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8490U - 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8490U
CN220518490U CN202322250732.3U CN202322250732U CN220518490U CN 220518490 U CN220518490 U CN 220518490U CN 202322250732 U CN202322250732 U CN 202322250732U CN 220518490 U CN220518490 U CN 220518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pring
frame
rod
bicy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07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红生
邹银军
何发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an Zhongtian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an Zhongtian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an Zhongtian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an Zhongtian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07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8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8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84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包括后杆,所述后杆的前端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杆,所述上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杆,所述前杆的顶部贯穿并转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伸缩杆,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该装置在安装座和T型杆之间设置了第一弹簧伸缩杆和第一弹簧,且在第一弹簧伸缩杆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在前车轮受到冲击时,第一弹簧和第一弹簧伸缩杆均受力向上移动,同时其弹性势能相对增大,第一弹簧伸缩杆里面的缓冲弹簧须释放弹性势能带动第一弹簧伸缩杆复位继而带动T型架复位,而第一弹簧则加强T型架复位的效果从而实现缓冲。

Description

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车架作为整个自行车的骨架,最大程度地决定、影响了骑行姿势的正确性和舒适性,车架部件是构成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也是自行车的骨架和主体,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车架材质从最早的铬钼钢、进化到铝合金、然后是复合材料的运用如碳纤维,其他还有钪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业者不断研发新材料配方,提升管件与结构设计能力并创新加工技术,只为了让车架更轻、更强、更舒适且更流线美观,车架是自行车的重要组成部件。
现有的自行车架结构单调,在确保基本稳固效果的同时,无法达到足够的缓冲效果,如若受到强大冲击力,会直接造成前叉弯折或者后端支架的损坏,严重至自行车无法正常使用,故需要对自行车车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包括后杆,所述后杆的前端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杆,所述上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杆,所述前杆的顶部贯穿并转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伸缩杆,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后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踏板安装架,所述踏板安装架的后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后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的顶部后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架,所述缓冲架的内壁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伸缩杆,所述第二弹簧伸缩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缓冲架的内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轴承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同一端所述连接件之间均设置有板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后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坐垫安装板,所述坐垫安装板的顶部贯穿并设置有分布均匀的螺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后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座,所述固定连接座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且加强杆与缓冲架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右侧所述缓冲架的两侧均被贯穿,左侧所述缓冲架的右侧被贯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弹簧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T型杆且T型杆与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T型杆的前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前轮安装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前杆与踏板安装架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缓冲架与轴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该装置在安装座和T型杆之间设置了第一弹簧伸缩杆和第一弹簧,且在第一弹簧伸缩杆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在前车轮受到冲击时,第一弹簧和第一弹簧伸缩杆均受力向上移动,同时其弹性势能相对增大,第一弹簧伸缩杆里面的缓冲弹簧须释放弹性势能带动第一弹簧伸缩杆复位继而带动T型架复位,而第一弹簧则加强T型架复位的效果从而实现缓冲。
2、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在后轮支架处设置有缓冲架、第二弹簧伸缩杆、第二弹簧和板簧,当后车轮受到冲击时,第二弹簧伸缩杆、第二弹簧和板簧同时被挤压向上移动和形变从而储存势能,防止冲击对车架造成损坏,冲击结束后储存的势能被释放从而带动后车轮复位,即实现缓冲,所述缓冲机构的实用性较高,设计合理,经多重减震,间接地保障了自行车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的前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的缓冲架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上杆;2、安装座;3、前杆;4、T型杆;5、前轮安装架;6、下杆;7、连接件;8、加强杆;9、固定连接座;10、后杆;11、踏板安装架;12、后轮支架;13、缓冲架;14、螺孔;15、坐垫安装板;16、第一弹簧;17、第一弹簧伸缩杆;18、第二弹簧;19、第二弹簧伸缩杆;20、轴承;21、板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包括后杆10,后杆10的前端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杆1,用于将后杆10与前杆3进行连接,上杆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杆3,将安装座2和T型架4进行连接安装,前杆3的顶部贯穿并转动连接有安装座2,能够将车把手进行连接安装,安装座2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伸缩杆17,将T型架4和安装座2进行连接,且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带动第一弹簧伸缩杆17进行复位,并减少T型架4所受到的冲击,安装座2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6,增加安装座2和T型架4之间的缓冲效果,后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踏板安装架11,用于将踏板进行安装,踏板安装架11的后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后轮支架12,用于将后轮进行连接支撑,后轮支架12的顶部后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架13,使得后轮在受到冲击时不会受到损坏,缓冲架13的内壁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伸缩杆19,用于将轴承20进行连接安装,从而带动后轮进行缓冲,第二弹簧伸缩杆19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20,将后轮安装在此处从而使其可以进行转动,缓冲架13的内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7,将板簧21进行连接,轴承20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7,可以将板簧21与轴承20进行连接,同一端连接件7之间均设置有板簧21,减少后轮受到冲击的效果。
后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坐垫安装板15,用于将坐垫进行安装和更换,坐垫安装板15的顶部贯穿并设置有分布均匀的螺孔14,能够将坐垫进行安装,后杆10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座9,用于连接固定加强杆8增加车架的稳定性,固定连接座9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8且加强杆8与缓冲架13固定连接,增加后轮支架12的稳定性,右侧缓冲架13的两侧均被贯穿,方便对链轮与后轮进行安装,左侧缓冲架13的右侧被贯穿,能够使得轴承20在其中进行活动,第一弹簧伸缩杆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T型杆4且T型杆4与第一弹簧16固定连接,用于连接前轮安装架5,T型杆4的前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前轮安装架5,能够将前轮进行安装,前杆3与踏板安装架11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杆6,将前杆3与踏板安装架11进行连接从而增强车架整体的稳定性,缓冲架13与轴承20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8能够对后轮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
工作原理:后杆10通过上杆1与前杆3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能够提供后杆10和前杆3之间的结构刚性,使得车架在承受载荷时更加稳定,上杆1的前端连接有前杆3,前杆3的顶部贯穿并转动连接有安装座2,安装座2能够连接安装车把手,并通过第一弹簧伸缩杆17和第一弹簧16与T型架4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确保车把手的牢固性,并通过第一弹簧伸缩杆17和第一弹簧16减少T型架4传递给车架的冲击力,后杆10的底部连接有踏板安装架11,踏板安装架1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轮支架12,后轮支架12的顶部后端连接有缓冲架13,这种连接方式能够确保后轮的稳定性,并通过缓冲架13减少后轮受到的冲击,缓冲架13的内壁顶部中间还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伸缩杆19,用于连接轴承20,从而带动后轮进行缓冲,后杆10的顶部连接有坐垫安装板15,坐垫安装板15的顶部设置有螺孔14用于安装坐垫,后杆10的后端连接有固定连接座9,固定连接座9通过加强杆8与缓冲架13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能够提高车架的稳定性和坐垫的安装,且车架整体都是由碳纤维支撑具有高强度和高承载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包括后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杆(10)的前端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杆(1),所述上杆(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杆(3),所述前杆(3)的顶部贯穿并转动连接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的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伸缩杆(17),所述安装座(2)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6),所述后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踏板安装架(11),所述踏板安装架(11)的后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后轮支架(12),所述后轮支架(12)的顶部后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架(13),所述缓冲架(13)的内壁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伸缩杆(19),所述第二弹簧伸缩杆(19)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20),所述缓冲架(13)的内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7),所述轴承(20)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7),同一端所述连接件(7)之间均设置有板簧(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坐垫安装板(15),所述坐垫安装板(15)的顶部贯穿并设置有分布均匀的螺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杆(10)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座(9),所述固定连接座(9)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8)且加强杆(8)与缓冲架(1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右侧所述缓冲架(13)的两侧均被贯穿,左侧所述缓冲架(13)的右侧被贯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伸缩杆(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T型杆(4)且T型杆(4)与第一弹簧(16)固定连接,所述T型杆(4)的前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前轮安装架(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杆(3)与踏板安装架(11)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杆(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架(13)与轴承(20)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8)。
CN202322250732.3U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 Active CN220518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0732.3U CN220518490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0732.3U CN220518490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8490U true CN220518490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8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0732.3U Active CN220518490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84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3788B2 (en) Force channeling mountain bike rear suspension
CN105539587A (zh) 一种客车模块化后悬梁结构
CN220518490U (zh) 一种高承载的自行车车架
CN201646995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201457650U (zh) 用于助动车上的避震器
CN212313781U (zh) 一种电动车架
CN203766973U (zh) 三轮摩托车
CN209566753U (zh) 商用车、独立悬架结构及悬架支撑臂
CN215622470U (zh) 一种结构强度更好的摩托车架
CN220809675U (zh) 一种自行车减震车架
CN201872846U (zh) 两轮越野摩托车车架
CN220500902U (zh) 一种具有可调节减震结构的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8967090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踏脚安装结构
CN219687522U (zh) 一种车架及包含该车架的儿童平衡车
CN218198631U (zh) 一种减震型长续航电动车车架
US20080277898A1 (en) Reinforced motorcycle frame
CN218929687U (zh) 一种高强度减震自行车车架结构
CN205273610U (zh) 一种客车模块化后悬梁结构
CN209938850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
CN215622482U (zh) 滑步车车架
CN213442905U (zh) 电动自行车的车架
CN211592811U (zh) 一种结构稳固的自行车车架
CN217864537U (zh) 一种轻量化的电瓶车车架结构
CN216834106U (zh)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架中的减震安装座
CN218022006U (zh) 电动自行车的车架及具有其的电动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