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3817U - 发动机进气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进气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3817U
CN214403817U CN202120452949.0U CN202120452949U CN214403817U CN 214403817 U CN214403817 U CN 214403817U CN 202120452949 U CN202120452949 U CN 202120452949U CN 214403817 U CN214403817 U CN 214403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engine
unit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529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艳楠
蔡尚�
袁昌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529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3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3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3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第一进气单元和第二进气单元,第一进气单元具有进气腔,以及与进气腔连通的开口朝下的进气口,第二进气单元具有伸于进气腔内的内伸端,并具有与进气腔内连通的连通口,第二进气单元的另一端构成进气结构的出气口,且内伸端位于进气口的上方,连通口的开口方向与进气口不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连接于发动机的进气口处,可使气流自进气口进入进气腔,并经过内伸端阻挡,而后由连通口进入第二进气单元内,并自出气口排出,可有效防止水和沙尘进入发动机,相对于现有高位进气管,不会增加整车成本,进气阻力低且不存在潜在噪声风险。

Description

发动机进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交通运输工具,其也适用于越野、玩沙等户外娱乐运动。为了提高越野车涉水性能和进气滤清能力,要求进气口布置在水不宜到达的地方或者进气系统具备足够的水分离功能。
为了解决越野车的涉水问题,行业内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增加高位进气管,但高位进气管不仅会造成整车成本的上升和进气阻力的增加,同时由于高位进气管进气口布置一般离驾驶室较近,会存在驾驶室进气噪声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以改善其水分离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第一进气单元和第二进气单元,所述第一进气单元具有进气腔,以及与所述进气腔连通的开口朝下的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单元的一端形成伸于所述进气腔内部的内伸端,并具有与所述进气腔内连通的连通口,所述第二进气单元的另一端构成所述进气结构的出气口,且所述内伸端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上方,所述连通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进气口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口位于所述内伸端的端部。
进一步的,于所述内伸端内设有导流板。
进一步的,沿进气气流方向,至少所述内伸端的底部呈下倾状,且于所述内伸端根部的最低点设有内排水孔。
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内伸端的根部区域,于所述进气腔的底部设有外排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外排水孔位于所述内排水孔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外排水孔与所述进气口之间分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排水孔高于所述进气口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气单元具有位于所述进气腔外的外伸端,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外伸端的端部。
进一步的,于所述进气口处设有格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连接于发动机的进气口处,可使气流自进气口进入进气腔,并经过内伸端阻挡,而后由连通口进入第二进气单元内,并自出气口排出,可有效防止水和沙尘进入发动机,相对于现有高位进气管,不会增加整车成本,进气阻力低且不存在潜在噪声风险。
(2)连通口位于内伸端的端部,便于加工布置。
(3)在内伸端内设置导流板,便于降低进气阻力,有利于水和气流分离。
(4)内伸端的底部呈下倾状,可进一步降低进气阻力,而在内伸端根部的最低点设置内排水孔,方便水自内排水孔排出。
(5)对应于内伸端的根部区域,设置外排水孔,方便布置,且便于水自进气结构排出。
(6)外排水孔位于内排水孔的下方,进一步有利于水自进气结构排出。
(7)外排水孔与进气口之间分隔设置,可防止水流入进气口处,从而保证水自排水孔排出。
(8)外排水孔高于进气口布置,在涉水工况下,可使自进气口进入的水从外排水孔排出,有效防止水进入第二进气单元内。
(9)第二进气单元具有外伸端,且出气口位于外伸端的端部,有利于实现水和气流的分离。
(10)在进气口处设置格栅,不仅可以起到导流功能,还可对气流中的水和沙尘进行有效阻挡。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进气单元;2、第二进气单元;
101、进气腔;102、进气口;103、外排水孔;104、分隔部;105、格栅;
201、内伸端;202、连通口;203、出气口;204、导流板;205、内排水孔;206、外伸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其安装于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口处,并主要包括第一进气单元和第二进气单元,第一进气单元具有进气腔,第二进气单元的一端深入进气腔内进气口的上方,并使气流经位于第一进气单元底部的进气口进入,而后自第二进气单元流出,并起到有效过滤进气流中的水和沙尘的作用。
基于如上的整体结构描述,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进气单元1为薄壁状结构,其内部形成有进气腔101,进气腔101的底部设有外排水孔103,外排水孔103的开口朝下,也即车辆高度的负方向,且外排水孔103与进气腔101连通,以可使外部新鲜空气经进气口102进入进气腔101。
作为一种优选的可行的实施方式,于第一进气单元1的底部还成型有外排水孔103,外排水孔103和进气口102开口朝向一致,其同样连通进气腔101,且外排水孔103高于进气口102布置。如此设置,在涉水工况下,水自进气口102进入进气腔101后,可从外排水孔103排出,从而有效防止水进入发动机。
作为一种优选的可行的实施方式,外排水孔103与进气口102之间分隔设置,且两者经由位于两者之间的分隔部104进行分隔。具体来讲,分隔部104成型于进气腔101的底部并且上凸布置,以防止自下述的内排水孔205排入外排水孔103处的水流至进气口102处。在此还需说明的是,分隔部104的顶部预留有间隙,且其顶部构造为圆滑过渡的形状,以在涉水工况下,使自进气口102进入进气腔101的水自外排水孔103排出。
本实施例中,于进气口102处还设有格栅105,如此设置,格栅105不仅可以起到导流功能,还可对进气流中的水和沙尘进行有效阻挡,防止水和沙尘进入发动机而导致发动机损坏。
第二进气单元2固设于第一进气单元1上,其优选为管状,且第二进气单元2具有伸于进气腔101内的内伸端201,以及位于进气腔101外的外伸端206。
具体结构上,内伸端201具有与进气腔101连通的连通口202,且连通口202位于内伸端201的端部。如图1中所示的,相对于第二进气单元2与第一进气单元1连接的一侧,内伸端201延伸至靠近进气腔101另一侧的位置,如此使连通口202位于进气口102的上方,且连通口202的开口方向与进气口102的朝向正交布置。
如此设置,可使进入进气腔101内的气流先撞击内伸段201的外壁,使水和沙尘中自气流中分离,而后气流转向并经由连通口202进入第二进气单元2内,从而有效防止水和沙尘进入发动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连通口202的开口方向还可朝向其他方向,或者不设于端部,但是较优的实施方案中,连通口202的朝向应于进气口102的朝向不同,以免水和沙尘直接进入内伸段201内。
为了改善进气效果,于内伸端201内设有导流板204,本实施例中,导流板204优选为弧形板,其不仅可对进入第二进气单元2内的气流进行导向,还可降低进气阻力,进一步有利于水和沙尘自气流中分离。
沿进气气流方向,内伸端201的底部呈下倾状,且于内伸端201根部的最低点设有内排水孔205,如此有利于进入第二进气单元2内中的水自内排水孔205排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改善进气效果,内伸端201的顶部当然也可呈下倾状。
作为一种优选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内排水孔205与前述的外排水孔103上下布置,也即前述的外排水孔103对应于内伸端201的根部区域设置,如此可使进入第二进气单元2内中的水自内排水孔205向下流出,并最终经外排水孔103自进气结构中排出。
前述的外伸端206位于进气腔101外,并于外伸端206的端部构造有出气口203,也即本实施例的进气结构的出气口203。如上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应用于发动机的进气口102处,可使气流自进气口102进入进气腔101,并经过内伸端201阻挡对水进行一次分离,而后由连通口202进入第二进气单元2内,水依次经内排水孔205和外排水孔103排出,对水实现二次分离,而气流可经出气口203进入发动机内。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可有效防止水和沙尘进入发动机,并且相对于现有高位进气管,其不会增加整车成本,进气阻力低,不存在潜在噪声风险,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气单元(1)和第二进气单元(2),所述第一进气单元(1)具有进气腔(101),以及与所述进气腔(101)连通的开口朝下的进气口(102),所述第二进气单元(2)的一端形成伸于所述进气腔(101)内部的内伸端(201),并具有与所述进气腔(101)内连通的连通口(202),所述第二进气单元(2)的另一端构成所述进气结构的出气口(203),且所述内伸端(201)位于所述进气口(102)的上方,所述连通口(202)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进气口(102)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202)位于所述内伸端(201)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内伸端(201)内设有导流板(2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沿进气气流方向,至少所述内伸端(201)的底部呈下倾状,且于所述内伸端(201)根部的最低点设有内排水孔(2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内伸端(201)的根部区域,于所述进气腔(101)的底部设有外排水孔(1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水孔(103)位于所述内排水孔(205)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水孔(103)与所述进气口(102)之间分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水孔(103)高于所述进气口(102)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单元(2)具有位于所述进气腔(101)外的外伸端(206),所述出气口(203)位于所述外伸端(206)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进气口(102)处设有格栅(105)。
CN202120452949.0U 2021-03-02 2021-03-02 发动机进气结构 Active CN214403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52949.0U CN214403817U (zh) 2021-03-02 2021-03-02 发动机进气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52949.0U CN214403817U (zh) 2021-03-02 2021-03-02 发动机进气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3817U true CN214403817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27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52949.0U Active CN214403817U (zh) 2021-03-02 2021-03-02 发动机进气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38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6442A (zh) 具有并联污染物管理特征的被动管理机罩和充压室进给的进气系统
CN112253343B (zh) 一种汽车用进气道总成及进气机构
CN214403817U (zh) 发动机进气结构
JP2001152982A (ja) エンジンのエアプレクリーナー
CN2818824Y (zh) 干湿复合式空气滤清器
CN107965401A (zh) 一种分体式沙漠空滤器装置
CN114083954A (zh) 一种顶置式车载空调
CN217672478U (zh) 导水槽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4822487U (zh) 汽车空调新风口总成
CN218702594U (zh) 一种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
CN112319531A (zh) 排沙除尘空调机组及轨道车辆
CN202578979U (zh) 一种后背式汽车进气引入管总成
CN212154993U (zh)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
CN111828214A (zh) 内燃动力包进气系统、进气控制策略及轨道车辆
CN218140937U (zh) 一种汽车的空调进风管、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
CN217055420U (zh) 一种进气系统及车辆
JP3945055B2 (ja) 車両のエアーインテークダクト構造
CN216767600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
CN221074461U (zh) 一种进气道总成及车辆
CN215486316U (zh) 一种进气扁管总成
CN214424608U (zh) 进气预滤结构
CN216268667U (zh) 车辆
CN219651285U (zh) 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383866U (zh) 涉水喉
CN217501835U (zh) 高位进气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