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6268U -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26268U
CN217626268U CN202221206926.2U CN202221206926U CN217626268U CN 217626268 U CN217626268 U CN 217626268U CN 202221206926 U CN202221206926 U CN 202221206926U CN 217626268 U CN217626268 U CN 217626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variable
pitch
assembly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069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畅
韩庆红
屈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zho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zho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zho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zhou Precisi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12069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26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26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26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料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距取料装置。该变距取料装置包括取料组件、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和推动组件,取料组件能够吸取物料,第一限位台阶能够抵挡取料组件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二限位台阶能够抵挡取料组件沿第一方向的另一侧。推动组件能够驱动取料组件往复移动,第一推动台能够推动取料组件移动至抵靠在第一限位台阶上,第二推动台能够推动取料组件移动至抵靠在第二限位台阶上,第一限位台阶与第二限位台阶在第一方向设置为不同的高度。该变距取料装置能够实现对取料组件之间的间距的精准调节,使变距取料装置能够在具有不同棒料放置孔间距的两种料盘之间进行棒料取放,调节方便,有效提高了棒料取放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PCB(印刷电路板)行业向专业化和高效率方向发展,对PCB刀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尤其微钻及铣刀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微钻及铣刀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棒料进行拾取和转移,为了提高转移效率,通常在取料装置上设置多个拾取机构一次性拾取多个棒料,由于不同工位的料盘上棒料之间的间距不同,放置于下一工位时需要改变各拾取机构之间的间距以与下一工位的料盘对接。
目前,取料装置的变距机构结构设计复杂,变距精度低,导致取料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距取料装置,解决了现有变距取料装置结构复杂、变距精度低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包括:
多个取料组件,多个所述取料组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并能够沿导向轴滑动,所述取料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吸取物料;
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第一限位台阶能够抵挡于所述取料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
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台阶,所述第二限位台阶能够抵挡于所述取料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
推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取料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推动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推动台和多个第二推动台,所述第一推动台能够推动所述取料组件移动至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上,所述第二推动台能够推动所述取料组件移动至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台阶上,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在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为不同的高度,以使所述取料组件在抵靠所述第一限位台阶和所述第二限位台阶时间隔不同的距离。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取料组件包括:
变距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轴上;
吸管,所述吸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变距板,另一端用于对所述物料进行吸取;
真空发生器,被配置使所述吸管内形成负压。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取料组件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所述第一限位孔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孔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台阶,所述导向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孔壁。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间隔设置。
作为可选方案,多个所述变距板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的部分的长度依次递减,向递减的方向推动所述变距板能够使所述变距板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上。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所述变距板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孔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台阶。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间隔设置。
作为可选方案,多个所述变距板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的部分的长度依次递减,递减的方向与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的部分的长度递减方向相反,向多个所述变距板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的部分的长度递减方向推动所述变距板能够使所述变距板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台阶上。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板,所述推动板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孔,所述变距板限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孔内,所述第三限位孔的孔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推动台和所述第二推动台。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变距板限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孔内的部分为框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框架分别限位于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孔内,所述第一推动台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外侧,所述第二推动台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
第一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推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变距取料装置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取料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吸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变距取料装置还包括:
检测组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取料组件吸取的所述物料在料盘上的放置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距取料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推动台和第二推动台,使推动组件左右往复移动时能够推动取料组件抵靠第一限位台阶或第二限位台阶,从而实现对取料组件之间的间距的精准调节,使变距取料装置能够在具有不同棒料放置孔间距的两种料盘之间进行棒料取放,调节方便,有效提高了棒料取放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距取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距取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距取料装置的取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限位板与变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限位板与变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推动板与变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取料组件;11、变距板;12、吸管;13、真空发生器;14、接气管;15、固定板;
2、导向轴;
3、第一限位组件;31、第一限位板;311、第一限位台阶;312、第一限位孔;
4、第二限位组件;41、第二限位板;411、第二限位台阶;412、第二限位孔;
5、推动组件;51、推动板;511、第一推动台;512、第二推动台;513、第三限位孔;52、第一驱动件;53、连接板;
6、检测组件;61、光束;
7、立板;
8、第一安装架;
91、第二安装架;92、气缸安装板;
10、第二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距取料装置,用于对物料进行吸附转移。本实施例中的物料以微钻或铣刀等所用的棒料为例进行描述,能够一次性将多个微钻或铣刀等棒料从一个料盘转移至另一个料盘。料盘上设置有棒料放置孔,一般情况下棒料竖直插入上述棒料放置孔内,两种料盘上的棒料放置孔之间的间距不同,因此需要变距取料装置调节所取的棒料之间的间隔。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变距取料装置,包括多个取料组件1、第一限位组件3、第二限位组件4和推动组件5。多个取料组件1沿第一方向(左右方向)依次排列并能够沿导向轴2滑动,取料组件1能够吸取棒料,第一限位组件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台阶311,第一限位台阶311能够抵挡取料组件1沿第一方向的右侧,第二限位组件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台阶411,第二限位台阶411能够抵挡取料组件1沿左右方向的左侧,推动组件5能够驱动取料组件1左右往复移动,推动组件5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推动台511和多个第二推动台512,第一推动台511能够推动取料组件1移动至抵靠在第一限位台阶311上,第二推动台512能够推动取料组件1移动至抵靠在第二限位台阶411上,第一限位台阶311与第二限位台阶411在左右方向设置为不同的高度,以使取料组件1在抵靠第一限位台阶311和第二限位台阶411时间隔不同的距离。
设置第一限位台阶311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为H1,设置第二限位台阶411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为H2,当第一推动台511向右推动取料组件1至抵靠在第一限位台阶311时,相邻取料组件1的中心距为H1,当第二推动组件5向左推动取料组件1抵靠在第二限位台阶411时,相邻取料组件1的中心距为H2。通过设置第一推动台511和第二推动台512,使推动组件5左右往复移动时能够推动取料组件1抵靠第一限位台阶311或第二限位台阶411,从而实现对取料组件1之间的间距的精准调节,使变距取料装置能够在具有不同棒料放置孔间距的两种料盘之间进行棒料取放,调节方便,有效提高了棒料取放效率。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取料组件1包括变距板11、吸管12和真空发生器13,变距板11滑动设置于导向轴2上,导向轴2左右延伸以使变距板11能够左右移动。吸管12上下延伸,吸管12的上端连接于变距板11,下端用于对棒料进行吸取。真空发生器13用于在吸管12内形成负压,以形成对棒料的吸附力。吸管12上设置有接气管14,接气管14与吸管12相连通,接气管14与吸管12优选为一体成型结构,真空发生器13与接气管14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以使真空发生器13能够在吸管12内形成负压,连接管优选为软管,方便线路布置。对吸管12的上端进行封堵,棒料在负压作用下被吸取后悬浮在吸管12中,能够避免对棒料表面造成磨损、划伤等损伤。
优选地,为了提高吸管12与变距板11的连接强度,取料组件1还包括固定板15,固定板15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15相对设置夹紧吸管12,固定板15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变距板11相连,起到对吸管12和变距板11进行稳固连接的作用,同时夹紧于吸管12的外侧,提高了吸管12的结构强度。
下面结合图2、图3和图4对第一限位组件3的结构进行描述。
第一限位组件3包括第一限位板31,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3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板31分别套设在多个变距板11的上下两端。具体地,第一限位板3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312,取料组件1限位于第一限位孔312内,第一限位孔312的前后孔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311,变距板11的右侧能够抵靠在第一限位台阶311上,第一限位台阶311对变距板11进行限位,以限制变距板11向右移动的距离,使相邻变距板11的中心距限定在距离H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或多于两个第一限位板31,同样能够实现对变距板11的限位作用。
为了防止变距板11相对于第一限位板31上下移动而脱离第一限位孔312,导向轴2左右延伸并连接于第一限位孔312的左右孔壁。导向轴2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轴2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限位板31,能够有效防止变距板11绕导向轴2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台阶311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为H1大于第二限位台阶411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为H2,吸管12的中心距由H1向H2调节时,需要变距板1向左移动较大的距离,为了使第一限位台阶311能够抵挡于每个变距板11的右侧并使多个变距板11能够顺利向左移动,多个变距板11限位于第一限位孔312内的部分的长度依次递减,即多个变距板11由左向右依次变短形成截面为梯形的结构,第一限位孔312对应设置为T型,向右推动变距板11能够使变距板11抵靠在第一限位台阶311上。由于右侧的变距板11较短,能够不受第一限位台阶311的干涉而向左移动,以使变距板11逐渐向第二限位板41上的第二限位台阶411靠近直至抵靠。
下面结合图2、图3和图5对第二限位组件4的结构进行描述。
第二限位组件4包括第二限位板41,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板4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限位板41套设于多个变距板11的外侧,位于两个第一限位板31之间。具体地,第二限位板4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412,变距板11限位于第二限位孔412内,第二限位板41的前后孔壁上设置前述的第二限位台阶411。
为了使第二限位台阶411能够抵挡于每个11的左侧并使多个变距板11能够顺利向右移动,多个变距板11限位于第二限位孔412内的部分的长度依次递减,即多个变距板11由右向左依次变短形成截面为梯形的结构,递减的方向与限位于第一限位孔312内的部分的长度递减方向相反,向左推动变距板11能够使变距板11抵靠在第二限位台阶411上。由于左侧的变距板11较短,能够不受第二限位台阶411的干涉而向右移动,以使变距板11逐渐向第一限位板31上的第一限位台阶311靠近直至抵靠。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或多于两个第二限位板41,同样能够实现对变距板11的限位作用。
下面结合图2、图3和图6对推动组件5的结构进行描述。
推动组件5包括推动板51,推动板51设置于两个第二限位板41之间,推动板51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孔513,变距板11限位于第三限位孔513内,第三限位孔513内设置有第一推动台511和第二推动台512。推动板51向左移动时,第二推动台512与变距板11的右侧相抵并推动变距板11向左移动;推动板51向右移动时,第一推动台511与变距板11的左侧相抵并推动变距板11向右移动。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2和图6,变距板11限位于第三限位孔513内的部分为框架,前后侧的框架分别限位于两个第三限位孔513内,第一推动台511设置于框架的外侧,第二推动台512设置于框架的内侧。多个变距板11位于第三限位孔513内的部分由左向右长度依次增大,两个第三限位孔513对应形成开口向右的V型,变距板11外侧的第一推动台511的左右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变距板11内侧的第二推动台512左右方向的高度,由于左侧的变距板11较短,推动板51向左移动时,变距板11能够在第三限位孔513内相对向右移动而逐渐靠近第二推动台512直至全部抵靠在第二推动台512上。
优选地,参照图1,推动组件5还包括第一驱动件52,第一驱动件52能够驱动推动板51左右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52采用气缸,推动板51与气缸的驱动端相连接,气缸伸缩以驱动推动板51左右移动。气缸的缸筒通过螺栓连接于下侧的第一限位板31,螺栓能够将缸筒与第一限位板31牢固地连接起来,从而保证气缸的稳定工作。为了方便气缸的驱动端与推动板51的连接,推动板51相对气缸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53,连接板53通过多个螺栓连接于推动板51上,气缸的驱动端与连接板53相连,通过推动连接板53左右移动而带动推动板51移动。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变距取料装置还包括两个立板7,两个立板7分别连接于第一限位板31和第二限位板41的前后两端(图1中省略前端的立板7),两个第一限位板31和两个第二限位板41均连接于立板7,从而使第一限位组件3和第二限位组件4通过立板7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更加稳固。优选地,立板7相对推动板51的一侧设置有左右延伸的滑槽,推动板51的前后端能够沿滑槽左右滑动,从而使推动板51的移动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变距取料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0,第二驱动件10能够驱动取料组件1上下移动。吸取棒料时,需要吸管12向上移动,吸管口对齐棒料的上端,真空发生器13启动在吸管12内形成负压而将棒料吸入吸管12内。释放棒料时,需要吸管12向下移动,吸管口与料盘上的棒料放置孔对齐,释放吸管12内的负压而使棒料落入棒料放置孔内,吸管12向上移动至棒料完全从吸管12脱出,同时为料盘转移提供避让空间。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第二驱动件10与取料组件1的连接,变距取料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架8,第一安装架8设置于上侧的第一限位板31上,第二驱动件10的驱动端与第一安装架8相连,通过第二驱动件10驱动第一安装架8上下移动而带动取料组件1上下移动。
优选地,继续参阅图1,变距取料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架9,第二驱动件10的固定端通过气缸安装板92连接于第二安装架91上。具体而言,第二驱动件10采用滑台气缸,滑台气缸的缸筒连接于气缸安装板92,气缸安装板92与第二安装架91相连。滑台气缸的驱动端连接于第一安装架8,滑台气缸的驱动端上下移动以驱动第一安装架8带着吸管12上下移动。滑台气缸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设备,对其详细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为了检测吸管12内的棒料是否精准插入料盘上的棒料放置孔,变距取料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6,检测组件6用于检测取料组件1吸取的棒料在料盘上的放置位置。具体地,检测组件6为光纤对射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安装架91上,光纤对射传感器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分别设置于吸管12的两侧。释放棒料时,料盘放置于吸管12的正下方,发送器和接收器的设置高度根据棒料正常插入料盘上的棒料放置孔后的高度来确定,发送器发射的光束61应紧贴棒料的上端面。当有棒料插入棒料放置孔的深度不符合要求时,棒料的上端将阻挡发送器发射的光束61,从而检测到棒料在料盘上的放置位置不精确,操作人员接收到上述位置错误信息以对棒料进行位置调节,使其符合要求。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取料组件(1),多个所述取料组件(1)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并能够沿导向轴(2)滑动,所述取料组件(1)被配置为能够吸取物料;
第一限位组件(3),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台阶(311),所述第一限位台阶(311)能够抵挡于所述取料组件(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
第二限位组件(4),所述第二限位组件(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台阶(411),所述第二限位台阶(411)能够抵挡于所述取料组件(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
推动组件(5),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取料组件(1)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推动组件(5)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推动台(511)和多个第二推动台(512),所述第一推动台(511)能够推动所述取料组件(1)移动至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311)上,所述第二推动台(512)能够推动所述取料组件(1)移动至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台阶(411)上,所述第一限位台阶(311)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411)在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为不同的高度,以使所述取料组件(1)在抵靠所述第一限位台阶(311)和所述第二限位台阶(411)时间隔不同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组件(1)包括:
变距板(11),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轴(2)上;
吸管(12),所述吸管(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变距板(11),另一端用于对所述物料进行吸取;
真空发生器(13),被配置使所述吸管(12)内形成负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包括第一限位板(31),所述第一限位板(3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312),所述取料组件(1)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312)内,所述第一限位孔(312)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孔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台阶(311),所述导向轴(2)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孔(312)的孔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31)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31)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变距板(11)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312)内的部分的长度依次递减,向递减的方向推动所述变距板(11)能够使所述变距板(11)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3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4)包括第二限位板(41),所述第二限位板(4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412),所述变距板(11)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412)内,所述第二限位孔(412)的孔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台阶(4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板(41)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41)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变距板(11)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412)内的部分的长度依次递减,递减的方向与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312)内的部分的长度递减方向相反,向多个所述变距板(11)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412)内的部分的长度递减方向推动所述变距板(11)能够使所述变距板(11)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台阶(4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5)包括推动板(51),所述推动板(51)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孔(513),所述变距板(11)限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孔(513)内,所述第三限位孔(513)的孔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推动台(511)和所述第二推动台(5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板(11)限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孔(513)内的部分为框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框架分别限位于两个所述第三限位孔(513)内,所述第一推动台(511)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外侧,所述第二推动台(512)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5)还包括:
第一驱动件(52),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推动板(5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取料装置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10),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取料组件(1)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吸管(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变距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取料装置还包括:
检测组件(6),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取料组件(1)吸取的所述物料在料盘上的放置位置。
CN202221206926.2U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Active CN217626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06926.2U CN217626268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06926.2U CN217626268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26268U true CN217626268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54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06926.2U Active CN217626268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26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26268U (zh)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CN209956968U (zh) 基于X-Ray托盘式钻靶自动上下料设备
CN114789908A (zh)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CN113843969A (zh) 一种埋入式注塑件的裁切摆盘设备
CN210735506U (zh) 贴装机
CN209796945U (zh) 一种pcb板用的分纸隔纸装置
CN217626266U (zh)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CN217626267U (zh)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CN110653600A (zh) 一种双层o型圈自动装配装置
CN217626265U (zh) 一种变距取料装置
CN115593873A (zh) 一种送板测试流水线
CN213383049U (zh) 一种线材与盖体的超声波固定装置
CN213293984U (zh) 一种吸嘴取料装置及pcb板摆盘机
CN209871491U (zh) 电池假底自动下料装置
CN114147868A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石墨棒材切割的稳定装置
CN209987051U (zh) 一种用于fpc板钻孔机的钻孔组件
CN219751235U (zh) 卸垛装置
CN110562572A (zh) 一种二维码自动贴合机
CN214756918U (zh) 喇叭u铁冲压检测装置
CN214877837U (zh) 一种汽车精密零件自动上料装置
CN217755781U (zh) 一种自动输送上料线
CN214278631U (zh) 一种pcb板曝光设备
CN220664204U (zh) 一种收料机以及铆钉设备
CN217571716U (zh) 盒体加盖组装机
CN219787267U (zh) 一种用于齿形件组装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