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19086U - 上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上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19086U
CN218319086U CN202221618242.3U CN202221618242U CN218319086U CN 218319086 U CN218319086 U CN 218319086U CN 202221618242 U CN202221618242 U CN 202221618242U CN 218319086 U CN218319086 U CN 218319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material loading
plate
assembly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182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意
周奔驰
谭琛
朱辉
何昱麒
杨泉
吴贵江
张志丹
施宣权
杨迅
王瑾
高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182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19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19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19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平台、第一上料组件、第二上料组件、定位件以及上料驱动组件,第一上料组件和第二上料组件均包括上料底板和定位块,上料底板滑动设于上料平台上,定位块设置在上料底板上,且定位块上开设有定位槽,上料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定位件插入任一定位槽,并驱动第一上料组件或第二上料组件移入或移出上料区域。本申请可以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的配合,使定位件连接第一上料组件或第二上料组件的定位块,进而由上料驱动组件分别驱动第一上料组件和第二上料组件进入上料区域交替上料,实现如新能源电池转接片等材料的不停机上料,减少补料等待时间,有效地提高上料效率。

Description

上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电芯上焊接转接片,以保证电池出厂后的正常运作。焊接时,当转接片上料完成后,上料设备需要重新移动至补料区进行停机补料,导致焊接工序不能连续进行,进而降低了转接片的焊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料机构,可以实现不停机上料,提高上料效率。
本实施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料机构,包括:
上料平台,表面设置有上料区域;
第一上料组件和第二上料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上料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均包括上料底板和定位块,所述上料底板滑动设于所述上料平台上,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上料底板上,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定位槽;
定位件;以及
上料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件插入任一所述定位槽,并驱动对应的上料底板移入或移出所述上料区域。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料机构中,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上料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定位件为滚轮,且转动设于所述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料机构中,还包括顶料组件,所述第一上料组件还包括储料弹夹,所述储料弹夹设置在所述上料底板上,所述上料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对准所述储料弹夹,所述顶料组件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顶入所述储料弹夹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料机构中,所述储料弹夹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料底板上的第一侧板和中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中板的相对侧均开设有第一储料槽,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一对第一储料槽之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料机构中,所述储料弹夹还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中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料底板上,所述中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相对侧均开设有第二储料槽,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一对第一储料槽之间,以及一对第二储料槽之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料机构中,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对准所述第一储料槽。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料机构中,所述储料弹夹包括弹夹底板和提手,所述弹夹底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上料底板上,所述弹夹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提手设置在所述弹夹底板的两侧。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料机构中,所述第一上料组件还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置在所述上料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储料弹夹靠近所述上料区域的一侧。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料机构中,所述顶料组件包括顶升驱动件和顶杆,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顶升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顶升驱动件可驱动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进入所述储料弹夹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料机构中,还包括检测支架和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支架设置在所述上料区域的侧方,所述检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检测支架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上料机构,可以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的配合,使定位件连接第一上料组件或第二上料组件的定位块,进而由上料驱动组件分别驱动第一上料组件和第二上料组件进入上料区域交替上料,实现如新能源电池转接片等材料的不停机上料,减少补料等待时间,有效地提高上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上料机构中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上料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上料机构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上料机构中第一上料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上料机构中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上料平台;11、第三开口;20、第一上料组件;21、上料底板;211、第一开口;22、定位块;221、定位槽;23、储料弹夹;231、第一侧板;232、中板;233、第一储料槽;234、第二侧板;235、第二储料槽;236、缺口;237、弹夹底板;238、提手;239、第二开口;24、防护板;30、第二上料组件;40、定位件;50、上料驱动组件;60、安装板;70、顶料组件;71、顶升驱动件;72、顶杆;80、检测支架;90、检测传感器;100、转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结构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结构,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结构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结构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请参阅图1-图3,本申请提供的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平台10、第一上料组件20、第二上料组件30、定位件40和上料驱动组件50,第一上料组件20和第二上料组件30均包括上料底板21和定位块22,上料底板21滑动设于上料平台10上,定位块22设置在上料底板21上,定位块22上开设有定位槽221,上料驱动组件50用于驱动定位件40插入任一定位槽221,并驱动对应的上料底板21沿上料平台10移动。
上料平台10起到支撑作用,表面设置有上料区域,上料区域可设置在上料平台10表面的中间位置,第一上料组件20和第二上料组件30位于上料区域的两侧,并可移入上料区域进行上料。
定位件40与定位块22上定位槽221的形状匹配,使定位件40可插入定位槽221中,且定位槽221的开口方向不平行于上料底板21的滑动方向。当上料驱动组件50驱动定位件40沿该滑动方向移动时,定位件40不会脱出定位槽221,而是会推动定位槽221的槽壁,使定位块22及上料底板21随定位件40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驱动组件50可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设置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定位件40设置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第一驱动件可选用直线电机,其驱动方向沿一水平方向,且与两个上料底板21的滑动方向相同;第二驱动件可选用滑台气缸,其驱动方向沿竖直方向。
定位时,第一驱动件可驱动定位件40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其对准第一上料组件20的定位块22,然后第二驱动件再驱动定位件40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定位件40卡入定位槽221中,再由第一驱动件再驱动定位件40及第一上料组件20移动到上料区域,使第一上料组件20进行上料。
第一上料组件20上料完成后,第一驱动件先驱动第一上料组件20水平移回初始位置,再由第二驱动件驱动定位件40脱出定位槽221。然后第一驱动件驱动定位件40对准第二上料组件30的定位块22,由第二驱动件驱动定位件40卡入另一定位槽221中,最终第一驱动件再驱动定位件40及第二上料组件30移动到上料区域,使第二上料组件30进行上料。
在第二上料组件30进行上料时,第一上料组件20可以在初始位置进行补料;当第二上料组件30完成上料后,第一上料组件20可重新进入上料区域进行上料。因此,本申请可以通过第一上料组件20和第二上料组件30的交替上料,实现如新能源电池转接片100等材料的不停机上料,减少补料等待时间,有效地提高上料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上料机构还包括安装板60,安装板60设置在上料驱动组件50的驱动端,定位件40为滚轮,且转动设于安装板60上。
定位件40为滚轮,可使其与定位块22的配合更加流畅。例如,当定位件40未完全对准定位槽221时,可通过自身转动,避免与定位块22发生碰撞,并使定位件40滚入定位槽22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上料机构还包括顶料组件70,第一上料组件20还包括储料弹夹23,储料弹夹23设置在上料底板21上,上料底板2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211,第一开口211对准储料弹夹23,顶料组件70可通过第一开口211顶入储料弹夹23内。
储料弹夹23可以堆叠的方式存储各类材料,如转接片100。当第一上料组件20处于上料区域时,外部的夹取机构或吸取机构,如机械手,可以抓取储料弹夹23最顶层的转接片100至所需位置,然后顶料组件70通过第一开口211,将储料弹夹23内的剩下的转接片100顶起,方便机械手抓取下一转接片100。
具体的,储料弹夹23包括间隔设置在上料底板21上的第一侧板231和中板232,第一侧板231和中板232的相对侧均开设有第一储料槽233,第一开口211设置在一对第一储料槽233之间。
一对第一储料槽233的形状分别与待储存的转接片100两侧的形状匹配,使一对第一储料槽233能够形成转接片100的第一容置空间。
进一步的,储料弹夹23还包括第二侧板234,第一侧板231、中板232和第二侧板234依次间隔设置在上料底板21上,中板232和第二侧板234的相对侧均开设有第二储料槽235,第一开口21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一对第一储料槽233之间,以及一对第二储料槽235之间。
一对第二储料槽235的形状分别与待储存的转接片100两侧的形状匹配,使一对第二储料槽235能够形成转接片100的第二容置空间。在电芯上焊接转接片100时,需要两种材质的转接片100,如铜转接片100和铝转接片100,此时一对第一储料槽233可存储铜转接片100,一对第二储料槽235可存储铝转接片100。
进一步的,第一侧板231的顶部开设有缺口236,缺口236对准第一储料槽233。通过缺口236可方便观察第一储料槽233内的转接片100位置。同时,第二侧板234的顶部也可开设对准第二储料槽235的缺口236,以方便观察第二储料槽235内的转接片100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料弹夹23包括弹夹底板237和提手238,弹夹底板237可拆卸地设置在上料底板21上,弹夹底板237上设置有与第一开口211位置对应的第二开口239,提手238设置在弹夹底板237的两侧。
上料平台10上可设置沿水平方向的滑轨,并将上料底板21安装滑轨上,实现上料底板21与上料平台10的滑动连接。并且,储料弹夹23中的第一侧板231、中板232和第二侧板234等部件可设置在弹夹底板237上,通过提手238可将弹夹底板237连同整个储料弹夹23从上料底板21上取下,方便对储料弹夹23进行补料或换料,同时无需调整上料底板21与滑轨的安装关系,简化补料或换料步骤。
可选择地,第一上料组件20中,储料弹夹2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沿上料底板21的移动方向并排设置在上料底板21上。
通过增加储料弹夹23的数量,可提高第一上料组件20的储料数量。同时上料底板21上第一开口211的数量与储料弹夹23的数量对应,确保顶料组件70可对每一储料弹夹23进行顶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料组件20还可包括防护板24,防护板24设置在上料底板21上,且位于储料弹夹23靠近上料区域的一侧。
例如,当第二上料组件30位于取料区域,且机械手对第二上料组件30进行取料时,此时可通过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对第一上料组件20进行补料。补料过程中,防护板24可形成第一上料组件20与取料区域之间的屏障,避免机械手碰撞第一上料组件20内的储料弹夹23,或者碰撞补料的工人及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上料组件30可采用与第一上料组件20相同的结构,即第二上料组件30也可包括储料弹夹23、防护板24等,本申请对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顶料组件70可包括顶升驱动件71和顶杆,顶杆设置在顶升驱动件71的驱动端,顶升驱动件71可驱动顶杆72穿过第一开口211并进入第一上料组件20的储料弹夹23内。
顶升驱动件71一般设置在上料平台10的下方或侧方。当第一开口211开设于上料底板21位于上料平台10外侧的部分,且储料弹夹23包括弹夹底板237时,顶杆72还同时穿过第二开口239;当第一开口211开设于上料底板21位于上料平台10支撑的部分,且储料弹夹23包括弹夹底板237时,请参阅图2,此时上料平台10上开设有与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39位置对应的第三开口11,顶杆72同时穿过第一开口211、第二开口239和第三开口11。
进一步的,当一个储料弹夹23存储有两组或两组以上转接片100,即储料弹夹23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开口211时,顶杆72的数量也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使储料弹夹23内每一组转接片100都可被顶杆72顶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还包括检测支架80和检测传感器90,检测支架80设置在上料区域的侧方,检测传感器90设置在检测支架80上。
检测传感器90用于感应第一上料组件20或第二上料组件30是否到达合适的上料位置。并且,检测传感器90的检测光线可通过第一侧板231或第二侧板234的缺口236,并对准储料弹夹23顶部的转接片100。当顶部的转接片100被取走时,检测传感器90发出相应信号,由顶料组件70将储料弹夹23内剩余的转接片100顶起,使下一待上料的转接片100重新位于储料弹夹23的顶部。
进一步的,上料机构还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的到位传感器。例如,两个到位传感器设置在检测平台上,并位于检测区域的两侧。当第一上料组件20或第二上料组件30上料完成后,第一上料组件20或第二上料组件30移出上料区域并达到到位传感器的感应端,此时第一上料组件20或第二上料组件30即可准确停在初始位置,以便进行补料。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申请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平台,表面设置有上料区域;
第一上料组件和第二上料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上料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和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均包括上料底板和定位块,所述上料底板滑动设于所述上料平台上,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上料底板上,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定位槽;
定位件;以及
上料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件插入任一所述定位槽,并驱动对应的上料底板移入或移出所述上料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上料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定位件为滚轮,且转动设于所述安装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料组件,所述第一上料组件还包括储料弹夹,所述储料弹夹设置在所述上料底板上,所述上料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对准所述储料弹夹,所述顶料组件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顶入所述储料弹夹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弹夹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料底板上的第一侧板和中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中板的相对侧均开设有第一储料槽,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一对第一储料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弹夹还包括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中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料底板上,所述中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相对侧均开设有第二储料槽,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一对第一储料槽之间,以及一对第二储料槽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对准所述第一储料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弹夹包括弹夹底板和提手,所述弹夹底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上料底板上,所述弹夹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提手设置在所述弹夹底板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还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置在所述上料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储料弹夹靠近所述上料区域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组件包括顶升驱动件和顶杆,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顶升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顶升驱动件可驱动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并进入所述储料弹夹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支架和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支架设置在所述上料区域的侧方,所述检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检测支架上。
CN202221618242.3U 2022-06-24 2022-06-24 上料机构 Active CN218319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8242.3U CN218319086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上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8242.3U CN218319086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上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19086U true CN218319086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67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18242.3U Active CN218319086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上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190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7150B (zh) 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线圆柱形电芯全自动装配线
CN112224852A (zh) 一种铝材全自动装框机
CN117644375B (zh) 一种装配用上料装置及音圈马达装配系统
CN112122146A (zh) 功能外观一体测试设备
CN218319086U (zh) 上料机构
CN110615247A (zh) 一种集成式物料自动取放机构
CN212043484U (zh) 一种锁片自动传送机构、装配机构
CN112768715B (zh) 一种扣式电池干法组装设备
CN215286897U (zh) 一种顶针自动摆盘机
CN220244749U (zh) 一种数控刀片整列机
CN108583984B (zh) 蓝膜取料包装设备
CN110814694A (zh) 实训用锂电池组件自动化装配装置
CN213558490U (zh) 功能外观一体测试设备
CN215885432U (zh) 供料装置
CN216084975U (zh) 换料装置及电池制造设备
CN212412011U (zh) 自动合片机
CN214454088U (zh) 一种取料柜
CN210914118U (zh) 集成式物料自动取放机构
CN114669982A (zh) 用于生产线的杯盖五金件自动安装装置
CN113681280A (zh) 一种锁片自动传送机构、装配机构
CN112427915A (zh) 一种兽用钢针组装机
CN217022977U (zh) 移液组件及自动化分装设备
CN220372588U (zh) 自动上料机构、钻头自动装配设备及刀头自动装配设备
CN111924539A (zh) 自动合片机
CN214956967U (zh) 一种扣式电池全自动组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