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6921U - 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6921U
CN217786921U CN202221700891.8U CN202221700891U CN217786921U CN 217786921 U CN217786921 U CN 217786921U CN 202221700891 U CN202221700891 U CN 202221700891U CN 217786921 U CN217786921 U CN 217786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etected
component
blanking
shoo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08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昆
李睿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artmo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artm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artmo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artm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08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6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6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6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移动单元,用于将待检测件从上料位移动至第一中转位;第一拍摄单元,设置于所述上料位与所述第一中转位之间,用于拍摄所述第一移动单元上的所述待检测件;第二移动单元,用于将待检测件从第二中转位移动至下料位;翻转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之间,所述翻转单元用于将待检测件从所述第一中转位翻转至所述第二中转位;及第二拍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中转位与所述下料位之间,用于拍摄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上的所述待检测件。检测装置能够对待检测件的相背两表面进行拍摄以供识别,将自动化移动及拍摄识别的作用集成于一个装置中,从而可有效提高对待检测件的检测效率及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对各种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厂商在产品出厂前均需要对其中的各部件进行质量检测,这使得待检测件出厂前的质量检测成为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对于传统的制造行业而言,对产品中的待检测件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较低,无法满足高效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以提升对待检测件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移动单元,用于将待检测件从上料位移动至第一中转位;
第一拍摄单元,设置于所述上料位与所述第一中转位之间,用于拍摄所述第一移动单元上的所述待检测件;
第二移动单元,用于将待检测件从第二中转位移动至下料位;
翻转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之间,所述翻转单元用于将待检测件从所述第一中转位翻转至所述第二中转位;及
第二拍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中转位与所述下料位之间,用于拍摄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上的所述待检测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第一抓取组件和翻转组件,所述第一抓取组件和所述翻转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中转位和所述第二中转位之间,所述第一抓取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中转位上的待检测件移动至所述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抓取组件的所述待检测件翻转并放置于所述第二中转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抓取组件包括第一竖直移动单元、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和第一抓取单元,所述第一抓取单元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竖直移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所述第一抓取单元用于抓取所述第一中转位上的所述待检测件,以及将所述待检测件释放至所述翻转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驱动组件及与翻转驱动组件连接的中转组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具有转动轴,所述翻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中转组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中转组件能够在过渡位与所述第二中转位之间翻转;
所述第一抓取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中转位上的所述待检测件移动至位于所述过渡位的所述中转组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抓取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待检测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抓取组件在所述竖直方向上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高于所述过渡位的高度,所述第一抓取组件能够在高于所述过渡位的高度上将所述待检测件释放至所述中转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中转组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180°,以使所述中转组件能够在过渡位与所述第二中转位之间翻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拍摄单元包括第一拍摄组件及第一升降组件,第一拍摄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拍摄组件升降;所述第二拍摄单元包括第二拍摄组件及第二升降组件,第二拍摄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拍摄组件升降;或者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三升降组件,所述第一拍摄单元和所述第二拍摄单元均设于所述第三升降组件,所述第三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拍摄单元和所述第二拍摄单元同步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上料单元和下料单元,所述上料单元、所述第一移动单元、所述翻转单元、所述第二移动单元及所述下料单元依次设置并呈U字型排布,所述上料单元用于从上料区抓取待检测件并释放至所述上料位,所述下料单元用于从所述下料位抓取待检测件并释放至下料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料栏,尚未进行检测的待检测件叠放于所述上料栏中,所述上料单元用于从所述上料栏中抓取待检测件并释放至所述上料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下料栏,分别用于放置待检测件的合格及非合格料,所述下料单元包括下料升降组件、第一下料平移组件、第二下料平移组件及下料抓取组件,所述下料升降组件、所述第一下料平移组件及所述第二下料平移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下料抓取组件,并根据所述下料位的待检测件的合格状态移动至不同的下料栏中。
本申请所提供的检测装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移动单元、所述翻转单元及所述第二移动单元将待检测件从上料位移动至下料位,在移动轨迹上还能够配合第一拍摄单元和第二拍摄单元来对待检测件的相背两表面进行拍摄以供识别,将自动化移动及拍摄识别的作用集成于一个装置中,从而可有效提高对待检测件的检测效率及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上料栏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上料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拍摄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翻转单元的第一抓取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翻转单元的翻转组件的示意图。
10、检测装置 101、基台 11、上料栏
12、上料单元 121、上料升降组件 122、上料平移组件
123、上料抓取组件 13、第一移动单元 14、第一拍摄单元
141、第一拍摄组件 1521、转动轴 15、翻转单元
151、第一抓取组件 1511、第一竖直移动单元 1512、第一水平移动单元
1513、第一抓取单元 152、翻转组件 1520、翻转驱动组件
1522、中转组件 16、第二移动单元 17、第二拍摄单元
102、第三升降组件 18、下料单元 181、下料升降组件
182、第一下料平移组件 183、第二下料平移组件 184、下料抓取组件
19、下料栏 K1、上料位 K2、第一中转位
K3、过渡位 K4、第二中转位 K5、下料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单元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二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二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二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二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二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二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二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二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二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随着市场对各种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电路板向高精度、高性能、高集成方向发展,厂商在电路板出厂前的质量检测成为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对于传统的电路板加工行业而言,对电路板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较低,无法满足高效生产的需求。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装置10,以提高对电路板的检测效率及检测精度,以此满足市场对电路板高效生产的需求。可以理解除了电路板外,检测装置10也可用于对电子产品外壳、包装等常见的产品进行检测。以下实施例中将电路板作为待检测件的实际例子以对检测装置10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10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10包括第一移动单元13、第一拍摄单元14、翻转单元15、第二移动单元16及第二拍摄单元17,上述单元依次与待检测件作用,以实现对待检测件的自动化移动及拍摄。
第一移动单元13用于将待检测件从上料位K1移动至第一中转位K2。在一实施例中,上料位K1可以位于第一移动单元13的其中一个端部,而第一中转位K2可以位于第一移动单元13的另一个端部。
第一拍摄单元14设置于所述上料位K1与所述第一中转位K2之间,用于拍摄所述第一移动单元13上的所述待检测件。
翻转单元15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13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16之间,所述翻转单元15用于将待检测件从所述第一中转位K2翻转至第二中转位K4。
第二移动单元16用于将待检测件从第二中转位K4移动至下料位K5。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中转位K4可以位于第二移动单元16的其中一个端部,而下料位K5可以位于第二移动单元16的另一个端部。
第二拍摄单元17设置于所述第二中转位K4与所述下料位K5之间,用于拍摄所述第二移动单元16上的所述待检测件。
上述检测装置1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移动单元13、所述翻转单元15及所述第二移动单元16将待检测件从上料位K1移动至下料位K5,实现从上料到下料的全自动化操作;在移动轨迹上还能够配合第一拍摄单元14和第二拍摄单元17来对待检测件的相背两表面进行拍摄以供装置识别,从而将自动化移动及拍摄的功能集成于一个装置中,最终有效提高对待检测件的检测效率及检测精度。
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10还包括上料栏11和上料单元12、下料单元18及下料栏19。上料栏11和上料单元12位于第一移动单元13靠近上料位K1的一侧。上料栏11为检测装置10用于放置待检测件的上料区,多个尚未进行检测的待检测件叠放于上料栏11中。上料单元12用于从上料区抓取待检测件并释放至上料位K1,第一移动单元13用于承载和移动来自上料单元12释放至上料位K1的待检测件。
下料栏19和下料单元18位于第二移动单元16靠近下料位K5的一侧。下料栏19为检测装置10用于放置已检测完毕的待检测件的下料区,已检测完毕的待检测件被依次叠放于下料栏19中。下料单元18用于抓取经由第二移动单元16移动至下料位K5的待检测件并释放至下料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料栏11、上料单元12、第一移动单元13、翻转单元15、第二移动单元16及下料单元18及下料栏19均可固定安装于同一基台101上,且在基台101上依次设置并呈U字型排布。除了U字型排布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呈直线型、Z字型等方式进行排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料栏11设有两个相邻的挡板和与每一挡板相对设置的卡柱,卡柱能够沿在上料栏11中开设的卡槽轨迹移动,以将堆叠的各待检测件往所对应的挡板抵顶以实现对叠放待检测件的位置整理,同时也能适配不同尺寸的待检测件。下料栏19的结构可与上料栏11的结构相同。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料单元12包括上料升降组件121、上料平移组件122及上料抓取组件123。所述上料抓取组件123设于所述上料升降组件121,所述上料升降组件121设于所述上料平移组件122,上料平移组件122设于基台101。所述上料抓取组件123用于抓取和释放所述待检测件,所述上料平移组件122和所述上料升降组件121用于驱动所述上料抓取组件123,以将所述上料区的所述待检测件移动至所述上料位K1。具体地,上料抓取组件123从上料区抓取待检测件;随后上料抓取组件123和其所抓取的待检测件将在上料升降组件121的驱动下沿基台101的垂直方向抬升,并上下抖动数次,防止取料过程中待检测件发生叠料,即防止同时抓取到两个待检测件;随后待检测件、上料抓取组件123和上料升降组件121在上料平移组件122的带动下沿基台101的水平方向平移至上料位K1的上方,接着待检测件和上料抓取组件123在上料升降组件121的驱动下降至上料位K1,最后上料抓取组件123将待检测件释放至第一移动单元13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抓取组件123可以通过真空吸附结构、夹爪结构等常见的抓取结构以抓取及释放待检测件。
第一移动单元13在接收到待检测件后,将带动待检测件从上料位K1移动至第一中转位K2。参考图4,在第一移动单元13中待检测件的移动轨迹上方还设有第一拍摄单元14。第一拍摄单元14及第二拍摄单元17拍摄到的待检测件图像,随后通过处理器进行识别,能够识别出待检测件上的缺陷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拍摄单元14包括第一拍摄组件141及第一升降组件,第一拍摄组件141设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拍摄组件141沿基台101的垂直方向升降。第一升降组件的设置,使得拍摄单元能够兼容不同厚度的待检测件,使拍摄组件能够采集到更清晰的拍摄图像。
参考图1,翻转单元15设于第一移动单元13靠近第一中转位K2的附近,用于将第一移动单元13上位于第一中转位K2的待检测件拾取、移动、翻转至第二中转位K4,并释放至第二移动单元16上。参考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翻转单元15包括第一抓取组件151和翻转组件152。所述第一抓取组件151和所述翻转组件152设于所述第一中转位K2和所述第二中转位K4之间,所述第一抓取组件151用于将所述第一中转位K2上的待检测件移动至所述翻转组件152,所述翻转组件152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抓取组件151的所述待检测件翻转并放置于所述第二中转位K4。在翻转单元15的作用下,原本于第一移动单元13的待检测件朝向下方的表面,将在移动至第二移动单元16后发生翻转而朝向上方,从而使得位于第二移动单元16中待检测件移动轨迹上方的第二拍摄单元17能够对该表面进行拍摄,进而使得检测装置10能够实现对待检测待检测件的双面拍摄效果。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所示,所述第一抓取组件151包括第一竖直移动单元1511、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512和第一抓取单元1513。所述第一抓取单元1513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动单元1511,所述第一竖直移动单元1511设于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512。所述第一抓取单元1513用于抓取所述第一中转位K2上的所述待检测件,以及将所述待检测件释放至所述翻转组件152。
如图6中所示,所述翻转组件152包括翻转驱动组件1520及中转组件1522,所述翻转驱动组件1520连接所述中转组件1522。所述翻转驱动组件1520具有转动轴1521,所述翻转驱动组件1520用于驱动所述中转组件1522绕所述转动轴1521转动,以使所述中转组件1522能够在过渡位K3与所述第二中转位K4之间翻转。具体地,中转组件1522能够绕转动轴1521旋转180°,图6中所示中转组件1522正处于过渡位K3。当绕转动轴1521旋转180°后,中转组件1522刚好位于第二中转位K4。当如图6中所示的中转组件1522在过渡位K3接收待检测件时,待检测件的正面朝上,中转组件1522带着待检测件绕转动轴1521旋转180°后,则被移动至第二中转位K4且待检测件的反面朝上。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当需要将待检测件从第一中转位K2拾取、翻转并放置于第二中转位K4时,所述第一抓取组件151将所述第一中转位K2上的所述待检测件抓取后,移动至位于所述过渡位K3的所述中转组件1522上。中转组件1522带着接收到的待检测件绕所述转动轴1521转动180°后,使待检测件由过渡位K3翻转至第二中转位K4,而后中转组件1522再将待检测件释放至位于第二中转位K4的第二移动单元16上。
所述第一抓取组件151可以驱动待检测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抓取组件151在所述竖直方向上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高于所述过渡位K3的高度,所述第一抓取组件151能够在高于所述过渡位K3的高度上将所述待检测件释放至所述中转组件152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转组件1522和第一抓取单元1513均可以采用真空吸附结构、夹爪结构等常见的能够固定住待检测件以使其能够平稳运动的抓取结构。具体地,以中转组件1522和第一抓取单元1513均采用真空吸盘来吸附待检测件为例,如图6中所示,当中转组件1522处于过渡位K3时,中转组件1522的真空吸盘将朝向上方;当第一抓取单元1513被第一竖直移动单元1511和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512共同驱动至过渡位K3的上方时,第一抓取单元1513的真空吸盘将朝向下方,即朝向中转组件1522,此时第一抓取单元1513将抓取着待检测件并在第一竖直移动单元1511的驱动下下降至过渡位K3,随后第一抓取单元1513的真空吸盘释放待检测件,而中转组件1522的真空吸盘则吸住待检测件,从而实现交接;接着,第一抓取单元1513在第一竖直移动单元1511和第一水平移动单元1512的驱动下退出并远离过渡位K3,而中转组件1522则在翻转驱动组件1520的作用下带着待检测件转动至第二中转位K4上的第二移动单元16上,并将待检测件释放在第二移动单元16。
翻转驱动组件1520包括旋转电机、传动带及转动轴1521,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带转动连接,传动带与转动轴1521转动连接,从而使旋转电机的输出能够经传动带传递至转动轴1521,以驱使转动轴1521带动中转组件1522转动。
第二移动单元16的结构可与第一移动单元13相同。所述第二移动单元16承载来自所述翻转组件152的所述待检测件,并由所述第二中转位K4移动至所述下料位K5。
参考图1,在第二移动单元16中待检测件的移动轨迹上方还设有第二拍摄单元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拍摄单元17包括第二拍摄组件及第二升降组件,第二拍摄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设于基台101,第二升降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拍摄组件沿基台101的垂直方向升降。
上述实施例中为第一拍摄单元14和第二拍摄单元17分别配置独立的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在另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中所示,所述检测装置10包括第三升降组件102,所述第一拍摄单元14和所述第二拍摄单元17均设于所述第三升降组件102,所述第三升降组件10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拍摄单元14和所述第二拍摄单元17沿基台101的垂直方向同步升降。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二移动单元16对应一个下料单元18和两个下料栏19。下料栏19的结构可与上料栏11的结构一致,下料栏19为用于放置拍摄识别完毕的待检测件的下料区,所述下料区包括合格区及非合格区,也即两个下料栏19分别用于放置待检测件的合格及非合格料。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下料单元18包括下料升降组件181、第一下料平移组件182、第二下料平移组件183及下料抓取组件184,所述下料抓取组件184设于所述下料升降组件181,所述下料升降组件181设于所述第二下料平移组件183,所述第二下料平移组件183设于所述第一下料平移组件182,第一下料平移组件182设于基台101上。所述下料抓取组件184用于抓取和释放所述待检测件,所述第一下料平移组件18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下料平移组件183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为基台101的水平方向;所述第二下料平移组件183用于驱动所述下料升降组件181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同样为基台101的水平方向,但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异,例如相互垂直。所述下料升降组件181、所述第一下料平移组件182及所述第二下料平移组件183用于驱动所述下料抓取组件184,以将所述下料位K5的所述待检测件移动至所述合格区或所述非合格区,即根据检测出的待检测件的合格状态来将待检测件放在不同的下料栏19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多通道的移动单元来从上料位K1向下料位K5传送待检测件,以此进一步提升效率。与多通道的移动单元配套的,如图3中所示,上料单元12可以配置为两组,分别用一组上料单元12将待检测件抓取至相应的一个第一移动单元13上。其他如上料栏11也可做相应设置,此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10,实现了待检测件生产过程中双面质量自动光学检测,在一些实施方式下还能采用双通道交替运动方式,可以有效缩短完成每一组待检测件检测的时间,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实现自动化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移动单元,用于将待检测件从上料位移动至第一中转位;
第一拍摄单元,设置于所述上料位与所述第一中转位之间,用于拍摄所述第一移动单元上的所述待检测件;
第二移动单元,用于将待检测件从第二中转位移动至下料位;
翻转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之间,所述翻转单元用于将待检测件从所述第一中转位翻转至所述第二中转位;及
第二拍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中转位与所述下料位之间,用于拍摄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上的所述待检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单元包括第一抓取组件和翻转组件,所述第一抓取组件和所述翻转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中转位和所述第二中转位之间,所述第一抓取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中转位上的待检测件移动至所述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抓取组件的所述待检测件翻转并放置于所述第二中转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组件包括第一竖直移动单元、第一水平移动单元和第一抓取单元,所述第一抓取单元设于所述第一竖直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竖直移动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水平移动单元,所述第一抓取单元用于抓取所述第一中转位上的所述待检测件,以及将所述待检测件释放至所述翻转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驱动组件及与翻转驱动组件连接的中转组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具有转动轴,所述翻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中转组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中转组件能够在过渡位与所述第二中转位之间翻转;
所述第一抓取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中转位上的所述待检测件移动至位于所述过渡位的所述中转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待检测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抓取组件在所述竖直方向上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高于所述过渡位的高度,所述第一抓取组件能够在高于所述过渡位的高度上将所述待检测件释放至所述中转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中转组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180°,以使所述中转组件能够在过渡位与所述第二中转位之间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摄单元包括第一拍摄组件及第一升降组件,第一拍摄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拍摄组件升降;所述第二拍摄单元包括第二拍摄组件及第二升降组件,第二拍摄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拍摄组件升降;或者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三升降组件,所述第一拍摄单元和所述第二拍摄单元均设于所述第三升降组件,所述第三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拍摄单元和所述第二拍摄单元同步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上料单元和下料单元,所述上料单元、所述第一移动单元、所述翻转单元、所述第二移动单元及所述下料单元依次设置并呈U字型排布,所述上料单元用于从上料区抓取待检测件并释放至所述上料位,所述下料单元用于从所述下料位抓取待检测件并释放至下料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栏,尚未进行检测的待检测件叠放于所述上料栏中,所述上料单元用于从所述上料栏中抓取待检测件并释放至所述上料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下料栏,分别用于放置待检测件的合格及非合格料,所述下料单元包括下料升降组件、第一下料平移组件、第二下料平移组件及下料抓取组件,所述下料升降组件、所述第一下料平移组件及所述第二下料平移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下料抓取组件,并根据所述下料位的待检测件的合格状态移动至不同的下料栏中。
CN202221700891.8U 2022-07-04 2022-07-04 检测装置 Active CN217786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0891.8U CN217786921U (zh) 2022-07-04 2022-07-04 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0891.8U CN217786921U (zh) 2022-07-04 2022-07-04 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6921U true CN217786921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6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0891.8U Active CN217786921U (zh) 2022-07-04 2022-07-04 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6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36903B1 (ko) 검사 장치 및 검사 방법
CN211718140U (zh) 自动化检测设备
CN113189108A (zh) 自动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TWI445972B (zh) 記憶卡用測試分選機
CN112470324A (zh) 用于检查二次电池的设备和方法
CN111921877B (zh)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的扫码检测方法
CN217786921U (zh) 检测装置
CN217862876U (zh) 用于pcb与壳体的组装装置
CN110404801B (zh) 一种介电陶瓷及其检验方法和设备
CN219620288U (zh) 上下料机构及产品双面检测装置
CN211594187U (zh) 送料装置
CN216225575U (zh) 自动分类设备
CN218840656U (zh) 一种电子产品自动化测试设备
CN115649851A (zh) 检测设备
CN114229103A (zh) 玻璃自动叠片装置
KR101669992B1 (ko) 기판의 양면 검사장치
KR101383045B1 (ko) 셀 인서트 시스템
CN209858451U (zh) 全自动辅料检测设备
CN111921875A (zh)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
CN217942203U (zh) 打标设备
CN219545929U (zh) 上下料检测系统
CN217342371U (zh) 外观检测装置
CN217451032U (zh) 电子元件作业装置
CN216686253U (zh) 上下料装置
CN219258783U (zh) 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