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3917U - 一种摩托车后平叉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后平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23917U
CN217623917U CN202220055640.2U CN202220055640U CN217623917U CN 217623917 U CN217623917 U CN 217623917U CN 202220055640 U CN202220055640 U CN 202220055640U CN 217623917 U CN217623917 U CN 217623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cycle
pipe
supporting arm
rear fork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556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City Pengjiang District Xinked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City Pengjiang District Xinke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City Pengjiang District Xinked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City Pengjiang District Xinke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556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23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23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23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平叉,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包括支撑臂、连接管、中管和安装座。支撑臂包括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连接管外壁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连接,连接管两端设有滚针轴承,连接管与摩托车的车架活动连接,有利于减少车辆行驶时后平叉摆动的阻力。中管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连接。安装座设于中管上,安装座与摩托车的减震器连接,仅需使用一根减震器,降低零部件成本,同时避免后轮在拆装时产生阻挡,并提升车辆美观性。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后平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平叉。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平叉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由左右支撑臂和连接左右支撑臂的连接管组成,呈“H”形。现有的后平叉前端通过转轴与车大架的中下部活动连接,后端通过减震器与车大架的后部连接,减震器普遍安装在后轮的两侧,在后轮拆装时不便,而且不够美观,使用两根减震器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后平叉与车架活动连接的部位通常使用滑动轴承或衬套,转动阻力较大,且耐磨性不理想,长期磨耗会出现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摩托车后平叉,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外观性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包括支撑臂、连接管、中管和安装座。支撑臂包括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连接管外壁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连接,连接管两端设有滚针轴承,连接管与摩托车的车架活动连接;中管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连接;安装座设于中管上,安装座与摩托车的减震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设置有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以及连接于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之间的连接管,连接管用于与摩托车车架活动连接,在连接管的两端设置有滚针轴承,有利于减少车辆行驶时后平叉摆动的阻力。中管连接于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之间,在中管上设置用于连接摩托车减震器的安装座,仅需使用一根减震器,降低零部件成本,同时避免后轮在拆装时产生阻挡,并提升车辆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安装座包括上沿板和后板,上沿板设置有两块,分别连接于后板的两端,后板连接于中管的一侧,上沿板具有朝下的延伸部,延伸部连接于中管的另一侧,有利于使连接稳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安装座两侧设有往外延伸的连接部,连接部与中管固定连接,有助于进一步使安装座连接稳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中管使用两种不同宽度的槽形截面型材焊接制成,包括上槽和下槽,上槽包覆下槽,利于提升中管的结构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中管两侧设有加强肋,用于加强中管与支撑臂之间的连接,包括前肋和后肋,利于增强后平叉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前肋设有朝向中管中部的延长片,延长片与下槽连接,有助于前肋与中管连接稳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上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设有轮轴安装孔,轮轴安装孔为槽孔,用于后轮轴的安装及调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右支撑臂上设有刹车定位块,用于后刹车的安装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右支撑臂上设有若干个支架,用于固定摩托车上的管线,使管线布置紧凑有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连接管两端设有护套,护套覆盖滚针轴承,用于缓冲减震和防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摩托车后平叉的轴测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摩托车后平叉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摩托车后平叉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左支撑臂100;右支撑臂110;连接管120;滚针轴承121;护套122;中管130;上槽131;下槽132;前肋133;后肋134;延长片135;安装座140;上沿板141;延伸部142;连接部143;后板144;轮轴安装孔150;刹车定位块160;支架17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包括支撑臂、连接管120、中管130和安装座140。支撑臂包括左支撑臂100和右支撑臂110,优选支撑臂使用方形截面的钢管型材制成,有助于提升后平叉的结构刚性,同时材料成本低有助于减少制造成本。连接管120外壁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撑臂100和右支撑臂110连接,优选地,连接管120使用圆形截面的直管与左支撑臂100和右支撑臂110通过焊接固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结构强度。可选地,连接管120两端设有滚针轴承121,使连接管120与摩托车的车架活动连接,有助于车辆行驶时减少后平叉摆动的阻力,同时提升连接的刚性和耐久性,避免长期磨耗产生间隙从而导致连接的松动。
可选地,左支撑臂100和右支撑臂110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中管130,优选地,中管130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撑臂100和右支撑臂11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可选地,中管130上设置有安装座140,安装座140用于把后平叉与摩托车的减震器连接。可选地,安装座140包括上沿板141和后板144,上沿板141设置有两块,分别连接于后板144的两端,后板144通过焊接连接于中管130的一侧。优选地,安装座140通过使用碳钢或不锈钢等金属板材折弯制成,减少焊接工序,提升效率和制造精度。可选地,上沿板141具有朝下的延伸部142,延伸部142通过焊接连接于中管130的另一侧,延伸部142与后板144固定连接于中管130的两侧,有利于使安装座140与中管130的连接稳固。可选地,安装座140两侧设有往外延伸的连接部143,连接部143与中管13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助于增加安装座140与中管130的连接面积,提高两者的连接稳固性。
可选地,中管130使用两种不同宽度的槽形截面型材焊接制成,包括上槽131和下槽132,参考图3,上槽131与下槽132之间具有重叠连接的部位,优选地上槽131的宽度大于下槽132的宽度,同时上槽131的边缘内壁面接触于下槽132的边缘外壁面,形成上槽131包覆于下槽132,同时两者连接的部位通过焊接固定,有助于增强中管130的抗扭和抗弯能力,降低因重载而导致中管130产生变形的可能性。
可选地,中管130两侧设有加强肋,用于加强中管130与支撑臂之间的连接,加强肋分别与中管130和支撑臂通过焊接连接。加强肋包括前肋133和后肋134,前肋133位于中管130两端与支撑臂连接的部位,后肋134位于中管130上与前肋133相对的另一侧,并位于中管130两端与支撑臂连接的部位,有效增强后平叉的结构强度和抗扭刚度,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可选地,前肋133设有朝向中管130中部的延长片135,延长片135与下槽13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助于增加前肋133与中管130的接触面积,便于焊接固定,使前肋133与中管130连接稳固。
可选地,左支撑臂100和右支撑臂110上远离连接管120的一端设有轮轴安装孔150,轮轴安装孔150为槽孔,用于后轮轴的安装及调整。可选地,右支撑臂110上设有刹车定位块160,用于后刹车的安装定位,同时用于抵消刹车时后轮对后刹车的转矩。右支撑臂110上设有若干个支架170,用于固定摩托车上的管线,如刹车油管和传感器线等,使管线布置紧凑有序。可选地,连接管120两端设有护套122,护套122覆盖滚针轴承121,用于对后平叉与车架活动连接的部位进行缓冲减震,并防止尘土进入滚针轴承121内部,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臂,包括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外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臂和所述右支撑臂连接,所述连接管两端设有滚针轴承,所述连接管与摩托车的车架活动连接;
中管,所述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臂和所述右支撑臂连接;
安装座,设于所述中管上,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摩托车的减震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上沿板和后板,所述上沿板设置有两块,分别连接于所述后板的两端,所述后板连接于所述中管的一侧,所述上沿板具有朝下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中管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两侧设有往外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中管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使用两种不同宽度的槽形截面型材焊接制成,包括上槽和下槽,所述上槽包覆所述下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两侧设有加强肋,包括前肋和后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肋设有朝向所述中管中部的延长片,所述延长片与所述下槽连接,有助于前肋与所述中管连接稳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臂和所述右支撑臂上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有轮轴安装孔,所述轮轴安装孔为槽孔,用于后轮轴的安装及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撑臂上设有刹车定位块,用于后刹车的安装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撑臂上设有若干个支架,用于固定所述摩托车上的管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两端设有护套,所述护套覆盖所述滚针轴承,用于缓冲减震和防尘。
CN202220055640.2U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摩托车后平叉 Active CN217623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5640.2U CN217623917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摩托车后平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5640.2U CN217623917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摩托车后平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23917U true CN217623917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42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55640.2U Active CN217623917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摩托车后平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23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4795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US8046871B2 (en) Caster
CN201165186Y (zh) 汽车稳定杆安装组件
CN217623917U (zh) 一种摩托车后平叉
CN201703419U (zh) 用于车辆转向管柱的固定支架
CN211000828U (zh) 一种车辆后稳定杆吊架总成及应用该总成的汽车
CN215205086U (zh) 挡泥板支架及货车
CN209938850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
CN212447806U (zh) 一种挡泥板支架总成及其车辆
CN218022006U (zh) 电动自行车的车架及具有其的电动自行车
CN219687007U (zh) 板簧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257597U (zh) 摩托车及其车体框架
CN207416462U (zh) 一种控制臂焊接总成
CN217706153U (zh) 一种五通组件及电动车
CN215663800U (zh) 一种轻量化车架
CN219360770U (zh) 板簧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280502U (zh) 桥壳及桥壳总成
CN216994723U (zh) 一种后减震器及两轮电动车
CN220518490U (zh) 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
CN215096858U (zh) 衬套组件及悬置纵臂
CN219215286U (zh) 具备较长避震行程结构的代步车
CN214729402U (zh) 代步车的平叉支架、平叉支架组件和代步车
CN218368016U (zh) 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1055010A (zh) 一种能降低汽车噪音的连接机构
CN117072569B (zh) 一种传动轴的轴承架结构及其传动轴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