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32282U - 玻片打标机 - Google Patents

玻片打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32282U
CN217832282U CN202221741948.9U CN202221741948U CN217832282U CN 217832282 U CN217832282 U CN 217832282U CN 202221741948 U CN202221741948 U CN 202221741948U CN 217832282 U CN217832282 U CN 217832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feeding
marking
box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419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祧泳
蒋晓军
陈德楷
罗映宏
禤伟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bp Automated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bp Automated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bp Automated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bp Automated Tes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419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32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32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32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片打标机,其包括支架、出料组件、打标组件、进料组件、和移送组件,支架上设置有打标区;出料组件设置在支架上,出料组件用于存放待打标的玻片;打标组件用于对位于打标区的玻片打标;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盒,进料盒用于存放打标后的玻片,玻片从第一进料口进入进料盒,且从第一出料口取出;移送组件包括第一推料件和第二推料件,第一推料件能将出料组件内玻片沿的第一方向推送至打标区,第二推料件能将打标区上的玻片沿第二方向推送至进料盒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该玻片打标机的整体体积的较小,结构紧凑,且工作人员在顶部直接可以将先进行打标的玻片取出,操作简单高效。

Description

玻片打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片打标机。
背景技术
玻片,在光学上是指用于产生相位差的一种类似玻璃材料的薄片,在医学上,常常将生物组织放置在玻片与盖片之间,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们去体检的时候,如果对身上某些部位的组织进行取样,则需要在取样后将对应信息标签填充在玻片上,便于对应将体检者的组织与信息对应,这就需要用到玻片打标机。
目前,玻片打标机通常包括出料盒、进料盒、机械手和打标器,出料盒用于存放待打标的玻片,进料盒用于存放打标后的玻片,打标器设置在出料盒和进料盒之间,机械手将待打标的玻片推动至打标器下方,打标器对玻片打标后,机械手会再次将玻片推动至进料盒内,而进料盒通常在顶部设置入料口,机械手会将玻片推入入料口让玻片滑落至盒体内。此种玻片打标机结构存以下缺点:1、先进入盒体内的玻片会位于盒体的下方,后进入盒体的玻片会位于盒体的上方,但很多时候先放入盒体内的玻片需要优先进行检测,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将盒体内的玻片全部导出后才能将先进入盒体内的玻片取出,操作繁琐;2、仅通过一个机械手对玻片进行推动,打标效率较低,且出料盒和进料盒位于机械手移动轨道的相对两端,该结构所需的空间较大,以使该玻片打标机的整机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片打标机,其体积小,效率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片打标机,包括支架、出料组件、打标组件、进料组件、和移送组件,所述支架设置有打标区;所述出料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出料组件用于存放待打标的玻片;所述打标组件用于对位于所述打标区的所述玻片打标;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盒,所述进料盒用于存放打标后的所述玻片,所述进料盒具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邻近于所述进料盒的底部,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所述进料盒的顶部,所述玻片从所述第一进料口进入所述进料盒,且从所述第一出料口取出;所述移送组件包括第一推料件和第二推料件,所述第一推料件能将所述出料组件内的所述玻片沿的第一方向推送至所述打标区,所述第二推料件能将所述打标区上的所述玻片沿第二方向推送至所述进料盒内,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作为一种玻片打标机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料盒设置有用于存放所述玻片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均与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进料盒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进料口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具有呈夹角设置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二面连接,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进料口向上倾斜,所述玻片与所述第二面抵接,所述第一面用于将所述第一进料口处的所述玻片引导至所述第二面上。
作为一种玻片打标机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一种玻片打标机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作为一种玻片打标机的优选方案,所述移送组件还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连通,所述第一推料件推动所述玻片在所述第一轨道移动,所述第二推料件推动所述玻片在所述第二轨道移动。
作为一种玻片打标机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轨道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导向槽;和/或,
所述第二轨道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导向槽。
作为一种玻片打标机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推料件的移动状态。
作为一种玻片打标机的优选方案,所述出料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出料盒,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安装槽,所述出料盒插设在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一种玻片打标机的优选方案,所述出料盒设置有用于存放待打标的所述玻片的第二容纳腔,所述出料盒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均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作为一种玻片打标机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料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安装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进料盒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插设在所述固定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该玻片打标机的第一推料件朝第一方向推动玻片,第二推料件朝第二方向推动玻片,且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相当于在该玻片打标机中玻片是呈夹角出料的,因此第一推料件和第二推料件的运动轨迹也呈夹角设置,在支架上所需移动空间较小,该设计能减小该玻片打标机的整体体积,使其结构更加紧凑。此外,第二推料件将打标后的玻片从进料盒的底部推入进料盒内,并可以从所述进料盒的顶部取出,也就是该收料组件具有让玻片先进先出的功能,使工作人员可以在顶部直接可以将先进行打标的玻片取出,操作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片打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片打标机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片打标机的局部示意图(隐藏了进料盒和出料盒)。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料盒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料盒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料盒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架;11、打标区;2、出料组件;21、第一安装座;211、安装槽;22、出料盒;221、第二容纳腔;222、第二进料口;223、第二出料口;3、打标组件;4、进料盒;41、第一容纳腔;411、第一面;412、第二面;4121、第二凹槽;42、第一侧面;421、第一进料口;43、延伸部;431、第一凹槽;44、固定部;45、第一出料口;46、第二侧面;461、第二缺口;47、第三侧面;471、第三缺口;5、移送组件;51、第一推料件;511、第一推料座;512、第一驱动件;52、第二推料件;521、第二驱动件;522、第二推料座;53、第一轨道;54、第二轨道;55、检测机构;6、第二安装座;6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玻片打标机,其包括支架1、出料组2件、打标组件3、进料组件和移送组件5,支架1设置有打标区11,出料组件2设置在支架1上,用于存放待打标的玻片;打标组件3用于对打标区11的玻片打标;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盒4,进料盒4用于存放打标后的玻片,进料盒4具有第一进料口421和第一出料口45,第一进料口421邻近于进料盒4的底部,第一出料口45位于进料盒4的顶部,玻片从第一进料口421进入所进料盒4,且从所述第一出料口45取出;移送组件5包括第一推料件51和第二推料件52,第一推料件51能将出料组件2内的玻片沿的第一方向推送至所述打标区11,第二推料件52能将打标区11的所述玻片沿第二方向推送至进料盒4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该玻片打标机的第一推料件51朝第一方向推动玻片,第二推料件52朝第二方向推动玻片,且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相当于在该玻片打标机中玻片是呈夹角出料的,因此第一推料件51和第二推料件52的运动轨迹也呈夹角设置,在支架1上所需移动空间较小,该设计能减小该玻片打标机的整体体积,使其结构更加紧凑。此外,第二推料件52将打标后的玻片从进料盒4的底部的第一进料口421推入进料盒4内,并可以从进料盒4的顶部的第一出料口45取出,也就是该收料组件具有让玻片先进先出的功能,使工作人员可以在顶部直接可以将先进行打标的玻片取出,操作简单,且高效。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方向为附图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第二方向为附图坐标系的Y轴方向。
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进料盒4设置有用于存放玻片的第一容纳腔41,第一容纳腔41分别与第一进料口421和第一出料口45连通,进料盒4具有第一侧面42,第一进料口421位于第一侧面42,第一容纳腔41的底部具有呈夹角设置第一面411和第二面412,第一面411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进料口421和第二面412连接,第二面412朝向第一进料口421向上倾斜,玻片与第二面412抵接,第一面411用于将第一进料口421处的玻片引导至第二面412上。该进料盒4设置有第一容纳腔41,且在第一容纳腔41的底部具有呈夹角设置第一面411和第二面412,且第二面412朝向第一进料口421向上倾斜,以使第一容纳腔41内的玻片会倾斜抵接在第二面412上,以避免玻片从第一进料口421中掉出进料盒4。第一面411和第二面412之间具有夹角,因此抵接在第二面412上的玻片与第一面411之间也具有夹角,在第二推料件52将玻片往进料盒4移送过程中,第二推料件52先将玻片推动至第一面411上,然后沿着第一面411将第一容纳腔41内的玻片慢慢顶起,直至第二推料件52将玻片完全推入第一容纳腔41,并抵接在第二面412上后,第二推料件52会复位,并继续移送新玻片至第一容纳腔41内。通过上述步骤,先放入第一容纳腔41内的玻片会位于后放入第一容纳腔41的玻片的下方,从而实现收料组件的先进先出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6所示,出料组件可一次性放入多个待打标的玻片,第一推料件51可以每次在出料组件2中推出一块玻片,并推动至打标区11,打标组件3对玻片进行打标,玻片被打标后第二推料件52再次推动玻片朝向进料盒4移动,玻片被第二推料件52从第一进料口421推入至第一面411上,由于第一面411和已存放在第一容纳腔41内的玻片之间具有夹角,玻片被移送组件5推动过程中,第一进料口421处的玻片会慢慢顶起已存放在第一容纳腔41内的玻片,直至玻片被完全推入第一容纳腔41内,且抵接在第二面412上,而该玻片位于第一容纳腔41的最下方,因此,通过上述步骤,先放入第一容纳腔41内的玻片会位于后放入第一容纳腔41的玻片的下方,从而实现玻片在进料组件先进先出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打标组件3为激光打标器,激光打标无需色带等额外耗材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激光打标的效率更高,满足快速打标的需求。
具体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设置,该设计使得玻片可以垂直出料,以进一步减小玻片打标机的体积。当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也可以呈其它角度设置,例如锐角或钝角,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移送组件5还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轨道53和第二轨道54,第一轨道53和第二轨道54连通,且打标区11设置在第二轨道54上,第一推料件51推动玻片在第一轨道53移动,第二推料件52推动玻片在第二轨道54移动。第一轨道53和第二轨道54可以对玻片进行限位及导向,使其移动更加平稳。具体地,第二轨道54的侧壁上与第一轨道53连通的开口,玻片在第一轨道53内沿玻片的宽度方向推动,玻片进入第二轨道54后无需调整其角度或位置,第二推料件52直接沿其长度方向将玻片推入进料盒4内。
具体地,第一轨道53为设置在支架1上的导向槽,第二轨道54为设置在支架1上的导向槽。通过在支架1凹设导向槽以形成上述的轨道,不仅能降低支架1的重量,而且无需增加设置轨道的材料,从而控制该玻片打标机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激光打标器设置在第二轨道54的上方,因此激光打标器朝向第二轨道54的位置形成打标区11,以使第一推料件51将玻片推入第二轨道54上时激光打标器立刻对玻片进行打标,打标效率较高。在他实施例中,打标区1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轨道53内。
第一推料件51包括第一推料座511和第一驱动件512,第一驱动件512和第一推料座511连接,且第一推料座511能伸入出料组件2将玻片推出,第一驱动件512沿第一轨道53的长度方向驱动第一推料座511往复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推料件51的推料功能。
为了节省该玻片打标机的空间,使其结构更加紧凑,第一驱动件512位于第一轨道53的底部,在第一轨道53的底部开设有避让口,用于避让第一推料座511伸入第一轨道53内。
优选地,第一推料座511上端设置有导向面,导向面朝第二轨道54向上倾斜,当第一推料座511将玻片推入至第二轨道54后,第一推料座511会做一个复位动作,以继续推动下一块玻片。导向面具有导向功能,避免第一推料座511在复位过程中与其他结构碰撞。
本实施例中,第二推料件52包括第二推料座522和第二驱动件521,第二推料座522和第二驱动件521连接,第二推料座522能将位于打标区11上的玻片推入第一容纳腔41内,第二驱动件521沿第二轨道54的长度方向驱动第二推料座522往复移动,从而实现第二推料件52的推料功能。
具体地,在支架1上设置有检测机构55,用于检测第二推料件52移动状态。其中,第二推料件52的移动状态包括零点状态和极限状态,零点状态是指第二推料件52已复位至初始位置,而极限位置是指第二推料件52将玻片完全推入进料盒4的位置。
具体地,检测机构55包括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第一检测件和第二检测件间隔设置在第二轨道54的一侧,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二推料件52是否复位至零点位置,第二检测件用于检测第二推料件52是否移动至极限位置。
具体地,出料组件2包括第一安装座21和出料盒22,第一安装座21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安装座21设置安装槽211,出料盒22插设在安装槽211内,该设计可以将出料盒22快速取出,并在将待打标的玻片放入出料盒22内。
具体地,如图7所示,出料盒22设置有用于存放待打标的玻片的第二容纳腔221,出料盒2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料口222和第二出料口223,第二进料口222和第二出料口223均与第二容纳腔221连通。工作人员可以将玻片从第二进料口222直接放入第二容纳腔221内,无需将出料盒22从支架1的第一安装座21上取出,操作简单,效率高。进一步的,在出料盒22的底部设置有避让位,用于避让第一推料座511移动,以进入第二容纳腔221内将玻片从第二出料口223推出。
具体地,在出料盒22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缺口,通过设置第一缺口工作人员可以抓着玻片放入第二容纳腔221的底部在松手,避免玻片从第二进料口222处直接摔落至底部而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进料盒4的第二面412为倾斜面,倾斜面朝向第一进料口421倾斜。倾斜面有利于玻片从第一进料口421推入第一容纳腔41,玻片在倾斜面时,玻片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自动朝斜面滑动,以防止玻片从第一进料口421掉出第一容纳腔41。此外,倾斜面可以与玻片贴合,从而增加第二面412和玻片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玻片在第一容纳腔41内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面412可以为弧形面,或其它能让玻片在第一容纳腔41内倾斜设置的结构,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可选地,第一面411和第二面412之间设置有倒圆面,通过设置倒圆面能提高玻片从第一面411进入第二面412的流畅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面411和第二面412之间也可以设置倒斜面。
具体地,第一面411和第二面4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钝角的角度大于90度,该设计有利于玻片从第一面411进入第二面412。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42凸出设置有延伸部43,延伸部43的上端面与第一面411平齐。通过设置延伸部43,且延伸部43的上端面与第一面411平齐,该设计相当于增大了第一面411的面积,提高进料盒4对玻片的支撑力,并且能为未进入第一容纳腔41的部分玻片进行支撑,避免玻片在按压过程中被折损。
为了减少玻片在移动过程中与延伸部43之间的摩擦,在延伸部43的上端面凹设有第一凹槽431,第一凹槽431朝延伸部43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地,第一凹槽431位于延伸部43的中部,该设计既能保证延伸部43为玻片的两侧进行支撑,又能减少延伸部43和玻片之间的摩擦。
优选地,第一凹槽431与延伸部43远离第一进料口421的一端面连通,第一凹槽431贯通了延伸部43的一个端面,在工艺上相比于开设盲孔加工更简单。
本实施例中,进料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座6,第二安装座6设置在支架1上,第二安装座6上设置有固定孔61,进料盒4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部44,固定部44插设在固定孔61内,以实现进料盒4在支架1上的固定。具体地,固定部44为凸出设置在延伸部43下端面的的固定柱
为了提高固定柱和固定孔61之间的连接效率,在固定柱远离延伸部43的一端设置有倒圆面,在固定柱插入固定孔61过程中,倒圆面可以引导固定柱进入固定孔61内。
一实施例中,在延伸部43的下端面设置有卡扣,进料盒4通过卡扣卡设在第二安装座6上。具体地,第二安装座6上设置有卡槽,卡扣卡设在卡槽内,便完成进料盒4的固定。
当然,进料盒4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磁吸连接或其它方式固定在安装位置上,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具体地,进料盒4具有与第一侧面42相邻的第二侧面46,第二侧面46设置有第二缺口461,第二缺口461分别与第一容纳腔41和第一出料口45连通。由于第一容纳腔41通常会具有一定的深度,进料盒4的第二侧面46会对第一容纳腔41内的玻片进行包裹,使得工作人员很难将玻片从第一容纳腔41内取出,因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指伸入第二缺口461并抓紧玻片的侧壁,然后将玻片往上提出第一出料口45。
具体地,进料盒4具有与第一侧面42相对的第三侧面47,第三侧面47设置有第三缺口471,第三缺口471分别与第一容纳腔41和第一出料口45连通,且第三缺口471的宽度小于玻片的宽度。同样的,通过设置第三缺口471有利于工作人员将玻片从第一容纳腔41中取出,另外,由于第二面412为倾斜面,因此第三侧面47会与第一容纳腔41内的玻片进行抵接,所以第三缺口471的宽边长度必须小于玻片的宽边长度,以防止玻片从第三缺口471掉出第一容纳腔41。
当然,第二缺口461和第三缺口471的设置还可以降低进料盒4的整体重量,减少其的生产原料,从而降低进料盒4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如图3所示,位于第一容纳腔41最底部的玻片,换言之,与第二面412贴合的玻片不容易从第一容纳腔41中取出,因此在第二面412设置有第二凹槽4121,第二凹槽4121与第三缺口471连通,工作人员的手可以插入第二凹槽4121内,以将玻片从第一出料口45中取出。
在进料盒4的侧壁上设置了第一进料口421、第一出料口45、第二缺口461或第三缺口471后,进料盒4会产生较多的棱角,通过在棱角的位置设置倒圆结构以消除棱角,避免工作人员在使用该玻片盒时被划伤。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玻片打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打标区;
出料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出料组件用于存放待打标的玻片;
打标组件,其用于对位于所述打标区的所述玻片打标;
进料组件,其包括进料盒,所述进料盒用于存放打标后的所述玻片,所述进料盒具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邻近于所述进料盒的底部,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所述进料盒的顶部,所述玻片从所述第一进料口进入所述进料盒,且从所述第一出料口取出;
移送组件,所述移送组件包括第一推料件和第二推料件,所述第一推料件能将所述出料组件内的所述玻片沿的第一方向推送至所述打标区,所述第二推料件能将所述打标区上的所述玻片沿第二方向推送至所述进料盒内,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片打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盒设置有用于存放所述玻片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进料盒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进料口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具有呈夹角设置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二面连接,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进料口向上倾斜,所述玻片与所述第二面抵接,所述第一面用于将所述第一进料口处的所述玻片引导至所述第二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片打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片打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片打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组件还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连通,且所述打标区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所述第一推料件推动所述玻片在所述第一轨道移动,所述第二推料件推动所述玻片在所述第二轨道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片打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导向槽;和/或,
所述第二轨道为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导向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片打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推料件的移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片打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出料盒,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安装座设置安装槽,所述出料盒插设在所述安装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片打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盒设置有用于存放所述玻片的第二容纳腔,所述出料盒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均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片打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安装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进料盒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插设在所述固定孔内。
CN202221741948.9U 2022-07-05 2022-07-05 玻片打标机 Active CN217832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1948.9U CN217832282U (zh) 2022-07-05 2022-07-05 玻片打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1948.9U CN217832282U (zh) 2022-07-05 2022-07-05 玻片打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32282U true CN217832282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4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41948.9U Active CN217832282U (zh) 2022-07-05 2022-07-05 玻片打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3228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6887A (zh) * 2023-02-28 2023-03-28 广州瑞能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玻片打标装置
CN117680835A (zh) * 2024-01-31 2024-03-12 苏州锐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封装用便于基板上料的激光打标机及工作方法
CN117680835B (zh) * 2024-01-31 2024-06-07 苏州锐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封装用基板上料机及工作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6887A (zh) * 2023-02-28 2023-03-28 广州瑞能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玻片打标装置
CN115846887B (zh) * 2023-02-28 2023-04-25 广州瑞能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玻片打标装置
CN117680835A (zh) * 2024-01-31 2024-03-12 苏州锐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封装用便于基板上料的激光打标机及工作方法
CN117680835B (zh) * 2024-01-31 2024-06-07 苏州锐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封装用基板上料机及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32282U (zh) 玻片打标机
EP0624478B1 (en) Paper trays for computer driven printer
KR20110102934A (ko) 스토리지 탑재 장치
CN110683366B (zh) 用于耗材盒存储及转移的自动化装置
US4761106A (en) Part feeder
US7251451B2 (en) Printer having output tray
KR100603029B1 (ko) 논스톱방식의 트레이 공급장치
CN218200821U (zh) 泡沫板自动推送出料装置
CN214878547U (zh) 一种三轴码垛机
CN217832283U (zh) 玻片打标机
CN111596452B (zh) 一种高通量自动化切片扫描系统及其扫描方法
CN219538392U (zh) 缝合器钉仓换载机构
JP2011184134A (ja) ロール紙保持装置及び印字装置
US20060266863A1 (en) Recording material supply device
CN215247980U (zh) 玻片打号机的即取装置
EP0521724A1 (en) Loading means for underpinning machines
CN210464378U (zh) 一种合金轮椅配件用的自动高精度尺寸检测装置
CN116040269B (zh) 一种引线下料机
CN218928996U (zh) 玻片书写仪
CN213344647U (zh) 铅芯盒
CN218319086U (zh) 上料机构
CN216233739U (zh) 一种体检试管用收纳盒
JPH1197505A (ja) 半導体ウエハと保護シートの収納・分別装置、収納方法、分別方法および収納・分別方法
JP423259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装置
CN219620196U (zh) 一种上料装置及锂电池生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