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5435U - 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5435U
CN217435435U CN202220876578.3U CN202220876578U CN217435435U CN 217435435 U CN217435435 U CN 217435435U CN 202220876578 U CN202220876578 U CN 202220876578U CN 217435435 U CN217435435 U CN 217435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tow hook
hook assembly
tubular beam
bea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765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雨轩
施文辉
潘铭跃
程铭
沈珂
王洪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765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5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5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543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4130 priority patent/WO202319785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01Traction couplings or h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24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particular fun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4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ombined with, or convertible into, other devices or objects, e.g. bumpers combined with road brushes, bumpers convertible into bed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所述拖钩组件包括:管梁,所述管梁适于安装到所述车辆的后部上并具有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管梁本体;和至少一个防翻转件,所述至少一个防翻转件固定在所述管梁本体的外周壁上并且设有防翻转平面,所述防翻转件适于被预定夹持设备夹持,并通过所述防翻转平面阻止所述管梁本体相对于所述预定夹持设备发生翻转。通过采用该拖钩组件,本实用新型车辆能够有效夹持拖钩组件,避免拖钩组件出现滑脱,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同时也可避免因在管梁上开孔而导致的强度下降和防腐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拖钩(又称拖车球)是车辆中重要的牵引设备,其一般布置在车辆的后部,主要作用是钩挂牵引绳或拖车杆,以便进行拖车救援,也可拖拽、后装式自行车架、行李箱等外挂装备,以增加车辆的载物空间。近年来随着长途自驾的兴起,拖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
现有技术中的拖钩通常固定在车辆的纵梁或横梁上,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拖拽能力,也可防止拖拽过程对车身造成损伤。在实际装配过程中,通常先将拖钩固定在管梁上形成拖钩组件(或称拖钩总成),然后通过夹持设备(例如机械臂等)夹持管梁,以便将拖钩组件移动并定位到车辆的预定安装位置,再将拖钩组件固定到车身上。由于整个拖钩组件的重量较重(通常为30kg-40kg),导致夹持设备难以有效夹持管梁,管梁极易产生相对翻转和打滑。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装配效率,而且拖钩组件一旦从预定夹持设备上脱落也容易砸伤车身,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难以有效夹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该拖钩组件包括:管梁,所述管梁适于安装到所述车辆的后部上并具有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管梁本体;和至少一个防翻转件,所述至少一个防翻转件固定在所述管梁本体的外周壁上并且设有防翻转平面,所述防翻转件适于被预定夹持设备夹持,并通过所述防翻转平面阻止所述管梁本体相对于所述预定夹持设备发生翻转。
在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中,包括管梁和至少一个防翻转件。其中,管梁具有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即在组装状态下车辆的Y向) 延伸的管梁本体。至少一个防翻转件固定在管梁本体的外周壁上,并且每个防翻转件具有对应一个防翻转平面,使得当防翻转件被预定夹持设备夹持时通过防翻转平面能够阻止管梁本体相对于预定夹持设备发生翻转。因此,本实用新型拖钩组件能够有效防止被预定夹持设备夹持时产生翻转和打滑,提高装配的效率,避免从预定夹持设备上滑脱,减低安全事故风险。另外,相较于在管梁上开设通孔来实现管梁本体和预定夹持设备之间有效夹持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拖钩组件可以避免因在管梁上开孔而导致的强度下降和防腐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在管梁上开设通孔,为了保证管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需要增加防腐工序。但是,为了兼顾管梁本体的强度,通孔的孔径不能过大,导致防腐的电泳液难以完全覆盖管梁本体的内壁,防腐效果难以保证。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防翻转件包括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管梁本体的中心面对称布置的左防翻转件和右防翻转件。通过布置相对于垂直与管梁本体的中心面彼此对称的左防翻转件和右防翻转件,能够使预定夹持设备稳定地夹持管梁本体,防止受力不均。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左防翻转件和所述右防翻转件的每一个配置为片状结构、L形结构或几字形结构。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丰富防翻转件的产品类型,满足不同管梁的夹持需要。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左防翻转件和所述右防翻转件的每一个固定在所述外周壁的下侧或后侧。将左防翻转件和右防翻转件的每一个均固定在外周壁的下侧或后侧,能够使预定夹持设备夹持方便地作用于左防翻转件和右防翻转件,避免预定夹持设备与车身产生干涉。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拖钩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分别布置在所述管梁本体的左右两端并配置成可固定在所述车辆的后部上。固定支架的设置,能够使管梁本体方便地固定到车辆的车身上。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管梁本体的中心面对称布置的左固定支架和右固定支架。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固定支架受力更加均匀。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左固定支架和所述右固定支架的每一个包括:主固定支架,所述主固定支架具有平行于所述中心面的主支架本体和从所述主支架本体垂直地朝向远离所述中心面的方向延伸的主固定脚,并且所述主支架本体与所述外周壁一起围成封闭的腔体。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主固定支架具有简单的结构,便于加工。另外,主支架本体与管梁本体的外周壁与其围成封闭的腔体,可以避免异物(例如道路中的石子等)进入管梁本体的内部产生噪音,还能够确保管梁本体的强度。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左固定支架和所述右固定支架的每一个还包括:副固定支架,所述副固定支架与所述主固定支架沿所述管梁本体的中心线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副固定支架包括平行于所述中心面的副支架本体和从所述副支架本体垂直地朝向靠近所述中心面的方向延伸的副固定脚。通过布置副固定支架,可以进一步增强整个拖钩组件与车身固定的牢固程度,进而提升拖拽能力。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主固定脚和所述副固定脚的每一个上设有可与对应的安装件相配的多个安装孔,并且在所述主固定脚和所述副固定脚的至少一个设有可与对应的预挂件相配的预挂孔。安装孔的设置,可以使固定支架牢固地固定在车身上。预挂孔的设置,可以使拖钩组件在装配时方便地预挂在车身上,以提高装配的效率。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拖钩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管梁本体的中部的拖钩,所述拖钩为可转动的电动拖钩。拖钩布置在管梁本体的中部,能够方便地拖拽外挂设备。另外,拖钩设置成可转动的电动拖钩,还可以提高拖钩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管梁本体上沿着所述管梁本体的中心线设有多个彼此间隔的线夹,并且每个所述线夹配置成可固定与所述电动拖钩相连的线束。在管梁本体上设置多个彼此间隔的线夹,能够方便地约束与电动拖钩相连的线束,进而防止车辆在行驶时以及拖钩在工作时线束与车辆的后保碰撞而产生异响。
为了改善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难以有效夹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上面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通过采用上面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本实用新型车辆能够有效夹持拖钩组件,避免拖钩组件出现滑脱,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安全事故风险。
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拖钩组件的管梁为所述车辆的后防撞梁。将拖钩组件的管梁设置成车辆的后防撞梁,既能满足拖钩的拖拽要求,又能精简部件,优化配置。
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拖钩组件的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车辆的纵梁上。将拖钩组件的固定支架固定在车辆的纵梁上,可以将拖钩组件在拖拽外挂设备时受到的纵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拉力传递给纵梁,以提升拖拽能力,同时也可避免车身受到损伤。
方案1:
一种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组件包括:
管梁,所述管梁适于安装到所述车辆的后部上并具有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管梁本体;和
至少一个防翻转件,所述至少一个防翻转件固定在所述管梁本体的外周壁上并且设有防翻转平面,所述防翻转件适于被预定夹持设备夹持,并通过所述防翻转平面阻止所述管梁本体相对于所述预定夹持设备发生翻转。
方案2:
根据方案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防翻转件包括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管梁本体的中心面对称布置的左防翻转件和右防翻转件。
方案3:
根据方案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防翻转件和所述右防翻转件的每一个配置为片状结构、L形结构或几字形结构。
方案4:
根据方案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防翻转件和所述右防翻转件的每一个固定在所述外周壁的下侧或后侧。
方案5:
根据方案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组件还包括: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分别布置在所述管梁本体的左右两端并配置成可固定在所述车辆的后部上。
方案6:
根据方案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管梁本体的中心面对称布置的左固定支架和右固定支架。
方案7:
根据方案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支架和所述右固定支架的每一个包括:
主固定支架,所述主固定支架具有平行于所述中心面的主支架本体和从所述主支架本体垂直地朝向远离所述中心面的方向延伸的主固定脚,并且所述主支架本体与所述外周壁一起围成封闭的腔体。
方案8:
根据方案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支架和所述右固定支架的每一个还包括:
副固定支架,所述副固定支架与所述主固定支架沿所述管梁本体的中心线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副固定支架包括平行于所述中心面的副支架本体和从所述副支架本体垂直地朝向靠近所述中心面的方向延伸的副固定脚。
方案9:
根据方案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固定脚和所述副固定脚的每一个上设有可与对应的安装件相配的多个安装孔,并且在所述主固定脚和所述副固定脚的至少一个设有可与对应的预挂件相配的预挂孔。
方案10:
根据方案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管梁本体的中部的拖钩,所述拖钩为可转动的电动拖钩。
方案11:
根据方案10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梁本体上沿着所述管梁本体的中心线设有多个彼此间隔的线夹,并且每个所述线夹配置成可固定与所述电动拖钩相连的线束。
方案12: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方案1-11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
方案13:
根据方案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组件的管梁为所述车辆的后防撞梁。
方案14:
根据方案12或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组件的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车辆的纵梁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实施例的A部第一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实施例的A部第二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实施例的A部第三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实施例的A部第四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拖钩组件;10、管梁;11、管梁本体;111、外周壁;1111、下侧;1112、后侧;112、线夹;1121、第一线夹;1122、第二线夹;113、左端;114、右端;20、拖钩;30、固定支架;30a、左固定支架;30b、右固定支架;31、主固定支架;311、主支架本体;312、主固定脚;3121、主固定孔;3122、预挂孔;32、副固定支架;321、副支架本体;322、副固定脚;3221、副固定孔;40、防翻转件;40a、左防翻转件;40b、右防翻转件;400、防翻转平面;41、片状结构;42、几字形结构;43、 L形结构;431、第一平板;432、第二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改善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难以有效夹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1。该拖钩组件1包括:管梁10,管梁10具有适于安装到车辆的后部上并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管梁本体11;和至少一个防翻转40,至少一个防翻转件40固定在管梁本体11的外周壁111上并且设有防翻转平面400,防翻转件40适于被预定夹持设备夹持,并通过防翻转平面400阻止管梁本体 11相对于预定夹持设备发生翻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1 包括管梁10、拖钩20、固定支架30和防翻转件40等部件。
如图1所示,管梁10具有大致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管梁本体11。即,在组装状态下,管梁本体11沿车辆的Y向延伸,以便将管梁10固定在车辆的后部。替代地,管梁本体11也可设置成其它合适的形状。管梁本体11为合适的钢材质加工而成,使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优选地,管梁本体11为中空管,使得管梁本体11在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下,可以降低自身重量,减少加工成本。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管梁本体11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外周壁111,以便于加工。替代地,外周壁111也可设置成其它合适的形状,例如方柱形等。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管梁本体11上形成有沿其中心线C彼此间隔的多个线夹112,以便约束与拖钩 20相连的线束,起到保护线束的作用。线夹112包括第一线夹1121和第二线夹1122。第一线夹1121配置成从外周壁111垂直向外延伸的柱状凸起。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线夹11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5个、6个、7等。第一线夹1121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拖钩20 和固定支架30上,以提高约束线束的稳定性。第二线夹1122布置在外周壁111的后侧1112并靠近拖钩20的位置。第二线夹1122具有大致“几”字形的形状,以便将与拖钩20相连的线束约束在其中。
如图1所示,拖钩20布置在管梁本体11的中部。具体地,拖钩20 固定在管梁本体11的外周壁111的下侧1111,并且位于管梁本体11的的中心位置,使得整个拖钩组件1具有稳定的结构。拖钩20可采用合适的钢材质加工而成,使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拖钩20和管梁本体11之间采用焊接工艺形成固定连接。替代地,拖钩 20和管梁本体11之间也可采用螺接或者其它合适的固定方式相连。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拖钩20为可转动的电动拖钩。电动拖钩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也可在闲置时将拖钩20转动到与管梁本体11相贴合的初始位置,防止拖钩20长期暴露在外,既提升了美观程度,也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图1所示,固定支架30包括分别固定在管梁本体11的左端113 的左固定支架30a和右端114的右固定支架30b。左固定支架30a和右固定支架30b相对于垂直于管梁本体11的中心面(图中未示出)对称布置,使得整个拖钩组件1具有对称且规则的结构,既能使固定支架30受力均匀,也能使预定夹持设备(例如机械手臂等)夹持拖钩组件1时更加平稳。
继续参见图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左固定支架30a和右固定支架30b的每一个包括主固定支架31。主固定支架31包括彼此相接的主支架本体311和主固定脚312。主支架本体311和主固定脚312可采用合适的钢材质通过机械加工工艺制造而成,以保证其机械强度。主支架本体 311大致沿平行于中心面的的方向延伸并固定在管梁本体11的左右两端(即左端113和右端114)。通过上述的设置,管梁本体11的外周壁111 和左右两端的主支架本体311一起围成封闭的腔体(图中未示出),不仅可以避免异物进入到管梁本体11内产生噪音,也能确保管梁本体11 的机械强度,以满足拖拽需要。主固定脚312配置成从主支架本体311 的竖向边缘朝向远离中心面的方向延伸。即,左右两侧的主固定脚312 背向延伸。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主固定脚312上形成有位于下侧的主固定孔3121,以便与紧固件(图中未示出)相配使得主固定支架31 与车身形成固定连接。主固定孔3121为大致圆形的通孔。主固定孔3121 的数量可以是1个、2个、3个等。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柱、螺帽等。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主固定脚312上还形成有位于上侧的预挂孔 3122,以便与车身上的预挂件(图中未示出)相配,使得整个拖钩组件1 预挂在车身上,进而提高装配的效率。预挂孔3122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腰形孔,以便接纳预挂件。替代地,预挂孔3122也可设置成其它合适的形状,例如圆形孔等。预挂件可以是焊接在车身上的螺杆,以保证预挂件的强度。
继续参见图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左固定支架30a和右固定支架30b的每一个还包括副固定支架32。副固定支架32和主固定支架31 沿管梁本体11的中心线C彼此间隔开。副固定支架32包括彼此相接的副支架本体321和副固定脚322。副支架本体321和副固定脚322可采用合适的钢材质通过机械加工工艺制造而成,以保证其机械强度。其中,副支架本体321大致沿平行于中心面的方向延伸并焊接在管梁本体11 上,以保证两者连接的可靠性。副固定脚322配置成从副支架本体321 的竖向边缘朝向靠近中心面的方向延伸。即,左右两侧的副固定脚322 相向延伸。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每个副固定脚322上设有沿上下彼此间隔的2个副固定孔3221。每个副固定孔3221为大致圆形的通孔,以便与紧固件相配将副固定支架32固定在车身上。优选地,副固定孔3221 配置成与主固定孔3121具有相同的形状,以便提高紧固件的适配性。替代地,副固定孔3221也可设置成比2个多或少的其它合适的数量,例如 1个、3个等。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预挂孔3122也可布置在副固定脚322上,使预挂孔3122的布置位置更加灵活。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防翻转件40包括相对于垂直于管梁本体11的中心面对称布置的左防翻转件40a和右防翻转件40b。左防翻转件40a和右防翻转件40b的每一均具有对应的防翻转平面400,使得预定夹持设备能够通过该防翻转平面400防止管梁本体11相对于预定夹持设备产生翻转。替代地,防翻转件40的数量也可设置成比2个多或少的其它合适的数量,例如1个、3个等。防翻转件40的布置位置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只要能够使预定夹持设备稳定且牢固地夹持拖钩组件1即可。
图2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实施例的A部第一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防翻转件40为片状结构41。片状结构41具有大致长方形且倒圆角的形状。片状结构 41可采用合适的钢材质通过冲压工艺加工而成。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片状结构41固定在管梁本体11的外周壁111的下侧1111。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在组装状态下,片状结构41的防翻转平面400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朝向下方,使得当预定夹持设备抵靠在防翻转平面400 上时能够稳定地托举整个拖钩组件1。相较于直接夹持圆弧形的外周壁111,夹持片状结构41的防翻转平面400能够将“线面接触”调整成“面面接触”,从而提高接触面积,增强夹持的可靠性。替代地,片状结构 41也可固定在管梁本体11的外周壁111的后侧1112。此时,片状结构 41的防翻转平面400大致沿竖向延伸并朝向后方。
图3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实施例的A部第二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防翻转件40为几字形结构42。几字形结构42具有大致“几”字形的形状。几字形结构 42可采用合适的钢材质通过冲压工艺加工而成。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几字形结构42固定在管梁本体11的外周壁111的后侧1112。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此时,几字形结构42的防翻转平面400大致沿竖向延伸并朝向后方。替代地,几字形结构42也可固定在管梁本体11的外周壁111的下侧1111。此时,几字形结构42的防翻转平面400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朝向下方。
图4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实施例的A部第三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防翻转件40为 L形结构43。L形结构43大致“L”形的形状。L形结构43可采用合适的钢材质通过冲压工艺加工而成。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L形结构43 包括彼此相接的第一平板431和第二平板432。其中,第一平板431固定在管梁本体11的外周壁111的下侧1111且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平板432固定在外周壁111的后侧1112且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L形结构43的防翻转平面400由第一平板431的下表面和/或第二平板432的后表面构成。
图5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的实施例的A部第四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管梁本体11从左端113倾斜地向上延伸。防翻转件40为L形结构43。L形结构43大致“L”形的形状。L形结构43可采用合适的钢材质通过冲压工艺加工而成。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L形结构43包括彼此相接的第一平板431 和第二平板432。其中,第一平板431固定在管梁本体11的外周壁111 的下侧1111且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平板432倾斜地向上延伸到外周壁111上。此时,L形结构43的防翻转平面400为第一平板431的下表面。通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丰富防翻转件40的产品类型,满足不同管梁10的夹持需要,提高预定夹持设备的适配性,进而提高装配效率和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图中未示出)。该车辆包括上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该车辆为轿车。替代地,该车辆也可为SUV、MPV或者其它合适的类型。该车辆可以是电动汽车、燃油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拖钩组件1中的管梁本体11为车辆的后防撞梁,以精简部件,优化配置。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拖钩组件1的固定支架30固定在车辆的纵梁上,使得拖钩组件1在牵引外挂设备时能够将纵向拉力方便地传递给纵梁,从而提升拖拽能力,避免车身受到损伤。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组件包括:
管梁,所述管梁适于安装到所述车辆的后部上并具有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管梁本体;和
至少一个防翻转件,所述至少一个防翻转件固定在所述管梁本体的外周壁上并且设有防翻转平面,所述防翻转件适于被预定夹持设备夹持,并通过所述防翻转平面阻止所述管梁本体相对于所述预定夹持设备发生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防翻转件包括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管梁本体的中心面对称布置的左防翻转件和右防翻转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防翻转件和所述右防翻转件的每一个配置为片状结构、L形结构或几字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防翻转件和所述右防翻转件的每一个固定在所述外周壁的下侧或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组件还包括: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分别布置在所述管梁本体的左右两端并配置成可固定在所述车辆的后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管梁本体的中心面对称布置的左固定支架和右固定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支架和所述右固定支架的每一个包括:
主固定支架,所述主固定支架具有平行于所述中心面的主支架本体和从所述主支架本体垂直地朝向远离所述中心面的方向延伸的主固定脚,并且所述主支架本体与所述外周壁一起围成封闭的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支架和所述右固定支架的每一个还包括:
副固定支架,所述副固定支架与所述主固定支架沿所述管梁本体的中心线彼此间隔开,并且所述副固定支架包括平行于所述中心面的副支架本体和从所述副支架本体垂直地朝向靠近所述中心面的方向延伸的副固定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固定脚和所述副固定脚的每一个上设有可与对应的安装件相配的多个安装孔,并且在所述主固定脚和所述副固定脚的至少一个设有可与对应的预挂件相配的预挂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管梁本体的中部的拖钩,所述拖钩为可转动的电动拖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梁本体上沿着所述管梁本体的中心线设有多个彼此间隔的线夹,并且每个所述线夹配置成可固定与所述电动拖钩相连的线束。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组件的管梁为所述车辆的后防撞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组件的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车辆的纵梁上。
CN202220876578.3U 2022-04-15 2022-04-15 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17435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6578.3U CN217435435U (zh) 2022-04-15 2022-04-15 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PCT/CN2023/084130 WO2023197855A1 (zh) 2022-04-15 2023-03-27 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6578.3U CN217435435U (zh) 2022-04-15 2022-04-15 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5435U true CN217435435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8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76578.3U Active CN217435435U (zh) 2022-04-15 2022-04-15 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5435U (zh)
WO (1) WO20231978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855A1 (zh) * 2022-04-15 2023-10-19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4240B1 (en) * 2000-10-23 2002-10-15 Alcoa Inc. Trailer hitch
DE102009035334A1 (de) * 2009-07-21 2011-01-27 Scambia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Aktiengesellschaft Anhängekupplung für Kraftfahrzeuge
CN208544032U (zh) * 2018-06-27 2019-02-26 石狮市冠鑫五金饰品厂 用于点钻装置的点钻靠模
CN210912605U (zh) * 2019-08-20 2020-07-03 森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卡车车架及其管梁连接端头
CN212046746U (zh) * 2020-03-30 2020-12-0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带拖钩的前横梁总成
CN113715563A (zh) * 2021-08-12 2021-11-30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拖钩总成及汽车
CN217435435U (zh) * 2022-04-15 2022-09-16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855A1 (zh) * 2022-04-15 2023-10-19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7855A1 (zh) 2023-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8755B2 (en) Rear 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17435435U (zh) 用于车辆的拖钩组件和车辆
US4046398A (en) High clearance vehicle hitch
CA2358310C (en) Adjustable frame for retaining hand truck on vehicular body
JPH07117489A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取付構造
JP2017100692A (ja) 車両の物品支持構造
US8328274B2 (en) Cabin apparatus for moving vehicle
EP2255999B1 (en) Carrier Rack
JP2007186008A (ja) 車両の牽引フック配置構造
JPH0752658A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固定構造
CN217374672U (zh) 一种防撞结构
JPH07285791A (ja) 高所作業車・高所作業装置の作業台用工具・機材ボックス
CN113771562B (zh) 一种用于电动客车的拖车结构
CN215097889U (zh) 一种非全尺寸备胎的备胎架及汽车
JP2999331B2 (ja) 自動車の車輪懸架装置
JP4029445B2 (ja) バッテリーを備えた車両の車体構造
CN218786465U (zh) 一种可调节式起重钩固定支架及轮式起重机
CN220483235U (zh) 后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N220842532U (zh) 一种转向架构架及悬挂式单轨车辆
CN214165121U (zh) 一种后纵梁及车架
CN215706141U (zh) 一种汽车防碰撞式的底盘扁铁底座
CN211223329U (zh) 用于蓄电池和整车控制器的集成安装架
CN218491264U (zh) 一种乘用车白车身吊具、乘用车白车身悬吊系统
CN212422998U (zh) 一种ecu支架及车辆
CN215944712U (zh) 一种备胎升降器安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