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1254U -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1254U
CN217471254U CN202221125493.8U CN202221125493U CN217471254U CN 217471254 U CN217471254 U CN 217471254U CN 202221125493 U CN202221125493 U CN 202221125493U CN 217471254 U CN217471254 U CN 217471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tomizer
air
air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254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254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1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1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1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装置,包括外管体、内管体及导液组件,外管体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气孔和出气孔,第一进气孔开设于外管体的外周面。内管体装配于外管体内且与外管体界定形成储液空间,导液组件装配于内管体内且具有导液面和雾化面,雾化面与出气孔连通,导液组件用于将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导液面侧引导至雾化面侧。并且,内管体上开设有连通于第一进气孔和雾化面的气流通道,内管体上开设有连通于储液空间与导液面之间的进液通道,且气流通道和进液通道相互独立。如此,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避免了未雾化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或冷凝液直接从气流通道外泄至第一进气孔漏液的情况,使得雾化器及雾化装置密闭性良好。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气溶胶生成基质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例如可将医疗药品等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用于医疗等不同领域中,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样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目前市场上的雾化器一般将进气孔设置在雾化器底部正对雾化芯的位置,抽吸时气流通过进气孔进入直接冲击到雾化芯表面上,从而把雾化的烟雾迅速带出,最后从吸嘴处被吸出。
但是这种结构,未雾化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气溶胶生成基质或冷凝液会从进气孔处外泄,从而导致雾化器容易产生漏液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雾化器容易产生漏液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一种雾化器,包括:
外管体,开设有均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开设于所述外管体的外周面;
内管体,装设于所述外管体内并与所述外管体界定形成储液空间;
导液组件,装配于所述内管体内,且具有导液面及雾化面,所述雾化面与所述出气孔连通;
其中,所述内管体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雾化面之间气流通道,所述内管体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储液空间与所述导液面之间的进液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和所述进液通道相互独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体包括配接设置的作用段及支撑段,所述导液组件装配于所述支撑段内;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作用段,所述进液通道形成于所述支撑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作用段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雾化面连通的第二进气孔,所述气流通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作用段包括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所述第一中心管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管外且两者之间形成所述气流流道,所述第二进气孔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二中心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体包括壳体及底座,所述出气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底座盖合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出气孔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气孔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周面;
所述支撑段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内管、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界定形成所述储液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通道形成于所述支撑段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且沿所述内管体的径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作用段的一端连接;
所述密封件具有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通过所述第三进气孔与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组件包括沿所述内管体的轴向层叠设置的导液件及储液件,所述导液件背向所述储液件的一端形成所述雾化面,所述储液件面向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形成所述导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件呈柱状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器。
上述雾化器,在用户产生抽吸动作时,气流从外管体的外周面的第一进气孔进入气流通道并最终抵达雾化面侧,与此同时,气溶胶雾化介质从储液空间进入进液通道流向导液面,在导液组件的引导下流向雾化面侧被雾化。外界进入的气流与雾化面侧生成的气溶胶一起流动进入吸嘴最终抵达用户口中。由于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气流从雾化器的外周面进气,且气流通道和进液通道相互独立互不连通,从而避免了未雾化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气溶胶生成基质或冷凝液由于重力或者负压直接从气流通道外泄至第一进气孔漏液的情况,使得雾化器密闭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提供的雾化器的第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提供的雾化器的第二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提供的雾化器的第一视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提供的雾化器的第二视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雾化器;10、外管体;11、第一进气孔;12、出气孔;13、壳体;14、底座;15、储液空间;16、中心流道;20、内管体;21、作用段;211、第一中心管;212、第二中心管;2122、第二进气孔;22、支撑段;221、进液通道;23、气流通道;24、雾化腔;50、导液组件;51、导液件;52、储液件;53、雾化面;60、密封件;61、第三进气孔;80、电极柱;90、发热体;91、电极引脚;11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传统的雾化器一般在顶部设置吸嘴,在底部设置进气结构,从而形成底部进气顶部出气的气流流动方式,雾化芯装配于雾化器内部且正对进气结构设置,从而产生“直上直下式”进气方式。用户在吸嘴侧产生抽吸动作时,气流通过底部进气结构进入雾化器内部,随后直接冲击到雾化芯上表面上,继而把雾化芯上被加热雾化的气溶胶迅速带出,流动至吸嘴处被用户吸出以完成完整的抽吸过程。
然而,这种情况下,在雾化芯上未被雾化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气溶胶生成基质会由于重力或者负压原因掉落至底部进气结构内,从而从底部进气结构离开雾化器产生漏液现象。并且,通过底部进气结构自下而上被吸入的气流,在接触到雾化器温度较低的壁面产生冷凝现象时,冷凝液也会由于重力或者负压原因反向掉落,从而从底部进气结构离开雾化器产生漏液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器100,包括外管体10、内管体20及导液组件50,外管体10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气孔11和出气孔12,第一进气孔11开设于外管体10的外周面。内管体20装配于外管体10内且与外管体10界定形成储液空间15,导液组件50装配于内管体20内且具有导液面和雾化面53,雾化面53与出气孔12连通,导液组件50用于将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导液面侧引导至雾化面53,从而雾化生成气溶胶。
并且,内管体20上开设有连通于第一进气孔11和雾化面53的气流通道23,内管体20上开设有连通于储液空间15与导液面之间的进液通道221,且气流通道23和进液通道221相互独立。
外管体10的外周面,是指外管体10的圆周侧表面,气体在第一进气孔11内的进气方向和出气孔12的出气方向相交设置,如此,当用户捏持外管体10并从出气孔12吸食气溶胶的时候,气体从侧表面的第一进气孔11进入。
可以理解地,气流通道23和进液通道221相互独立是指在气流通道23的完整流动路径和进液通道221的完整流动路径上没有任何交叉、连通或共用部分。如此,在注液过程中进液通道22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不会受到气流通道23内气流的影响,而气流通道23内的气流在流动时也不会接触到进液通道22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从而实现了功能分化。比如,可以在将气流通道23设置在内管体20的轴向一侧,将进液通道221设置在内管体20的轴向另一侧,实现两者的相互独立。
如此,在用户产生抽吸动作时,气流从外管体10的外周面的第一进气孔11进入气流通道23并最终抵达雾化面53,与此同时,气溶胶雾化介质从储液空间15通过进液通道221处流向导液面,在导液组件50的引导下流向雾化面侧被雾化。外界进入的气流与雾化面53侧生成的气溶胶一起流动进入通过出气孔12最终抵达用户口中。
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100,由于气流从雾化器100的侧部的第一进气孔11进气,且气流通道23和进液通道221相互独立互不连通,从而避免了未雾化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或冷凝液直接从气流通道23外泄至第一进气孔11漏液的情况,保证雾化器100密闭性良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外管体10包括壳体13及底座14,出气孔12开设于壳体13的一侧从而形成雾化器100的抽吸口,底座14盖合于壳体13远离出气孔12的一侧,第一进气孔11设于壳体13的外周面,内管体20设于壳体13内部且一端与底座14连接,内管体20、壳体13与底座14界定形成储液空间15。如此,本申请避免了将进气部位设置于与出气孔12相对的底座14上,而是将第一进气孔11设置于壳体13的外周面,从而实现了侧部进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3,内管体20包括配接设置的作用段21和支撑段22,导液组件50装配于支撑段22内。其中,支撑段22的一端与底座14连接,气流通道23形成于作用段21,进液通道221形成于支撑段22,从而在外部气流从第一进气孔11进入之后在作用段21流动,气溶胶生成基质则直接在支撑段22上流动,从而实现气、液流道之间的分离。
具体地,作用段21和支撑段22内部共同界定一雾化腔24,导液组件50位于雾化腔24内。壳体13内部还具有中心流道16,中心流道16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出气孔12和雾化腔24连通,从而将雾化腔24内的气溶胶从中心流道16处导流至出气孔12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作用段21的内周面具有与雾化面53连通的第二进气孔2122,气流通道2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气孔11和第二进气孔2122连通。即第一进气孔11作为气流通道23的进气端,而第二进气孔2122作为气流通道23的出气端,从而将气流从外管体10的外周面导入雾化腔24靠近雾化面53的一侧。
其中,作用段21的内周面是指作用段21面向雾化腔24的侧表面,储液空间15无法与作业段21的内周面连通,只有气流通道23的一端才可以与作用段21的内周面连通,从而形成气流的专属进气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及图4至图5,作用段21包括第一中心管211和第二中心管212,第一中心管211间隔套设于第二中心管212外且两者之间形成气流通道23,第二进气孔2122开设于第二中心管212上,第二中心管212及支撑段22共同界定雾化腔24。
如此,气流能够从第一进气孔11流动至第一中心管211和第二中心管212间隙形成的气流通道23内并沿其延伸方向流动至第二进气孔2122,通过相互套设的第一中心管211和第二中心管212的设置,形成一较大的环状气道结构(即气流通道23),保证及时迅速的将雾化面53产生的烟雾带出走。
在其他实施例中,气流通道23也可通过在作用段21内挖槽形成,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参阅图4,气流通道23沿内管体20的轴向延伸设置,进液通道221形成于支撑段22靠近底座14的一侧且沿内管体20的径向延伸设置,即支撑段22的一端与作用段21连接并结束气流通道23,另一端与底座14连接且构造形成一进液通道221。从而形成一条类似“一”字型的从储液空间15到导液面的进液通道221,使得进液通道221的结构简单,且容易和气流通道23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参阅图1至图2,导液组件50包括沿内管体20的轴向层叠设置的导液件51及储液件52,导液件51背向储液件52的一端形成雾化面53,储液件52面向进液通道221的一端形成导液面,储液件52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导液件用于将储液件52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引导至雾化面。
如此,从进液通道221被注入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先通过导液面存储至储液件52内,而后通过导液件51导向至雾化面53被雾化,既能够实现导液功能,也能够在储液件52内存储一定量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即使当观察到储液空间15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用尽时,还能够利用储液件52内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从而避免了干烧损毁雾化器100的情况。
进一步地,优选导液能力更好的材质作为导液件51,锁液能力更好的材质作为储液件52,例如,选择合适的材料使得储液件52的导液速率小于导液件51。如此,储液件5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动缓慢,可以被储存至储液件52内,而导液件5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动迅速,可以被快速的导向至雾化面53。
进一步地,储液件52呈柱状设置,柱状储液件52除储液量较大外,其较高的厚度可以有效的改进进液的不稳定性,从而达到雾化口感细腻柔顺,香气饱满持久稳定的效果。储液件52吸液饱和后,也不容易受储液空间15内压力和外部压力干扰而导致漏液,避免雾化装置静置储放短时间漏液渗液现象,使其存储静置的时效性更长久。
具体地,导液件51优选采用耐高温、雾化效果好的材质,而储液件52优选采用吸液快,储液量大的材质如吸液棉,以保证吸液量充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3,雾化器100还包括密封件60,密封件60设于壳体13且与作用段21的一端连接,密封件60上设有第三进气孔61,第一进气孔11通过第三进气孔61与气流通道23连通,从而形成完整的气流流动路径。
由于第一进气孔11开设于外管体10的外周面,气流通道23沿内管体20的轴向延伸,第二进气孔2122开设于第二中心管212的外周面,如此,形成类似“Z”字型的曲折气流流动路径,避免了直上直下式进气方式,使得未雾化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或冷凝液无法通过气流通道23渗出。优选地,密封件60可设置为密封硅胶或者其他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100还包括发热体90,发热体90用于提供热能将雾化面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优选的,发热体90贴合于雾化面53上用于将流动至雾化面53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加热雾化。相互套设的第一中心管211和第二中心管212的设置,可以形成一较大的环状气道结构(即气流通道23),从而及时并迅速的冷却发热体90的表面温度,避免造成发热体90过热损坏,雾化口感差等问题,从而提高抽吸体验。
具体地,参阅图1及图5,发热体90为网状发热丝且具有两个电极引脚91,网状发热丝与雾化面53贴合,雾化器100还包括电极柱80,电极柱80装配在底座14上,两个电极引脚91穿过支撑段22和底座14并在底座14底面折弯与电极柱80电连接。
进一步地,参阅图5,底座14和外管体10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110,以保证底座14和外管体10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从而避免储液空间15从底座14位置产生渗液现象。
并且,通过本申请的结构的合理设置,大大减少了密封结构(密封件60及密封圈110)的数量,使得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100结构简单且装配方便。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器100,雾化装置还包括电源,电源与发热体90电连接。具体地,电源与电极柱80连接,发热体90与电极柱80连接,从而实现电源与电极柱80的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用户在出气孔12侧产生抽吸动作,外界气体从壳体13的外周面的第一进气孔11流入,并从第三进气孔61流入气流通道23内在作用段21内沿轴向流动至第二进气孔2122侧后,进入雾化腔24与雾化面53连通。与此同时,储液空间15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导液面进入导液组件50并被引导至雾化面53侧,电源给发热体90提供电力,使得发热体90发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生成气溶胶,从第一进气孔11进入的气流携带气溶胶共同在雾化腔24内流动至远离导液组件50的一侧,最终通过中心流道31抵达出气孔12送到用户口中,完成抽吸过程。
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装置,由于气流从雾化装置的侧部的第一进气孔11进气,且气流通道23和进液通道221相互独立互不连通,从而避免了未雾化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或冷凝液由于重力或者负压直接从气流通道23外泄至第一进气孔11漏液的情况,使得雾化装置密闭性良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体,开设有均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开设于所述外管体的外周面;
内管体,装设于所述外管体内并与所述外管体界定形成储液空间;
导液组件,装配于所述内管体内,且具有导液面及雾化面,所述雾化面与所述出气孔连通;
其中,所述内管体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雾化面之间气流通道,所述内管体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储液空间与所述导液面之间的进液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和所述进液通道相互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包括配接设置的作用段及支撑段,所述导液组件装配于所述支撑段内;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作用段,所述进液通道形成于所述支撑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段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雾化面连通的第二进气孔,所述气流通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段包括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所述第一中心管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管外且两者之间形成所述气流流道,所述第二进气孔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二中心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包括壳体及底座,所述出气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底座盖合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出气孔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气孔设于所述壳体的外周面;
所述支撑段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内管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界定形成所述储液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形成于所述支撑段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且沿所述内管体的径向延伸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作用段的一端连接;
所述密封件具有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通过所述第三进气孔与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组件包括沿所述内管体的轴向层叠设置的导液件及储液件,所述导液件背向所述储液件的一端形成所述雾化面,所述储液件面向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形成所述导液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呈柱状设置。
10.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221125493.8U 2022-05-11 2022-05-11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Active CN217471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5493.8U CN217471254U (zh) 2022-05-11 2022-05-11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5493.8U CN217471254U (zh) 2022-05-11 2022-05-11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1254U true CN217471254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9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25493.8U Active CN217471254U (zh) 2022-05-11 2022-05-11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1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3224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tomizer with flared vapor outlet pipe
WO2020151376A1 (zh) 具有双气道的电子烟
CN114259092B (zh) 具有波浪形雾化气道的雾化器
EP4104690A1 (en) Atomizer and aerosol generation apparatus with same
CN111109664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161034A1 (zh) 雾化腔设于雾化芯支架内的雾化器
WO2022088903A1 (zh) 具有一体式雾化组件的雾化器
CN106136333A (zh) 增加烟草香味的电子烟
CN218104922U (zh) 雾化器
CN218104923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WO2023109220A1 (zh) 具有镂空雾化罩的雾化器
CN217471254U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78267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723145U (zh) 具有横置雾化芯的雾化器
CN21706538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723144U (zh) 横置雾化芯
CN214340112U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21974183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284786U (zh) 加热雾化的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器
CN220068892U (zh) 具有引流通道的电子烟雾化器
CN220000846U (zh) 夹心式雾化芯及其电子烟雾化器
CN21971975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162790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906946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35461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