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2594U - 一种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2594U
CN218702594U CN202222903490.9U CN202222903490U CN218702594U CN 218702594 U CN218702594 U CN 218702594U CN 202222903490 U CN202222903490 U CN 202222903490U CN 218702594 U CN218702594 U CN 218702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water
external circulation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34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亚飞
刘学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34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2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2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2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60H1/26Ventilating openings in vehicle exterior; Ducts for conveying ventilating air
    • B60H1/28Ventilating openings in vehicle exterior; Ducts for conveying ventilating air the openings being situated directly in front of vehicle front window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外循环风道,包括进气部、连接部、出气部和排水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两个所述进气部之间,所述出气部和所述排水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进气部、所述连接部、所述出气部和所述排水部连通;所述排水部设置在所述出气部的底部,所述进气部设有新风入口,所述出气部设有空调气口,所述排水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空调气口的下方。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本申请水气分离效果好,使得空调不易进水。

Description

一种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的外循环是指车辆外部空气经过空调滤芯过滤后进入空调系统的进气管道,经过降温或加热后进入驾驶室的过程。现有外循环系统中水气分离效果不好,容易导致空调进水,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
因此,需设计一种水气分离效果好的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水气分离效果好,使得空调不易进水。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外循环风道,包括进气部、连接部、出气部和排水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两个所述进气部之间,所述出气部和所述排水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进气部、所述连接部、所述出气部和所述排水部连通;
所述排水部设置在所述出气部的底部,所述进气部设有新风入口,所述出气部设有空调气口,所述排水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空调气口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进气部与所述排水部之间设有朝向所述排水部方向倾斜设置的引水面。
优选地,所述排水口朝向其中一侧的所述进气部的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排水部底部设有朝向所述排水口方向倾斜的导水面。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外循环系统,包括通风饰板、排水管、空调连通部以及上述的外循环风道,所述通风饰板连接在所述进气部上并与所述新风入口连通,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空调连通部与所述空调气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通风饰板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内板与所述进气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连接,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之间形成通道,所述外板上设有连通所述通道的进气格栅,所述内板上设有连通所述通道和所述新风入口的连通口。
优选地,所述进气格栅的进风路径与所述连通口的出风路径互不重合。
优选地,所述空调连通部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空调气口的下端连接并朝远离所述空调气口的方向向下延伸。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外循环系统。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减震塔和上述的空调系统,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减震塔的前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的连接部设置在两个所述进气部之间,且出气部和所述排水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进气部、所述连接部、所述出气部和所述排水部连通。使得新风经过新风入口进入至进气部后不会直接通过出气部上的空调气口进入至空调中,而是能够先通过进气部向中部的连接部进行汇集,且新风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汇流至处于出气部底部的排水部并从排水口排出,新风中的空气则能够出气部的空调气口输入至空调中,从而能够实现新风中的水气分离,避免新风中的水进入至空调中。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循环风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循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循环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进气部10:新风入口100、引水面101;
连接部20;
出气部30:空调气口300;
排水部40:排水口400、导水面401;
通风饰板50:外板51、进气格栅511、内板52、第一板体521、第二板体522、连接板523、导水槽524;
排水管60;
空调连通部70:凹部7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申请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申请的全部或视为对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外循环风道,如图1所示,包括进气部10、连接部20、出气部30和排水部40,连接部20设置在两个进气部10之间,出气部30和排水部40与连接部20连接,进气部10、连接部20、出气部30和排水部40连通;
排水部40设置在出气部30的底部,进气部10设有新风入口100,出气部30设有空调气口300,排水部40设有排水口400,排水口400设置在空调气口300的下方。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进气部10分别连接在连接部20的两端并与连接部20形成条状结构,排水部40设置在连接部20的下方,排水部40设置在出气部30的下方,使得外循环风道整体呈大致T形结构。其中,出气部30和排水部40设置在外循环风道的中部。
再进一步的,连接部20内具有连通腔,进气部10内具有第一腔体,出气部30内具有第二腔体,排水部40设有第三腔体,连通腔、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连通,其中,连通腔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个进气部10的第一腔体,连通腔的底部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二腔体的底部与第三腔体连通,两个进气部10上分别各设置有新风入口100,新风入口100连通第一腔体的内外,以用于供外部的新风通过新风入口100进入至第一腔体内,空调气口300连通第二腔体的内外,以用于将空气经过空调气口300输入至空调中,排水口400连通第三腔体的内外,以用于将外循环风道内部的水经过排水口400向外排出。
其中,在本申请中,外部含杂空气和水的新风通过新风入口100进入至进气部10中,并流经第一腔体和连通腔进入至第二腔体中,此时,新风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腔体的内壁汇流至第三腔体中并从排水口400向外排出,新风中的空气则能够直接经过第二腔体从空调气口300输出至空调中,从而能够实现水气分离,避免新风中的水进入至空调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进气部10与排水部40之间设有朝向排水部40方向倾斜设置的引水面101。
进一步的,进气部10和排水部40之间倒圆角形成引水面101,新风经过新风入口100进入至第一腔体后,新风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至第一腔体的底部并沿引水面101引导至排水部40的第三腔体中,从而能够使得进气部10内部的水能够更好地引流至第三腔体中并从排水口400向外排出。通过设置引水面101还能够避免新风中的水积累在进气部10中,避免长时间积累产生霉菌或滋生蚊虫。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排水口400朝向其中一侧的进气部10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空调气口300与排水口400分别设置在连接部20相邻的两个侧面上。新风入口100的进气方向大致垂直于进气部10的长度方向,空调气口300的出气方向大致垂直于进气部10的长度方向,排水口400的排水方向大致沿进气部10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空调气口300设置在两个进气部10之间,因此从进气部10进入的新风从第一腔体流向第二腔体,并使得新风中的空气能够顺畅地经过空调气口300输出,而新风中的水由于经过第一腔体的阻挡以及自身重力,使得新风中的水能够汇流至排水部40中并从排水口400向外排出,从而能够使得新风中的水不能够经过空调气口300进入至空调中。
再进一步的,通过将排水口400朝向其中一侧的进气部10方向设置,能够使得与排水口400连接的排水管60大致沿进气部10的长度方向布置,以能够充分地利用外循环风道的布置空间。
其中,如图2所示,在排水部40的底部设置有朝向排水口400方向倾斜的导水面401,排水口400的最下端与导水面401的最低位置平齐,通过导水面401能够使得积累在排水部40的第三腔体内的积水能够引导向排水口400方向排出,避免在第三腔体内形成积水。
可选地,排水口400开设在排水部40的底部,使得第三腔体内的积水能够沿Z向向下排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部10、出气部30和排水部40一体成型。其中,进气部10、出气部30和排水部40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外循环风道其包括连接部20以及对称地设置在连接部20两侧的进气部10,其中,连接部20包括出气部30和排水部40,出气部30的两侧分别连接两个进气部10,出气部30的底部连接排水部40,进气部10、出气部30和排水部40注塑一体成型。其中,进气部10中设有第一腔体,出气部30中设有第二腔体,排水部40中设有第三腔体,第二腔体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进气部10的第一腔体连通,第二腔体的底部与第三腔体连通。在进气部10上设有用于输入外部新风的新风入口100,新风入口100连通第一腔体的内外,在出气部30上设有用于向空调输入气体的空调气口300,排水部40上设有用于将第三腔体内的积水向外排出的排水口400。
其中,进气部10与排水部40的连接处倒圆角并形成了用于将水导向排水部40的引水面101,新风入口100的进气方向大致垂直于进气部10的长度方向,排水口400的排水方向大致与进气部10的长度方向设置,空调气口300的出气方向大致垂直于进气部10的长度方向。
外部的新风通过新风入口100进入至进气部10的第一腔体时,新风中的空气受到进气部10的阻挡并沿第一腔体流向第二腔体,同时新风中的水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以及进气部10的阻挡下经过进气部10和导水面401流至排水部40的第三腔体,从而实现新风中的水气分离。新风中的空气能够通过出气部30上的空调气口300从而第二腔体输出至空调中,且能够使得输出至空调的空气含杂的水分较少,新风中的水能够汇流至排水部40中的第三腔体,并最终能够从排水口400向外排出。通过本申请能够较好地实现新风中的水气分离,避免进入至空调内的空气含杂有较多的水分。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外循环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通风饰板50、排水管60、空调连通部70和上述的外循环风道,通风饰板50连接在进气部10上并与新风入口100连通,排水管60与排水口400连通,空调连通部70与空调气口300连通。
进一步的,通风饰板50沿外循环风道的长度方便布置,通风饰板50与进气部10连接并覆盖进气部10上的新风入口100,外部的新风能够通过通风饰板50从新风入口100进入至外循环风道的内部。排水管60与排水口400连通,并通过排水管60能够将排水部40中的积水引流向外排出。空调连通部70用于连通空调气口300和空调,从而使得空气能够通过空调气口300和空调连通部70输入至空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风饰板50包括外板51和内板52,内板52与进气部10固定连接,外板51与内板52连接,外板51与内板52之间形成通道,外板51上设有连通通道的进气格栅511,内板52上设有连通通道和新风入口100的连通口。
其中,外部的空气能够通过进气格栅511进入至通道中,并通过通道经过新风入口100进入至外循环风道内。通过进气格栅511能够对外部的杂物起到阻挡作用,从而避免外部的杂物进入至外循环风道中进而进入至空调中以损坏空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格栅511的进风路径与连通口的出风路径互不重合。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内板52包括第一板体521、第二板体522和连接板523组成,其中,第一板体521和第二板体522连接并形成大致呈V形的导水槽524,连接板523连接在第一板体521的上端并朝远离导水槽524的方向延伸设置,连通口设置在连接板523上,连接板523与进气部10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使得连通口与新风入口100连通。其中,连通口设置在导水槽524的上方。
再进一步的,外板51覆盖在内板52上形成通道,且外板51上的进气格栅511的进气方向朝向第二板体522,从而使得进气格栅511的进风路径与连通口的出风路径互不重合,进而避免从进气格栅511进入的新风能够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直接经过连通口和新风入口100流入至外循环风道内。
其中,外部的新风通过进气格栅511进入至通道后,新风不会直接吹向新风入口100,而是经过第二板体522阻挡反射后才经过连通口通过新风入口100进入至外循环风道中,因此,新风能够在通风饰板50的内部水气分离,使得新风中的水能够经过导水槽524导出至通风饰板50的外部,新风中的空气则能够通过新风入口100进入至外循环风道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调连通部70设有凹部701,凹部701与空调气口300的下端连接并朝远离空调气口300的方向向下延伸。
其中,通过设置凹部701能够更进一步地实现水气分离,经过空调连通部70流向空调的气流,气流中的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沉降并积累在凹部701中,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减少输入至空调中的气体中的水分。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外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减震塔和上述的空调系统,排水管60设置在减震塔的前方。
进一步的,通过将排水管60设置在减震塔的前方,能够使得排水管60的布置不受到减震塔与前围之间的空间限制,使得布置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申请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申请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外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部、连接部、出气部和排水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两个所述进气部之间,所述出气部和所述排水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进气部、所述连接部、所述出气部和所述排水部连通;
所述排水部设置在所述出气部的底部,所述进气部设有新风入口,所述出气部设有空调气口,所述排水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空调气口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与所述排水部之间设有朝向所述排水部方向倾斜设置的引水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朝向其中一侧的所述进气部的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底部设有朝向所述排水口方向倾斜的导水面。
5.一种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饰板、排水管、空调连通部以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外循环风道,所述通风饰板连接在所述进气部上并与所述新风入口连通,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空调连通部与所述空调气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饰板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内板与所述进气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连接,所述外板与所述内板之间形成通道,所述外板上设有连通所述通道的进气格栅,所述内板上设有连通所述通道和所述新风入口的连通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的进风路径与所述连通口的出风路径互不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连通部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空调气口的下端连接并朝远离所述空调气口的方向向下延伸。
9.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外循环系统。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塔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减震塔的前方。
CN202222903490.9U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8702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3490.9U CN218702594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3490.9U CN218702594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2594U true CN218702594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96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3490.9U Active CN218702594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2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48817B2 (ja) 自動車用隔壁上吸気システム
US7234555B2 (en) Secondary path automobile air intake system
US4548166A (en) Engine air cleaner and duct arrangement
CN108716442A (zh) 具有并联污染物管理特征的被动管理机罩和充压室进给的进气系统
CN211494255U (zh) 用于车辆的通风盖板总成、前围组件和车辆
CN218702594U (zh) 一种外循环风道、外循环系统、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08364243U (zh) 汽车进气辅助装置
CN214822487U (zh) 汽车空调新风口总成
CN210680712U (zh)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及轨道车辆
CN213692213U (zh) 电池安装装置及电池储能柜
CN214383342U (zh) 车用空调排水结构
CN214403817U (zh) 发动机进气结构
CN112325390B (zh) 移动空调
CN214083756U (zh)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防止冷凝水回流的结构
CN212154993U (zh)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车辆
CN219651285U (zh) 通风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2582642A (zh)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用独立新风装置
CN201103446Y (zh) 一种静音发电机组的通风结构
CN209008335U (zh) 一种顶置式车用空调系统及车辆
CN101144412A (zh) 一种静音发电机组的通风结构
CN217705971U (zh) 发动机罩总成及车辆
CN215486316U (zh) 一种进气扁管总成
CN221090992U (zh) 前机舱组件及车辆
CN221340816U (zh) 通风饰板总成和车辆
CN216915860U (zh) 一种具有排沙功能的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