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1037U - 进气道、进气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进气道、进气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1037U
CN217401037U CN202221111565.3U CN202221111565U CN217401037U CN 217401037 U CN217401037 U CN 217401037U CN 202221111565 U CN202221111565 U CN 202221111565U CN 217401037 U CN217401037 U CN 217401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gas
intake duc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115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铁雷
毛华峰
阳泽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115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1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1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1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气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进气道、进气系统及车辆,其中,进气道包括内部具有输气通道的进气道本体,进气道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的开口向下设置;输气通道的第一端具有导流部,导流部的第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导流部设置为将向上流通的气体切换为向下流通,输气通道的第二端具有迂回部,迂回部设置为将向下流通的气体切换为向上流通,迂回部的第二端与出气口连通。如此设置,进气道可以使空气中的杂质产生二次沉降,从而有效地将空气中的杂质滤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进气道过滤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进气道、进气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气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气道、进气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进气道作为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进入进气系统的空气流除水、除灰,给空气滤清器提供干燥的空气,避免空气流中的水分将滤芯打湿。
现有技术中的进气道,其进气通道一般呈直筒状,进气口设置在进气道的上端,出气口设置在进气道的下端,空气经进气口进入进气道后,直接从下端的出气口排出,无法有效的将灰尘和水分滤除,过滤效果较差。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进气道过滤效果差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道、进气系统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进气道过滤效果差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道,包括内部具有输气通道的进气道本体,所述进气道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开口向下设置;
所述输气通道的第一端具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导流部设置为将向上流通的气体切换为向下流通,所述输气通道的第二端具有迂回部,所述迂回部设置为将向下流通的气体切换为向上流通,所述迂回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进气道,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输气通道均设置有两个;
所述输气通道与所述进气口一一对应,或,两个所述进气口相互连通且均与两个所述输气通道相连通;
两个所述输气通道的所述迂回部均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进气道,所述输气通道还具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设置于所述导流部与所述迂回部之间,所述过渡部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设置为引导气体向所述过渡部的侧壁流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进气道,所述进气道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悬空部,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悬空部的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进气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加工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进气道,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栅格。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进气道,所述迂回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和用于控制所述排污口的开闭状态的阀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进气道,所述进气道本体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为能够将所述进气道本体固定在目标安装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和进气道,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进气道为上述的进气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进气道,或,包括上述的进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道,包括进气道本体,进气道本体的内部具有输气通道,进气道本体上设置有与输气通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朝下设置,可以避免雨水进入输气通道的内部。上述输气通道具有导流部和迂回部。进气口朝下设置,空气经进气口进入输气通道时,先向上流通,经过导流部后,空气向下流通,经过迂回部后,空气向上流通,直至经出气口排出。由于灰尘、雨水等杂质和空气的运动规律不同,在经过导流部和迂回部时,灰尘和雨水等杂质会发生沉降。在导流部沉降的杂质会汇集在进气道本体的外部,有效减少了随空气进入进气道本体内的杂质的数量;在迂回部沉降的杂质会暂存于迂回部的底部,减少了从进气道排出的空气中的杂质含量。如此设置,进气道可以使空气中的杂质产生二次沉降,从而有效地将空气中的杂质滤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进气道过滤效果差的问题。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系统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进气道,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进气道或进气系统,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道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道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道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进气口;2:出气口;3:导流部;4:迂回部;5:过渡部;6:导流筋;7:第一壳体;8:第二壳体;9:进气栅格;10:阀门;11: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进气道。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气道,包括进气道本体,在进气道本体的内部具有输气通道。
在进气道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1和出气口2,进气口1和出气口2均与输气通道连通,空气经进气口1进入输气通道后,经出气口2排出。
上述进气口1的开口向下设置,可以避免雨水等通过进气口1进入输气通道内。
上述输气通道呈迂回状,具有导流部3和迂回部4。导流部3位于输气通道的第一端,且导流部3的第一端与进气口1连通,用于将进气口1处向上流通的气体切换为向下流通。迂回部4的第一端与导流部3的第二端连通,迂回部4的第二端与出气口2连通,用于将向下流通的气体切换为向上流通,并使气体从出气口2排出。
参照图1和图2,空气经过朝下设置的进气口1时,先向上流通。在经过导流部3后,空气向下流通,进一步经过迂回部4后,空气再向上流通,直至经出气口2排出。
由于灰尘、雨水等杂质和空气的运动规律不同,在经过导流部3和迂回部4时,灰尘和雨水等杂质会发生沉降。在导流部3沉降的杂质会汇集在进气道本体的外部,有效减少了随空气进入进气道本体内的杂质的数量。在迂回部4沉降的杂质会暂存于迂回部4的底部,减少了从进气道排出的空气中的杂质含量。
如此设置,进气道可以使空气中的杂质产生二次沉降,从而有效地将空气中的杂质滤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进气道过滤效果差的问题。
进一步实施例中,在进气口1处设置有进气栅格9,用于阻挡外界较大颗粒的杂质,避免较大颗粒的杂质进入输气通道,避免堵塞问题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进气口1和输气通道均设置有两个,输气通道与进气口1一一对应,或者,两个进气口1相互连通并均与两个输气通道相连通。两个输气通道的迂回部4均与出气口2连通。空气可通过两个进气口1和输气通道流通至出气口2处,有利于提高进气系统的进气效率。
本实施例中,在迂回部4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和阀门10,具体地,出气口2位于排污口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间距,阀门10用于控制排污口的开闭状态。通过阀门10控制排污口切换至打开状态,存留在迂回部4底部的杂质可以排出至进气道的外部。将杂质排出后,通过阀门10控制排污口切换至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上述输气通道还具有过渡部5,过渡部5设置于导流部3与迂回部4之间,且过渡部5的两端分别与导流部3的第二端和迂回部4的第一端相连接。在过渡部5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导流筋6,用于引导气体向过渡部5的侧壁流通,使空气与过渡部5的侧壁之间产生冲击,促进杂质的沉降。空气中的水分等杂质会汇集至过渡部5的侧壁上,并沿过渡部5的侧壁向下流通,直至迂回部4的底部。
具体地,上述导流筋6可以为设置在过渡部5内侧壁上的凸起。上述凸起可以在过渡部5的内侧壁上单独设置,如,在过渡部5的内部设置导流板;也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在过渡部5的外壁上加工凹槽,相应地,会在过渡部5的内壁上形成凸起。
如图3所示,当输气通道并列设置两条时,可以在进气道本体的外侧壁上冲压形成箭头形状的凹槽,从而在进气道本体的内侧壁上形成箭头形状的凸起。
本实施例中的进气道本体包括第一壳体7和第二壳体8,第一壳体7设置在第二壳体8的上方,且第一壳体7与第二壳体8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壳体7相对于第二壳体8具有悬空部,进气口1设置在悬空部的下表面。第二壳体8的上端具有开口,用于与第一壳体7连通。
第二壳体8与第一壳体7的中部连接,第一壳体7的两端相对于第二壳体8均处于悬空状态,即,第一壳体7相对于第二壳体8具有两个悬空部,此时,可以在两个悬空部的下表面均设置进气口1,以提高进气效率。
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将第一壳体7与第二壳体8固定在一起,在连接第一壳体7与第二壳体8时,可以使第二壳体8的上端伸入第一壳体7内一部分,以在第二壳体8的上端与第一壳体7的下端面上形成台阶,气体通过进气口1进入第一壳体7后,沿上述台阶爬升,至第二壳体8的上端后进入第二壳体8的内部。
可选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一体加工成型的方式使第一壳体7与第二壳体8一体成型。具体地,可以利用铸造模具进行铸造加工。
本实施例中,在进气道本体上设置有固定部11,用于将进气道本体固定在目标安装位置。具体地,上述固定部11包括设置在进气道本体上的连接座,在连接座上设置有通孔,可以利用螺栓将连接座与目标安装位置连接。
上述固定部11设置有多个,多个固定部11分布在进气道本体的两侧,确保进气道本体与目标安装位置的牢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本实施例中的进气道安装在商用汽车上时,可以将进气道固定在氢气瓶框架上。氢气瓶与车辆底盘相对固定,即,进气道与车辆底盘相对固定,可以避免受驾驶室翻转的影响,避免了对进气道的断开设计,进气道的性能可靠。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进气道,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1与进气道的出气口2相连通。上述进气道能够使空气中的杂质产生二次沉降,有效地将空气中的杂质滤除,故本实施例中的进气系统具有优良的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气系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进气道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此处不再赘述。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进气道或进气系统。具有上述进气道或进气系统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辆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进气道或进气系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可以但不限于为商用汽车、消防车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具有输气通道的进气道本体,所述进气道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开口向下设置;
所述输气通道的第一端具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导流部设置为将向上流通的气体切换为向下流通,所述输气通道的第二端具有迂回部,所述迂回部设置为将向下流通的气体切换为向上流通,所述迂回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输气通道均设置有两个;
所述输气通道与所述进气口一一对应,或,两个所述进气口相互连通且均与两个所述输气通道相连通;
两个所述输气通道的所述迂回部均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通道还具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设置于所述导流部与所述迂回部之间,所述过渡部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设置为引导气体向所述过渡部的侧壁流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悬空部,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悬空部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加工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栅格。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迂回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和用于控制所述排污口的开闭状态的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本体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为能够将所述进气道本体固定在目标安装位置。
9.一种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滤清器和进气道,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道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进气道为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进气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进气道,或,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进气系统。
CN202221111565.3U 2022-05-09 2022-05-09 进气道、进气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7401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1565.3U CN217401037U (zh) 2022-05-09 2022-05-09 进气道、进气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1565.3U CN217401037U (zh) 2022-05-09 2022-05-09 进气道、进气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1037U true CN217401037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3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11565.3U Active CN217401037U (zh) 2022-05-09 2022-05-09 进气道、进气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1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15433B2 (en) Automobile over-bulkhead air intake system
US7234555B2 (en) Secondary path automobile air intake system
US4548166A (en) Engine air cleaner and duct arrangement
JP4819408B2 (ja) 吸気システム
CN211494255U (zh) 用于车辆的通风盖板总成、前围组件和车辆
CN217401037U (zh) 进气道、进气系统及车辆
CN218119982U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室内机及马鞍式空调器
JP353781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CN109578184A (zh) 一种摩托车空滤器
JPH11294271A (ja) エアクリーナ
CN211167117U (zh) 一种汽车流水槽安装总成
CN209776567U (zh) 汽车及其雨刮盖板组件
CN219651285U (zh) 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9184970B (zh) 一种设有水分离装置的油浴式空气滤清器
CN218140937U (zh) 一种汽车的空调进风管、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
CN214499260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系统及车辆
CN214403817U (zh) 发动机进气结构
CN213885540U (zh) 油雾分离装置的导流安装座
CN113586294B (zh) 一种空滤器进气导流结构及车辆
CN217553651U (zh) 一种全方向进气的车载空气净化器
CN219846394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污水箱及清洁机
CN211730975U (zh) 一种进风管装置
KR20060053085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6158309U (zh) 一种膨胀阀
CN219500926U (zh) 带干湿分离和污水检测的一体式箱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