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8783U - 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58783U CN219258783U CN202320162944.3U CN202320162944U CN219258783U CN 219258783 U CN219258783 U CN 219258783U CN 202320162944 U CN202320162944 U CN 202320162944U CN 219258783 U CN219258783 U CN 2192587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ion
- transfer
- module
- loading
- fee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检测设备。上下料装置包括上料模块和下料模块,上料模块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相邻设置的顶升模组和上料机构,顶升模组具有第一中转工位,上料机构的第一移载元件能够绕垂直于高度方向的第一轴线转动一角度,以能将物料从第一中转工位传输至位于第一中转工位下游的第二中转工位。下料模块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三中转工位和下料工位,用于将从第二中转工位传输至第三中转工位的合格品传输至下料工位。因而自动化程度高,在进行上料操作的同时可以同步进行下料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并且上料工位、第一中转工位和第二中转工位沿一折线排列,从而充分利用了高度上的空间,减少了设备在水平方向上的场地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中,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中电气连接的载体,因此在电路板的生产制造工艺中,对电路板质量的把关尤为重要,故电路板制造出来之后,均需要对电路板进行检测。而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电路板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电路板的生产产量也越来越大,依靠人工点测电路板的方式已经被逐步淘汰,利用检测设备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
但现有的检测设备,通常上料和下料主要通过人工上下料的方式或机械手抓取的方式进行上下料。当利用人工上下料的方式进行上料时,首先由人工进行上料,等待检测设备检测完毕后,再由人工根据检测出的缺陷进行标记,然后下料。可见,以人工的作业方式,一台检测设备至少配备一名作业人员,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对于检测批量的电路板来说,需耗费较大的人力成本,从而导致检测成本的上升。当利用机械手抓取的方式进行上下料时,则是通过利用机械手取放电路板于输送线和检测设备之间。由于机械手的制造成本较高、占用空间较大,从而提高了上料装置、下料装置和检测设备的制造成本以及扩大了场地的占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检测设备工作效率低,需耗费较大的人力成本,或占用场地空间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且不占用场地空间的上下料装置及包括该上下料装置的自动检测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包括:
上料模块,包括在一高度方向上相邻设置的顶升模组和上料机构,所述顶升模组具有间隔设置的上料工位和第一中转工位,所述顶升模组用于将包括合格品和/或不合格品的物料从所述上料工位传输至所述第一中转工位,所述上料机构具有第一移载元件,所述第一移载元件能够绕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第一轴线转动一角度,以能将所述物料从所述第一中转工位传输至位于所述第一中转工位下游的第二中转工位;
下料模块,沿同时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和所述第一轴线的传输方向设于所述上料模块的下游,所述下料模块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三中转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第三中转工位位于所述第二中转工位的下游,并位于所述下料工位的上游,所述下料模块用于将从所述第二中转工位传输至所述第三中转工位的所述合格品传输至所述下料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模组包括立柱和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的料仓,所述料仓用于承载所述物料,并能够可受控地沿所述高度方向移动,以能将所述物料从所述上料工位传输至所述第一中转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仓包括顶升板和多根围挡柱,所述多根围挡柱沿所述顶升板的周向设置于所述顶升板的外周边缘,且所述多根围挡柱与所述顶升板的上侧共同形成一个用于容纳所述物料的容纳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根所述围挡柱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顶升板上,并且每根所述围挡柱能够在所述顶升板上移动,以能改变所述容纳空间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旋转组件,所述第一移载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上,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能够可受控地带动所述第一移载元件一同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载元件可伸缩地连接于第一旋转组件,所述第一移载元件能够可受控地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伸缩方向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模块包括码垛流水线和移载机构,所述第三中转工位设于所述码垛流水线的一端,所述下料工位设于所述码垛流水线的相对另一端,所述移载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料工位,所述码垛流水线用于在所述第三中转工位接收所述合格品,并将所述合格品从所述第三中转工位转移至所述移载机构,所述移载机构用于将所述合格品传输至所述移载机构的末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中转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码垛流水线对应具有至少两条,所述移载机构能够可选择地往返于不同的所述下料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于所述码垛流水线和所述移载机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所述合格品被转移至所述码垛流水线上且达到设定数量时,启动所述码垛流水线将所述合格品转移至所述下料工位,且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合格品到达所述下料工位时,控制所述移载机构移动至对应的所述下料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料模块的下游和所述下料模块的上游的NG剔除模块,所述NG剔除模块具有第二移载元件,所述第二移载元件能够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旋转一角度,以在所述不合格品从所述第二中转工位传输至所述第三中转工位之前被所述第二移载元件剔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G剔除模块包括第二支架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旋转组件,所述第二移载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组件上,所述第二旋转组件能够可受控地带动所述第二移载元件一同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检测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上下料装置。
上述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检测设备,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上料模块中设置顶升模组和上料机构,物料能够被顶升模组从上料工位传输至第一中转工位,然后被上料机构的第一移载元件从第一中转工位传输至位于第一中转工位下游的第二中转工位,同时下料模块能够再将从第二中转工位传输至第三中转工位的合格品传输至下料工位,使得上下料传输的工序节拍优化到位,因而自动化程度高,且操作方便,在进行上料操作的同时可以同步进行下料操作,无需以人工上下料的方式进行上下料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
2、通过将顶升模组和上料机构沿一高度方向设置,并且上料机构的第一移载元件能够绕垂直于高度方向的第一轴线转动,上料工位、第一中转工位和第二中转工位并非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而是沿一折线依次排列,从而在设计上料模块时使上料模块充分利用了高度上的空间,因而减少了自动检测设备在水平方向上的场地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检测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检测设备的轴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顶升模组的轴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机构的轴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码垛流水线的轴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移载机构的轴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NG剔除模块的轴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自动检测设备;100、底座;200、上下料装置;210、上料模块;211、顶升模组;211a、上料工位;211b、第一中转工位;2111、立柱;2112、料仓;2112a、顶升板;2112b、围挡柱;2112c、容纳空间;212、上料机构;2121、第二中转工位;2122、第一支架;2123、第一旋转组件;2123a、第一挂架;2123b、第一旋转驱动件;2123c、第一伸缩驱动件;2124、第一移载元件;220、下料模块;221、码垛流水线;2211、第三中转工位;2212、下料工位;222、移载机构;223、直线模组;230、NG剔除模块;231、第二支架;232、第二旋转装置;2321、第二挂架;2322、第二旋转驱动件;233、第二移载元件;234、NG回收盒;300、检测模块;301、检测工位;302、检测元件;40、第一轴线;50、第二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液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液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检测设备,其中自动检测设备包括上下料装置。自动检测设备用于对物料进行缺陷检测,以判断物料的表面是否存在瑕疵,从而能使表面存在瑕疵的物料在出厂能被及时剔除,以避免表面存在瑕疵的物料流入市场。上下料装置用于在检测之前将物料转移至检测设备的检测模块,以供检测模块对物料进行检测,并用于在检测完毕之后将检测合格的物料转移出自动检测设备,同时将检测不合格的物料剔除出自动检测设备。
下面以自动检测设备为一种对电路板进行光学检测的AOI检测设备为例,并以上下料装置为AOI检测设备的上下料装置为例,对本申请中自动检测设备的结构及上下料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自动检测设备可为除AOI检测设备以外的任意检测设备,并且本申请的上下料装置也可以是任意设备的上下料装置,不限于只是自动检测设备的上下料装置,在此不作限定。
以下结合图1至图7,介绍本申请所提供的上下料装置和自动检测设备的较佳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一种自动检测设备10,包括底座100、上下料装置200和检测模块300。其中上下料装置200包括上料模块210和下料模块220,上料模块210、检测模块300和下料模块220沿一传输方向(图中X方向)依次排列且分别安装在底座100上,上料模块210的入口端设有上料工位211a,上料模块210和检测模块300之间设有第二中转工位2121,检测模块300和下料模块220之间设有第三中转工位2211,下料模块220的出口端设有下料工位2212。第三中转工位2211位于第二中转工位2121的下游,及下料工位2212的上游,第二中转工位2121和第三中转工位2211之间设有检测工位301,第二中转工位2121、检测工位301及第三中转工位2211沿传输方向依次排列。上料模块210用于将包括合格品和/或不合格品的物料(例如电路板等电子产品)转移至第二中转工位2121;检测模块300用于将物料从第二中转工位2121转移至检测工位301以被检测模块300的检测元件302检测,再将检测完毕后的物料传输至第三中转工位2211;下料模块220用于将检测合格的合格品从第三中转工位2211转移至下料工位22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料模块210包括顶升模组211和上料机构212,上料机构212在垂直于传输方向的高度方向(图中Y方向)上设于顶升模组211的上方,顶升模组211具有间隔设置的上料工位211a和第一中转工位211b,上料工位211a位于图中顶升模组211的下端,第一中转工位211b位于顶升模组211与上料机构212之间(即位于顶升模组211在图1中所示的上部且靠近上料机构212的一端)。
具体地,如图3所示,顶升模组211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立柱2111和可活动地安装在立柱2111上的料仓2112,料仓2112用于承载物料,并能够可受控地沿高度方向上下移动,以将从前一工序运输而来的物料从上料工位211a传输至第一中转工位211b。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料仓2112包括顶升板2112a和多根围挡柱2112b,多根围挡柱2112b沿顶升板2112a的周向设置于顶升板2112a的外周边缘,多根围挡柱2112b与顶升板2112a的上侧共同形成了一个用于容纳物料的容纳空间2112c。
较佳地,每根围挡柱2112b可以是可活动地设于顶升板2112a上,并且每根围挡柱2112b能够在顶升板2112a上移动,从而能够改变容纳空间2112c的尺寸,进而能够容纳并夹紧不同尺寸的物料。例如可以是在顶升板2112a上开设限位槽,围挡柱2112b可活动地限位于限位槽中,也可以是在顶升板2112a上安装驱动元件,围挡柱2112b可活动地安装在驱动元件上,由驱动元件驱动围挡柱2112b运动。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料机构212包括第一支架2122、第一旋转组件2123和第一移载元件2124。其中第一旋转组件212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2122上,第一移载元件2124安装在第一旋转组件2123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组件2123包括第一挂架2123a、第一旋转驱动件2123b和第一伸缩驱动件2123c,第一挂架2123a通过第一旋转驱动件2123b安装在第一支架2122上,从而使得第一挂架2123a可在第一旋转驱动件2123b的驱动下绕一同时垂直于高度方向和传输方向的第一轴线40转动,第一旋转驱动件2123b可以是旋转气缸驱动源。第一移载元件2124通过第一伸缩驱动件2123c安装在第一挂架2123a上,使得第一移载元件2124既能够跟随第一挂架2123a一同绕第一轴线40转动,也能够在第一伸缩驱动件2123c的驱动下沿垂直于第一轴线40的径向方向朝远离第一挂架2123a的方向或靠近第一挂架2123a的方向移动,第一伸缩驱动件2123c可以是一个气缸,无特别限定。第一移载元件2124可为吸盘,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或为夹爪,通过抓取的方式,将物料从顶升模组211转移至上料机构212上。
如此,通过将上料模块210的顶升模组211和上料机构212沿一高度方向设置,并且上料机构212的第一移载元件2124能够绕垂直于高度方向的第一轴线40转动,上料工位211a、第一中转工位211b和第二中转工位2121并非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而是沿一折线依次排列,从而在设计上料模块210时充分利用了高度上的空间,因而减少了自动检测设备10在水平方向上的场地占用空间。在顶升模组211的顶升板2112a将物料从上料工位211a输送至第一中转工位211b时,第一移载元件2124在第一伸缩驱动件2123c的驱动下向下伸出,将物料转移至第一移载元件2124上后再缩回,然后第一旋转驱动件2123b驱动第一挂架2123a与承载有物料的第一移载元件2124转动90°至第二中转工位2121,检测模块300上的机械手或吸盘等移载元件将承载于第一移载元件2124的物料转移至检测模块300,从而完成上料操作。随后物料在检测模块300中从第二中转工位2121被转移至检测工位301进行检测后,检测合格的合格品再被转移至第三中转工位22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下料模块220包括码垛流水线221和移载机构222,第三中转工位2211设于码垛流水线221的输入端,下料工位2212设于码垛流水线221的输出端,移载机构222设置于下料工位2212,码垛流水线221用于在第三中转工位2211接收合格品,并将合格品从第三中转工位2211转移至移载机构222,移载机构222用于将合格品传输至移载机构222的末端。示例性的,码垛流水线221和移载机构222可以是皮带传输等方式传输合格品,无特别限定。
较佳地,码垛流水线221的数量可以为两条以上,可选择地为两条,如图5所示,两条码垛流水线221分别沿传输方向设置,且两者相互平行,相对应地,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中转工位211b、第二中转工位2121、检测工位301、第三中转工位2211及下料工位2212也分别具有两个,相对应地,第一移载元件2124具有两个,在第一轴线40延伸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可以一次传递更多的物料,进一步地提高检测效率。
当码垛流水线221具有两条以上时,如图6所示,移载机构222能够在一直线模组223上往复移动,以能够可选择地往返于不同下料工位2212(即码垛流水线221的输出端)。
更佳地,正因为码垛流水线221具有两条,且由于可能会有检测不合格的不合格品,而不合格品不会被堆叠至码垛流水线221,因此码垛流水线221可设定为检测合格的合格品在码垛流水线221上堆叠至设定数量时才将合格品传递至移载机构222,这样可兼顾合格品的一次输出量及输出效率。因此,上下料装置200还包括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于码垛流水线221和移载机构222,控制模块用于在合格品被转移至码垛流水线221上且达到设定数量时,启动码垛流水线221将合格品转移至下料工位2212(即码垛流水线221的输出端),且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合格品到达下料工位2212时,控制移载机构222移动至该下料工位2212。
如此,当检测合格的合格品从检测模块300被传递至不同的码垛流水线221时,从多个第三中转工位2211传输而来的合格品分别同时在不同的码垛流水线221上堆叠,率先具有堆叠至设定数量合格品的码垛流水线221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将合格品传递至对应的下料工位2212,移载机构222即移动至该下料工位2212,将合格品转移至移载机构222的输出端。从而既实现了多工位输出产品,又兼顾了输出效率,避免了在某一时段没有产品输出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传递效率。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下料装置200还包括NG剔除模块230,NG剔除模块230设于检测模块300的下游和下料模块220的上游,NG剔除模块230用于接收从检测模块300输出的不合格品,并将不合格品剔除出自动检测设备10。
具体地,与上料模块210中上料机构212的结构类似,NG剔除模块230包括第二支架231、第二旋转装置232、第二移载元件233和NG回收盒234,第二移载元件233连接于第二旋转装置232,NG回收盒234设于第二旋转装置232的下方,且安装在第二支架231上。第二移载元件233能够绕与第一轴线40平行的第二轴线50旋转一角度,以在不合格品从第二中转工位2121传输至第三中转工位2211之前被第二移载元件233剔除至NG回收盒23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装置232包括第二挂架2321和第二旋转驱动件2322,第二挂架2321通过第二旋转驱动件2322安装在第二支架231上,从而使得第二挂架2321可在第二旋转驱动件2322的驱动下绕第二轴线50转动,第二旋转驱动件2322同样可以是旋转气缸驱动源等。第二移载元件233安装在第二挂架2321上,也同样能够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吸附不合格品,使得第二移载元件233能够跟随第二挂架2321一同绕第二轴线50转动,从而能够在NG对接工位接收不合格品后,转动90°后面朝NG回收盒234,进而将不合格品放入NG回收盒234中,再由NG回收盒234将不合格品转移出自动检测设备10。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移载元件233的数量与第一移载元件2124的数量一致,图中第二移载元件233的数量也为两个,每个第二移载元件233用于接收从对应的第一移载元件2124转移至检测模块300并经检测模块300检测过的不合格品。并且也可以在第二旋转装置232上设置与上料机构212中第一伸缩驱动件2123c相同的第二伸缩驱动件(图中未示出),第二移载元件233通过第二伸缩驱动件安装在第二挂架2321上,使得第二移载元件233既能够跟随第二挂架2321一同绕第二轴线50转动,也能够在第二伸缩驱动件的驱动下沿垂直于第二轴线50的径向方向朝远离第二挂架2321的方向或靠近第二挂架2321的方向移动。
如此,上述自动检测设备10,通过在上下料装置200的上料模块210中设置顶升模组211和上料机构212,物料能够被顶升模组211从上料工位211a传输至第一中转工位211b,然后被上料机构212的第一移载元件2124从第一中转工位211b传输至位于第一中转工位211b下游的第二中转工位2121,同时下料模块220能够再将从第二中转工位2121传输至检测模块300,并将经检测模块300检测后的合格品从第三中转工位2211传输至下料工位2212,使得上下料传输的工序节拍优化到位,因而自动化程度高,且操作方便,在进行上料操作的同时可以同步进行下料操作,无需以人工上下料的方式进行上下料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模块,包括在一高度方向上相邻设置的顶升模组和上料机构,所述顶升模组具有间隔设置的上料工位和第一中转工位,所述顶升模组用于将包括合格品和/或不合格品的物料从所述上料工位传输至所述第一中转工位,所述上料机构具有第一移载元件,所述第一移载元件能够绕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第一轴线转动一角度,以能将所述物料从所述第一中转工位传输至位于所述第一中转工位下游的第二中转工位;
下料模块,沿同时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和所述第一轴线的传输方向设于所述上料模块的下游,所述下料模块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三中转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第三中转工位位于所述第二中转工位的下游,并位于所述下料工位的上游,所述下料模块用于将从所述第二中转工位传输至所述第三中转工位的所述合格品传输至所述下料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模组包括立柱和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的料仓,所述料仓用于承载所述物料,并能够可受控地沿所述高度方向移动,以能将所述物料从所述上料工位传输至所述第一中转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包括顶升板和多根围挡柱,所述多根围挡柱沿所述顶升板的周向设置于所述顶升板的外周边缘,且所述多根围挡柱与所述顶升板的上侧共同形成一个用于容纳所述物料的容纳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围挡柱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顶升板上,并且每根所述围挡柱能够在所述顶升板上移动,以能改变所述容纳空间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旋转组件,所述第一移载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组件上,所述第一旋转组件能够可受控地带动所述第一移载元件一同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载元件可伸缩地连接于第一旋转组件,所述第一移载元件能够可受控地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伸缩方向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模块包括码垛流水线和移载机构,所述第三中转工位设于所述码垛流水线的一端,所述下料工位设于所述码垛流水线的相对另一端,所述移载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料工位,所述码垛流水线用于在所述第三中转工位接收所述合格品,并将所述合格品从所述第三中转工位转移至所述移载机构,所述移载机构用于将所述合格品传输至所述移载机构的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中转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码垛流水线对应具有至少两条,所述移载机构能够可选择地往返于不同的所述下料工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于所述码垛流水线和所述移载机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所述合格品被转移至所述码垛流水线上且达到设定数量时,启动所述码垛流水线将所述合格品转移至所述下料工位,且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合格品到达所述下料工位时,控制所述移载机构移动至对应的所述下料工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上料模块的下游和所述下料模块的上游的NG剔除模块,所述NG剔除模块具有第二移载元件,所述第二移载元件能够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旋转一角度,以在所述不合格品从所述第二中转工位传输至所述第三中转工位之前被所述第二移载元件剔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G剔除模块包括第二支架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旋转组件,所述第二移载元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组件上,所述第二旋转组件能够可受控地带动所述第二移载元件一同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
12.一种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料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62944.3U CN219258783U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检测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62944.3U CN219258783U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检测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58783U true CN219258783U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6866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62944.3U Active CN219258783U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检测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58783U (zh) |
-
2023
- 2023-01-30 CN CN202320162944.3U patent/CN2192587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60582A (zh) | 一种多轴模组全自动电芯入壳机 | |
CN210253172U (zh) | 一种视觉检测自动化系统 | |
CN111921877B (zh) |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的扫码检测方法 | |
CN213435752U (zh) | 来料外观自动检测、分料装置 | |
CN210586771U (zh) | 一种多轴模组全自动电芯入壳机 | |
CN111921876A (zh) |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的扫码检测系统 | |
CN217515474U (zh) | 药品自动分拣传送装置 | |
CN115848029A (zh) | 自动喷码机 | |
CN114535116A (zh) | 一种视觉检测装置 | |
CN214600446U (zh) | 一种电芯分选上料机 | |
CN219258783U (zh) | 上下料装置及自动检测设备 | |
CN211453396U (zh) | 一种检测装置 | |
CN116539529A (zh) | 视觉检测设备 | |
CN114148752B (zh) | 片状工件全自动生产线 | |
CN116197140A (zh) | 手机后面板自动分类设备 | |
CN214452428U (zh) | 介质滤波器测试包装生产系统 | |
CN209946035U (zh) | 一种全自动双通道外观检查机 | |
CN111921875B (zh) |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 | |
CN112354899B (zh) | 一种三极管自动化检测装置 | |
CN211802447U (zh) | 测试整型装盘设备 | |
CN116116746A (zh) | 光学检测设备 | |
CN111981987A (zh) | 一种用于焊接产品尺寸外观的自动检测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 |
CN221817599U (zh) | 一种适用于吸塑托盘载制品激光镭射的全自动加工设备 | |
CN116727257B (zh) | 一种用于rj45连接器的自动化检测设备 | |
CN220760114U (zh) | 一种检测装置及电池加工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