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2787U - 一种复合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2787U
CN217432787U CN202120981674.XU CN202120981674U CN217432787U CN 217432787 U CN217432787 U CN 217432787U CN 202120981674 U CN202120981674 U CN 202120981674U CN 217432787 U CN217432787 U CN 217432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hole
plate
upper di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816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楚鹏
陈振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816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2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2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2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位于上模座下方的上模板和凸模,上模板开设有第一通孔,凸模穿过第一通孔连接于上模座,且凸模底部突出于上模板底部端面;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压料板、凹模和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于下模座顶部,压料板连接于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并设有第二通孔,凹模固定于下模座顶部,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凸模用于与凹模穿插配合,第一通孔的尺寸大于凹模顶部的尺寸。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具在同一个部位完成工件的冲孔和翻孔工序,提高了工件冲孔和翻孔的效率,且避免冲孔和翻孔时由于工件转运产生的定位偏差,提高了工件的同轴度和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模具一般利用冲床的竖直上下运动,在零件的相同位置加工出模具的一个特质,传统工艺需要采用冲孔和翻孔两套模具,需要由两个工人操作。
中国专利CN201410296947.1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连续模具,包括上模板、凸模和下模板,在上模板上固定有凸模固定板、压料板,所述凸模压入凸模固定板内,在所述凸模固定板和压料板之间放置弹簧,在所述压料板中设置有导正针,在所述下模板上固定有凹模和导料板,在所述凹模上设置有侧刃、步距定位块、浮升销、初始定位销和冲孔翻孔落料型腔,工件在初始定位销处完成冲孔工序,工件移动一个步距后再完成翻孔工序,工件继续移动一个步距后完成落料工序,此方案可连续完成模具冲孔、翻孔和落料工序,但是工件完成冲孔、翻孔和落料工序的工位不同,工件在不同工位之间需要转运,工件在不同工位存在定位偏差,工件的同轴度和精度低,且工件的冲孔和翻孔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模具,可在同一个部位完成工件的冲孔和翻孔工序,避免冲孔和翻孔时工件的定位偏差,提高工件的同轴度和精度,且提高了工件冲孔和翻孔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复合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位于上模座下方的上模板和凸模,所述上模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凸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于所述上模座,且所述凸模底部突出于所述上模板底部端面;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压料板、凹模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模座顶部,所述压料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凹模固定于所述下模座顶部,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凸模用于与所述凹模穿插配合,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凹模顶部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具,使用时,将工件放入模具定位,上模向靠近下模的方向移动,凸模接触工件并插入凹模内,对工件冲压形成通孔;上模继续向下移动,压料板压缩第二弹簧,凹模伸出压料板并伸入第一通孔,对工件冲压翻孔;取出工件,完成工件的冲孔和翻孔。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具在同一个部位完成工件的冲孔和翻孔工序,避免冲孔和翻孔时由于工件转运产生的定位偏差,提高了工件的同轴度和精度,且冲孔和翻孔工序结合,提高了工件冲孔和翻孔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顶部固定设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弹簧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压料板设于所述第二夹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一台阶,所述凹模设有第二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料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弹簧和脱料板,所述脱料板套设所述凸模,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模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可与所述脱料板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设有与所述脱料板卡接的第三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脱料板包括套设所述凸模的脱料部和固定于脱料部外壁的凸起部,所述第三台阶与所述凸起部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还包括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连接于所述上模座与上模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固定设有多个导向套,所述下模座固定设有与所述导向套配合连接的导向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板固定设有导杆,所述上模板和压料板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杆配合定位的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具与背景技术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具,可在同一个部位完成工件的冲孔和翻孔工序,避免冲孔和翻孔时工件的定位偏差,提高工件的同轴度和精度,且提高了工件冲孔和翻孔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复合模具冲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复合模具翻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复合模具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局部A的放大图;
附图中:11-上模座;111-第一通孔;12-第一夹板;13-上模板;131-第四通孔;14-第一弹簧;15-脱料板;151-脱料部;152-凸起部;16-凸模;17-第三台阶; 18-模柄;21-下模座;22-第二夹板;221-第三通孔;23-压料板;231-第二通孔;232-第五通孔;233-第一台阶;24-凹模;241-第二台阶;25-第二弹簧;26-垫脚; 3-导杆;4-导向柱;5-导向套;6-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一种复合模具,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11、位于上模座11下方的上模板13和凸模16,上模板13开设有第一通孔111,凸模16穿过第一通孔111连接于上模座11,且凸模16底部突出于上模板13底部端面,如图6所示;下模包括下模座21、压料板23、凹模24和第二弹簧25,第二弹簧25的一端连接于下模座21顶部,压料板23连接于第二弹簧25的另一端并设有第二通孔231,凹模24固定于下模座21顶部并穿设于第二通孔231中,凸模16用于与凹模24穿插配合,第一通孔111的尺寸大于凹模24顶部的尺寸。本实施例中冲孔和翻孔成型的孔可根据使用需要设计为圆孔、椭圆孔或方形孔,且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孔的种类;为了加工相应形状的孔,凸模16、凹模24及第一通孔111的形状需根据孔的形状做出适应性的设置。
上述的复合模具,使用时,将工件6放入模具定位,上模向靠近下模的方向移动,由于凸模16底部突出于上模板13底部端面,凸模16先接触工件6并插入凹模24内,对工件6冲压形成通孔,上模继续向下移动,压料板23压缩第二弹簧25,凹模24伸出压料板23并伸入第一通孔111,此时,上模板13、压料板23和凹模24共同压紧工件6,翻出圆孔,完成工件6的冲孔和翻孔。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模具在同一个部位完成工件6的冲孔和翻孔工序,避免冲孔和翻孔时由于工件6转运产生的定位偏差,提高了工件6的同轴度和精度,且冲孔和翻孔工序结合,提高了工件6冲孔和翻孔的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下模座21顶部固定设有第二夹板22,第二夹板22设有第三通孔221,第二弹簧25设于第三通孔 221内,压料板23设于第二夹板22上方。第二弹簧25在第三通孔221内伸缩,第三通孔221起到容置第二弹簧25和限制第二弹簧25运动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通孔231内设有第一台阶233,凹模24设有第二台阶241。具体地,第二台阶241上部的凹模24壁面厚度小,第二台阶241下部的凹模24壁面厚度大,利于凹模24的成型制造和保证凹模24 的结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台阶233与第二台阶24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压料板23与第二夹板22之间的距离。当上模向下移动,上模板 13推动压料板23向下运动,此时,第一台阶233向靠近第二台阶241的方向运动,直至压料板23紧贴第二夹板22时,第一台阶233刚好紧贴第二台阶241或第一台阶233与第二台阶241之间留有间隙,防止压料板23撞击凹模24使凹模 24磨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通孔111内设置有第一弹簧 14和脱料板15,脱料板15套设凸模16,第一弹簧14的一端固定于上模座11,第一弹簧14的另一端可与脱料板15接触。当对工件6进行翻孔时,凹模24插入第一通孔111中,凹模24推动脱料板15至脱料板15接触并挤压第一弹簧14,当翻孔完成时,抬升上模,脱料板15在第一弹簧14的弹簧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并使工件6从上模板13内退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通孔111设有与脱料板15 卡接的第三台阶17,限制脱料板15滑移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脱料板15包括套设凸模16的脱料部151和固定于脱料部151外壁的凸起部152,第三台阶17与凸起部152卡接。具体地,当脱料板15在第一弹簧14的弹簧力作用下向下运动,第三台阶 17与凸起部152卡接,对脱料板15进行限位,防止脱料板15从第一通孔111 中掉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上模还包括第一夹板12,第一夹板12连接于上模座11与上模板13之间,第一弹簧14和凸模16穿过第一夹板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将工件6放入模具定位,上模向靠近下模的方向移动,由于凸模16底部突出于上模板13底部端面,凸模16接触工件 6并插入凹模24内,对工件6冲压形成通孔,如图1所示;上模继续向下移动,压料板23压缩第二弹簧25,直至压料板23紧贴第二夹板22,此时第一台阶233 与第二台阶241刚好接触或留有间隙,凹模24顶部伸入第一通孔111中并同时推动脱料板15向上运动挤压第一弹簧14,上模板13、压料板23和凹模24共同压紧工件6完成翻孔,如图2所示;当抬升上模时,脱料板15在第一弹簧14的弹簧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并使工件6从上模板13内退出,台阶17与凸起部152卡接,对脱料板15进行限位,如图3所示,防止脱料板15从第一通孔111掉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上模座11固定设有多个导向套 5,下模座21固定设有与导向套5配合连接的导向柱4,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导向柱4嵌入导向套5,可对上模座11和下模座21进行定位。当然,本实施例也可将导向套5固定设于下模座21,将导向柱4固定设于上模座11,使用时,将导向柱4嵌入导向套5,也可对上模座11和下模座21进行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夹板22固定设有导杆3,上模板13和压料板23分别设有与导杆3配合定位的第四通孔131和第五通孔 232,使用时,导杆3依次穿过第五通孔232和第四通孔131,对上模板13、压料板23和第二夹板22进行定位。当然,本实施例也可将导杆3固定设于上模板 13,将第四通孔131和第五通孔232分别设于压料板23和第二夹板22,使用时,导杆3依次通过第四通孔131和第五通孔232,对上模板13、压料板23和第二夹板22进行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上模座11顶部设有模柄18,通过控制模柄18的运动,可以控制上模的运动,方便对上模运动的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下模还包括设于下模座 21底部的垫脚26,用于支撑下模座21及其上各部件。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11)、位于上模座(11)下方的上模板(13)和凸模(16),所述上模板(13)开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凸模(16)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1)连接于所述上模座(11),且所述凸模(16)底部突出于所述上模板(13)底部端面;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21)、压料板(23)、凹模(24)和第二弹簧(25),所述第二弹簧(2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模座(21)顶部,所述压料板(23)连接于所述第二弹簧(25)的另一端并设有第二通孔(231),所述凹模(24)固定于所述下模座(21)顶部,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231)中;所述凸模(16)用于与所述凹模(24)穿插配合,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尺寸大于所述凹模(24)顶部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1)顶部固定设有第二夹板(22),所述第二夹板(22)设有第三通孔(221),所述第二弹簧(25)设于所述第三通孔(221)内,所述压料板(23)设于所述第二夹板(22)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231)内设有第一台阶(233),所述凹模(24)设有第二台阶(2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233)与第二台阶(24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料板(23)与第二夹板(22)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内设置有第一弹簧(14)和脱料板(15),所述脱料板(15)套设所述凸模(16),所述第一弹簧(1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模座(11),所述第一弹簧(14)的另一端可与所述脱料板(15)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1)设有与所述脱料板(15)卡接的第三台阶(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板(15)包括套设所述凸模(16)的脱料部(151)和固定于脱料部(151)外壁的凸起部(152),所述第三台阶(17)与所述凸起部(152)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还包括第一夹板(12),所述第一夹板(12)连接于所述上模座(11)与上模板(1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1)固定设有多个导向套(5),所述下模座(21)固定设有与所述导向套(5)配合连接的导向柱(4)。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板(22)固定设有导杆(3),所述上模板(13)和压料板(23)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杆(3)配合定位的第四通孔(131)和第五通孔(232)。
CN202120981674.XU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复合模具 Active CN217432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81674.XU CN217432787U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复合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81674.XU CN217432787U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复合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2787U true CN217432787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9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81674.XU Active CN217432787U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复合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2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40487U (zh) 冲压直铆模具
CN105251892A (zh) 一种后桥方板落料-冲孔-压印复合模具及其加工工艺
CN217432787U (zh) 一种复合模具
CN206882509U (zh) 一种片端子的冲压模具
CN210614836U (zh) 一种锁板精冲模具
CN110560561A (zh) 一种压缩机底座的连续冲压模具
CN214263429U (zh) 具有定位作用的翻孔冲头和翻孔冲压模具
CN214133585U (zh) 一种快卸锁零部件上弹片的自动成型冲压模具
CN213256643U (zh) 一种分步冲孔弯折的冲压模具
CN210847937U (zh) 端盖翻孔翻边复合模具
CN210702041U (zh) 一种具有一拖三气缸结构的模内抽芯成型装置
CN210450556U (zh) 支撑管连续模具
CN210816986U (zh) 一种压缩机底座的连续冲压模具
CN113523099A (zh)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外壳冲压成型系统及方法
CN215918800U (zh) 一种汽车隔热罩多个空间角度冲孔模具
CN214517134U (zh) 一种金属喇叭网多孔组合冲孔翻边模具
CN211191669U (zh) 一种支架板材冲孔冲边模具
CN215848585U (zh) 一种pet扎带打孔模具
CN205599770U (zh) 固定支架成型模具
CN220049685U (zh) 一种车号牌冲压成型模具
CN213436592U (zh) 用于拉伸壳侧冲孔的滑动压料控制机构
CN212238855U (zh)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外壳冲压成型系统
CN210023460U (zh) 座椅卷轴器固定板及其模具
CN219520202U (zh) 一种用于手机后盖板的冲压模具
CN218081274U (zh) 一种具有攻牙功能的电视机端子板分体式冲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