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5779U - 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35779U CN217835779U CN202222143518.3U CN202222143518U CN217835779U CN 217835779 U CN217835779 U CN 217835779U CN 202222143518 U CN202222143518 U CN 202222143518U CN 217835779 U CN217835779 U CN 2178357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carriage
- fixedly connected
- vehicle trunk
- structure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及车辆,其中,该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包括前隔板,沿着车辆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车厢内;下横梁,固定设置在前隔板的底部,并与车厢地板固连;搁物板,衔接固连在前隔板的顶部,并向车厢的后方弯曲延伸;因前隔板和搁物板的衔接固连,车厢的内部空间于车厢的长度方向被分割。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前隔板的下横梁与车厢地板相连以取代车厢地板上部横梁,并且,搁物板向车厢后方弯曲延伸,形成连贯的局部拱形结构,从而能够合理布置车辆后排空间,优化车辆后排座椅布置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从汽车诞生到现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汽车安全及舒适度引发强大的研究和探讨。如今全世界汽车制造商在性能技术都达到最佳状态,发展特别困难的情况下,都集中精力在汽车舒适度以及安全性能进行提升,通过提高汽车造型的水平,从而提高汽车自身品牌占有率。
汽车NVH研究涉及很多部件,汽车车身结构是其中重要部分,它的减振性能直接影响到驾乘的舒适性,特别是车身后部结构受力较为复杂,车身后部结构是组成汽车的重要结构,对于整体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现有技术中,车身后部结构存在以下问题:车身后部结构设计不合理,传力结构往往不连贯,传力效果差,没有连通性,各自进行传力,不利于整体结构;车身后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后部车身结构的噪声容易传递到驾乘室,降噪效果不佳;为了加强整车弯扭刚度,在汽车地板上布置横梁,占用了车辆后排座椅布置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以优化车辆后排座椅布置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包括:
前隔板,沿着车辆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车厢内;
下横梁,固定设置在所述前隔板的底部,并与所述车厢地板固连;
搁物板,衔接固连在所述前隔板的顶部,并向所述车厢的后方弯曲延伸;因所述前隔板和所述搁物板的衔接固连,所述车厢的内部空间于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被分割。
进一步的,所述下横梁面向所述车厢前方的一侧,设有座椅安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安装部由所述下横梁的一侧向所述车厢前方外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安装部固连在所述车厢的后地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安装部被设置为沿所述车厢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前隔板和车辆C柱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搁物板的首端设有固连在所述前隔板上方的盒状的前横梁,所述前横梁沿着所述车厢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横梁的端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搁物板的尾端设有盒状的后横梁,所述后横梁沿车所述车厢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固连在所述车厢的侧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前隔板的下横梁与车厢地板相连以取代车厢地板上部横梁,并且,搁物板向车厢后方弯曲延伸,形成连贯的局部拱形结构,从而能够合理布置车辆后排空间,优化车辆后排座椅布置结构。
另外,座椅安装部由下横梁一侧向车厢前方外突设置,能够为座椅提供安装点,能够有效加强局部结构,从而替代后排座椅横梁安装板的布置形式,以合理布置车辆后排空间。座椅安装部被设为多个,使得座椅可以多点安装,从而提高座椅安装的稳定性。
此外,前隔板和左右两侧的车辆C柱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左右侧围的车辆C柱与前隔板三者形成支撑结构,以提升整车扭转性能和稳定性。搁物板首端前横梁呈盒状,能够提升扭转强度。搁物板尾端的后横梁也呈盒状,可进一步提升扭转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装配有如上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与前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B-B视角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D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隔板;10、下横梁;100、座椅安装部;1000、安装孔;11、搁物板;110、前横梁;111、后横梁;2、车厢;3、后地板;4、车辆C柱;5、后罩轮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以合理布置车辆后排空间,优化车辆后排座椅布置结构。
整体结构上,该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包括沿着车辆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车厢2内的前隔板1,在前隔板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下横梁10,下横梁10与车厢2地板固连。其中,搁物板11衔接固连在前隔板1的顶部,并向车厢2的后方弯曲延伸,因前隔板1和搁物板11的衔接固连,车厢2的内部空间于车厢2的长度方向被分割。
基于如上整体设计,本实施例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于车厢2后侧围上具有两个后罩轮加强板5,两个后罩轮加强板5分设在车厢2宽度的两侧,而前隔板1的两侧则是分别与两个后罩轮加强板5连接,也即是前隔板1两侧与车厢2后侧围连接,如此能够提高整车扭转性能和稳定性。其中,后罩轮加强板4与现有技术中车辆的相关结构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详细描述。
参照图3和图4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的前隔板1的截面呈弧形,而搁物板11衔接在前隔板1的顶部向车厢2的后向延伸,如此可知的是,下横梁10、前隔板1和搁物板11三者共同组成乘员舱和行李舱的隔断,三者形成乘员舱和行李舱各自独立的笼式车身结构,如此可加强整车中后部的支撑效果,同时能够隔断车身后部及下部噪声传递,有利于驾乘感受的提升。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前隔板1和车辆C柱4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可以理解的是,前隔板1和车辆C柱4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如此使得左右侧围的车辆C柱4与前隔板1三者形成支撑结构,以提升整车扭转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前隔板1底部的下横梁10与车厢2地板相连,参照图1和图4所示的,下横梁10位于前隔板1底端,为便于加工制造,下横梁10可采用与前隔板1一体成型制造。另外具体而言,下横梁10是从前隔板1底端倾斜向下延伸而连接到车厢2地板上的,本实施例中,下横梁10两侧与车辆后侧围之间留有间距,以便于布置其他构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下横梁10面向车厢2前方的一侧设有座椅安装部100,以对车辆后排座椅提供安装点。以下结合图2来对座椅安装部100进行具体说明,座椅安装部100由下横梁10的一侧向车厢2前方外突设置,座椅安装部100为形成在下横梁10上的呈弧形的突起,座椅安装部100能够为座椅提供安装点,从而替代后排座椅横梁安装板的布置形式,以合理布置车辆后排空间。
此外,座椅安装部100固连在车厢2的后地板3上,能够加强后地板3的局部强度。并且,座椅安装部100上具有供车辆座椅连接的安装孔1000,下横梁10使得后排座椅具有布置基础,从而可以省去后排座椅横梁安装板,利于降低车身后部结构的开发制造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优选的,座椅安装部100被设置为沿车厢2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本实施例中,座椅安装部100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位于中间位置的座椅安装部100可以取消安装孔1000,利用左右两侧的座椅安装部100布置后排座椅即可。当然,座椅安装部1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适应性改动,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结合图4至图6所示的,搁物板11的首端设有固连在前隔板1上方的盒状的前横梁110,前横梁110沿着车厢2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具体而言,搁物板11首端呈盒状的前横梁110可以采用搁物板11和前横梁110固定组合形成,如此可便于加工制造。而搁物板11与前横梁110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前横梁110的端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需要说明的是,前横梁110的盒状结构可以设置为多个,可根据车辆实际使用来做改动,而盒状的前横梁110,则有利于扭转强度的提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6所示,搁物板11的尾端设有盒状的后横梁111,后横梁111沿车车厢2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固连在车厢2的侧部。可以理解的,搁物板11尾端呈盒状的后横梁111也可以采用搁物板11与后横梁111固定组合形成,搁物板11与后横梁111之间也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后横梁111可进一步提升扭转强度。为提高搁物板11与前横梁110和后横梁11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搁物板11与前横梁110或后横梁111之间还可以设置局部加强板。
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前隔板1的下横梁10与车厢2地板相连以取代车厢2地板上部横梁,并且,搁物板11向车厢2后方弯曲延伸,形成连贯的局部拱形结构,从而能够合理布置车辆后排空间,优化车辆后排座椅布置结构。下横梁10、前隔板1和搁物板11三者形成乘员舱和行李舱各自独立的笼式车身结构,如此可加强整车中后部的支撑效果,同时能够隔断车身后部及下部噪声传递,有利于驾乘感受的提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装配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装配前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前隔板1直接与后地板3相连,优化车辆后排座椅布置结构,前隔板1连接两侧的车辆C柱4形成支撑结构能够提高整车扭转强度,并且,利用前隔板1和搁物板11隔断车身后部及下部噪声传递,有利于驾乘感受的提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隔板(1),沿着车辆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车厢(2)内;
下横梁(10),固定设置在所述前隔板(1)的底部,并与所述车厢(2)地板固连;
搁物板(11),衔接固连在所述前隔板(1)的顶部,并向所述车厢(2)的后方弯曲延伸;因所述前隔板(1)和所述搁物板(11)的衔接固连,所述车厢(2)的内部空间于所述车厢(2)的长度方向被分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横梁(10)面向所述车厢(2)前方的一侧,设有座椅安装部(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安装部(100)由所述下横梁(10)的一侧向所述车厢(2)前方外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安装部(100)固连在所述车厢(2)的后地板(3)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安装部(100)被设置为沿所述车厢(2)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隔板(1)和车辆C柱(4)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搁物板(11)的首端设有固连在所述前隔板(1)上方的盒状的前横梁(110),所述前横梁(110)沿着所述车厢(2)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横梁(110)的端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搁物板(11)的尾端设有盒状的后横梁(111),所述后横梁(111)沿车所述车厢(2)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固连在所述车厢(2)的侧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装配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43518.3U CN217835779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43518.3U CN217835779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35779U true CN217835779U (zh) | 2022-11-18 |
Family
ID=8401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43518.3U Active CN217835779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35779U (zh) |
-
2022
- 2022-08-15 CN CN202222143518.3U patent/CN2178357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10878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6604781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JP2007152998A (ja) |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
US11807306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215883810U (zh) | 汽车后地板结构及汽车 | |
CN217835779U (zh) | 车辆行李箱前隔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 |
CN213502603U (zh) |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和车辆 | |
CN212220374U (zh) | 汽车的车身骨架 | |
CN214451356U (zh) | 加强支架及车体 | |
CN221251452U (zh) |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 |
CN112109810A (zh) | 车身后部结构 | |
CN210761004U (zh) | 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及汽车 | |
JP4635690B2 (ja) | 車両の補機配設構造 | |
CN218662041U (zh) | 汽车后副车架及汽车 | |
CN216580738U (zh) | 一种车身以及车辆 | |
CN221162361U (zh) | 前排座椅后横梁总成及车辆 | |
CN215244213U (zh) | 减振器安装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9948336U (zh) | 门槛边梁总成及车辆 | |
CN215097820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 |
CN217945049U (zh) | 搁物板总成、车体及车辆 | |
CN221418430U (zh) | 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 |
CN218536896U (zh) | 车身地板总成和车辆 | |
CN219192050U (zh) | 汽车外后视镜安装结构及汽车 | |
CN217969657U (zh) | 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 |
US20230040325A1 (en) | Front body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