。此处座椅安装横梁9的设置,不仅便于座椅的安装,还可利用座椅安装横梁9在中通道2、门槛梁1及前地板3之间建立力的传递通道,而利于碰撞力的传递及分散。
结合图1及图9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时,两侧的座椅安装横梁9均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前安装横梁901与后安装横梁902,且至少在两侧的前安装横梁901之间设有加强横梁10,加强横梁10与两侧的前安装横梁901共线布置,并连接在中通道主体201内的腔体中,而与左右两侧的前安装横梁901通过中通道主体201的侧壁衔接在一起。
通过加强横梁10的设置,能够与两侧的前安装横梁901配合,形成类似贯穿梁结构,以有效提高侧碰力的传递及分散效果。
当然,本实施例中,除了在两侧的前安装横梁901之间设置加强横梁10外,也可在两侧的后安装横梁902设置加强横梁10,此时,与两侧前安装横梁901之间的加强横梁10的设置类似的,两侧后安装横梁902之间的加强横梁10也可与两侧的后安装横梁902共线布置,并连接在中通道主体201内的腔体中,进而进一步提升侧碰力的传递及分散效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结合图1及图10所示,中通道2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在前围板5和前安装横梁901之间的加强纵梁11,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各加强纵梁11均与对应侧的前机舱纵梁共轴线设置。
如此设置,有利于本实施例的车身中部结构的前部碰撞力向后方传递及分散,以提升结构整体的碰撞防护效果。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车身中部结构未提及的各结构,均可参照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车身中的相关结构部分,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的车身中部结构,通过设置中通道加强板202,且中通道加强板202与中通道主体201配合形成双层腔体结构,可有效提高中通道2的结构强度,以提升结构整体的碰撞力传递效果及分散,进而可提升汽车品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敞篷汽车,该敞篷汽车的车身中具有实施例一中的车身中部结构。
本实施例的敞篷汽车,通过设置实施例一中的车身中部结构,能够提升车身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具有良好的碰撞力传递效果,有效提升自身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门槛梁(1),位于两侧所述门槛梁(1)之间的中通道(2),以及连接在所述中通道(2)与两侧所述门槛梁(1)之间的前地板(3);
所述中通道(2)的前端通过连接板(4)与前围板(5)连接,所述中通道(2)的后端与后地板前横梁连接,且所述中通道(2)具有与所述前地板(3)连接的中通道主体(201),以及连接在所述中通道主体(201)顶部的中通道加强板(202),所述中通道主体(201)和所述中通道加强板(202)内均形成有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4)的后端与所述中通道主体(201)连接,且所述连接板(4)的顶部连接有连接支板(6),所述连接支板(6)为分设在所述连接板(4)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中通道加强板(202)通过所述连接支板(6)与所述前围板(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车身前后方向由前至后,所述中通道主体(201)的高度逐渐减小,且所述中通道加强板(202)的高度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地板前横梁的顶部连接有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的两端与车身中的B柱(8)相连,且所述中通道加强板(202)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的横截面呈“n”型,而在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内形成有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车身高度方向上,所述中通道加强板(202)和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之间的连接高度L,以及所述后地板前横梁上加强板(7)的高度H,两者之间满足L/H>2/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通道(2)与两侧的所述门槛梁(1)之间均连接有座椅安装横梁(9),且所述座椅安装横梁(9)连接在所述前地板(3)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侧的所述座椅安装横梁(9)均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前安装横梁(901)与后安装横梁(902),且至少在两侧的所述前安装横梁(901)之间设有加强横梁(10),所述加强横梁(10)与两侧的所述前安装横梁(901)共线布置,并连接在所述中通道主体(201)内的腔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通道(2)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在所述前围板(5)和所述前安装横梁(901)之间的加强纵梁(11),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各所述加强纵梁(11)均与对应侧的前机舱纵梁共轴线设置。
10.一种敞篷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敞篷汽车的车身中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中部结构。
CN202222251742.4U 2022-08-25 2022-08-25 车身中部结构及敞篷汽车 Active CN217918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1742.4U CN217918142U (zh) 2022-08-25 2022-08-25 车身中部结构及敞篷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1742.4U CN217918142U (zh) 2022-08-25 2022-08-25 车身中部结构及敞篷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18142U true CN217918142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1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1742.4U Active CN217918142U (zh) 2022-08-25 2022-08-25 车身中部结构及敞篷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18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9670B (zh) 前车身结构及汽车
CN11257260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9776565U (zh)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
CN211642361U (zh) 电动汽车前地板结构
CN104670341A (zh) 汽车加强地板结构和汽车
CN110962938A (zh) 一种汽车侧围框架加强组件
CN217918142U (zh) 车身中部结构及敞篷汽车
CN220164015U (zh) 车身传力结构及车辆
CN220465632U (zh) 车身传力结构及车辆
CN218662096U (zh) 车身中部结构与汽车
CN219406610U (zh) 门槛梁与车辆
CN219728356U (zh) 前围底部加强结构与设有其的车辆
CN216468090U (zh) 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18858531U (zh) 汽车座舱结构及汽车
CN219154296U (zh) 一种新型的座椅安装横梁结构
CN218141802U (zh)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CN219406641U (zh) 车身骨架结构及车辆
CN221114116U (zh) 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9728335U (zh) A柱下端加强结构及设有其的车辆
CN217994594U (zh) 敞篷车的车身中部结构及敞篷汽车
CN218858546U (zh) 汽车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CN219584291U (zh) 车身中部结构与汽车
CN213831313U (zh) 车辆电池包安装结构以及车辆
CN219728330U (zh) 侧围前部传力结构及车辆
CN218785916U (zh) 车门加强结构、汽车车门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